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統編版語文四下第二單元學科項目化學習設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然 科技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PDF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統編版語文四下第二單元學科項目化學習設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然 科技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PDF版)

資源簡介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學科項目化學習設計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然 科技
一、單 元 概 覽
單元主題 自然 科技 年級/學期/單元 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學校 總課時數 10—11
課程標準解讀
陳述:2.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3.關心社會文化生活,發展交流、合作、探究等
實踐能力;6.積極觀察、感知生活,發展聯想和想象,激發創造潛能;7.樂于探索,
總 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維方法,辯證地思考問題、有理
目 有據、負責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態度。
標 解讀:課程總目標幫助我們明晰了“為何要學習本單元”“如何學習”以及“學到什
么程度”的問題,即“在獨立和合作的思考、探索中了解、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發展崇尚真知、解決問題的科學精神”。
識字與寫字 閱讀與鑒賞 表達與交流 梳理與探究
1. 能 借 助 字 1. 能清楚明白 能提出學習
1. 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 典、詞典和生 地講述見聞,說 和生活中的
力。 活積累,理解 出自己地 感受 問題,有目的
2. 能感知常用漢字形、 生詞的意義。 和想法。 地搜集資料,學
段 音、義之間的聯系,初步 2. 能對課文中 2. 觀察周圍世
共同討論,嘗
建立漢字與生活中事物、 不理解的地方 界,能不拘形式 試運用語文

行為的聯系,初步感受漢 提出疑問,樂 地寫下自 己的 并結合其他

字的文化內涵。 于與他人討論 見聞、感受和想 學科知識解
交流。 象。 決問題。
解讀:學段目標具體解答了學生在本單元學習中需著重發展的能力:在閱讀與生活
中主動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并嘗試借助與同伴討論、查閱資料、結合其他學科等
渠道解決問題。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 跨學科學習
1. 閱讀有關科學的短文,依據事實和細節,
運用口頭和圖文結合的方法,表達自己的觀點 嘗試運用科學、藝術、信息科技等
和思考。 相關知識和技能,富有創意地設計
學 2.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主動記錄、整理、交 并主動參與朗誦會、故事會、戲劇
習 流自己發現的問題和思考,學習辨析、質疑、 節等校園活動。
任 提問等方法。
務 解讀:由教材內容編排可知本單元隸屬于思辨性閱讀和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由前所
群 屬,本單元重在發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外顯學生思考?跨
學科學習給出了與其他學科結合以及活動設計的學習路徑。
1
學 1.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度主動搜集信息,嘗試用流程圖和文字記錄學習活動的主
業 要過程,并向他人展示學習成果。
質 2.能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提出問題并與他人交流。
量 3.能根據不同學習活動主題搜集、整理信息和資料,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能用
標 照片、圖表、視頻、文字等展示學習成果,并與他人分享。

分析:學業質量標準回答了通過本單元學習,學生具體的行為表現及成果呈現,即
“圖文音視并茂地呈現自己的學習過程及成果,并與他人共享。”
單元教材解讀
本單元以“自然 科技”為主題,涉及“自然”的內容主要是《琥珀》和《飛
向藍天的恐龍》,涉及“科技”的是《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和《千年夢圓
內容 在今朝》。除此之外還有口語交際“說新聞”、習作“我的奇思妙想”和語文
統覽 園地。
學習本單元一是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二是展開奇思妙
想,寫一寫自己想發明的東西。
“自然 科技”單元屬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范疇,其實從一年級開始,每學
主題 期都會有有關“自然與科學(科技)知識”內容的編排(見“要素分析”表),
分析 這些內容共同指向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和勇于探究”
的科學精神。
年級 單元 人文主題或語文要素
三上 五 人文主題:留心觀察
三下 四 人文主題:觀察與發現
四上 二 閱讀要素: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
人文主題:自然 科技
四下 二 閱讀要素: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
要素 習作要素:展開奇思妙想,寫一寫自己想要發明的東西。
分析 五上 五 人文主題:說明文
人文主題:有目的的閱讀
六上 三 閱讀要素:根據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
習作要素:寫生活經驗,試著表達自己的看法。
人文主題:科學精神
六下 五
習作要素:展開想象,寫科幻故事。
除此之外,與“自然 科技”有關的文章還有諸如《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
《金字塔》等文章編排在其他單元。
學情分析
已有基礎 發展目標 當前障礙 突破措施
2
1.閱讀方面:學生 1.本單元既要能圍 學生并未以“學科 教師營造富有安全
在四年級上冊已經 繞閱讀文本提出不 項目化”的形式開 感的課堂至關重
學過提問的方法。 懂的問題,還要能 展過一整個單元的 要,一不能把學習
2.表達方面:從一 采取多種方法解決 系統學習,個人學 要求定的過高,要
年級開始,學生就 問題。 習主動性以及與團 給予學生充分的信
在說話、寫話、練 2.本次“奇思妙想” 隊的合作會遇到前 心;二要大膽放手,
筆、習作中進行過 指向“神奇發明”, 所未有的挑戰。 給予學生充分探
各種“想象”力說 并能清楚介紹該發 索、合作、實踐的
寫實踐。 明的功能。 空間。
單元目標
1.運用之前所學方法,通過獨立或與同伴交流正確認讀、規范書寫本單元46個詞語,45個生字;
運用合適的方法理解一些詞語的新含義,并積累運用。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借助關鍵詞、示意圖等,用自己的話清楚介紹事物形成、演變過程;
關注新聞,清楚介紹的同時能發表自己的看法,發展自身對科學的熱愛和科技的關注。
3.靈活運用四年級上冊所學方法,圍繞閱讀文本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梳理總結解決問題的
方法,發展自身批判質疑的科學精神。
4.在項目化學習中,大膽創意,自主設計或與同伴合作完成“我的神奇發明”,并運用口頭和書
面兩種形式加以呈現。
單元項目化學習設計
項目名稱:“百問百答”自然科技長廊展 項目時長:2 周
學科:語文 相關學科:科學 信息技術 年級:四年級
項目簡述:
本項目基于教材中“自然 科技”單元,用“善于發問 敢于想象”這一關鍵概念,用“為何
善于發問、敢于想象如此重要?”這一本質問題重構已有課文,用“我們如何成為當下‘小科學
家’?”這一驅動性問題,引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社會性實踐。
教材和相關資料: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材
·語文主題叢書《探索自然》
·有關納米技術、我國航天事業的文本及視頻資料
1.這一單元所涉及的主要知識點
知識:
·對比列舉、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碳納米管”“納米緩解技術”等科技術語。
核心
技能:
知識
·能用自己的話介紹事物的形成、演變過程。
·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懂的問題,并運用多種方法解決。
·能清楚、連貫地講述新聞,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能發揮想象,寫出想要發明的東西,并借助圖示進行清楚介紹。
3
2.學科關鍵概念或能力
關鍵概念:善于發問 敢于想象
1.本質問題
為何善于發問、敢于想象如此重要?
