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高考沖刺模擬集訓真題練: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一、選擇題1.(2025·安徽省·模擬題)從東吳到東晉時期,以建康城(今南京)為核心的“大建康”是區域以至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大建康”的范圍包括:建康城,東府城、西州城、石頭城等外圍城池,周圍的郡縣治所和安置北方士族和移民的僑縣,以及軍事堡壘。這一布局( )A. 推動了魏晉時期經濟重心的南移 B. 完善了都城的空間形態和功能區分C. 促進了區域經濟合作理念的萌發 D. 有利于都城的政治穩定和物資供應2.(2025·全國·模擬題)隋唐洛陽城正平坊遺址考古發掘發現,該坊東南區是禮制建筑區,東西并列兩個庭院,可能為國子監和孔廟。此外還有兵部尚書李迥秀,左散騎常侍,河南尹裴迥等達官貴人的宅院。據此可知,當時的洛陽城( )A. 城市治理更加科學有序 B. 城市內市坊的界限被打破C. 承擔了部分首都的職能 D. 成為教育水平最高的城市3.(2025·江西省贛州市·模擬題)《管子》提出:“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材料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 )A. 遵循禮制,合理布局 B. 尊卑有序,等級森嚴C. 順應自然,天人合一 D. 依山傍水,因地制宜4.(2025·浙江省寧波市·模擬題)圖1、圖2為不同朝代的中國北方部分駐所分布示意圖。圖1到圖2的變化表明( )A. 地方行政制度出現重大變革B. 部分城市主要功能發生轉變C. 閉關自守政策執行更為嚴格D. 改土歸流實施范圍有所擴展( 2025福建卷6)5.(2025·天津市市轄區·模擬題)據考古發掘,姜寨聚落總體布局分為居住區、窯場和墓地三個部分(如圖)。居住區位于中央,居住區內的房屋規劃整齊,環壕內環繞的房屋建筑群由大、中、小型三種房子組成5個單元,每個單元的小型房屋圍繞大、中型房屋,房址的門均朝向中心廣場,周圍有壕溝和墓地。古村落如此布局根源于( )A. 私有制水平的提高 B. 商品經濟不斷發展C. 原始農耕經濟的出現 D. 防御外敵入侵的需要6.(2025·安徽省·模擬題)依據以下圖表數據,分析恰當的是世界城鎮(市)化趨勢示意圖①工業革命時期世界城鎮化增速明顯加快②第二次工業革命前世界城鎮化比例較低③冷戰結束前世界城鎮人口已超鄉村人口④工業化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城市化進程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7.(2025·天津市·模擬題)漢到明清,中國城市基本上是中央集權式的行政體系的載體,主要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舉與官學等教化機構所在,推行農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負責地區文化和社會建設,如教育、救災、福利和醫療等服務的提供。這說明古代城市( )A. 主要發揮的是經濟性功能 B. 其發展深受商品經濟影響C. 自然經濟是其發展的基礎 D. 不同時期發展具有一致性8.(2025·山東省·模擬題)如圖為在漢代的基礎上改建的北魏都城洛陽,城中心有很大的宮殿區,有網格狀的街道以及不同的區劃。城市分成兩部分,包括僅限官員活動的政治區域和由政府管理的市場與居民區。據此可知,北魏( )A. 城市營建開始形成制度 B. 商品經濟發展受到重視C. 城市實行市坊分離制度 D. 佛教發展決定都城規劃9.(2025·浙江省臺州市·模擬題)從二里頭至秦漢時代都邑布局的主流是“大都無城”,即并未構筑起外城郭的城墻,此現象延續到了春秋時代。到了兼并戰爭更為慘烈的戰國時代,中國歷史進入了“無邑不城”的新的發展階段,甚至邊地郡縣還出現了大規模的筑城運動。戰國時期城市建造轉型的主要原因是( )A. “工商食官”制度解體 B. 軍事防御或擴張的國家策略C. 已形成營都建邑的定制 D. 城市經濟職能的大幅度增強10.(2025·天津市·模擬題)1949年至1957年底,我國城鎮總人口共增長4184萬人,平均每年增長523萬人;城鎮人口的比重由1949年的10.6%增長至1957年的15.4%,增幅達0.7倍以上,年平均遞增率高達7%.形成以上情況的主要原因是( )①建國初期國民經濟的恢復②農村土地改革運動的完成③“一五”計劃期間的工業化建設④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經濟的發展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1.(2025·安徽省合肥市·模擬題)安徽宏村的承志堂有“民間故宮”之稱。起伏錯落的馬頭墻使住宅有了封閉獨立的內向型圍合空間,其主體建筑以前、后兩堂為中軸,是兩進三間結構,前廳是整個家庭的“政治文化中心”,后廳是主人侍奉父母、長輩的地方,俗稱“高堂”。東西兩側的書房、仆人用房、偏廳、廂房、后花園等為輔助建筑。這種民居的設計( )A. 布局講究對稱、主次分明 B. 帶有列柱圍廊的中心庭院C. 采用混凝土和磚木的結合 D. 有效解決了住房緊缺問題12.(2025·天津市·期中考試)在歐洲,19世紀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鵝卵石鋪路;到19世紀中期,已改用花崗石及方木塊鋪路;及至19世紀末發明用磚、混凝土和瀝青鋪路法后,歐洲各國的城市街道狀況大為改觀;新式自來水系統于1850年以后開始在倫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燈制度從19世紀開始也日漸改良。上述變化主要反映了歐洲當時( )A. 工業化進程持續推進 B. 街道鋪砌技術的進步C. 各國市政立法的完善 D. 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13.