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考試時間:2025年4月25日10:45~12:00】
保山市2024~2025學年春季學期期中質量監測
高二歷史 試題卷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第1頁至第4頁,第II卷第5頁至第8頁。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第I卷(選擇題,共48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學校、班級、考場號、座位號、準考證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陜西姜寨聚落遺址是仰韶文化的重要代表,遺址中房屋布局呈現出以大房屋為中心,眾多小房屋環繞的格局。大房屋面積較大,可容納多人,且屋內有大型火塘。以下對姜寨聚落遺址的解讀最合理的是
圖1
A.階級分化日益明顯
B.父系氏族社會出現
C.屬較平等的氏族社會
D.部落聯盟的初步形成
2.荀子提出“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臧其余。節用以禮,裕民以政”。這一主張
A.與墨家“節用”主張一致 B.體現禮治與法治相結合
C.適應富國強兵的時代需求 D.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3.秦漢時期,朝廷要求地方郡國定期將轄區的戶口、墾田、錢谷出入、盜賊多少等情況編為計簿,上報中央以考核官吏政績,稱為“上計制”。這一制度
A.便于選拔德才兼備的治國人才
B.促進了地方行政效率提升
C.完善地方基層自治和戶籍管理
D.保障了各郡賦役足額征收
4.北宋成都十六戶富商發行交子,“同用一色紙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鋪戶押字,各自隱密題號”。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交子美觀度
B.便于交子大規模發行
C.保障交子的信用
D.增加交子的文化內涵
5.據《明實錄》記載,烏斯藏都司派番僧來朝,貢佛像、刀劍、鐵甲。番僧入貢,人賜鈔六十錠、彩鍛三表里、靴襪各一雙。此后,番僧進貢頻率增加。據此可知,明代
A.中央與地方經濟貿易頻繁
B.民族平等的意識有所增強
C.基層治理消弭了民族矛盾
D.注重維護邊疆地區的穩定
6.1898年上海由名不見經傳的小鎮發展成為擁有50多萬人口的國際化都市,市內外國僑民和中國居民相混而居、租界和華界涇渭分明。這說明上海
A.經濟快速發展與社會結構復雜
B.政治局面穩定與社會關系融洽
C.文化多元繁榮與政治地位突出
D.對外貿易發展與國家政策支持
7.1938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組織沿海工礦企業大規模內遷時,提出“將重要設備拆運西遷,無法遷移者就地炸毀”。此舉對日軍侵略最直接的打擊體現在
A.延緩了日軍“以戰養戰”戰略的實施
B.保障了西南大后方軍事工業的完整性
C.迫使日軍放棄進攻武漢的作戰計劃
D.為持久抗戰儲備了關鍵的工業力量
8.人口流動是歷史研究的重要內容。1948年以前,徐州人口達30余萬,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徐州人口急劇下降。影響該時期徐州人口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渡江戰役 B.淮海戰役
C.徐州會戰 D.武漢會戰
9.下表為云南省統計數據。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工業總產值(億元) 重工業占比 輕工業占比 工業從業人員(萬人)
1952年底 1.5 30% 70% 10
1957年底 4 40% 60% 20
A.國民經濟結構合理
B.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加快
C.三大改造成效突出
D.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效果明顯
10.1988年,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的《自由選擇》中文版出版,書中主張減少政府干預、發揮市場作用,在中國引發熱烈討論。這一現象的背景是
A.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建立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走向深化
C.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形成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11.古代兩河流域的《漢謨拉比法典》第23條規定:“若強盜未被捕獲,被劫者應于神前發誓指明其所失之物,則城邦與長官應賠償其損失。”第53條規定:“若自由民怠于加固其堤壩致洪水沖毀鄰人之田,則自由民需以谷物賠償鄰人損失。”這體現了
