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小浹江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北侖期中)有專家預言,水資源短缺將成為人類21世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資源問題。下列做法能夠有效解決我國缺水問題并且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是( )①增加地下水開采量 ②直接利用工業和生活污水灌溉農田③改變灌溉方式,推廣噴灌、滴灌技術 ④推廣節水器具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列實驗操作,其中正確的是( )A. B.C. D.3.(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列裝置中,不是利用大氣壓強工作的是( )A.用注射器注射藥液B.吸管吸飲料C.吸盤掛鉤D.吸塵器4.(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列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四種液體中,其中屬于溶液的是( )A.純牛奶 B.冷霜 C.黃河水 D.礦泉水5.(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A.按體積計算,空氣中含有氮氣約78%,氧氣約21%B.除氮氣和氧氣外,空氣中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C.空氣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自然資源D.PM2.5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6.(2024七下·北侖期中)自然界中的云、雨、霧、露、霜等現象,都是水的物態發生變化形成的,圖中描述的物理現象理解正確的是( )A.霧是汽化現象B.露是液化現象C.霜是升華現象D.雪是液化現象7.(2024七下·北侖期中)市場上有一種俗稱“搖搖冰”的罐裝飲料,在飲料罐的夾層中分別裝入一種固體物質和水,飲用前搖動使它們混合,罐內飲料溫度就會降低。這種固體物質可能是( )A.蔗糖 B.氫氧化鈉 C.硝酸銨 D.氯化鈉8.(2024七下·北侖期中)用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強水的導電性;②乙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③甲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能燃燒;④甲、乙兩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質量比約為2:1。以上描述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9.(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質的是( )A.二氧化碳可以能讓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來生產汽水等碳酸飲料D.二氧化碳可用作滅火劑10.(2024七下·北侖期中)餐館里有一道名為“紙鍋燒豆腐”的菜,如圖所示,紙鍋里的豆腐燒熟了,紙卻不會燃燒掉,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紙的著火點比水的沸點高 B.水沸騰溫度不變,但繼續吸熱C.加水后,紙的著火點降低了 D.紙的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11.(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列有關物質燃燒現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名稱 實驗現象A 鐵絲在空氣中燃燒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B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 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的白霧C 硫粉在氧氣中燃燒 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D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 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二氧化碳A.A B.B C.C D.D12.(2024七下·北侖期中)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克。則下圖中能正確表示該溫度下,飽和氯化鈉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比例的是( )A. B.C. D.13.(2024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是物質a、b的溶解度曲線,圖中Ⅰ、Ⅱ、Ⅲ、Ⅳ表示區域,當所加溶質處于Ⅳ區域時表示( )A.a、b均飽和 B.a飽和,b不飽和C.a、b均不飽和 D.a不飽和,b飽和14.(2024七下·北侖期中)在保溫杯中裝適量0℃的水,從冰箱的冷凍室里取出一小塊冰了很長時間的冰,放到保溫杯中,冰和水的溫度相同。在這個過程中( )A.水的質量增大 B.冰的質量增大C.水的溫度降低 D.冰的體積減少15.(2024七下·北侖期中)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要想把一瓶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有:①加入氫氧化鈣、②升高溫度、③降低溫度、④加入水、⑤蒸發水( )A.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③④16.(2024七下·北侖期中)在測定空氣里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個①先將集氣瓶空間分為5等份后,再往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②紅磷熄滅后,應立即打開彈簧夾,觀察實驗現象③完全反應后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不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燒④本實驗紅磷可以用木炭或者硫代替⑤紅磷量不足可能導致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于五分之一A.1個 B.2個 C.3個 D.4個17.(2024七下·北侖期中)某實驗小組設計了驗證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索實驗(如圖所示),取三通U形管連接在制取二氧化碳裝置的導氣管上,并點燃高低錯落的小蠟燭,并夾緊上端,做實驗②。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①和②都是低處蠟燭先熄滅B.實驗①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助燃、不可燃C.實驗②中U形管內壁有小水珠D.實驗②中得到啟示是:從著火燃燒的高層房間中逃離,沿墻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門外18.(2024七下·北侖期中)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氯化鈉B.0℃時,硝酸鉀和氯化鈉兩種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氯化鈉大于硝酸鉀C.將30℃的硝酸鉀溶液降溫到20℃時一定有晶體析出D.30℃時,將等質量的硝酸鉀和氯化鈉分別配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質量:氯化鈉大于硝酸鉀19.(2024七下·北侖期中)某興趣小組要收集一瓶(100mL)含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60%的氣體,收集氣體的裝置如圖。方法是:在100mL集氣瓶里裝滿水,打開活塞a通入氧氣,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然后打開活塞b通入空氣,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氧氣的體積和通入空氣的體積大約是( )A.60mL和40mL B.20mL和80mL C.30mL和70mL D.50mL和50mL20.(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表是兩種硫酸鹽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溶解度/g 硫酸鈉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 44.3 43.7硫酸鈰 24.1 20.0 17.2 14.0 10.0 8.9 8.3 7.1 6.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隨溫度升高,物質的溶解度只可能不斷增大或不斷減小B.在0﹣80℃間的任何溫度下,硫酸鈉和硫酸鈰的溶解度均不相等C.某溫度下,向等質量水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硫酸鈉和硫酸鈰,充分溶解后,前者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后者D.將100g30℃時的飽和硫酸鈰溶液加熱到40℃(加熱過程中水的蒸發忽略不計),從溶液中可析出4g硫酸鈰晶體21.(2024七下·北侖期中)根據該“水循環示意圖”回答:(1)水循環的動力是 ;(2)③環節中水發生的物態變化的名稱是 ,這一過程要 (“吸熱”或“放熱”);(3)我國的南水北調大型工程,所涉及的主要環節是 (填序號)。22.(2024七下·北侖期中)空氣有著廣泛的用途。空氣的各種成分中,切割或焊接金屬時需燃燒乙炔產生高溫火焰,是利用了氧氣的 性;氧氣和水能讓鐵生銹,體現了氧氣具有 性。液態氮在汽化時需吸收大量的熱,可做冷凍劑;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 (填“活浚”或“不活潑”),常用作保護氣。23.(2024七下·北侖期中)小明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探究冰的熔化特點,他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并觀察物質的狀態。(1)應選用顆粒 (選填“較大”或“較小”)的冰塊做實驗;(2)圖甲是他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的“溫度——時間”圖像。由圖像可知:冰熔化的特點是吸熱。溫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3)圖甲中第10min時,物質處于 態。(選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24.(2024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所示,小明在“探究水的沸騰”。當水沸騰時,燒杯中產生大量氣泡,沸騰時的情況如 (選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氣泡內主要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小明前后繪制了兩次水沸騰時的溫度﹣時間圖象,得到了a、b兩種不同圖象,其原因是水的 不同。25.(2024七下·北侖期中)小強同學學了圖甲所示實驗后,想到鋁絲是否也能在氧氣中燃燒呢?經過查閱資料后得知:鋁絲和鐵絲一樣,也能在氧氣中燃燒,于是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探究。請你結合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鐵絲和鋁絲繞成螺旋狀的原因是 。(2)集氣瓶底部水或細沙的作用是 。(3)請寫出鐵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26.(2024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所示,將白磷和紅磷分別裝在Y形管的支管中,管口系牢氣球,將Y形管伸入熱水中。(1)能燃燒的是 (填“a”“b”或“c”)處,能正確反映氣球內壓強(p)隨反應時間(t)變化的是 (填“A”“B”或“C”)。(2)管口的小氣球的作用是 ,從而使該實驗綠色化。27.(2024七下·北侖期中)2022年在北京舉辦了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如圖甲是冬奧會標志性場館“冰絲帶”,屆時該場館將利用無處不在的“空氣能”為3000 m2場館供暖,從而實現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60t,進而可緩解的環境問題是 。