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點8 動物的運動-2025屆中考生物學熱點考點訓練命題角度動物的運動、反射的類型。熱點新聞2025年4月1日,由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的“九天攬月——中國探月工程20年”展覽在國博對公眾展出。展覽全球首次對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樣品,上百件珍貴實物與圖文史料首度集體亮相。從“嫦娥一號”開啟中國深空探測篇章,到“嫦娥三號”攜“玉兔號”月球車首次烙下中國月面印記;從突破月背中繼通信技術架設地月“鵲橋”,到“嫦娥五號”攜月壤凱旋而歸……展覽生動講述探月人以堅定信念將中華民族千年攬月夢想化為現實,充分展現探月工程作為我國重大科技專項標志性工程,為建設科技強國和航天強國注入的強勁動能、為新時代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的重大貢獻。跟蹤訓練1.某中學舉行了“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入團儀式,共青團新團員進行入團宣誓。當新團員舉起右手做屈肘動作宣誓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兩部分B.宣誓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C.肘關節的靈活性與關節囊有關D.只需要運動系統中的骨與關節參與2.當我們在翻書時,需完成手腕的翻轉動作。下列關于翻書動作的分析錯誤的是( )A.由多塊骨骼肌共同協調完成 B.只有運動系統和神經系統參與C.由骨骼肌牽引骨繞關節活動完成 D.體現了關節的牢固性和靈活性3.動物行為學家勞倫茲利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剛孵化的大雁會追隨首次接觸的移動動物體(如母雁或勞倫茲)之后不會再跟隨其他對象。當周圍突然響起巨響時,跟隨勞倫茲的大雁會驚恐聚集。下列關于這種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 )A.勞倫茲在研究這種行為時,使用了實驗法和觀察法B.大雁聽到巨大聲響后驚恐不安、迅速聚集,這是應激性的表現C.大雁跟隨勞倫茲是因為把他當作“首領”D.大雁的跟隨行為屬于非條件反射,而非后天學習的結果4.跳繩是一項有氧運動,青春期經常跳繩有助于生長發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搖繩時,骨骼肌收縮需要的能量來自于肌肉細胞的呼吸作用B.與跳繩有關的運動系統主要是由神經、關節和肌肉組成C.跳繩時需要手腳協調,離不開神經系統的調節D.跳繩之前做一做熱身活動,可以預防關節脫臼和肌肉拉傷5.我們每天多次做屈肘和伸肘動作。圖是屈肘、伸肘時相關肌群狀態示意圖。關于圖中肌群收縮或舒張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肱二頭肌肌群和②肱三頭肌肌群都收縮B.③肱二頭肌肌群和④肱三頭肌肌群都舒張C.①肱二頭肌肌群收縮,②肱三頭肌肌群舒張D.③肱二頭肌肌群收縮,④肱三頭肌肌群舒張6.2022年北京冬奧會,新疆籍運動員阿合娜爾·阿達克在短道速滑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速滑中直道滑行的基本技術包括:蹬冰收腿、下刀和擺臂。據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蹬冰動作是由關節和骨骼肌協調配合完成B.收腿動作中的骨骼肌由①肌腹和②肌腱組成C.下刀動作僅靠運動系統就能完成D.擺臂時③中的關節頭從關節囊中滑出造成脫臼7.哈氏隼是以家族群體共同狩獵的一種猛禽,狩獵時分工合作。不同大小群體內每只哈氏隼每天能量的平均攝入值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哈氏隼具有骨骼厚重、胸肌發達等特征B.哈氏隼群體越大,個體所分得食物就越少C.哈氏隼群體合作能有效提高捕食成功率D.哈氏隼的行為與其神經系統的調節無關8.如表是某學校生物小組的同學們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時獲得的數據,下列關于該實驗及該表數據分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時間 2分30秒 1分20秒 40秒A.為使小鼠有力氣、快速找到食物,實驗前使小鼠處于飽食狀態B.小鼠一旦學會了走迷宮,就一定不會忘記C.小鼠“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多,用時就越多D.小鼠獲取食物的時間一次比一次少,說明小鼠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強9.2024年4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名為“天工”的機器人(圖甲),圖乙是機器人下肢部分結構的簡易模型。下列關于機器人跑步小腿向后抬起時的敘述,錯誤的是( )A.機器人的運動由模擬“神經系統”控制B.①②模擬骨,③④模擬肌肉C.②在④牽動下繞⑤活動D.③④都處于舒張狀態10.平時缺乏鍛煉的小西爸爸偶爾到健身房進行了高強度運動。當晚,他的肌肉異常酸痛,尿液變成了醬油色。小西爸爸緊急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癥。請分析回答問題:(1)如圖甲所示,小西爸爸在運動過程中屈腿時,腘繩肌處于_______狀態,股四頭肌處于_______狀態。