A.法典注重維護社會生產秩序
B.古代西亞法律體系走向完善
C.原始互助觀念的集體責任制原則
D.法律注重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
12.希羅多德在《歷史》第一卷開頭語中說:“在這里發表出來的,乃是哈利卡爾那索斯人希羅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這些研究成果發表出來,是為了保存人類的功業,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們遺忘······特別是為了把他們發生紛爭的原因給記載下來。”據此可知,希羅多德認為
A.記錄和解釋是歷史撰寫的重要宗旨
B.一手史料是書寫歷史的重要依據
C.保存人類功業是寫歷史的主要目的
D.記載是歷史傳承的最有效的方式
13.羅馬帝國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盛況,秦朝修筑馳道、直道、五尺道,構筑了以咸陽為中心的道路網,印加人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統。這說明
A.文明互鑒的重要性
B.亞歐文明的先進性
C.政治制度的聯系性
D.國家治理的相似性
14.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道:“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看到機器具有減少人類勞動和使勞動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卻引起了饑餓和過度疲勞。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這表明馬克思看到
A.人們對機器的依賴降低
B.道德敗壞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
C.技術革命帶來雙重影響
D.機器生產導致勞動力的大量過剩
15.1914年的歐洲青年被稱為“迷惘的一代”。他們身上流露著悲觀和絕望的情緒、衰落的自由主義和人道主義價值觀、狂熱的法西斯主義。這反映了
A.經濟衰敗影響了人們的情緒
B.思想僵化帶來了情緒的低落
C.法西斯戰爭導致思想的失控
D.政治變局沖擊了青年的思想
16.2025年1月7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因“經濟安全”“保護自由世界”等需要,必須要買下格陵蘭島,如果丹麥拒絕美國購買,丹麥出口美國的產品“關稅會非常高”。1月20日,他再次表示,美國需要格陵蘭島來維護國際安全。這體現了
A.美國長期奉行孤立主義的外交傳統
B.美國霸權主義政策對國際秩序的挑戰
C.北約組織在北極事務中的核心作用
D.國際法對領土主權的普遍約束力減弱
第II卷(非選擇題,共52分)
注意事項:
第II卷用黑色碳素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17.(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律疏議》繼承了此前數百年的成果,共30卷500條,分列為名例、衛禁、職制、戶婚等12篇,《唐六典》對其內容和性質作了簡潔準確的說明:“凡律以正刑定罪”,即有關犯罪和處罰的法律規定。《唐律疏議》開篇說:“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兩者猶晨昏陽秋相須而成者也。”因此在關于斗、殺、傷等的規定中,同一種行為甚至可能出現“尊長不坐、卑幼處斬”的判罰。當然,《唐律疏議》僅僅是唐代法律體系中的一部分,其他法律形式還有令、格、式等,均由中央最高權力機構和它的代表皇帝發布。《唐律疏議》被宋元明清所繼承,為東南亞諸國效仿,直至近代面對侵略被迫“變法”,中華法系才最終瓦解。
-摘編自張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較研究》
材料二 宋《呂氏鄉約》載:“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至明初,朱元璋頒《圣諭六言》:“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清代雍正帝《圣諭廣訓》則要求:“每月朔望,地方官聚集士民,逐條宣講,務令家喻戶曉。”
-摘自《呂氏鄉約》《明實錄》《清實錄》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代法律的特點。(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至清基層教化方式的變化及歷史背景。(8分)
