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銀川一中2024/2025學年度(下)高一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命題教師: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面是《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圖》(局部)下列選項中,屬于②處人類創造的文明成就是A.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 B.編撰了《漢謨拉比法典》C.創作了史詩《吉爾伽美什》 D.發明了“0”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2.古代雅典的梭倫在詩中寫道:“作惡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貧窮;但是,我們不愿意把我們的道德和他們的財富交換,因為道德是永遠存在的,而財富每天在更換主人?!睋丝芍髠?br/>A.反對奴隸制度 B.主張權利平等 C.抨擊貧富差別 D.具有人文精神3.《漢謨拉比法典》石碑上半段有一幅浮雕,太陽神沙馬什把象征帝王權力的標志授予漢謨拉比;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宣稱靠至高神阿胡拉·馬茲達之佑統治王國。這反映兩個國家統治的共同點是A.建立了廣闊的帝國 B.實行行省制度C.依靠法律進行統治 D.宣揚君權神授4.據史籍記載,東漢時期“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貢,并無珍異......”文中的“大秦”是指()A.波斯帝國 B.亞歷山大帝國 C.羅馬帝國 D.奧斯曼帝國5.12世紀的法國,“國王被認為是上帝在塵世的代理人,擁有神圣的權威,但實際上,國王的統治范圍常常局限于王室領地,對于其他封建領主的控制較為有限”。到15世紀,“國王通過聯姻、戰爭等手段,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地,加強對全國的統治,成為國家權力的核心”。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國家的形成 B.基督教會的支持C.城市經濟的發展 D.莊園經濟的繁榮6.下圖為古羅馬正義女神像。它體現了羅馬法的諸多原則,如高擎的秤體現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劍體現的是法律的強制力。據此,雙眼蒙布所體現的原則是,法官審案應A.主要依據道德良知B.側重聽取證人證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實真相D.排除一切干擾遵從民眾意愿7.下圖是一位高一同學根據歷史文獻記載,繪制的8-10世紀繁榮的“呼羅珊大道”。該圖可用于研究A.亞歷山大帝國的征服路徑 B.拜占庭與唐朝的經濟交往C.奧斯曼帝國時的商業壟斷 D.阿拉伯帝國時期東西交流8.早在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就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峽谷盆地和高原地區,內部交流較少,發展相對緩慢,在近代以前沒有達到成熟的程度。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A.內部之間沒有任何交流 B.內部之間的戰爭頻繁C.發展受地理環境的影響 D.因地理環境導致衰落9.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遠洋航行,甩開了橫亙東西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辟了歐洲與亞洲貿易交通的新孔道,終結了歐洲與東方陸路隔絕的狀態。其所產生的影響是A.重新聯結傳統商路 B.國際勞動分工格局形成C.世界市場快速形成 D.推動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10.下圖某地,鄭和叫它古里,是前三次下西洋的終點,也是后四次遠航的中轉站;達·伽馬叫它卡里庫特,是西方人夢寐以求的東方“香料之城”?!八蔽挥谙聢D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11.17世紀的荷蘭畫家作品中經常呈現如下場景:整齊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兒女們的漂亮服飾,宴會上盛大的排場,海員的英勇,商業的輝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蘭商船。這反映了當時荷蘭A.海外貿易豐富了藝術題材 B.浪漫主義藝術風靡一時C.商業公司壟斷新航路貿易 D.啟蒙運動塑造社會風貌12.16世紀到17世紀上半葉,白銀以史無前例的數量流入歐洲,金錢的強大作用支撐起了一個虛擬的共同體,其紐帶是信貸與信托。隨著貴金屬的大量涌入,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通貨膨脹成了一個無法逃避的現實。這一現象A.引發經濟危機的擴展 B.推動殖民帝國的形成C.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 D.加速社會的轉型進程13.16世紀,一位意大利詩人在自傳前言中寫道:“命運殘酷,無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榮譽,財富,還有無價的才華;身的美麗,心的優雅;有此相伴,超越永無極限。”這反映了詩人A.強調人的個性 B.屈從命運安排 C.反對宗教教義 D.相信社會進步14.在16世紀的新教地區,每個面包匠和燭臺制造師都能擁有一本《圣經》。他們可以在工棚里獨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結論,而不必擔心在火刑柱上被燒死。