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濟寧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階段性檢測高一歷史試題2025.4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4.本試卷考試時間為90分鐘,滿分為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圖1是對古代世界某區域文明的描述。該區域是圖1A.西亞 B.埃及 C.希臘 D.印度2.古希臘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提到:“我們的制度被稱為民主政體,因為城邦的治理以多數人而不是少數人的利益為依歸。處理私人爭端時,人人平等。”“人人”是指A.城邦所有居民 B.城邦外來移民C.成年男性公民 D.城邦常住居民3.波斯帝國建立了四通八達的道路,其中最有名“波斯王道”全長大約 2575公里。帝國政府組織了信使服務,沿途每隔 40公里到50公里就有一個驛站,每一個驛站都能提供強健的馬匹,保證信使們能在一周的時間內走完王道。這一舉措旨在A.維護封建統治 B.鞏固集權政治 C.發展帝國經濟 D.促進文化交流4.在擔任馬其頓國王的短短 12年中,亞歷山大建立起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其征戰使希臘文明開始步入亞洲大陸,讓古老的亞洲文明在西方重新煥發出光彩。其征戰A.推動了希臘文化中心東移 B.傳播了波斯政治制度C.推動了歐亞區域文明交流 D.導致了希臘文化衰落5.圖2是在中國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國阿納斯塔修斯一世時期(491-518年)的金幣,拜占庭帝國金幣在中國出土數量很多。據此可推測圖2A.中國和拜占庭帝國的貿易往來頻繁 B.中國與拜占庭帝國交通通暢C.中國政府重視和拜占庭帝國的貿易 D.經濟交流推動思想文化進步 6.非洲是古代農業的起源地之一。下列屬于非洲培育出的農作物的是A.甘薯 B.粟 C.小麥 D.棉花7.香檳集市約在 12世紀初始見于文獻記載,13世紀臻于鼎盛,其位于法國東北部的香檳伯爵領地,每年定期舉行。集市上云集了來自意大利、法國、英格蘭、德意志、佛蘭德等地區的商人們。這反映了當時的西歐A.統一市場逐漸形成 B.對外聯系漸趨加強C.區域經濟交往密切 D.資本主義加速發展8.1399年,亨利四世登上英格蘭王位。圖 3為其在位期間實行的若干舉措。這些舉措旨在圖3A.推動城市崛起 B.建立民族國家 C.穩定莊園經濟 D.加強國王權力9.新航路開辟后,大量貴金屬源源不斷流入歐洲,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投機活躍。以上史實描述的主要是A.價格革命 B.商業革命 C.資產階級革命 D.殖民體系建立10.圖4是歐洲某時期盛行的一種貿易。其主要盛行于圖4A.14世紀中期至 16世紀初 B.16 世紀中期至 19世紀中期C.19世紀中期至 20世紀初 D.兩次世界大戰之間11.馬尼拉大帆船航線主要在菲律賓和墨西哥之間進行,其運載大量中國產的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產品到墨西哥交換白銀,再將這些白銀運回馬尼拉。該航線A.主要由葡萄牙負責經營 B.使得白銀大量流到中國C.屬于大西洋貿易一部分 D.盛行于新航路開辟之前12.“它打破中世紀神學桎梏,使文化的各個領域從蒙昧主義、禁欲主義和神秘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創造了遠比千年中世紀更多更絢麗多彩的成就,對人類文化寶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上述評論針對的是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 C.科學革命 D.啟蒙運動13.馬克思曾這樣評價一位近代歐洲人物:“他把僧侶變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變成了僧侶。“他評價的是A.但丁 B.彼特拉克 C.牛頓 D.馬丁·路德14.17世紀的歐洲出現了一種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實驗、觀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奧秘,為人類認識世界提供了哲學認識論上的批判方法。這一方法的發展推動了A.文藝復興的興起 B.宗教改革運動的開展C.啟蒙運動的興起 D.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 15.圖5是對啟蒙運動時期英國一位思想家的簡介,該思想家是圖5A.盧梭 B.伏爾泰 C.亞當·斯密 D.孟德斯鳩16.獨立之初的美國政府無權制定統一的關稅,無力保護本國工業和美國商人的海外利益,并且各州的關稅壁壘以及紙幣的濫發,也使國內的商品流通極其不暢。為解決這一問題,美國實行A.邦聯制 B.聯邦制 C.三權分立制 D.民主共和制17.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發表宣言,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其意在A.推動拉美民族獨立運動 B.將拉美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C.促進美洲區域經濟交流 D.反對歐洲在拉美的殖民擴張 18.圖6是1841年英國就業人口結構圖。甲、乙、丙分別是圖6A.農業工業服務業 B.農業服務業工業C.工業服務業農業 D.服務業農業工業19.表1是18世紀中期至 19世紀中期英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變化統計表。其變化是由于表1時間 1750 1801 1852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 21.0 27.5 51.0A.議會改革的推動 B.商品經濟的發展C.工業革命的影響 D.世界市場的擴大20.《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社會主義學說從空想發展到科學。該宣言發表于A.18世紀早期 B.18世紀中期 C.19世紀中期 D.19 世紀末《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皇帝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任命議會主席、召開和解散聯邦議會,帝國議會不能自行通過任何一項對政府不利的法案,一切法律和其他決議都必須取得聯邦議會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這反映當時德國A.皇帝權力至高無上 B.君主專制政體確立C.帝國議會毫無權力 D.民主制度不斷完善22.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指出:“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而為人所稱頌。”其意是指巴黎公社A.建立了穩固工農聯盟 B.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C.實行了八小時工作制 D.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直接指導23.表2是英、法、俄、美、德五國1870年和1913年在世界貿易中的占比情況,其中④是表 2年份 國家① ② ③ ④ ⑤1870年 22% 8% 13% 10% -1913年 15% 11% 13% 8% 4%A.英國 B.德國 C.美國 D.法國24.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在瓜分非洲的過程中,一直遭到非洲人民的強烈反抗。其中打敗侵略者并成功維護了民族獨立的國家是A.蘇丹 B.埃及 C.埃塞俄比亞 D.摩洛哥25.圖7和圖8是不同時期的歐洲局勢圖。造成歐洲版圖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十年戰爭 B.