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如圖是茉莉的一種繁殖方法,下列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B )A.這種方法稱為嫁接B.這種繁殖方式屬于無性繁殖C.繁殖出的植株性狀差別大D.這種繁殖方法常用于培育新品種2.(2023·邵陽中考)下列植物的繁殖方式中,屬于有性生殖的是( B )A.無心插柳柳成蔭B.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C.植物組織培養獲得大量“試管苗”D.用嫁接的方式繁育桃樹解析:“無心插柳柳成蔭”“植物組織培養獲得大量‘試管苗’”“用嫁接的方式繁育桃樹”都是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因此都屬于無性生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利用種子繁殖,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有性生殖。3.關于植物的生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A.組織培養是利用了有性生殖的原理B.嫁接分為芽接和枝接兩種方式C.種子繁殖的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D.扦插是利用了無性生殖的原理4.“克隆羊”和“試管嬰兒”的生殖方式分別屬于 ( A )A.無性生殖、有性生殖B.無性生殖、無性生殖C.有性生殖、有性生殖D.有性生殖、無性生殖5.家蠶的發育過程中,能吐絲的時期是( B ) A B C D6.如圖表示某種昆蟲的發育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 )A.該昆蟲的發育過程與家蠶相同B.該昆蟲的幼蟲和成蟲差別不明顯C.該昆蟲的發育過程比蝗蟲多了蛹期D.若該昆蟲是一種害蟲,則幼蟲期對農作物危害最大7.下列四種昆蟲的發育過程屬于不完全變態的是( B )A.卵→孑孓→蛹→蚊B.卵→跳蝻→蝗蟲C.卵→蛆→蛹→蠅D.卵→蠶→蛹→蠶蛾8.下列成語所描述的現象中,與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無關的是( A )A.飛蛾撲火 B.作繭自縛C.金蟬脫殼 D.蜻蜓點水9.(2023·濰坊中考)螢火蟲的身體分部、附肢分節,其幼蟲主要捕食淡水螺、蝸牛等,大多數成蟲以露水、花蜜為食,在僅有的3~7天壽命中,每晚通過“亮燈”吸引異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B )A.螢火蟲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B.螢火蟲的發育經卵、若蟲和成蟲三個時期C.螢火蟲幼蟲在發育過程中有蛻皮現象D.螢火蟲成蟲的“亮燈”屬于繁殖行為解析: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體表具有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螢火蟲身體分部、附肢分節,屬于節肢動物;螢火蟲的發育過程與家蠶相似,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螢火蟲屬于節肢動物,發育過程中會蛻去體表的外骨骼,因為外骨骼不能隨著身體的生長而長大;螢火蟲的成蟲能通過“亮燈”來吸引異性,完成交配,從行為的目的上看屬于繁殖行為。10.(2024·南京檢測)“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每當氣候轉暖時,青蛙就會在池塘中鳴叫、抱對、產卵、受精,受精卵最終發育成青蛙個體。下列關于青蛙生殖與發育過程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B )A.青蛙的受精方式是體外受精B.個體發育的起點是蝌蚪C.青蛙的發育方式是變態發育D.生殖和發育過程不能完全擺脫水的束縛11.箭毒蛙的生殖、發育過程中,不會出現的是( A )A.體內受精 B.雌雄蛙抱對C.變態發育 D.雄蛙鳴叫12.(2023·湘潭中考)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延續,生生不息。下列有關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D )A.嫁接屬于無性生殖,其后代同時具有接穗和砧木的遺傳特性B.家蠶、蝗蟲的發育都經過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C.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特點是體內受精、變態發育D.鳥卵的卵細胞由卵黃膜、卵黃及胚盤組成解析:嫁接屬于無性生殖,沒有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的優良性狀;蝗蟲的發育過程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沒有蛹期;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特點是雌雄異體、體外受精、變態發育;鳥卵中的卵細胞是由卵黃膜、卵黃和胚盤三部分組成的。13.(2023·聊城中考)據圖判斷,下列關于動物生殖、發育的敘述錯誤的是( B ) 圖一 圖二A.圖一中Ⅰ可表示有性生殖,Ⅱ可表示變態發育B.圖一中Ⅲ可表示體內受精,也可表示完全變態發育C.圖二表示家蠶的發育過程,若B是幼蟲,則D是成蟲D.圖二表示青蛙的發育過程,若A是受精卵,則C是幼蛙解析:蝗蟲是不完全變態發育,家蠶是完全變態發育,青蛙是變態發育,因此三者共同點為變態發育;蝗蟲、家蠶和青蛙個體發育的起點都是受精卵,都屬于有性生殖,因此圖一中Ⅰ可表示有性生殖、Ⅱ可表示變態發育。家蠶和蝗蟲都屬于昆蟲,受精方式是體內受精,蝗蟲的發育經歷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家蠶的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因此圖一中Ⅲ可表示體內受精,也可表示為變態發育,不可表示完全變態發育。