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升初科學專項復習:生物與環境一、填空題1.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園,要想辦法盡可能地 。【答案】減少侵蝕【知識點】保護環境【解析】【分析】土地侵蝕會改變土地利用格局,改變動植物環境乃至惡化,引發自然災害,并帶來次生災害,影響自然資源分布和利用,對農林牧畜等產業經濟造成不利影響,水土流失使得土壤理化性質惡化,引發環境生態功能和格局發生較大變化,改變地形地貌,破壞生態景觀,所以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園,要想辦法盡可能地減少侵蝕。2.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生物與 之間,生物與 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并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 的平衡狀態。【答案】生物;環境;穩定【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解析】【分析】生態系統,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并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生態系統的范圍可大可小,相互交錯。3.(2020五上·太康期末)變色龍利用 隱蔽自己;毒箭蛙利用 警告捕食者;枯葉蝶利用 免遭捕食。【答案】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知識點】自然選擇【解析】【分析】動物在長期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形成自我保護方式。4.形形色色植物的形成,離不開植物的 和 現象。【答案】遺傳;變異【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形形色色植物的形成,離不開植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 遺傳使得植物能夠保持其物種的基本特征和性狀,將親代的特征傳遞給子代,保證了物種的穩定性和延續性。而變異則為植物帶來了新的性狀和特征,使植物在遺傳的基礎上產生差異。這些差異有的能讓植物更好地適應環境變化,經過自然選擇,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更容易生存和繁衍,從而推動了植物的進化和多樣化發展,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植物。5.校園里的動植物種類很多,生活的環境也各不相同。我們可以利用 分類法對它們進行分類,通過制作 圖呈現調查結果。【答案】二歧;校園生物分布【知識點】植物的分類;調查校園生物【解析】【分析】校園里的動植物種類很多,生活的環境也各不相同。我們可以利用二歧分類法對它們進行分類,通過制作分類圖呈現調查結果。 二歧分類法是根據生物之間的異同,把生物分成不同的類別,按照一定的特征,逐步細分,直到將所有生物都分到合適的類別中,能清晰地梳理校園動植物的種類和特征。6.(2024六下·金東期末)詩句“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體現了生物競爭關系,“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體現了生物的 特性。【答案】遺傳【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體現了生物的 遺傳 特性。 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即生物體通過基因傳遞,將自身的特征和性狀傳遞給后代,使得后代與親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表現出相似之處。“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描述的就是種下瓜的種子會長出瓜,種下豆的種子會長出豆,子代和親代具有相似的特征,這正是生物遺傳特性的體現。7.(2025六上·宿州期末)波波通過學習科學認為現代鳥類是由古代的 動物進化而來的,得出這個結論他運用了 (選填“假設”或“推斷”)這種科學方法。【答案】爬行;推斷【知識點】進化論【解析】【分析】究表明,現代鳥類被認為是由古代的一些小型恐龍或類似爬行動物的生物進化而來的。這一結論主要是通過對化石記錄的研究和現代生物特征的比較而得出的,屬于科學上的“推斷”。8.(2025六上·武江期末)生物的許多特征和遺傳有關,包括 、 和 等方面。【答案】形態結構;生理特點;行為方式【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生物的許多特征和遺傳有關,包括形態結構、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等方面。 形態結構:生物體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在很大程度上由遺傳物質決定。比如人的五官形態、身高、體型,植物的莖的形態、葉子的形狀等,這些形態結構特征可以在親子代間傳遞。 生理特征:像人的血型、血壓、心率等生理指標,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對某些物質的吸收和利用等生理特性,都受遺傳因素的影響。 行為方式:一些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是由遺傳決定的。例如蜜蜂筑巢、蜘蛛織網、鳥類遷徙等行為,都是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所控制的本能行為。9.(2025六上·冠縣期末)“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冬季吃蘿卜是非常有益的,蘿卜有助于人體消化,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構成蘿卜的基本單位是 ,蘿卜的種類很多,除了我們常見的長形白皮,長形綠皮蘿卜,還有圓形紅皮,圓形白皮蘿卜,這是生物的 現象。【答案】細胞;變異【知識點】變異【解析】【分析】除病毒外,幾乎所有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構成生物體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生物的形態特征或生理特征傳給后代的現象叫做遺傳。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不同個體之間在形態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異,叫做變異。“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冬季吃蘿卜是非常有益的,蘿卜有助于人體消化,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構成蘿卜的基本單位是細胞,蘿卜的種類很多,除了我們常見的長形白皮,長形綠皮蘿卜,還有圓形紅皮,圓形白皮蘿卜,這是生物的變異現象。10.(2025六上·梁山期末)小麗和她的媽媽都是雙眼皮,這是 現象,但是小麗和她爸爸長的并不是很像,這是 現象。【答案】遺傳;變異【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不斷地普遍發生的現象,也是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基礎。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做變異;小麗和她爸爸長的并不是很像屬于變異現象。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征這種現象稱為遺傳;小麗和她的媽媽都是雙眼皮屬于遺傳現象。二、判斷題11.(2024六下·張灣期中)過度放牧和大量噴灑農藥都會破壞生態平衡。( )【答案】正確【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解析】【分析】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我們把這個整體叫作生態系統。