這現象揭示出當時A.貴族失去宗教特權 B.傳統的懲戒方式已被廢除C.平民引領宗教改革 D.天主教會思想專制遭削弱15.16-17世紀,歐洲的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隨著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深入發展而取得的突破B.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發現自然規律C.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確立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D.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的“日心說”是一種新的宇宙觀16.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自稱“國家的第一公仆”,提倡理性主義的統治,在立法、司法、教育、經濟等方面推行改革。同時,他又對官員說:“你們絕沒有任何主動權,一切事必須直接通報我”。這種統治風格體現了A.平民主義與貴族傳統的結合 B.科學精神與神權主義的融合C.啟蒙思想與專制主義的雜糅 D.激進思想與保守主義的妥協17.“光榮革命”后直到 1832年議會改革前,在英國的一些選區,地方權貴通過人為操作確定議員,議會席位可以買賣,賄選行為屢見不鮮。這說明英國A.最高權力歸屬仍未解決 B.普選權的推行弊端眾多C.專制獨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設尚需完善18.1874年美國選舉之后,民主黨控制了眾議院,立即開始搜集關于執政的共和黨腐敗的資料,總統格蘭特的許多內閣成員因此被迫辭職。由此可知,當時美國A.總統享有的權力受到限制 B.兩黨制體現了制衡原則C.議會開始成為權力的中心 D.兩黨秉持不同階級立場19.雨果在小說《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國唯一的最高權力機關國民公會,“既是正式選舉會議又是十字街頭,既是權威機關又是平民大眾,既是法庭又是被告”。這里的國民公會所體現的政治理念是A.三權分立 B.君主立憲 C.人民主權 D.法律至上20.19世紀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繼任,支持俾斯麥的政黨聯盟在帝國議會選舉中失敗,與威廉二世意見相左的俾斯麥辭職。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國A.議會加強對政府的監督 B.皇帝個人權力強大C.對外政策發生根本變化 D.分權制衡體制成熟21.隨著工業革命的起步......工人的處境最糟:曼徹斯特濃煙滾滾,污水橫流......紡織廠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時,平均壽命17歲......工人居住區熱病蔓延,貧困和缺乏教育使他們變得自暴自棄。這反映了工業革命A.推動社會的巨大進步 B.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D.引發環境和社會問題22.面對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社會暴露的種種弊端,圣西門主張一切人都要勞動,廢除一切特權,實現人的完全平等;傅立葉抨擊商業是資本主義罪惡和災難的集中表現,主張婦女解放;歐文提出建立公社勞動聯合體,消除城鄉對立。空想社會主義者的上述主張旨在A.改造現實,勾畫未來理想社會 B.解釋世界,科學指導工人運動C.完善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 D.宣揚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23.巴黎公社在社會主義運動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A.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的標志B.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的第一個國際工人組織C.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D.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24.1884年,列強為解決彼此矛盾、進一步瓜分非洲,在柏林召開會議。會上通過的重要原則是A.民族自決 B.有效占領 C.大國一致 D.互不干涉25.1876年9月,在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倡議下,召開了西方學者和探險家參加的“國際地理學會議”,成立“國際探險和開化非洲協會”,各國成立了各自的委員會,紛紛派人到非洲考察。這次會議A.推動了三角貿易的發展 B.旨在促進國際地理學進步C.緩和了列強之間的矛盾 D.加劇了列強在非洲的爭奪26.綜合下圖信息,最適合探究的主題應是A.歐洲列強的興衰和更替 B.資本主義的早期萌發C.殖民體系的形成與演變 D.整體世界的發展主線27.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實現了獨立。1822年巴西擺脫葡萄牙的統治獲得了獨立,但是很快又遭到推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的 經濟侵略與武力干涉。橫線上應該填寫的國家是A.法國 B.美國 C.英國 D.德國28.1824年巴西頒布憲法,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但幾乎原封不動地保留了葡萄牙貴族特權以及種植園奴隸制,政府大權仍由原葡萄牙貴族掌握。