2.驅動性問題
驅動 我們如何成為當下“小科學家”?
性問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向全國少年兒童送出節日祝愿:“希望同學
題 們從小樹立‘科技創新、強國有我’的志向,當下勇當小科學家,未來爭當大科學家,為
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這也是對中國科技創新前景的深切期許。無論是
小科學家還是大科學家,都要具有哪些科學品質素養呢?請你化身小小科學家,在學校科
技節來臨之際參與策劃“百問百答”自然科技長廊展,并參加現場展示吧。
個人成果: 評價的知識和能力:
·濰坊市科技館參觀記錄表 ·問題的梳理及解決的方法
·問題交流卡 ·想象的大膽及描述、介紹清楚。
·“我的奇思妙想”創作
團隊成果: 評價的知識和能力:
與同伴一起布置“百問百答”自然科技長廊展,做到 ·解說能力
成果 分展區布置,且形式豐富;在科技節當天各項目組對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 各自展區合作分工介紹,并現場解答參觀人員提出的
評價 各種問題,現場解答不了也能給予對方解方法的指
導。
公開方式:
全班同學分項目組參加學校科技上“百問百答”自然科技長廊展的布展及現場解說(解答),
本次科技節參觀人員有其他年級學生、部分家長代表及教師,屆時學生需要借助教室內電
腦、教室門口電子班牌、教室外展板及各種自制道具,甚至是角色扮演等向大家做現場匯
報。
主要的高階認知策略:
高階
問題解決( √ ) 決策( ) 創見( √ )
認知
系統分析( ) 實驗( ) 調研( )
涉及的學習實踐: 評價的學習實踐:
探究性實踐( √ ) 探究性實踐( √ )
社會性實踐( √ ) 社會性實踐( √ )
調控性實踐( √ ) 調控性實踐( )
審美性實踐( √ ) 審美性實踐( √ )
技術性實踐( √ ) 技術性實踐( )
實踐 項目過程:
與 1.入項活動
評價 ·科技館實地參觀,為“百問百答”自然科技長廊展規劃做準備。
·提出驅動性問題,閱讀單元內容,學生頭腦風暴:科學家要具有哪些科學素養?
·結合實地參觀形成展區規劃初稿。
·根據規劃的展區自由組合成立 6 人制項目組,并結合單元學習目標明確項目目標。
·閱讀“項目里程碑”初稿,了解整個項目的實施歷程。
·了解貫穿整個項目活動期間“問題交流卡”的制作與使用。
2.知識與能力建構
4
·借助 KWL 表,梳理提出問題以及介紹課文內容方法的已知內容和想要知道的部分,小
組內共享,形成小組內共同的問題清單。
·學生借助以下支架讀懂四篇文章
角色扮演“解說員”,怎樣簡明扼要且準確地進行內容介紹?
場景模擬:參觀人都會從哪些角度提出問題?會提什么問題?如何解答?
場景模擬過程中,你發現提問與想象有聯系嗎?舉例說明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出簡明扼要進行內容介紹的方法,并自選語文主題叢書中內容遷移運
用方法,并綜合內容借助氣泡圖在大展區進行小展區設計,形成展區規劃二稿。
·教師與學生一起借助雙翼圖梳理提問與想象的關系,深入理解“科技創新離不開善于發
問和敢于想象”。
·辨析:科學表達要求準確嚴謹,這與“科學想象”矛盾嗎?
·學生利用雙翼圖梳理“我的奇思妙想”寫作提綱,完成文本稿及匯報稿制作。
3.探索與形成成果
·每個大項目組、小項目組都要明確所有展區的規劃,自己展區的主題、布置、組內分工,
并細化本組項目“里程碑”。
·項目組成員根據分工分別做好展區所需材料的搜集、準備(文字、圖片、視頻、PPT 制
作等),以及現場介紹的提前預演。
·項目組匯總所有材料,根據展區規劃再次精選、調整素材。
·“百問百答”自然科技長廊現場展示
4.評論與修訂
·各項目組結合評價量規對展示的主題、內容及形式展開交流、修訂。
·教師進入各項目小組,對展區規劃及現場展示方案提出提升改進建議。
5.公開成果
·學生個人成果展覽
·“百問百答”自然科技長廊展現場介紹
6.反思與遷移
·完成 KWL表中的 L 部分
·完成社會性實踐和審美性實踐反思:本次團隊合作中同伴之間有分歧嗎?如何解決的?
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如何處理?本次“百問百答”自然科技長廊展展區布置的如何?現場
介紹還滿意嗎?下次如何改進?