過度放牧和大量噴灑農藥都會破壞生態平衡。題干表述正確。故答案為:正確。12.(2024六下·法庫期中)食物鏈的源頭一定是綠色植物。 ( )【答案】正確【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 在生態系統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產者,一般都是綠色植物;直接或者間接消費生產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費者,食物鏈的起點都是綠色植物,終點都是動物。13.(2024六下·棗莊期中)科學處理垃圾不僅可以減少污染,還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答案】正確【知識點】垃圾的處理【解析】【分析】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垃圾,我們要養成對生活垃圾進行科學的分類和分裝,改變混裝的壞習慣。廢舊物品一般先按照可重復利用和不可重復利用進行分類,再按照材料進行分類,回收后分類交給專門的處理加工廠進行處理。進行垃圾分類,既能實現垃圾減量,促進綠色發展,又能促進資源回收利用。不僅可以減少污染,還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14.(2024六下·丹江口期中)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同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所以一種生物的滅絕不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 )【答案】錯誤【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 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很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形成網狀結構,人們把自然界中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叫做食物網。假如在食物網中某種生物消失了,將對其他生物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一個生物的消失,對其他另一個生物來說就會缺少天敵了,它的數量就會迅速的增加,進而會影響食物鏈中的其他的生物。15.(2024六下·丹江口期中)蚯蚓、蚊子和屎殼郎都屬于食物鏈中的分解者。( )【答案】錯誤【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食物鏈是指生物相互制約、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網絡關系,保護生物鏈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分解者指生態系統中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腐食性動物,蚯蚓、屎殼郎都屬于食物鏈中的分解者,蚊子是食物鏈中的消費者。三、單選題16.(2024六下·張灣期中)我們制作的小生態瓶要想長期維持穩定,應該注意的是( )。A.生態瓶要美觀B.生態瓶要放置在強光下C.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要配比合理【答案】C【知識點】制作生態瓶【解析】【分析】生態瓶里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能平衡和諧的生存下去。為了讓生態瓶里的各種生物和諧地生存下去,我們要控制放入生物的數量,不能太多。生態瓶要想長期維持穩定,應該注意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要配比合理,選項C表述正確,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7.(2024六下·張灣期中)下列不是反映有食物關系的成語是( )A.鷸蚌相爭,漁翁得利B.十年樹木,百年樹人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答案】B【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食物是動的必要需求,動物消耗食物而獲得能量。有些動物既吃別的生物,自己也會被別的動物吃掉。A.“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反映了漁翁捕食鷸和蚌的食物鏈關系。B.“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與食物鏈關系無關。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反映了螳螂捕食蟬,黃雀捕食螳螂的食物鏈關系。故答案為B.18.(2024六下·海門期中)以下食物鏈中,正確的是( )。A.稻子→蝗蟲→青蛙→蛇→鷹B.鷹→蛇→青蛙→蝗蟲→稻子C.稻子←蝗蟲←青蛙←蛇←鷹【答案】A【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食物是動的必要需求,動物消耗食物而獲得能量。有些動物既吃別的生物,自己也會被別的動物吃掉。生物之間因為食物關系,構成很多“鏈條”關的聯系,像這樣的食物關系,叫作食物鏈。選項A食物鏈順序正確,符合題意;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9.(2024六下·海門期中)下列哪種行為不會危害生態平衡?( )A.垃圾深埋 B.過度捕撈 C.砍伐森林【答案】A【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解析】【分析】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我們把這個整體叫作生態系統。過度捕撈、砍伐森林會危害生態平衡,選項A不會危害生態平衡,符合題意;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20.(2024六下·靈石期中)如果植物、動物及( )的數量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且變化不大,這種狀態就叫作生態平衡。A.微生物 B.生物 C.細菌【答案】A【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解析】【分析】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如果植物、動物及微生物的數量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且變化不大,這種狀態就叫作生態平衡。從生態平衡及生物的多樣性來看,任何一種生物的消亡,對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延續都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后果。21.(2024六下·靈石期中)在生態系統中,如果一個環節受到破壞,其他環節將會( )。A.不受影響 B.受到影響 C.受到保護【答案】B【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種類很多,它們之間的取食關系也很復雜,因此生物之間有很多條食物鏈。許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鏈構成了一張復雜的食物網。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構成了密切聯系的生物界。自然界長期形成的食物網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生態平衡一旦遭到破壞,就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災難。22.(2023六下·埇橋期末)倡導“綠色生活”,以下做法錯誤的是( )。A.不浪費食物 B.