拿破侖戰爭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26.列寧認為“靠凡爾賽和約來維系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丘吉爾把凡爾賽體系稱為“勝利者的蠢事”。據此可知,二者都強調凡爾賽體系A.動搖了歐洲世界中心地位 B.促進反對戰爭、要求和平的運動高漲C.埋下了新的國際沖突禍根 D.促使俄國走上社會主義制度探索道路27.1917年11月8日凌晨,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接到攻占冬宮的報告,頓時,全場歡聲雷動。“攻占冬宮”A.結束了沙皇專制統治 B.為布爾什維克黨規定了革命的路線C.建立了社會主義陣營 D.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的新紀元28.1920年9月,列寧說,“要使每個農民家庭,連一普特余糧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糧交給工人國家。這種經濟政策是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 C.農業集體化 D.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29.表3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民族民主運動的部分事件。這些事件表3名稱 領導力量 斗爭方式 成果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國大黨 罷課、離職、抗稅等 英國答應部分要求摩洛哥里夫人民起義 酋長 武裝起義 建立共和國卡德納斯改革 總統 民主改革 捍衛國家主權和本國資源A.展現了亞洲人民的抗爭精神 B.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C.領導力量均為民族資產階級 D.標志著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30.1943年丘吉爾說:“我的一邊坐著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的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其意在表明A.英國國際地位下降 B.美蘇冷戰初露端倪C.兩極格局正式形成 D.反法西斯同盟破裂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小題,共40分。31.(12分)圖9和圖10分別是新航路開辟前的洲際貿易路線示意圖和15世紀末至 17世紀上半葉世界形勢與貿易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圖 9和圖10時期的世界貿易分別呈現出什么特點。(8分)(2)圖10時期的世界形勢與貿易情況對世界歷史發展有何影響。(4分)32.(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表 41913~1926年俄國(蘇聯)工業生產情況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1926年工業總產量指數 100 19.5 39.1 75.5 108.1-陳之驊等《蘇聯興亡史綱》材料二“我們能夠建成社會主義,而且我們將在工人階級領導下和農民一起去建設它”......因為“在無產階級專政下,我們有......克服所有一切內部困難而建成完全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切必要條件,因為我們能夠而且必須用自身的力量來克服這些困難。”-《斯大林全集》第八卷(1)根據材料一分別指出 1913至1921年和1921至1926年俄國工業總產量指數的變化趨勢并分別說明其變化的原因。(8分)(2)為“建成完全社會主義社會”,蘇聯在 20世紀30年代進行了哪些經濟上的實踐,這些實踐有何影響?(8分)33.(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2年2月,英國政府通過《保護關稅法》,該法規定:除英帝國商品及海關免稅貨物單上的少數商品和原料外,一般征收 10%的進口普通從價稅,但工業制品提高到20%以上,其中大多數鋼征收33.3%的關稅,奢侈品的關稅提高到20%~30%。英國徹底放棄了自由貿易主義原則。-據高德步王玨《世界經濟史》整理材料二1934年,美國國會通過《互惠貿易協定法》。該法授權總統與外國談判并履行有關減讓關稅的條約,借此授權,總統可以不經國會批準就把任何一項美國關稅最多降低 50%。這一授權分別在1937年、1940年、1943年得到延續。如此一來的結果是,“到1945年,美國與27個國家共達成 32個此類雙邊貿易條約,減讓了 64%應稅進口商品的關稅,使稅率平均降低了 44%”。-據梅俊杰《貿易與富強-英美崛起的歷史真相》整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放棄自由貿易主義原則的時代背景。(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中美國關稅稅率降低的原因。(6分)濟寧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度階段性學業檢測高一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1-5:ACBCA 6-10:DCDAB 11-15:BADCC 16-20:BBACC 21-25:ABDCC 26-30:CDABA31.(12分)(1)特點:圖8:區域性貿易;主要貿易通道是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以陸路為主;貿易中心在亞洲。(4分,任答兩點即可得滿分)圖9:全球性貿易;以海路為主;歐洲商人主導;貿易帶有掠奪性質;商品種類增加。(4分,任答兩點即可得滿分)(2)影響:世界市場進一步拓展,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使世界各地區之間的聯系不斷加強;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亞洲的古老帝國受到沖擊;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逐漸占據優勢。(4分,任答兩點即可得滿分)32.(16分)(1)變化趨勢:1913-1921年:工業總產量指數下降;1921-1926年:工業總產量指數上升。(4分)。原因:1913-1921年:沙俄參加一戰;蘇俄國內戰爭的破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行(2分,任答一點即可得滿分);1921-1926年:新經濟政策的實行(2分)。(2)實踐:優先發展重工業,推進社會主義工業化;實行農業集體化。(4分)影響:使蘇聯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為后來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創造了物質條件;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落后,消費水平相對較低。(4分,積極和消極影響各任答一點得滿分)33.(12分)(1)時代背景:一戰削弱了英國實力;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影響;英國在世界制成品貿易中所占份額下降,經濟競爭力下降。(6分)(2)原因:實行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美國在世界制成品貿易中所占份額上升,經濟競爭力加強;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美國的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與同盟國家協同作戰、抗擊法西斯侵略的需要。(6分,任答三點即可得滿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