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馬街中學高2024級高一下期期中素質檢測考試歷史試題第1卷選擇題(48分)一、選擇題部分: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950年8月,改組后的中國福利會在五原路籌建托兒所。1951年6月,托兒所正式開辦,主要收托3個月到18個月大的嬰兒,須經上海總工會、華東軍政委員會人事部、上海市民主婦聯介紹方能報名入托。除了基本的照顧看護外,中國福利會托兒所還根據年齡段對嬰兒擬定了詳細的營養指導。中國福利會托兒所的創辦()A.適應了保衛和建設國家的需要B.說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日趨成熟C.得益于計劃經濟體制初步建立D.體現救濟慈善機構對婦幼的保護2.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運?!边@一方針()A.體現了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B.反映出當時中國正積極改善對外關系C.主要側重于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D.為社會主義改造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3.1981年,《人民日報》圍繞廣東農民陳志雄承包魚塘、雇工經營開辟專欄,展開了長達幾個月的全國大討論,并發表《因地制宜搞好漁業生產責任制》的評論。1982年,廣東省農業委員會肯定了陳志雄的做法。此事件的討論()A.推動農業結構的轉變 B.導致多種經濟成分并存C.揭開了改革開放序幕 D.配合了經濟體制改革4.1990年春,某出版社編輯得知學生們在傳抄汪國真寫的詩歌后,主動跟汪國真聯系并承諾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稿酬、最好的裝幀”出版他的詩集。汪國真詩集《年輕的潮》在23天內新鮮出爐并持續熱銷。之后有近30家出版社出版了汪國真的作品。這反映出當時()A.出版印刷技術的提高 B.經濟體制改革漸趨深入C.文學發展被市場左右 D.學生群體引領文化潮流5.一位學者研究了中國共產黨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個報告的詞匯變遷,其中四個報告的詞匯使用有如下特點,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中國特色”和“市場經濟”成為報告的新詞匯②“改革”“對外開放”第一次出現在報告中③報告中“毛主席”一詞高居所有實詞的第一位,平均每個自然段提及兩次④報告中“三個代表”成為高頻詞匯A.③②①④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6.1979年1月,鄧小平幾次接見薩姆·努恩率領的美國參議院代表團都說道:“中國不排除使用武力收復臺灣,否則就等于捆住自己的手腳,使和平解決臺灣問題變得不可能,“如果臺灣回歸大陸,他可以保留自己的社會制度一百年不變。”這些談話A.否定了《告臺灣同胞書》的主要精神B.標志著“一國兩制”思想的正式形成C.明確表達了“九二共識”的基本內涵D.表明中國維護主權的原則性與靈活性7.“歷史周期率”是指一個國家的政權往往會經歷興衰治亂,往復循環呈現出的周期性現象。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周期率問題,是1945年7月黃炎培先生到延安考察向毛澤東提出的。毛澤東回復以“人民民主”;2012年,習近平重提這一話題,并鄭重回答中共找到了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即“自我革命”。從“人民民主”到“自我革命”的話語變遷反映了()A.制度建設的完善 B.人民主體的擴大化C.改革開放的成效 D.共產黨的自我調適8.在與出租司機交談時,習近平說:“你們工作很辛苦,為群眾出行提供了方便,為城市交通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我們剛剛開了個神仙會,你們講得很實際,有關部門要擇其善者而從之。行勝于言,應該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健全激勵保障機制,加強科學管理,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努力解決好“打車難”問題。”這體現了習近平()A.轉移了國家工作重心 B.致力于解決民生問題C.重視提高社會道德水平 D.重點關心人民出行問題9.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中有五種類似勇敢的德性,也就是“類勇敢”,基于羞恥和榮譽的公民勇敢、基于戰斗經驗的軍事勇敢、基于無知的勇敢、基于過往運氣或者不理性的樂觀勇敢、基于血氣的沖動勇敢,后將第三種和第四種合并為一種,并提出了一種基于肉體痛苦的恐懼勇敢,這些思想反映出他對()A.現實人世的敏銳觀察 B.城邦民主政治的失望 C.傳統勇敢精神的摒棄 D.道德危機的深刻反思10.在7世紀的法國,查理曼大帝頒布法令禁止在王國內設立新度量衡,并將度量衡基準存放于王宮中;加洛林王朝時期,度量衡以及量具的校驗是專屬于國王的權力;在12世紀的勃艮第和洛林一帶,領主規定的度量衡是農民繳納實物租稅的唯一標準。領主還可行使監督權,對使用違規器具者進行罰款。這表明()A.國王和諸侯對度量衡標準爭奪激烈 B.度量衡的統一有利于強化王權C.壟斷度量衡是封建統治權的一部分 D.