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第七單元(第二、三章)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含答案(教師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第七單元(第二、三章)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含答案(教師用)

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第二、三章)
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
(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這兩句俗語依次說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是( A )
A.遺傳、變異 B.遺傳、進化
C.生殖、進化 D.變異、遺傳
2.下列不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A )
A.生長期相同的鯉魚個體較大,鯽魚個體較小
B.金魚體色有不透明的和透明的
C.桃的果實表面有的光滑、有的帶毛
D.番茄的果實有紅果與黃果
3.(2023·岳陽中考)從下列細胞染色體情況看,必為父子間基因傳遞橋梁的是( B )
解析:親子代之間基因傳遞的橋梁是生殖細胞。男性性染色體組成為XY,產生的精子有含X染色體和含Y染色體兩種。含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該受精卵發育成男孩。所以從圖中細胞染色體情況看,必為父子間基因傳遞橋梁的是含Y染色體的精子。
4.人類的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對相對性狀,能卷舌是由顯性基因(D)控制的,某男子的基因組成為Dd。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B )
A.該男子的每個神經細胞均含有卷舌基因
B.該男子的每個精子細胞均含有卷舌基因
C.卷舌基因所在的染色體上攜帶有其他基因
D.卷舌基因所在的甲狀腺細胞的細胞核中含有46條染色體
5.(2024·昆明期末)課堂上某同學用畫圖的方式表示了組成染色體的各結構的關系,正確的是( B )
解析:染色體存在于細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質等組成,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
6.如圖為小明家的耳垂調查示意圖,已知A表示有耳垂基因,a表示無耳垂基因,由此可推斷爸爸耳垂的基因組成是( B )
A.AA B.Aa
C.aa D.AA或Aa
7.在一次基因檢測中,小李夫婦發現雙方都攜帶某常染色體(不在性染色體上)致病基因a,但夫婦二人表現均正常,則該夫婦生育一個不正常的孩子的概率為( D )
A.100% B.75%
C.50% D.25%
8.下列有關基因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A.一個基因就是一個DNA分子
B.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C.每個基因控制的性狀都能表現出來
D.父親的基因都能傳給女兒
9.西瓜果肉的紅色(R)對黃色(r)為顯性。若將純種紅果肉西瓜的花粉傳授到純種黃果肉西瓜的柱頭上,則黃果肉西瓜藤上所結的果實,其果肉的基因組成和種子中胚的基因組成分別是( B )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10.人的成熟紅細胞、卵細胞、肌細胞和受精卵內的染色體數目分別是( B )
A.0條、46條、23條、46條
B.0條、23條、46條、46條
C.23條、46條、23條、46條
D.46條、23條、46條、46條
11.如圖為果蠅體細胞內的染色體組成,果蠅性別決定方式與人類一致。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D )
A.果蠅的性別是一對相對性狀,體細胞內染色體成對存在
B.根據圖示可判斷此果蠅為雄性
C.此果蠅體細胞內染色體組成可表示為 3對+XY
D.果蠅卵細胞內有3條形態、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體
12.(2023·懷化中考)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升空,搭載著小麥、玉米等多種農作物種子,其目的是使用宇宙射線處理農作物種子,再從中選出優質高產的新品種。這種育種方法能夠成功,從根本上是因為改變了農作物的( A )
A.遺傳物質 B.生活習性
C.生活環境 D.性狀
解析:利用太空中的宇宙射線處理農作物種子,使種子中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這種育種方法能夠成功,其本質是因為改變了農作物的遺傳物質。
13.下列幾種變異能夠遺傳的是( A )
A.經人工選擇繁育的肉質佳的母牛產下一頭產奶多的牛
B.長在隱蔽處的小麥比陽光下的麥稈細
C.長期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膚變黑
D.水肥充足,水稻就穗大粒多
14.如圖是米勒模擬原始大氣合成有機物的實驗裝置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D )
A.火花放電模擬閃電
B.裝置中的氣體模擬了原始大氣
C.燒瓶中的沸水模擬了高溫條件下的原始海洋
D.該實驗證明了原始大氣中含有氧氣
15.考古人員在甲、乙、丙三個不同地層內挖掘到許多化石,其中,甲地層有馬、象牙的化石;乙地層有三葉蟲、珊瑚的化石;丙地層有恐龍蛋、始祖鳥的化石。這些地層按地質年代由遠到近的排列應是( B )