所需 拓展文本:《十萬個為什么》、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探索自然》
資源 視頻資料:
5
二、課時項目化學習設計
項目過程 1.入 項 課時名稱 認識“小科學家”
教材內容 整個單元內容 課時數 1
所需資源 科技館參觀
1.圍繞“自然 科技”主題對單元內容進行結構化梳理,頭腦風暴討論科學家需具備的
學習 科學素養。
目標 2.結合實地參觀做好初步的項目展區規劃,自由組合成立項目組,結合單元學習目標細
化明晰項目目標。
評價 1.科學家需具備的科學素養卡片
任務 2.“百問百答”自然科技長廊展區規劃及要求
學教活動
學生活動 教師支架
一、項目規劃準備
1.提供相關記錄表
1.周末參觀科技館,多渠道了解館內展區設置,聽取相關介紹,并采用合
格供學生參考使用
適的方法作好相關記錄及參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
(附表 1)。
2.與同伴交流參觀記錄,教師巡視,發現好的記錄形式,全班分享。
2.及時發現簡潔易
(1)簡潔明確的繪圖、科技館布局圖片等
懂的記錄表全班分
(2)有關介紹內容概要及形式的記錄
享。
(3)提出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
二、項目展區規劃
1.閱讀驅動性問題,帶著問題了解單元要素,初讀文本內容。
2.頭腦風暴:通過閱讀及日常所知,說說科學家需具備的科學素養,
并寫在卡片上。(全部卡片貼在黑板左側,“善于發問”“敢于想象”放 1.學生在做展區規
大,放在中間,全程指導項目化學習活動開展)。 劃時,教師適時引導
3.與同伴討論,結合教材內容初步形成“百問百答”自然科技長廊展區 學生聚焦單元主題
規劃第一稿。(自然知識展區、科技發展展區等) 結構化單元內容。
2.學生在制定項目
目標時,教師適時呈
現單元學習目標供
學生參考。
3.幫助學生明晰關
鍵的項目目標。
3.學生按展區自由組合成 6 人項目組,并結合單元學習目標商討各組項目
6
目標。
項目 自然知識展區 科技發展展區
個性 介紹琥珀的形成過程、恐龍 介紹納米技術的應用、我國航
目標 是如何飛上天的等 天事業的發展歷程等
1.能回答參觀者提出的相應問題
共性
2.介紹通俗易懂,且吸引人
目標
3.采取各種合適的手段輔助介紹
教師提供“項目里程
三、項目實施規劃 碑”(附表 2),指導
學生借助“項目里程碑”明確在規定時間內需要完成的項目任務 學生制定項目實施
規劃。
“百問百答”自然科技長廊展問題交流卡:可以閱讀《十萬個為
此項作業貫穿整個
什么》選擇感興趣問題制作成卡片,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
作業 項目化學習全過程,
題制作問題卡,每天早晨到校即貼在教室外長廊展板上,利用晨
設計 產生問題即書寫張
讀時間與同伴交流問題答案及解決的方法,為科技節期間現場解
貼。
答做準備。
項目過程 2—4 課時名稱 勇當“小科學家”
教材內容 《琥珀》《飛向藍天的恐龍》 課時數 1
所需資源 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探索自然》自選篇目
1.借助抓關鍵詞、畫示意圖等方法,用自己的話簡明扼要地介紹琥珀的形成過程以及恐龍
學習 演化成鳥類的過程。
目標 2.角色扮演“小科學家”,面向不同的人群進行展區介紹,確定介紹所需素材及采取的形
式,形成展區規劃二稿。
評價
場景模擬,角色扮演“小科學家”進行介紹
任務
學教活動
學生活動 教師支架
一、“小科學家”答疑
1.作業交流:小組內按學號提問、解答(1 號提問,2 號解答,依次類推, 發現有效合作小組,
無法解答的,提問人自答并說明解決問題的方法)。 明確肯定其做法,供
2.方法匯總:組內交流所采用的解答問題的方法,并記錄。 其他小組借鑒分享。
3.方法展示:各小組邊介紹邊將方法張貼在黑板右側(重復的不介紹)。
二、“小科學家”研討
1.方法聯結:借助 KWL 表格工具(附表 3)組內交流“介紹文本內容”的
7
已知及想知方法。
2.方法運用:反復閱讀《琥珀》《飛向藍天的恐龍》及相關閱讀鏈接,運
用整理的方法嘗試進行內容介紹。 結合各小組分享,教
3.方法提煉:分小組介紹,其他小組提出建議,共同完善,形成本節課新 師適時板書,提煉形
的文本內容介紹的方法:倒推法。 成本節課新的方法:
《琥珀》橋形圖倒推法: 橋形圖倒推法。
《飛向藍天的恐龍》橋形圖倒推法:
2.方法實踐:自主或與同伴合作自選《語文主題叢書》中的一篇文章,運
用該方法結合評價量規練習介紹,并考慮所學內容如何納入展區介紹。
超出成功標準 成功標準 接近成功標準
在做到成功標準的基 1.能借助橋形圖對內容進 第二條有所欠缺
礎上,介紹形式有創 行簡要梳理
意,更吸引人 2.能借助橋形圖對文本內
容進行清楚、條理介紹
三、“小科學家”展示
1.角色扮演:小組內進行場景模擬,借助上面評價量規輪流扮演“小
科學家”角色,自選介紹“琥珀的形成過程”或“恐龍是如何飛上藍
設置障礙:面向低年
天的”,互相取長補短,提升整個小組介紹水平。
級小朋友、家長、教
2.完善規劃:結合本節課學習,組內交流如何介紹,別人聽得更清楚
師如何介紹?