由此可知,獨立后的巴西A.殖民時代的社會結構依然延續 B.移植了歐洲的民主政治C.深受美國門羅主義的傷害 D.形成了等級分明的混血社會29.墨西哥在1821年獨立后,以阿茲特克帝國的繼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將阿茲特克人視為祖先,將阿茲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視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這些做法意在A.打擊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統治 B.深化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C.推動墨西哥的民族獨立運動 D.重建阿茲特克帝國的文明30.19世紀后期,英國開始擔心自己是否有能力維持世界霸主和世界帝國的現狀。1897年,英國詩人創作了一首《退場贊美詩》,其中蘊含著警告和焦慮的情緒?!斑h去,我們的軍艦消失不見/海角和沙丘上的狼煙低沉/啊,我們昔日的榮耀與尼尼微和推羅一起,付之一炬!”下列項中,引起詩人焦慮情緒的因素有可能是①美國獨立戰爭開始②后起的德國日益強大③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④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不斷高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4小題,共55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采邑分封制和封君封臣制是構成中世紀西歐封建制(或封建社會、封建主義)的基礎和核心,既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又有所區別、各有側重。以土地為紐帶的采邑分封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體現,而派生于采邑制的封君封臣制,決定了封君(封主)與封臣(附庸)之間的契約式主從關系。依據封君封臣制原則,封主有責任保護附庸,附庸有義務效忠封主,這種權利與義務的相互關系,密切了封建主階級內部的聯系。-摘編自姜守明《中世紀西歐封建制的演進與解體》材料二歐洲的中古時期也被稱為中世紀,在西方文明史上指從公元5世紀后期到公元15世紀中期的歐洲歷史。歐洲的中世紀表面上看是板著面孔的、非常嚴肅的、陰森森的一千年,但實際上卻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時期,特別是中世紀后期。-摘編自陳樂民《歐洲文明十五講》(1)根據材料一,概括西歐封君封臣制度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如何理解中世紀后期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時期”。(6分)32.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人類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7分)材料一隨著新航路的開辟,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原產于美洲的馬鈴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帶到歐洲,后來傳播到亞洲、非洲等。......美洲作物向外傳播的同時,也有很多歐亞作物傳入美洲,主要有糧食類的小麥、大麥、水稻,水果類的蘋果、葡萄、甜橙、檸檬,蔬菜類的黃瓜、豌豆等。-威廉·麥克尼爾《世界史》材料二中世紀興旺發達的地中海貿易成為明日黃花,威尼斯、熱那亞等城市的商業地位一落千丈......而大西洋沿岸里斯本、倫敦、安特衛普和阿姆斯特丹成為重要的國際商業都市......許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煙草、可可和中國的茶葉等出現在歐洲市場上。-摘編自孔祥明《世界中古史》材料三白銀大量進入國家財政的領域,改變了政府的運作方式及其與社會的交往方式。至于它對推動商業發展的積極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從十六世紀三十年代起物價卻一直上升,到十六世紀末,西班牙的物價平均上漲四倍多,法國、英國和德國則平均上漲兩倍到兩倍半。-摘自《歷史讀本:中國歷史》、周一良、吳于廑《世界通史(中古部分)》(1)根據材料一,概括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換的特點。(3分)結合所學,指出美洲高產糧食作物傳入中國對明清社會的影響。(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16世紀歐洲商業革命的表現,(β3分)并概括其對世界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3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白銀大量流入歐洲引發的社會變革。(4分)33.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宣言》,同年,經國王和女王共同簽署生效,稱《權利法案》,1694年,議會又通過《三年法案》,規定議會至少3年召開一次,每屆議會不得超過3年。1701年,議會通過《王位繼承法》,明確規定以后王位不得傳給天主教徒,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1707年,議會通過《任職法案》,規定凡議員得到國王任命或從國王那里領取薪俸后,就是失去了議員資格。-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以上四個法律規定都限制了英國國王的哪些權利?