(2025·陜西省寶雞市·期末考試)19世紀后半期,紐約、費城等城市普遍存在業主將舊倉庫、啤酒廠房及獨戶住房改建成可容納8至12戶居住的小單元房,租給城市貧民或是初到美國城市急需住房的移民的情況。據統計,1890年美國平均每套住房容納5.45人,而紐約高達18.52人,芝加哥、波士頓等市皆超過8.5人。這反映出當時( )A. 工業革命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 B. 城市化催生了房產投機現象C. 政府積極干預城市住房的治理 D. 工業革命加劇美國階級矛盾14.(2025·安徽省合肥市·模擬題)如表為清初成都城市景觀修建情況表,如表反映清初成都城市景觀修建( )修建時間 修建景觀 修建人順治十八年(1661年) 成才文廟 四川巡撫佟鳳彩康熙七年(1668年) 捐修青羊宮三清殿 四川巡撫張德地康熙七年(1668年) 修建了武侯祠的三絕碑亭、惠陵版坊 四川巡撫張德地康熙十年(1671年) 杜甫草堂 巡撫羅森、布政使司金攜、按察使司宋可發、成都縣令戴宏烈等,還有二寺僧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錦江書院 按察使劉德芳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重建二仙庵 按察使趙良壁A. 廣泛調動了社會參與 B. 蘊含了政治社會意圖C. 奠定了后世城市形態 D. 推動了城市經濟發展15.(2025·浙江省溫州市·模擬題)據統計,宋神宗元豐年間,全國城鎮約1700個,鎮與草市的比例平均為1:3,二者合計近7000個。當代學者曾就當時城鎮人口所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作過多種推測,最高估計為北宋20.1%,南宋22.4%,較為保守而穩定的估計為12%至16%。兩宋時期的這些城鎮A. 都成為地方一級行政機構的所在地 B. 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例高于農村C. 多因工商業者經營及定居發展起來 D. 因漕運和海運的發達而走向繁榮16.(2025·安徽省·模擬題)漢代長安有“東西九市”,設“市長一人,秩(俸祿)四百石;丞一人,二百石”。唐代東西市皆設市署,最高長官為市令,官階為從六品上:令之下有丞兩人,官階為正八品上。此外,還有錄事、府、史、典事、掌固等辦事人員,共18人。這反映了唐代( )A.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B. 城市坊市分區制度已經瓦解C. 經濟管理進一步得到細化 D. 商業成為國家稅收主要來源17.(2025·湖北省咸寧市·模擬題)近代以來,西方在城市建設實踐中,代表宗教統治勢力的教堂逐漸退居次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地位的府邸、市政廳、行會大廈等世俗建筑,這些建筑占據了城市中心。這一變化表明A. 城市發展宗教信仰逐漸喪失 B. 宗教與世俗文化的融合與沖突并存C. 城市化中人文主義精神深化 D. 資產階級興起與宗教文化此消彼長18.(2025·陜西省寶雞市·模擬題)西亞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許多城堡,城墻、馬面、塔樓等一應俱全,顯示了較強的防御功能,與城邦之間長期頻繁的戰爭有直接關系。后來巴比倫、亞述、希臘、波斯、羅馬的情況也莫不如此。比較而言,中國從距今8000多年開始的多數時間里,大部分地區目前尚未發現堅固的城堡,常見的環壕聚落軍事防御功能有限,并不存在必然演化為城堡的趨勢。對此解讀正確的是()①中華文明起源階段表現出和平性特征②軍事防御是中外早期城市的首要功能③環境不同導致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征④原始社會的戰爭主要為爭奪區域霸權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19.(2025·云南省昆明市·期中考試)恰塔爾 休于遺址位于今土耳其境內,距今約6000年,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城市遺址之一。這是一座機構復雜的城市,遺址中除房屋外,還有神廟之類的建筑,一些建筑的墻上有描繪狩獵的壁畫。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種植小麥、大麥等農作物,同時飼養家畜,為城市提供了穩定的食物來源。根據以上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神廟建筑說明宗教信仰高度發展 B. 壁畫體現狩獵采集經濟占主導地位C. 農業和畜牧業推動了城市的發展 D. 城市機構復雜說明出現了階級分化20.(2025·全國·模擬題)如表為1790年以來美國的城市化率(%)。據此可知美國( )年份 城市化率 年份 城市化率1790 5.1 1910 45.71800 6.1 1920 51.21810 7.3 1930 56.21820 7.2 1940 56.51830 8.8 1950 59.01840 10.8 1960 64.41850 15.3 1970 73.61860 19.8 1980 73.71870 25.7 1990 75.31880 28.2 2000 79.11890 35.1 2010 80.91900 39.7 2015 81.7A. 城市規模隨著經濟發展而擴大 B. 城市化支持了工業化發展C. 工業化完成后城市化進程停止 D. 城市化與工業化高度協調二、材料解析題21.(2025·廣東省梅州市·模擬題) 材料一 近代中國的城市化是以開埠通商為契機揭開序幕的。近代中國先后開辟的70多個通商口岸既是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掠奪中國的基地和橋頭堡,又是輸入近代文明的主要陣地和前哨。