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高考沖刺模擬集訓真題練: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一、選擇題1.(2025·河北省邯鄲市·模擬題)希羅多德認可命運在波斯皇帝居魯士的人生歷程中發揮了作用,但他也提出命運的實現需要人去發揮作用。以重視神意著稱的古希臘史學家色諾芬也在《居魯土的教育》中指出天性和教育對居魯士的作用。據此可知他們( )A. 率先開啟了對人的研究 B. 否定了命運與神意C. 學術研究蘊含人文精神 D. 主張發展世俗教育2.(2025·重慶市市轄區·模擬題)如表反映了印度數字發明和傳播的概況,材料表明( )笈多帝國時期 古代印度婆羅謎字體十位數字符號確立起來,印度數字首先被印度周鄰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等國汲取。大約公元五世紀 印度數字經由商人傳至歐洲,但并未產生很大影響。公元七世紀 隨著阿拉伯勢力崛起,印度數字始為西亞一些國家所接受。七世紀末、八世紀初 一些阿拉伯學者逐漸采用并修改補充印度婆羅謎字體十位數字,后來這種阿拉伯人修改的印度數字又經由他們之手傳入歐洲。公元十二世紀 歐洲許多地區開始比較普遍地學習和運用印度數字。A. 經濟繁榮促進科技創新 B. 古代印度文明領先于世界C. 文明傳承助推社會轉型 D. 阿拉伯人溝通東西方文化3.(2025·江蘇省蘇州市·模擬題)阿拉伯帝國強盛時期,為適應印度洋的多礁海域,帝國東部流行用木釘和繩索捆綁而成的別具一格的輕型平底船;西部則發明了三角帆,通過調整帆面以充分利用地中海的風力。阿拉伯人的造船技術( )A. 適應了遠航貿易的運輸需求 B. 代表當時世界的最先進水平C. 誘發了歐洲的航海探險活動 D. 為洲際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4.(2025·山西省·模擬題)《吉爾伽美什》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一部史詩,詩中敘述到,神乖張殘暴且任意妄為,人類難以反抗,生與死只在他們一念之間。接著烏特那庇什提姆借睡眠考驗摧毀了吉爾伽美什對自身身體稟賦的自信,展現人類自身的缺陷。由此可見,該史詩( )A. 凸顯了民眾對生活和生命的態度 B. 表達了人們對自然力的敬畏之情C. 蘊含著一定公平和正義的價值觀 D. 體現了區域間文明的交流和碰撞5.(2025·廣東省深圳市·模擬題)據考古發掘,《漢謨拉比法典》抄本的出土地點,從北方的亞述城市阿淑爾、尼尼微,到南部巴比倫尼亞的西帕爾、拉爾撒、巴比倫,甚至埃蘭的蘇薩,都有法典抄本出土,這反映出《漢謨拉比法典》( )A. 推動古巴比倫王國擴張 B. 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C. 影響后世兩河流域國家 D. 是亞述帝國的法律標準6.(2025·四川省南充市·模擬題)古印度佛教認為,種姓的形成是因為社會分工的不同,并非是神定的;在個人修行方面,佛教主張“以佛性等故,視眾生無有差別”,人可以通過修行達到覺悟或修成佛。這反映了古印度佛教( )A. 蘊含一定的人文色彩 B. 教義具有哲學思辨化的特點C. 植根于印度傳統文化 D. 引導人們追求政治上的平等7.(2025·海南省·模擬題)希羅多德(約前484~約前420)所撰《歷史》中記載了希臘城邦與波斯之間戰爭的全過程,他在開篇之語這樣寫道“把這些研究成果發表出來,是為了保存人類的功業,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們遺忘”;西漢時期司馬遷撰寫《史記》“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開紀傳體先河,成為后來歷代官修史書的正宗。由此,可以深刻的認識到( )A. 世界文明的多樣性體現歷史進程的樣態 B. 史學家的精神自覺推動了歷史學的發展C. 歷史記憶的傳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認同 D. 文字記載的主觀性無法體現史書的價值8.(2025·福建省龍巖市·模擬題)“倘自由民宣誓揭發自由民之罪,控其殺人,而不能證實,揭人之罪者應處死;自由民在訴訟案件中提供罪證,而所述無從證實,倘案關生命問題,如此應處死;倘法官審理訟案,作出判決,提出正式判決書,而后來又變更其判決,如此應揭發其擅改判決之罪行,科之以相當于原案中之起訴金額的十二倍罰金。”這些規定反映出《漢謨拉比法典》( )A. 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借鑒了羅馬法司法原則C. 導致司法程序復雜繁瑣 D. 追求社會的公平與正義9.(2025·福建省漳州市·模擬題)埃及的金字塔主要建于古王國時期,建造金字塔花費了大量勞力,表現了驚人的技能。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高達146米,底邊長230米。它所用石料之多,也是空前絕后的,據估計,此塔共用230萬塊石料,每塊重達2.5噸,與建塔有關的土建工程無法估算。下列關于古埃及金字塔的認識正確的是( )A. 古埃及的民主政治是金字塔建立的政治前提B. 金字塔是古埃及封建文明的代表C. 古埃及發達的工商業經濟,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物質基礎D. 古埃及人在建筑和數學方面的水平,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科技支撐10.(2025·貴州省·模擬題)古希臘的辯論之風很盛,蘇格拉底與梅勒圖斯有雅典法庭之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西塞羅等,通過舌辯逸事勾勒了人類文明史上雄辯與詭辯、邏輯與反邏輯的起點。