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高考沖刺模擬集訓真題練:醫療與公共衛生一、選擇題1.(2025·安徽省·模擬題)20世紀60年代,我國已經把城鎮工作人員納入公費醫療系統;改革開放后,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醫。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 )①得益于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物質支持②體現了黨對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視③緩解了老少邊窮地區醫療資源的匱乏④對保障健康提升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2.(2025·湖北省·模擬題)下表為明清時期湖北部分醫者的醫學傳承情況。據此推斷,這一時期的湖北( )籍貫 姓名 醫學傳承脈絡(注:“→”代表傳承去向)蘄州 李時珍 李言聞→李時珍→子李建元、李建方、甥孫胡慎庵黃州 胡慎庵 李時珍+薛己的弟子→胡慎庵→肖京羅田 萬全 萬邦忠、萬邦孝、萬邦治等十子→萬機萬杏坡→萬筐→萬全徒弟甘大文、甘大用、胡三溪漢川 劉存齋 家學+袁黃+王肯堂→劉存齋漢陽 王新甫 ↗婿傅汝爵→傅成寅、傅震東、傅星泉王新甫孫王云卿A. 醫學傳承存在一定局限 B. 傳統醫學師承制度完善C. 傳統醫學理論與時俱進 D. 醫療資源空間分布不均3.(2025·江西省上饒市·模擬題)東晉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備急方》里曾經記錄天花的發病過程“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創,皆帶白漿,隨決隨生”,同時給出藥方“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并數數食;又方,以水濃煮升麻,棉沾洗之,若酒漬彌好,但痛難忍”。上述記載( )A. 實證了人痘接種法起源于中國 B. 明確了青蒿對天花的治療作用C. 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基礎原則 D. 體現了對治療天花的積極探索4.(2023·福建省三明市·模擬題)閱讀如表“出土的針灸‘九針’器具”,這表明( )出土文物 對應的“九針” 出土地點鏃形砭石 類似九針中的鋒針 湖南鹿角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小型玉質砭石 與九針中的鈹針相似 鄭州商代遺址青銅針 陜西齊家村周代遺址金針四根、銀針五根 與九針中的鋒針、毫針、員針等相似 河北西漢劉勝墓注:鋒針:是三種體呈圓柱,釬尖鋒利,三面有刃的針具。用于淺刺出血,治療熱病、癰腫及經絡痼痹等疾患。鍍針:其針形如寶劍,針尖如劍鋒,兩面有刃,長四寸寬二分半。主治癰疽膿瘍,可以切開排膿放血。毫針:古制毫針長1.6寸,尖細如蚊蛀之喙,用于治療邪客經絡所致痛痹、等疾患。A. 中國古代中醫藥學的源遠流長 B.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瑰寶C. 九針器具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晶 D. 漢針灸學形成比較完整的技術體系5.(2025·北京市·模擬題)近20年來,中國醫療史作為新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了顯著進展,歷史學與醫學之間實現了雙向促進與協同發展。從下列研究成果可見()①探究疾病醫療與社會互動 ②涉及制度研究和觀念改變③促進了史料的挖掘與運用 ④凸顯中西醫的匯合與融通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6.(2025·安徽省滁州市·模擬題)漢代史書記載:“夏至日浚井改水,可去瘟病。”東漢時期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告誡人們“凡果落地,隔夜尚不可食,而況蟲蚊食者乎?見之者切不可會。”據此可知在當時( )A. 已產生疫病預防的觀念 B. 封建迷信意識廣為流傳C. 傳統中醫藥學領先世界 D. 民眾普遍關注食品安全7.(2025·江西省南昌市·模擬題)唐代醫書中記載了與煉丹術密切相關的成就,如《唐本草》就記載了“銀膏”制法:“用白錫、銀箔和汞固化成堅硬的銀色牙齒填充材料”,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使用汞合金作為牙齒填充材料的記錄。由此可知唐代( )A. 道教盛行助推醫學發展 B. 科技研究側重理論性C. 政府重視醫學技術推廣 D. 醫學水平領先于世界8.(2025·全國·模擬題)如表是不同時期古人對“醫”內涵的解讀。它集中反映出中國古代( )觀點 出處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 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身之有病,當求藥醫。藥之非良,其身必虧。國之有病,當求人醫。人之非良,其國必危。 宋代邵雍《有病吟》胸次豈無醫國策,囊中幸有活人方。 宋代陸游《小疾偶書》A. 醫學忽視了人的心靈與精神需求 B. 醫學受國家政治干擾嚴重C. 疾病的隱喻拓寬了醫學人文視野 D. 理學賦予了醫學家國情懷9.(2025·四川省綿陽市·模擬題)《黃帝內經》指出“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強調“深憂重患(恨)傷也,悲哀憔悴傷也”“語笑無度,思慮太深,皆損年壽”等。