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江西省高考歷史質檢試卷(3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分。1.《時間簡史》中寫道:“他(愛因斯坦)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種類的力,它只不過是時空不是平坦的這一事實的結果,而早先人們假定時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 )A. 建立了以推理為方法的理論科學 B. 完成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理論大綜合C. 奠定了現(xiàn)代物理科學研究的基礎 D. 開創(chuàng)了物理學進入微觀世界的研究2.目前出土的漢代牛耕圖畫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點陜西 米脂、綏德王德元墓、綏德、西安碑林、陜北山東 滕縣宏道院、滕縣黃家?guī)X、鄒城市面粉廠山西 平陸棗園內蒙古 和林格爾江蘇 泗洪重崗、遂寧雙溝鎮(zhèn)從中可以得出的最恰當?shù)慕Y論是A. 漢代時陜西是全國經濟中心 B. 山東的農耕技術在漢代最先進C. 漢朝時使用牛耕的范圍較廣 D. 漢朝時牛耕范圍已經遍及全國3.唐制規(guī)定,每丁每年必需服徭役二十日,有閏月加二日;如果不服徭役可以納絹或布替代,每天折合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這一規(guī)定( )A. 保證了農民的基本生產時間 B. 減輕了政府對農民人身控制C. 導致了政府財政收入的銳減 D. 加強了中央對地方事務管控4.永樂十三年,明成祖為迎接“去中國絕遠”的麻林國(今肯尼亞一帶)使臣,親赴南京主持典禮。典禮上群臣競相祝賀:“陛下圣德廣大,被及遠夷”。大臣夏元吉還為麻林國進貢的麒麟作《麒麟頌》。材料可用于說明( )A. 明朝朝貢貿易的形成 B. 明初海權思想的萌芽C. 中非貿易的源遠流長 D. 鄭和遠航的政治動機5.王夫之基本繼承了“尚儉”的傳統(tǒng),故有曰:“夫儉與勤,于敬為近,制道之美者也。”但他又指出,“儉之過也則吝,吝則動于利以不知厭足而必貪,勤之亟也必煩,煩則責于人以速如己志必暴。”據(jù)此可知,王夫之的主張( )A. 批判了儒家傳統(tǒng)的道德理念 B. 強調重利輕義的重要性C. 體現(xiàn)了勤儉有度的辯證思維 D. 受到歐洲啟蒙思想影響6.下圖所示讀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紀初,商務印書館出版了鉛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識分子爭相傳閱。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A. 維新變法思潮成為時代主流 B. 中國民眾已普遍接受進化論C. 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存亡危機 D. 嚴復成為讀書人心目中楷模7.它使“王朝”轉為“民國”,即便一個軍閥控制了中央政府之后,他們也會掛著“民國”招牌,保留著國會等機構和三權分立的權力架構,再也不能完全按照封建專制時代的方式行事了。材料強調的是( )A. 社會根本問題得到解決 B. 北洋軍閥統(tǒng)治順應潮流C. 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改變 D. 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8.有學者認為:“鴉片戰(zhàn)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傷。倘使同治光緒年間的改革移到道光成豐年間,我們的近代化就要比“本早二十年。”這次發(fā)生在“同治光緒年間的改革”對中國近代化的推動表現(xiàn)在A. 實現(xiàn)了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B. 標志著中國近代工業(yè)的起步C. 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傳播9.理論就是旗幟,道路決定命運。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指導思想和寶貴財富。下列思想中形成于毛澤東思想成熟時期的是( )A. 沒有貧農,便沒有革命。若否認他們,便是否認革命。若打擊他們,便是打擊革命。他們的革命大方向始終沒有錯B. 中國人民在幾十年中積累起來的一切經驗,都叫我們實行人民民主專政,或曰人民民主獨裁,總之是一樣,就是剝奪反動派的發(fā)言權,只讓人民有發(fā)言權C. 如果說,民主革命沒有自己的一定任務,沒有自己的一定時間,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個時間去完成的另一任務,例如社會主義的任務,合并在民主主義任務上面去完成,這個叫做‘畢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D. 邊界的斗爭,完全是軍事的斗爭,黨和群眾不得不一齊軍事化。怎樣對付敵人,怎樣作戰(zhàn),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問題。所謂割據(jù),必須是武裝的10.1988年,上海市開始對城市蔬菜供應實行“雙軌分流”改革,即在原蔬菜購銷站增掛“交易市場”牌子,被管住的那部分蔬菜由購銷站經營,實行指令性計劃,執(zhí)行規(guī)定的價格,虧損由國家承擔;放開的那部分蔬菜由交易市場經營,自負盈虧。上海蔬菜供應體制的改革( )A. 有利于人民群眾的民生建設 B. 促進了農村地區(qū)生產力的發(fā)展C. 迎合了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D. 擺脫了計劃經濟對生產的束縛11.“種姓”一詞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爾那”,就是顏色或品質的意思。因此,種姓制度又叫瓦爾那制度。這種制度( )A. 規(guī)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 規(guī)定不同等級的人們之間可以通婚C. 認為印度人生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D. 