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華南苑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3月獨立作業檢測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華南苑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3月獨立作業檢測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南苑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3月獨立作業檢測科學試題
1.(2025八下·金華月考)借助模型有利于學科概念的學習與理解,下列屬于模型的是( ?。?br/>A. B.
C. D.
2.(2025八下·金華月考)下列關于數字“2”的化學意義敘述正確的是( ?。?br/>A.:表示一個水分子中有2個氫元素
B.:表示2個氫氧根離子
C.:表示鈣元素的化合價為價
D.:表示氫氣中含有2個氫原子
3.(2025八下·金華月考)小樂制作的試劑標簽如下所示,其中化學式書寫正確的是( ?。?br/>A. B.
C. D.
4.(2025八下·金華月考)根據化學實驗常識,下列事故處理方法錯誤的是(  )
A.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
B.實驗桌上酒精著火用濕布蓋滅
C.森林著火時,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
D.家用電器著火時,立即用水澆滅
5.(2025八下·金華月考)2024年5月嫦娥六號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采樣,科學研究院團隊將對嫦娥六號采集的月壤樣品中存在的鈦(Ti)含量進行研究。Ti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9,核外電子數為是22。則鈦原子的質子數為(  )
A.71 B.49 C.27 D.22
6.(2025八下·金華月考)如圖表示四種原子的結構模型(“”、“”和“”分別表示電子、中子、質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r/>A.甲、丙的核電荷數不同 B.甲、丙為同一種原子
C.乙、丁屬于同一種元素 D.甲、乙互為同位素原子
7.(2025八下·金華月考)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有關空氣各成分及其用途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約占空氣質量的78%
B.氧氣具有支持燃燒的性質,可用作燃料
C.稀有氣體用作航標燈利用其化學性質穩定的特性
D.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于食品包裝
8.(2025八下·金華月考)對 Mg和Mg2+認識正確的是 (  )
A.Mg和Mg2+不是同一種元素 B.Mg和Mg2+化學性質不同
C.Mg2+比Mg少兩個質子 D.Mg2+比Mg多兩個電子
9.(2025八下·金華月考)“人造樹葉”是一種新型材料。光照時,二氧化碳和水在“人造樹葉”的催化下反應生成氧氣和乙醇(C2H6O),其微觀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該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B.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是不可分的
C.參加反應的CO2和H2O的分子個數比為2:3
D.圖中生成物均是化合物
10.(2025八下·金華月考)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
A.水結冰體積變大,質量不變,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B.5g蔗糖溶于95g水中,總質量為100g,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C.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后質量保持不變,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D.鎂條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物的質量比鎂條的質量大,該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11.(2025八下·金華月考)某化合物完全燃燒,需要4.8g氧氣,同時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則該化合物中(  )
A.只含碳、氫兩種元素 B.只含碳、氧兩種元素
C.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D.無法確定
12.(2025八下·金華月考)如圖是我國古代使用的火折子,制作時將草紙緊緊卷成筒狀塞入竹筒中,其中加入硫磺、磷、硝酸鉀等物質,點燃后蓋上竹筒帽,將竹筒帽上的小孔a與竹筒上的小孔b對準,觀察到小孔中有煙霧冒出。再次使用時,只需打開竹筒帽,對著火星輕輕一吹,草紙就立即燃燒起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火折子中的硫磺、磷均為可燃物,燃燒時發生了化合反應
B.點燃后蓋上竹筒帽子不應全部密封,可以防止火星熄滅
C.對準小孔a和小孔b可使少量空氣進入,也可防止可燃物徹底熄滅
D.打開竹筒帽對著火星吹,是為了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13.(2025八下·金華月考)很多科學實驗都要用到水,下列實驗中對水的作用的說法錯誤的是( ?。?br/>選項 A B C D
實驗裝置
水的作用 吸收放出的二氧化硫 提供所需的溫度,隔絕空氣 溶解鐵絲燃燒后的生成物 觀察進入鐘罩內水的體積,確定其中氧氣體積
A.A B.B C.C D.D
14.(2025八下·金華月考)下列圖像符合描述情況的是( ?。?br/>A.①表示:用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進行,質量發生的變化
B.②表示:a、b兩試管中分別裝有等質量的雙氧水,并向a試管中放入催化劑后,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的生成情況
C.③表示:用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的進行,試管中剩余的固體質量變化情況
D.④表示: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生成的氧氣質量的變化情況
15.(2025八下·金華月考)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X、Y、Z、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表。則下列關于該反應的分析正確的是( ?。?br/>物質 X Y Z Q
反應前質量(g) 20 2 1 37
反應后質量(g) 待測a 32 待測b 12
A.b的取值范圍:0≤b≤16
B.當a=15時,物質Z在反應中起催化作用
C.該反應類型一定屬于化合反應
D.當b=1時,反應中X、Q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為1:5
16.(2025八下·金華月考)請用恰當的化學用語填空:
(1)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  ??;標出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   。
(2)保持二氧化硫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構成氯化鈉的微粒是   。
17.(2025八下·金華月考)如圖所示的容器中,所盛物質屬于單質的是   ,屬于化合物的是   ,屬于純凈物的是   ,屬于混合物的是  ?。ň钊萜飨碌拇枺?。
18.(2025八下·金華月考)請結合下列實驗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圖中帶有標號的儀器名稱:①   。
(2)在實驗室里用雙氧水制取比較純凈的氧氣,采用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   。
19.(2025八下·金華月考)1774年10月,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重做普利斯特利實驗,確認加熱分解氧化汞可獲得“氧氣”,由此,提出了燃燒學說。小嘉用模型法表示該化學反應的過程(如圖),請你補充完整   。該化學反應的類型為   。
20.(2025八下·金華月考)火箭常用聯氨()作燃料,以四氧化二氮()助燃,生成物有兩種:一種是氮氣,而另一種則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請回答下列問題:
(1)和中,   ,和氧氣的化學性質相似。
(2)請寫出聯氨()在四氧化二氮()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21.(2025八下·金華月考)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請回答下列問題。
(1)Si是一種   元素。(選填“金屬”或“非金屬”)
(2)寫出表中②和③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   。
(3)He與Ne的   。(選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相似。
22.(2025八下·金華月考)1911年,盧瑟福等人用一些高速運動的α粒子(由兩個中子和兩個質子構成)轟擊金箔,發現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極少數α粒子發生反彈。