西歐社會統一商品市場已形成11.830年,哈里發麥蒙耗費巨資,在巴格達興建了一座“智慧宮”,集科學院、圖書館、天文臺于一體,成為當時學術活動的中心。9世紀下半葉,“智慧宮”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這反映出阿拉伯帝國()A.經濟發展達到鼎盛 B.學術成就領先世界 C.融合了東西方文化 D.重視文化教育事業《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中寫道:“即使哥倫布沒有發現美洲大陸。達伽馬沒有繞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幾十年中其他人也會這么做??傊?,西方社會已經達到起飛點,即將起飛;而它一旦起飛,必將掃清海路,不可阻擋地向全球擴張?!睂Σ牧辖庾x正確的是A.哥倫布、達伽馬發現新航路B.新航路開辟與殖民擴張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C.歐洲向全球擴張的目的是為了“掃清海路”D.新航路的開辟對西方經濟起飛的作用微乎其微13.1681年法國頒布《海事法典》,給予船主們的補貼導致造船量大增,法國逐漸形成了一支可觀的商船隊,使得海外貿易,特別是同北歐、西班牙、利凡特地區和法屬殖民地的貿易大為擴展。由此可知,該法典()A.沖擊了英國世界霸主的地位 B.加速法國資本原始積累進程C.使法國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 D.推進了法國工業革命的進程14.1937年,羅斯福提出“填塞法院計劃”,試圖通過增加支持新政的自由派大法官人數的方式來“填塞”聯邦最高法院以便施政,該“計劃”在宣布之初便遭到美國社會各界的猛烈抨擊,最終在五個月后被參議院否決而宣告失敗。這體現了美國()A.民主共和體制遭到破壞 B.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C.政治運行機制重要特征 D.新政未得到參議院支持15.亞當·斯密認為應該關心勞動者的福利,要制定最低工資率,在經濟增長時提高工人的工資。圣西門提出“勞動權”和“按勞分配”的社會福利觀。馬克思和恩格斯則認為只有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共產主義社會才能最終解決社會福利問題。這些思想的共性是主張()A.推翻資本主義政權 B.重視民生改善C.政府調節階級矛盾 D.平均分配財富16.1915年,法國在上海、天津、寧波、青島等地招募中國勞工前往歐洲戰場。法國軍隊總司令福煦元帥曾評價:中國勞工表現優異,具備成為優秀士兵的潛質。英國陸軍在1918年的報告中也表明:“中國勞工是所有外國勞工中最優秀的?!辈牧峡捎糜谟∽C當時中國()A.國際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 B.為協約國的勝利作出了貢獻C.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D.開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第11卷非選擇題(52分)二、非選擇部分:三個大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964年8月,美國悍然轟炸越南北方,中國在進行援越抗美斗爭的同時,加強戰備,進行三線建設。總目標是要在西南、西北、中南縱深地區建立起工農業結合的、為國防和農業服務的比較完整的戰略后方基地。據不完全統計,從1964年下半年至1965年,在西南、西北部署的新建、擴建和續建大中型項目達300多個,包括鋼鐵、有色金屬、石油化工、森林建材、鐵路交通、郵電、教育等各個方面。-摘編自王檜林等主編《中國現代史》材料二: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宣布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支持中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努力建成一個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生活安定、民族團結、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的西部地區。到2002年國家在西部地區開工了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水利樞紐、公路干線等36項重點工程,完成退耕還林4418萬畝、荒山荒地造林4404萬畝,西部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由1999年的35.4%提高到2001年的38.3%。生產布局和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摘編自武力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949-2012)》材料三:2021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中華民族復興路上的里程碑。-摘編自潘岳等主編《中華民族組詞體概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60年代三線建設的背景及其意義。(12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世紀之交國家進行西部大開發的特點。(6分)(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從中得到的啟示。