明白,進一步完善展區規劃方案。(結合聽眾特點,選擇采取借助圖片、
制作 PPT、動畫演示、表演等方法輔助介紹)
3.交流提升:分享完善后的方案。
四、“小科學家”筆記 “餐”字“一字無雙
1.完成 KWL 表格“L”部分(如,借助合適的圖形梳理文本內容) 捺”提醒;“拭”字
8
2.在介紹內容的過程中弄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還有哪些不懂的?全 不要畫蛇添“撇”。
班交流。
3.觀察課后生字,借助“果果習字”練寫難寫易錯字。
1.“問題卡”記錄 關注學生問題及新
作業
2.多渠道獲取新聞信息,并記錄。 聞記錄情況,發現問
設計
3.完善展區規劃方案,并著手準備。 題及時指導改進。
項目過程 2—4 課時名稱 勇當“小科學家”
教材內容 《琥珀》《飛向藍天的恐龍》 課時數 1
所需資源 結合提問搜集相關文本、視頻資源解答
1.借助 KWL 表,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懂的問題,并分類整理;場景模擬,嘗試采取各
種方法解決提出的問題。
學習
2.借助雙翼圖從“善于發問”與“敢于想象”相互聯系的角度對文本內容進行梳理,
目標
深化理解科學精神。
3.在上述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獲得完善展區規劃方案的啟發,并實施。
評價 1.“恐龍飛上藍天”雙翼圖
任務 2.完善“展區規劃方案”
學教活動
學生活動 教師支架
一、“小科學家”研討
1.方法聯結:借助 KWL 表格工具(附表 3)組內交流“提問”的已知及想
知方法。(針對課題、內容、寫法提問,聯系生活實際等提問)
2.方法實踐:運用所學方法邊自主閱讀邊提問,然后小組內分類整理問題
清單。 教師提供相關文本
《琥珀》問題清單 或視頻材料,以備解
課題 內容 寫法 聯系生活 其他 答學生自己及合作
中解答不了的問題。
1.聯系課文內容 2.聯系生活實際
3.鏈接相關資料 4.請教他人
《琥珀》問題解決策略
3.組內嘗試解答——組間交流解答——總結解答方法
二、“小科學家”體驗 根據學生提問及想
1.角色扮演:從“漁民”或“兒子”海邊發現琥珀的角度梳理提問并解答, 象,將內容貼在雙翼
在教師引導下完成“琥珀形成”雙翼圖,從中感受“善于發問”和“敢于 圖相應位置,可視化
想象”的關系。 “善于發問”與“敢
9
2.自主完成“恐龍飛上藍天”雙翼圖,進一步理解“科學發現離不開善于 于想象”的關系及在
發問和敢于想象,同時還要講究科學證據”的重要性。 科學發現中的重要
性。
從“恐龍飛上藍天”
的發問和想象中引
導學生發現“科學想
想并非天馬行空,還
需 要 講 究 證 據 佐
證”,學習課文中準
確表達的語句。
三、“小科學家”反思
1.完成 KWL 表格“L”部分(如借助雙翼圖邊提問邊解答,同時發展自
己“善于發問”和“敢于想象”的科學精神)。
2.通過本節課學習,進一步修改完善展區規劃方案(如,在進行科學
提供自評、互評表格
知識介紹時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引發聽眾興趣和思考;介紹時語言表述
供學生反思改進。
要準確、科學,不能信口開河。)
3.交流如何做當下小科學家。
4.自然知識板塊“小科學家”階段自評互評
評價內容 自評 互評
10
能借助橋形圖簡要、清楚、條理介紹文
☆☆☆ ☆☆☆
探究 本內容
性 能在文本閱讀過程中從不同角度提出問
☆☆☆ ☆☆☆
實踐 題并展開想象解答
每天堅持記錄提出的問題、觀看的新聞 ☆☆☆ ☆☆☆
積極參與小組研討、發表自己意見 ☆☆☆ ☆☆☆
社會
能與小組成員進行溝通,耐心傾聽別人
性 ☆☆☆ ☆☆☆
想法,完成學習任務
實踐
從同組成員身上學到新方法、新技能等 ☆☆☆ ☆☆☆
1.“問題卡”記錄 關注學生完善后的
作業
2.多渠道獲取新聞信息,并記錄。 展區規劃方案,給予
設計
3.“自然知識展區”項目組著手展區準備 充分的肯定和指導。
項目過程 2—4 課時名稱 勇當“小科學家”
教材內容 《口語交際:說新聞》《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 課時數 1—2
所需資源 學生查找的有關納米技術的資料
1.結合相關內容,以新聞播報的形式對“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或“納米技術可以
學習 讓人們更加健康”進行介紹。
目標 2.場景模擬,嘗試采取各種方法解答他人提出的問題。
3.在上述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獲得完善展區規劃方案的啟發,并實施。
評價
以新聞播報形式介紹納米技術的應用
任務
學教活動
學生活動 教師支架
一、“小科學家”播報 引導學生發現媒體
1.播放視頻:觀看一段央視《新聞聯播》片段,觀察播音員,聆聽播音內 的新聞播報不發表
容,組內交流如何說好新聞。 自己的看法,但我們
2.方法提煉:閱讀課本 29 頁內容,對比視頻,梳理本次“說新聞”的內 日常“說新聞”可以
容和注意事項。 發表自己的看法。
11
3.新聞播報;小組內按學號借助上圖“說新聞”的標準輪流進行新聞播報,
并互評指導。
二、“小科學家”體驗
1.閱讀《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理出文章結構及內容框架,并思考用
什么形式清楚呈現。
2.借助問題清單,梳理不懂的問題并和同學交流。(解決不了的問題課下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問題清單
教師巡視發現好的
課題 內容 寫法 聯系生活 其他
呈現形式,給予充分
的肯定,并全班分
1.聯系課文內容 2.聯系生活實際
享。
3.鏈接相關資料 4.請教他人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問題解決策略
提前提醒學生搜集
采取方式解決)
有關納米技術應用
3.角色扮演:任選“為什么說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或“為什么說納