(1)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   。
A. B.
C. D.
(2)1919年,盧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轟擊氮原子,結果有種微粒從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根據所學知識推測,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23.(2025八下·金華月考)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在鋰電池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吉野彰等三位科學家,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是元素周期表中鋰元素的相關信息,可知鋰元素的原子核電荷數是   。
(2)圖乙表示鋰原子轉變為鋰離子的過程,鋰離子符號可表示為   。
24.(2025八下·金華月考)科學家對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材料一: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少數元素如C1是35.5倍,則是由于實驗誤差造成的。
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化學家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8月,國際上采用12C的1/12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在克魯克斯假設中,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核中質子數相同,而   不同。
(2)氫的三種同位素原子氕、氘、氚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1、2、3,氫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08,則三種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   。
(3)結合已學知識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  ?。啥噙x)
A、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測大部分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是整數
C、若相對原子質量采用12C的1/6作為標準,則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也會改變
D、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5,自然界僅有的兩種同位素原子35C1和37C1,二者數量百分比各占一半
E、在化學變化中某金屬原子失去電子與其他原子化合,計算該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時仍能使用該金屬元素原來的相對原子質量
25.(2025八下·金華月考)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某同學查閱到以下材料:
(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你所懂得的“質量守恒定律”的知識進行解釋   。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_______(填序號)。
A.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
B.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C.實驗的成功與否,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
(3)受科學家研究的啟發,某同學參照教材中的實驗繼續深入探究。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   (寫一點即可)。
(4)該同學認為,蠟燭燃燒后剩下的固體質量比燃燒前少了,因此該現象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認為該同學的結論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
26.(2025八下·金華月考)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老師利用傳感器技術測定了實驗裝置內的壓強、溫度和氧氣濃度,三條曲線變化趨勢如圖所示。
(1)集氣瓶中水除了吸熱降溫以外,還有   作用。
(2)X曲線表示壓強變化趨勢,Y曲線表示   的變化趨勢。
(3)結合Y、Z兩條曲線,解釋AB段壓強變化的原因   ,造成CD段變化的操作是   。
27.(2025八下·金華月考)學習的分解反應后,小馬對該反應的催化劑產生了疑問:除了,其他物質能做這個反應的催化劑嗎 他將幾種不同的物質分別放入中,在相同的加熱條件下,用如圖裝置完成實驗,并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編號 質量/g 加入物質 加入物質質量/g 收集所需時間/s
實驗1 5 — — 171
實驗2 5 0.5 58
實驗3 5 0.5 49
實驗4 5 0.5 154
請據此分析:
(1)設置實驗1的目的是   。
(2)實驗中,小馬是通過測量   來比較3種物質的催化效果。
(3)由實驗1和實驗4可知,氯化鉀  ?。ㄟx填“有”或“無”)催化作用。
(4)用實驗1繼續收集50毫升氧氣,所需時間明顯少于171秒,這是因為   。
28.(2025八下·金華月考)活性炭、氯化鈉,發生脫氧反應消耗食品包裝袋內的氧氣,可延長食品保質期。實驗小組探究了脫氧反應的發生條件和影響脫氧反應速率的因素。
實驗一:探究脫氧反應的發生條件
按圖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利用氧氣傳感器測定密閉容器中氧氣含量變化如圖2所示。
(1)請結合圖2分析,集氣瓶②中鐵粉發生了脫氧反應的依據是   。
(2)實驗一可得出的結論是發生脫氧反應需要鐵粉與氧氣和   同時接觸。
實驗二:探究氯化鈉、活性炭用量對脫氧反應速率的影響
室溫下,利用鐵粉和10滴水,改變活性炭和氯化鈉的用量(見下表),用氧氣傳感器測定密閉容器中氧氣含量變化,實驗結果如圖3、圖4所示。
實驗編號 鐵粉/g 活性炭/g 氯化鈉/g
1 5 0 1
2 5 0.75 0
3 5 0.75 1
4 5 1.5 1
5 5 0.75 2
(3)實驗1、3、4的目的是   。
(4)結合圖2,對比實驗2、3、5,可得出的結論是   。
29.(2025八下·金華月考)某興趣小組對教材中“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如圖甲)進行了改進,設計了圖乙(選用容積為45mL的試管作反應容器)的實驗方案,收到了良好的實驗效果。對比分析下面兩個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甲實驗測得的氧氣含量小于1/5,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寫出一點即可)
(2)乙實驗操作如下(裝置氣密性良好):①點燃酒精燈;②撤去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后松開彈簧夾;③將少量紅磷平裝入試管中,把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處,并按圖乙所示的連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④讀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刻度數據。你認為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3)乙實驗中,注射器活塞最后將停止在約   mL刻度處。
(4)對照甲實驗,你認為乙實驗有何優點?   (回答一點即可)。
30.(2025八下·金華月考)硝酸銨是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的化肥,根據硝酸銨化學式()回答:
(1)硝酸銨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2)硝酸銨中氮、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   。
(3)500g硝酸銨中含氮元素   g。
(4)多少克硝酸銨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和120g尿素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相等   
31.(2025八下·金華月考)DHA(化學式為C22H32O2)俗稱腦黃金,是大腦和視網膜的重要構成成分,尤其對胎兒、嬰兒智力和視力發育至關重要。
產品名稱 DHA藻油軟膠囊
商品名 DHA
規格 300mg/粒
用法用量 每日2次,每次1粒
產品優勢 每100gDHA藻油軟膠囊中含有DHA36g,在同類產品中DHA含量最高
(1)從物質組成上看,DHA屬于   (選填”單質”、“氧化物”或”化合物”)。
(2)DHA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
(3)某孕婦按照上述說明書服用DHA藻油軟膠囊,則每日攝入的DHA總量是   。
32.(2025八下·金華月考)常見的制氧劑有氯酸鉀(KClO3)、過氧化鈣(CaO2) 和超氧化鉀(KO2)等, 這些制氧劑在一定條件下都可用來制取氧氣,如過氧化鈣與水(H2O)反應生成氧氣,化學方程式為: 2CaO2+2H2O=2Ca(OH)2+O2↑。
(1)以上出現的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有   。
(2)計算7.2 克過氧化鈣和水完全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   
33.(2025八下·金華月考)實驗室制取氧氣時,某同學取質量為15.0g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固體混合物加熱,固體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甲所示。
(1)時段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   。
(2)時,制得氧氣質量是   克。
(3)時的質量為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
34.(2025八下·金華月考)實驗室用68g過氧化氫溶液和2g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實驗過程和數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是   。
(2)計算原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模型是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而符號是指有一定意義的圖像形、文字等。如:化學符號、交通標志等。
【解答】 A.圖示為杭州亞運會會徽,屬于符號,不是模型,故A不符合題意;
B.圖示為電路圖,可以直觀描述電路連接關系,屬于模型,故B符合題意;
C.圖示為禁止鳴笛標志,屬于符號,不是模型,故C不符合題意;
D.圖示為男女性別標志,屬于符號,不是模型,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答案】B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1)化學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微粒的個數。
(2)化學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微粒中所含該原子的數目。
(3)化學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離子所帶的電荷數.例如,H+表示一個氫離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
(4)化學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在該化合物里該元素或原子團所顯的化合價。
【解答】A、標在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數目,H2O中的“2”表示1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故選項說法錯誤;
B、標在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離子的個數,2OH-中的“2”表示氫氧根離子的個數為2,故選項說法正確;
C、標在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中的“2”表示一個鈣離子帶有兩個單位的正電荷,故選項說法錯誤;
D、標在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數目,中的“2”表示1個氫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B。
3.【答案】B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的化學式書寫:顯正價的元素其符號寫在左邊,顯負價的寫在右邊,化合價的絕對值交叉約減,得化學式右下角的數字,數字為1時不寫,進行分析。
【解答】A、根據化合物的化學式書寫:顯正價的元素其符號寫在左邊,顯負價的寫在右邊,化合價的絕對值交叉約減,得化學式右下角的數字,數字為1時不寫,氧化鎂中鎂元素顯示+2價,氧元素顯示-2價,則氫氧化鈣表示為:MgO,故化學式書寫錯誤;
B、硝酸銨中銨根元素顯示+1價,硝酸根顯示-1價,則硝酸銨表示為:NH4NO3,故化學式書寫正確;
C、銅表示為:Cu,故化學式書寫錯誤;
D、氯化鉀中鉀元素顯示+1價,氯元素顯示-1價,則氯化鉀表示為:KCl,氯酸鉀表示為KClO3,故化學式書寫錯誤。
故答案為:B。
4.【答案】D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如森林失火時,經常砍到一條帶樹木(即造隔離帶)。
2、隔絕氧氣或空氣;如油鍋著火時,可蓋嚴鍋蓋。
3、使溫度降低著火點以下,如用嘴吹滅燃燒的蠟燭。
【解答】A、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滅,利用的是隔絕氧氣的方法,故方法正確;
B、實驗桌上酒精著火用濕布蓋滅,利用的是隔絕氧氣的方法,故方法正確;
C、撲滅森林火災時,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故方法正確;
D、家用電器著火時,不能用水澆滅,以防觸電,故方法錯誤。
故答案為:D。
5.【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解答】 由題意可知,Ti的核外電子數為是22,根據“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可知,故其核內質子數為22。
故選D。
6.【答案】C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分別表示電子、中子、質子,結合四種原子的結構模型,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甲和丙的質子數相同,對于原子而言,其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故甲、丙的核電荷數相同,故該說法錯誤;
B、甲、丙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故它們不是同一種原子,故該選項錯誤;
C、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內質子數,乙、丁兩種原子的質子數相同,故它們屬于同一種元素,故該選項正確;
D、甲、乙的質子數不相同,不互為同位素,故該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C。
7.【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利用
