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天津市小站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天津市小站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小站一中高一歷史期中考試卷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單選題(共35題,每題2分)
1、下圖是有關新航路開辟影響的思維導圖。此圖說明新航路的開辟()
A.促進商路及商業中心的轉移B.帶動了商業經營方式的轉變
C.引起金銀貶值的“價格革命”D.催生新的信貸金融機構出現
2.荷蘭豆原產于東南亞的泰國和緬甸地區;荷蘭豬的學名叫豚鼠,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它們的命名反映了()
A.物種的全球交換B.生物多樣性的破壞C.飲食結構的變化D.世界市場的形成
3.一位學者以全球視角研究世界歷史,將全球史分為七個時代,下圖是其中一個時代的具體由此可以推斷這一時代主題是()
A.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發展B.全球一體化的緣起
C.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D.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4.在15世紀的歐洲,巧克力、蔗糖等都是非常稀缺和昂貴的商品,只有王公貴族等才能享用。到了18世紀末,巧克力、蔗糖等卻已成了歐洲大眾的消費品,普通家庭也能享用。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場的逐步形成B.工業革命的大力推動
C.民主政權的普遍建立D.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
5.股份公司把投資與經營管理、商業活動分開,使投資者從經營管理的責任下解放出來.這種商業組織形式有利于把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用于大規模的商業冒險事業,是動員經濟力量從事海外貿易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據此可知,股份制公司的出現()
A.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B.導致了壟斷組織的產生
C.顛覆了傳統的經營模式D.推動了資本主義的興起
6.約翰·迪伊是英國著名占卜家、數學家,1558年伊麗莎白繼位后,成為王室的御用顧問。他最早使用“大英帝國”一詞,也是第一個把歐幾里得的幾何學用于航海事業的人,還設計了許多早期航海家需要的設備。約翰·迪伊的做法()
A.確立了英國日不落帝國地位B.強化了英國世俗王權的權威
C.體現了強烈的人文主義精神D.助力了英國的海外殖民擴張
7.天花、水痘等疾病的病原體隨西班牙人傳播到殖民地,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西班牙侵略者卻幾乎不被感染,傳教士趁機宣揚這是神在憑借疫病表達憤怒和對侵略者的偏愛。原住民則由于缺少遭遇一連串致命傳染病的相似經歷,也認同了征服者的這一認識,據此可推知()
A.殖民者有意制造瘟疫B.世界人文地理格局發生變化
C.非洲原有的社會解體D.傳播宗教是殖民擴張的主要目的
8.有西方學者認為,“近代歐洲不是靠自身的經濟力量而興起的,當然也不能歸因于歐洲的理性、制度、創業精神、技術、地理”,而是“強行分沾了亞洲的生產、市場和貿易的好處”。可直接用于論證該觀點的史實是()
A.中國澳門成為國際貿易樞紐B.西歐圈地運動不斷發展
C.東西方的物種出現了大交流D.英國出現了股份制公司
9.1512年,西班牙國王頒布法規,對印第安人的勞動條件、待遇和報酬、信教等問題作了明文規定,以限制監護主對印第安人的無限度役使。1542年,西班牙國王又頒布新法,規定當地人擁有自由權、勞動報酬權和醫療保障權,不允許托管人向當地人征收重稅。這些規定旨在()
A.維護殖民統治秩序穩定B.推行種族隔離的政策
C.實現種族間平等和融合D.終止在美洲殖民擴張
10.下圖展示了14-17世紀西歐發生的某一運動的歷史原因。據此可知,中間“O”部分應該填寫()
A.文藝復興運動B.宗教改革運動C.近代科技興起D.歐洲啟蒙運動
11.13-15世紀的意大利,倫巴第的貴族依靠繼承產業的租金生活,那不勒斯的貴族認為工作、經營自己的財產、從事工商業是不光彩的,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等地有不少貴族投身貿易或者當水手。這說明當時意大利()
A.成為歐洲文藝復興源頭B.人文主義的傳播不均衡
C.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D.社會平等觀念廣泛傳播
12.文藝復興時期,有學者贊成古希臘人的說法,認為人類歷史循環往復,交替進行;也有學者質疑古希臘人的人類歷史退化觀,其理由是僅印刷術一項就可以超越古人的所有發明。上述觀點與文藝復興特點相符合的是()
A.汲取東方文化精華B.批判繼承古典文化
C.崇尚理性科學思想D.追求現世幸福生活
13.文藝復興時期,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用方言進行寫作。很多作家在作品中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寫作語言也從拉丁文轉向本民族語言。由此可以看出()
