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 史2025.4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座號、考號填涂在相應位置。2.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2B鉛筆(按填涂樣例)正確填涂;非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繪圖時,可用2B鉛筆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圖1為距今5500至5000年的牛河梁紅山文化壇廟冢遺址群示意圖。據此可知,該時期圖1A.處于母系氏族社會 B.多元一體特征初顯C.國家初始形態具備 D.區域文化交流密切2.西漢時期,社會中出現了一種新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因素,如衛青、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的奉獻精神,蘇武心系故國、矢志不移的忠誠精神。這A.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 B.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C.提高了士人的社會地位 D.加速了封建經濟的發展3.中唐至宋,閩南民間地區出現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造神運動,被視為海上保護神的媽祖、通遠王等各路神靈,都在這一時期被創造出來,且影響范圍不斷擴大。這主要是由于A.女性地位提升 B.海外貿易繁榮C.中外交通發展 D.政府大力提倡4.顧炎武認為,國家之所以設立生員這一功名,目的在于招錄天下才俊。而真正可為天子效用者,“數千人不得一”,樂于訴訟、逃避賦稅、影響地方統治之人,比比皆是,提出“用辟舉之法,而并存生儒之制”。顧炎武主張A.提升朝廷取士質量 B.恢復前代薦選制度C.踐行經世致用思想 D.強化基層社會治理5.1876年,江南制造局翻譯館翻譯并出版英國新式航道輿圖《海道圖說》,參照英國海軍測繪資料,編制《八省沿海全圖》,系統、全面地介紹各海區的航行圖、港灣圖與航道圖,并在知識界很快傳播開來。這體現了A.英國侵略方式的轉變 B.救亡圖存成為社會共識C.西學東漸的不斷深入 D.清政府海權意識的增強6.圖2為1911-1919年《申報》刊登的三類商品中外資廣告數量的變化情況。廣告種類對應正確的是A.工礦機械類 文化教育類 紡織服裝類B.工礦機械類 紡織服裝類 文化教育類C.紡織服裝類 工礦機械類 文化教育類D.紡織服裝類 文化教育類 工礦機械類7.表1為1930年和1938年中國共產黨關于黨員候補制度的相關規定。這一調整旨在表1時間 規定1930年 產業工人入黨不需候補期,手工業工人、學徒、店員、貧農、城市苦力等候補期為3個月,學生、中農、知識分子、自由職業者、機關職員等候補期為6個月。1938年 工人、雇農不要候補期,貧農、小手工工人1個月,革命學生、革命知識分子、小職員、中農、下級軍官3個月。但在特殊情形之下得伸縮之。A.擴大黨的階級基礎 B.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增強革命領導力量 D.適應黨的工作重心轉移8.1950年5月,中財委財經計劃局計劃將當年的建設重點放在東北,要求把70%的工業投資投向東北。1950年10月,計劃局調整中長期經濟計劃,緊縮經濟建設投資,縮減沿海地區和東北南滿的基本建設投資,著重強調重工業的發展。這一調整是基于A.國際形勢的變化 B.產業結構的優化C.國民經濟的恢復 D.工業布局的平衡9.1985年6月,鄧小平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說:“過去有一段時間,針對蘇聯霸權主義的威脅,我們搞了“一條線'的戰略,就是從日本到歐洲一直到美國這樣的“一條線'。現在我們改變了這個戰略,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這一重大轉變A.分化了資本主義陣營 B.呼應了時代主題的變化C.突破了意識形態束縛 D.打開了中國外交新局面10.圖3為公元前1450年蘇美爾的印章戳記,描繪的是吉爾迦美什在勇士幫助下與惡魔搏斗的場景。這一場景后來成為表現希臘神話宙斯之子殺死蛇發女妖的典型畫面(圖4)。據此可知A.希臘神話源自于蘇美爾地區 B.文明交流推動文化藝術融合C.古代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特征 D.希臘化世界文化具有統一性11.13世紀的法國文學作品《奧卡森與尼科萊特》講述了青年貴族奧卡森熱戀異教徒女奴尼科萊特的故事,奧卡森被警告說如果他不放棄所愛的女子,就要受到地獄的折磨。但奧卡森回答說他并不在乎,因為在地獄中他可以和一切真正活過的人交朋友。該作品A.體現了騎士文學的精神 B.反映了市民階層的訴求C.動搖了封建教會的權威 D.豐富了人文主義的內涵12.1331年起,英國國王享有對新發明、新技術授予專利的特權,可以隨意決定專利保護的期限。1624年,英國議會通過的《壟斷法案》規定,所有由國王授予的個人或團體,在王國內對某一產品進行買賣、制造、使用任何商品的特許狀和專利文件均完全無效。該法案的頒布旨在A.限制國王權力 B.破除行業壟斷C.踐行重商主義 D.