購買動物皮毛制品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答案】B【知識點】保護環境【解析】【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嚴重的,為了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人們必須具有環保意識,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不浪費食物、節約水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做法都屬于“綠色環保牛活”購買動物皮毛制品不屬于綠色生活方式。23.(六年級(下)科學期末直通車(五)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35)下列垃圾中,可以通過堆積自然分解,成為有用的有機肥料的是( )。A.碎菜葉、蛋殼 B.玻璃瓶、塑料瓶 C.電池、空罐頭【答案】A【知識點】垃圾分類與回收【解析】【解答】A、碎菜葉、蛋殼可以自然分解,成為有機肥料。符合題意。B、玻璃瓶、塑料瓶不可以通過堆積自然分解。不符合題意。C、電池、空罐頭不可以通過堆積自然分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并形成肥料.減少固體垃圾的科學方法是減少丟棄,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24.下列食物鏈正確的是( )。A.蟬吃螳螂,螳螂吃黃雀B.黃雀吃蟬,蟬吃螳螂C.鷹吃兔,兔吃草【答案】C【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食物鏈是指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其起點是生產者,然后依次是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等。C選項中,草是生產者,兔是初級消費者,以草為食,鷹是次級消費者,捕食兔,該食物鏈 “鷹吃兔,兔吃草” 正確表示了三者之間的食物關系。25.在草原生態系統中,下列哪條食物鏈的加強有利于增加鷹的數量?( )A.草一鼠一鷹B.草一鼠一蛇一鷹C.草一蝗蟲一青蛙一蛇一鷹【答案】A【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沿著食物鏈傳遞時會逐漸遞減。食物鏈越短,能量在傳遞過程中的損耗就越少,處于食物鏈頂端的生物能夠獲得更多的能量,從而有利于其數量的增加。四、連線題26.(2024五下·增城期末)請將下列物品與其對應的種類連接起來。有害垃圾 可回收物 廚余垃圾 其他垃圾廢鐵釘 吃剩的飯菜 碎磚頭 廢電池 廢舊瓷碗 過期藥品【答案】【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解析】【分析】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包括啤酒瓶、礦泉水瓶、易拉罐等;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及塵土、食品袋(盒),包括用過的餐巾紙等;廚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包括過期的茶葉、吃剩的飯菜、香蕉皮等;有害垃圾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的物質或者對環境造成現實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物,包括廢電池、過期的藥品等。27.(2024六上·正定期末)按照吃與被吃的關系,將下列動植物連成食物鏈。草→ → → → 。【答案】蝗蟲;青蛙;蛇;鷹【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在生態系統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產者,一般都是綠色植物;直接或者間接消費生產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費者,食物鏈的源頭在植物,終點是兇猛的食肉動物,所以食物鏈可以是草→蝗蟲→青蛙→鷹;草→蝗蟲→青蛙→蛇→鷹;松樹→松毛蟲→山雀→鷹;松樹→山雀→鷹。五、綜合題28.(2024六下·法庫期中)下面是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簡圖,請根據圖中信息完成相關題目。(1)該食物網由 條食物鏈組成,最長的一條用箭頭表示出來是 。(2)這幅圖中的食物鏈是從 開始,到 終止的。(3)這個生態系統中,一草屬于 ,蝗蟲、鼠等屬于 。除此之外,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還包括圖中沒有表示出來的 ,如: 、 等生物。(4)正常情況下,該食物網中個體數量最多的生物是 。【答案】(1)4;草→蝗蟲→青蛙→蛇→貓頭鷹(2)草;鷹(3)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微生物;蚯蚓(4)草【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由食物鏈的概念可知:即食物鏈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存在的一種吃與被吃的關系,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消費者,中間用箭頭表示,箭頭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1)該食物網由4條食物鏈組成,分別是草→蝗蟲一青蛙→蛇→貓頭鷹、草→鼠→蛇→貓頭鷹、草→鼠→貓頭鷹、草→兔→貓頭鷹,最長的一條用箭頭表示出來是草→蝗蟲→青蛙→蛇→貓頭鷹。(2)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消費者,這幅圖中的食物鏈是從草開始,到貓頭鷹終止的。(3)這個生態系統中,草屬于生產者,能夠自己制造食物,蝗蟲、鼠等屬于消費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除此之外,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還包括圖中沒有表示出來的分解者,比如微生物等。(4)食物鏈的特點是單向的、不循環的,并且是逐級遞減的,正常情況下,該食物網中個體數量最多的生物是生產者是草。29.猛犸象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身高體壯,有粗壯的腿,腳生四趾,頭特別大,在其嘴部長有一對彎曲的大門牙。一頭成熟的猛犸象,身長達5米,體高約3米,門齒長1.5米左右,體重可達6~8噸。它身上披著黑色的細密長毛,皮很厚,具有極厚的脂肪層,厚度可達9厘米。(1)如今猛犸象已經滅絕,科學家們通過遺留在巖層中猛犸象的 了解其身體結構特征。(2)根據資料,推測猛犸象應該生活在 (填“嚴寒”或“溫暖”)地區,你的依據是什么 (至少寫出2條)① ;② 。(3)猛犸象的耳朵比亞洲象的耳朵小,這樣的好處是( )。A.聽得更清楚B.平衡身體C.器官小,散熱慢,適應環境(4)猛犸象屬于哺乳動物,下面描述中屬于哺乳動物特征的是( )。A.用鰓呼吸 B.胎生 C.可以在水中生存【答案】(1)化石(2)嚴寒;披著黑色的細密長毛;具有極厚的脂肪層(3)C(4)B【知識點】生物多樣性【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是由于某種原因被掩埋在地層中,經過若千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1)科學家能夠根據化石復原出古生物的樣貌,還能推測出古生物的生活環境,并與現代生物進行比較,可以推測他們之間的親緣關系。如今猛犸象已經滅絕,但科學家們仍可以通過遺留在巖層中猛犸象的化石了解其身體結構特征。(2)由于動物和生活的環境相互影響,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和生物進化過程,動物的身體形態結構與其食物、習性都是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根據資料,可推測猛犸象應該生活在嚴寒地區,我的判斷依據是:①體重可達6~8噸,體型大,能夠抵御嚴寒;②猛犸象身上披著黑色的細密長毛,皮很厚,具有極厚的脂肪層,厚度可達9厘米,利于保溫御寒。