A.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的核心B.近代民族國家意識正在形成
C.其目標是反對封建莊園統治D.這些作品屬于浪漫主義風格
14.《比利時信條》(1561年)是一份加爾文派信條,卻在自然科學發達的國家尤其受歡迎。它宣稱“上帝要求你們去觀察探究自然界的奧秘,從而留意到上帝創造的自然界是多么的智慧”。這種觀念被英國皇家學院充滿熱情地采納。據此可知()
A.英國已經擺脫了羅馬教廷的控制B.《比利時信條》否定人的宗教信仰
C.新教理論客觀上利于科學的進步D.加爾文派是一種科學的宗教信仰
15.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種植作物能養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養活的人口多得多......農業生產率的增長則使食物有了剩余,從而使得社會能夠供養新產生的祭司階級、軍隊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們發明出來用以記事的。”這說明()
A.文字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唯一標志
B.農業的產生是人類邁向文明的重要前提之一
C.古代文明產生于祭司對神靈真誠的崇拜
D.私有制的產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
16.“莊園的規模大小不等,有的莊園就是一個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幾個村落,莊園里有封建領主的堡壘、教堂、農奴的茅舍,有鐵匠鋪、木工房、釀酒坊等各種手工作坊,還有牲畜圈、磨坊、菜園、池塘、樹林、草地。”這段文字反映了()
A.莊園大體上是一個開放式的經濟實體B.莊園是一個以商品經濟為主的經濟實體
C.莊園大體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實體D.莊園大體上是一個比較發達的經濟實體
17.9世紀末以后,日本的大貴族莊園主逐漸獲得免交國家貢租(不輸)和擺脫國家行政控制(不入)的特權。10世紀,日本的地方豪族紛紛將其土地進獻給有權勢的貴族和寺社,奉其為領主,自任莊管。一些領家再將莊園進獻給更有權勢的中央貴族,稱其為本家。這使得10世紀的日本()
A.中央集權體制受到沖擊B.進入幕府統治政治時期
C.武士集團勢力受到挑戰D.仿效中國進行大化改新
18.古代西非某國曾一度打通了北至中東、南至幾內亞灣的黃金商路。1324年其國王曼薩穆薩前往麥加朝圣,此行讓西非文明走向世界,并讓伊斯蘭和基督教世界都感受到其文明的強盛。該國()
A.以廷巴克圖為經濟文化中心B.朝圣之行導致拜占庭金價下跌
C.國家都城以石塊壘砌而建成D.疆域曾一度擴張到尼羅河流域
19.在馬可·波羅之前,歐洲人只知道絲綢來自神秘東方,并不清楚它原產地的模樣。馬可波羅通過分享親身經歷,把來源地具象化。《馬可·波羅游記》“成為中世紀歐洲最重要的暢銷書之一。隨后幾個世紀,許多探險家、航海家和商人決定追隨馬可·波羅的腳步,一定要前往馬可·波羅所描述的東方。”“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到馬可·波羅的書和前往中國的愿望影響的。”上述材料旨在說明()
A.歐洲人長期對東方尤其是中國興趣濃厚
B.馬可·波羅指引西方人前往新大陸
C.馬可·波羅激發歐洲人的中國情結
D.《馬可·波羅游記》是中世紀歐洲暢銷書
20.1530--1600年間,西班牙的畢爾巴鄂開始擴大造船業的規模,承接船舶修理業務,一些鋼鐵廠專門負責為歐洲各國的船只生產船錨和其他金屬配件,該城市迅速崛起為西班牙北部的一個繁華港口。畢爾巴鄂崛起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貿易中心的轉移B.生產方式的變革
C.商業經營方式的變化D.工廠制度的實行
21.16世紀,一位威尼斯商人抱怨:“葡萄牙人在印度購買香料的價格低得離譜,他們以如此低廉的成本;將香料大量運抵歐洲,導致我們在東方貿易中的利潤大幅縮水。”這一現象表明()
A.商業革命沖擊傳統貿易格局B.貿易發展推動商品世界性流動
C.價格革命引發經濟秩序混亂D.葡萄牙成為世界貿易體系中心
22.恩格斯在總結巴黎公社失敗的教訓時,認為“巴黎公社遭到滅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權威”,他在給保爾·拉法格的信中也指出:“沒有權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動。沒有一個權威人物或權威集團,政黨就難以作為一個政治組織存在和發展,無產階級就難以作為一個整體的階級采取有力行動。”據此可知,恩格斯認為()
A.巴黎公社未找到實現理想社會的有效途徑
B.巴黎公社未提出擴大工人政治權利的要求
C.巴黎公社未找到政治領導和政黨領導方向
D.巴黎公社未倡導實現無產階級的國家聯合
23.1871年9月,恩格斯指出:“第一個巨大的成就應當是破壞各個派別的這種幼稚的合作。這個成就就是巴黎公社,公社無疑是國際的精神產兒,盡管國際沒有動一個手指去促使它誕生,要國際在一定程度上對公社負責是完全合理的。”這反映出巴黎公社()
A.受到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影響B.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C.促進了國際工人協會的成立D.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