保護專利發明13.1810年,法國為紀念拿破侖對外戰爭的勝利建立了旺多姆圓柱,圓柱上的拿破侖右手持劍,左手持一個象征征服的地球雕塑。1871年,巴黎公社委員會通過法令,指出旺多姆圓柱是“野蠻行為的紀念物,是武力和虛榮的象征”,隨后推倒了圓柱連同拿破侖銅像。這反映出巴黎公社A.具有國際主義精神 B.力圖推翻君主專制制度C.反對帝國主義戰爭 D.嘗試建立無產階級專政14.圖5為1893年創作的漫畫《歐洲和平有保障》。該漫畫揭示出當時圖5A.大國結盟促進歐洲和平 B.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C.國際安全局勢面臨挑戰 D.俄德矛盾成為歐洲的主要矛盾15.表2為1913-1973年英法美德四國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其中英國是表2時間 甲 乙 丙 丁1913-1950 1.15 0.30 1.19 2.841950-1973 5.05 5.68 2.93 3.93A.甲 B.乙 C.丙 D.丁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16題10分,第17題14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7分,共55分。16.(10分)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情感與思想,集中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精華與民族精神特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宋代節日材料節日 簡介元旦 民間拜年、燃放爆竹、歌舞表演、宴飲娛樂等立春 官府舉行“打春”儀式,表示勸耕社日 官府舉行祭祀土地神的儀式;人們爭穿新及第進士的衣裳端午 諭令各地官府組織紀念屈原活動,如賽龍舟等中元 形成一日三節的形態:儒家祭祀祖先;道教祭祀地官,祈求定人間善惡;佛教設盂蘭盆會,以超度歷代先祖中秋 慶祝豐收、拜月祈愿、飲酒賞月,酒樓、茶肆通宵營業重九 登高、插茱萸、賞菊花,以強身健體、辟邪和延年益壽冬至 向家中長輩獻鞋襪,冬至前一夜要守冬,寓意老人平安過冬,健康長壽圣節 皇帝和太后的生日,在集英殿舉行宴會,宴請親王、宗室等,并有大型歌舞表演-摘編自朱瑞熙《宋代的節日》等(1)宋代節日對我們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有何幫助?(6分)(2)宋代節日蘊含了哪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4分)17.(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晚清中國與國際公約19世紀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參與的國際活動,如1867年巴黎世博會、1873年奧匈帝國世博會、1876年美國獨立百年展覽會,往往只是列席、觀會、聽議。清政府在闡釋中國參與歐洲水利公會和萬國鐵路公會的理由時,特意指明該會“無關公事”。19世紀末20世紀初晚清中國加入國際公約的情況(部分)加入時間 名稱 備注1896年 《航海避碰章程》 清政府認為“防險救生章程于行海各船關系實為切要”,此章程“各國多愿興辦,實為有益之舉,中國亦無不樂從”1904年 《和解公斷條約》 英、美等國要求將包括領事裁判權在內的“治外法權”排除在強制公斷(仲裁)之外。對此,清方代表多次抗議,要求刪除該條款1907年 《羅馬萬國農業會合同》 制定條約時,中國代表聲明“中國有不置可否之權”,亦“有隨時陳議或請改之權”1907年 《陸地戰例條約》 清政府將該條約“頒發各省統兵大員備案存核”,“務將陸地戰例訓練有成”1909年 《和解國際紛爭條約》 中國自愿選擇承擔一等會費1909年 《海戰時中立國之權利義務條約》 對條約中的部分條款提出保留意見-摘編自尹新華《國際公約與晚清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等(1)概括兩個階段晚清中國參與國際活動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8分)(2)如何看待19世紀末20世紀初晚清中國參與國際公約的努力?(6分)18.(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小商品·大世界義烏從“雞毛換糖”開始,從薄利多銷的小商品起步,從一個農業小縣,躋身成為全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縣級市行列,直至發展為國際商貿城市,演繹著“義烏奇跡”。-摘編自季煜東《浙江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研究》提取材料信息,以“義烏·見證”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19.(1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世界經濟中的印度材料一 圖6為1600-1950年印度和英國GDP變化情況(單位:國際元)。圖6-據安格斯·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整理材料二 1956年,印度政府對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比例、結構等進行統籌規劃,制定經濟計劃。