開埠以后,近代中國城市的外在人文景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結構等方面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城市發展始終處于低度、有限的狀態,少數大通商口岸城市畸形膨脹,中小城鎮卻發展不足,許多內地城市呈現停滯、衰退的發展態勢,從而影響了近代中國整體城市化水平。材料二 城市建設和經濟的發展,以及近代科學技術的傳入促進了市政工程建設的興起。從19世紀60年代起,一些近代市政工程建設設施,如自來水、電燈、煤氣、衛生設備、近代化的交通與郵電通信等也陸續在通商口岸城市出現,進而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條件及改變了居民的生活方式。由于通商口岸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及租界內西式市政建設的示范作用,通商口岸市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以及價值觀念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異與更新,并由此向內地城鄉傳播,帶動了內地城鄉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變革。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陳朝輝《從通商口岸近代文明的傳播看中國城市近代化》(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近代城市化進程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中國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地位和作用。22.(2025·天津市·模擬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維多利亞時期( 1837-1901年)的倫敦是最早出現近代貧民窟的城市之一。1851年,英國成為首個城鎮化率突破50%的國家,作為英國首都的倫敦,是全國制造業中心與主要貿易港口,吸引著全英及歐洲其他地區的就業人口。同時,圈地運動導致大量失去生產資料的農民被迫進城務工,他們的收入水平普遍很低。當時英國市場經濟并不穩定,許多工廠雇有大量的臨時工與季節工。倫敦高昂的房租和物價水平遠超其他城市,1850-1880年,倫敦市中心普通住房的租金價格幾乎翻了一番。政府中的自由主義者認為,經濟活動中的自由競爭能解決所有問題,這導致政府更愿意將住房問題交給市場去處理。于是,大量非熟練工、臨時工、季節工與失業群體只好搬進過度擁擠、衛生狀況惡劣但租金相對較低的居民區生存,而這些居民區也隨著人口密度的不斷增長逐漸成了貧民窟。——摘編自高舒琦《19世紀英國倫敦貧民窟更新及對我國的啟示》材料二新加坡是一個地狹人稠的城市國家。住房問題上,新加坡擁有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兩大體系,其中,以“組屋”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始終占據主體地位,而商品房占比在 20世紀90年代一度降至不足1%。早在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政府便大規模興建公共住房。1966頒布的《土地征用法令》規定,政府有權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國家建設,這保證了大規模建設公共住房所需的土地。組屋售價由政府根據中低收入群體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成本決定,建設組屋的虧損由財政補貼。政府還限制居民購買組屋次數,更不允許以投資為目的買房。1994年,政府還推出住房特別援助計劃,以各種形式向國民提供住房補貼,使組屋價格始終保持在普通居民能夠承受的范圍內。20世紀90年代后期,組屋開始呈現供過于求的狀態。——摘編自郭偉偉《“居者有其屋”——獨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啟示》等(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影響19世紀倫敦貧民窟形成的歷史因素。(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加坡“組屋”建設的特點。(3) 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近現代城市居住空間變化歷程對你的啟示。23.(2025·天津市市轄區·模擬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河海交匯之區,在金代是荒曠斥鹵的濱海荒地,為海防之需在此設寨戍守,名曰直沽寨……迨至元代,由于直沽臨近大都,又據河海交匯之咽喉要道,因而,元王朝統治者在此建立掌管漕糧轉輸的官府衙署,并遣重兵戍守防衛,設倉儲糧。1316年,改直沽為海津鎮。明代永樂以后,政治軍事中心北移,而經濟中心仍在南方,為盡快連接這兩個中心,明王朝統治者大規模發展漕運。漕糧轉輸皆以天津為入京要道,天津遂以其特殊之地理位置大步跨進政治經濟領域,地方經濟也隨之得以發展。1404年,明成祖朱棣“以直沽海運往來之沖,且海口田土青腴便于屯守,乃設衛”,并派官在此監督筑城。明代中葉以后,天津地區的商品經濟有了一個較大的發展,由單純的官運糧米及物資中轉站發展成為各地商品及貨物集散的北方商業中心城市。——林純業《明代漕運與天津商業城市的興起》材料二 天津于1860年被迫開埠通商,使天津從傳統的封建性城市逐步演變為不斷滋生新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半殖民地城市。