18.(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醫誕生于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中醫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結合“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及辨證論治,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手術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扁鵲確立“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黃帝內經》形成了中醫藥理論體系框架。東漢末年,華佗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還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唐代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并總結經驗,收集形成《千金方》,被人尊為“藥王”。唐朝成為東亞醫藥的中心。宋朝有記載的名醫多達數十位,宋慈的《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著作,民族醫學奮起為中國傳統醫學注入了新活力。明朝時中國早于西方發明了預防天花的種痘技術,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在世界上首次對藥用植物進行了科學分類。清朝時中醫已形成了一個系統的辨證體系。
-摘編自李經緯《中國醫學通史》
材料二 中世紀時期,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占星術、妖術、祈禱、咒言成為中世紀治病的方法。到十九世紀,歐洲醫學不斷取得進步,當醫生施割治手術時,將一切器具加以消毒,即可防止微菌侵入。腸熱癥原于不潔之水與牛乳,肺病傳自患病者干燥涎唾,黃瘧與瘧疾之芽胞傳自蚊蟲,······凡此種種足以告訴我們預防方法可以減少疾病流傳。而且除預防方法以外,救治方法常有發明。巴士特發明動物曾受恐水病毒水注射者即可免恐水病發生。歐洲科學家還認識到驅除人類疾病免除人類苦痛有二必要前提。第一,國家與富人急宜慷慨捐資以維持無數科學研究。第二,凡各級學校均宜多加注意于自然科學及其應用。
-摘編自何炳松《歐洲大歷史》
(1)根據材料一、二,比較中國古代醫學與歐洲近代醫學的差異。(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西醫發展的認識。(6分)
19.(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就一系列突然降臨西班牙美洲的事件而言,沒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歐洲啟蒙運動也好,美國革命也罷,其中任一項都無法獨立激發西班牙美洲反抗。若不是拿破侖干預,可能直到19世紀,這片殖民地依然屬于西班牙,就像古巴那樣。”
-摘編自美托馬斯·E·斯基德莫爾《現代拉丁美洲》
材料二 “獨立革命以后,拉美的大量土地仍掌握在極少數大地主手中,形成大地產制······大種植園發展單一作物制,生產與銷售受外國控制,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政治上的“考迪羅”體制與外國勢力的滲透,使拉美陷入新的依附性困境。”
-摘編自齊世榮主編《世界近代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世紀初拉丁美洲爆發獨立運動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拉丁美洲國家獨立后未能實現真正獨立自主的阻礙因素。(6分)
20.(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圖2
電影《長津湖》以1950年朝鮮戰場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在極端嚴寒環境下,以鋼鐵意志和血肉之軀對抗裝備精良的美軍王牌部隊,用熱血與生命捍衛家國尊嚴的壯烈故事。自2021年上映以來,作為一部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的史詩戰爭片,不僅在中國國內引發觀影熱潮和廣泛討論,更因其承載的歷史記憶、民族精神和時代價值觀而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民族精神”這一主題,自擬論題,并結合中國史知識進行說明。(要求:論題明確,史實準確,表述清晰)(12分)
保山市2024~2025學年春季學期期中質量監測
高二歷史參考答案
第I卷(選擇題,共48分)
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B C D A A B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A A D C D B
【解析】