(3)猛犸象的體型比亞洲象更大,但耳朵卻比亞洲象的耳朵小,這樣的好處是器官小,散熱慢,利于保溫,適應嚴寒的環境,選項C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4)猛犸象屬于哺乳動物,下面描述中,屬于哺乳動物特征的是直接生下小動物,選項B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化石。(2)嚴寒;披著黑色的細密長毛;具有極厚的脂肪層。(3)C。(4)B。六、簡答題30.(2022六下·埇橋期末)在自然保護區里,采取哪些措施保護動植物的生存環境?【答案】禁止捕殺,退耕還林;不過度放牧,封山造林,植樹種草,禁止亂砍濫伐;保護水源,河流不受污染。【知識點】保護自然資源;保護環境【解析】【分析】動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環境,動物也是我們地球家園的主人,它們的生存也需要我們人類的關愛。保護動物生存環境的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護區;禁止捕殺,退耕還林;②不過度放牧,封山造林,植樹種草,禁止亂砍濫伐;③保護水源,河流不受污染等。31.寫出下列食物網中的食物鏈。如果鼠滅絕了,可能會產生怎樣的后果?【答案】如果鼠滅絕了,蛇和狐貍數量會減少增加,相對應的鷹的數量也會減少,整個生態會失衡。【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食物鏈和食物網中,一種生物出現問題,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的平衡。如果鼠滅絕了,蛇和狐貍數量會減少增加,相對應的鷹的數量也會減少,整個生態會失衡。32.(2024六下·莒南)麥收時,某村委會請小紅同學利用我們所學知識為他們村的農民進行一次宣傳,讓他們明白禁止焚燒秸稈的意義,她應該怎樣宣傳?【答案】焚燒秸稈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還可能造成森林火災等災害|會對農田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危害。禁止焚燒秸稈依賴于保護大氣,減少森林火災等災害,保護農田生態系統【知識點】保護環境【解析】【分析】環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秸稈燃燒后化為灰,草木灰是鉀肥,優于化肥,有利于耕作;有利于增加光合效率;可以燒死部分蟲、卵、雜草、草種、病菌等,減少病蟲草害。焚燒秸稈不僅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干擾人們的日常生活,增加交通事故發生率,同時還可能造成森林火災等災害,會對農田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危害。33.(2024六下·老河口期末)人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有哪些?(最少說三條)【答案】建立動物救助站,建立基因庫,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國家公園【知識點】生物多樣性【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就等于保護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就是保護人類自身。我們要自覺行動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和物質財富,使生物多樣性的持續利用與加快經濟發展有機結合,使地球成為人類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瀕危物種、建立植物種子庫和花粉庫、建立動物精子庫、頒布相關法律法規都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34.(2024四下·冷水灘期末) 2007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了《2007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其中我國長江獨有的白醫豚被列在“極危”類別中,而且注明“可能已經滅絕”。愛護地球,保護動植物,你有什么好辦法 (至少寫三點或三點以上)【答案】①植樹造林②加強環保宣傳 ③不亂砍亂伐 ④不捕殺野生動物【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解析】【分析】因為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離了地球,我們無處可去。保護地球,我們應該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宣傳具體的保護環境知識;參加撿拾垃圾、保護母親河等公益活動;節約水電等能源;不亂扔垃圾,學會垃圾分類等等。七、實驗探究題35.(2024六下·英德期中)如圖所示,三個一模一樣的密封瓶子,里面有等量的細沙、水。A 瓶內有生物:小魚、螺螄:B瓶內有生物:小魚、螺螄、金魚;C瓶內的生物和 B瓶內的生物一樣。現在將A和B置于陽光照到的地方,C瓶置于不透光的盒子里,請問:(1)B瓶和A瓶比較,改變的條件是 。(2)B瓶和 C瓶比較,可以研究 對生態系統的影響。(3)這三個生態瓶中的生態系統維持時間最長的應該是 瓶,該生態瓶中的生物能長期生存下去嗎,試分析原因 。【答案】(1)是否有植物(2)光照(3)B;因為B瓶有光照,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滿足生態瓶中所需的條件。【知識點】生態瓶的應用【解析】【分析】(1)題目中為對比實驗,B瓶和A瓶比較,改變的條件是是否有植物。(2)B瓶和 C瓶比較,改變的條件是光照,可以研究光照對生態系統的影響。(3)生態瓶里的生物與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間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能平衡和諧地生存下去。這三個生態瓶中的生態系統維持時間最長的應該是B瓶,這個生態瓶中的生物能長期生存下去是因為B瓶有光照,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滿足生態瓶中所需的條件。36.(2024六下·浙江期末)學習了生物的遺傳與變異之后,亮亮回家仔細觀察了一下自己和爸爸、媽媽的外形特征。他發現媽媽有耳垂,大拇指能向背側彎曲,體型肥胖;爸爸也有耳垂,大拇指能向背側彎曲,體型較瘦;他自己無耳垂,大拇指能向背側彎曲,體型適中。請你認真閱讀材料,從有無耳垂、大拇指能不能向背側彎曲和體型胖瘦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1) ,說明了生物的遺傳現象。(2) ,說明了生物的變異現象。(3)亮亮的父母都是畫家,你覺得他擁有 天賦的可能性最大。(4)可遺傳的變異特征是 ,不可遺傳的變異特征是 。【答案】(1)大拇指能向背側彎曲(2)無耳垂 ,體型適中(3)畫畫(4)有無耳垂;體型胖瘦【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1)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征這種現象稱為遺傳;釘釘大拇指能向背側彎曲,說明了生物的遺傳現象。(2)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做變異;釘釘無耳垂、體型適中,說明了生物的變異現象。(3)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征這種現象稱為遺傳;釘釘等父母都是畫家,因為遺傳,他擁有畫畫天賦的可能性最大。(4)生物變異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遺傳物質發生變化而引起的變異,稱為可遺傳的變異;另一種是在不同環境條件下,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的變異,稱為不可遺傳的變異。所以可遺傳的變異特征是有無耳垂,不可遺傳的變異特征是體型胖瘦。1 / 1小升初科學專項復習:生物與環境一、填空題1.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園,要想辦法盡可能地 。2.