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知識點一 一氧化碳的性質1.物理性質第2課時一氧化碳探新知 自主學習 01顏色 氣味 密度(與空氣比較) 溶解性 色 臭 比空氣略小 難溶于水無無2.化學性質(1)可燃性:CO能夠燃燒,燃燒時 大量的熱,火焰呈 色,它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2)CO能與某些氧化物反應放出藍①實驗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的 色,澄清石灰水 。②實驗結論:CO能奪取一些金屬氧化物中的氧,使金屬氧化物還原為金屬,如CO能與CuO在加熱條件下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3)毒性:CO極易與人體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再與 結合,造成人體缺氧,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紅變渾濁氧氣規律總結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檢驗、鑒別、除雜的常見方法(1)CO與CO2的鑒別方法①澄清石灰水法:將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CO2,無現象的是CO;②紫色石蕊溶液法:將氣體分別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變紅的是CO2,無現象的是CO;③還原CuO法:將氣體分別通入灼熱的CuO中,出現黑色粉末變紅現象的是CO,無現象的是CO2。(2)CO與CO2互為雜質的除雜方法①CO中混有CO2雜質時,可以通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②CO2中混有CO雜質時,可以通過足量灼熱的氧化銅。跟蹤訓練 1.關于CO性質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能將銅從氧化銅中還原出來B.能燃燒,火焰呈藍色C.標準狀況下,密度比空氣略小D.無色、無臭,易溶于水D知識點二 一氧化碳的用途1.CO能燃燒且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可用作氣體燃料。2.CO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可用于 。 冶金工業跟蹤訓練 2.下列關于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用途的說法,錯誤的是( )A.CO2可用于滅火B.CO2可用作氣體肥料C.CO可用于人工增雨D.CO可用作燃料C基礎鞏固精評價 綜合演練 021.由于冬季煤炭或木材取暖方式的不當使用,常有“煤煙”中毒事故發生。下列關于“煤煙”的說法正確的是( )A.“煤煙”中毒實質是二氧化碳中毒B.木材或煤炭完全燃燒會釋放“煤煙”C.保持室內通風可以預防“煤煙”中毒D.屋內放置一盆水可吸收“煤煙”C2.將氮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先通過足量澄清石灰水,再通過足量灼熱的氧化銅,最后剩余的氣體是( )A.氮氣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氮氣D3.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用燃著的木條點燃B.通過灼熱的氧化銅C.通過石蕊溶液D.通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B4.下列有關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B.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可用于冶金工業C.金剛石和石墨的組成元素相同,性質完全相同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不能燃燒,可用于滅火C5.分析下列化學反應,所得結論不正確的是( )DA.反應物相同,參加反應的物質的量不同時,生成物可能不同B.碳、一氧化碳都可用作燃料C.上述反應都是化合反應,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D.一定條件下CO能轉化為CO2,但CO2不能轉化為CO6.(雙選)如圖是利用彎曲的玻璃管設計的微型實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該微型實驗的優點是節約試劑、環保等B.該實驗缺少尾氣處理裝置C.實驗結束時應先停止加熱,繼續通入CO2,直到玻璃管冷卻D.乙處發生的反應的現象是紅色粉末變黑色AD7.以氫氣和一氧化碳為例,多角度認識物質,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地了解物質世界。(1)認識物質的組成和構成:從宏觀上看,氫氣和一氧化碳都由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組成,從微觀上看,氫氣和一氧化碳都由 構成。 元素分子都可以與某些氧化物反應可燃性(3)辯證地認識物質“功”和“過”:一氧化碳的“過”: (任舉一例);“功”:用于燃燒取暖。 氫氣的“過”:泄漏,遇明火可能會爆炸;“功”: . (任舉一例)。 一氧化碳有毒,一旦泄漏易導致煤氣中毒用作燃料(或用于冶煉金屬)能力提升8.(2023營口)下列關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碳、氧元素組成,能相互轉化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都可作為燃料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與水反應,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溫室氣體,含量增多都能導致溫室效應增強A9.