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2025學年度山東省聊城第三中學高二下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2025學年度山東省聊城第三中學高二下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機密★啟用前
高二下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
2025.04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項符合要求。
1.據專家考證,四五千年前,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陶寺文化等已有原始文字,尤其陶寺陶器上的朱書文字已與殷墟甲骨文屬于同一系統,從甲骨文、金文發展演變到現在的漢字,之間沒有任何缺環。這可以用以說明中華早期文明(  )
A.突出文化領域的統一性 B.體現多樣性和創新性
C.彰顯區域交流的實用性 D.具有本土性和連續性
2.秦代,學校以法家思想與法律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學生17歲后只要考試合格便可進入官僚系統任職。漢武帝時期,學校教學內容側重于儒家經典,進人官僚系統任職的考試和要求眾多,其中孝廉作為常科重要科目。這說明秦漢時期(  )
A.官員選拔標準客觀化 B.治國思想發生轉變
C.知識分子的地位上升 D.教育體系走向成熟
3.茶馬古道存在于中國西南地區,興于唐宋,盛于明清,藏區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在橫斷山區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這一現象(  )
A.說明政府抑商政策松動 B.擴大了中外貿易的范圍
C.推動了跨區域文化交流 D.反映了西南地區經濟交流頻繁
4.清朝初期,皇太極就在盛京建孔廟,奉顏子、曾子、子思、孟子配,春秋祭奠。順治帝曾下旨:“先圣為萬世道統之宗,禮當崇祀,昭朝廷尊師重道至意。”清朝重視祭孔活動是基于(  )
A.強化王朝統治的正當性 B.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C.統一各民族思想的需要 D.確立儒學正統地位
5.表1為1902~1904年中國譯書統計簡表。據此可推知(  )
表1
英 美 日 其他 百分比
哲學宗教 10 2 23 2 7.0
文學藝術 8 3 4 11 4.9
史地 8 10 90 20 24.0
社會科學 13 3 83 37 25.5
自然科學 10 9 73 20 21.0
應用科學 3 3 24 26 10.5
雜錄 5 2 24 7 7.1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A.中體西用思想的傳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匯促進改革思想深入發展
C.救亡圖存探索路徑發生重大變化 D.崇尚科學成為了社會的主流思潮
6.李大釗主張“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長,以濟吾靜止文明之窮”,同時又指出“平情論之,東西文明,互有短長,不宜妄為軒輊于其間。”據此可知(  )
A.新文化運動內部斗爭激烈 B.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理論指導
C.李大釗找到新的革命出路 D.中西文明的差異被理性審視
7.民歌在陜北民眾中基礎深厚。延安時期,民歌主要的言說主題與言說對象從“我”轉向“我們”,不斷強化“我們”,舊形式換上了新內容,如“咱們邊區滿地紅”。對“我們”的認同說明(  )
A.邊區土地革命的效果顯著 B.民歌藝術形式發生根本變化
C.中國軍民團結抗敵的熱情 D.民眾的革命積極性得以調動
8.1952年后,我國初中歷史教科書自編工作邁入正軌,并特別強調“勞動理念”的書寫。例如教科書開篇寫道“中國猿人制造勞動工具,開始跟動物有了根本的區別”;世界史部分則著重關注工業革命中紡織機、蒸汽機及其發明的重要性以及機器生產中孕育的社會變革趨勢。這一舉措旨在(  )
A.引導教育為國家工業建設服務 B.鞏固和強化主流意識形態
C.培養“勞動光榮”的社會價值觀 D.保障社會主義改造的開展
9.洪水神話文本分布于世界各地和各個民族。面對洪水滅世的災難,國外的洪水神話基本都是采取“躲避逃生”“保全性命”的觀點,如蘇美爾、巴比倫、希伯萊、希臘、印度等民族的神話。而中國的洪水神話是采取了“治”的觀點。這反映出(  )
A.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區域不平衡性 B.自然地理環境決定文化特性
C.早期文明發展具有多元化的特點 D.古代各文明間缺乏交流聯系
10.18世紀,美洲加勒比地區形成了克里奧爾語,它以非洲土著語為主干,吸收了西班牙語和法語的一些成分融合而成。這一語言影響了當地的官方語言法語,使其發音、語調、詞匯,甚至語法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反映了(  )
A.殖民擴張破壞土著文化 B.殖民國家喪失文化優勢