(兩空均填“收縮”或“舒張”)(2)圖甲中的A為密閉的_______,其內的滑液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而_______和韌帶可以使關節更牢固。(3)人的運動系統由骨、肌肉和骨連結(如關節)組成,請簡單描述運動產生的過程:_______。(4)小西爸爸在運動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憋尿”,根據圖乙寫出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途徑:⑧→⑦→_______(用序號和箭頭表示)。(5)小西爸爸在短時間內運動強度過大,大量肌肉細胞損傷,刺激有關的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最終傳到_______(填結構名稱)形成痛覺。肌肉細胞損傷破裂,其內的物質被釋放出來,經血液運輸到腎臟,血液在流經腎單位的過程中經過毛細血管網,不能被_______重吸收,會隨尿液排出,使尿液呈醬油色。(6)根據小西爸爸橫紋肌溶解癥的發病原因,請提出鍛煉身體的建議: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A.每塊骨骼肌都是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組成的,肌腱是指肌肉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結締組織),肌腹是指肌肉中間較粗的部分(肌肉組織),A正確。B.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B錯誤。C.關節軟骨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關節腔內還有滑液,使關節靈活自如;關節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堅韌的韌帶,使關節牢固,C錯誤。D.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神經系統的調節,有骨、骨骼肌、關節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的協調作用,才能完成,D錯誤。故選A。2.答案:B解析:B項,運動的產生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完成的,同時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參與,才能共同完成運動,故B項分析不正確。A項,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需要由骨、骨骼肌、關節的共同參與才能完成,故A項分析正確。C項,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故C項分析正確。D項,關節腔內有滑液,保證了關節既牢固、又靈活,故D項分析正確。3.答案:C解析:A.實驗法和觀察法是研究動物行為中常用的方法,如利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A正確。B.應激性是指生物對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應。大雁聽到巨大聲響后驚恐不安、迅速聚集,是對聲音刺激的反應,屬于應激性,B正確。C.大雁跟隨勞倫茲是因為把他當做“母親”,C錯誤。D.這種行為是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決定的,屬于先天性行為,D正確。故選C。4.答案:B解析:A.運動時,有機物可以通過肌肉細胞中線粒體的呼吸作用分解,將能量釋放出來,故A正確。B.運動系統主要是由骨、關節和肌肉組成,故B錯誤。C.跳繩過程主要依靠神經系統的調節才能使手腳協調,故C正確。D.經過熱身運動后可改善身體柔軟度,可防止韌帶、關節、肌腱扭傷和脫臼,并有助于技術潛能發揮,故D正確。故選B。5.答案:C解析:A.由分析可知,屈肘時,①肱二頭肌收縮,②肱三頭肌舒張,A錯誤。B.由分析可知,伸肘時,③肱二頭肌舒張,④肱三頭肌收縮,B錯誤。C.由分析可知,屈肘時,①肱二頭肌收縮,②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③肱二頭肌舒張,C正確。D.由分析可知,伸肘時,③肱二頭肌舒張,④肱三頭肌收縮,D錯誤。故選C。6.答案:B解析:A.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神經系統的調節,有骨、骨骼肌、關節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的協調作用,才能完成,A錯誤。B.每塊骨骼肌都是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組成的,肌腱是指肌肉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結締組織),肌腹是指肌肉中間較粗的部分(肌肉組織),B正確。C.運動不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C錯誤。D.脫臼是指關節頭從關節窩中脫落出來,擺臂時③中的關節頭從關節窩中滑出造成脫臼,D錯誤。故選B。7.答案:C解析:A.哈氏隼作為猛禽,適應飛行生活,其骨骼特點是輕、薄、堅固,長骨中空,而非骨骼厚重,骨骼厚重不利于飛行,A錯誤。B.