如圖表示五種物質間的關系。圖中“→”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成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的條件、反應物及生成物已經略去,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物質X一定為H2CO3B.反應①元素化合價一定發生改變C.反應②一定吸收熱量D.若反應③出現渾濁現象,該反應可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A[實驗裝置]請回答:(1)儀器m的名稱是 ,儀器n的名稱是 。 酒精燈硬質玻璃管(2)加熱分解草酸的裝置需選用 (填“A1”“A2”或“A3”);實驗前,按接口連接順序a- -d-e(從左到右填寫接口字母)組裝實驗裝置。 (3)B裝置中出現 現象可證明產物中有CO生成。 (4)寫出C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D裝置中出現 現象可證明產物中有H2O生成。 (6)該小組交流討論后,得出該裝置存在一定缺陷,需在最后的e接口連接一癟的氣球,其作用是 。 A3f-g-d-e-h-i-b-c黑色固體變成紅色白色粉末變成藍色收集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氣每日一練寫出符合如圖轉化關系的化學方程式。① .② .謝謝觀賞!(共22張PPT)知識點一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1.試劑: 與 。 2.反應原理 。 課題3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探新知 自主學習 01稀鹽酸大理石(或石灰石)3.制取裝置(1)發生裝置:因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物是 體和 體,且反應不需要 ,所選裝置如圖所示。 固液加熱或(2)收集裝置:因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 法收集,又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只能用 法收集,如圖所示。排水向上排氣4.驗證方法:將制得的氣體通入 中,若 ,則是二氧化碳。 5.驗滿方法:將燃著的木條放在 ,若木條 ,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集氣瓶口熄滅跟蹤訓練 1.(2024陜西)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下列相關操作正確的是( )AA.檢查裝置氣密性B.裝試劑C.收集氣體D.氣體驗滿知識點二 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確定制取氣體的化學反應原理在實驗室條件下(如常溫、加熱、使用催化劑等),選擇什么試劑、通過什么反應來制取這種氣體。2.設計制取氣體的實驗裝置(1)發生裝置:由反應物的 和 決定。 狀態反應條件①反應物是 體,且需要 ,則選用裝置甲。 ②反應物是 體和 體,且不需要 ,則選用裝置乙。 固加熱固液加熱甲 乙或或(2)收集裝置:由氣體的 和 及其化學性質決定。①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用 法收集,如圖A。 ②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用 法收集,如圖B。 ③氣體不易溶于水或難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用 法收集,如圖C。密度溶解性向上排氣向下排氣排水3.驗證得到的氣體就是所要制取的氣體根據氣體的性質(如 或 、與某些試劑反應有沉淀生成等)進行驗證。 可燃性助燃性跟蹤訓練 2.實驗室制取某些氣體的裝置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裝置①和④組合可以用來制取氧氣B.裝置②和⑤組合可以用來制取氧氣C.裝置②和③組合可以用來制取二氧化碳D.裝置②可以隨時添加液體試劑A基礎鞏固精評價 綜合演練 021.下列氣體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氣法收集的是( )A.O2 B.N2 C.CO2 D.H22.如圖為小王同學的課堂筆記,其中錯誤的地方為( )A.a處 B.b處 C.c處 D.d處DD3.實驗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驟:①連接好裝置;②向試管中小心放入幾小塊石灰石;③向試管中小心注入適量稀鹽酸;④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⑤收集產生的氣體;⑥用燃燒的木條檢驗集氣瓶是否收集滿CO2。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④⑤⑥B4.下列不屬于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是( )A.確定所制氣體的反應原理B.選擇適合制取該氣體的實驗裝置C.明確驗證所制得氣體的方法D.研究如何使用制得的氣體D5.老師提出用碳酸鈉粉末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為了完成實驗,有四位同學組裝了以下發生裝置,你認為最合適的一套裝置是( )D6.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A.收集一瓶氧氣B.檢驗二氧化碳C.驗證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D.觀察氧氣的流速7.(2024呼倫貝爾)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請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回答問題。