【解析】【分析】空氣的成分及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分別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由此可見,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最早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是法國化學家拉瓦錫。
【解答】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約占空氣體積的78%,而不是空氣質量的78%,錯誤;
B、氧氣具有支持燃燒的性質,但是氧氣本身不能燃燒,所以不能用作燃料,錯誤;
C、稀有氣體用作航標燈是利用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這屬于稀有氣體的物理性質,而不是利用其化學性質穩定的特性,錯誤;
D、氮氣化學性質穩定,不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可用于食品包裝,隔絕氧氣,防止食品變質,正確。
故答案為:D。
8.【答案】B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根據鎂原子和鎂離子的轉化分析判斷有關的說法。
【解答】 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了鎂離子。
A、Mg和Mg2+的質子數相同,屬于一種元素,故A錯誤;
B、Mg和Mg2+的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化學性質不同,故B正確;
C、Mg比Mg2+的質子數相同,故C錯誤。
D、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了鎂離子,所以Mg2+比Mg少兩個電子,故D錯誤;
故選:B。
9.【答案】D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根據微觀反應示意圖和質量守恒定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然后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分析。
【解答】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人造樹葉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乙醇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CO2+3H2O3O2+CH3CH2OH。
A、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根據微粒微觀示意圖可知,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是不可分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CO2和H2O的分子個數比為2:3,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圖中生成物乙醇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氧氣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0.【答案】D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是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規律,適用于化學變化;物質發生物理變化,則不適用于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水結冰,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故選項說法錯誤;
B、5g蔗糖溶于95g水中,總質量為100g,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故選項說法錯誤;
C、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 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故選項說法錯誤;
D、鎂條在氧氣中燃燒,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鎂與氧氣的質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鎂的質量,所以生成物的質量比原來鎂條的質量大,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D。
11.【答案】C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總和不變,反應前后元素質量和種類不變分析。
【解答】 某化合物完全燃燒,需要4.8g氧氣,同時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則該化合物的質量為4.4+2.7-4.8=2.3g,其中碳元素質量為,氫元素質量為,由此可知還含有2.3g-1.2g-0.3g=0.8g氧元素。
故選C。
12.【答案】D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13.【答案】C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A、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夠溶于水,能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
B、水的作用是提供所需的溫度(使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隔絕空氣。
C、水的作用是冷卻濺落熔融物,防止集氣瓶炸裂。
D、水的作用是觀察進入鐘罩內水的體積,確定其中氧氣體積,進一步能夠計算氧氣含量。
【解答】A、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夠溶于水,因此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環境,該選項說法正確;
B、水的作用是提供所需的溫度(使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隔絕空氣,該選項說法正確;
C、水的作用是冷卻濺落熔融物,防止集氣瓶炸裂,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水的作用是觀察進入鐘罩內水的體積,確定其中氧氣體積,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C。
14.【答案】D
【知識點】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A、根據KMnO4制取氧氣時,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解答;
B、根據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中二氧化錳所起的作用解答;
C、根據KMnO4制取氧氣時,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的原理解答;
D、根據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混合立即產生大量的氧氣,直到反應結束,不再發生變化,為一定值,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用 KMnO4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進行,高錳酸鉀分解生成二氧化錳,故二氧化錳的質量會增加,A錯誤;
B、用雙氧水制氧氣時,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但不能增加生成氧氣的質量,B錯誤;
C、用 KMnO4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進行,高錳酸鉀分解生成固體二氧化錳和錳酸鉀,固體質量會減少但不減少到零,C錯誤;
D、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隨反應的進行,氧氣質量不斷增加,當雙氧水完全反應后氧氣不在產生,質量不變,D正確。
故答案為: D。
15.【答案】A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前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解答】】A、根據質量守恒,反應前后總質量不變,20+2+1+37=a+32+b+12,a+b=16,又a、b都是物質的質量, 0≤b≤16 ,選項正確。
B、當a=15時,b=1,z質量不變,物質Z在反應中不一定起催化作用,可能是雜質,選項錯誤。
C、當b=2,a=14時,X、Q兩種物質的質量在反應后減少,屬于反應物,Y、Z兩種物質的質量在反應后增加,屬于生成物,不符合化合反應的特點,不屬于化合反應,選項錯誤。
D、反應中各物質化學計量數不明確,無法比較兩種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A。
16.【答案】Al;;SO2;Na+、Cl-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1)①根據地殼中元素的分布情況解答;
②化合價的表示方法是在該元素(或原子團)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
(2)①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電小微粒;
②離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或原子團)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
【解答】(1)①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符號為Al;
②氧化鎂(MgO)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表示為:;
(2)①保持二氧化硫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硫分子,表示為SO2;
②構成氯化鈉的微粒是氯離子和鈉離子,鈉離子和氯離子的離子符號分別為:Na+、Cl-。
17.【答案】A;BD;ABD;CEF
【知識點】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混合物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并且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氧氣和液氧是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只含一種元素,是單質;
氧化銅是由銅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碳和氧組成的氧化物,是兩種不同的物質,是混合物;冰和水是水的不同狀態,只含有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也是化合物;
石灰水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含有氫氧化鈣和水兩種物質,屬于混合物;
過氧化氫溶液中含有過氧化氫和水,屬于混合物;
故答案為: A;BD;ABD;CEF。
18.【答案】(1)錐形瓶
(2)BE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19.【答案】;分解反應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反應的實質和質量守恒定律將圖示補充完整,根據反應的特點分析反應的類型。
【解答】加熱分解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汞是由汞原子構成的,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屬于不變,還缺兩個汞原子和一個氧分子,如圖:

該反應是一種物質生成兩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
20.【答案】(1)四氧化二氮
(2)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物質的化學性質:氧氣具有氧化性,這是氧氣的重要化學性質之一。通過題目信息可知,四氧化二氮在與聯氨的反應中表現出類似氧氣的氧化性,所以考查了對物質氧化性這一化學性質的理解和判斷。
(2)聯氨()在四氧化二氮()中燃燒,其中一種生成物是在空氣中體積占比最大的氣體,而另一種則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兩種生成物分別是氮氣和水,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聯氨()作燃料,具有可燃性;四氧化二氮()助燃,能支持燃燒,氧氣也能支持燃燒;
(2)聯氨(N2H4)在四氧化二氮(N2O4)中燃燒,一種是氮氣,而另一種則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即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聯氨()作燃料,具有可燃性;四氧化二氮()助燃,能支持燃燒,氧氣也能支持燃燒;
(2)聯氨(N2H4)在四氧化二氮(N2O4)中燃燒,一種是氮氣,而另一種則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即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1.【答案】(1)非金屬
(2)NaCl
(3)化學性質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周期表中,同一橫行,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同一豎行,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且同一族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據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1)Si表示硅元素,硅字帶有石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
(2)化合價為+1價的鈉元素②與化合價為-1的氯元素③形成的化合物為氯化鈉,其化學式為NaCl;
(3)He與Ne處于同一族,其化學性質相似。
(1)Si表示硅元素,硅字帶有石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
(2)化合價為+1價的鈉元素②與化合價為-1的氯元素③形成的化合物為氯化鈉,其化學式為NaCl;
(3)He與Ne處于同一族,其化學性質相似。
22.【答案】B;質子
【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根據金原子核質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體積很小,進行分析。
(2)根據氧原子與氮原子的本質區別在于氧原子有8個質子,而氮原子有7個質子,進行分析。
【解答】(1)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極少數α粒子發生反彈,即大多數α粒子偏轉角度是0度,少數α粒子的偏轉角度大于0度小于180度,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角度是180度,故選B;
(2)盧瑟福從氮原子中打出了1個微粒,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說明原子核內的質子數變成了8個,所以打出了一個質子。
23.【答案】3;Li+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進行分析解答。
(2)由圖乙鋰原子轉變為鋰離子的過程,鋰原子失去1個電子形成鋰離子,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鋰元素的原子序數為3;根據核電荷數=原子序數,鋰元素的原子核電荷數為3;
