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提升訓練(含答案)一、選擇題1.這場戰爭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其偉大意義主要在于( )A.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B.推翻了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C.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D.提升了國家戰略威懾的力量2.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關聯正確的是( )A.新中國成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導致我國國民經濟發生嚴重的困難C.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D.土地改革——建立了土地公有制3.1949年9月,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與會代表認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這里的“工作”是指( )A.創建新中國 B.捍衛新中國安全C.開展土地改革 D.恢復國民經濟4.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到農村進行采訪,他可能報道的新聞內容是( )A.農村生產力得到大大解放 B.地主成為一無所有的階級C.農業機械化生產合理使用 D.農民在合作社里集體勞動5.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判歷史的態度和方法。下列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來監督西藏地方政務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C.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6.195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1.32億噸,人均占有478斤;1952年,增長為1.63億噸,人均占有570斤。這中變化反映了( )A.生產力解放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B.全國農村都已經順利完成了土地改革C.《中國土地法大綱》激發了農民熱情D.農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7.黃炎培先生在《永遠紀念著的一九四九年》中寫道:“這一年‘人’的地位被發現了,群眾的力量被認識了。”這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A.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B.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結束C.使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D.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8.毛澤東指出:“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毛澤東指出的參戰是指( )A.紅軍長征 B.抗美援朝 C.抗日戰爭 D.人民解放戰爭9.(近代)民族工業除了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外,還遭到官僚資本主義的摧殘。民族工業遭受“三座大山”的壓迫,其最終被推翻的標志性事件是( )A.抗日戰爭的勝利 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10.美國陸軍官方戰史記載:“從中國人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所顯示出來的強大攻勢和防御能力中,美國及其盟國已經清楚地看出,共產黨中國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這表明抗美援朝戰爭( )A.鞏固了新生政權 B.實現了民族復興C.打破了兩極格局 D.提高了國際地位11.“它標志著中國已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開始了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這里的“它”指( )A.辛亥革命勝利 B.抗日戰爭勝利 C.新中國的成立 D.三大改造完成12.1950年1月,英國在西方國家中率先承認新中國,希望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50年3月中英建交談判在北京拉開帷幕,到10月,英國對華政策趨于消極。直到1954年4月英方表示愿意改善中英關系,雙方重啟談判,于6月宣布建立代辦級外交關系。由此判斷,造成中英談判進程中斷的事件是( )A.朝鮮戰爭爆發 B.萬隆會議召開 C.日內瓦會議召開 D.中美關系趨向正常化13.1950年,毛澤東曾說過:“‘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彭德懷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也說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由材料可知,該戰爭( )A.由侵朝美軍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引起 B.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C.維護了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及安全 D.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14.歷史學家費正清說:“中國的革命正是由這樣兩種夢想推動著:一是愛國主義者想看到一個新中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處于社會底層的農民的地位,消除古代舊有的社會差別。”把第一種、第二種夢想變為現實的標志分別是( )A.新中國成立、土地改革的完成 B.十一屆三中全會、土地改革的完成C.新中國成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十一屆三中全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5.下面是李華同學圍繞“思想的偉力”這一主題創作的舞臺劇劇目。其中對第三幕“震驚寰宇”的內涵解讀,正確的是( )標題 旁白提示第一幕 一本著作·心系蒼生 早期工人運動由于缺乏理論指導而失敗、在此背景下,《共產黨宣言》應運而生。第二幕 一聲炮響、改變世界 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成功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第三幕 一項宣告·震驚寰宇 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A.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B.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C.我國已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D.我國已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6.“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從這首戰歌可以看出抗美援朝戰爭的( )A.目的 B.進程 C.結果 D.意義1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起臨時憲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華民國約法》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8.“土地改革后,農民早出晚歸,積肥、修堤、添置耕牛農具……到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這說明土地改革( )A.徹底摧毀封建土地制度 B.讓新生的人民政權得到鞏固C.促進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 D.為工業化建設提供了條件19.《人民日報》曾經刊載文章指出:“中國,中國人,將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隸的代名詞,而要永遠地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材料最有可能評述的是( )A.抗日戰爭的勝利 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C.和平解放了西藏 D.土地改革的最終完成20.1950-1952年,我國工業平均增長速度為38.4%,同時期的美國為8.5%,英國為2.2%,法國為6.5%。這一時期,中國工業平均增長率明顯快于其它國家,主要得益于( )A.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 B.三大改造的開展C.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D.一屆人大的召開二、非選擇題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康有為設計的道路,是一條和平改革,緩慢前進的道路……孫中山的活動是在1894年開始的,比康有為他們還要早。 當孫中山開始活動的時候,響應支持孫中山的人很少很少。但是戊戌變法失敗以后,孫中山的支持者越來越多。也就是更多的中國人,選擇了武裝革命的激進的道路。從戊戌變法失敗,到辛亥革命成功,只用了13年的時間。——摘編自楊天石《(1916年《青年雜志》更名為《新青年》)戊戌變法與近代中國(下)》材料二 人們把 1915年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雜志視為新文化運動開始之年,是有根據的。陳獨秀提倡的“德先生”“賽先生”,很快地掀起了一場思想革命、文化革命,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禮教、傳統道德觀,啟發了廣大群眾的民主覺悟、革命覺悟,為五四運動的爆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思想基礎。——摘編自厲以寧《新文化運動與西學東漸》材料三 “山溝溝里的馬克思主義”解決了在一個農民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如何進行革命的一系列問題,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中央機關、中央軍委、中央紅軍主力開啟了一場開創新局面的偉大遠征,這是一段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的征途。面對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中國共產黨人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堅定地站在抗擊入侵者的最前線,推動形成全民族抗戰,贏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解放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人以“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決心,徹底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摘編自《浴血奮戰 百折不撓——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成就綜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救國道路經歷的變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陳獨秀的主張,并歸納新文化運動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4)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談談你對國家發展道路的認識。