這反映了( )A. 人文主義精神的傳承與發展 B. 辯論成為民主政治的必備素養C. 哲學賦予人們邏輯思辨智慧 D. 不同學派的學術交流較為活躍11.(2025·湖南省常德市·模擬題)生活在漢謨拉比創建的帝國之中,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保護神,居民的信仰虔誠而熱烈,不同地區的居民有著自己的風俗和法律習慣。對于他們來說,對城市和故鄉的認同仍根深蒂固,他們首先是尼普爾人、烏爾人、烏魯克人、拉爾薩人……而不是某個大國的國民。這主要表明古巴比倫王國( )A. 多元文化帝國治理的復雜性 B. 宗教信仰矛盾引發強烈沖突C. 法典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D. 采用暴力手段鞏固王權建構12.(2025·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模擬題)下列條文節選自《漢謨拉比法典》。由此可見,《漢謨拉比法典》( )第一六七條 倘自由民娶妻,妻為之生有子女,而后此婦死亡,婦死后彼之娶妻,妻亦生有子女,如此后來父死時,諸子不應依母而分產。彼等應各取其母之嫁妝,而均分父之家產第一六八條 倘自由民欲逐其子,而告法官云:“我將逐吾子”,如此法官應調查其事,如子未犯有足以剝奪其繼承權之重大罪過,此父不得剝奪其繼承權第一七〇條 倘自由民之配偶為之生有子女,其女奴亦為之生有子女,而父在世之日,稱女奴所生之子女為“我之子女”,視之與配偶之子女同列,如此父死之后,配偶之子女與女奴之子女應均分父之家產①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注重維護私有財產安全③強調訂立契約的重要性④立法蘊含強不凌弱精神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3.(2025·河北省·模擬題)1453年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一種“莫斯科是第三羅馬”的意識在俄羅斯盛行,這種思想認為前兩個帝國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由于背叛基督教已經崩潰。最后一個俄羅斯帝國,則是真正的基督教東正教信仰的保護者,永不泯滅。這一思想后來對俄羅斯民族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一情況反映了( )A. 俄羅斯文化有著濃厚的宗教文化傳統 B. 俄羅斯文化的源頭主要來自羅馬文化C. 當時的俄羅斯帝國是政教合一的國家 D. 東正教是俄羅斯帝國維持統治的工具14.(2025·江蘇省·模擬題)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相符的是()史實 結論A 西歐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封君封臣制度 這是社會動蕩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B 印加帝國的統治法包括:土地、礦藏和牲畜歸國家所有;編制詳細的人口普查表;全國分為四大行政區,廢黜地方首領世襲等 印加帝國被認為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權主義國家C 西非的桑海帝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有兩種。對被征服地區,行政長官由皇帝任命,可行使除司法權之外的一切權力;在帝國內部,兩大行政區的長官均由皇帝近親或親信擔任 桑海實行中央集權,最終確立了西非霸主的地位D 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的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黃蠟、毛皮和白奴;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阿拉伯帝國貿易范圍廣泛,歐亞非各洲的各類商品匯聚,巴格達成為東西方貿易的橋梁A. A B. B C. C D. D15.(2025·天津市·模擬題)阿拉伯帝國哈里發麥蒙于公元830年在首都巴格達創建了國家級學術機構智慧館,下轄科學院、圖書館和翻譯局,領導全國的翻譯和學術活動。在這里收藏了數萬冊希臘文、古敘利亞文、梵文、希伯來文等著作,為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提供了典籍和人才。這反映出阿拉伯帝國()A. 推動了歐洲近代思想解放 B. 實行了文化擴張的政策C. 引領了世界文化發展潮流 D. 融合了東西方文化遺產16.(2025·河南省·模擬題)互相學習、充實、傳承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然規律,阿拉伯文化在整個中世紀是一個強勢文化,對東西方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特別是“阿拉伯人點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歐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 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化傳播使者 B. 阿拉伯文化對文藝復興有推動作用C. 文化傳播實現于國家統治范圍內 D. 歐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東方國家17.