24.16世紀初,意大利的戲劇創作呈現新的趨勢:劇作家在宗教題材的框架下,大量融入世俗生活的情節,甚至借用古典神話中的愛情故事來表現人性欲望。教會雖多次譴責此類戲劇“褻瀆神圣”,但資族和富商仍競相贊助演出,市民觀眾也趨之若鶩。這一現象()
A.表明宗教改革已徹底瓦解教會權威B.折射出文藝復興時期價值觀的沖突
C.體現了啟蒙運動對民眾思想的解放D.反映了資產階級對封建制度的挑戰
25.從馬丁·路德對羅馬教皇的赦罪權提出質疑、德意志邦君獲得邦國主權,到《威斯特伐里亞和約》將流行已久的國家主權意識納入帝國法、德意志民族以邦國為單位進入全球史,其間的關鍵詞是“教隨國定”。這一演進趨勢主要說明()
A.歐洲近代國際關系體系開始確立B.主權國家成為國際關系的基本主體
C.宗教改革與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D.德意志地區的政治格局發生了質變
26.中世紀的天主教,占有大量的土地和資源,要求信徒向教會捐獻財產,繳納“什一稅”,購買“贖罪券”,信徒個人要節儉、禁欲、忠誠;宗教改革建立的新教倫理普遍承認“因信稱義”,工作勞動是上帝賦予信徒的“天職”,努力獲得財富是上帝的旨意,賦予經商逐利行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據上述材料可知()
A.新教倫理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
B.堅定信仰上帝才能夠發財致富
C.宗教改革導致人們不擇手段追求個人利益
D.天主教倫理道德教化功能加強
27.西方近代發生了兩次思想解放運動,......十六世紀是文藝創新的世紀,十八世紀則是思想創新的世紀”。材料所述的兩個“創新的世紀”的內在聯系是()
①都具有理性和自由的色彩②都重視政治藍圖設計
③都意在實現人現實生活的幸福④都促進了近代社會的轉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指出:“政府應公平分配財富,以達到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么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它注定要威脅社會穩定。”這表明亞當·斯密()
A.主張經濟發展要兼顧效益與公平正義
B.認為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私有制
C.提倡平均分配社會財富緩和社會矛盾
D.認為公平正義是經濟社會進步的前提
29.聯邦憲法修正案第十條規定:“憲法未授予合眾國、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體現了美國憲法的主要原則是()
A.民主原則B.平等原則C.聯邦原則D.共和原則
30.《法國大革命的文化起源》一書中認為,“在某種意義上,恰恰是革命制造了書籍,而不是相反,因為正是革命賦予了某些著作先驅性和綱領性的意義,將這些著作構建為它的起源。”由此可知,作者認為()
A.法國大革命激發了民族意識
B.革命維護了書籍出版界利益
C.革命擴大了啟蒙思想的影響
D.《人權宜言》具有先驅性作用
31.英國“光榮革命”后的《王位繼承法》規定,凡是“品行端正”的法官即可一直任職;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除非瀆職,法官任職終身。這些規定的共同目的是()
A.限制國王權力B.實現三權分立C.提高行政效率D.保證司法獨立
32.1819年英國《工廠法》規定:禁止雇傭9歲以下兒童;9-16歲工人每天最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半,不得在晚上9時至早晨5時半做夜工。英國這一做法()
A.源于工業革命人力需求B.意在降低工廠生產成本
C.促進社會經濟快速增長D.利于資本主義長遠發展
33.19世紀中期,一位英國紳士在日記中寫道:“原本熱鬧非凡、滿是工人忙碌身影的手工編織作坊,如今冷冷清清。原本只能在家操持家務的婦女們,如今也成群結隊地走進了工廠,臉上洋溢著與以往不同的自信。”這一現象表明()
A.重工業成為國民經濟主導B.工廠制度推動婦女的解放
C.生產領域出現革命性變化D.婦女的社會地位得到提升
34.18世紀以前的英國社會在安于現狀中停滯不前,人們普遍認為個人命運幾乎是父輩的翻版,與自己的奮斗并無多少必然聯系:18世紀時這種狀態被打破,社會各階層都加入到追求財富的行列中,他們認為憑借努力可以過和自己父輩完全不同的生活,甚至可以成為高不可攀的貴族。這一變化反映出()
A.工業革命促進社會結構的變動
B.自由主義經濟思想成為共識
C.經濟發展影響了社會價值追求
D.民主政治沖擊傳統社會秩序
35.公元前30年,埃及被羅馬征服。不久后,埃及方尖碑、埃及風格的建筑和雕塑紛紛出現在羅馬的廣場上,埃及女神伊西斯也成了最受羅馬人尊崇的女神之一;與此同時,埃及藝術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羅馬元素。這表明()
A.羅馬與埃及文化走向一體化B.戰爭促進了羅馬文化的傳播
C.羅馬帝國正在推行行省制度D.戰爭客觀上促進了文化交融
第11卷(非選擇題)
三、材料題(共30分,每題15分)
36.下列材料分別摘自17世紀末和19世紀后期歐美四大國的歷史文獻:
材料一國會可用2/3的多數推翻總統對國會法案等的否決,可通過法律規定法院的組織與權限。眾汊院有權對犯有“背叛、行賄、受賄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惡行”的總統、副總統等提出彈劾......