這反映出中醫( )A. 強調身心整體健康 B. 理論體系博大精深 C. 注重辨證施治原則 D. 臨床診斷經驗豐富10.(2025·福建省·模擬題)建國初期,中共組織群眾先后開展以清潔大掃除、反對美國“細菌戰”和“除四害”為中心的三次大規模的愛國衛生運動。經過十余年的努力,鼠疫、天花、血吸蟲病等烈性和急性傳染病陸續被消滅。當時有群眾由衷地發出“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治好了我的血吸蟲病,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感嘆。由此可知,新中國初期的疫病防治()A. 夯實了人民政權的社會基礎 B. 形成了完整的衛生醫療體系C. 突出以意識形態斗爭為核心 D. 消除了傳染病對人民的威脅11.(2025·天津市·模擬題)宋代建立了以國家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為輔助的疫病防治體系,它將各級政府納入疫病防治體系之中,采取了醫學措施、經濟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并對社會民眾的救助行為予以規范和指導。據此可知,宋代疫病防治( )A. 重視防疫方法的綜合運用 B. 鼓勵創新防疫新方法C. 發揮基層力量的核心作用 D. 最終取得了顯著成績12.(2025·廣東省廣州市·其他類型)近人留存日記載,“光緒二十年……今日請杜壽山先生到余家為珦兒種牛痘。種法:將痘痂搗爛,和人乳少許,用小刃刀刺臂微見血,涂抹痘痂,凡三穴,一名清冷淵穴,一名夾白穴,一名消爍穴,左右皆同。”下列關于牛痘接種法的表述,正確的有( )A. 實為用針灸術防治天花的重大發明 B. 在明朝中期已經廣泛使用,后傳入歐洲C. 為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的偉大發現 D. 和麻醉術一樣屬于西醫成就引入中國13.(2025·吉林省·模擬題)1910~1911年間,當鼠疫波及華北之時,頗有影響的《大公報》刊載了天津官醫院的來稿,詳細介紹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癥狀以及預防鼠疫的方法;還開設專欄介紹防疫知識。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報刊宣傳( )A. 加速了清朝防疫體系的建立 B. 開啟了對疫情的專業研究C. 推動了公共衛生意識的增強 D. 控制了疫情的爆發和擴散14.(2025·安徽省·模擬題)1918年,《中華醫學雜志》曾刊發題為《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的文章,其中有以下圖文。對此文解讀正確的有( )面具上不須用藥,其功用僅如濾過紙,乃理學的作用,不必持化學的作用也……今上海聶云臺先生所辦之恒豐紗廠,因防疫面具需用紗布,造成中國紗布。此乃國貨,價廉而物美,深望凡吾醫家及非醫家共同提倡之。①近代中國社會仍強調程朱理學的作用②將防疫宣傳與提倡使用國貨結合起來③反映了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初步發展④口罩普及標志著醫療保障體系的建立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15.(2025·福建省·模擬題)1851年歐洲國家召開第一次國際衛生大會,1907年國際公共衛生辦公室建立,爾后,國際聯盟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相繼成為疫病防治領域技術咨詢者和跨國行動計劃的倡導者、領導者、協調者和實施者。在此過程中,國際衛生防疫體系( )A. 經歷了從區域到全球的轉變 B. 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傳播C. 順應了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 D. 始終是以歐洲國家為主體16.(2025·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期末考試)1980年,中國城鄉居民對傳染病預防的知曉率僅為30%,到2020年已提高至85%。1985年,全國僅有20%的城市開展了健康教育活動,到2020年,這一比例已上升至90%。這些變化( )A. 說明全民公共衛生觀念形成 B. 表明我國疾病預防成效顯著C. 體現了衛生工作的深入發展 D. 促成了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17.(202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模擬題)1952年初,中共中央開展了以反對美國“細菌戰”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中華醫學會出版《防御細菌戰常識》供各地學習采用;教育、文藝界以及中國紅十字會一致聲討侵朝美軍撒布細菌的罪行并進行科學防疫治疫宣傳。這表明當時我國A. 形成了完備的國家衛生防疫體系 B. 醫療機構的服務職能正不斷擴大C. 將疫病防治與政治運動結合起來 D. 抗疫防疫是對美斗爭的主要方式18.(2025·湖南省·模擬題)明朝后期,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和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分別系統記載了中國古代醫藥學農學、工藝學的相關知識,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地理和地質學名著。