的文本及視頻資料
米技術可以讓人們更加健康”中的一個問題,結合課文內容及課前觀
閱讀觀看。
看的視頻和查找的資料,以“說新聞”的方式,借助下面標準在組內
輪流播報。
超出成功標準 成功標準 接近成功標準
在做到成功標準的基礎 1.至少借助一個事例進 第 2 條有所欠缺。
上,能結合多個事例且 行介紹。
介紹方式吸引人。 2.介紹準確、清楚、連貫。
12
三、“小科學家”暢想
1.組內借助雙翼圖思考:如果讓你利用納米技術,你會把它運用到生
活中哪些地方?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
想象,不要受“當下
是否能實現”限制。
2.組內以新聞播報的形式,輪流介紹。
四、“小科學家”反思
1.完成 KWL 表格“L”部分(如用新聞播報的形式展示科技成就,同時
鼓勵學生豐富“納米
發展自己“善于發問”和“敢于想象”的科學精神)。
技術”展區展示形
2.完善規劃:結合本節課學習,進一步完善展區規劃方案。(如單設“納
式。
米技術”展區,采取各種方式輔助展示)
3.觀察課后生字,借助“果果習字”練寫難寫易錯字。
1.采取各種方式解決課堂上未解決的問題。 關注學生完善后的
作業
2.“問題卡”記錄。 展區規劃方案,給予
設計
3.完善展區規劃方案著手展區準備。 充分的肯定和指導。
項目過程 2—4 課時名稱 勇當“小科學家”
教材內容 《千年夢圓在今朝》 課時數 1
語文主題叢書《宇航員給在太空吃什么》
所需資源
學生自主查閱的我國航天領域的最新成就資料
1.場景模擬,結合時間軸面向不同人群介紹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之路。
學習
2.查找資料,梳理我國航天領域取得的最新成就。
目標
3.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展區規劃方案,并實施。
評價
場景模擬,角色扮演“小科學家”進行介紹
任務
學教活動
學生活動 教師支架
13
一、“小科學家”研討
1.方法運用:
(1)反復閱讀《千年夢圓在今朝》及相關閱讀鏈接,借助時間軸梳理中華
民族飛天夢實現的歷程。
教師提供相關文
本或視頻材料,以
備解答學生自己
及合作中解答不
了的問題。
(2)分小組介紹,其他小組提出建議,共同完善時間軸。
2.方法實踐:語文主題叢書《宇航員給在太空吃什么》,運用該方法聯系介
紹,并考慮所學內容如何納入展區介紹。
二、“小科學家”展示
設置障礙:面向低
1.小組交流:打算從哪些方面介紹航空領域的最新成就?結合查找的資
年級小朋友、家
料,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梳理。
長、教師如何介
2.角色扮演:小組內進行場景模擬,輪流扮演“小科學家”角色,面對不
紹?
同的人群,從不同的方面介紹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之路。
超出成功標準 成功標準 接近成功標準
在做到成功標準的基礎 1.至少能從一個方面進 第 2 條有所欠缺。
上,能從多個方面介紹, 行介紹。
且介紹方式吸引人。 2.介紹準確、清楚、連貫。
關注學生完善后
3.完善規劃:結合本節課學習,組內交流如何介紹,別人聽得更清楚明白,
的展區規劃方案,
進一步完善展區規劃方案。(結合聽眾特點,選擇采取借助圖片、制作 PPT、
給予充分的肯定
動畫演示、表演等方法輔助介紹)
和指導。
4.交流提升:分享完善后的方案。
14
三、“小科學家”筆記
1.完成 KWL 表格“L”部分。
2.在介紹內容的過程中還有哪些不懂的?全班交流。
1.“問題卡”記錄。
作業
2.多渠道獲取相關資料,并運用喜歡的方式進行梳理記錄。
設計
3.完善展區規劃方案。
項目過程 2—4 課時名稱 勇當“小科學家”
《習作:我的奇思妙想》
教材內容 課時數 2
《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 2》
所需資源 智能語音垃圾桶介紹視頻、優秀習作范文、優秀文章片段
1. 借助雙翼圖梳理提問與想象的關系,深入理解“科技創新離不開善于發問與敢于想
學習 象”。
目標 2. 借助習作提綱,完成我的奇思妙想文本稿,并進行修改完善。
3. 小組合作制作科技發明的介紹 PPT,嘗試制作完成小發明。
1. “我的奇思妙想”雙翼圖
評價
2. 文本稿
任務
3. 科技發明及介紹 PPT
學教活動
學生活動 教師支架
一、“小科學家”交流
教師呈現學校創客
1. 交流 KWL 表格工具的“L”部分,(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總結出本單元
團隊制作的智能語
的課文其實就是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并大膽展開想象,進一步體會成為小
音垃圾桶,展示創意
科學家的途徑。)
發明就是從生活中
2.教師呈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創意與發明,觀看“智能語音垃圾
發現問題,并敢于想
桶”的介紹視頻,深入理解“科技創新離不開善于發問與敢于想象”。
象,進行創造。
3.組內借助雙翼圖進行交流——班級內交流
15
二、“小科學家”實踐
1.借助提示,梳理方法
學生借助教材中的提示,總結出文本稿撰寫時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來寫。
借助提綱梳理思路
的時候,可以從形
狀、顏色、大小、高
低等方面來寫清楚
2. 根據提示,梳理習作提綱 事物的樣子,功能可
以從多個方面介紹。
3.出示課本 32 頁詞句段運用第二題,學習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介紹事物
的方法。(先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再針對一個特點小組內嘗試自己說句子)
4.根據習作提綱,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將事物特點介紹清楚,完成習
作。