(4分)材料二美國權力結構示意圖(2)依據材料二,指出1787年美國憲法中規定了哪些建立政府的原則?(4分)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北美殖民地從爭取獨立到確立民主政體過程中,都受到了哪些啟蒙思想的影響?(6分)3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促使的。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適應了國內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而成為英國發展資本主義和進行工業革命的根本保證。在英國工業革命前,英國農業經濟和農村社會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圈地運動在在使農民成為流浪者的同時,也使他們成為出賣廉價勞動力雇傭勞動者,在一定程度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使資本主義經濟深入農村,對農業進行了資本主義改造。因而促成了農業和農村生產力的發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加強了對殖民地的掠奪,從而擴大了資本的原始積累。英國手工工場訓練了大批有技術、有經驗的工人,他們積累的生產經驗也直接推動了各種機器的發明。-摘編自孫麗紅《試論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材料二工業革命不但在交通運輸方面,而且在通信聯絡方面引起了一場革命。以往,人們只有通過運貨馬車、驛使或船才能將音信送到遙遠的地方。......但現在,人類穿著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越了地球。-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工業革命首先開始于英國的原因。(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人類是如何實現“穿著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越了地球”的。(4分)高一歷史期中試卷答案一、選擇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D C C C D C D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A D A C D B C B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A C B D C B A B D二、非選擇題31.【答案】(1)特點:以土地為紐帶;封君與封臣之間是契約式主從關系;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密切了封建主階級內部聯系。(6分)(2)理解:中世紀后期,城市興起,市民階層壯大,為資本主義發展和近代政治制度奠定基礎;大學的興起培養了人才,促進了文化發展;基督教文化孕育了近代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價值觀念;莊園經濟的發展為資本主義萌芽提供了經濟基礎。(6分)【解析】(1)據材料一“以土地為紐帶的采邑分封制”可知,以土地為紐帶;據材料一“封君(封主)與封臣(附庸)之間的契約式主從關系”可知,封君與封臣之間是契約式主從關系;據材料一“權利與義務的相互關系,密切了封建主階級內部的聯系”可知,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密切了封建主階級內部聯系。(2)理解主要從所學中選取推動近代文明發展的因素,據所學中世紀晚期的歐洲可知,階級方面:中世紀后期,城市興起,市民階層壯大,為資本主義發展和近代政治制度奠定基礎;文化方面:大學的興起培養了人才,促進了文化發展;基督教文化孕育了近代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價值觀念;經濟方面:莊園經濟的發展為資本主義萌芽提供了經濟基礎。32.【答案】(1)特點:種類多;以食物為主;范圍廣,涉及歐亞非美各洲;雙向交流,既有美洲作物品種外傳,也有其他地區物種在美洲推廣。(任選3點得3分)影響:大大增加了糧食的總產量;促進明清時期中國人口增長;推動貧瘠地區開發。(改變了飲食結構,生態環境受到破壞等,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任寫4點得4分)影響: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促進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和發展。(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3)歐洲:價格革命,導致封建領主地位下降,商業資產階級實力上升;資本主義加速發展,封建制度瀕于解體或推動歐洲社會轉型。(4分)(1)第一小問特點,據材料一“美洲的馬鈴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糧食類的小麥、大麥、水稻“水果類的蘋果、葡萄、甜橙、檸檬,蔬菜類的黃瓜、豌豆等”可得,種類多;據材料一“美洲的馬鈴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糧食類的小麥、大麥、水稻”“水果類的蘋果、葡萄、甜橙、檸檬,蔬菜類的黃瓜、豌豆等”可得,以食物為主;據材料一“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帶到歐洲,后來傳播到亞洲、非洲等可得,范圍廣,涉及歐亞非美各洲;據材料“美洲作物向外傳播的同時,也有很多歐亞作物傳入美洲”可得,雙向交流,既有美洲作物品種外傳,也有其他地區物種在美洲推廣。