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試時間:2025年4月28日9:00~10:15】3.《漢書·平帝紀》記載:“郡國大旱…罷安定呼池苑,以為安民縣,起官寺市里,募徙貧民,縣次給食。至徙所,賜田宅什器,假與犁、牛、種、食?!边@些措施旨在2025屆高三復習教學質量檢測A.便于西漢朝廷對郡國直接控制B.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與發展歷史試題卷C.緩和社會矛盾以維護社會穩定D.通過行政手段干預地方經濟4.南詔王閣羅鳳仿唐置清平官,設六曹,官制漸備。其孫異牟尋繼位后又增設大軍將、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第1頁至第4都督等官,增設羅苴子、負排等本族官號。這體現了頁,第Ⅱ卷第5頁至第8頁??荚嚱Y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A.唐朝官制對南詔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分鐘。B.南詔探索邊疆內地一體化的管理方式C.中原文化對少數民族的強大吸引力第I卷(選擇題,共48分)D.南詔因地制宜對官制進行適應性調整注意事項:5.宋代犁刀、踏犁、鐵搭、秧馬、耘蕩等新式農具相繼創制,并在江南沼澤和海灘涂地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學校、班級、考場號、座位號、準考證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開墾中廣泛使用,耕作制度也由中原地區旱地的一年一熟制、二年三熟制提升至江南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地區的一年兩熟制。宋代農耕技術的發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A.得益于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B.推動宋代社會結構發生變動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C.彌合了南北間的農業生產區域差異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D.促進農業耕織分離傾向加強1.晚商祖甲時期形成周祭制度,所祭祖先基本局限于歷任先王和有子為王的先妣,祭祀6.有學者認為,依靠鄉紳、宗族組織維持地方村社秩序和國家對儒家說教治理傳統的一過程中更加注重儀式性和秩序性,至廩辛、康丁時期形成的祊祭制度則更加重視直系貫尊崇,使得清代統治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征。這一治理模式血統傳承。這一時期祭祀制度的變化表明A.使政府有更多資金投入公共工程建設A.神權與王權緊密結合B.構建了以鄉紳和宗族為核心的基層行政體系B.生產力不斷發展促使祭祀簡化C.加速封建社會向近代民主社會的轉型C.分封制錐形開始出現D.利用人口同質和文化認同成功整合社會資源D.政治權力與政治結構日益穩固7.1839年,林則徐在廣州禁煙過程中,請人將瑞士國際法學家瓦特爾1758年出版的2.《孟子·滕文公上》說“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萬國法》中關于戰爭、敵對措施、封鎖禁運的若干段落譯為中文,定名為《各國律田”,《商君書·墾令》提到“訾粟而稅,則上壹而民平”。從經濟思想的角度來看,例》。同年又將倫敦出版的《對華鴉片貿易罪過論》進行翻譯,用來說明英國國內也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有人反對對華鴉片貿易。這些舉措表明林則徐A.對國家控制經濟的程度理解不同A.已經具有明確的國際法意識B.對土地資源配置方式的主張不同B.旨在尋求外交突破抵制侵略C.對農業生產積極性的調動方式不一致C.試圖借用外部力量應對危機D.對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關系權衡不同D.全面學習西方政治法律制度高三歷史·第1頁(共8頁)高三歷史·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