C.人口遷移促進文化融合 D.族群混合推動文化認同
11.表2所示為1820—1910年歐洲向主要地區移民數量變化情況(單位:萬人)。這有助于解釋該時期(  )
表2
地區 1820—1840年 1841—1870年 1871—1910年
美洲 80 420 1200
澳大利亞 2 45 180
南非 1 15 60
東南亞 5 30 200
A.歐洲殖民擴張方式變化 B.奴隸貿易體系持續擴大
C.工業資本輸出占據主導 D.世界市場聯系日益緊密
12.1798年8月,拿破侖在開羅成立埃及藝術與科學研究院,下設數學、物理學、政治經濟學、文學與藝術四個部門,并附設圖書館、印刷廠、實驗室。該院的設立(  )
A.推動了埃及文化的重構 B.反映了東西方文化的融合
C.形成了全新的文化認同 D.折射出資產階級力量壯大
13.20世紀20年代,歐洲出現超現實主義運動。許多人帶著改造社會、改造生活的信念投入行動,他們認為當時人類的災難不在于物質的匱乏,而在于精神上所受的壓迫。他們致力于改變束縛西方人的傳統邏輯的理性的思維模式。這場運動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藝創作理論的革新 B.科技進步帶來的物質豐富
C.戰爭引起的精神創傷 D.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沖擊
14.1934年,西非的塞內加爾的學生代表創辦的《黑人大學生》雜志以倡導黑人價值為宗旨;1939年后,塞內加爾國父桑戈爾在《自由一集:黑人性和人道主義》中進一步指出,“(黑人性)代表了一種與白人文明不同,但卻與之平等的黑人文明概念”。這反映出當時非洲(  )
A.學生運動以西非為中心 B.本土文學獲得長足發展
C.社會覺醒始于文化領域 D.民族主義思想日益發展
15.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現代國際法歸還文物的原則”,即任何因戰爭原因而被搶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歸還,沒有任何時間限制。這一原則(  )
A.確定了文物保護的第一要義 B.否定了戰爭手段的合法基礎
C.促進了文物保護理念的發展 D.實現了文物保護的國際合作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第16題14分,第17題14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3分,共55分。
16.(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902年6月,彭翼仲于北京創辦《啟蒙畫報》,以識字不多的“孺童”為主要讀者群體。以下為部分節選內容。
材料一
大清國,在亞洲,聲名文物冠地球,義和團,生禍變,天津失守北京陷……嗚呼兒曹發志愿,莫忘庚子七月變,嗚呼兒曹快醒來,唱個歌兒做紀念。
——首期附頁《事變紀念歌》
材料二
地圓之證 西班牙略 測定空氣成分實驗
剖瓜明減 柳下惠 豬仔記
——《啟蒙畫報》某一期中刊載的文章和圖片
注1:前出使大臣薛公福辰,有繞行地球的日記,說自西往東,走一個圈兒,比住在一處的必多一日。自東往西,走一個圈兒,比住在一處的必少一日。這不是地圓的憑證么?(出自《地圓之證》原文)
注2:《柳下惠》故事梗概為:齊國要魯國的岑鼎,僖公送去贗品而被退回,柳下惠認為岑鼎固為國寶,而誠信更為國之寶,促使魯君交出真品。
注3:《豬仔記》是杭辛齋創作的現實主義白話小說,首先在《啟蒙畫報》上連載。講述了出國的華先生設法營救同學鐘承祖與回憶鐘承祖被騙賣身豬仔館的故事。
(1)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啟蒙畫報》的特點。(8分)
(2)站在歷史的角度,對《啟蒙畫報》進行簡要評價。(6分)
17.(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曲阜孔廟:儒家文化傳承的時代印記
材料一
山東曲阜孔廟是祭祀孔子的本廟。兩千多年來,曲阜孔廟一直延續著祭祀,成為分布在中國、朝鮮、日本等國家2000多座孔廟的先河和范本,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廟”。作為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其龐大建筑群涵蓋了多個朝代的建筑風格。曲阜孔廟內還陳列著1000多幢碑碣石刻,有著“東方碑林”的美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漢代碑刻及明代御碑。曲阜孔廟內共有漢碑和漢代刻字20余塊,是中國保存漢代碑刻最多的地方。曲阜孔廟共有四座明代御碑,所留碑文都極力稱贊孔子之道。成化四年(1468年)所立“御制重修孔子廟碑”寫道:“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曲阜孔廟的石碑兼備各種字體,風格不同,各具特色,是難得的書法藝術珍品。
——摘編自房偉《儒家文化的“圣域”——曲阜孔廟》等
材料二