超出成功標準 成功標準 接近成功標準
在做到成功標 1.能夠從生活中產生問題并進行發 第二條有所欠
準的基礎上,做 明,具有一定的想象力 缺
16
到想象大膽神 2.寫清楚要發明事物的樣子和功能
奇 3.能夠用上作比較等恰當的方法
三、“小科學家”反思
1.學生自己借助習作標準,完成自評。
2.同桌互評,根據習作標準看說明方法的使用是否恰當,是否寫清楚要
教師提供優秀習作
發明的事物的樣子和功能,并完成互評。
范文、優秀文章片段
3.文本稿賞析,先賞析超出成功或成功的佳作,從中學習別人的優點,
供學生賞析。
再賞析接近成功的,共同幫助他修改習作。
4.賞析教師提供的優秀習作范文、優秀文章片段,學習片段中優點。
5.學生將優點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修改自己的習作。
關注學生完善后的
作業 1.“問題卡”記錄
展區規劃方案,給予
設計 2.“科技發展展區”項目組著手展區準備
充分的肯定和指導。
項目過程 2—4 課時名稱 勇當“小科學家”
教材內容 《語文園地》 課時數 1
所需資源 漢字由甲骨文發展演變視頻
1.能夠梳理、總結遇到不懂的問題時,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習 2.認識“賓、吉”等 12 個生字,理解一些詞語的新意思,并能積累一些具有新意思的
目標 詞語。
3.朗讀、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1.能夠借助 KWL 前測工具,交流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評價 2.能夠認識“賓、吉”等 12 個生字,并能相應的組詞;說出詞語的新意思,并能積累
任務 一些具有新意思的詞語。
3.能夠在語境中正確填寫《江畔獨步尋花》中的詩句,做到默寫正確。
學教活動
學生活動 教師支架
活動一:交流平臺
提前準備好 KWL 前測
1.借助 KWL 前測工具,交流自己提出了哪些不懂的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工具。
2.組內交流——班級內交流。
活動二:識字加油站
漢字由甲骨文發展演
1.組內結合表格自主學習識字加油站和詞句段運用的第一部分的內容(學
變視頻。
生運用前面總結的規律、方法進行區分識記,并通過查字典進行核實)。
圈出不認 運用所學識字 你知道哪些詞語的含義, 運用方法理
17
識的生字 方法認識生字 標記出來 解詞語的新
含義
2.班級內交流
活動三:日積月累
1.回憶曾經學過的描寫“春”的詩句,走進一首春天里的古詩——杜甫
的《江畔獨步尋花》。
2.組內回憶學法,遷移學習,理解詩意,體會情感。(讀對字音、讀準
節奏、了解作者及其寫作背景、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3.能在具體的語境中正確填寫詩句。
作業 1.“問題卡”記錄
設計 2.為“科技發展展區”制作舊詞新解知識角作品
項目過程 出項 課時名稱 我是“小科學家”
教材內容 整個單元內容 課時數 2-3
所需資源 電子邀請函制作、掃描王使用、抖音電子相冊使用講解視頻
學習 1.能借助活動中個人成果制作邀請函及“小科學家”成長手冊。
目標 2.能通過“小科學家”成長報告、自然科技長廊展等豐富的形式展示學習成果。
1.“自然科技長廊展”電子邀請函。
評價
2.“小科學家”成長冊及“小科學家”成長報告會。
任務
3.“自然科技長廊”展示區豐富的成果展示活動。
學教活動
學生活動 教師支架
一、“小科學家”制作邀請函 提供不同活動、不同
1. 閱讀各類邀請函圖片,頭腦風暴邀請函制作的格式及注意事項。教師 受邀者、不同形式的
記錄形成邀請函評價量規并張貼在黑板上(全程指導學生邀請函的設計、 邀請函圖片。
制作)。
項目 接近預期 達到預期 超出預期
符 合 活 動 主 活動主題清晰,布 風格獨特,活動主題
電子 題,涵蓋活動 局較合理,色彩搭 契合完美,布局合理,
邀請函 所 有 關 鍵 信 配較舒適,重點較 色彩搭配協調,重點
18
息。 突出,涵蓋活動所 突出,涵蓋活動所有
有關鍵信息。 關鍵信息。 提供電子邀請函制
2.電子邀請函項目組(計算機教室),觀看制作視頻,聽信息科技老師講 作微課視頻(簡篇軟
解,用電腦完成邀請函制作。 件)。
3.畫廊觀察,根據評價量規修改完善。
4.發出邀請函。
二、“小科學家”介紹“自然科技長廊”
1.展區布展
(1)閱讀展區規劃方案
(2)結合走廊實際,提出自己的建議。
(3)修改確定展區規劃方案,繪制展區平面圖。 提供展區布置評價
(4)各展區布展 記錄表及問題記錄
①確定展示的成果 卡。
②組成成果展示小組,認領要展示的成果。
③確定每項成果的展示形式及內容
2.展區活動(自然知識展區和科技發展展區同時開始,參觀者根據自己的興
趣選擇不同的展區參觀)
(1)展區平面圖放置長廊入口,一名小科學家向參觀者介紹展區的規劃、
展區設計意圖等。參觀者做出評價并就展區布置提出問題,“小科學家”
做出解答。
提供問題記錄卡。
(2)自然知識展區
①小科學家根據自己選擇的展示成果,組成小組,確定一種或幾種展示 提供電子相冊制作
19
方式,向參觀者介紹琥珀的形成、恐龍飛上藍天的過程。 軟件使用視頻。
②互動問答:參觀者觀看展示后提出自己的問題,小科學家回答。小科 提供“小科學家”成
學家借助展板上的“十萬個為什么”向參觀者提問,參觀者作答。 長報告構思卡。
(3)科技發展區
①小科學家根據自己選擇的展示成果,組成小組,確定一種或幾種展示
方式,向參觀者介紹身邊的納米技術、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②互動問答:參觀者觀看展示后提出自己的問題,小科學家回答或邊展
示自己的奇思妙想作品邊介紹。
③小科學家借助展板上的“十萬個為什么”向參觀者提問,參觀者作答。
三、“小科學家”的成長報告(地點:螢火蟲劇場)
用全能掃描王把“問題卡、琥珀形成雙翼圖”等個人學習成果掃描成
電子版,并借助“小科學家”成長報告構思卡,用抖音制作電子《小科學
家成長冊》向參觀者介紹自己成為小科學家的學習歷程。
問題記錄卡
項目名稱: 成員姓名: 記錄時間:
現場提問 我的回答 我的思考與改進
1.