從圖中可以看出,群體越大,每只哈氏隼每天能量的平均攝入值越大,這意味著個體獲得的能量更多,而不是所分得食物越少,說明群體合作有利于提高捕食成功率,個體獲得更多食物,B錯誤。C.隨著群體增大,每只哈氏隼每天能量的平均攝入值增大,表明哈氏隼群體合作能有效提高捕食成功率,使個體獲得更多能量,C正確。D.哈氏隼的群體狩獵行為是復雜的行為,受神經系統的調節,神經系統控制著它們分工合作等行為表現,D錯誤。故選C。8.答案:D解析:A.實驗前應將實驗用的小鼠進行饑餓處理,目的是保證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正常進行,故A錯誤。B.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成長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不經過強化,這種行為會消失,故B錯誤。C.據表中數據可見:小鼠“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多,用時就越少,故C錯誤。D.由表中數據可知,小鼠獲取食物的時間一次比一次少,說明小鼠逐漸掌握了走迷宮獲取食物的方法,小鼠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強,故D正確。故選D。9.答案:D解析:A.運動主要是由神經系統的控制的,故機器人的運動由模擬“神經系統”控制,A正確。B.骨在運動中起類似杠桿的支撐作用,兩片長方形的木板(①和②)具有支撐作用,因此代表骨;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兩條橡皮筋(③和④)可以收縮,因此代表骨骼肌,B正確。C.機器人跑步小腿向后抬起時,骨骼肌④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②骨繞著⑤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C正確。D.機器人跑步小腿向后抬起時,處于屈膝狀態,③表示舒張,④表示收縮,D錯誤。故選D。10.答案:(1)收縮;舒張(2)關節腔;關節囊(3)骨骼肌接收來自神經系統傳來的興奮,受到刺激就會收縮、舒張,牽動所附著的骨繞著骨連結(或關節)活動,從而產生運動(4)③→④→⑤(5)大腦皮質(或大腦、大腦皮層);腎小管(6)合理適度鍛煉,劇烈運動前需熱身解析:(1)在運動過程中,一組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改變位置,而不能將骨復位,骨的復位要靠另一組骨骼肌的收縮牽拉,運動的完成至少需要兩組肌肉相互配合。小西爸爸在運動過程中屈腿時,腘繩肌處于收縮狀態,股四頭肌處于舒張狀態。因為屈腿動作需要腘繩肌收縮來拉動小腿骨實現彎曲,而股四頭肌此時則舒張以配合動作,若股四頭肌不舒張,會阻礙屈腿動作的完成。(2)圖甲中的A為密閉的關節腔,其內含有的滑液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關節腔是由關節囊和關節面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滑液就在其中,起到潤滑和緩沖等作用使關節靈活。關節囊和韌帶可以使關節更牢固。關節囊由結締組織構成,包繞著整個關節,把相鄰的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韌帶則是連接相鄰兩塊骨的堅韌的纖維結締組織,進一步增強了關節的穩定性,可以使關節更牢固。(3)人的運動系統由骨、肌肉和骨連結(如關節)組成,描述運動產生的過程是骨骼肌接收來自神經系統傳來的興奮,受到刺激就會收縮、舒張,牽動所附著的骨繞著骨連結(或關節)活動,從而產生運動。(4)膀胱內尿液充盈時,膀胱壁上的①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興奮,興奮通過②傳入神經傳導到③脊髓中的神經中樞。③脊髓中的神經中樞將信號通過⑥上行傳導束上傳至⑧大腦皮層,使人體產生尿意。當人有意識地想要“憋尿”時,⑧大腦皮層會發出抑制排尿的指令,指令通過⑦下行傳導束傳到③脊髓中的神經中樞,對脊髓排尿中樞產生抑制作用。被抑制的③脊髓中的神經中樞向④傳出神經發放沖動,使得⑤效應器(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約肌等)不執行排尿動作,具體表現為膀胱逼尿肌舒張,尿道內括約肌收縮,尿道外括約肌也收縮,從而實現“憋尿”。因此,小李在運動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根據圖乙寫出該排尿反射的反射弧:①→②→③→⑥→⑧→⑦→③→④→⑤。(5)小李在短時間內運動強度過大,大量肌肉細胞損傷,刺激有關的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最終傳到大腦皮層(大腦皮質)形成痛覺。大腦皮層有人體的感覺中樞,各種感覺包括痛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肌肉細胞損傷破裂,其內的物質被釋放出來,經血液運輸到腎臟。血液在流經腎單位的過程中兩次經過毛細血管網,不能被腎小管重吸收,會隨尿液排出,使尿液呈醬油色。正常情況下,肌肉細胞內的一些物質如肌紅蛋白等是不會出現在尿液中的,但橫紋肌溶解后,大量肌紅蛋白釋放到血液中,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就會隨尿液排出,使尿液顏色改變。(6)合理適度鍛煉,劇烈運動前需充分熱身,讓身體各部位尤其是肌肉、關節等做好運動準備,提高關節靈活性,升高體溫和心率等,為即將開始的運動做好生理和心理準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