(2025·浙江省·模擬題)830年,阿拉伯哈里發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學術研究中心——智慧宮,后來的哈里發又重金聘請世界各地的學者來這里工作,把古希臘、羅馬、波斯、印度等國的學術典籍翻譯成阿拉伯語。這表明阿拉伯帝國( )A. 是東西方文化融匯之地 B. 思想領域開放程度高C. 是溝通世界貿易的橋梁 D. 缺乏文化的自主創新18.(2023·廣東省茂名市·模擬題)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蠻族”日耳曼人的入侵下滅亡,帝國的大批土地、城市、建筑、文物被毀。基督教教會及時適應社會變化并與“蠻族”社會相結合,基本上保留著帝國以來教會所具有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力量。因此()A. 西歐社會逐漸進入“黑暗時代” B. 基督教會成為蠻族社會的支配者C. 歐洲人成為基督教的忠實信徒 D. 教會對羅馬文化傳承起特殊作用19.(2025·湖北省·模擬題)有學者指出,如果說,無視歐洲人創造古希臘—羅馬—拜占庭文化的作用和在近代歐洲文藝復興、文化啟蒙與產業革命時期對全人類文化所做出的偉大貢獻是何等荒謬;那么,無視東方各民族人民—中國人……以及阿拉伯人對古代和中世紀文化所做出的偉大貢獻,也同樣是荒謬的。該學者的主張A. 折射出世界各民族開放的對外政策 B. 旨在以國際的視野來看待人類文明C. 印證了古代亞歐統治疆域不斷擴大 D. 肯定世界文化多樣性及其歷史作用20.(2025·湖北省模擬題)兩河流域古文明沿兩河由南往北單線溯流而上,階梯性發展;埃及古文明沿尼羅河由南往北順流而下,也是階梯性發展;愛琴海古文明也是由其南端的海中島國,即克里特文明,越海向北發展為伯羅奔尼撒島上的邁錫尼文明,再往北影響了以雅典城邦為代表的古希臘文明。由此可知,這些古文明A. 擴展方向受地理條件的限制 B. 發展模式受社會性質的制約C. 具備了農業文明擴展的條件 D. 呈現出多元一體的發展趨勢二、材料解析題21.(2025·廣東省深圳市·模擬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5世紀前后,阿拉伯語文學語言形成,7世紀后,阿拉伯人從波斯語、阿拉馬語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詞匯和政治術語,從希伯來人和敘利亞人那里吸收了宗教術語,從希臘人那里吸收了政治、科學、哲學術語。阿拉伯帝國治下的民眾為了與阿拉伯人交往,為了擔任公職,為了宗教信仰而學習阿拉伯語,促使阿拉伯語傳播到阿拉伯帝國治下的亞、非、歐地區,阿拉伯語也因此而成了一種世界性語言。9到12世紀,用阿拉伯語寫成的著作,包括哲學、醫學、歷史、宗教、天文、地理各學科,較其他語言占有很大比例。在歐洲中古世紀,它是保存希臘文化和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媒介語,西歐的語言中至今仍有許多阿拉伯語詞匯,除拉丁語字母外,阿拉伯語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一套字母。——摘編自王玉芝《人類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的結晶: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材料二 語言由特定的人群使用,語言的發展是“由說這些語言的人民的歷史發展的具體條件決定的”,其興衰也必定伴隨有關民族在歷史上的沉浮,或起或落,千回百轉,當今世界已然可見的民族語言流布與交互影響的圖景,是在這一漫長的歷史行程中熔鑄而成,同那些相關民族集團的活動及其相互關系的變動緊密交織在一起的。——摘編自沈堅《民族語言格局:歷史的產物》(1) 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阿拉伯語成為世界性語言的原因和歷史作用。(2) 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簡要闡述語言的發展是“由說這些語言的人民的歷史發展的具體條件決定的”。22.(2025·遼寧省葫蘆島市·模擬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歷史上占有極高地位,具有包容、博大、求知等精質,公元 6世紀至7世紀,外來慢略和傳統商路改變導致了阿拉伯半離的經濟和社會矛盾,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了龐大帝國。阿拉伯帝國處在東西方的交通收道上,商業往來、人員交往,為文化對接與碰撞提供了便利,當時的阿拉伯帝國如日中天,是當時政局松散、不統一的西歐所無法比擬的,文化的對外傳播既是帝國強盛的標志,也是必然的結果,阿拉伯人對于書籍和典籍是非常珍視與熱愛的,達宮顯貴等人出資興建圖書館,伊斯蘭教也十分鼓勵教徒學習知識。特別是興起于中世紀的翻譯運動,從最開始零星翻譯到最后聲勢浩大的群眾社會活動,阿拉伯人的學識在升華與充實。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典籍又流回歐洲,在其理性的土壤上開出絢爛的花朵。——摘編自殷實的《論中世紀阿拉伯文化的對外傳播》材料二中世紀的阿拉伯文化輝煌燦爛,它與希臘、羅馬等文化一起大放異彩,在世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對歐洲有很大影響,對人類文明做出了貢獻。其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和醫學對歐洲自然科學起到了啟蒙作用,其地理學家宣傳了古代地圓說,認為世界這個已知半球有一個“圓屋頂”,坐落在與四個方位基點距離相等的地方,并把它寫進了拉丁語著作,后來哥倫布從中獲得啟發,推動了他去發現新大陸。