由此可推知,當時A. 經世致用成為社會共識 B. 傳統科學技術進入系統總結階段C. 西學東漸呈現出新面貌 D. 中國的科學技術依舊領先于世界19.(2025·天津市·模擬題)14世紀中葉,“黑死病”席卷歐洲,勞動力減少了25%,傳統的谷物生產已無利可圖,很多封建主轉而經營商業性畜牧業。因大批拉丁語教授死于瘟疫,許多學校放棄了拉丁語教學,各國本土語言的地位得到提高。死亡的威脅使追求現世享樂成了新的社會觀念。歐洲各地出臺公共衛生法,組建市政健康委員會。上述現象反映出14世紀中葉的歐洲()①理性主義思潮出現 ②民族國家逐漸形成③公共衛生事業進步 ④經營方式轉變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20.(2025·湖北省孝感市·模擬題)下表為明清時期湖北部分醫者的醫學傳承情況。據此推斷,這一時期的湖北籍貫 姓名 醫學傳承脈絡(注:“→”代表傳承去向)蘄州 李時珍 李言聞→李時珍→子李建元、李建方、甥孫胡慎庵黃州 胡慎庵 李時珍+薛己的弟子→胡慎庵→肖京羅田 萬全漢川 劉存齋 家學+袁黃+王肯堂→劉存齋漢陽 王新甫A. 醫學傳承存在一定局限 B. 傳統醫學師承制度完善C. 傳統醫學理論與時俱進 D. 醫療資源空間分布不均二、材料解析題21.(2025·遼寧省沈陽市·模擬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埃及、羅馬和印度的傳統醫藥學,是世界知名的四大傳統醫藥體系。在歷史的變遷中,只有中國的傳統醫藥學經受住了考驗,傳承了下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醫藥的發展總是與當時最先進的科技水平相聯系。從中醫藥發展歷史來看,中醫藥學科并不是封閉保守的,而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可以這樣認為:歷史上的中醫學從未給自己下過定義或有過框架。但由于受認知水平的限制,中醫學的許多理論和方向并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和完善,留下了諸多空間與缺憾。——摘編自畢京峰、孫新華等《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思考》材料二 1912年7月,北洋政府頒布的教育法令中未把中醫列入教育體制中,遭到中醫界的抗議。1914年,京師醫學會派人與教育部交涉,要求把中醫列入醫學教育系統,遭到教育總長汪大燮的駁斥。隨后全國十九省市中醫組織“醫藥救亡請愿團”,要求國家保存中醫中藥。但教育部批示稱中醫不具有完全科學性,因而不予討論立案。此為中醫遭遇的第一次行政打壓。1929年2月,南京政府衛生部通過《規定舊醫登記案原則》,其核心思想是:逐漸停止中醫登記(截至1930年底),禁止中醫辦學校,禁止有關中醫的新聞雜志和宣傳品出版發行。該議案不僅要取消中醫的話語權,更要從根本上滅絕中醫,因而又引起了中醫界的第二次反抗。1933年,中醫界請求制定“國醫條例”的提案遭到行政院的否決,這次試圖使中醫獲得法律上與西醫平等權利的努力又以失敗告終,這是中醫遭遇的第三次打壓。——摘編自甘代軍、李銀兵《文化全球化與知識權力:近代中醫話語權衰落的根源探析》(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古代中醫得以傳承的原因。(2) 根據材料二,概括近代中醫受到打壓的表現,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危害。22.(2025·河南省·模擬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時期 發展狀況先秦 《詩經》記載植物100余種,約為藥用植物;《周禮》記載西周設“醫官”負責藥物與疫病防治。漢唐 張騫通西域后,引進紅花、胡桃等藥材。唐代 《新修本草》收錄844種藥材,10%為外來。宋元 北宋惠民藥局年撥經費約20萬貫,《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標準化成藥788種;《馬可 波羅行紀》記載杭州藥市規模龐大,藥材稅收成為政府財源之一。明清 明代亳州藥市年交易額超百萬兩白銀;《本草綱目》收錄1892種藥物,其中200種標注了產地與價格;1784年“十三行”大黃出口量年超10萬斤;長崎成為中日藥材貿易的樞紐。近代 出現大量教會醫院、衛生署;西醫高校獨占官方醫學教育資源;媒體與學術界貶斥中醫為“偽科學”。(1)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中醫藥學發展的原因。(2)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西醫地位發生轉變的歷史背景。23.(2025·四川省成都市·模擬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紀,達芬奇留下了大量準確的人體解剖圖。16世紀,比利時醫生薩維利開拓了新的人體解剖學,西方醫學走上了科學探索的新時代。1628年,英國醫生哈維發表血液循環理論,標志著以科學實驗為基礎的醫學新紀元開啟,但醫學依然受宗教思想的束縛。18世紀,越來越多的醫學界人士擺脫宗教勢力的禁錮,致力于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和規律。器官病理學成為這一時期醫學成就的里程碑,體液病理學被推翻。19世紀,自然科學和技術更加快速的發展,西方醫學在藥理、診斷、免疫、麻醉等方面取得了進步。