(1)寫出儀器①的名稱: 。 (2)實驗室選用裝置A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固定裝置時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 . 。 鐵架臺K2MnO4+MnO2+O2↑防止加熱時試管口產生的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底部(3)若用裝置G收集氧氣,氣體應從 (填“a”或“b”)端通入集氣瓶。(4)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選用裝置B作為發生裝置的優點是 ,請指出裝置C中存在的一處錯誤: . 。 (5)甲烷(CH4)是難溶于水的無色氣體,實驗室常用加熱無水醋酸鈉與氫氧化鈉的固體混合物來制得,實驗室制取甲烷應選用的發生、收集裝置是 (從A~F裝置中選擇)。 a+H2O+CO2↑能夠控制反應速率長頸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或長頸漏斗末端沒有液封)AE(或AF)能力提升8.(2024宜賓期末)老師讓同學們自己動腦、動手設計能隨時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室溫下1體積水能溶解1體積的二氧化碳。如圖所示是四位同學設計的裝置,其中你認為符合要求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D.②③④A9.數字化實驗 某興趣小組將壓強傳感器連接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發生裝置中,測得實驗過程中試管內氣體壓強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段試管液面逐漸上升B.bc段石灰石與鹽酸脫離接觸C.c點的對應操作為關閉彈簧夾D.該發生裝置能用于控制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粉末混合制氧氣的發生和停止B10.(2024成都)利用塑料瓶等用品設計如圖裝置制取和檢驗二氧化碳。(1)塑料瓶①相當于實驗室中的 (填儀器名稱)。 集氣瓶(2)用稀鹽酸與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 (3)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方法是 . 。(4)用裝置B檢驗二氧化碳,應盛放的試劑是 。 (5)用裝置C收集二氧化碳并驗滿,此過程體現二氧化碳的性質有 . 。 CaCO3+2HCl連接儀器裝置,關閉K1,向裝置A左側塑料瓶中加水,當左側液面高于右側時停止加水,能形成穩定的液面差澄清石灰水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6)反應結束后,裝置A中余下的液體可能含有鹽酸。設計并進行實驗,補全下表。步驟 現象 結論 . . 液體中含有鹽酸取少量A中剩余液體于試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觀察現象溶液變為紅色謝謝觀賞!(共13張PPT)知識點 碳的單質1.純凈的金剛石是 的固體,利用這一性質,可以成為裝飾品——鉆石;金剛石還是天然存在的 的物質,利用這一性質,可用來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等。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課題1 碳單質的多樣性第1課時 碳的單質探新知 自主學習 01無色透明最硬2.石墨是一種 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很 ,有滑膩感,具有優良的 性能。 3.木炭和活性炭具有 性,利用這個性質,木炭可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業產品里的色素,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里的濾毒罐。 4.每個C60分子是由 構成的,分子結構形似足球。可應用于超導、催化、能源及醫學等領域。 灰黑軟導電吸附60個碳原子跟蹤訓練 1.易錯辨析 對下列有關碳單質的描述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金剛石、石墨、C60都由碳原子構成,都具有導電性。( )(2)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碳單質,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質也不同。( )(3)活性炭吸附色素的過程中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 )(4)石墨轉化成金剛石是物理變化。( )×√××2.如圖是金剛石、石墨、C60、碳納米管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金剛石 石墨 C60 碳納米管(1)金剛石是立體網狀結構,金剛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最 的物質。 (2)石墨為層狀結構,層與層之間能滑動,因此石墨有潤滑性,可以用作 。 (3)一定條件下,石墨轉化成金剛石,該變化是 變化,碳納米管的物理性質與金剛石、石墨不同是因為 . 。 硬潤滑劑化學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基礎鞏固精評價 綜合演練 021.(2024廣西)碳元素的開發與利用貫穿人類發展史。下列含碳物質最早被人類利用的是( )A.煤炭 B.C60C.石墨烯 D.碳納米管A2.(2023大慶改編)下列關于碳單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A.石墨具有金屬光澤,有優良的導電性能,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B.