(2)根據乙圖可知,鋰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得到鋰離子,因此鋰離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其符號為: Li+。
24.【答案】中子數;氕;BCE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1)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分析解答;
(2)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最靠近哪種原子,則這種原子的含量越多;
(3)AD.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B.化學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
C.相對原子質量是原子的實際質量與標準的比值;
E.根據電子的質量很小分析。
【解答】(1)同種元素的原子,質子數相同,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可知,是因為同種原子原子核中的中子數不同;
(2)氫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08,與氕的相對原子質量最接近,所以三種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氕;
(3)A.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故A錯誤;
B.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可推測出大部分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是整數,故B正確;
C.國際上是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作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若相對原子質量采用12C的作為標準,則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數值是原來的,故C正確;
D.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5,它的兩種同位素原子35Cl 所占的百分比大于37Cl,故C錯誤;
E.電子的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在化學變化中某金屬原子失去電子與其他原子化合,計算該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時繼續使用該金屬元素原來的相對原子質量,故D正確。
故選BCE。
25.【答案】(1)氧氣參加了反應
(2)A;B
(3)形成密封裝置(合理即可)
(4)沒有考慮蠟燭燃燒生成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的質量之和,是因為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不變。
【解答】(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現在的視角分析這是因為氧氣參加了反應;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實驗的成功與否,不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故選AB;
(3)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形成密封裝置或平衡裝置內外氣壓,防止瓶塞飛出;
(4)該同學得出該錯誤結論的原因是沒有考慮蠟燭燃燒生成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
(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現在的視角分析這是因為氧氣參加了反應;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實驗的成功與否,不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故選AB;
(3)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形成密封裝置或平衡裝置內外氣壓,防止瓶塞飛出;
(4)該同學得出該錯誤結論的原因是沒有考慮蠟燭燃燒生成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
26.【答案】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的作用;溫度;紅磷燃燒放出熱量,使裝置內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打開止水夾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紅磷燃燒能夠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氧氣消耗后,容器中的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水進入容器,進入容器中的水的體積即為容器中空氣中的氧氣體積,進一步可以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解答】(1)紅磷燃燒會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會污染空氣,所以集氣瓶中水除了吸熱降溫以外,還有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的作用;
(2)紅磷燃燒放出熱量,溫度升高,壓強增大,反應結束后,溫度降低至原溫度,壓強減小,X 曲線表示的是溫度,這是因為紅磷燃燒放熱,導致溫度升高,完全反應后溫度逐漸降低至原溫度
(3)結合Y、Z兩條曲線,AB段壓強增大的原因是紅磷燃燒放出熱量,使裝置內溫度升高,壓強增大;造成CD段變化的操作是打開止水夾,因為紅磷燃燒消耗氧氣,使裝置內氧氣濃度降低,反應結束后,打開止水夾,水進入集氣瓶,裝置內氣體體積減小,壓強減小。
27.【答案】(1)作為空白對照實驗,判斷加入的物質是否對KClO3分解催化作用
(2)收集50mLO2所需時間
(3)有
(4)實驗 1 中KClO3分解產生的KCl有催化作用,加快了KClO3的分解
【知識點】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催化劑能夠改變反應速率,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變。
【解答】(1)實驗 1 中只加熱KClO3,不加入其他物質,其目的是作為空白對照實驗,與其他加入不同物質的實驗進行對比,從而判斷加入的物質是否對KClO3分解有催化作用;
(2)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小馬是通過測量 “收集50mLO2所需時間” 來比較3種物質的催化效果。收集相同體積氧氣所需時間越短,說明該物質對KClO3分解的催化效果越好。
(3)實驗 1 收集50mLO2所需時間為171s,實驗 4 加入0.5g KCl后收集50mLO2所需時間為154s,相比實驗 1 時間縮短,說明氯化鉀能加快KClO3分解反應速率,氯化鉀有催化作用;
(4)用實驗 1 繼續收集50毫升氧氣,所需時間明顯少于171秒,這是因為實驗 1 中KClO3在加熱過程中會分解產生KCl和O2,隨著反應進行,生成的KCl增多,而KCl有催化作用,能加快KClO3的分解,所以后續收集相同體積氧氣所需時間減少。
(1)實驗 1 中只加熱KClO3,不加入其他物質,其目的是作為空白對照實驗,與其他加入不同物質的實驗進行對比,從而判斷加入的物質是否對KClO3分解有催化作用;
(2) 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小馬是通過測量 “收集50mLO2所需時間” 來比較3種物質的催化效果。收集相同體積氧氣所需時間越短,說明該物質對KClO3分解的催化效果越好。
(3)實驗 1 收集50mLO2所需時間為171s,實驗 4 加入0.5g KCl后收集50mLO2所需時間為154s,相比實驗 1 時間縮短,說明氯化鉀能加快KClO3分解反應速率,氯化鉀有催化作用;
(4) 用實驗 1 繼續收集50毫升氧氣,所需時間明顯少于171秒,這是因為實驗 1 中KClO3在加熱過程中會分解產生KCl和O2,隨著反應進行,生成的KCl增多,而KCl有催化作用,能加快KClO3的分解,所以后續收集相同體積氧氣所需時間減少。
28.【答案】(1)氧氣含量減小
(2)水
(3)探究活性炭用量對脫氧反應速率的影響
(4)其他條件相同時,氯化鈉用量為 0g、1g、2g 的情況下,隨著氯化鈉用量的增加,脫氧反應速率加快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分析;
(2)根據鐵生銹條件分析;
(3)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
(5)根據圖像對比分析。
【解答】(1)由圖2可知,集氣瓶②中氧氣含量逐漸減小,說明鐵粉發生了脫氧反應;
(2)集氣瓶①和集氣瓶②中變量是水,其它因素均相同,由圖2可知,集氣瓶①中氧氣含量幾乎不變,集氣瓶②中氧氣含量逐漸減小,說明集氣瓶②中發生了脫氧反應,因此發生脫氧反應需要鐵粉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
(3)由表可知,實驗1、3、4中,活性炭的用量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該實驗是探究活性炭用量對脫氧反應速率的影響;
(4)實驗2、3、5中,氯化鈉的用量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由圖4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氯化鈉的用量越大,氧氣含量減少的越多,說明室溫下,在鐵粉、水、活性炭質量相同時,氯化鈉用量在0、1、2g時,隨著氯化鈉用量增加,脫氧反應速率加快。
(1)由圖2可知,集氣瓶②中氧氣含量逐漸減小,說明鐵粉發生了脫氧反應;
(2)集氣瓶①和集氣瓶②中變量是水,其它因素均相同,由圖2可知,集氣瓶①中氧氣含量幾乎不變,集氣瓶②中氧氣含量逐漸減小,說明集氣瓶②中發生了脫氧反應,因此發生脫氧反應需要鐵粉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
(3)由表可知,實驗1、3、4中,活性炭的用量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該實驗是探究活性炭用量對脫氧反應速率的影響;
(4)實驗2、3、5中,氯化鈉的用量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由圖4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氯化鈉的用量越大,氧氣含量減少的越多,說明室溫下,在鐵粉、水、活性炭質量相同時,氯化鈉用量在0、1、2g時,隨著氯化鈉用量增加,脫氧反應速率加快。
29.【答案】紅磷量不足、裝置漏氣等合理即可;③①②④;1;不污染空氣或減小紅磷點燃后放入廣口瓶過程中引起的誤差等合理答案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利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使容器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作用下,進入容器內水的體積約等于消耗氧氣的體積,從而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2)裝置氣密性:實驗裝置必須保證氣密性良好,否則外界空氣會進入容器,導致測量結果偏小。這是甲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果裝置漏氣,燃燒冷卻后,進入裝置內的水會減少,從而使測得的氧氣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3)紅磷要過量,以確保將容器內的氧氣完全消耗。如果紅磷量不足,氧氣未被完全消耗,會使測量結果偏小。
【解答】(1)實驗中若裝置漏氣、取用紅磷的量的不足、未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讀數,都會引起測定結果偏?。?br/>(2)該實驗的順序是: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氣密性良好額課忽略此步驟,第二是添加藥品,第三是點燃酒精燈,第四是反應完畢后撤去酒精燈,等待試管冷卻,第五是讀數,故順序為:③①②④;
(3)試管的容積是45mL,則氧氣的體積為45mL×=9mL,冷卻后,活塞停止的位置是10mL-9mL=1mL;
(4)甲實驗在點燃紅磷后再伸入到集氣瓶,會造成空氣污染,若操作不當會引起實驗誤差,乙實驗始終在密閉容器中反應,可以有效的減少誤差。
30.【答案】(1)80
(2)7:1:12
(3)175
(4)160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相對分子的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元素的質量=化合物的質量×化合物中該元素的質量分數來分析解答;
(4)根據元素的質量=化合物的質量×化合物中該元素的質量分數來分析解答。
【解答】(1)硝酸銨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2+4+16×3=80;
(2)硝酸銨中氮、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4×2):(1×4):(16×3)=7:1:12;
(3)500g硝酸銨中含氮元素的質量為500g××100%=175g;
(4)設硝酸銨的質量為x,則:
x××100%=120g××100%
x=160g,
答:160g硝酸銨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和120g尿素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相等。
(1)硝酸銨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2+4+16×3=80;
(2)硝酸銨中氮、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4×2):(1×4):(16×3)=7:1:12;
(3)500g硝酸銨中含氮元素的質量為500g××100%=175g;
(4)設硝酸銨的質量為x,則:
x××100%=120g××100%
x=160g,
答:160g硝酸銨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和120g尿素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相等。
31.【答案】(1)化合物
(2)33:4
(3)0.216g
【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DHA的元素組成分析;
(2)根據元素質量比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分析;
(3)根據 每100gDHA藻油軟膠囊中含有DHA36g及該藥品用法用量分析。
【解答】(1) DHA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從物質組成上看,DHA屬于化合物。
(2) DHA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22) :32=33:4。
(3) 某孕婦按照上述說明書服用DHA藻油軟膠囊,則每日攝入的DHA總量是0.3g/粒 ×2×0.36=0.216g。
故答案為:(1)化合物;(2)33:4;(3)0.316g。
32.【答案】過氧化鈣、超氧化鉀、水(或CaO2、KO2、H2O);設:產生氧氣的質量為x。x=1.6g答:產生氧氣的質量為1.6g。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1)根據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并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來分析;
(2)根據過氧化鈣的質量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來分析。