(7分)18.閱讀材料,完成要求。(12分)材料從全球影響的觀點來看,國家計劃委員會很可能將證明比共產國際具有更大的意義。五年計劃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尤其是因為同一時期西方經濟的崩潰。社會主義不再是空想家的夢,它是發展中的事業。美國新聞記者林肯·斯蒂芬斯從蘇聯回國后聲明:“我看到了未來,它行得通?!?.....五年計劃給西方國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給發展中國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盡管蘇聯取得了五年計劃的成就,但蘇聯社會在大多數西方人看來,似乎并不是一個值得仿效的社會主義樂園。-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評述材料中關于蘇聯政治經濟體制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944年秋,美國、蘇聯、英國和中國在華盛頓擬定了聯合國憲章的最初草案。在1945年舊金山會議結束時,50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最后的憲章。到1990年時,接受聯合國憲章約定的會員國數目已經是最初的三倍。憲章授權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履行“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的責任,但不“干預基本上屬于任何國家國內管轄范圍內的事項”。汲取前此國聯“全體一致”的教訓,聯合國之安理會由美、蘇、英、法、中5個常任理事國和任期兩年的6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擁有解決國際爭端的廣泛權力,可以采用諸如調解或仲裁之類的和平方式,也可以強行實施經濟或政治制裁,還有權“通過海、陸、空部隊來采取維護或恢復國際和平所必需的行動”。所有實質性問題的決議須經5個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的“大國一致”原則。-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聯合國憲章》出臺的背景及其體現的國際關系發展趨勢。(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安理會采用“大國一致”原則解決國際爭端的積極影響。(6分)馬街中學高2024級高一下期期中素質檢測考試歷史試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D B A D D B A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B B C B B17.(1)背景: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華遏制政策;中蘇關系破裂加劇國際環境惡化;西部工業基礎薄弱;備戰思想的影響。(6分)意義: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國的工業布局;促進了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國際地位和影響力。(6分)(2)特點:堅持政府主導推進;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堅持民生工程為主;經濟結構得到優化;注重保護環境;加強民族地區發展;加大對外開放力度。(6分)(3)啟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7分)18.觀點一:蘇聯的政治經濟體制促進了社會主義建設,影響巨大。蘇聯通過實施兩個五年計劃,實現了國家工業化,一躍成為世界工業強國;西方國家受經濟危機打擊嚴重,經濟崩潰,一些西方國家開始借鑒蘇聯計劃經濟模式;計劃經濟模式為以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所仿效。觀點二:蘇聯的政治經濟體制存在弊端,不值得仿效。經濟上,政企不分,政府對經濟實行高度集中管理,否定市場和價值規律,經濟缺乏活力;政治上,高度集權,一黨專政,個人專斷;思想上,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體制,缺乏思想自由,個人崇拜嚴重;社會生活上,人民生活水平較低,長期得不到改善。19.(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即將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帶來極大破壞和傷害;美、蘇等大國的合作;國聯及其盟約不能解決國際安全問題。(答出三點即可)(6分)趨勢:美、蘇等大國主導;(1分)以協商、制裁和維和行動處理共同關心的問題;推進世界和平與安全機制化、體系化。(2分)(答出兩點即可)(2)影響:汲取了國聯“全體一致”處理爭端的教訓;使和平解決爭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國際關系民主化;有利于維護各國獨立;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答出三點即可)(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