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職業(yè)12.西歐莊園生產了封建主們所需要的幾乎所有物品,除了油脂、火腿、咸肉、醋、酒、干酪、蜜糖、面粉、咸魚等農產品外,還有各種手工作坊及各色工匠,如鐵匠、金銀匠、皮鞋匠、旋工、刀劍匠、漁夫、制酒者、煉油者等。由此可見,西歐莊園( )A. 僅僅滿足領主生活所需 B. 缺乏軍需產品的供應C. 帶有較強自然經濟特征 D. 具有雇傭勞動的性質13.閱讀1601-1700年間英格蘭精英人士初始興趣取向中宗教與科學所占比例的對比表。二者對比的變化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項目 1601~1605 1631~1635 1651~1655 1696~1700宗教(教士和神學家) 7.0% 6.3% 5.4% 1.9%科學 1.7% 4.6% 7.0% 5.2%A. 放棄宗教信仰的人數(shù)增多 B. 科學的進步徹底批駁了宗教神學C. 宗教改革的目的得以實現(xiàn) D. 科學的發(fā)展促進人們思想的解放14.如表所示為19世紀前中期針對童工問題英國頒定的部分法案及條款概況。這些法案的頒布( )時間 法案 相關規(guī)定1802年 《學徒健康和道德法》 規(guī)定紡織廠不能雇傭9歲以下的學徒,童工每天工作不得超過12個小時,并禁止做夜工。1833年 《工廠法》 規(guī)定紡織廠9至13歲的兒童每天只能工作8小時,保留2小時接受教育的時間,任命4個有權進入任何工廠調查工廠狀況的視察員,以確保法案的執(zhí)行。1847年 《十小時法案》 規(guī)定,未滿18歲的童工、未成年工以及女工的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0小時。A. 推動了社會福利制度的落實 B. 反映了資產階級對童工的剝削C. 提高了下層民眾的文化素質 D. 加強了政府對勞工權益的干預15.在如何影響公眾意見和大眾輿論方面,美國政府積累了豐富的心理戰(zhàn)經驗。20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商業(yè)部成立專門辦公室負責策劃、組織國際展銷會。據(jù)統(tǒng)計,僅1955年就有170個該類展覽會在蘇聯(lián)集團國家舉辦,向大眾展現(xiàn)了美國豐富的消費品。美國采用消費品展覽會這一特殊方式,意在( )A. 擴大美蘇雙邊民間交流 B. 展示西方陣營的發(fā)展優(yōu)勢C. 為美國消費品開辟市場 D. 以緩和策略麻痹華約國家16.1946年到1989年,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所投的否決票為239次;1990年到2004年,安理會的否決票總共為18票,與之對應的是安理會正式會議大大增加,非正式磋商更是成倍增長。這表明( )A. 美國的霸主地位開始動搖 B. 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C. 國際關系向民主平等邁進 D. 全球治理機制臻于完善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漢初年的各種制度基本沿襲秦朝,史稱“漢承秦制”……漢高祖“懲亡秦孤立之敗”,陸續(xù)分封了一批同姓諸侯王。……給漢王朝的統(tǒng)治和穩(wěn)定埋下了隱患。——摘編自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材料二:“大一統(tǒng)”思想雖然形成于先秦時期,但具體付諸實施則是秦漢時期,漢武帝“大一統(tǒng)”思想在第二次出兵調節(jié)百越之間矛盾時已經形成,其后,漢武帝將其用于指導構建“大一統(tǒng)”王朝的實踐,實踐的對象首先選擇了改變與匈奴的關系……可以說,漢武帝構建“大一統(tǒng)”王朝的實踐不僅奠定了多民族國家中國疆域形成的基礎,也積極推動著多民族國家中國的發(fā)展和最終形成。——摘編李大龍《漢武帝“大一統(tǒng)”思想的形成及實踐》(1) 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簡述漢武帝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措施。(2) 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列舉漢武帝時期在“改變與匈奴關系”方面的實踐活動,并簡述漢武帝構建“大一統(tǒng)”王朝的意義。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了金代,遼上京及燕京地區(qū)的窯廠繼續(xù)生產,其中房山縣河北鄉(xiāng)磁家務窯廠,生產延續(xù)了遼金元三代。而在磁家務村南有一處窯址,與磁家務屬同一體系,或是一個分場,其燒造時間持續(xù)到明代初年。中原陶瓷業(yè),在金初女真人大舉南下的過程中遭到了嚴重破壞。直至世宗大定年間才逐漸得到恢復,主要有河北的定窯、磁州的觀臺窯、河南禹縣的鈞窯以及陜西銅川的耀州窯。——摘編自李錫厚、白濱《遼金西夏史》材料二清末、民國時期,磁州窯瓷業(yè)在胎質、釉色、彩繪等方面進行的改良,不僅順應了社會文化及人們審美時尚之變化,而且繼承和保持了磁州窯的民間特色及鄉(xiāng)土氣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瓷器品質,提升了磁州窯的美譽度,行銷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qū)13省及北平、天津兩市,促進了磁州窯瓷業(yè)在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的繁榮。——摘編自龐洪奇《“清末新政”與磁州窯瓷業(yè)改良》材料三20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作出保護、恢復各歷史名窯傳統(tǒng)手工藝的指示,全國各地名窯紛紛組建陶瓷研究機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為這一重要工程做了大量工作,梅建鷹先生八下磁州窯,深入窯室、操泥制作、教授陶工。一大批工作者經過艱辛勞動,創(chuàng)造出了高溫花釉工藝和高浮雕壁畫工藝,設計出了許多新的陶瓷雕塑和日用陶瓷產品。進入21世紀,磁州窯燒制技藝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摘編自楊永善主編《中國傳統(tǒng)工藝全集 陶瓷》(1) 根據(jù)材料一,指出金代陶瓷業(yè)發(fā)展的概況。