第二小問影響,結合所學可得,大大增加了糧食的總產量;結合所學可得,促進明清時期中國人口增長;結合所學可得,推動貧瘠地區開發。(2)第一小問表現,據材料二“許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煙草、可可和中國的茶葉等出現在歐洲市場上”并結合所學可得,商品種類與流通量成倍增長;結合所學可得,股份公司與證券交易所紛紛出現;據材料二"地中海貿易成為明日黃花“大西洋沿岸里斯本、倫敦、安特衛普和阿姆斯特丹成為重要的國際商業都市”可得,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結合所學可得,歐洲商業格局發生變化,英法荷等新的商業強國崛起。第二小問影響,結合所學可得,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據材料二“許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煙草、可可和中國的茶葉等出現在歐洲市場上”并結合所學可得,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結合所學可得,促進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和發展。(3)對歐洲的影響,據材料三“西班牙的物價平均上漲四倍多,法國、英國和德國則平均上漲兩倍到兩倍半”并結合所學可得,價格革命,導致封建領主地位下降,商業資產階級實力上升;結合所學可得,資本主義加速發展,封建制度瀕于解體或推動歐洲社會轉型。33.【答案】(4分)(1)限制:《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立法權;《三年法案》使國王不能停止召開議會;《王位繼承法》對國王結婚和王位繼承進行監督;《任職法案》限制國王拉攏議員或在議員中培植親信。(每點1分,共4分)(2)原則:三權分立原則或分權與制衡原則、聯邦制原則(每點2分,共4分);思想:天賦人權、主權在民、自由平等、三權分立、理性思想、法治思想等。(任意3點,共6分)【解析】(1)據所學《權利法案》內容可知,《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立法權;據材料一“規定議會至少3年召開一次,每屆議會不得超過3年”可知,《三年法案》使國王不能停止召開議會;從材料一“明確規定以后王位不得傳給天主教徒,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可知,《王位繼承法》對國王結婚和王位繼承進行監督;由材料一“規定凡議員得到國王任命或從國王那里領取薪俸后,就是失去了議員資格”可知,《任職法案》限制國王拉攏議員或在議員中培植親信。(2)據材料二權力結構示意圖可知,三權分立原則或分權與制衡原則、聯邦制原則;據所學北美民族解放運動可知,主要受天賦人權、主權在民、自由平等、三權分立、理性思想、法治思想等的影響。34.【答案】(2分)(1)原因“光榮革命”后,英國首先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政局穩定;農村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農產品、自由勞動力和國內市場;殖民擴張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獲得大量廉價原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英國工場手工業水平較高,積累了大量生產技術;英國是歐洲科技中心之一。(8分,答出四點即可)(2)說明:隨著兩次工業革命中新式通信工具電報、電話以及新式交通工具汽車、輪船以及飛機的發明,人類的溝通和交往變得更為便捷,世界各地的聯系也因此日益緊密。(4分)【解析】(1)結合所學知識,工業革命率先在英國爆發是社會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政治制度來看,據材料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適應了國內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可知英國率先建立了君主立憲制,使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成為工業革命在英國率先爆發的政治前提;從經濟形態來看,據材料一“在一定程度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可知圈地運動加速了英國農村的資本主義化,農民被迫與土地分離,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廉價的自由勞動力、工業原料和國內市場;從資本和市場因素來看,據材料一“加強了對殖民地的掠奪,從而擴大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可知英國是世界殖民霸主,為工業革命積累了豐厚的資本原始積累,也為英國工業資產階級提供了廉價的工業原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從技術條件來看,據材料一“英國手工工場訓練了大批有技術、有經驗的工人”可知15-18世紀英國發達的工場手工業為工業革命培養了大量的技術工匠,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涌現出了以牛頓為代表的大量實用科學家,使英國在B、19世紀成為歐洲著名的科技中心。(2)據材料二“在通信聯絡方面引起了一場革命”可知兩次工業革命時期在交通、通信領域出現了巨大的變革,產生了電報、電話、汽車、汽船、飛機和火車等高效通訊方式,使人類跨區域的信息溝通變得更加便捷,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方便、高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