山東曲阜孔廟祭孔大典作為曲阜的文化名片,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盛典依據傳統禮制,通過樂、歌、舞、禮等形式,展現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和學者前來。同時,曲阜當地學校積極開展“儒家經典進校園”活動,編寫專門的校本教材,將《論語》《孟子》等經典篇章融入日常教學,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養,使儒家文化在年輕一代中得以延續和發展。
結合材料,以“文化傳承·儒韻千秋”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18.(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世紀的伊斯蘭國家,重視科學文化,對科學文化的限制要比西方基督教國家少得多。他們對于古典科學文化具有很高的評價,尤其注意吸收希臘科學文化的營養阿拉伯帝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經濟多元,特別適合各種文化的傳播與融合,因此早在中世紀,阿拉伯的文化和科學就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被稱為阿拉伯的文藝復興。
——摘編自朱孝遠《阿拉伯的科學和文化》
材料二
人類創造文明財富的重大特征之一是它的共享性。通過交流和傳播,一個民族、國家或地區的發明創造往往成為各族人民,乃至人類共享的財富。另一個特征是從全球范圍來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地區永遠是施惠者;同樣,也不會有一個地區永世處于受惠者的地位。施惠和受惠的地位常常是互相轉換的,有的歷史時期施惠和受惠是交相進行的;施惠者和受惠者一身而二任,只有或多或少的量的不同。
——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結合材料一,對材料二中的觀點加以闡釋。(14分)
19.(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近代英國飲茶風俗
17世紀初,茶葉輸入到英國,價格昂貴,直到60年代,還只是貴族的飲品。18世紀起,飲茶逐漸成為英國大眾消費,飲茶之風盛行。學者研究近代英國飲茶風俗時,搜集到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表3為1670~1759英國茶輸入數量表
表3
年代 五年進口 總額(磅) 年代 五年進口 總額(磅)
1670—1674 400磅26哂 1715—1719 1671564
1675—1679 4914 1720—1724 3501663
1680—1684 213 1725—1729 4113050
1685—1689 44096 1730—1734 3293537
1690—1694 80663 1735—1739 8363332
1695—1699 57141 1740—1744 6999128
1700—1704 336088 1745—1749 10198617
1705—1709 414123 1750—1754 12071103
1710—1714 903846 1755—1759 13497010
——陶德臣《英國茶葉消費的發展及其影響》
材料二
史料甲:英國詩人彼得·安東尼·莫特創作于1712年的《一首贊美茶的詩》(節選)
酒證明在它最吸引人的時候是最致命的,茶在其最愉悅的時候是最健康的。酒以其有害的煙霧征服了人們,茶征服了酒,盡管酒是人所征服的。酒只能使它所要激發的大腦發熱;但茶給予光明,并防止頭腦過熱。
史料乙:英國畫家荷加斯創作于1738年的油畫《斯特羅德一家》
說明:油畫中處于中心位置的是桌上的茶具,在畫面的最前方,還有一個精美的茶盒。
(1)分析說明選擇材料一研究近代英國飲茶風俗的理由。(6分)
(2)辨析說明甲、乙兩則史料的價值。(4分)
(3)為進一步研究近代英國飲茶風俗,還可以從哪些角度搜集材料?(3分)
高二下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項符合要求。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A C D D B C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C D C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第16題12分,第17題14分,第18題12分,第19題17分,共55分。
16.【答案】(1)①受眾針對性明確。使用白話文、內容和編排都考慮“孺童”群體。
②形式圖文并茂。以通俗易懂、趣味性的方式傳播知識。
③內容綜合性強。既包含自然科學(天文、地理、物理等)知識,又有社會人文領域(歷史故事、時事新聞以及道德倫理等)內容。
④時代性突出。反映時事熱點、社會變革等。
⑤重視愛國精神(或民族精神)的培養。(任答4點,共8分)
(2)積極影響:①思想啟蒙作用大。打開了青少年了解新知識、新思想的窗口,傳播了科學文化知識和進步社會觀念,培養愛國主義情操。(3分)②文化傳播價值高。畫報形式豐富了文化傳播載體,為后來兒童期刊創辦提供經驗。(1分)
局限性:受當時主流思想、政治環境等因素影響,存在一些錯誤觀點,如對義和團和清王朝的看法。(2分)
17.【答案】(14分)
文化傳承·儒韻千秋