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生物與 之間,生物與 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并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 的平衡狀態。3.(2020五上·太康期末)變色龍利用 隱蔽自己;毒箭蛙利用 警告捕食者;枯葉蝶利用 免遭捕食。4.形形色色植物的形成,離不開植物的 和 現象。5.校園里的動植物種類很多,生活的環境也各不相同。我們可以利用 分類法對它們進行分類,通過制作 圖呈現調查結果。6.(2024六下·金東期末)詩句“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體現了生物競爭關系,“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體現了生物的 特性。7.(2025六上·宿州期末)波波通過學習科學認為現代鳥類是由古代的 動物進化而來的,得出這個結論他運用了 (選填“假設”或“推斷”)這種科學方法。8.(2025六上·武江期末)生物的許多特征和遺傳有關,包括 、 和 等方面。9.(2025六上·冠縣期末)“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冬季吃蘿卜是非常有益的,蘿卜有助于人體消化,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構成蘿卜的基本單位是 ,蘿卜的種類很多,除了我們常見的長形白皮,長形綠皮蘿卜,還有圓形紅皮,圓形白皮蘿卜,這是生物的 現象。10.(2025六上·梁山期末)小麗和她的媽媽都是雙眼皮,這是 現象,但是小麗和她爸爸長的并不是很像,這是 現象。二、判斷題11.(2024六下·張灣期中)過度放牧和大量噴灑農藥都會破壞生態平衡。( )12.(2024六下·法庫期中)食物鏈的源頭一定是綠色植物。 ( )13.(2024六下·棗莊期中)科學處理垃圾不僅可以減少污染,還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14.(2024六下·丹江口期中)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同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所以一種生物的滅絕不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 )15.(2024六下·丹江口期中)蚯蚓、蚊子和屎殼郎都屬于食物鏈中的分解者。( )三、單選題16.(2024六下·張灣期中)我們制作的小生態瓶要想長期維持穩定,應該注意的是( )。A.生態瓶要美觀B.生態瓶要放置在強光下C.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要配比合理17.(2024六下·張灣期中)下列不是反映有食物關系的成語是( )A.鷸蚌相爭,漁翁得利B.十年樹木,百年樹人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18.(2024六下·海門期中)以下食物鏈中,正確的是( )。A.稻子→蝗蟲→青蛙→蛇→鷹B.鷹→蛇→青蛙→蝗蟲→稻子C.稻子←蝗蟲←青蛙←蛇←鷹19.(2024六下·海門期中)下列哪種行為不會危害生態平衡?( )A.垃圾深埋 B.過度捕撈 C.砍伐森林20.(2024六下·靈石期中)如果植物、動物及( )的數量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且變化不大,這種狀態就叫作生態平衡。A.微生物 B.生物 C.細菌21.(2024六下·靈石期中)在生態系統中,如果一個環節受到破壞,其他環節將會( )。A.不受影響 B.受到影響 C.受到保護22.(2023六下·埇橋期末)倡導“綠色生活”,以下做法錯誤的是( )。A.不浪費食物 B.購買動物皮毛制品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23.(六年級(下)科學期末直通車(五)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35)下列垃圾中,可以通過堆積自然分解,成為有用的有機肥料的是( )。A.碎菜葉、蛋殼 B.玻璃瓶、塑料瓶 C.電池、空罐頭24.下列食物鏈正確的是( )。A.蟬吃螳螂,螳螂吃黃雀B.黃雀吃蟬,蟬吃螳螂C.鷹吃兔,兔吃草25.在草原生態系統中,下列哪條食物鏈的加強有利于增加鷹的數量?( )A.草一鼠一鷹B.草一鼠一蛇一鷹C.草一蝗蟲一青蛙一蛇一鷹四、連線題26.(2024五下·增城期末)請將下列物品與其對應的種類連接起來。有害垃圾 可回收物 廚余垃圾 其他垃圾廢鐵釘 吃剩的飯菜 碎磚頭 廢電池 廢舊瓷碗 過期藥品27.(2024六上·正定期末)按照吃與被吃的關系,將下列動植物連成食物鏈。草→ → → → 。五、綜合題28.(2024六下·法庫期中)下面是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簡圖,請根據圖中信息完成相關題目。(1)該食物網由 條食物鏈組成,最長的一條用箭頭表示出來是 。(2)這幅圖中的食物鏈是從 開始,到 終止的。(3)這個生態系統中,一草屬于 ,蝗蟲、鼠等屬于 。除此之外,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還包括圖中沒有表示出來的 ,如: 、 等生物。(4)正常情況下,該食物網中個體數量最多的生物是 。29.猛犸象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身高體壯,有粗壯的腿,腳生四趾,頭特別大,在其嘴部長有一對彎曲的大門牙。一頭成熟的猛犸象,身長達5米,體高約3米,門齒長1.5米左右,體重可達6~8噸。它身上披著黑色的細密長毛,皮很厚,具有極厚的脂肪層,厚度可達9厘米。(1)如今猛犸象已經滅絕,科學家們通過遺留在巖層中猛犸象的 了解其身體結構特征。(2)根據資料,推測猛犸象應該生活在 (填“嚴寒”或“溫暖”)地區,你的依據是什么 (至少寫出2條)① ;② 。(3)猛犸象的耳朵比亞洲象的耳朵小,這樣的好處是( )。A.聽得更清楚B.平衡身體C.器官小,散熱慢,適應環境(4)猛犸象屬于哺乳動物,下面描述中屬于哺乳動物特征的是( )。A.用鰓呼吸 B.胎生 C.可以在水中生存六、簡答題30.(2022六下·埇橋期末)在自然保護區里,采取哪些措施保護動植物的生存環境?31.寫出下列食物網中的食物鏈。如果鼠滅絕了,可能會產生怎樣的后果?32.(2024六下·莒南)麥收時,某村委會請小紅同學利用我們所學知識為他們村的農民進行一次宣傳,讓他們明白禁止焚燒秸稈的意義,她應該怎樣宣傳?33.(2024六下·老河口期末)人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有哪些?(最少說三條)34.(2024四下·冷水灘期末) 2007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了《2007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其中我國長江獨有的白醫豚被列在“極危”類別中,而且注明“可能已經滅絕”。愛護地球,保護動植物,你有什么好辦法 (至少寫三點或三點以上)七、實驗探究題35.(2024六下·英德期中)如圖所示,三個一模一樣的密封瓶子,里面有等量的細沙、水。A 瓶內有生物:小魚、螺螄:B瓶內有生物:小魚、螺螄、金魚;C瓶內的生物和 B瓶內的生物一樣。現在將A和B置于陽光照到的地方,C瓶置于不透光的盒子里,請問:(1)B瓶和A瓶比較,改變的條件是 。(2)B瓶和 C瓶比較,可以研究 對生態系統的影響。(3)這三個生態瓶中的生態系統維持時間最長的應該是 瓶,該生態瓶中的生物能長期生存下去嗎,試分析原因 。36.(2024六下·浙江期末)學習了生物的遺傳與變異之后,亮亮回家仔細觀察了一下自己和爸爸、媽媽的外形特征。他發現媽媽有耳垂,大拇指能向背側彎曲,體型肥胖;爸爸也有耳垂,大拇指能向背側彎曲,體型較瘦;他自己無耳垂,大拇指能向背側彎曲,體型適中。請你認真閱讀材料,從有無耳垂、大拇指能不能向背側彎曲和體型胖瘦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1) ,說明了生物的遺傳現象。(2) ,說明了生物的變異現象。(3)亮亮的父母都是畫家,你覺得他擁有 天賦的可能性最大。