2.
......
20
成果量規
維度 評價標準 自評 他評
長廊規劃合理、空間利用高效、環境舒適。 ☆☆☆ ☆☆☆
長廊 長廊規劃較合理、空間利用率較高,環境
☆☆☆ ☆☆☆
規劃 較舒適。
長廊規劃不合理,空間利用率低。 ☆☆☆ ☆☆☆
自然科技主題鮮明、作品展示形式豐富,
包括科技作品、情景劇表演、視頻講解、 ☆☆☆ ☆☆☆
現場問答四種及更多形式。
展區 自然科技主題較鮮明、作品展示形式較豐
布展 富,包括科技作品、情景劇表演、視頻講 ☆☆☆ ☆☆☆
解、現場問答四種形式。
成 自然科技主題不鮮明、作品展示形式不夠
果 豐富,僅包含科技作品、情景劇表演、視 ☆☆☆ ☆☆☆
表 頻講解、現場問答四種形式中的 2-3 種。
現 語言生動有趣,科學知識準確,及時解答
☆☆☆ ☆☆☆
疑問。
作品 講解平淡,能講清楚基本內容,疑問解答
☆☆☆ ☆☆☆
講解 不全面。
能講清楚基本內容,講解枯燥,不能解答
☆☆☆ ☆☆☆
疑問。


回顧“KWL”表格中在項目活動過程中提出的新問題,思考
作業 接下來要開展的探究項目,與同學交流,確定主題,組成項目
設計 團隊,用本次項目中“小科學家”探究的方法及學習工具繼續
開展“自然、科技”主題的其它項目探究。
三、單元檢測
同學們,“科技創新,強國有我”,在我校第五屆在科技節來臨之際,邀請你請化身小小科學家,
參與“百問百答”自然科技長廊展的布展,快來一起參加吧!
第一站:規劃展區明方向
情境一:為了讓科技展內容更加豐富,需要搜集不同的資料。請閱讀下面材料,完成 1-4 題。
21
森林、大海、藍天,蘊藏著自然的奧秘。琥珀是一種化石,通過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 推
斷 猜測)出幾萬年前的故事的 xiángxì( ① )情形:在森林里,老松樹滲(shèn cān)
出的松脂剛好落到了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起包裹在了里面,它們 zhēng zhá(② )了
一番,最后一動不動了。科學家發現的保存有羽毛的恐龍化石,使研究者們 ,因為它證
明了: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 líng kōng(③ )翱翔的
鳥兒。
過去、現在、將來,述說著科技的精彩里。納米涂層應用于冰箱,能夠使 shūcài(④ )
保鮮期更長;“碳納米管”這種神奇的材料,比 gāng tiě(⑤ )結實百倍;納米技術可以殺
死ái xì bāo(⑥ ),降低死亡率(lǜ shuài),讓人們更加 jiàn kāng(⑦ )。
1.結合語境,根據拼音,在語段的括號里填寫正確的詞語。
2.用√選出括號內的正確讀音、詞語。
3.語段畫橫線處補充成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興高采烈 B 得意洋洋 C欣喜若狂 D 興致勃勃
4.讀語段中畫 的句子,再照樣子介紹一種事物。
情境二:為了辦好此次科技展,還需要廣泛征集問題。認真閱讀下面的問題樹與對策樹,按照
要求完成 5-7 題。
22
5.根據所學,補充完整問題①、問題③。
6.根據問題②的描述,請你幫助他推薦一本書,書名是 ,作者是 。
7.對于問題④,你給小軍推薦的的兩個方法是 、 。
8.情境三:要辦好科技展,還要通過新聞獲取最新時事。
認真閱讀下面的一則新聞,完成表格。
新聞來源 新聞主要內容 我對這則新聞的看法
第二站:打卡航天科技館
情境四:自然科技展要布展航天科技展區,我們一起打卡中國航天科技館,揭開火星的神秘面
紗。閱讀下列材料,完成 9-12 題。
火星,我們來了!
①2020 年 4 月 24 日在“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中國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
標識。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和“嫦
娥”“玉兔”一樣,“天問”也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愛國詩人屈原在長詩《天問》中提出了 170 多
個問題,有對宇宙起源、天體構造的想象,有對日月交替、星辰運動的發問,體現了先人對未知世
界的思索和追求,所以以“天問”作為工程名稱,便于記憶和傳播,也顯示了中國人邁向更遠深空
的決心和毅力。
②作為太陽系的行星之一,火星到地球的距離最近時為 5000 多萬公里,最遠時為 4 億公里。
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 1/2,體積還不到地球的 1/6,質量僅是地球的 1/10,火星大氣遠比地球稀薄,
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占 95%,氮占 3%,還有數量極少的氧氣與水分。火星是一顆最具有傳奇色
23
彩的行星,有著許多令人向往的故事。在干燥的火星表面上,遍地都是紅色的土壤和巖石。由于不
斷受到風沙的作用,火星表面隨處可見沙丘和類似河床的地形。這種河床地形分布在南半球及赤道
附近,表明了距今大約 30 億年前火星上曾有像地球上一樣的河川,有水流動。
③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環境最為相似的行星。火星不僅有大氣、適宜的溫度,還和地球有著
相似的自轉周期。出于對外太空和地外生命的好奇,人們對火星的探索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研究火
星與地球的異同,互為參考,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球,更是人類夢想成為“跨行星生存物
種”的完美下一站。
④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我國首個獨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征五號遙四
運載火箭,帶著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對自然的探索,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下一站火星!