其文學對歐洲文學發展影響較大,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等,在取材,寫法和風格上都曾借鑒于阿拉伯文學。阿拉伯帝國與唐朝有著頻繁的經濟文化往來,中國廣州、揚州等地也成為阿拉伯商人來往之地,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都先由阿拉伯人接受再傳播到西方。——摘編自唐寶才的《阿拉伯文化及其對世界的影響》(1) 根據材料一、概括中世紀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世紀阿拉伯文化的世界影響。23.(2025·浙江省·模擬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早在阿拉伯國家成立之初 ,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歷代統治者都比較注重先進文化的攝取。阿拉伯的統治者一方面積極網羅各種人才為帝國服務,一方面組織力量大力翻譯和研究古代希臘、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與著作。經過長期的努力,帝國境內的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傳統文化逐漸融合起來,形成一種嶄新的阿拉伯文化。——摘編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材料三任何一種文明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對立統一、沖突交融中展開的。……只有那些開放的、善于從其他文明中吸取營養的民族,才有長久旺盛的生命力。——王天璽《多極世界和為貴——兼評亨廷頓“文明沖突論”》(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國。其中,以水生植物曬干制作成“紙草”的古文明區域是_____;在泥板上刻寫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_____。用眾生平等、輪回報應來揭示人生真諦的宗教產生于_____;提倡用儒家倫理道德來規范社會的學派產生于_____。 (2)根據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統治者在文化領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人在對古代文化繼承和發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是什么 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阿拉伯在東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貢獻及影響。(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試舉兩例說明中古時期朝鮮是如何從中國“吸取營養”的。1.【答案】C2.【答案】D3.【答案】A4.【答案】A5.【答案】C6.【答案】A7.【答案】B8.【答案】D9.【答案】D10.【答案】A11.【答案】A12.【答案】D13.【答案】A14.【答案】D15.【答案】D16.【答案】B17.【答案】A18.【答案】D19.【答案】D20.【答案】A21.【答案】【小題1】原因:吸收其他文明成果;阿拉伯帝國的統治和擴張;經濟活動的推動;宗教傳播的影響。歷史作用:是保存和傳播東西方文化的重要媒介;有利于維系阿拉伯帝國的統治;擴大了阿拉伯帝國的影響力。【小題2】語言是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文明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載體;語言的興衰與使用者的活動和民族的影響力密切相關;語言受到其他語言的交互影響,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22.【答案】【小題1】阿拉伯帝國的建立,國家統一,政局穩定;帝國處在交通要道上,為文化交流提供便利;阿拉伯人對于書籍和文化的熱愛;中世紀的翻譯運動推動。【小題2】對歐洲自然科學起到了啟蒙的作用;宣傳了古代地圓說,間接推動了新航路開辟;對歐洲文學影響較大;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23.【答案】(1)①、②、③、④。(2)主要措施:重視人才;翻譯、研究、攝取東西方文化;融合東西方文化。文學作品:《天方夜譚》。貢獻:將東方的胡椒、肉桂等調味品和珠寶、絲綢等奢侈品源源不斷地運往西歐;將中國的指南針、造紙術、火藥等技術,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傳到歐洲,也給中國帶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學知識,以及伊斯蘭教及伊斯蘭文化。影響:阿拉伯處在傳統東西方貿易交往的交通要道上,它把中國古代的發明輾轉傳入西亞和歐洲等地,也給中國帶來先進知識和宗教文化,它在不同文明之間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橋梁,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3)7世紀末,新羅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10世紀初,高麗王朝仿效中國唐朝制度,在中央設三省六部,引入科舉考試,選拔官員。第1頁,共9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