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二課時如圖所示,三個燒杯中分別裝有無色透明的白醋、蒸餾水和澄清石灰水,你有什么方法區分?指示劑 酸性溶液 堿性溶液 中性溶液石蕊試液(紫色)酚酞試液(無色)藍色石蕊試紙 不變色紅色石蕊試紙 不變色紅色紅色紅色無色藍色藍色不變色不變色紫色無色石蕊滴入稀硫酸和稀鹽酸中,都會變成紅色,說明它們都是酸性溶液。定性方法到底哪種溶液酸性更強呢?(強弱)定量方法一、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為了了解和控制物質的酸堿性,我們需要測定物質酸堿性的強弱。物質酸堿性的強弱用什么表示?如何測定?二、溶液酸堿性的測試酸性中性堿性pH數值越小,酸性越強pH數值越大,堿性越強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pH 是反映物質酸堿性強弱的指標,它的范圍通常在0~14 之間。pH越低,酸性越強;pH 越高,堿性越強;pH 等于7 的物質呈中性。1、pH=7表示什么含義?2、pH=1和pH=5,哪個酸性強?3、pH=10和pH=13,哪個堿性強?三、物質酸堿性強弱的測定(1)pH值pH是反映物質酸堿性強弱的指標。(定量)1、pH的常用范圍?pH=7表示什么含義?2、酸性溶液的pH范圍?堿性溶液的pH范圍?3、pH=1和pH=5,哪個酸性強?4、pH=10和pH=13,哪個堿性強?pH測定物質酸堿性強弱最常用、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這種試紙在酸堿性強弱不同的溶液里會顯示出不同的顏色。PH試紙使用方法: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被測試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看顏色并而確定溶液的pH。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注意的問題:1.試紙不可直接伸入溶液中以免污染待測液。2.不能先用蒸餾水將pH試紙潤濕。不能“浸入”、不能“濕潤”。3、檢驗氣體的酸堿性時,可將試紙潤濕后再用;4、廣泛pH試紙測得的pH為整數,不能有小數。注意事項:2、不能提前用蒸餾水將pH試紙潤濕。(因為潤濕試紙相當于稀釋被檢測的溶液,這會導致檢測不準確)2、不斷加水稀釋酸性溶液,pH會怎么樣?畫出PH變化曲線1、如果是堿性溶液?7pH加水質量03、若是加水稀釋堿性溶液,pH會怎么樣?畫出PH變化曲線兩種pH值不同的溶液相混合,pH值的變化規律:溶液A溶液B7pH加溶液B質量0水中加酸水中加堿酸中加水堿中加水酸中加堿堿中加酸用pH試紙測試物質酸堿性強弱的方法比較粗略,精確的測試可使用一種稱為酸度計的儀器。我們身邊物質的pHpH 是定量反映物質酸堿性強弱的重要指標,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人體血液的pH為7.35~7.45。當血液的pH降到7.0以下或升到7.8以上時,人就有生命危險。人處在通風不良的環境中時間過長,吸入的二氧化碳過多,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酸性就會增強,從而引起惡心、頭暈等癥狀。人的汗液的pH大約為5.5~6.6。洗衣皂、香皂、藥皂的pH也有所不同。洗衣皂的pH高,堿性強,適用于洗衣物;香皂、藥皂的pH低,適用于洗臉、洗澡。牛奶的pH通常小于7,醬油的pH為4.8左右,番茄的pH≤4.5。生鮮肉的pH為7.0~7.4之間,生肉久放后,由于肉中蛋白質凝固,失去一些水分,pH變為5.4~5.5。食用醋酸的pH為3左右,因為酸性環境可抑制細菌的繁殖,所以人們喜歡在一些食物中加入少許食用醋酸,這樣既能使食品不易變質,又可增加風味。土壤的酸堿性的強弱對農作物生長有很大的影響,各種農作物對pH有一定的適應性。一般來說,中性土壤最適宜于微生物生長繁殖,有利于土壤中有機質向有效養分轉化,促進農作物生長。pH為4~6的土壤會使農作物根系發黑;pH為8以上的土壤會腐蝕農作物并板結成塊。鹽堿地的pH多在9以上,草木難生。我們身邊一些物質的pH試劑 pH試紙 紫色石蕊試液水檸檬汁白醋鹽酸肥皂水洗滌劑4%氫氧化鈉溶液請同學們測試如下藥品的pH,并將結果填入表格中:課堂測評物質 醋 橘子汁 食鹽水 肥皂水 洗潔精pH 3 4 7 10 121、根據下表,回答問題: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的是 ,酸性最強的是 ,堿性最強的是 ,呈中性的是 。醋和橘子汁洗潔精醋食鹽水2、土壤的酸堿性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已知某地區土壤顯弱堿性,參照下表,從土壤酸堿性考慮,在該地區適宜種植的作物是( )A、西瓜 B、甘草 C、小麥 D、油菜B作物 小麥 油菜 西瓜 甘草適宜pH 5.5~6.5 5.8~6.7 6.0~7.0 7.2~8.53、蜜蜂的刺中含有酸性物質,當我們不小心被蜜蜂刺著后,應用下邊哪種物質沖洗( )(已知顯酸性的物質與堿性物質反應時酸性會減弱)A、醬油(pH=4.8) B、牛奶(pH=5.6)C、水(pH=7) D、肥皂(pH=8.9)4、測定溶液的酸堿性用 ,如:;測定溶液的酸堿度用 ,具體方法是什么?D酸堿指示劑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試液等pH試紙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迅速讀出pH。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