(4)可遺傳的變異特征是 ,不可遺傳的變異特征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減少侵蝕【知識點】保護環境【解析】【分析】土地侵蝕會改變土地利用格局,改變動植物環境乃至惡化,引發自然災害,并帶來次生災害,影響自然資源分布和利用,對農林牧畜等產業經濟造成不利影響,水土流失使得土壤理化性質惡化,引發環境生態功能和格局發生較大變化,改變地形地貌,破壞生態景觀,所以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園,要想辦法盡可能地減少侵蝕。2.【答案】生物;環境;穩定【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解析】【分析】生態系統,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并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生態系統的范圍可大可小,相互交錯。3.【答案】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知識點】自然選擇【解析】【分析】動物在長期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形成自我保護方式。4.【答案】遺傳;變異【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形形色色植物的形成,離不開植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 遺傳使得植物能夠保持其物種的基本特征和性狀,將親代的特征傳遞給子代,保證了物種的穩定性和延續性。而變異則為植物帶來了新的性狀和特征,使植物在遺傳的基礎上產生差異。這些差異有的能讓植物更好地適應環境變化,經過自然選擇,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更容易生存和繁衍,從而推動了植物的進化和多樣化發展,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植物。5.【答案】二歧;校園生物分布【知識點】植物的分類;調查校園生物【解析】【分析】校園里的動植物種類很多,生活的環境也各不相同。我們可以利用二歧分類法對它們進行分類,通過制作分類圖呈現調查結果。 二歧分類法是根據生物之間的異同,把生物分成不同的類別,按照一定的特征,逐步細分,直到將所有生物都分到合適的類別中,能清晰地梳理校園動植物的種類和特征。6.【答案】遺傳【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體現了生物的 遺傳 特性。 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即生物體通過基因傳遞,將自身的特征和性狀傳遞給后代,使得后代與親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表現出相似之處。“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描述的就是種下瓜的種子會長出瓜,種下豆的種子會長出豆,子代和親代具有相似的特征,這正是生物遺傳特性的體現。7.【答案】爬行;推斷【知識點】進化論【解析】【分析】究表明,現代鳥類被認為是由古代的一些小型恐龍或類似爬行動物的生物進化而來的。這一結論主要是通過對化石記錄的研究和現代生物特征的比較而得出的,屬于科學上的“推斷”。8.【答案】形態結構;生理特點;行為方式【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生物的許多特征和遺傳有關,包括形態結構、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等方面。 形態結構:生物體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在很大程度上由遺傳物質決定。比如人的五官形態、身高、體型,植物的莖的形態、葉子的形狀等,這些形態結構特征可以在親子代間傳遞。 生理特征:像人的血型、血壓、心率等生理指標,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對某些物質的吸收和利用等生理特性,都受遺傳因素的影響。 行為方式:一些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是由遺傳決定的。例如蜜蜂筑巢、蜘蛛織網、鳥類遷徙等行為,都是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所控制的本能行為。9.【答案】細胞;變異【知識點】變異【解析】【分析】除病毒外,幾乎所有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構成生物體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生物的形態特征或生理特征傳給后代的現象叫做遺傳。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不同個體之間在形態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異,叫做變異。“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冬季吃蘿卜是非常有益的,蘿卜有助于人體消化,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構成蘿卜的基本單位是細胞,蘿卜的種類很多,除了我們常見的長形白皮,長形綠皮蘿卜,還有圓形紅皮,圓形白皮蘿卜,這是生物的變異現象。10.【答案】遺傳;變異【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不斷地普遍發生的現象,也是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基礎。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做變異;小麗和她爸爸長的并不是很像屬于變異現象。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征這種現象稱為遺傳;小麗和她的媽媽都是雙眼皮屬于遺傳現象。11.【答案】正確【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解析】【分析】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我們把這個整體叫作生態系統。過度放牧和大量噴灑農藥都會破壞生態平衡。題干表述正確。故答案為:正確。12.【答案】正確【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 在生態系統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產者,一般都是綠色植物;直接或者間接消費生產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費者,食物鏈的起點都是綠色植物,終點都是動物。13.【答案】正確【知識點】垃圾的處理【解析】【分析】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垃圾,我們要養成對生活垃圾進行科學的分類和分裝,改變混裝的壞習慣。廢舊物品一般先按照可重復利用和不可重復利用進行分類,再按照材料進行分類,回收后分類交給專門的處理加工廠進行處理。進行垃圾分類,既能實現垃圾減量,促進綠色發展,又能促進資源回收利用。不僅可以減少污染,還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14.【答案】錯誤【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 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很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形成網狀結構,人們把自然界中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叫做食物網。假如在食物網中某種生物消失了,將對其他生物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一個生物的消失,對其他另一個生物來說就會缺少天敵了,它的數量就會迅速的增加,進而會影響食物鏈中的其他的生物。15.