如圖乙是小科驗證該問題的實驗裝置,在 (填“陽光”或“黑暗”)下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水柱向 (填“左”或“右”)移動。28.(2024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1)當B中含有少量的A時,可用 的方法提純B。(2)t2℃時,在50克水中加入40克A物質,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質量為 克。(3)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100克降溫至t1℃,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a.B>C>Ab.B>A=CC.C>B>Ad.A>B>C29.(2024七下·北侖期中)將 200g硝酸鉀溶液分成質量相等兩份,其中一份加入8g硝酸鉀,另一份蒸發掉25g水,都恰好形成15℃時的飽和溶液,則15℃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 g,原溶液中硝酸鉀的質量分數為 30.(2024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是小明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硝酸鉀溶液的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圖中的錯誤: 。(2)小明用玻璃棒攪拌,其目的是 。(3)小明按正確的操作配制完成后,對配制的溶液進行檢測發現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號)A.硝酸鉀不純B.量取水的體積時,仰視讀數C.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D.配制溶液的燒杯用蒸餾水潤濕31.(2024七下·北侖期中)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②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可以得出結論: 。32.(2024七下·北侖期中)小科用食品脫氧劑粉末(能吸收空氣中氧氣且不產生新的氣體,不與空氣中的其它成分反應)和玻璃管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如圖甲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將一端密封。②將食品脫氧劑粉末迅速裝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將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標為A。彈動玻璃管使脫氧劑粉末分布均勻且緊密,如圖甲所示。③水平滾動玻璃管,使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靜置至水滴不再移動時,水滴的 端標為B,如圖乙。④用刻度尺測量AO段與AB段的長度,計算出AB與AO的比值,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次數 1 2 3 4AO/mm 513.5 515.5 516.3 517.0AB/mm 107.4 113.4 103.3 108.3AB/AO 0.21 0.22 0.20 0.21⑤洗滌、干燥各裝置,重復上述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步驟③中靜置至水滴不再移動時,水滴的 (填“a”或“b”)端標為B。(2)實驗步驟④測量AO段和AB段的長度的原因是由于食品脫氧劑能吸收完空氣中的氧氣,使氣體體積 (填“增大”或“減小”),且玻璃管的管徑各處相同,所以氧氣與空氣的體積之比就等于AB與AO的比值。(3)根據實驗記錄數據,可知空氣中氧氣含量為 %。(4)實驗步驟②中,如果玻璃管內的脫氧劑粉末分布不夠緊密,會使實驗結果 (“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 。33.(2024七下·北侖期中)由于近期甲、乙流爆發,“二氧化氯”消毒液廣泛應用于學校教室、食堂等的衛生消毒,某二氧化氯消毒液瓶上的標簽如表所示。(1)這1000克二氧化氯消毒液中含溶質二氧化氯 克。(2)要將這瓶消毒液稀釋成濃度溶質質量為20%的二氧化氯溶液,需要加水多少g? 100g 溶質質量分數80%強腐蝕性,陰冷,密封儲藏34.(2024七下·北侖期中)如表是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根據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計算結果保留到百分號后一位小數)溫度/℃ 0 10 20 30 40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1)10℃時,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 克。(2)10℃時,將10克硝酸鉀加入4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3)如圖是30℃時硝酸鉀溶液的變化情況,若要通過加溶質的方法,計算需要再加入多少硝酸鉀?(請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根據對水資源的保護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①增加地下水開采量,會使水資源更加緊張,還可能造成地面下沉,故①錯誤;②直接利用工業和生活污水灌溉農田,其中的有害物質會造成土壤污染,最終危害人類的健康,故②錯誤;③改變灌溉方式,推廣噴灌、滴灌技術,可以起到節約用水的目的,故③正確;④推廣節水器具,可以在不影響生活、生產的情況下節約用水,故④正確。那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是③④。故選B。2.【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1)酒精燈的使用熄滅方法:酒精燈使用完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吹滅。這是因為用嘴吹可能會把火焰吹入燈內,引起燈內酒精燃燒,甚至發生爆炸。此外,向酒精燈內添加酒精時,不能超過酒精燈容積的三分之二,且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點燃酒精燈要用火柴,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個酒精燈 。(2)量筒的使用讀數方法: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俯視讀數會使讀數比實際值偏大,仰視讀數會使讀數比實際值偏小。同時,要根據所量取液體的體積,選擇合適量程的量筒,盡量減少誤差 。(3)托盤天平的使用稱量原則:遵循 “左物右碼” 原則,即藥品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砝碼要用鑷子夾取,不能用手直接拿,防止砝碼生銹而影響稱量的準確性。稱量易潮解或有腐蝕性的藥品時,要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燒杯、表面皿)中稱量 。(4)固體藥品的取用粉末狀藥品取用:取用粉末狀藥品時,先使試管橫放,把盛有藥品的藥匙(或用小紙條折疊成的紙槽)小心地送至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目的是避免藥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 。取用塊狀固體藥品一般用鑷子,操作要領是 “一橫二放三慢豎”,即先把容器橫放,把藥品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豎立起來,使藥品緩緩地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解答】A、熄滅酒精燈必需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吹滅,以免發生危險,錯誤;B、量筒正確讀數的方法是視線與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再讀出所取液體的體積,錯誤;C、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質量時,將待測物體放于左托盤,不能用手拿砝碼,錯誤;D、把固體藥品送入試管的操作是將試管水平放置,把固體粉末放在折疊成槽狀的紙條上,最后將試管直立起來后,正確。故答案為:D。3.【答案】A【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大氣壓對天氣的影響;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大氣壓強的定義:由于空氣具有流動性和重力,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種壓強稱為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或氣壓。【解答】A.用注射器注射藥液時,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將藥液注入的,與大氣壓無關,故A符合題意;B.用吸管吸飲料時,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氣,使吸管內的氣壓減小,瓶中飲料在大氣壓的作用下,上升通過吸管進入口中,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故B不合題意;C.首先用力將掛衣鉤的吸盤緊壓在墻壁上,將塑料吸盤中的空氣排出,通過手的擠壓排出了吸盤內的氣體,使內部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這樣外界大氣壓將掛衣鉤壓在墻壁上,利用了大氣壓,故C不合題意;D.用吸塵器吸塵土時,吸出管中的部分空氣,使吸管內的氣壓減小,塵土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吸塵器中,利用了大氣壓,故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A4.【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條件下溶質分散到溶劑中形成的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解答】A、純牛奶是不均一、不穩定的乳濁液,故A錯;B、冷霜是不均一、不穩定的乳濁液,故B錯;C、黃河水是不均一、不穩定的懸濁液,故C錯;D、礦泉水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D正確。故答案為:D。5.【答案】B【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分別是:氮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78%、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21%、稀有氣體大約占空氣體積的0.94%、二氧化碳大約占空氣體積的0.03%、水蒸氣和其它氣體和雜質大約占0.03%。【解答】A、按體積計算,空氣中含氮氣約78%,氧氣約21%,含其他氣體約1%,選項正確;B、除氮氣和氧氣外,空氣中的其他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稀有氣體,選項錯誤;C、空氣中的成分各有用途,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自然資源,選項正確;D、PM2.5是一種可吸入顆粒物,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選項正確。故答案為:B。6.【答案】B【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解答】A、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現象,故A錯誤;B、露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現象,故B正確;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小冰晶,是凝華現象,故C錯誤;D、雪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華現象,故D錯誤。故答案為:B。7.【答案】C【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解析】【分析】罐內飲料溫度降低,這一現象說明飲料罐的夾層中的固體物質和水搖動使它們混合時吸收熱量,在所列四種物質中找出與水混合吸收熱量的物質。