A.丙、甲、乙 B.乙、丙、甲
C.甲、乙、丙 D.乙、甲、丙
16.下列能正確表示動物或植物進化大致歷程的是( B )
A.魚類→兩棲動物→哺乳動物→爬行動物
B.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
C.腔腸動物→節肢動物→軟體動物→扁形動物
D.藻類植物→苔蘚植物→種子植物→蕨類植物
17.(2023·成都中考)地球距今已有46億年的歷史,經過數十億年漫長的演變,形成了目前種類繁多的生物。下列與生物進化有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C )
A.各種生物之間有著或遠或近的親緣關系
B.生物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C.地球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陸生到水生
D.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18.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 )
A.自然選擇保留的變異永遠有利于該生物的生存
B.在極古老的地層中找不到結構復雜的生物的化石
C.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進化的內因
D.野兔的保護色和鷹銳利的目光是它們相互選擇的結果
19.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目前人們普遍接受的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下列關鍵詞能正確概述自然選擇學說內容的一組是  ( D )
①自然發生 ②物種不變 ③過度繁殖 ④環境污染 ⑤生存斗爭 ⑥遺傳與變異 ⑦適者生存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 D.③⑤⑥⑦
20.如圖是一農田長期使用一種農藥后害蟲群體密度變化曲線。下列不符合達爾文進化觀點的是( C )
A.從曲線變化可知,害蟲群體中原來就存在抗藥性個體
B.隨著農藥的使用,害蟲群體的抗藥性逐漸增強
C.農藥的使用使害蟲發生了定向變異
D.害蟲抗藥性的形成是農藥對害蟲定向選擇的結果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
21.(8分)馬副蛔蟲(如圖一)與人蛔蟲同屬于蛔蟲目,是常見的馬寄生蟲,也是自然界已知的染色體數量較少的動物之一,其體細胞的細胞核中只有4條染色體(Ⅰ、Ⅱ、Ⅲ、Ⅳ,如圖二),馬副蛔蟲是遺傳學研究的好材料。
(1)DNA分子上的基因能夠決定生物的 性狀 。
(2)已知該馬副蛔蟲的一對基因組成是Aa,A位于染色體Ⅲ上,則a位于染色體 Ⅳ (填染色體編號)上;兩條基因組成同為Aa的馬副蛔蟲交配,產生基因組成為Aa后代的概率為 50%(或1/2) 。
(3)若圖一是雄蟲,產生的某精子中含有染色體Ⅱ與Ⅲ,除了這種精子,該雄蟲還能產生 3 種染色體組合不同的精子。
22.(14分)擬南芥(如圖一)是一種十字花科植物,被科學家譽為“植物中的果蠅”,廣泛用于植物遺傳學的研究。擬南芥體細胞中只有5對染色體,2號染色體上的突變基因能使擬南芥植株提前開花(簡稱早花,與晚花是一對相對性狀)。現將兩株早花擬南芥作為親本進行雜交,收集種子種植下去,觀察子代擬南芥的花期并統計數據,將其結果繪制成如圖二所示柱狀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晚花是 隱性 性狀。如果控制早花、晚花的基因分別用F和f表示,則子代早花的基因組成是 FF或Ff 。
(2)為了確定圖二中某早花植株的基因組成,選取該植株與晚花擬南芥雜交,收集種子種植下去,觀察子代擬南芥的花期:①若 子代全是早花 ,則該早花植株的基因組成為FF;②若子代既有早花,也有晚花,則該早花植株的基因組成為 Ff 。
(3)科學家發現催促植物開花的基因F還具有調整葉片氣孔開閉的作用,有利于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科學家成功地將該基因轉入水稻的細胞中,提高了水稻對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增加了產量。這說明基因與性狀的關系是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這項生物技術稱為 轉基因技術 。
(4)果蠅也是遺傳學研究中常用的實驗材料,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長翅幼蟲在25 ℃環境下發育成長翅果蠅;在35~37 ℃環境下,部分長翅幼蟲發育成殘翅果蠅。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狀表現是由 遺傳物質和環境因素 共同作用的結果。
23.(10分)進化樹又稱“系統樹”“系譜樹”,它簡明地表示了生物的進化歷程和親緣關系。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樹根處A代表原始生命,它誕生于 原始海洋 。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 營養方式 的不同,分化為原始的藻類植物和原始的單細胞動物。
(2)鳥類和哺乳類都是由原始[B] 爬行類 進化來的。
(3)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各自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如不同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相似,形成保護色,是 自然選擇 的結果。
(4)由進化樹可以看出,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 由簡單到復雜 、由水生到陸生。