儒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歷經千年歲月洗禮,至今熠熠生輝。曲阜孔廟,作為儒家文化傳承的核心載體,在歷史長河中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曲阜孔廟被譽為“天下第一廟”,其建筑風格融合了多個朝代的特色,承載著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尊崇。它不僅是建筑藝術的集大成者,更是一座文化寶庫。廟內1000多幢碑碣石刻,享有“東方碑林”的美譽。眾多漢代碑刻,是研究漢代文化與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明代御碑上的碑文,極力稱贊孔子之道,深刻體現出儒家思想在當時社會的重要地位。這些石碑兼備各種字體,風格各異,讓后人透過文字與書法,得以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當代,儒家文化傳承展現出新活力。曲阜孔廟的祭孔大典通過樂、歌、舞、禮等形式,生動展現了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和學者前來,成為傳播儒家文化的重要窗口,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承。同時,曲阜當地學校積極開展“儒家經典進校園”活動,專門編寫校本教材,將《論語》《孟子》等融入日常教學,使儒家思想在年輕一代心中生根發芽,為儒家文化的延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從曲阜孔廟的建筑與碑刻,到當代的祭孔大典和校園經典教育,儒家文化的傳承,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接力,讓儒家文化的獨特韻味千秋萬代流傳不息。(1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答案】(14分)
觀點:文明具有共享性,各民族人民創造的文明財富往往成為全人類共享的財富;歷史上文明財富施惠者和受惠者的地位常常互相轉換。
闡釋:在歐洲,“古典時代”是古希臘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古希臘哲學家力圖用理性認識世界和解釋世界,對周邊地區和后世產生了重要影響。7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興起,征服了亞歐大陸廣大地區,阿拉伯人重視科學與文化,繼承和融合了被征服地區的文化遺產,把當地的文化典籍翻譯成阿拉伯語,創造了阿拉伯文化。隨著邊疆擴展和商貿活動,阿拉伯帝國也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阿拉伯帝國保存下來的古代典籍傳回歐洲,成為歐洲思想解放運動的精神武器;伊本·西那的《醫典》傳入歐洲后被翻譯成拉丁語,長期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印度的數字符號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中國的造紙術和火藥等發明也經由阿拉伯地區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文明進程的發展。
所以人類創造的文明并非由某個地區所獨占,而是在不斷地傳播、交流中向前發展。
19.【答案】
(1)材料一中的數據反映出1670~1759年英國輸入茶葉數量的大幅增長,可以用來分析近代英國飲茶風俗發展的原因,即:隨著近代國際貿易的擴展,茶葉大量輸入到英國,茶葉價格下降,成為大眾飲品,飲茶風氣盛行。而飲茶的盛行又進一步推動了茶葉的進口。(6分)
(2)史料甲、乙都是研究英國飲茶風俗的一手史料。史料甲為詩歌節選,創作于1712年,作者認為茶使人頭腦清醒、身體健康,表達了對茶的贊美;史料乙為油畫作品,創作于1738年,作者將茶具置于中心位置,反映出飲茶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二者作為文學藝術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對于研究英國飲茶風俗有重要價值。詩歌、油畫屬于文學藝術作品,兩者均具有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有藝術加工成分。同時兩者又都屬于個案,不能體現出飲茶的普遍性,所以需要和其他史料相印證。(4分)
(3)飲茶文化的發展變化;飲茶風俗的影響;不同社會階層飲茶風俗。(3分,考生若答“英國其他歷史時期的飲茶風俗”“英國不同地區飲茶風俗的比較”“英國和其他國家飲茶風俗的比較”等,言之有理,均可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清县| 舟曲县| 南投县| 田东县| 黄龙县| 琼海市| 喜德县| 茶陵县| 隆尧县| 鹿邑县| 秦皇岛市| 铜山县| 循化| 茂名市| 德惠市| 育儿| 静海县| 南和县| 无极县| 定州市| 舟曲县| 久治县| 深圳市| 嘉鱼县| 孙吴县| 晋州市| 墨玉县| 桑植县| 东乡族自治县| 泰兴市| 云阳县| 庆城县| 吴桥县| 集贤县| 阳西县| 桂东县| 娄底市| 来安县| 广德县| 疏勒县| 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