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在材料、催化、信息等諸多領域中有重要應用C.石墨粉和黏土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制鉛筆芯D.金剛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在性質和用途上存在明顯差異A一材多題 (2024鹽城)閱讀下列資料,完成3~4題。 透明的金剛石、灰黑色的石墨和足球狀、空心球體結構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碳原子核外電子數為6,其結構示意圖如圖甲所示。金剛石可用來切割大理石、加工堅硬的金屬。石墨很軟,有滑膩感。C60常溫下為固體,能與K等金屬反應生成超導體材料,如圖乙所示的獨特結構使之有可能在催化、醫學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甲 碳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乙 C60的分子結構3.下列關于C60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分子具有空心球體結構B.是一種新型的化合物C.每個分子由60個碳原子構成D.有可能在催化領域具有廣泛應用4.下列摘錄中,屬于物質結構描述的是( )A.碳原子核外電子數為6B.金剛石可用來切割大理石C.石墨很軟D.C60能與K等金屬反應BA能力提升5.科技創新 5G時代,芯片運行速度提升,會帶來散熱問題。科學家成功地從石墨中分離出單層的石墨片(又稱石墨烯),高性能石墨烯復合材料散熱片可以很好地解決芯片這一問題。關于石墨烯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組成:碳元素B.結構:粒子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剛石C.性質:和碳的化學性質相同D.用途:用作超輕絕緣材料或導熱性材料D6.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1)炭雕(如圖所示)是活性炭成型技術與傳統雕刻工藝的完美結合,因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具有 能力,所以炭雕既可以美化居住環境,又可以凈化室內空氣。 吸附Na2CO3Na、C7.科普閱讀 (2024貴州)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回答問題。 自然界中,天然金剛石較少。人工合成金剛石通常需要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才能進行。近期,科學家在一個標準大氣壓、1 025 ℃條件下,將硅融入鎵、鐵、鎳組成的液態金屬中,通入甲烷(CH4)氣體,硅(Si)與甲烷反應生成四氫化硅(SiH4)和石墨(C),石墨在液態金屬表面轉化成金剛石薄膜,其轉化過程如圖甲和圖乙。金剛石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學透明性和高度的化學穩定性,在多領域有廣泛的應用。(1)從宏觀上看,甲烷由 元素組成。從微觀上看,金剛石由 構成。 (2)圖甲生成石墨的化學方程式為 ,圖乙變化的微觀實質是 。 (3)金剛石薄膜的性質有 。碳、氫碳原子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發生改變具有良好的光學透明性和高度的化學穩定性謝謝觀賞!(共16張PPT)單元總結提升建體系 單元導圖 01辨易錯 規避誤區 02易錯點一 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1.下列關于碳單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碳單質都由碳元素組成,所以性質一定相同B.石墨能制成鉛筆芯,是因為常溫下其化學性質不活潑C.木炭在高溫條件下能夠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此反應可用于工業煉鐵D.活性炭的吸附性屬于物理性質D易錯點二 碳的氧化物的性質和用途2.(2024云南)下列有關碳及其化合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A.CO可用于冶煉金屬B.CO和CO2不能相互轉化C.用墨繪制的畫能保存長時間不變色D.干冰升華吸收大量的熱,可用作制冷劑B3.如圖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1與2處現象對比說明CO2可以與水發生反應B.2與3處現象對比說明CO2的密度比空氣大C.此實驗說明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D.燃著的木條熄滅說明CO2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C易錯點三 二氧化碳的制取4.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試劑是( )A.純凈的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B.大理石與稀硫酸C.碳酸鈉粉末與濃鹽酸D.大理石塊與稀鹽酸D5.實驗室可用如圖裝置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B易錯點四 氣體的檢驗與除雜6.區別氧氣、空氣和二氧化碳三瓶無色氣體最簡單的方法是( )A.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到瓶中,觀察現象B.聞氣味C.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放入瓶中,觀察現象D.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C早備考 中考演練 031.