【答案】錯誤【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食物鏈是指生物相互制約、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網絡關系,保護生物鏈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分解者指生態系統中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腐食性動物,蚯蚓、屎殼郎都屬于食物鏈中的分解者,蚊子是食物鏈中的消費者。16.【答案】C【知識點】制作生態瓶【解析】【分析】生態瓶里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能平衡和諧的生存下去。為了讓生態瓶里的各種生物和諧地生存下去,我們要控制放入生物的數量,不能太多。生態瓶要想長期維持穩定,應該注意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要配比合理,選項C表述正確,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7.【答案】B【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食物是動的必要需求,動物消耗食物而獲得能量。有些動物既吃別的生物,自己也會被別的動物吃掉。A.“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反映了漁翁捕食鷸和蚌的食物鏈關系。B.“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與食物鏈關系無關。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反映了螳螂捕食蟬,黃雀捕食螳螂的食物鏈關系。故答案為B.18.【答案】A【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食物是動的必要需求,動物消耗食物而獲得能量。有些動物既吃別的生物,自己也會被別的動物吃掉。生物之間因為食物關系,構成很多“鏈條”關的聯系,像這樣的食物關系,叫作食物鏈。選項A食物鏈順序正確,符合題意;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9.【答案】A【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解析】【分析】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我們把這個整體叫作生態系統。過度捕撈、砍伐森林會危害生態平衡,選項A不會危害生態平衡,符合題意;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20.【答案】A【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解析】【分析】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如果植物、動物及微生物的數量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且變化不大,這種狀態就叫作生態平衡。從生態平衡及生物的多樣性來看,任何一種生物的消亡,對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延續都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后果。21.【答案】B【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種類很多,它們之間的取食關系也很復雜,因此生物之間有很多條食物鏈。許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鏈構成了一張復雜的食物網。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構成了密切聯系的生物界。自然界長期形成的食物網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生態平衡一旦遭到破壞,就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災難。22.【答案】B【知識點】保護環境【解析】【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嚴重的,為了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人們必須具有環保意識,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不浪費食物、節約水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做法都屬于“綠色環保牛活”購買動物皮毛制品不屬于綠色生活方式。23.【答案】A【知識點】垃圾分類與回收【解析】【解答】A、碎菜葉、蛋殼可以自然分解,成為有機肥料。符合題意。B、玻璃瓶、塑料瓶不可以通過堆積自然分解。不符合題意。C、電池、空罐頭不可以通過堆積自然分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并形成肥料.減少固體垃圾的科學方法是減少丟棄,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24.【答案】C【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食物鏈是指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其起點是生產者,然后依次是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等。C選項中,草是生產者,兔是初級消費者,以草為食,鷹是次級消費者,捕食兔,該食物鏈 “鷹吃兔,兔吃草” 正確表示了三者之間的食物關系。25.【答案】A【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沿著食物鏈傳遞時會逐漸遞減。食物鏈越短,能量在傳遞過程中的損耗就越少,處于食物鏈頂端的生物能夠獲得更多的能量,從而有利于其數量的增加。26.【答案】【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解析】【分析】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包括啤酒瓶、礦泉水瓶、易拉罐等;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及塵土、食品袋(盒),包括用過的餐巾紙等;廚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包括過期的茶葉、吃剩的飯菜、香蕉皮等;有害垃圾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的物質或者對環境造成現實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物,包括廢電池、過期的藥品等。27.【答案】蝗蟲;青蛙;蛇;鷹【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在生態系統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產者,一般都是綠色植物;直接或者間接消費生產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費者,食物鏈的源頭在植物,終點是兇猛的食肉動物,所以食物鏈可以是草→蝗蟲→青蛙→鷹;草→蝗蟲→青蛙→蛇→鷹;松樹→松毛蟲→山雀→鷹;松樹→山雀→鷹。28.【答案】(1)4;草→蝗蟲→青蛙→蛇→貓頭鷹(2)草;鷹(3)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微生物;蚯蚓(4)草【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由食物鏈的概念可知:即食物鏈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存在的一種吃與被吃的關系,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消費者,中間用箭頭表示,箭頭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1)該食物網由4條食物鏈組成,分別是草→蝗蟲一青蛙→蛇→貓頭鷹、草→鼠→蛇→貓頭鷹、草→鼠→貓頭鷹、草→兔→貓頭鷹,最長的一條用箭頭表示出來是草→蝗蟲→青蛙→蛇→貓頭鷹。