【解答】(1)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以上出現的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有過氧化鈣(CaO2)、超氧化鉀(KO2)和水(H2O);
33.【答案】(1)溫度沒有達到氯酸鉀分解的溫度
(2)4.8
(3)設原固體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為x,x=12.25g,由于二氧化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質量不變,所以t5時MnO2的質量為則二氧化錳的質量為15.0g-12.25g=2.75g;答:t5時MnO2的質量為2.75g。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過程中質量的減少是因為生成了氧氣,所以可以求算氧氣的質量,根據氧氣的質量和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求算原固體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
【解答】(1)由于氯酸鉀分解要達到一定的溫度,t0~t1 時段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分解的溫度;
(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得,t4 時,制得氧氣質量是:15.0g-10.2g=4.8g;
(1)由于氯酸鉀分解要達到一定的溫度,t0~t1 時段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分解的溫度;
(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得,t4 時,制得氧氣質量是:15.0g-10.2g=4.8g;
(3)見答案。
34.【答案】(1)催化作用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170g-166.8g=3.2g;設產生3.2g氧氣需要H2O2的質量為x,x=6.8g,原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答:原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催化劑的定義分析回答;
(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由于氣體放出而使反應后剩余物質的質量減小,利用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的差即為放出氧氣的質量;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由放出氧氣的質量計算出過氧化氫的質量。
【解答】(1)由催化劑的定義可知,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起催化作用;
(1)由催化劑的定義可知,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起催化作用;
(2)見答案。
1 / 1浙江省金華南苑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3月獨立作業檢測科學試題
1.(2025八下·金華月考)借助模型有利于學科概念的學習與理解,下列屬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模型是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而符號是指有一定意義的圖像形、文字等。如:化學符號、交通標志等。
【解答】 A.圖示為杭州亞運會會徽,屬于符號,不是模型,故A不符合題意;
B.圖示為電路圖,可以直觀描述電路連接關系,屬于模型,故B符合題意;
C.圖示為禁止鳴笛標志,屬于符號,不是模型,故C不符合題意;
D.圖示為男女性別標志,屬于符號,不是模型,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2025八下·金華月考)下列關于數字“2”的化學意義敘述正確的是( ?。?br/>A.:表示一個水分子中有2個氫元素
B.:表示2個氫氧根離子
C.:表示鈣元素的化合價為價
D.:表示氫氣中含有2個氫原子
【答案】B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1)化學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微粒的個數。
(2)化學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微粒中所含該原子的數目。
(3)化學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離子所帶的電荷數.例如,H+表示一個氫離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
(4)化學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在該化合物里該元素或原子團所顯的化合價。
【解答】A、標在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數目,H2O中的“2”表示1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故選項說法錯誤;
B、標在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離子的個數,2OH-中的“2”表示氫氧根離子的個數為2,故選項說法正確;
C、標在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中的“2”表示一個鈣離子帶有兩個單位的正電荷,故選項說法錯誤;
D、標在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數目,中的“2”表示1個氫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B。
3.(2025八下·金華月考)小樂制作的試劑標簽如下所示,其中化學式書寫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的化學式書寫:顯正價的元素其符號寫在左邊,顯負價的寫在右邊,化合價的絕對值交叉約減,得化學式右下角的數字,數字為1時不寫,進行分析。
【解答】A、根據化合物的化學式書寫:顯正價的元素其符號寫在左邊,顯負價的寫在右邊,化合價的絕對值交叉約減,得化學式右下角的數字,數字為1時不寫,氧化鎂中鎂元素顯示+2價,氧元素顯示-2價,則氫氧化鈣表示為:MgO,故化學式書寫錯誤;
B、硝酸銨中銨根元素顯示+1價,硝酸根顯示-1價,則硝酸銨表示為:NH4NO3,故化學式書寫正確;
C、銅表示為:Cu,故化學式書寫錯誤;
D、氯化鉀中鉀元素顯示+1價,氯元素顯示-1價,則氯化鉀表示為:KCl,氯酸鉀表示為KClO3,故化學式書寫錯誤。
故答案為:B。
4.(2025八下·金華月考)根據化學實驗常識,下列事故處理方法錯誤的是( ?。?br/>A.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
B.實驗桌上酒精著火用濕布蓋滅
C.森林著火時,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
D.家用電器著火時,立即用水澆滅
【答案】D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如森林失火時,經??车揭粭l帶樹木(即造隔離帶)。
2、隔絕氧氣或空氣;如油鍋著火時,可蓋嚴鍋蓋。
3、使溫度降低著火點以下,如用嘴吹滅燃燒的蠟燭。
【解答】A、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滅,利用的是隔絕氧氣的方法,故方法正確;
B、實驗桌上酒精著火用濕布蓋滅,利用的是隔絕氧氣的方法,故方法正確;
C、撲滅森林火災時,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故方法正確;
D、家用電器著火時,不能用水澆滅,以防觸電,故方法錯誤。
故答案為:D。
5.(2025八下·金華月考)2024年5月嫦娥六號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采樣,科學研究院團隊將對嫦娥六號采集的月壤樣品中存在的鈦(Ti)含量進行研究。Ti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9,核外電子數為是22。則鈦原子的質子數為( ?。?br/>A.71 B.49 C.27 D.22
【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解答】 由題意可知,Ti的核外電子數為是22,根據“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可知,故其核內質子數為22。
故選D。
6.(2025八下·金華月考)如圖表示四種原子的結構模型(“”、“”和“”分別表示電子、中子、質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r/>A.甲、丙的核電荷數不同 B.甲、丙為同一種原子
C.乙、丁屬于同一種元素 D.甲、乙互為同位素原子
【答案】C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分別表示電子、中子、質子,結合四種原子的結構模型,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甲和丙的質子數相同,對于原子而言,其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故甲、丙的核電荷數相同,故該說法錯誤;
B、甲、丙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故它們不是同一種原子,故該選項錯誤;
C、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內質子數,乙、丁兩種原子的質子數相同,故它們屬于同一種元素,故該選項正確;
D、甲、乙的質子數不相同,不互為同位素,故該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C。
7.(2025八下·金華月考)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有關空氣各成分及其用途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約占空氣質量的78%
B.氧氣具有支持燃燒的性質,可用作燃料
C.稀有氣體用作航標燈利用其化學性質穩定的特性
D.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于食品包裝
【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利用
【解析】【分析】空氣的成分及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分別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由此可見,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最早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是法國化學家拉瓦錫。
【解答】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約占空氣體積的78%,而不是空氣質量的78%,錯誤;
B、氧氣具有支持燃燒的性質,但是氧氣本身不能燃燒,所以不能用作燃料,錯誤;
C、稀有氣體用作航標燈是利用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這屬于稀有氣體的物理性質,而不是利用其化學性質穩定的特性,錯誤;
D、氮氣化學性質穩定,不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可用于食品包裝,隔絕氧氣,防止食品變質,正確。
故答案為:D。
8.(2025八下·金華月考)對 Mg和Mg2+認識正確的是 (  )
A.Mg和Mg2+不是同一種元素 B.Mg和Mg2+化學性質不同
C.Mg2+比Mg少兩個質子 D.Mg2+比Mg多兩個電子
【答案】B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根據鎂原子和鎂離子的轉化分析判斷有關的說法。
【解答】 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了鎂離子。
A、Mg和Mg2+的質子數相同,屬于一種元素,故A錯誤;
B、Mg和Mg2+的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化學性質不同,故B正確;
C、Mg比Mg2+的質子數相同,故C錯誤。
D、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了鎂離子,所以Mg2+比Mg少兩個電子,故D錯誤;
故選:B。
9.(2025八下·金華月考)“人造樹葉”是一種新型材料。光照時,二氧化碳和水在“人造樹葉”的催化下反應生成氧氣和乙醇(C2H6O),其微觀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該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B.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是不可分的
C.參加反應的CO2和H2O的分子個數比為2:3
D.圖中生成物均是化合物
【答案】D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根據微觀反應示意圖和質量守恒定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然后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分析。
【解答】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人造樹葉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乙醇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CO2+3H2O3O2+CH3CH2OH。
A、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根據微粒微觀示意圖可知,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是不可分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CO2和H2O的分子個數比為2:3,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圖中生成物乙醇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氧氣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0.(2025八下·金華月考)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br/>A.水結冰體積變大,質量不變,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B.5g蔗糖溶于95g水中,總質量為100g,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C.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后質量保持不變,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D.鎂條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物的質量比鎂條的質量大,該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D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是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規律,適用于化學變化;物質發生物理變化,則不適用于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水結冰,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故選項說法錯誤;