24.(10分)圖一表示2002~2022年某地降雪天數,圖二表示在同一時間內該地白鼠占同種個體的百分數,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圖一      圖二
(1)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為白色,這是生物對環境的 適應 現象,如果降雪推遲,白鼠容易被天敵發現而遭捕食。
(2)隨著降雪天數的增加,白鼠的數量 增多 ,隨著降雪天數的減少,白鼠的數量 減少 ,白鼠占同種個體百分數的最大值出現在降雪天數最大值之 后 (填“前”或“后”),從2002~2022年降雪天數來看,開始是逐步上升,之后逐漸下降,這種變化的環境對老鼠的體色起 定向選擇 作用。
解析:(1)達爾文認為,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這就是說,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達爾文把在激烈的生存斗爭過程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的過程稱為自然選擇,自然界的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的結果。因此,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為白色,體色與環境一致,不容易被敵害發現,這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現象,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如果降雪推遲,白鼠易被天敵發現而被捕食,表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相對的,只能適應一定的環境。
(2)隨著降雪天數的增加,白色是有利變異,能適應環境,因此白鼠的數量增加,隨著降雪天數的減少,白色不再是有利變異,不能適應環境,因此白鼠的數量減少。白鼠占同種個體的最高百分數出現在降雪天數最大值之后。從2002~2022年的降雪天數看,開始是逐步上升,之后逐漸下降,這種變化的環境對老鼠的體色起定向選擇的作用。
25.(18分)(2024·岳陽期中)我國有20%~25%的人患有不同類型的遺傳病,遺傳病一般不能根治,但可以預防,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一
圖二
(1)染色體主要由 蛋白質 和DNA組成。圖一中1、2、3表示基因的是 2 (填數字)。
(2)人的膚色正常與白化,在遺傳學上稱為 相對性狀 。
(3)分析圖二所示的遺傳情況圖解,可判斷出白化病為 隱性 (填“顯性”或“隱性”)遺傳病。
(4)請寫出圖二中6號個體的基因組成: dd (顯性基因用D表示,隱性基因用d表示),1號和2號的基因組成分別為 Dd 、 Dd 。
(5)若圖二中6號和7號個體是一對新婚夫婦,該夫婦生一個膚色正常的女孩的概率是 25% ,7號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組成為 22條常染色體+X或22條常染色體+Y 。
解析:(1)圖一中,1是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生物主要的遺傳物質,其上承載著[3]遺傳信息,其結構為雙螺旋結構,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是[2]基因。
(2)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相對性狀,因此人的膚色正常與白化,在遺傳學上稱為相對性狀。
(3)分析圖二所示的遺傳情況圖解,可知第一代1和2皮膚顏色都正常,子代中出現了變異現象即白化病6,控制性狀的基因在1和2體內沒有表現,被隱藏了,因此皮膚正常是顯性性狀,白化病為隱性性狀。因此,可根據1、2、6判斷出白化病為隱性遺傳病。
(4)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故1號和2號的基因組成都為Dd,6號的基因組成為dd,5號的基因組成為DD或Dd。
(5)由于白化病為隱性性狀,所以6號的基因組成為dd,7號膚色正常,其體內一定含有D基因,但其父親3號為白化病,基因組成為dd,故可判斷7號也含d基因,則 7號基因組成為Dd。遺傳圖解如圖所示:
根據遺傳圖解可知,6號和7號夫婦生一個膚色正常孩子的概率50%,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均等的,各是50%,因此生一個膚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50%×50%=25%。由圖二可以看出7號為男性,其體細胞內染色體組成為22對常染色體+XY。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染色體分開,分別進入不同的生殖細胞,因此,7號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組成為22條常染色體+X或22條常染色體+Y。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城县| 大埔区| 甘孜| 台东县| 池州市| 商水县| 泰顺县| 周宁县| 延庆县| 开原市| 吉林省| 嘉禾县| 准格尔旗| 天镇县| 易门县| 修水县| 津市市| 连平县| 东兴市| 太康县| 南安市| 靖西县| 电白县| 南安市| 安吉县| 宣汉县| 封开县| 抚松县| 德惠市| 阳春市| 女性| 彰化县| 突泉县| 武夷山市| 永州市| 南漳县| 浙江省| 尚义县| 乐至县| 阜南县| 博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