天津不僅成為溝通世界資本主義市場體系的口岸和中國近代工業重要的發源地,而且也改變了它作為首都附屬城市的被動地位。不能忘記的是,天津在百年間的迅速崛起也伴隨著巨大的民族犧牲。……當然,比起其他一些沿海城市,傳統天津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開埠以后,資本積累的過程自然也相對緩慢。天津周圍的腹地經濟落后,無力為城市提供大量資本,也無法吸收城市的大量工業產品。開埠以后,天津港對外貿易額巨大,洋貨充斥,使本地白銀要有相當部分輸送出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城市的資本積累和工業發展。天津作為首都的門戶,近代以來屢次遭到戰爭的侵害,使天津早期近代工業遭到全面破壞,失去了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先導作用。——來新夏《天津歷史與文化》材料三 現代天津的發展時間 發展概況1984年 國家做出進一步開放天津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的決定1997年 國家明確天津的城市定位為“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2006年 國務院通過的《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指出:天津市是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被納入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2011年 天津港貨物吞吐量突破4.5億噸,與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緊密聯系;天津開發區累計批準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4999家,實現年工業總產值698.96億元;全球500強企業中共有來自境外82家企業在天津開發區投資185個項目——來新夏《天津歷史與文化》材料四 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天津市的功能被定位為“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1)依據材料一,指出天津的城市職能在中國古代史上的變化及原因。(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近代西方侵略給天津帶來的雙重影響;并概括阻礙近代天津發展的因素。(3)依據材料三、四,簡要概括天津改革開放的歷程。1.【答案】D2.【答案】C3.【答案】C4.【答案】B5.【答案】A6.【答案】D7.【答案】D8.【答案】C9.【答案】B10.【答案】B11.【答案】A12.【答案】A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C16.【答案】C17.【答案】C18.【答案】A19.【答案】C20.【答案】D21.【答案】(1)特點:與被動開埠通商相關;具有殖民地色彩;畸形發展,水平低,不平衡性。成因: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西方商品和文化輸入;農村經濟衰敗,人口流入城市;民族工商業的畸形發展。(2)地位:通商口岸是中國近代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產物;列強利用通商口岸對華輸出商品和資本,造成近代中國城市經濟的畸形;西方生活方式的傳播,帶有一定的文化侵略性質。作用:通商口岸的建立是中國近代城市化的起點;通商口岸最早引進近代生產生活方式,客觀上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提升了城市的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成為新思想傳播的窗口;為中小城鎮的近代化提供了參考。22.【答案】【小題1】歷史因素:工業革命促使倫敦工商業發達,吸引大量就業人口,人口密度大;圈地運動導致大量農民進城務工;工人工作不穩定、工資低;倫敦住房租金價格高;政府主張自由主義,不解決住房問題。【小題2】特點:屬于保障性住房;占據住房的主體地位;“組屋”建設用地由政府保障;組屋售價由政府決定,相對較低;“組屋”建設目的是滿足居住而非投資。【小題3】啟示:城市居住空間變化受經濟發展的影響;城市居住空間要維護平等性;要關注民生,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23.【答案】(1)變化:天津由衛軍屯田、戍守據點和漕運中轉站轉變為封建城市、北方商業中心。原因:經濟重心南移導致南糧北運的需要;統治中心北京的門戶;交通樞紐利于經濟文化交流。(2)影響:在近代西方侵華的過程中,天津多次被占領,并被迫開放為商埠,建立了九國租界,半殖民地化加深,災難深重;原有的經濟結構受到沖擊,逐步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天津軍民不斷抗爭,涌現出像聶士成等英雄人物;列強的侵略客觀上也推動了天津近代化進程,天津成為中國近代對外貿易中心和工業基地。因素:西方的侵略與掠奪、周邊經濟的滯后與近代中國政治的腐敗等因素也困擾天津的發展。(3)歷程:1984年,天津成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2006年,天津成為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開發開放濱海新區成為國家戰略;2015年,天津被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第10頁,共1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