【解答】A、蔗糖溶于水時,無明顯的吸熱放熱現象,不符合題意;B、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不符合題意;C、硝酸銨溶于水時,吸收大量熱,符合題意;D、氯化鈉溶于水時,無明顯的吸熱放熱現象,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答案】D【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根據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正極產生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負極產生氫氣,氫氣能燃燒,產生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約為2:1,質量比為l:8來分析。【解答】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強導電性,正確;②水通電時,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比為2:1,乙試管與電源正極相連,管內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正確;③水通電時,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比為2:1,甲試管與電源負極相連,管內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氫氣能燃燒,正確;④甲、乙兩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不是質量比,錯誤;綜上所述,描述中正確的是:①②③;故答案為:D。9.【答案】B【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10.【答案】C【知識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燃燒的三個必要條件是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劑)和點火源(溫度達到著火點)。 沸騰的過程中繼續吸熱,但是溫度保持不變; 著火點,也稱為燃點,是指可燃物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時,必須達到的最低溫度。【解答】A.紙的著火點大約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時沸騰,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水沸騰溫度不變,但繼續吸熱,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因為紙杯內裝有水,在給紙杯加熱時,水也在大量吸收熱量,致使紙杯不能達到燃燒的最低溫度,紙杯的著火點是不變的,故C錯誤,符合題意;D.紙鍋里的豆腐燒熟了,紙卻不會燃燒掉,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紙張的著火點,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1.【答案】C【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解析】【分析】根據物質在空氣中或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鐵絲在空氣中只能燒至發紅,不會產生劇烈燃燒、火星四射,錯誤;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發出黃白光,產生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錯誤;C、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正確;D、碳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屬于結論,不是現象,錯誤。故答案為:C。12.【答案】A【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據溶解度的定義分析判斷。【解答】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g,它的意義為: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鈉,那么該溫度下飽和氯化鈉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比為36g:100g。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13.【答案】D【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某一溫度時物質的溶解度大小比較;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的溶解度變化情況;某一點在溶解度曲線上,是飽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線下方是不飽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線上方是飽和溶液,據以上分析進行解答。【解答】某一點在溶解度曲線上,是飽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線下方是不飽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線上方是飽和溶液。當所加溶質處于Ⅳ區域時表示a不飽和,b飽和。故答案為:D。14.【答案】B【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15.【答案】D【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劑,改變溫度,進行分析解答。【解答】①加入氫氧化鈣,仍為飽和溶液;不可行;②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增大而降低,升高溫度,有氫氧化鈣析出,溶液仍為飽和溶液;不可行;③降低溫度,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能使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行;④加入水,能使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行;⑤蒸發水,有氫氧化鈣析出,溶液仍為飽和溶液,不可行;故答案為:D。16.【答案】B【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紅磷燃燒能夠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氧氣消耗后,容器中的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水進入容器,進入容器中的水的體積即為容器中空氣中的氧氣體積,進一步可以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解答】①先往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再把集氣瓶空間分為5等份,錯誤;②紅磷熄滅后,若立即打開彈簧夾,瓶內氣壓偏大,進入的水體積偏小,應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錯誤;③完全反應后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不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燒,正確。④本實驗紅磷不能用木炭或者硫代替,木炭、硫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反應結束后,集氣瓶內氣壓不降低,打開止水夾,水不能倒流,錯誤;⑤紅磷量不足,氧氣不能完全反應,能導致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于五分之一,正確。說法中正確的有2個。故答案為:B。17.【答案】A【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實驗①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低處蠟燭先熄滅,實驗②中蠟燭燃燒放熱,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小于U型管上方空氣的密度,實驗②高處蠟燭先熄滅來分析解答;B、根據實驗①低處蠟燭先熄滅來分析解答;C、根據蠟燭燃燒會生成水來分析解答;D、根據實驗②中得到啟示是熱的氣體密度小來分析解答。【解答】A、實驗①U形管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空氣溫度相同,實驗①低處蠟燭先與二氧化碳接觸,低處先熄滅;實驗②中蠟燭燃燒放熱,二氧化碳上升至高處,高處先熄滅,選項錯誤;B、實驗①低處蠟燭先熄滅,不助燃,不可燃,選項正確;C、蠟燭燃燒會生成水,所以實驗②中U形管內壁有小水珠,選項正確;D、實驗②中得到啟示是熱的氣體密度小,所以從著火燃燒的高層房間中逃離,沿墻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門外,選項正確。故答案為:A。18.【答案】D【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結晶的概念與方法【解析】【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A、由圖可知, 0℃時,氯化鈉溶解度小于40g,故100g水中不能溶解40g NaCl,錯誤;B、沒有確定的溶液質量,不能判斷 0℃時,KNO3和NaCl兩種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多少,錯誤;C、沒有說明溶液是否飽和,故將30℃的KNO3溶液降溫到20℃時不一定有晶體析出,錯誤;D、30℃時,硝酸鉀溶解度大于氯化鈉溶解度,故將等質量的 KNO3和NaCl分別配成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氯化鈉大于硝酸鉀,則所得溶液的質量:NaCl大于KNO3,正確。故答案為:D。19.【答案】D【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本題有一定難度,需要考慮到空氣中也含有氧氣,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氧氣的總體積應是通入的氧氣的體積加上通入的空氣中含有的氧氣的體積;然后根據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60%,列等式進行計算。【解答】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設通入氧氣后量筒內水的體積為x,則:[x+(100mL-x)×]÷100mL×100%═60% ,解得x═50mL,所以通入空氣的體積為50mL。故答案為:D。20.【答案】C【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A、根據硫酸鈉、硫酸鈰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0℃時硫酸鈉的溶解度小于硫酸鈰,20℃時硫酸鈉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鈰,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硫酸鈉和硫酸鈰的溶解度可能相等,也可能是硫酸鈉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鈰,可能是硫酸鈉的溶解度小于硫酸鈰,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30℃時硫酸鈰的溶解度為14.0g,40℃時硫酸鈰的溶解度為10.0g,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由表格數據可知,在0-40℃范圍內,硫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40℃-80℃范圍內,硫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錯誤;B、由表格數據可知,在10℃-20℃之間時,硫酸鈉的溶解度在9.1g-19.5g之間,而此溫度范圍內,硫酸鈰的溶解度在17.2g-20.0g之間,所以在10-20℃之間,硫酸鈉和硫酸鈰的溶解度可能相等,范圍在17.2g-19.5g之間,錯誤;C、某溫度下,向等質量水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硫酸鈉和硫酸鈰,充分溶解后,由于無法確定是否是飽和溶液,所以無法確定其溶質質量分數,故前者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后者,正確;D、由表格數據可知,30℃時,硫酸鈰的溶解度為1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溶質為14.0g,所以100g30℃時的飽和硫酸鈰溶液中溶質為,溶劑質量為100g-12g=88g,將其加熱到40℃(加熱過程中水的蒸發忽略不計),40℃時,硫酸鈰的溶解度為10.0g,此溫度下88g水中溶質質量為,所以從溶液中可析出12g-8.8g=3.2g≠4g硫酸鈰晶體,錯誤。故答案為:C。21.