2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鞏固了新政權。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史料是人們了解過去、認識歷史的重要依據和基礎史料①開國大典受閱式上的“功臣號”坦克 史料②《人民日報》報道1949年《首都十月一日之夜》內容 史料③它宣布了舊中國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國的誕生。中國,中國人,將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與殖民地奴隸的代名詞,而要永遠地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國人民從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陣營的祖國,有了真正能保護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摘編自鄭學富《新聞記者筆下的開國大典》材料二 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就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這樣,當作一個階級來說,就在社會上廢除了地主這個階級,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這樣種改革,誠然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的報告》材料三 各族青年踴躍報名參加志愿軍,整個戰爭期間,共有二百多萬人先后赴朝鮮前線。全國鐵路系統報名志愿赴朝員工達到總數的75%;志愿赴朝醫療隊達五十余個。1951年6月—1952年5月,全國各省市人民銀行匯解到抗美援朝總會的武器捐款共為55650億元人民幣,以每架飛機15億元計算,共折合3710架飛機。——摘編自龐松《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以上三則史料中,屬于實物史料的是:____;屬于文獻史料的是:____;(填寫序號即可,多寫或少寫不給分);三則史料共同見證了哪一歷史事件?根據史料③,概括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2)根據材料二,指出農村土地所有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并概括土地改革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概述中國人民支持抗美援朝表現。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一位在抗美援朝中涌現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4)根據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請你擬定一個主題。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經歷過無數次深重災難的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將永遠記得這個可珍貴的時刻:它宣布了舊中國完全滅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國的誕生。中國、中國人,將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與“殖民地奴隸”的代名詞。——摘編自林韋《記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所有國家都吃了大虧,只有美國發了戰爭財,本土沒有遭到破壞,所以美國當時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敢碰美國。中國跟他們打了一仗,而且至少在軍事上也沒有被打敗,還和美國人坐在談判桌上平等對話。材料三 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就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這樣,當作一個階級來說,就在社會上廢除了地主這一階級,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這樣一種改革,誠然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成立的標志(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概括這“一仗”的目的是什么?并談談其重要意義(3)依據材料三,指出為什么這次改革是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4)綜合三則材料,運用示意圖的方法表述它們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毛澤東(1949年10月)材料二:朝鮮內戰爆發不久,美國就糾集所謂“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很快玩直逼中國東北邊境。同時,美國宣布派遣第七艦隊徑入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迫不得已但又義無反顧地做出了派遣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明決策。——摘編自李曉輝(抗美援朝:捍衛和平的正義之戰》材料三:為了祖國不受侵犯,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創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新民主主義改革和建設創造了相對和平的外部環境。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民族的立國之戰,是世界現代史上窮國弱國打敗富國強國的典范之戰。——摘編自齊德學(永遠值得紀念的一場偉大戰爭》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讓“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的理解。(2)根據材料二,概括中國參加朝鮮戰爭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司令員是誰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中國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指出抗美援朝精神的內涵。25.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帶領中國人民追求獨立、奔向富強,創造了讓世界驚嘆的中國奇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的特點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義壓迫;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基本上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行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澤東《戰爭和戰略問題》材料二 新中國誕生剛一年,就和朝鮮人民一道,用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使舉世為之震驚。材料三 由于農民長期處于地主階級及其反動勢力的壓迫之下,政治意識淡薄。這意味著依靠農民自身力量難以自動地獲得鄉村政治權力……在中共和各級人民政府的直接領導下……據有關部門統計,1950年5月下旬,僅華東、中南兩區農民協會會員就有2400萬人,到7月下旬又猛增到3000 萬人以上。大批農民積極分子被選拔為鄉村基層的領導干部。——摘編自段美玲《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研究》(1)材料一中“相反的道路”指的是怎樣的道路?什么事件標志著中國“在外部”實現了“民族獨立”?(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指的是什么事件?“激戰”的勝利產生了什么積極影響?(3)根據材料三,指出在農村進行土地改革所面臨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共產黨采取了什么措施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提升訓練(含答案)》參考答案1.C2.C3.A4.A5.B6.A7.C8.B9.B10.D11.C12.A13.D14.A15.A16.A17.C18.C19.B20.A21.(1)變化:從和平改革(戊戌變法)到武裝革命(辛亥革命)(2)內容:提倡民主與科學;影響:沉重打擊了傳統禮教和道德觀,啟發了廣大群眾的民主覺悟和革命覺悟,為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思想基礎(3)成就:開創了中國特色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4)認識:國家發展道路的選擇必須符合國情,與時俱進;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條件下,需要選擇不同的發展道路;只有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才能推動國家的進步和發展22.(1)實物史料①;文獻史料②③歷史事件:開國大典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意義: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任答兩點即可)(2)變化:由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變成農民土地所有制。影響:徹底摧毀了我國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產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任答兩點即可)(3)表現:積極參軍、參戰;積極支援前線;踴躍捐款購買武器等。(任答兩點即可)英雄人物及事跡:黃繼光、邱少云等。(任答一點即可)(4)主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23.(1)標志:開國大典。(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為新生政權的鞏固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世界和平與正義作出了重要貢獻。(3)原因: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農村的社會結構和生產關系。(4)24.(1)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2)原因:美國軍隊侵犯我國邊境;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司令員:彭德懷(3)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內涵: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及國際主義精神。25.(1)“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新中國成立。(2)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勝利,為新中國的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3)農民政治意識淡薄措施:鼓勵和動員廣大農民參加農民協會;培養鄉村干部。(答出一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