1956-1960年,印度重工業投資占計劃總額的84%,消費品工業投資僅占16%。同一時期,印度外援部分占經費來源的27%~28%,但隨著工業體系的建立,外援逐年減少。1973年頒布的外匯條例規定,在印度的外資私人企業必須與印度合營,外國資本一般不得超過40%的股份。但國家優先發展的19種化工業和高科技工業可持股51%~74%。1950年到1980年,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3.5%。其中工業生產年均增長率約為6.7%,農業生產為2.7%。這種幾乎30年不變的發展速度曾被印度經濟學家形象地稱為“低增長綜合癥”。-摘編自陳峰君主編《世界現代化歷程·南亞卷》(1)對比1600至1950年印度和英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并分別說明原因。(6分)(2)評析1950年以來印度發展工業的舉措。(11分)高三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2025.4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2.B3.B4. A 5. D 6. A7.C 8. A 9.B 10. B 11.B 12.A13.A14.C 15.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16題10分,第17題14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7分,共55分。16.(10分)(1)政治:政府設立圣節反映了皇權權威的加強;社日人們爭穿新及第進士的衣裳,體現了科舉制盛行,崇文風氣濃厚。(2分)經濟:立春勸耕,社日祭祀土地神反映了政府重視農業生產;元旦百姓娛樂生活豐富、中秋酒樓、茶肆通宵營業反映了商品經濟的繁榮。(2分)思想文化:中元節一日三節的形態體現了佛教,道教和儒學的融合:中元節祭祀祖先,冬至向長輩獻鞋襪和守歲反映了儒家思想影響深遠。(2分)(2)內涵:天人合一;尊祖敬賢;注重孝道;家國情懷;社會和諧。(4分)17.(14分)(1)19世紀六七十年代:特點:參與國際活動的范圍小,程度低;側重于經濟領域。(2分)原因:清政府天朝上國觀念根深蒂固,近代外交意識淡薄;清政府開展洋務運動,注重學習西方先進技術。(2分)19 世紀末20世紀初:特點:參與范圍廣、程度高;側重于政治,軍事領域。(2分)原因: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意圖借助國際規則維護國家利益;對國際法規則的認識加深,外交觀念的近代化。(2分)(2)認識:清政府通過積極參與國際公約,增強了主權意識和民族意識,推動了外交的近代化;體現了其面對民族危險積極進行救亡圖存的努力,但由于當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清政府通過參與國際公約維護國家利益的效果有限。(6分)18.(14分)義烏·見證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勞動力。農民進域經商,經銷工業品,個體戶數量大增,經營形式也由露天地攤發展到固定市場。(4分)90年代,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標提出。義烏小商品城進行股份制改革,增強了企業活力,并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逐步走出浙江,邁向全國。(4分)21世紀以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國家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義烏商品走向世界,并借助互聯網推動了傳統經濟模式的升級。(4分)改革開放以來,義烏小商品城不斷發展壯大并走向世界,見證了新時期現代化建設的成就。(2分)19.(17分)(1)情況:1600年至20世紀初印度GDP領先英國;20世紀初,印度逐漸被英國超越,并且差距日益拉大。(2分)原因:在傳統農業社會中,印度憑借更多的人口和耕種土地占據優勢,領先于英國:近代以來,英國通過殖民擴張,開展工業革命,到20世紀初逐漸超越印度;英國憑借其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掌握對印度的主導權。(4分)(2)從背景角度作答:印度獲得獨立為工業化提供保障。(2分)從工業化舉措角度作答:印度制定經濟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限制外資,保護民或工業。(3分)從總結角度作答:印度工業化取得一定成就,并縮小了與其他國家的差距。(2分)但是,印度片面發展重工業,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依賴外國資本和技術,其工業化之路面臨諸多挑戰。(4分)評分說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參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得分不能超過該題隊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