【答案】太陽輻射;汽化;吸熱;⑤【知識點】水循環【解析】【分析】(1)影響水循環的因素有太陽輻射、水域面積、地勢落差等;(2)水循環的主要環節主要有:①:水汽輸送。②:降水。③:蒸發。④:降水。⑤:地表徑流。⑥:地下徑流 。⑦:下滲。(3)目前,人類活動對水循環施加影響,主要是改變地表徑流環節。【解答】(1)蒸發和水汽輸送環節,其能量是來自太陽輻射能,因此水循環的動力是太陽輻射。(2)上述③環節中水發生的物態變化的名稱是汽化,需要吸熱。(3)我國南水北調大型工程是通過輸水通道將長江流域的水資源調到北方地區,所涉及的主要環節是地表徑流⑤。22.【答案】助燃;氧化;不活潑【知識點】空氣的利用23.【答案】較小;不變;液【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分析】(1)較小的冰塊比較大的冰塊受熱均勻;(2)掌握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的特點: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3)知道晶體在熔化前為固態;熔化過程為固液共存態;熔化完后為液態。【解答】(1)由于較小的冰塊比較大的冰塊受熱均勻;所以用較小顆粒的冰塊做實驗。(2)由圖像知道,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所以冰是晶體。(3)由圖像知道,圖乙中第10min時,物質完全熔化,因此物質處于液態。24.【答案】A;水蒸氣;質量【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解析】【分析】(1)水沸騰之前,水下層的溫度高于上層的水溫,氣泡上升過程中,氣泡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水,氣泡變小;水沸騰時,水內部不停地發生汽化,產生的水蒸氣以氣泡的形式上升到水面,由于受到的壓強減小,所以上升過程中不斷變大;(2)影響沸騰加熱時間的因素有:水的多少、酒精的火焰的大小等。【解答】當水沸騰時,燒杯中產生大量氣泡,氣泡在上升過程中變大,在水面破裂,所以沸騰時的情況如圖A所示。上升的氣泡內主要是由水汽化而來的水蒸氣。小明前后繪制了兩次水沸騰時的溫度—時間圖像,得到了a、b兩種不同圖像,由圖像可知兩次實驗水的初溫相同,沸點相同,但由開始到沸騰的加熱時間不同,其原因是水的質量不同。25.【答案】增大受熱面積;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集氣瓶;鐵+氧氣四氧化三鐵【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圖中鐵絲和鋁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原理、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圖中鐵絲和鋁絲繞成螺旋狀的原因是增大受熱面積,使得實驗現象更明顯;(2)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物的溫度較高;集氣瓶底部水或細沙,目的是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集氣瓶;(3)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鐵+氧氣四氧化三鐵。26.【答案】a;B;可以防止五氧化二磷進入空氣【知識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根據可燃物燃燒的條件、裝置內的壓強變化來分析;(2)根據裝置的特點來分析。【解答】(1)a 處的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能與氧氣接觸,發生燃燒;裝置中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裝置中的氣體受熱膨脹,壓強變大,隨著反應的停止,熱量擴散,同時氧氣被消耗,裝置壓強減小,并且小于原來的壓強,所以符合圖像變化的是 B;(2)由于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會污染空氣,所以管口的小氣球可以防止 P2O5 進入空氣,從而使該實驗綠色化。27.【答案】溫室效應;陽光;左【知識點】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解析】【分析】根據二氧化碳增多會形成溫室效應,盛有二氧化碳的裝置內溫度升高明顯,壓強大于盛有空氣的裝置,會出現水柱左移的現象分析。【解答】二氧化碳會形成溫室效應,故場館將利用無處不在的“空氣能”為3000m2場館供暖,從而實現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60t,會減緩溫室效應;實驗時應該在陽光下進行,由于二氧化碳會產生溫室效應,故盛有二氧化碳的裝置內溫度升高明顯,壓強大于盛有空氣的裝置,會出現水柱左移的現象。28.【答案】蒸發結晶;80;a【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1)因為B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比較小,A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可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B;(2)t2℃時,A的溶解度是60g,因此在50g水中加入40gA物質,最多溶解30g,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質量=30g+50g=80g;(3)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100克降溫至t1℃,降溫后A、B的溶解度都減小,仍然是飽和溶液,因為降溫后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C降溫后溶解度變大,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按t2℃時C的溶解度進行計算,t1℃時B的溶解度>t2℃時C的溶解度>t1℃時A的溶解度,所以降溫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是:B>C>A。故答案為:a。29.【答案】32;18.2%【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將100克硝酸鉀溶液分成兩等份,兩份溶液完全相同,可把分別對兩份溶液的處理看做是對同一份溶液的處理,得出5克溶質和20克水恰好形成飽和溶液的結論,再根據公式 ,求出溶解度;根據處理后的其中一份溶液中溶質的質量進一步求處理前的溶質質量,最后求質量分數.【解答】解:將 200g硝酸鉀溶液分成質量相等兩份,其中一份加入8g硝酸鉀,另一份蒸發掉25g水,都恰好形成15℃時的飽和溶液,由于兩份溶液完全相同,可把分別對兩份溶液的處理看做是對同一份溶液的處理,故8克溶質和25克水恰好形成15℃時的飽和溶液,15℃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x,則 ,解得x=32g克;一份蒸發掉25克水后的溶液中的溶質質量為( )× =18.2g,原溶液中硝酸鉀的質量分數為 =18.2%.故答案為:32;18.2%.30.【答案】圖中所示操作砝碼與藥品的位置放反了;加快溶解速率;ABD【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據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可能是溶質質量偏小或溶劑質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這兩個方面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圖中所示操作砝碼與藥品的位置放反了;(2)小明用玻璃棒攪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3)A、硝酸鉀不純,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小,會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正確;B、量取水的體積時,仰視讀數,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大,會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正確;C、溶液具有均一性,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溶質質量分數不變,錯誤;D、配制溶液的燒杯用蒸餾水潤濕,會造成實際取用的水的體積偏大,會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正確。故答案為:ABD。31.【答案】液體表面積;甲、丙;慢;水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速相同時,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空氣流動速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上空氣流速越大,液體蒸發越快。蒸發時吸收熱量。【解答】(1)比較甲、丁可知,丁中的無紡布折疊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可以研究液體表面積對蒸發快慢的影響。(2)若要探究“空氣流通”對蒸發快慢的影響,需控制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相同,改變液面附近空氣流速,故應該選擇的裝置是甲、丙。(3)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說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慢。②裝置甲與裝置乙對比可得到結論:水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速相同時,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32.【答案】右;b;減小;21;偏大;實際的空氣體積偏大,導致計算的氧氣體積偏大【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食品脫氧劑能夠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氧氣消耗后,容器中的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容器內體積減小,減少的體積即為容器中空氣中的氧氣體積,進一步可以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解答】③水平滾動玻璃管,使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靜置至水滴不再移動時,水滴的右端標為B,如圖乙;(1)實驗步驟③中靜置至水滴不再移動時,水滴的b端標為B;(2)實驗步驟④測量AO段和AB段的長度的原因是由于食品脫氧劑能吸收完空氣中的氧氣,使氣體體積減小,所以氧氣與空氣的體積之比就等于AB與AO的比值;(3)根據實驗記錄數據,可知空氣中氧氣含量為[(0.21+0.22+4.20+0.21)÷4]×100%=21%;(4)實驗步驟②中,如果玻璃管內的脫氧劑粉末分布不夠緊密,會使實驗結果偏大,其原因是實際的空氣體積偏大,導致計算的氧氣體積偏大。33.【答案】800;設:要加水的質量為x,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則有:800g=(1000g+x)×20%x=3000g。答:需要加水3000g。【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1000克二氧化氧消毒液中含溶質二氧化氯的質量=1000g×80%=800g;34.【答案】20.9;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9g,40g水中的最多能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10℃時,最多能溶解8.36g硝酸鉀,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答: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17.3%;;設:需要加入硝酸鉀的質量為x,則:x=20g答:需要再加入20g硝酸鉀。【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據物質的溶解度來分析;(2)根據物質的溶解度以及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來分析;(3)根據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來分析。【解答】(1)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9g,根據溶解度概念可知,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20.9克;1 / 1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小浹江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北侖期中)有專家預言,水資源短缺將成為人類21世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資源問題。