1.仰韶文化處于母系氏族社會繁榮階段。材料中姜寨聚落遺址房屋以大房屋為中心,大房屋可容納多人且有大型火塘,很可能是氏族成員公共活動場所,反映了尚未產生貧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狀況,故C項正確;A、B項描述的階級分化日益明顯、父系氏族社會出現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不符合姜寨母系氏族平等的社會特點;D項部落聯盟形成于原始社會末期,與仰韶文化時期不符。
2.荀子作為儒家代表人物,材料中的思想在秉持儒家禮義等傳統觀念基礎上,提出在經濟治理上節用裕民。戰國時期各國紛爭,富國強兵是時代需求,該思想既符合儒家仁政等理念,又能助力國家積累財富、強大國力,故選C項;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雖“節用”與墨家有相似處,但材料中“節用以禮”還體現出鮮明的儒家等級觀念,A項錯誤,節用以禮”體現禮治,“裕民以政”體現德政而非法治,B項錯誤;材料未涉及對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D項錯誤。
3.上計制的核心是通過定期匯報地方政務數據,使中央掌握地方治理實況并考核官員,通過這一考核決定官員的任免升遷,從而促進地方官提高社會治理效能,故選B項;選項A混淆了察舉制的職能;C項地方基層自治屬于縣下鄉里的自治,不符合題意;D項表述過于絕對。
4.富商通過統一紙張、印文、押字和隱密題號等措施,是為了防止偽造,保障交子的信用,C項正確;由材料可知這一時期發行交子屬于少量商戶自發行為,難以實現大規模發行,故B項錯誤。
5.材料信息表明,明代時期朝廷對番僧入貢實行“薄來厚往”的經濟賞賜,“番僧進貢頻率增加”,以此加強與少數民族地區聯系,有利于維護邊疆穩定,故選D;材料并非中央與地方的經濟貿易,排除A;材料主旨并非體現民族平等意識增強,且封建社會未能實現民族平等,排除B“消弭”太絕對,排除C。
6.分析材料可見1898年前后上海的快速發展和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后復雜的社會,故選A項。
7.日軍占領沿海后企圖掠奪中國工業資源(如鋼鐵廠、機械廠)支持侵略戰爭,工礦內遷并破壞剩余設備直接削弱其“以戰養戰”能力,A項正確;B項“完整性”不成立(大量設備損毀)C項武漢會戰仍按計劃進行;D項為長遠意義,與題干強調“對日軍直接打擊”不符。
8.影響該時期徐州人口流動的主要因素是淮海戰役,故選B;A、C、D時間不對應,故排除。
9.1953年中國共產黨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實施“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有力推動了建國初期經濟社會的發展,材料反映了云南“一五”計劃的建設成就,故選D“一五”計劃時,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排除A;未體現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排除B;材料不體現三大改造,排除C。
10.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重點轉向城市,1988年正值城市改革深化階段。減少政府干預、發揮市場作用的討論契合當時改革需求,符合背景;故選B;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建立,這一目標提出于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晚于1988年,排除A項;中國對外開放逐步推進,全方位格局的形成在20世紀90年代后(如浦東開發、加入世貿),1988年尚未完成,C項排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正式提出,時間不符,D項排除。
11.題干中的條款強調對財產損失的賠償,如第23條要求城邦與長官承擔未捕獲強盜時的賠償責任,第53條通過賠償機制規范農業生產責任。這些規定旨在通過明確責任和賠償,減少社會糾紛,保障生產活動的穩定運行。選項A“維護社會生產秩序”最直接體現法典對經濟活動的規范意圖,故選A項;選項B則過度引申,題干未體現法律體系的“完善性”;選項C與材料部分相關,但未全面概括條款的核心目的;材料未體現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故D項錯誤。
12.希羅多德提到“保存人類的功業”,這體現了記錄的作用,“把他們發生紛爭的原因給記載下來”則涉及對歷史事件原因的解釋,說明記錄和解釋是歷史撰寫的重要宗旨,A選項符合題意;材料中并未提及一手史料相關內容,屬于無中生有,B選項錯誤;雖然希羅多德提到保存人類功業,但“主要目的”表述過于絕對,從材料看,解釋紛爭原因同樣重要,C 選項錯誤;“最有效方式”說法過于絕對,材料沒有將記載與其他歷史傳承方式進行比較,無法得出這一結論,D選項錯誤。