(2024樂山)將充滿空氣的氣球放置在盛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氣球沉入底部(如圖甲)。若要使氣球位置出現圖乙中的變化,可以將密閉容器中的空氣換成下列氣體中的( )A.氫氣 B.甲烷(CH4)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C2.(2024牡丹江)“碳家族”中相關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石墨作電車的電刷——質軟B.金剛石切割玻璃——硬度大C.干冰作制冷劑——升華放熱D.一氧化碳冶煉金屬——可燃性B3.(2024德陽)大量排放的CO2造成了碳循環的失衡,導致大氣溫室效應加劇,修復大氣中CO2含量的平衡必定要“降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大規模開采和利用化石燃料,會導致大氣中CO2含量持續升高B.將CO2壓入地下實現碳封存,CO2分子間間隔變小、運動停止C.CO2被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分子變成了其他分子D.江河湖海的水體吸收CO2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B4.(2023益陽)化學觀念是化學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之一。下列從不同化學觀念角度對CO和CO2的認識錯誤的是( )A.元素觀:CO和CO2都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B.分類觀:CO和CO2都屬于氧化物C.變化觀:CO和C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D.結構觀: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化學性質相似D5.(2023臨沂改編)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表示一種物質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X表示反應物)。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X可以是單質或氧化物B.“CO→CO2”的反應類型為分解反應C.“CO2→H2CO3”的反應可以用石蕊溶液檢驗D.“CO2→CaCO3”的反應可以用于實驗室檢驗二氧化碳B6.(2024深圳改編)小宇同學想要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1)實驗室制取CO2的化學方程式: 。(2)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和收集裝置為 (填字母)。 (3)干燥CO2氣體,從E中的 端通入。 BCa(4)模擬海洋生態系統①綠色植物在生態箱中通過呼吸作用和 作用參與碳循環。 ②小宇向生態箱中通入CO2,一段時間后燒杯中出現的現象為 . 。 ③測得生態箱內酸性增強,原因是 。 光合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謝謝觀賞!(共19張PPT)知識點一 碳單質的化學性質1.常溫下,碳單質的化學性質 ,在點燃條件下,當木炭在氧氣或空氣里 燃燒時生成 ,同時放出 ,化學方程式為 ;當木炭燃燒不充分時,生成 ,同時放出熱量,化學方程式為 。 第2課時碳單質的化學性質探新知 自主學習 01不活潑充分二氧化碳大量的熱一氧化碳2.在較高溫度下,碳單質能與某些氧化物反應。如高溫下與氧化銅反應的現象為黑色粉末逐漸變成紅色,化學方程式為 。利用焦炭可以把鐵從它的氧化物礦石里還原出來,化學方程式為 ;在高溫條件下,碳單質還能使二氧化碳轉化成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 跟蹤訓練 1.(2023連云港改編)宋代許道寧用墨(主要成分為碳單質)所畫的《關山密雪圖》保存至今而不變色,這是因為在常溫下碳單質( )A.化學性質不活潑B.硬度高C.導電性能好D.吸附能力強A2.下列有關碳單質的化學性質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碳單質具有可燃性,燃燒時一定生成二氧化碳B.碳單質充分燃燒時放出熱量,不充分燃燒時吸收熱量C.木炭可以燃燒,金剛石不能燃燒D.木炭燃燒時,參加反應的氧氣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D知識點二 探究木炭與氧化銅的反應1.反應現象:左側試管中 ;右側試管中澄清石灰水 。 黑色固體變紅變渾濁2.反應原理:左側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實驗結束時,應先 ,再熄滅酒精燈,目的是 . 。 4.實驗結束后,要等試管冷卻后才能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出來,原因是 . 。 5.還原反應:這種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屬于還原反應。撤出導管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入試管,使試管炸裂實驗結束后試管中的粉末是熱的銅,立即倒出后,會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跟蹤訓練 3.某化學小組進行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并檢驗氣體產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試管a中紅色固體逐漸變黑B.試管b中的試劑是澄清石灰水C.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目的是防止液體倒吸使試管炸裂D.反應結束,熄滅酒精噴燈后應立即將試管中的固體倒出B基礎鞏固精評價 綜合演練 021.