下列做法能夠有效解決我國缺水問題并且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是( )①增加地下水開采量 ②直接利用工業和生活污水灌溉農田③改變灌溉方式,推廣噴灌、滴灌技術 ④推廣節水器具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B【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根據對水資源的保護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①增加地下水開采量,會使水資源更加緊張,還可能造成地面下沉,故①錯誤;②直接利用工業和生活污水灌溉農田,其中的有害物質會造成土壤污染,最終危害人類的健康,故②錯誤;③改變灌溉方式,推廣噴灌、滴灌技術,可以起到節約用水的目的,故③正確;④推廣節水器具,可以在不影響生活、生產的情況下節約用水,故④正確。那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是③④。故選B。2.(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列實驗操作,其中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1)酒精燈的使用熄滅方法:酒精燈使用完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吹滅。這是因為用嘴吹可能會把火焰吹入燈內,引起燈內酒精燃燒,甚至發生爆炸。此外,向酒精燈內添加酒精時,不能超過酒精燈容積的三分之二,且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點燃酒精燈要用火柴,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個酒精燈 。(2)量筒的使用讀數方法: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俯視讀數會使讀數比實際值偏大,仰視讀數會使讀數比實際值偏小。同時,要根據所量取液體的體積,選擇合適量程的量筒,盡量減少誤差 。(3)托盤天平的使用稱量原則:遵循 “左物右碼” 原則,即藥品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砝碼要用鑷子夾取,不能用手直接拿,防止砝碼生銹而影響稱量的準確性。稱量易潮解或有腐蝕性的藥品時,要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燒杯、表面皿)中稱量 。(4)固體藥品的取用粉末狀藥品取用:取用粉末狀藥品時,先使試管橫放,把盛有藥品的藥匙(或用小紙條折疊成的紙槽)小心地送至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目的是避免藥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 。取用塊狀固體藥品一般用鑷子,操作要領是 “一橫二放三慢豎”,即先把容器橫放,把藥品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豎立起來,使藥品緩緩地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解答】A、熄滅酒精燈必需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吹滅,以免發生危險,錯誤;B、量筒正確讀數的方法是視線與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再讀出所取液體的體積,錯誤;C、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質量時,將待測物體放于左托盤,不能用手拿砝碼,錯誤;D、把固體藥品送入試管的操作是將試管水平放置,把固體粉末放在折疊成槽狀的紙條上,最后將試管直立起來后,正確。故答案為:D。3.(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列裝置中,不是利用大氣壓強工作的是( )A.用注射器注射藥液B.吸管吸飲料C.吸盤掛鉤D.吸塵器【答案】A【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大氣壓對天氣的影響;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大氣壓強的定義:由于空氣具有流動性和重力,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種壓強稱為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或氣壓。【解答】A.用注射器注射藥液時,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將藥液注入的,與大氣壓無關,故A符合題意;B.用吸管吸飲料時,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氣,使吸管內的氣壓減小,瓶中飲料在大氣壓的作用下,上升通過吸管進入口中,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故B不合題意;C.首先用力將掛衣鉤的吸盤緊壓在墻壁上,將塑料吸盤中的空氣排出,通過手的擠壓排出了吸盤內的氣體,使內部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這樣外界大氣壓將掛衣鉤壓在墻壁上,利用了大氣壓,故C不合題意;D.用吸塵器吸塵土時,吸出管中的部分空氣,使吸管內的氣壓減小,塵土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吸塵器中,利用了大氣壓,故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A4.(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列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四種液體中,其中屬于溶液的是( )A.純牛奶 B.冷霜 C.黃河水 D.礦泉水【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條件下溶質分散到溶劑中形成的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解答】A、純牛奶是不均一、不穩定的乳濁液,故A錯;B、冷霜是不均一、不穩定的乳濁液,故B錯;C、黃河水是不均一、不穩定的懸濁液,故C錯;D、礦泉水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D正確。故答案為:D。5.(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A.按體積計算,空氣中含有氮氣約78%,氧氣約21%B.除氮氣和氧氣外,空氣中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C.空氣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自然資源D.PM2.5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答案】B【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分別是:氮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78%、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21%、稀有氣體大約占空氣體積的0.94%、二氧化碳大約占空氣體積的0.03%、水蒸氣和其它氣體和雜質大約占0.03%。【解答】A、按體積計算,空氣中含氮氣約78%,氧氣約21%,含其他氣體約1%,選項正確;B、除氮氣和氧氣外,空氣中的其他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稀有氣體,選項錯誤;C、空氣中的成分各有用途,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自然資源,選項正確;D、PM2.5是一種可吸入顆粒物,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選項正確。故答案為:B。6.(2024七下·北侖期中)自然界中的云、雨、霧、露、霜等現象,都是水的物態發生變化形成的,圖中描述的物理現象理解正確的是( )A.霧是汽化現象B.露是液化現象C.霜是升華現象D.雪是液化現象【答案】B【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解答】A、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現象,故A錯誤;B、露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現象,故B正確;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小冰晶,是凝華現象,故C錯誤;D、雪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華現象,故D錯誤。故答案為:B。7.(2024七下·北侖期中)市場上有一種俗稱“搖搖冰”的罐裝飲料,在飲料罐的夾層中分別裝入一種固體物質和水,飲用前搖動使它們混合,罐內飲料溫度就會降低。這種固體物質可能是( )A.蔗糖 B.氫氧化鈉 C.硝酸銨 D.氯化鈉【答案】C【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解析】【分析】罐內飲料溫度降低,這一現象說明飲料罐的夾層中的固體物質和水搖動使它們混合時吸收熱量,在所列四種物質中找出與水混合吸收熱量的物質。【解答】A、蔗糖溶于水時,無明顯的吸熱放熱現象,不符合題意;B、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不符合題意;C、硝酸銨溶于水時,吸收大量熱,符合題意;D、氯化鈉溶于水時,無明顯的吸熱放熱現象,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2024七下·北侖期中)用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強水的導電性;②乙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③甲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能燃燒;④甲、乙兩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質量比約為2:1。以上描述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D【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根據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正極產生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負極產生氫氣,氫氣能燃燒,產生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約為2:1,質量比為l:8來分析。【解答】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強導電性,正確;②水通電時,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比為2:1,乙試管與電源正極相連,管內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正確;③水通電時,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比為2:1,甲試管與電源負極相連,管內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氫氣能燃燒,正確;④甲、乙兩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不是質量比,錯誤;綜上所述,描述中正確的是:①②③;故答案為:D。9.(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質的是( )A.二氧化碳可以能讓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來生產汽水等碳酸飲料D.二氧化碳可用作滅火劑【答案】B【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10.(2024七下·北侖期中)餐館里有一道名為“紙鍋燒豆腐”的菜,如圖所示,紙鍋里的豆腐燒熟了,紙卻不會燃燒掉,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紙的著火點比水的沸點高 B.水沸騰溫度不變,但繼續吸熱C.加水后,紙的著火點降低了 D.