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質量調研七年級歷史科試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曇花、又稱“月下美人”,花語是“剎那間的魅力,一僻間的永恒”。寓意短暫的美好。在我國古代,p可以用“曇花一現,千載芬芳”形容的朝代是()0A.漢朝B.隋朝C.唐朝D.宋朝2,古人評價隋朝大運河:“天下轉漕,仰此一渠。”這主要是肯定大運河()A.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B.便利于人們游玩江南C.促進南北經濟交流D.加快了隋朝的滅亡3.“這一制度是我國古代選官制度的重大變革,它加強了朝廷在選官上的權力。”這一制度指的是()A.三省六部制B.科舉制C.九品中正制D.察舉制4,“貞觀之治”為唐朝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面有關“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的敘述,不正確的的是()載A.重視納諫B.吸取隋亡教訓C.輕徭薄賦D.任用姚崇為相5.唐太宗曾對大臣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為此他()A.吸取隋亡教訓,勤于政事B,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C.減省刑法,并在經濟上減輕人民的負擔茶D.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權6.人們基本上肯定武則天的統治,主要是因為()A.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高宗處理政事C.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D.她統治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7.作為一個時代的主要文學表達形式唐詩,反映了唐朝歷史的全景。下列詩句中反映安史之亂的是(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康俱豐實。(杜甫)B.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趙C,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白居易)D.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8,“川中水車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一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材料描述的工具是()A筒車B.曲轅犁C.翻車D.水排第1廳9。某學習小組收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玄奘西游”“鑒真東渡”的相關資料。他們研究的課題是(A.中華文明的起源B.統一國家的建立C,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D.繁榮與開放的時代10.“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滅亡后進入的分裂時期是()A,春秋戰國時期B.魏晉南北朝時期C.五代十國時期D,遼宋夏金時期11、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由此可見()A,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B.軍事實力影響了民族關系C.貞觀年間民族交融得到發展D.唐朝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12.下面兩位人物的對外文化交流充分體現了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是(A,高度繁榮、共享太平B.源遠流長、澤被東西C.世界領先、求同存異D.對外開放、雙向交流13.868年,王玠用雕版印刷了一部《金剛經》。后來雕版印刷術傳入新羅、日本和波斯,又傳入歐洲。雕版印刷術的發明()A.使唐朝由盛轉衰B.體現了唐朝兼容并包的風氣C.促進了世界不同地區的文化傳播D.鞏固了唐朝的政治制度14.王安石頒布的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要解決的共同問題是(A.增加政府財政收入B.減輕農民負擔C.鼓勵發展農業生產D,鞏固中央集權15,歷史解釋是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下列關于古代政治變動的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B.安史之亂使唐朝國勢由盛轉衰C.960年,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D.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16.下表是北宋樞密院正副職官員出身統計表。數據反映出北宋()北宋樞密院文官出身武將出身合計樞密使54人19人73人樞密副使108人21人129人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