B、5g蔗糖溶于95g水中,總質量為100g,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故選項說法錯誤;
C、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 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故選項說法錯誤;
D、鎂條在氧氣中燃燒,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鎂與氧氣的質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鎂的質量,所以生成物的質量比原來鎂條的質量大,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D。
11.(2025八下·金華月考)某化合物完全燃燒,需要4.8g氧氣,同時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則該化合物中(  )
A.只含碳、氫兩種元素 B.只含碳、氧兩種元素
C.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D.無法確定
【答案】C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總和不變,反應前后元素質量和種類不變分析。
【解答】 某化合物完全燃燒,需要4.8g氧氣,同時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則該化合物的質量為4.4+2.7-4.8=2.3g,其中碳元素質量為,氫元素質量為,由此可知還含有2.3g-1.2g-0.3g=0.8g氧元素。
故選C。
12.(2025八下·金華月考)如圖是我國古代使用的火折子,制作時將草紙緊緊卷成筒狀塞入竹筒中,其中加入硫磺、磷、硝酸鉀等物質,點燃后蓋上竹筒帽,將竹筒帽上的小孔a與竹筒上的小孔b對準,觀察到小孔中有煙霧冒出。再次使用時,只需打開竹筒帽,對著火星輕輕一吹,草紙就立即燃燒起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火折子中的硫磺、磷均為可燃物,燃燒時發生了化合反應
B.點燃后蓋上竹筒帽子不應全部密封,可以防止火星熄滅
C.對準小孔a和小孔b可使少量空氣進入,也可防止可燃物徹底熄滅
D.打開竹筒帽對著火星吹,是為了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答案】D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13.(2025八下·金華月考)很多科學實驗都要用到水,下列實驗中對水的作用的說法錯誤的是(  )
選項 A B C D
實驗裝置
水的作用 吸收放出的二氧化硫 提供所需的溫度,隔絕空氣 溶解鐵絲燃燒后的生成物 觀察進入鐘罩內水的體積,確定其中氧氣體積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A、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夠溶于水,能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
B、水的作用是提供所需的溫度(使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隔絕空氣。
C、水的作用是冷卻濺落熔融物,防止集氣瓶炸裂。
D、水的作用是觀察進入鐘罩內水的體積,確定其中氧氣體積,進一步能夠計算氧氣含量。
【解答】A、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夠溶于水,因此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環境,該選項說法正確;
B、水的作用是提供所需的溫度(使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隔絕空氣,該選項說法正確;
C、水的作用是冷卻濺落熔融物,防止集氣瓶炸裂,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水的作用是觀察進入鐘罩內水的體積,確定其中氧氣體積,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C。
14.(2025八下·金華月考)下列圖像符合描述情況的是( ?。?br/>A.①表示:用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進行,質量發生的變化
B.②表示:a、b兩試管中分別裝有等質量的雙氧水,并向a試管中放入催化劑后,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的生成情況
C.③表示:用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的進行,試管中剩余的固體質量變化情況
D.④表示: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生成的氧氣質量的變化情況
【答案】D
【知識點】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A、根據KMnO4制取氧氣時,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解答;
B、根據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中二氧化錳所起的作用解答;
C、根據KMnO4制取氧氣時,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的原理解答;
D、根據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混合立即產生大量的氧氣,直到反應結束,不再發生變化,為一定值,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用 KMnO4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進行,高錳酸鉀分解生成二氧化錳,故二氧化錳的質量會增加,A錯誤;
B、用雙氧水制氧氣時,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但不能增加生成氧氣的質量,B錯誤;
C、用 KMnO4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進行,高錳酸鉀分解生成固體二氧化錳和錳酸鉀,固體質量會減少但不減少到零,C錯誤;
D、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隨反應的進行,氧氣質量不斷增加,當雙氧水完全反應后氧氣不在產生,質量不變,D正確。
故答案為: D。
15.(2025八下·金華月考)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X、Y、Z、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表。則下列關于該反應的分析正確的是( ?。?br/>物質 X Y Z Q
反應前質量(g) 20 2 1 37
反應后質量(g) 待測a 32 待測b 12
A.b的取值范圍:0≤b≤16
B.當a=15時,物質Z在反應中起催化作用
C.該反應類型一定屬于化合反應
D.當b=1時,反應中X、Q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為1:5
【答案】A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前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解答】】A、根據質量守恒,反應前后總質量不變,20+2+1+37=a+32+b+12,a+b=16,又a、b都是物質的質量, 0≤b≤16 ,選項正確。
B、當a=15時,b=1,z質量不變,物質Z在反應中不一定起催化作用,可能是雜質,選項錯誤。
C、當b=2,a=14時,X、Q兩種物質的質量在反應后減少,屬于反應物,Y、Z兩種物質的質量在反應后增加,屬于生成物,不符合化合反應的特點,不屬于化合反應,選項錯誤。
D、反應中各物質化學計量數不明確,無法比較兩種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A。
16.(2025八下·金華月考)請用恰當的化學用語填空:
(1)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  ??;標出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   。
(2)保持二氧化硫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構成氯化鈉的微粒是   。
【答案】Al;;SO2;Na+、Cl-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1)①根據地殼中元素的分布情況解答;
②化合價的表示方法是在該元素(或原子團)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
(2)①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電小微粒;
②離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或原子團)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
【解答】(1)①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符號為Al;
②氧化鎂(MgO)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表示為:;
(2)①保持二氧化硫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硫分子,表示為SO2;
②構成氯化鈉的微粒是氯離子和鈉離子,鈉離子和氯離子的離子符號分別為:Na+、Cl-。
17.(2025八下·金華月考)如圖所示的容器中,所盛物質屬于單質的是   ,屬于化合物的是   ,屬于純凈物的是   ,屬于混合物的是  ?。ň钊萜飨碌拇枺?。
【答案】A;BD;ABD;CEF
【知識點】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混合物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并且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氧氣和液氧是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只含一種元素,是單質;
氧化銅是由銅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碳和氧組成的氧化物,是兩種不同的物質,是混合物;冰和水是水的不同狀態,只含有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也是化合物;
石灰水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含有氫氧化鈣和水兩種物質,屬于混合物;
過氧化氫溶液中含有過氧化氫和水,屬于混合物;
故答案為: A;BD;ABD;CEF。
18.(2025八下·金華月考)請結合下列實驗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圖中帶有標號的儀器名稱:①   。
(2)在實驗室里用雙氧水制取比較純凈的氧氣,采用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   。
【答案】(1)錐形瓶
(2)BE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19.(2025八下·金華月考)1774年10月,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重做普利斯特利實驗,確認加熱分解氧化汞可獲得“氧氣”,由此,提出了燃燒學說。小嘉用模型法表示該化學反應的過程(如圖),請你補充完整   。該化學反應的類型為   。
【答案】;分解反應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反應的實質和質量守恒定律將圖示補充完整,根據反應的特點分析反應的類型。
【解答】加熱分解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汞是由汞原子構成的,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屬于不變,還缺兩個汞原子和一個氧分子,如圖:
;
該反應是一種物質生成兩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
20.(2025八下·金華月考)火箭常用聯氨()作燃料,以四氧化二氮()助燃,生成物有兩種:一種是氮氣,而另一種則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請回答下列問題:
(1)和中,   ,和氧氣的化學性質相似。
(2)請寫出聯氨()在四氧化二氮()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1)四氧化二氮
(2)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物質的化學性質:氧氣具有氧化性,這是氧氣的重要化學性質之一。通過題目信息可知,四氧化二氮在與聯氨的反應中表現出類似氧氣的氧化性,所以考查了對物質氧化性這一化學性質的理解和判斷。
(2)聯氨()在四氧化二氮()中燃燒,其中一種生成物是在空氣中體積占比最大的氣體,而另一種則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兩種生成物分別是氮氣和水,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聯氨()作燃料,具有可燃性;四氧化二氮()助燃,能支持燃燒,氧氣也能支持燃燒;
(2)聯氨(N2H4)在四氧化二氮(N2O4)中燃燒,一種是氮氣,而另一種則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即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聯氨()作燃料,具有可燃性;四氧化二氮()助燃,能支持燃燒,氧氣也能支持燃燒;
(2)聯氨(N2H4)在四氧化二氮(N2O4)中燃燒,一種是氮氣,而另一種則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即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1.(2025八下·金華月考)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請回答下列問題。
(1)Si是一種   元素。(選填“金屬”或“非金屬”)
(2)寫出表中②和③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   。
(3)He與Ne的   。(選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相似。
【答案】(1)非金屬
(2)NaCl
(3)化學性質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周期表中,同一橫行,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同一豎行,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且同一族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據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1)Si表示硅元素,硅字帶有石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
(2)化合價為+1價的鈉元素②與化合價為-1的氯元素③形成的化合物為氯化鈉,其化學式為NaCl;
(3)He與Ne處于同一族,其化學性質相似。
(1)Si表示硅元素,硅字帶有石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
(2)化合價為+1價的鈉元素②與化合價為-1的氯元素③形成的化合物為氯化鈉,其化學式為NaCl;
(3)He與Ne處于同一族,其化學性質相似。
22.(2025八下·金華月考)1911年,盧瑟福等人用一些高速運動的α粒子(由兩個中子和兩個質子構成)轟擊金箔,發現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極少數α粒子發生反彈。