紙的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答案】C【知識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燃燒的三個必要條件是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劑)和點火源(溫度達到著火點)。 沸騰的過程中繼續吸熱,但是溫度保持不變; 著火點,也稱為燃點,是指可燃物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時,必須達到的最低溫度。【解答】A.紙的著火點大約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時沸騰,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水沸騰溫度不變,但繼續吸熱,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因為紙杯內裝有水,在給紙杯加熱時,水也在大量吸收熱量,致使紙杯不能達到燃燒的最低溫度,紙杯的著火點是不變的,故C錯誤,符合題意;D.紙鍋里的豆腐燒熟了,紙卻不會燃燒掉,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紙張的著火點,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1.(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列有關物質燃燒現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名稱 實驗現象A 鐵絲在空氣中燃燒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B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 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的白霧C 硫粉在氧氣中燃燒 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D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 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二氧化碳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解析】【分析】根據物質在空氣中或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鐵絲在空氣中只能燒至發紅,不會產生劇烈燃燒、火星四射,錯誤;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發出黃白光,產生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錯誤;C、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正確;D、碳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屬于結論,不是現象,錯誤。故答案為:C。12.(2024七下·北侖期中)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克。則下圖中能正確表示該溫度下,飽和氯化鈉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比例的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據溶解度的定義分析判斷。【解答】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g,它的意義為: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鈉,那么該溫度下飽和氯化鈉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比為36g:100g。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13.(2024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是物質a、b的溶解度曲線,圖中Ⅰ、Ⅱ、Ⅲ、Ⅳ表示區域,當所加溶質處于Ⅳ區域時表示( )A.a、b均飽和 B.a飽和,b不飽和C.a、b均不飽和 D.a不飽和,b飽和【答案】D【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某一溫度時物質的溶解度大小比較;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的溶解度變化情況;某一點在溶解度曲線上,是飽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線下方是不飽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線上方是飽和溶液,據以上分析進行解答。【解答】某一點在溶解度曲線上,是飽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線下方是不飽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線上方是飽和溶液。當所加溶質處于Ⅳ區域時表示a不飽和,b飽和。故答案為:D。14.(2024七下·北侖期中)在保溫杯中裝適量0℃的水,從冰箱的冷凍室里取出一小塊冰了很長時間的冰,放到保溫杯中,冰和水的溫度相同。在這個過程中( )A.水的質量增大 B.冰的質量增大C.水的溫度降低 D.冰的體積減少【答案】B【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15.(2024七下·北侖期中)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要想把一瓶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有:①加入氫氧化鈣、②升高溫度、③降低溫度、④加入水、⑤蒸發水( )A.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③④【答案】D【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劑,改變溫度,進行分析解答。【解答】①加入氫氧化鈣,仍為飽和溶液;不可行;②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增大而降低,升高溫度,有氫氧化鈣析出,溶液仍為飽和溶液;不可行;③降低溫度,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能使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行;④加入水,能使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行;⑤蒸發水,有氫氧化鈣析出,溶液仍為飽和溶液,不可行;故答案為:D。16.(2024七下·北侖期中)在測定空氣里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個①先將集氣瓶空間分為5等份后,再往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②紅磷熄滅后,應立即打開彈簧夾,觀察實驗現象③完全反應后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不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燒④本實驗紅磷可以用木炭或者硫代替⑤紅磷量不足可能導致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于五分之一A.1個 B.2個 C.3個 D.4個【答案】B【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紅磷燃燒能夠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氧氣消耗后,容器中的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水進入容器,進入容器中的水的體積即為容器中空氣中的氧氣體積,進一步可以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解答】①先往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再把集氣瓶空間分為5等份,錯誤;②紅磷熄滅后,若立即打開彈簧夾,瓶內氣壓偏大,進入的水體積偏小,應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錯誤;③完全反應后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不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燒,正確。④本實驗紅磷不能用木炭或者硫代替,木炭、硫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反應結束后,集氣瓶內氣壓不降低,打開止水夾,水不能倒流,錯誤;⑤紅磷量不足,氧氣不能完全反應,能導致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于五分之一,正確。說法中正確的有2個。故答案為:B。17.(2024七下·北侖期中)某實驗小組設計了驗證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索實驗(如圖所示),取三通U形管連接在制取二氧化碳裝置的導氣管上,并點燃高低錯落的小蠟燭,并夾緊上端,做實驗②。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①和②都是低處蠟燭先熄滅B.實驗①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助燃、不可燃C.實驗②中U形管內壁有小水珠D.實驗②中得到啟示是:從著火燃燒的高層房間中逃離,沿墻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門外【答案】A【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實驗①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低處蠟燭先熄滅,實驗②中蠟燭燃燒放熱,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小于U型管上方空氣的密度,實驗②高處蠟燭先熄滅來分析解答;B、根據實驗①低處蠟燭先熄滅來分析解答;C、根據蠟燭燃燒會生成水來分析解答;D、根據實驗②中得到啟示是熱的氣體密度小來分析解答。【解答】A、實驗①U形管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空氣溫度相同,實驗①低處蠟燭先與二氧化碳接觸,低處先熄滅;實驗②中蠟燭燃燒放熱,二氧化碳上升至高處,高處先熄滅,選項錯誤;B、實驗①低處蠟燭先熄滅,不助燃,不可燃,選項正確;C、蠟燭燃燒會生成水,所以實驗②中U形管內壁有小水珠,選項正確;D、實驗②中得到啟示是熱的氣體密度小,所以從著火燃燒的高層房間中逃離,沿墻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門外,選項正確。故答案為:A。18.(2024七下·北侖期中)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氯化鈉B.0℃時,硝酸鉀和氯化鈉兩種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氯化鈉大于硝酸鉀C.將30℃的硝酸鉀溶液降溫到20℃時一定有晶體析出D.30℃時,將等質量的硝酸鉀和氯化鈉分別配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質量:氯化鈉大于硝酸鉀【答案】D【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結晶的概念與方法【解析】【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A、由圖可知, 0℃時,氯化鈉溶解度小于40g,故100g水中不能溶解40g NaCl,錯誤;B、沒有確定的溶液質量,不能判斷 0℃時,KNO3和NaCl兩種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多少,錯誤;C、沒有說明溶液是否飽和,故將30℃的KNO3溶液降溫到20℃時不一定有晶體析出,錯誤;D、30℃時,硝酸鉀溶解度大于氯化鈉溶解度,故將等質量的 KNO3和NaCl分別配成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氯化鈉大于硝酸鉀,則所得溶液的質量:NaCl大于KNO3,正確。故答案為:D。19.(2024七下·北侖期中)某興趣小組要收集一瓶(100mL)含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60%的氣體,收集氣體的裝置如圖。