材料二“憲法規定,立法權由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行使。參議院議員由地方參議會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間接選出,......眾議員議員用普選方式選出(婦女、軍人無投票權)......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總統是國家元首、軍隊最高統帥......總統和內閣部長共同對議會負責。”
材料三“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成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過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議會之選舉應是自由的。”
材料四憲法第15條:“由皇帝任命帝國宰相”;第18條:(皇帝)“有創制法律之權”;第12條:“皇帝有權召集、召開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以及使議會延期或結束。”
(1)請對應指出四段材料分別出自歐美國家的什么政治文獻?以上材料反映資本主義國家的代議制分哪幾種類型?(6分)
(2)材料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獻分別對其本國社會進步發揮了哪些積極作用?對于君主和議會的關系,材料三和材料四規定有什么不同點?(6分)
(3)根據上述材料歸納,就大多數國家而言,資產階級代議制具有哪些基本特征?(3分,)
3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創新成為近代英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首先是政治制度創新;其次是經濟領域內的制度創新,表現為英國首創一種全新的工業生產力,通過工業革命率先進入工業化社會;最后還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創新。近代英國霸權的興衰充分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一個國家的振興和強大必須依靠其制度創新。
材料二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19世紀初的“世界工廠”,“當1815年和平恢復時,擁有使用蒸汽機的工廠的英國,已經能夠供應全世界,而其他國家當時還幾乎不知道蒸汽機。在工業生產方面,英國已遠遠走在它們前面了。”
-摘編自董正華《世界現代化進程十五講》
材料三工廠“使年輕婦女走出狹小的“家”,這種家在場地、光線、空氣、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工廠則培養她形成準時、守紀、敏捷、能干、注意力集中與保持效率的習慣,鞭策她努力工作,表現自己的交友和社會活動方面的才干,訓練她具備自尊、自立和勇氣”。
-摘編自馬櫻《工業革命對英國工廠女工的影響》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英國創新的具體表現。(8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工業革命對英國的影響。(4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工廠制度給女工帶來的變化。(3分)
高一期中歷史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共35題,每題2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A A D B A A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C B C A A C A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A B C A C A C C
題號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D C C D
二、材料題(共30分,每題15分)
36.(1)表現: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首先進行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發展,頒布專利法,保護發明創造;17世紀,英國出現早期啟蒙思想。
(2)影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生產效率提高,供應全世界;使用蒸汽機,領先世界;在工業生產方面遙遙領先。
(3)變化:擴大女工活動范圍和社會圈子;鍛煉了女工各方面的能力;更多女性走向經濟獨立;婦女地位有所提高。
37.(1)①材料一,美國1787年憲法;②材料二,法國1875年憲法;③材料三,英國1689年《權利法案》;④材料四,德國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類型: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
(2)①材料一,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基礎;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鞏固了獨立戰爭的成果。②材料二,法國共和政體得到最終確立;使工業資產階級得以分享政權,促進了法國工業資本的發展。不同點:①英國國王是虛君(或虛位元首)王權受到議會限制;②德國皇帝權力巨大,議會受皇帝控制。
(3)選舉、議會立法和權力制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安县| 容城县| 巩留县| 金坛市| 阿拉尔市| 调兵山市| 柳江县| 西盟| 五寨县| 河西区| 瓦房店市| 朝阳县| 和硕县| 海丰县| 洞口县| 东兴市| 松阳县| 丹寨县| 炎陵县| 环江| 醴陵市| 新竹市| 福建省| 小金县| 新竹市| 寿阳县| 靖宇县| 南靖县| 招远市| 武陟县| 临邑县| 南阳市| 上高县| 梅河口市| 苏州市| 乐都县| 泰宁县| 白朗县| 赤峰市| 青岛市| 布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