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運動的描述》單元教學設計學科 物理 實施年級 高一 設計者課程標準模塊 物理必修“1.1機械運動與物理模型” 使用教材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單元名稱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自然單元) 單元課時 7課時 課標要求 1.1.2經歷質點模型的建構過程,了解質點的含義。知道將物體抽象為質點的條件,能將特定實際情境中的物體抽象成質點。體會建構物理模型的思維方式,認識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規律中的作用。 1.1.3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過實驗,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能用公式、圖像等方法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能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科學思維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問題研究中的教學方法。 一、單元基本信息二、單元教學規劃運動的描述1.主題名稱2.主題概述本主題包含“機械運動”一個核心概念,在對核心概念研究學習的過程中,從四個維度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不同水平層級的培養。其教學內容有:①模型建構(質點、參考系、坐標系)②描述運動的物理量(時刻、時間間隔、位置、位移路程、位移、速度、加速度)③數形(或數理)結合圖像(x-t、v-t)④記錄物體運動時刻和位置的儀器(打點計時器),余外,本單元的學習還涉及了多種科學思想和研究方法,如比值定義法、極限思想、實驗記錄和數據分析等科學方法,這為后續機械運動的學習奠定了必備基礎。第一部分是模型建構——質點、參考系及坐標系的模型。(第一課時)第二部分是描述運動物理量——時間、時刻、位置、位移及位移-時間圖像及打點計時器。(第二、三課時)2.主題概述3.主題學情分析學生從日常生活經驗和在初中物理課學習中,學會了用路程、時間和速度大小描述簡單的機械運動,這為本單元參考系、時刻、位移及速度等物理量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對模型建構、比值定義、極限思想等科學方法都是第一次接觸,且不易理解,很大可能存在學習障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創設實際情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分析運動過程細節,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展開對機械運動的學習。第三部分是描述運動物理量——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測量速度并繪制速度-時間圖像(第四、五課時);第四部分是描述運動物理量——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從速度——時間圖像看加速度。(第六、七課時)。4.開放性學習環境(每一條目標后面對應多個學科的核心素養,A、B、C、D表示的是不同的素養,A1、A2里面的數字表示的是不同水平的量化。)5.單元學習目標1.知道將物體抽象為質點的條件,能將特定實際情境中的物體抽象為質點。體會建構物理模型的思想方式,認識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規律中的作用。(A3質點模型;B4構建質點模型)2.通過實例分析,理解位移,會在實際情境中求解、測量位移和繪制x-t圖像及體會圖像的物理含義。(A4利用位移解決實際問題;B3在繪制x-t圖像上的質疑創新;D3測量實際位移的科學態度及責任)多媒體平臺(包括電腦及實物投影裝置等)、實驗器材、視頻資源、ppt及excel辦公軟件等有利于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環境。3.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體會瞬時速度是平均速度的極限思想,能繪制v-t圖像且能利用x-t圖像物理含義解決實際問題。(A4利用速度解決相關問題;B3利用極限思想的科學推理;D4 繪制v-t圖像上的科學態度)4.理解加速度(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體會從v-t圖像的物理含義且能利用其含義解決實際問題。(A4利用加速度解決相關問題;B4對v-t圖像分析推理應用)5.單元學習目標核心任務活動內容表述評價內容與方式6.核心任務與評價任務1:建構質點模型(第1課時)活動1:分析給出的實際問題情境中,物體能否看成質點。對物體大小、形狀能否忽略的分析過程和分析結果進行評價,對將物體抽象為質點的條件和構建質點模型的能力進行評價(學生互評后教師點評)火車過橋物塊從斜坡滑下核心任務活動內容表述評價內容與方式6.核心任務與評價任務2:位移(第2、3課時)活動1:分析實際問題情境中,物體運動過程的初、末位置和運動方向。對建立位移概念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師點評)活動2:分析實際問題情境中,物體的位移如何求解。對矢量觀念的性進行評價對位移的理解程度進行評價;對建立矢量觀念進行評價。(教師點評)對繪制x-t圖像的小組表現、結果及科學態度進行評價。(小組互評教師點評)活動3:測量位移,繪制x-t圖像。素材:某同學從南門去往東門取物品,在某段時間先往東走了30m,又往北走了40m,請問這段時間內的位移是多少?核心任務活動內容表述評價內容與方式6.核心任務與評價任務3:理解速度(第4、5課時)活動1:觀看比賽視頻、觀察數據,分析運動員運動的快慢。對說出比較運動快慢的分析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師點評)活動2:觀看視頻、觀察數據,分析運動員的速度變化。對極限思想的理解程度和建立瞬時速度概念的過程進行評價。(教師點評)活動3:測量速度,繪制v-t圖像描述物體的運動。對測量速度、繪制和分析圖像的能力進行評價。(教師點評)學生活動部分素材核心任務活動內容表述評價內容與方式6.核心任務與評價任務4:理解加速度(第6、7課時)活動1:觀看視頻,感受速度變化的快慢;對比分析,建立加速度概念。對知識遷移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進行評價,對分析結果進行評價。(教師點評)活動2:體會加速度方向的判斷方法,總結規律。活動3:從v-t圖像分析物體速度變化情況和加速度。對加速度方向判斷的表述進行評價,對總結結果進行評價。(教師點評)對分析圖像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評價。(教師點評)飛機起飛汽車剎車和轉彎學生活動部分素材7.單元概念體系模型圖機械運動概念描述物理量描述圖像描述記錄儀器頻閃相機、打點計時器、光電門 速度計閃x-t圖像、v-t圖像時刻、時間間隔、位置、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質點、參考系、坐標系思想和研究方法理想模型法比值定義法極限思想數形結合實驗法圖像法類比法比法9.單元知識演進及教學流程描述tx-tx- ttx-tv - ttx-tv - t理想模型法、比值定義法、極限思想、數形結合、實驗法、圖像法、類比法。8.單元物理科學方法歸納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