方法是:在100mL集氣瓶里裝滿水,打開活塞a通入氧氣,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然后打開活塞b通入空氣,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氧氣的體積和通入空氣的體積大約是( )A.60mL和40mL B.20mL和80mL C.30mL和70mL D.50mL和50mL【答案】D【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本題有一定難度,需要考慮到空氣中也含有氧氣,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氧氣的總體積應是通入的氧氣的體積加上通入的空氣中含有的氧氣的體積;然后根據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60%,列等式進行計算。【解答】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設通入氧氣后量筒內水的體積為x,則:[x+(100mL-x)×]÷100mL×100%═60% ,解得x═50mL,所以通入空氣的體積為50mL。故答案為:D。20.(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表是兩種硫酸鹽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溶解度/g 硫酸鈉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 44.3 43.7硫酸鈰 24.1 20.0 17.2 14.0 10.0 8.9 8.3 7.1 6.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隨溫度升高,物質的溶解度只可能不斷增大或不斷減小B.在0﹣80℃間的任何溫度下,硫酸鈉和硫酸鈰的溶解度均不相等C.某溫度下,向等質量水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硫酸鈉和硫酸鈰,充分溶解后,前者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后者D.將100g30℃時的飽和硫酸鈰溶液加熱到40℃(加熱過程中水的蒸發忽略不計),從溶液中可析出4g硫酸鈰晶體【答案】C【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A、根據硫酸鈉、硫酸鈰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0℃時硫酸鈉的溶解度小于硫酸鈰,20℃時硫酸鈉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鈰,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硫酸鈉和硫酸鈰的溶解度可能相等,也可能是硫酸鈉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鈰,可能是硫酸鈉的溶解度小于硫酸鈰,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30℃時硫酸鈰的溶解度為14.0g,40℃時硫酸鈰的溶解度為10.0g,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由表格數據可知,在0-40℃范圍內,硫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40℃-80℃范圍內,硫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錯誤;B、由表格數據可知,在10℃-20℃之間時,硫酸鈉的溶解度在9.1g-19.5g之間,而此溫度范圍內,硫酸鈰的溶解度在17.2g-20.0g之間,所以在10-20℃之間,硫酸鈉和硫酸鈰的溶解度可能相等,范圍在17.2g-19.5g之間,錯誤;C、某溫度下,向等質量水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硫酸鈉和硫酸鈰,充分溶解后,由于無法確定是否是飽和溶液,所以無法確定其溶質質量分數,故前者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后者,正確;D、由表格數據可知,30℃時,硫酸鈰的溶解度為1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溶質為14.0g,所以100g30℃時的飽和硫酸鈰溶液中溶質為,溶劑質量為100g-12g=88g,將其加熱到40℃(加熱過程中水的蒸發忽略不計),40℃時,硫酸鈰的溶解度為10.0g,此溫度下88g水中溶質質量為,所以從溶液中可析出12g-8.8g=3.2g≠4g硫酸鈰晶體,錯誤。故答案為:C。21.(2024七下·北侖期中)根據該“水循環示意圖”回答:(1)水循環的動力是 ;(2)③環節中水發生的物態變化的名稱是 ,這一過程要 (“吸熱”或“放熱”);(3)我國的南水北調大型工程,所涉及的主要環節是 (填序號)。【答案】太陽輻射;汽化;吸熱;⑤【知識點】水循環【解析】【分析】(1)影響水循環的因素有太陽輻射、水域面積、地勢落差等;(2)水循環的主要環節主要有:①:水汽輸送。②:降水。③:蒸發。④:降水。⑤:地表徑流。⑥:地下徑流 。⑦:下滲。(3)目前,人類活動對水循環施加影響,主要是改變地表徑流環節。【解答】(1)蒸發和水汽輸送環節,其能量是來自太陽輻射能,因此水循環的動力是太陽輻射。(2)上述③環節中水發生的物態變化的名稱是汽化,需要吸熱。(3)我國南水北調大型工程是通過輸水通道將長江流域的水資源調到北方地區,所涉及的主要環節是地表徑流⑤。22.(2024七下·北侖期中)空氣有著廣泛的用途。空氣的各種成分中,切割或焊接金屬時需燃燒乙炔產生高溫火焰,是利用了氧氣的 性;氧氣和水能讓鐵生銹,體現了氧氣具有 性。液態氮在汽化時需吸收大量的熱,可做冷凍劑;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 (填“活浚”或“不活潑”),常用作保護氣。【答案】助燃;氧化;不活潑【知識點】空氣的利用23.(2024七下·北侖期中)小明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探究冰的熔化特點,他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并觀察物質的狀態。(1)應選用顆粒 (選填“較大”或“較小”)的冰塊做實驗;(2)圖甲是他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的“溫度——時間”圖像。由圖像可知:冰熔化的特點是吸熱。溫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3)圖甲中第10min時,物質處于 態。(選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答案】較小;不變;液【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分析】(1)較小的冰塊比較大的冰塊受熱均勻;(2)掌握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的特點: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3)知道晶體在熔化前為固態;熔化過程為固液共存態;熔化完后為液態。【解答】(1)由于較小的冰塊比較大的冰塊受熱均勻;所以用較小顆粒的冰塊做實驗。(2)由圖像知道,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所以冰是晶體。(3)由圖像知道,圖乙中第10min時,物質完全熔化,因此物質處于液態。24.(2024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所示,小明在“探究水的沸騰”。當水沸騰時,燒杯中產生大量氣泡,沸騰時的情況如 (選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氣泡內主要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小明前后繪制了兩次水沸騰時的溫度﹣時間圖象,得到了a、b兩種不同圖象,其原因是水的 不同。【答案】A;水蒸氣;質量【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解析】【分析】(1)水沸騰之前,水下層的溫度高于上層的水溫,氣泡上升過程中,氣泡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水,氣泡變小;水沸騰時,水內部不停地發生汽化,產生的水蒸氣以氣泡的形式上升到水面,由于受到的壓強減小,所以上升過程中不斷變大;(2)影響沸騰加熱時間的因素有:水的多少、酒精的火焰的大小等。【解答】當水沸騰時,燒杯中產生大量氣泡,氣泡在上升過程中變大,在水面破裂,所以沸騰時的情況如圖A所示。上升的氣泡內主要是由水汽化而來的水蒸氣。小明前后繪制了兩次水沸騰時的溫度—時間圖像,得到了a、b兩種不同圖像,由圖像可知兩次實驗水的初溫相同,沸點相同,但由開始到沸騰的加熱時間不同,其原因是水的質量不同。25.(2024七下·北侖期中)小強同學學了圖甲所示實驗后,想到鋁絲是否也能在氧氣中燃燒呢?經過查閱資料后得知:鋁絲和鐵絲一樣,也能在氧氣中燃燒,于是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探究。請你結合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鐵絲和鋁絲繞成螺旋狀的原因是 。(2)集氣瓶底部水或細沙的作用是 。(3)請寫出鐵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答案】增大受熱面積;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集氣瓶;鐵+氧氣四氧化三鐵【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圖中鐵絲和鋁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原理、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圖中鐵絲和鋁絲繞成螺旋狀的原因是增大受熱面積,使得實驗現象更明顯;(2)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物的溫度較高;集氣瓶底部水或細沙,目的是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集氣瓶;(3)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鐵+氧氣四氧化三鐵。26.(2024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所示,將白磷和紅磷分別裝在Y形管的支管中,管口系牢氣球,將Y形管伸入熱水中。(1)能燃燒的是 (填“a”“b”或“c”)處,能正確反映氣球內壓強(p)隨反應時間(t)變化的是 (填“A”“B”或“C”)。(2)管口的小氣球的作用是 ,從而使該實驗綠色化。【答案】a;B;可以防止五氧化二磷進入空氣【知識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根據可燃物燃燒的條件、裝置內的壓強變化來分析;(2)根據裝置的特點來分析。【解答】(1)a 處的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能與氧氣接觸,發生燃燒;裝置中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裝置中的氣體受熱膨脹,壓強變大,隨著反應的停止,熱量擴散,同時氧氣被消耗,裝置壓強減小,并且小于原來的壓強,所以符合圖像變化的是 B;(2)由于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會污染空氣,所以管口的小氣球可以防止 P2O5 進入空氣,從而使該實驗綠色化。27.(2024七下·北侖期中)2022年在北京舉辦了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如圖甲是冬奧會標志性場館“冰絲帶”,屆時該場館將利用無處不在的“空氣能”為3000 m2場館供暖,從而實現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60t,進而可緩解的環境問題是 。如圖乙是小科驗證該問題的實驗裝置,在 (填“陽光”或“黑暗”)下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水柱向 (填“左”或“右”)移動。【答案】溫室效應;陽光;左【知識點】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解析】【分析】根據二氧化碳增多會形成溫室效應,盛有二氧化碳的裝置內溫度升高明顯,壓強大于盛有空氣的裝置,會出現水柱左移的現象分析。【解答】二氧化碳會形成溫室效應,故場館將利用無處不在的“空氣能”為3000m2場館供暖,從而實現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60t,會減緩溫室效應;實驗時應該在陽光下進行,由于二氧化碳會產生溫室效應,故盛有二氧化碳的裝置內溫度升高明顯,壓強大于盛有空氣的裝置,會出現水柱左移的現象。28.(2024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1)當B中含有少量的A時,可用 的方法提純B。(2)t2℃時,在50克水中加入40克A物質,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質量為 克。