圖二表示家蠶的發育過程,家蠶一生的發育過程是[A]受精卵→[B]幼蟲→[C]蛹→[D]成蟲。圖二如果表示青蛙的發育過程,可以概括為[A]受精卵→[B]蝌蚪→[C]幼蛙→[D]成蛙。14.鳥的成活率比青蛙高的主要原因有( B )①體內受精 ②體外受精 ③卵生 ④卵外有卵殼保護 ⑤胎生A.②③ B.①④C.①③ D.④⑤15.如圖為鳥卵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A.⑤是胚盤,受精后將來發育成雛鳥B.①保證了鳥卵與外界隔絕,密不透氣C.④能為鳥卵的發育提供營養物質D.③能為胚胎發育提供充足的氧氣16.雞卵產出后,胚胎發育暫時停止,要使胚胎繼續發育,必須提供的環境條件是( D )A.充足的陽光 B.充足的營養物質C.充足的水分 D.適宜的溫度17.(2024·石家莊期末)軍艦鳥是一種大型熱帶海鳥,在繁殖季節,雄鳥會向雌鳥展示喉部鮮紅色的“喉囊”,它們還經常展開雙翼,不斷地圍繞著雌鳥轉圈,跳起優美的舞蹈,并且不時地從嘴里發出“嘎拉、嘎拉”的叫聲。軍艦鳥的這種行為是( A )A.求偶 B.育雛C.筑巢 D.孵卵18.在生殖和發育過程中鳥必須具有哪幾種行為 ( A )A.求偶、交配、產卵 B.筑巢、產卵、孵卵C.產卵、育雛、筑巢 D.筑巢、求偶、產卵19.如圖是植物組織培養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A.該方法屬于有性生殖B.該方法的特點是繁殖速度快C.該方法可以用來培育名貴花卉D.該方法利用的原理是無性生殖20.下列四種動物的生長發育流程表示正確的是 ( C )A.蝗蟲:受精卵→幼蟲→蛹→成蟲B.人體:受精卵→胚盤→胚胎→嬰兒C.青蛙: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D.家鴿:受精卵→卵黃→系帶→雛鴿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21.(8分)如圖是植物兩種不同的生殖方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圖一 圖二(1)圖一的繁殖方式是 嫁接 ,其中a是 接穗 ,b是 砧木 。(2)圖一的關鍵步驟是確保a、b兩部分的 形成層 緊密結合。若圖中a部分開紅花,b部分開白花,則將來形成的新植物體開 紅花 。(3)圖二是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的 受精 過程,該過程中[c] 精子 與[d]卵細胞結合形成的受精卵將來發育成種子中的 胚 。22.(10分)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完成概念圖:[A] 雌蕊 ,[B] 子房 ,[C] 花粉 ,[D] 卵細胞 ,[E] 受精卵 ,[F] 胚 。(2)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需要依次完成 傳粉、受精 等生理過程。(3)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區別在于是否 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 。(4)從進化上看,有性生殖比無性生殖高等,更有利于植物 適應環境 ,但無性生殖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性狀一致的個體,并能保持 母體的優良性狀 。23.(16分)如圖是青蛙、家蠶、蝗蟲的發育過程示意圖,請聯系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青蛙、家蠶、蝗蟲個體發育的起點都是 受精卵 ,它們的生殖方式都屬于 有性生殖 (填“無性生殖”或“有性生殖”)。(2)青蛙的發育過程中,蝌蚪和成蛙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都有明顯的差異,如蝌蚪用 鰓 呼吸,在水中生活,而青蛙主要用 肺 呼吸、皮膚輔助呼吸,能夠在陸地生活,這種發育稱為 變態發育 。(3)對比圖中家蠶和蝗蟲的發育過程,其最明顯的區別是家蠶的發育具有 蛹 這個階段,其發育過程稱為 完全變態發育 。家蠶和蝗蟲的發育過程中,幼蟲都有蛻皮現象,這是因為 外骨骼 限制其生長。24.(10分)如圖為雞卵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將如圖所示的雞蛋倒置,小心地將雞蛋的 鈍 端打破,再剝去部分卵殼,撕破外殼膜,可見內、外殼膜之間有[⑥] 氣室 ,然后用剪刀剪破內殼膜,將雞蛋內的物質倒入培養皿。(2)培養皿里的許多透明的膠狀物質,是如圖所示的[②] 卵白 ,它能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物質。(3)將來發育成雛雞的結構是圖中的[⑤] 胚盤 。(4)養雞場給一批新鮮的雞蛋提供相同且適宜的孵化條件,結果有一些雞蛋不能孵化出雛雞。這些雞蛋不能孵化出雛雞最可能的原因是 卵未受精 或胚胎已經死亡。25.(16分)某社團同學選取了多種生物,并對這些生物生殖和發育的有關知識進行了探索,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圖一 圖二 圖三圖四 圖五(1)下列生物產生新個體的方式中,屬于無性生殖的有 A、B、D (填字母序號)。A.水螅出芽 B.細菌分裂C.雜交水稻的培育 D.哺乳動物的克隆E.桃樹的開花結果(2)圖一中的M表示的發育過程稱為 變態發育 。(3)圖二中若D表示受精卵,請寫出家蠶一生的發育過程: D→A→B→C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4)青蛙與蛇相比,不能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重要原因是其生殖和發育 沒有擺脫對水的依賴 。(5)圖三鳥卵的結構中,胚胎發育的部位是[②] 胚盤 ,具有①結構的另一個生物類群是 爬行動物 。(6)圖四中胎兒通過 ②③ (填數字)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7)月季除了用圖五所示的方式繁殖外,還可以用種子進行繁殖。用種子繁殖的后代具有 雙親 的遺傳特性。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