(1)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   。
A. B.
C. D.
(2)1919年,盧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轟擊氮原子,結果有種微粒從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根據所學知識推測,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答案】B;質子
【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根據金原子核質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體積很小,進行分析。
(2)根據氧原子與氮原子的本質區別在于氧原子有8個質子,而氮原子有7個質子,進行分析。
【解答】(1)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極少數α粒子發生反彈,即大多數α粒子偏轉角度是0度,少數α粒子的偏轉角度大于0度小于180度,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角度是180度,故選B;
(2)盧瑟福從氮原子中打出了1個微粒,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說明原子核內的質子數變成了8個,所以打出了一個質子。
23.(2025八下·金華月考)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在鋰電池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吉野彰等三位科學家,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是元素周期表中鋰元素的相關信息,可知鋰元素的原子核電荷數是   。
(2)圖乙表示鋰原子轉變為鋰離子的過程,鋰離子符號可表示為   。
【答案】3;Li+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進行分析解答。
(2)由圖乙鋰原子轉變為鋰離子的過程,鋰原子失去1個電子形成鋰離子,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鋰元素的原子序數為3;根據核電荷數=原子序數,鋰元素的原子核電荷數為3;
(2)根據乙圖可知,鋰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得到鋰離子,因此鋰離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其符號為: Li+。
24.(2025八下·金華月考)科學家對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材料一: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少數元素如C1是35.5倍,則是由于實驗誤差造成的。
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瘜W家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8月,國際上采用12C的1/12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在克魯克斯假設中,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核中質子數相同,而   不同。
(2)氫的三種同位素原子氕、氘、氚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1、2、3,氫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08,則三種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   。
(3)結合已學知識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   (可多選)
A、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測大部分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是整數
C、若相對原子質量采用12C的1/6作為標準,則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也會改變
D、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5,自然界僅有的兩種同位素原子35C1和37C1,二者數量百分比各占一半
E、在化學變化中某金屬原子失去電子與其他原子化合,計算該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時仍能使用該金屬元素原來的相對原子質量
【答案】中子數;氕;BCE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1)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分析解答;
(2)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最靠近哪種原子,則這種原子的含量越多;
(3)AD.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B.化學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
C.相對原子質量是原子的實際質量與標準的比值;
E.根據電子的質量很小分析。
【解答】(1)同種元素的原子,質子數相同,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可知,是因為同種原子原子核中的中子數不同;
(2)氫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08,與氕的相對原子質量最接近,所以三種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氕;
(3)A.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故A錯誤;
B.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可推測出大部分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是整數,故B正確;
C.國際上是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作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若相對原子質量采用12C的作為標準,則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數值是原來的,故C正確;
D.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5,它的兩種同位素原子35Cl 所占的百分比大于37Cl,故C錯誤;
E.電子的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在化學變化中某金屬原子失去電子與其他原子化合,計算該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時繼續使用該金屬元素原來的相對原子質量,故D正確。
故選BCE。
25.(2025八下·金華月考)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某同學查閱到以下材料:
(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你所懂得的“質量守恒定律”的知識進行解釋   。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_______(填序號)。
A.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
B.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C.實驗的成功與否,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
(3)受科學家研究的啟發,某同學參照教材中的實驗繼續深入探究。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  ?。▽懸稽c即可)。
(4)該同學認為,蠟燭燃燒后剩下的固體質量比燃燒前少了,因此該現象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認為該同學的結論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
【答案】(1)氧氣參加了反應
(2)A;B
(3)形成密封裝置(合理即可)
(4)沒有考慮蠟燭燃燒生成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的質量之和,是因為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不變。
【解答】(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現在的視角分析這是因為氧氣參加了反應;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實驗的成功與否,不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故選AB;
(3)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形成密封裝置或平衡裝置內外氣壓,防止瓶塞飛出;
(4)該同學得出該錯誤結論的原因是沒有考慮蠟燭燃燒生成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
(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現在的視角分析這是因為氧氣參加了反應;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實驗的成功與否,不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故選AB;
(3)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形成密封裝置或平衡裝置內外氣壓,防止瓶塞飛出;
(4)該同學得出該錯誤結論的原因是沒有考慮蠟燭燃燒生成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
26.(2025八下·金華月考)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老師利用傳感器技術測定了實驗裝置內的壓強、溫度和氧氣濃度,三條曲線變化趨勢如圖所示。
(1)集氣瓶中水除了吸熱降溫以外,還有   作用。
(2)X曲線表示壓強變化趨勢,Y曲線表示   的變化趨勢。
(3)結合Y、Z兩條曲線,解釋AB段壓強變化的原因   ,造成CD段變化的操作是   。
【答案】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的作用;溫度;紅磷燃燒放出熱量,使裝置內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打開止水夾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紅磷燃燒能夠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氧氣消耗后,容器中的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水進入容器,進入容器中的水的體積即為容器中空氣中的氧氣體積,進一步可以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解答】(1)紅磷燃燒會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會污染空氣,所以集氣瓶中水除了吸熱降溫以外,還有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的作用;
(2)紅磷燃燒放出熱量,溫度升高,壓強增大,反應結束后,溫度降低至原溫度,壓強減小,X 曲線表示的是溫度,這是因為紅磷燃燒放熱,導致溫度升高,完全反應后溫度逐漸降低至原溫度
(3)結合Y、Z兩條曲線,AB段壓強增大的原因是紅磷燃燒放出熱量,使裝置內溫度升高,壓強增大;造成CD段變化的操作是打開止水夾,因為紅磷燃燒消耗氧氣,使裝置內氧氣濃度降低,反應結束后,打開止水夾,水進入集氣瓶,裝置內氣體體積減小,壓強減小。
27.(2025八下·金華月考)學習的分解反應后,小馬對該反應的催化劑產生了疑問:除了,其他物質能做這個反應的催化劑嗎 他將幾種不同的物質分別放入中,在相同的加熱條件下,用如圖裝置完成實驗,并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編號 質量/g 加入物質 加入物質質量/g 收集所需時間/s
實驗1 5 — — 171
實驗2 5 0.5 58
實驗3 5 0.5 49
實驗4 5 0.5 154
請據此分析:
(1)設置實驗1的目的是   。
(2)實驗中,小馬是通過測量   來比較3種物質的催化效果。
(3)由實驗1和實驗4可知,氯化鉀   (選填“有”或“無”)催化作用。
(4)用實驗1繼續收集50毫升氧氣,所需時間明顯少于171秒,這是因為   。
【答案】(1)作為空白對照實驗,判斷加入的物質是否對KClO3分解催化作用
(2)收集50mLO2所需時間
(3)有
(4)實驗 1 中KClO3分解產生的KCl有催化作用,加快了KClO3的分解
【知識點】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催化劑能夠改變反應速率,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變。
【解答】(1)實驗 1 中只加熱KClO3,不加入其他物質,其目的是作為空白對照實驗,與其他加入不同物質的實驗進行對比,從而判斷加入的物質是否對KClO3分解有催化作用;
(2)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小馬是通過測量 “收集50mLO2所需時間” 來比較3種物質的催化效果。收集相同體積氧氣所需時間越短,說明該物質對KClO3分解的催化效果越好。
(3)實驗 1 收集50mLO2所需時間為171s,實驗 4 加入0.5g KCl后收集50mLO2所需時間為154s,相比實驗 1 時間縮短,說明氯化鉀能加快KClO3分解反應速率,氯化鉀有催化作用;
(4)用實驗 1 繼續收集50毫升氧氣,所需時間明顯少于171秒,這是因為實驗 1 中KClO3在加熱過程中會分解產生KCl和O2,隨著反應進行,生成的KCl增多,而KCl有催化作用,能加快KClO3的分解,所以后續收集相同體積氧氣所需時間減少。
(1)實驗 1 中只加熱KClO3,不加入其他物質,其目的是作為空白對照實驗,與其他加入不同物質的實驗進行對比,從而判斷加入的物質是否對KClO3分解有催化作用;
(2) 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小馬是通過測量 “收集50mLO2所需時間” 來比較3種物質的催化效果。收集相同體積氧氣所需時間越短,說明該物質對KClO3分解的催化效果越好。
(3)實驗 1 收集50mLO2所需時間為171s,實驗 4 加入0.5g KCl后收集50mLO2所需時間為154s,相比實驗 1 時間縮短,說明氯化鉀能加快KClO3分解反應速率,氯化鉀有催化作用;
(4) 用實驗 1 繼續收集50毫升氧氣,所需時間明顯少于171秒,這是因為實驗 1 中KClO3在加熱過程中會分解產生KCl和O2,隨著反應進行,生成的KCl增多,而KCl有催化作用,能加快KClO3的分解,所以后續收集相同體積氧氣所需時間減少。
28.(2025八下·金華月考)活性炭、氯化鈉,發生脫氧反應消耗食品包裝袋內的氧氣,可延長食品保質期。實驗小組探究了脫氧反應的發生條件和影響脫氧反應速率的因素。
實驗一:探究脫氧反應的發生條件
按圖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利用氧氣傳感器測定密閉容器中氧氣含量變化如圖2所示。
(1)請結合圖2分析,集氣瓶②中鐵粉發生了脫氧反應的依據是   。
(2)實驗一可得出的結論是發生脫氧反應需要鐵粉與氧氣和   同時接觸。
實驗二:探究氯化鈉、活性炭用量對脫氧反應速率的影響
室溫下,利用鐵粉和10滴水,改變活性炭和氯化鈉的用量(見下表),用氧氣傳感器測定密閉容器中氧氣含量變化,實驗結果如圖3、圖4所示。