(3)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100克降溫至t1℃,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a.B>C>Ab.B>A=CC.C>B>Ad.A>B>C【答案】蒸發結晶;80;a【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1)因為B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比較小,A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可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B;(2)t2℃時,A的溶解度是60g,因此在50g水中加入40gA物質,最多溶解30g,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質量=30g+50g=80g;(3)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100克降溫至t1℃,降溫后A、B的溶解度都減小,仍然是飽和溶液,因為降溫后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C降溫后溶解度變大,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按t2℃時C的溶解度進行計算,t1℃時B的溶解度>t2℃時C的溶解度>t1℃時A的溶解度,所以降溫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是:B>C>A。故答案為:a。29.(2024七下·北侖期中)將 200g硝酸鉀溶液分成質量相等兩份,其中一份加入8g硝酸鉀,另一份蒸發掉25g水,都恰好形成15℃時的飽和溶液,則15℃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 g,原溶液中硝酸鉀的質量分數為 【答案】32;18.2%【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將100克硝酸鉀溶液分成兩等份,兩份溶液完全相同,可把分別對兩份溶液的處理看做是對同一份溶液的處理,得出5克溶質和20克水恰好形成飽和溶液的結論,再根據公式 ,求出溶解度;根據處理后的其中一份溶液中溶質的質量進一步求處理前的溶質質量,最后求質量分數.【解答】解:將 200g硝酸鉀溶液分成質量相等兩份,其中一份加入8g硝酸鉀,另一份蒸發掉25g水,都恰好形成15℃時的飽和溶液,由于兩份溶液完全相同,可把分別對兩份溶液的處理看做是對同一份溶液的處理,故8克溶質和25克水恰好形成15℃時的飽和溶液,15℃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x,則 ,解得x=32g克;一份蒸發掉25克水后的溶液中的溶質質量為( )× =18.2g,原溶液中硝酸鉀的質量分數為 =18.2%.故答案為:32;18.2%.30.(2024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是小明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硝酸鉀溶液的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圖中的錯誤: 。(2)小明用玻璃棒攪拌,其目的是 。(3)小明按正確的操作配制完成后,對配制的溶液進行檢測發現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號)A.硝酸鉀不純B.量取水的體積時,仰視讀數C.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D.配制溶液的燒杯用蒸餾水潤濕【答案】圖中所示操作砝碼與藥品的位置放反了;加快溶解速率;ABD【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據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可能是溶質質量偏小或溶劑質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這兩個方面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圖中所示操作砝碼與藥品的位置放反了;(2)小明用玻璃棒攪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3)A、硝酸鉀不純,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小,會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正確;B、量取水的體積時,仰視讀數,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大,會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正確;C、溶液具有均一性,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溶質質量分數不變,錯誤;D、配制溶液的燒杯用蒸餾水潤濕,會造成實際取用的水的體積偏大,會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正確。故答案為:ABD。31.(2024七下·北侖期中)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②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可以得出結論: 。【答案】液體表面積;甲、丙;慢;水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速相同時,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空氣流動速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上空氣流速越大,液體蒸發越快。蒸發時吸收熱量。【解答】(1)比較甲、丁可知,丁中的無紡布折疊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可以研究液體表面積對蒸發快慢的影響。(2)若要探究“空氣流通”對蒸發快慢的影響,需控制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相同,改變液面附近空氣流速,故應該選擇的裝置是甲、丙。(3)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說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慢。②裝置甲與裝置乙對比可得到結論:水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速相同時,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32.(2024七下·北侖期中)小科用食品脫氧劑粉末(能吸收空氣中氧氣且不產生新的氣體,不與空氣中的其它成分反應)和玻璃管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如圖甲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將一端密封。②將食品脫氧劑粉末迅速裝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將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標為A。彈動玻璃管使脫氧劑粉末分布均勻且緊密,如圖甲所示。③水平滾動玻璃管,使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靜置至水滴不再移動時,水滴的 端標為B,如圖乙。④用刻度尺測量AO段與AB段的長度,計算出AB與AO的比值,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次數 1 2 3 4AO/mm 513.5 515.5 516.3 517.0AB/mm 107.4 113.4 103.3 108.3AB/AO 0.21 0.22 0.20 0.21⑤洗滌、干燥各裝置,重復上述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步驟③中靜置至水滴不再移動時,水滴的 (填“a”或“b”)端標為B。(2)實驗步驟④測量AO段和AB段的長度的原因是由于食品脫氧劑能吸收完空氣中的氧氣,使氣體體積 (填“增大”或“減小”),且玻璃管的管徑各處相同,所以氧氣與空氣的體積之比就等于AB與AO的比值。(3)根據實驗記錄數據,可知空氣中氧氣含量為 %。(4)實驗步驟②中,如果玻璃管內的脫氧劑粉末分布不夠緊密,會使實驗結果 (“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 。【答案】右;b;減小;21;偏大;實際的空氣體積偏大,導致計算的氧氣體積偏大【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食品脫氧劑能夠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氧氣消耗后,容器中的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容器內體積減小,減少的體積即為容器中空氣中的氧氣體積,進一步可以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解答】③水平滾動玻璃管,使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靜置至水滴不再移動時,水滴的右端標為B,如圖乙;(1)實驗步驟③中靜置至水滴不再移動時,水滴的b端標為B;(2)實驗步驟④測量AO段和AB段的長度的原因是由于食品脫氧劑能吸收完空氣中的氧氣,使氣體體積減小,所以氧氣與空氣的體積之比就等于AB與AO的比值;(3)根據實驗記錄數據,可知空氣中氧氣含量為[(0.21+0.22+4.20+0.21)÷4]×100%=21%;(4)實驗步驟②中,如果玻璃管內的脫氧劑粉末分布不夠緊密,會使實驗結果偏大,其原因是實際的空氣體積偏大,導致計算的氧氣體積偏大。33.(2024七下·北侖期中)由于近期甲、乙流爆發,“二氧化氯”消毒液廣泛應用于學校教室、食堂等的衛生消毒,某二氧化氯消毒液瓶上的標簽如表所示。(1)這1000克二氧化氯消毒液中含溶質二氧化氯 克。(2)要將這瓶消毒液稀釋成濃度溶質質量為20%的二氧化氯溶液,需要加水多少g? 100g 溶質質量分數80%強腐蝕性,陰冷,密封儲藏【答案】800;設:要加水的質量為x,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則有:800g=(1000g+x)×20%x=3000g。答:需要加水3000g。【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1000克二氧化氧消毒液中含溶質二氧化氯的質量=1000g×80%=800g;34.(2024七下·北侖期中)如表是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根據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計算結果保留到百分號后一位小數)溫度/℃ 0 10 20 30 40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1)10℃時,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 克。(2)10℃時,將10克硝酸鉀加入4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3)如圖是30℃時硝酸鉀溶液的變化情況,若要通過加溶質的方法,計算需要再加入多少硝酸鉀?(請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20.9;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9g,40g水中的最多能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10℃時,最多能溶解8.36g硝酸鉀,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答: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17.3%;;設:需要加入硝酸鉀的質量為x,則:x=20g答:需要再加入20g硝酸鉀。【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據物質的溶解度來分析;(2)根據物質的溶解度以及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來分析;(3)根據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來分析。【解答】(1)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9g,根據溶解度概念可知,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20.9克;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小浹江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小浹江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