——摘編自余前春主編《西方醫學史》等材料二明初,官方編纂的《普濟方》幾乎收錄了15世紀以前保存下來的所有藥方。萬歷年間,李時珍編輯影響世界的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收錄藥物1892種。1793年,清政府命令纂修醫學叢書《醫宗金鑒》,并將此書定為醫學生的教科書。受儒學尊經崇古的影響,醫家還熱衷對古典醫籍進行考證和注釋。中醫學認為人與自然、社會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體,人體內部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明清時期,形成了一套比較嚴密的辯證論治的學術體系。16世紀,人痘接種技術發明并逐漸傳播海外,在國內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推行。明末清初,溫病學派在傳染性熱病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形成中國古代醫學史上的一個理論高峰。1830年,醫學家王清任著《醫林改錯》,對中醫解剖學革新進行大膽探索。——摘編自傅維康主編《中國醫學通史》(古代卷)材料三近年來中醫學還與經濟產業發展相聯系,許多省把中藥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中醫學由疾病醫學轉向綜合性的健康醫學,其養生保健、防病治病、調養康復等優勢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2015年,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于瘧疾治療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中醫藥已成為中國與各國開展交流的載體。——摘編自何澤民、何勇強《論現代中醫學的基本特征》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影響近代西方醫學發展的因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近代西方醫學與明清中醫學發展的異同。(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現代中醫學的價值。1.【答案】D2.【答案】A3.【答案】D4.【答案】C5.【答案】A6.【答案】A7.【答案】A8.【答案】C9.【答案】A10.【答案】A11.【答案】A12.【答案】D13.【答案】C14.【答案】C15.【答案】A16.【答案】C17.【答案】C18.【答案】B19.【答案】B20.【答案】A21.【答案】【小題1】原因:中國古代科技長期領先于世界;中醫藥學本身的開放性與包容性;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鞏固為中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特殊的地理位置為中國文明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利環境;中國古代自然經濟的發展為中醫的傳承奠定了物質基礎;等等【小題2】表現:1912年,北洋政府未把中醫列入教育體制中;1929年,南京政府衛生部通過《規定舊醫登記案原則》;1933年,南京行政院否決中醫界請求制定“國醫條例”的提案。危害:阻礙了中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不利于中醫文化的傳承;打擊了國人對中醫的自信心;導致了對西醫的盲從與迷信;等等22.【答案】【小題1】政府的支持;醫藥典籍的不斷總結;商品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的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農業經濟的發展;生產技術的進步【小題2】列強侵略加深民族危機,救亡圖存推動學習西方;近代以來思想的不斷解放;近代科技的推動;公共衛生問題凸顯,傳統中醫應對不足23.【答案】(1)原因:對古代醫學的繼承;教會權威的瓦解;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近代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近代科學的興起與發展。(2)相同:都受到經濟發展°的推動;都受到文化傳統的影響;都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進步;都為人類醫療事業作出巨大貢獻。不同:從背景上看:西方醫學主要受思想解放運動。與自然科學進步的推動,中醫學則受政治、社會等因素影響較大;從特點上看:西方醫學通過實驗科學取得了革命性突破,中醫學則在總結前人經驗基礎上取得重大成就;從影響上看:西方醫學發展為影響全球的近代科技,中醫學則在影響范圍和深度上作用有限。(3)價值:中醫學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產業發展;中醫中藥至今仍在世界醫學領域占有重要地位;中醫學是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的載體;中醫藥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第7頁,共9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