(2)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消費者,這幅圖中的食物鏈是從草開始,到貓頭鷹終止的。(3)這個生態系統中,草屬于生產者,能夠自己制造食物,蝗蟲、鼠等屬于消費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除此之外,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還包括圖中沒有表示出來的分解者,比如微生物等。(4)食物鏈的特點是單向的、不循環的,并且是逐級遞減的,正常情況下,該食物網中個體數量最多的生物是生產者是草。29.【答案】(1)化石(2)嚴寒;披著黑色的細密長毛;具有極厚的脂肪層(3)C(4)B【知識點】生物多樣性【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是由于某種原因被掩埋在地層中,經過若千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1)科學家能夠根據化石復原出古生物的樣貌,還能推測出古生物的生活環境,并與現代生物進行比較,可以推測他們之間的親緣關系。如今猛犸象已經滅絕,但科學家們仍可以通過遺留在巖層中猛犸象的化石了解其身體結構特征。(2)由于動物和生活的環境相互影響,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和生物進化過程,動物的身體形態結構與其食物、習性都是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根據資料,可推測猛犸象應該生活在嚴寒地區,我的判斷依據是:①體重可達6~8噸,體型大,能夠抵御嚴寒;②猛犸象身上披著黑色的細密長毛,皮很厚,具有極厚的脂肪層,厚度可達9厘米,利于保溫御寒。(3)猛犸象的體型比亞洲象更大,但耳朵卻比亞洲象的耳朵小,這樣的好處是器官小,散熱慢,利于保溫,適應嚴寒的環境,選項C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4)猛犸象屬于哺乳動物,下面描述中,屬于哺乳動物特征的是直接生下小動物,選項B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化石。(2)嚴寒;披著黑色的細密長毛;具有極厚的脂肪層。(3)C。(4)B。30.【答案】禁止捕殺,退耕還林;不過度放牧,封山造林,植樹種草,禁止亂砍濫伐;保護水源,河流不受污染。【知識點】保護自然資源;保護環境【解析】【分析】動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環境,動物也是我們地球家園的主人,它們的生存也需要我們人類的關愛。保護動物生存環境的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護區;禁止捕殺,退耕還林;②不過度放牧,封山造林,植樹種草,禁止亂砍濫伐;③保護水源,河流不受污染等。31.【答案】如果鼠滅絕了,蛇和狐貍數量會減少增加,相對應的鷹的數量也會減少,整個生態會失衡。【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食物鏈和食物網中,一種生物出現問題,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的平衡。如果鼠滅絕了,蛇和狐貍數量會減少增加,相對應的鷹的數量也會減少,整個生態會失衡。32.【答案】焚燒秸稈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還可能造成森林火災等災害|會對農田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危害。禁止焚燒秸稈依賴于保護大氣,減少森林火災等災害,保護農田生態系統【知識點】保護環境【解析】【分析】環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秸稈燃燒后化為灰,草木灰是鉀肥,優于化肥,有利于耕作;有利于增加光合效率;可以燒死部分蟲、卵、雜草、草種、病菌等,減少病蟲草害。焚燒秸稈不僅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干擾人們的日常生活,增加交通事故發生率,同時還可能造成森林火災等災害,會對農田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危害。33.【答案】建立動物救助站,建立基因庫,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國家公園【知識點】生物多樣性【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就等于保護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就是保護人類自身。我們要自覺行動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和物質財富,使生物多樣性的持續利用與加快經濟發展有機結合,使地球成為人類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瀕危物種、建立植物種子庫和花粉庫、建立動物精子庫、頒布相關法律法規都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34.【答案】①植樹造林②加強環保宣傳 ③不亂砍亂伐 ④不捕殺野生動物【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解析】【分析】因為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離了地球,我們無處可去。保護地球,我們應該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宣傳具體的保護環境知識;參加撿拾垃圾、保護母親河等公益活動;節約水電等能源;不亂扔垃圾,學會垃圾分類等等。35.【答案】(1)是否有植物(2)光照(3)B;因為B瓶有光照,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滿足生態瓶中所需的條件。【知識點】生態瓶的應用【解析】【分析】(1)題目中為對比實驗,B瓶和A瓶比較,改變的條件是是否有植物。(2)B瓶和 C瓶比較,改變的條件是光照,可以研究光照對生態系統的影響。(3)生態瓶里的生物與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間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能平衡和諧地生存下去。這三個生態瓶中的生態系統維持時間最長的應該是B瓶,這個生態瓶中的生物能長期生存下去是因為B瓶有光照,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滿足生態瓶中所需的條件。36.【答案】(1)大拇指能向背側彎曲(2)無耳垂 ,體型適中(3)畫畫(4)有無耳垂;體型胖瘦【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1)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征這種現象稱為遺傳;釘釘大拇指能向背側彎曲,說明了生物的遺傳現象。(2)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做變異;釘釘無耳垂、體型適中,說明了生物的變異現象。(3)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征這種現象稱為遺傳;釘釘等父母都是畫家,因為遺傳,他擁有畫畫天賦的可能性最大。(4)生物變異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遺傳物質發生變化而引起的變異,稱為可遺傳的變異;另一種是在不同環境條件下,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的變異,稱為不可遺傳的變異。所以可遺傳的變異特征是有無耳垂,不可遺傳的變異特征是體型胖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小升初科學專項復習:生物與環境(學生版).docx 小升初科學專項復習:生物與環境(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