13.材料顯示的是新航路開辟之前的世界,該時期新大陸尚未發現,印加人所在的美洲大陸尚未與世界建立聯系,故排除A;材料未體現出羅馬、秦朝比印加人先進,故排除B;材料未體現出政治制度,故排除C;從材料信息可看出羅馬、秦朝、印加人雖未建立聯系,卻采用相似的治理手段,故選D。
14.材料是馬克思對工業革命的客觀評價,故選C項;材料體現機器廣泛使用,人們對機器依賴程度應為提高,A項錯誤;B項表述過于絕對;機器生產雖會使部分工人失業,但不能說導致勞動力大量過剩,D項不準確。
15.1914年一戰爆發,這場戰爭使歐洲社會發生巨大政治變局,原有的自由主義和人道主義價值觀在殘酷戰爭面前受到沖擊,青年們對未來感到迷茫,從而產生悲觀、絕望情緒,同時法西斯主義也在這種混亂的社會環境中開始滋生,所以政治變局沖擊了青年的思想,D項正確;當時歐洲經濟并非處于衰敗狀態,一戰前歐洲經濟仍在發展,只是戰爭打破了原有的秩序,所以A項錯誤;材料中“迷惘的一代”呈現出多種復雜思想狀態,并非思想僵化導致情緒低落,B項錯誤;1914年法西斯主義在歐洲青年中只是初現狂熱傾向,并非法西斯戰爭爆發,C項時間不符,錯誤。
16.題目中特朗普通過各種手段威脅他國領土主權的行為,直接體現了霸權主義政策的特點,即憑借國家實力強行改變國際規則或領土現狀,選項B正確;選項A孤立主義(孤立主義指的是美國歷史上避免介入國際事務,專注于本土發展的政策)與材料中主動擴張勢力范圍的行為矛盾;材料未體現北約立場,選項C錯誤;選項D無法從材料中得出國際法約束力減弱的結論。
第II卷(非選擇題,共52分)
17.(14分)
(1)(6分)特點:繼承前代優秀成果,體系完備,內容詳盡;德禮與刑法相結合;注重維護封建倫理秩序(律令儒家化);中華法系典范,影響深遠。(2每點任答三點得6分)
(2)(8分)變化:從民間自發到官方主導;從道德互助到強調等級服從;從勸導性演變為法律強制。(每點2分,任答兩點得4分)
背景:專制皇權的加強;儒家正統思想地位進一步鞏固;維護社會穩定和封建統治秩序的需要。(每點2分,任答兩點得4分)
18.(14分)
(1)(8分)異:中國古代醫學起源早,不斷傳承發展,歐洲近代醫學十九世紀取得顯著進步;中國古代醫學以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歐洲近代醫學以自然科學為理論基礎;中國古代醫學治療手段豐富,歐洲近代醫學治療手段主要以手術和藥物為主;中國古代醫學注重經驗總結,歐洲近代醫學注重實驗;中國古代醫學人才以傳承醫學著作為主,歐洲近代醫學人才以學校培養為主。(每點2分,任答四個方面得8分)
(2)(6分)認識:中西醫都在人類醫學史上發揮重要作用;中西醫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發展呈現不同特點;中西醫應相互學習借鑒,促進醫學的共同發展與進步;中西醫要注重醫療文化的傳承,加強技術創新,更好地服務人類健康。(每點2分,任答三點得6分)
19.(12分)
(1)6分)原因:思想啟蒙推動;北美獨立示范;外部勢力干預;民族意識覺醒。(每點2分,任答三點得6分)
(2)(6分)因素:經濟依附性強,嚴重依賴外國資本和市場;政治體制缺陷,軍事獨裁體制盛行;外國干涉加劇,美國通過“門羅主義”“大棒政策”等加強對拉美經濟和政治控制;傳統殖民統治帶來社會結構固化,種族歧視與階級矛盾難以解決。(每點2分,任答三點得6分)
20.(12分)示例:
論題:民族精神是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的精神密碼(2分)
論述: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性在歷史長河中清晰可見。秦代修筑萬里長城時,30萬軍民以血肉之軀對抗匈奴鐵騎與嚴酷環境,創造了世界軍事工程史上的奇跡。這種集體抗爭精神在漢唐時期進一步升華,張騫持漢節十三載鑿空西域,玄奘西行五萬里求取真經,展現出開拓進取的民族品格。在近代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縱身跳崖的壯舉,與長津湖“冰雕連”戰士堅守陣地的場景形成跨越時空的精神共振。從蒙恬北擊匈奴到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從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到楊根思“人在陣地在”的誓言,中華民族始終以集體主義對抗強敵,用犧牲精神捍衛文明。(8分)
綜上所述,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文明存續發展的核心動力,既凝聚著歷史記憶,更昭示著民族復興方向。(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州市| 平顺县| 孝感市| 宜宾市| 犍为县| 福建省| 隆昌县| 句容市| 巴楚县| 广德县| 中方县| 陆良县| 泾阳县| 延长县| 凤冈县| 鹤山市| 南阳市| 浮梁县| 准格尔旗| 茌平县| 嘉祥县| 永修县| 定州市| 云浮市| 肥东县| 子长县| 盱眙县| 平塘县| 巴彦淖尔市| 德格县| 容城县| 汽车| 抚松县| 湖州市| 满洲里市| 刚察县| 开封市| 阜城县| 吴忠市| 柞水县| 南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