實驗編號 鐵粉/g 活性炭/g 氯化鈉/g
1 5 0 1
2 5 0.75 0
3 5 0.75 1
4 5 1.5 1
5 5 0.75 2
(3)實驗1、3、4的目的是   。
(4)結合圖2,對比實驗2、3、5,可得出的結論是   。
【答案】(1)氧氣含量減小
(2)水
(3)探究活性炭用量對脫氧反應速率的影響
(4)其他條件相同時,氯化鈉用量為 0g、1g、2g 的情況下,隨著氯化鈉用量的增加,脫氧反應速率加快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分析;
(2)根據鐵生銹條件分析;
(3)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
(5)根據圖像對比分析。
【解答】(1)由圖2可知,集氣瓶②中氧氣含量逐漸減小,說明鐵粉發生了脫氧反應;
(2)集氣瓶①和集氣瓶②中變量是水,其它因素均相同,由圖2可知,集氣瓶①中氧氣含量幾乎不變,集氣瓶②中氧氣含量逐漸減小,說明集氣瓶②中發生了脫氧反應,因此發生脫氧反應需要鐵粉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
(3)由表可知,實驗1、3、4中,活性炭的用量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該實驗是探究活性炭用量對脫氧反應速率的影響;
(4)實驗2、3、5中,氯化鈉的用量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由圖4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氯化鈉的用量越大,氧氣含量減少的越多,說明室溫下,在鐵粉、水、活性炭質量相同時,氯化鈉用量在0、1、2g時,隨著氯化鈉用量增加,脫氧反應速率加快。
(1)由圖2可知,集氣瓶②中氧氣含量逐漸減小,說明鐵粉發生了脫氧反應;
(2)集氣瓶①和集氣瓶②中變量是水,其它因素均相同,由圖2可知,集氣瓶①中氧氣含量幾乎不變,集氣瓶②中氧氣含量逐漸減小,說明集氣瓶②中發生了脫氧反應,因此發生脫氧反應需要鐵粉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
(3)由表可知,實驗1、3、4中,活性炭的用量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該實驗是探究活性炭用量對脫氧反應速率的影響;
(4)實驗2、3、5中,氯化鈉的用量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由圖4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氯化鈉的用量越大,氧氣含量減少的越多,說明室溫下,在鐵粉、水、活性炭質量相同時,氯化鈉用量在0、1、2g時,隨著氯化鈉用量增加,脫氧反應速率加快。
29.(2025八下·金華月考)某興趣小組對教材中“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如圖甲)進行了改進,設計了圖乙(選用容積為45mL的試管作反應容器)的實驗方案,收到了良好的實驗效果。對比分析下面兩個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甲實驗測得的氧氣含量小于1/5,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寫出一點即可)
(2)乙實驗操作如下(裝置氣密性良好):①點燃酒精燈;②撤去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后松開彈簧夾;③將少量紅磷平裝入試管中,把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處,并按圖乙所示的連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④讀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刻度數據。你認為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3)乙實驗中,注射器活塞最后將停止在約   mL刻度處。
(4)對照甲實驗,你認為乙實驗有何優點?   (回答一點即可)。
【答案】紅磷量不足、裝置漏氣等合理即可;③①②④;1;不污染空氣或減小紅磷點燃后放入廣口瓶過程中引起的誤差等合理答案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利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使容器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作用下,進入容器內水的體積約等于消耗氧氣的體積,從而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2)裝置氣密性:實驗裝置必須保證氣密性良好,否則外界空氣會進入容器,導致測量結果偏小。這是甲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果裝置漏氣,燃燒冷卻后,進入裝置內的水會減少,從而使測得的氧氣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3)紅磷要過量,以確保將容器內的氧氣完全消耗。如果紅磷量不足,氧氣未被完全消耗,會使測量結果偏小。
【解答】(1)實驗中若裝置漏氣、取用紅磷的量的不足、未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讀數,都會引起測定結果偏小;
(2)該實驗的順序是: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氣密性良好額課忽略此步驟,第二是添加藥品,第三是點燃酒精燈,第四是反應完畢后撤去酒精燈,等待試管冷卻,第五是讀數,故順序為:③①②④;
(3)試管的容積是45mL,則氧氣的體積為45mL×=9mL,冷卻后,活塞停止的位置是10mL-9mL=1mL;
(4)甲實驗在點燃紅磷后再伸入到集氣瓶,會造成空氣污染,若操作不當會引起實驗誤差,乙實驗始終在密閉容器中反應,可以有效的減少誤差。
30.(2025八下·金華月考)硝酸銨是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的化肥,根據硝酸銨化學式()回答:
(1)硝酸銨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2)硝酸銨中氮、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   。
(3)500g硝酸銨中含氮元素   g。
(4)多少克硝酸銨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和120g尿素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相等   
【答案】(1)80
(2)7:1:12
(3)175
(4)160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相對分子的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元素的質量=化合物的質量×化合物中該元素的質量分數來分析解答;
(4)根據元素的質量=化合物的質量×化合物中該元素的質量分數來分析解答。
【解答】(1)硝酸銨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2+4+16×3=80;
(2)硝酸銨中氮、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4×2):(1×4):(16×3)=7:1:12;
(3)500g硝酸銨中含氮元素的質量為500g××100%=175g;
(4)設硝酸銨的質量為x,則:
x××100%=120g××100%
x=160g,
答:160g硝酸銨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和120g尿素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相等。
(1)硝酸銨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2+4+16×3=80;
(2)硝酸銨中氮、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4×2):(1×4):(16×3)=7:1:12;
(3)500g硝酸銨中含氮元素的質量為500g××100%=175g;
(4)設硝酸銨的質量為x,則:
x××100%=120g××100%
x=160g,
答:160g硝酸銨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和120g尿素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相等。
31.(2025八下·金華月考)DHA(化學式為C22H32O2)俗稱腦黃金,是大腦和視網膜的重要構成成分,尤其對胎兒、嬰兒智力和視力發育至關重要。
產品名稱 DHA藻油軟膠囊
商品名 DHA
規格 300mg/粒
用法用量 每日2次,每次1粒
產品優勢 每100gDHA藻油軟膠囊中含有DHA36g,在同類產品中DHA含量最高
(1)從物質組成上看,DHA屬于   (選填”單質”、“氧化物”或”化合物”)。
(2)DHA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
(3)某孕婦按照上述說明書服用DHA藻油軟膠囊,則每日攝入的DHA總量是   。
【答案】(1)化合物
(2)33:4
(3)0.216g
【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DHA的元素組成分析;
(2)根據元素質量比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分析;
(3)根據 每100gDHA藻油軟膠囊中含有DHA36g及該藥品用法用量分析。
【解答】(1) DHA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從物質組成上看,DHA屬于化合物。
(2) DHA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22) :32=33:4。
(3) 某孕婦按照上述說明書服用DHA藻油軟膠囊,則每日攝入的DHA總量是0.3g/粒 ×2×0.36=0.216g。
故答案為:(1)化合物;(2)33:4;(3)0.316g。
32.(2025八下·金華月考)常見的制氧劑有氯酸鉀(KClO3)、過氧化鈣(CaO2) 和超氧化鉀(KO2)等, 這些制氧劑在一定條件下都可用來制取氧氣,如過氧化鈣與水(H2O)反應生成氧氣,化學方程式為: 2CaO2+2H2O=2Ca(OH)2+O2↑。
(1)以上出現的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有   。
(2)計算7.2 克過氧化鈣和水完全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   
【答案】過氧化鈣、超氧化鉀、水(或CaO2、KO2、H2O);設:產生氧氣的質量為x。x=1.6g答:產生氧氣的質量為1.6g。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1)根據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并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來分析;
(2)根據過氧化鈣的質量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來分析。
【解答】(1)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以上出現的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有過氧化鈣(CaO2)、超氧化鉀(KO2)和水(H2O);
33.(2025八下·金華月考)實驗室制取氧氣時,某同學取質量為15.0g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固體混合物加熱,固體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甲所示。
(1)時段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   。
(2)時,制得氧氣質量是   克。
(3)時的質量為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溫度沒有達到氯酸鉀分解的溫度
(2)4.8
(3)設原固體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為x,x=12.25g,由于二氧化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質量不變,所以t5時MnO2的質量為則二氧化錳的質量為15.0g-12.25g=2.75g;答:t5時MnO2的質量為2.75g。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過程中質量的減少是因為生成了氧氣,所以可以求算氧氣的質量,根據氧氣的質量和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求算原固體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
【解答】(1)由于氯酸鉀分解要達到一定的溫度,t0~t1 時段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分解的溫度;
(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得,t4 時,制得氧氣質量是:15.0g-10.2g=4.8g;
(1)由于氯酸鉀分解要達到一定的溫度,t0~t1 時段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分解的溫度;
(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得,t4 時,制得氧氣質量是:15.0g-10.2g=4.8g;
(3)見答案。
34.(2025八下·金華月考)實驗室用68g過氧化氫溶液和2g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實驗過程和數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是   。
(2)計算原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
【答案】(1)催化作用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170g-166.8g=3.2g;設產生3.2g氧氣需要H2O2的質量為x,x=6.8g,原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答:原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催化劑的定義分析回答;
(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由于氣體放出而使反應后剩余物質的質量減小,利用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的差即為放出氧氣的質量;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由放出氧氣的質量計算出過氧化氫的質量。
【解答】(1)由催化劑的定義可知,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起催化作用;
(1)由催化劑的定義可知,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起催化作用;
(2)見答案。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芜市| 九龙城区| 武威市| 吉隆县| 和林格尔县| 襄樊市| 白山市| 寻乌县| 慈利县| 昌江| 航空| 沙雅县| 青川县| 右玉县| 江陵县| 呼图壁县| 濮阳市| 大兴区| 万荣县| 临沂市| 荥经县| 山阴县| 文化| 太谷县| 宁河县| 综艺| 定边县| 思南县| 建始县| 漠河县| 开化县| 赞皇县| 壤塘县| 蒙阴县| 宜兰县| 龙岩市| 遵义市| 丁青县| 文安县| 新竹市|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