(2) 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二三十年代磁州窯瓷業(yè)出現(xiàn)繁榮局面的原因。(3) 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新中國保護與發(fā)展名窯傳統(tǒng)手工藝的經驗。19.世界格局是指在國際舞臺的主要政治力量從自身的利益出發(fā),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制約所形成的一種穩(wěn)定的結構狀態(tài),一種力量對比態(tài)勢,包括政治格局,經濟格局等。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巴黎和會中協(xié)約國同德國及其盟友簽訂的一系列條約,構成了重建歐洲、西亞和非洲的國際新秩序。華盛頓會議的核心是中國問題,與會國簽訂了一個公約。——王斯德《世界通史》(1) 根據(jù)材料一指出“一戰(zhàn)”后的兩次國際會議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材料二:“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它依仗自己的實力與地位,要建立一個由美國領導的、以西方價值觀念為準繩、以北約軍事力量為后盾的單極世界……因此,“多極”與“一極”之爭將持續(xù)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多極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時日,多極化作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將在曲折中取得發(fā)展。——《時政評說》(2) 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冷戰(zhàn)”結束前后的世界格局呈現(xiàn)出怎樣的變化。分析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的原因。材料三:第四次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領導人會議11月15日舉行,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國家,正式簽署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標志著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正式達成。簽署RCEP……對深化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穩(wěn)定全球經濟具有標志性意義。—— 2020年11月15日《人民日報》(3) 根據(jù)材料三概括簽署RCEP的意義。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中國該如何應對當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發(fā)展趨勢。1.【答案】C2.【答案】C3.【答案】A4.【答案】D5.【答案】C6.【答案】C7.【答案】D8.【答案】B9.【答案】C10.【答案】A11.【答案】D12.【答案】C13.【答案】D14.【答案】D15.【答案】B16.【答案】C17.【答案】【小題1】地方行政制度:郡國并行制。政治措施:①頒布“推恩令”加強了中央集權。②設立中朝,加強皇權,削弱丞相權力。③確立察舉制加強中央集權。④設刺史,進行巡視監(jiān)察,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嚴厲打擊豪強、游俠等社會勢力的不法行為。【小題2】實踐:①任用衛(wèi)青、霍去病為將,經過三次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打擊匈奴(北擊匈奴),控制了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區(qū)域;②設立河西四郡;③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意義: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加強。18.【答案】【小題1】概況:北方陶瓷業(yè)穩(wěn)步發(fā)展、歷史悠長;中原陶瓷業(yè)緩慢恢復,河北地區(qū)發(fā)展相對突出【小題2】原因:深厚的歷史底蘊;技術改良;適時的品牌創(chuàng)新;有利的政策環(huán)境;國貨運動的推動;較好的地理位置;近代交通的發(fā)展【小題3】經驗:與現(xiàn)代教育體系結合;注重產品與技術創(chuàng)新;借助國家政策與社會公共力量19.【答案】【小題1】格局: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小題2】變化:由“冷戰(zhàn)”結束前的兩極格局到“冷戰(zhàn)”結束后的世界格局朝多極化方向發(fā)展。原因: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但美國的力量受到歐盟、俄羅斯、日本、中國等新興力量的制約;多極世界已成為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的政治主張等。(或答: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或國家聯(lián)盟也在國際和地區(qū)事務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fā)展;發(fā)展中國家總體上實力在不斷增強,國際影響不斷擴大)。【小題3】意義:有利于深化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穩(wěn)定全球經濟。方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綜合國力;加強國際政治經濟合作;反對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等(言之有理即可)。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