⑤2021 年 5 月 15 日,在經歷了 296 天的太空之旅后,“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所攜帶的“祝融
號”火星車及其著陸組合體,成功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南部,實現了中國航天史無前例
的突破:“天問一號”成為中國首顆人造火星衛星,“祝融號”成為中國首個火星車--火星巡視器。
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后第三個真正“踏上”火星的國家,也是首次進行火星探測即實現著陸的國
家。
⑥2000 年前,屈原在長詩《天問》中發出的“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和“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的曠世之問。2000 年后,中國航天人用實際行動給出解答:天問,問天!第一站就是火星。未來,還
有更多的下一站來解答古人的疑問。
9. 借助時間軸,梳理火星的研究歷程。
① 2020 年 7 月 23 日 ③ 未來
中國公布了首次 ② ④ 還有更多的下一站來
火星探測任務名
解答古人的疑問。
稱、任務標識。
10.下列關于短文內容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這個名字來自于愛國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
B 第②自然段,只是運用了一系列的數字,說明了火星的特點。
24
C“天問一號”成為中國首顆人造火星衛星,“祝融號”成為中國首個火星車--火星巡視器。
D 研究火星與地球的異同,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球,更是人類夢想成為“跨行星生存
物種”的完美下一站。
11.第②自然段畫橫線的句子中“大約”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12.學貴有疑。我要把讀短文產生的問題裝進問題口袋并試著解答。
問題 解答
第三站:奇思妙想成果展
13.情境五:自然科技展要布展“我的神奇發明”展區,請你把自己自主設計完成“我的神奇發
明”寫一段文字來介紹給大家,重點介紹清楚它的樣子和功能,不少于 100 字。

100
25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檢測題參考答案
1.①詳細 ②掙扎③凌空④蔬菜⑤鋼鐵⑥癌細胞⑦健康
2.推測 shèn lǜ
3.C
4.例:這個新建的操場可真大,大約有 20 個籃球場那么大。
5.桃花一簇開無主 可愛深紅愛淺紅
用來保存文件的夾子 計算機系統中存放在一起的一組文件的目錄。
6.例:《十萬個為什么》 米·伊林
7.查資料 向別人請教
8.人民日報 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 2 月 7 日晚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開
幕式。 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我國哈爾濱市舉行,我感到非常驕傲與自豪。
9.①2020 年 4 月 24 日②首個獨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成功③2021 年 5 月 15 日星
④“祝融號”火星車及其著陸組合體,成功降落在火星上。
10.B
11.“大約”一詞不能刪除,“大約”一次表明文中的時間是推測出來的,不能完全確定,刪去
就變成完全肯定的了。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與嚴謹性。
12.例:我們為什么要去火星? 一是出于對外太空和地外生命的好奇;二是研究火星與地
球的異同,互為參考,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球,更是人類夢想成為“跨行星生存物種”的
完美下一站。
13.略
附表:
表 1 濰坊市科技館參觀記錄表
科技館展區設置 感興趣的科技館展區介紹 參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
簡要陳述介紹,并說明為什么感興趣 注明哪個展區產生的疑問及如何解
決的
表 2 “百問百答”自然科技長廊展項目里程碑
項目名稱:“百問百答”自然科技長廊展 學科:語文 科學 信息科技
項目時長:2 周 教師:語文、科學、信息科技教師
驅動性問題:我們如何成為當下“小科學家”?
26
項目里程碑 1 項目里程碑 2 項目里程碑 3 項目里程碑 4 項目里程碑 5 項目里程碑 6
1.按“發問—
1. 各項目組 想象—發明”
閱讀文本(自 閱讀文本(科
分工合作進行 思路完成“我
然),練習內容 技),練習內容
展區布置。 的奇思妙想” 各項目組展示
入項 介紹,質疑發 介紹,質疑發
2. 學習“新 創作 介紹(出項)
問,梳理問題 問,梳理問題
聞”播報介紹 2.準備口頭及
并嘗試解決。 并嘗試解決
形式 文字介紹
3.展區布展
子問題 1 子問題 2 子問題 3 子問題 4 子問題 5 子問題 6
我們如何布置 如何講聽眾才 如何講聽眾才 反思:本次項
如何布置展區 如何向別人清
“百問百答” 能感興趣?聽 能感興趣?聽 目化學習,我
才能展示出我 楚展示我的神
自然科技長廊 眾會提出什么 眾會提出什么 最大的成長是
們的成果 奇發明
展 問題? 問題? 什么?
評價點 1 評價點 2 評價點 3 評價點 4 評價點 5 評價點 6
形成展區布置 分類整理的問 分類整理的問 展區布置設計 “我的奇思妙 反思報告
初稿并確定項 題清單及解決 題清單及解決 方案 想”文本稿及
目目標 方法 方法 圖示
表 3:“知識與能力建構”過程 KWL表格工具
K:關于此問題我的已知 W:關于此問題我想知道 L:關于此問題我的進一步學習
2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突泉县| 乌拉特后旗| 龙泉市| 明水县| 延川县| 四平市| 正阳县| 荥阳市| 株洲市| 铜鼓县| 桦南县| 高碑店市| 鹿泉市| 始兴县| 项城市| 密山市| 海丰县| 吉木萨尔县| 佛学| 廊坊市| 绥棱县| 五大连池市| 阳新县| 万州区| 大理市| 平安县| 息烽县| 阳山县| 余干县| 寿阳县| 定结县| 即墨市| 娱乐| 唐河县| 鹿泉市| 秭归县| 晴隆县| 永靖县| 海林市|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