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遼寧省撫順市清原縣紅透山礦中學九年級4月歷史月考級(本試卷共19道題滿分70分歷史和道德與法治考試時間共150分鐘)名考生注意:所有試題必須在答題卡指定區域內作答,在本試卷上作答無效號第一部分選擇題(共30分)》本部分共包括15小題,每小題2分。下列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彌1.河南安陽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基,殉葬者多達數百人,其中不少是奴隸。他們有的和狗、馬同葬,可見其地位與牲畜等同。右圖為商朝戴枷的奴隸俑。這說明商朝處于A.原始社會B.奴隸社會C.封建社會D.史前社會封2.科舉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機制。這表明科舉制A.選官看中門第B.消除藩鎮割據的局面C.隋煬帝時創立D.擴大官員選拔的范圍3.《水滸傳》中有這樣的描寫,燕青帶著李逵在東京城內游玩,來到熱鬧處,聽得里邊既有敲鑼表演,又有說書,李逵定要進去聽聽。其中的“熱鬧處”可能是A.榷場B.交子C.瓦子D.市舶司4.歷史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具有厚重的歷史價值。下面遺址可以見證圓明園大水法透址圓明園海晏堂遺址A.林則徐與虎門銷煙B.英法聯軍侵華罪行C.日軍旅順屠殺暴行D.義和團的反帝斗爭5.八年級(1)班的同學計劃編創有關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劇本,他們應關注的素材是A,三元里平英團I舊址的簡介B.北洋艦隊黃海海戰的戰報C.“明定國是”詔書的內容D.《只因鬼子鬧中原》揭帖6.右面油畫《向井岡山進軍》反映了1927年9.月,毛澤東果斷將秋收起義余部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偏僻農村地區。由此開創的局面是(1A:工農武裝割據B.二萬五千里長征一C.上海工人起義D.建立抗日根據地7.在某節歷史課上,黑板上有“談判”“人民解放軍進駐拉薩”“祖國大陸獲得統一”等關鍵詞。這節課學習的是()A.西藏和平解放B.朝鮮內戰爆發C.川藏公路通車D.西藏民主改革8.依靠可信史料認識歷史是學習歷史應具備的重要能力。研究“實踐‘一國兩制'構想”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A,鄭成功雕像B.文獻《南京條約》C.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現場錄像D.電視劇《澳門風云》9.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判歷史的態度和方法。下列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產生了佛教B.1世紀,在巴勒斯坦地區產生了基督教C.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立了伊斯蘭教D.《漢漠拉比法典》·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10.地處歐、亞、非三洲交界處的拜占庭帝國,繼承了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融匯了基督教文化和來自西亞、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據此可知,中世紀的拜占庭帝國()A.文化開放包容B.發展民主政治C.科技人才眾多D.對外戰事頻繁11.據統計,1493一1600年,葡萄牙在非洲掠走了超過27萬千克的黃金。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里,被販賣到美洲的西非黑奴有近千萬,而每成功運送一個奴隸,至少有10個黑人死于非命。這說明資本原始積累A.有助于世界市場形成B.使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C.具有野蠻性和殘酷性D.促進了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12.“1820年,英國的手搖紡紗機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減至123000人,到1856年時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動力織布機的工作,但是許多人因不能適應這樣的變化而陷人貧困。”出現材料中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國工業革命后工人產生了抵觸情緒B.工業革命后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C.環境惡劣導致從事手工勞動的人數減少D.工業革命造成了東方從屬于西方的局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