古代搭建戲臺時,常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頭表面稍稍烤焦成木炭以減緩木材腐爛,所利用的碳單質的化學性質是( )A.具有可燃性B.具有毒性C.不溶于水D.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D2.石墨烯是由碳原子形成的單層六邊形結構材料。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石墨烯屬于新型化合物B.石墨烯與金剛石組成不同C.石墨烯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D.石墨烯一定具有毒性C3.如圖為金剛石、石墨和C60的結構模型圖,圖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A.原子的排列方式改變,則構成的物質種類改變B.相同元素組成的不同物質,在足量的氧氣中完全燃燒,產物相同C.相同元素組成的不同物質,性質相同D.在特定的條件下,石墨既可轉化為金剛石,也可轉化為C60金剛石 石墨 C604.(2025瀘州期末)把8 g碳單質和16 g氧氣放在密閉的容器里,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最終密閉容器中有(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氧氣C5.取碳和氧化銅的混合物a g在一定條件下恰好完全反應,相關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M點對應的固體物質只有兩種B.N點對應的固體為黑色C.反應后產生氣體的總質量為(a-b) gD.0~t2 min內,固體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C6.《墨經》記載“立窯燒煙法”的示意圖如圖所示,甕中收集的黑煙(主要為炭黑)可用于制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炭黑主要成分是碳的化合物B.黑煙是松木不完全燃燒產生的C.爐膛的進氣口大小會影響炭黑產量D.水墨畫能長時間保存,體現了常溫下碳單質的化學性質不活潑A7.在化學實驗室里模擬煉銅,既可用傳統的實驗裝置(見圖甲),又可用改進的微型實驗裝置(見圖乙)。某化學興趣小組采用圖乙微型實驗裝置(其中長柄V形玻璃管用小玻璃管制成),開展以下探究活動。(1)圖甲試管A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 (2)圖乙裝置與圖甲裝置相比,其優點是 (寫出一條即可)。在酒精燈上加個網罩的目的是 。 (3)用圖甲裝置進行實驗,完畢后先停止加熱,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 黑色固體變為紅色操作簡單集中火焰,提高溫度液體倒流,引起試管炸裂能力提升8.將一定質量的炭粉在密閉容器中通過電阻絲加熱引燃(如圖甲),一段時間后炭粉消失。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容器內壓強(同溫下,容器內壓強與氣體分子數成正比)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乙。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AB段炭粉開始燃燒B.反應生成的CO2導致CD段壓強增大C.E點氣體的成分是CO2和COD.燃燒放出的熱量減少導致DE段壓強減小C9.用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該裝置氣密性良好,B中氫氧化鈉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且足量)。回答下列問題:(1)A裝置酒精燈上面加網罩的目的是 。 使火焰集中,提高溫度(2)A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能判斷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裝置B吸收的現象是 . 。 (4)為了防止反應過程中產生CO造成空氣污染,設計了D處收集尾氣的裝置,應選擇 (填“甲”“乙”或“丙”)裝置。 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乙謝謝觀賞!(共29張PPT)知識點一 二氧化碳的性質1.物理性質課題2 碳的氧化物第1課時 二氧化碳探新知 自主學習 01顏色 氣味 密度(與空氣比較) 溶解性 色 味 比空氣大 能溶于水無無2.化學性質(1)一般情況下,CO2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2)與水的反應:將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發現紫色石蕊溶液變成 .色,原因是 (寫化學方程式),加熱后紅色石蕊溶液又變成 色,原因是 (寫化學方程式)。 (3)與澄清石灰水反應:CO2能使澄清石灰水 ,原因是 . (寫化學方程式),常用此反應來檢驗CO2。 紅紫變渾濁CO2+3.二氧化碳化學性質探究(1)二氧化碳滅火①現象:下面的蠟燭 ,上面的蠟燭 。 ②結論:二氧化碳不 ,也不 ,且密度比空氣大。 先滅后滅燃燒支持燃燒(2)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某同學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分別進行以下實驗。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分析Ⅰ 噴水 紙花 證明: Ⅱ 直接放入CO2中 紙花 證明: 不變色水不能使石蕊變紅不變色CO2不能使石蕊變紅Ⅲ 噴水后放入CO2中 紙花 證明: ... Ⅳ 將步驟Ⅲ實驗后的紙花烘干 紙花 證明: . 由紫變紅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酸,酸能使石蕊變紅 由紅變紫H2CO3不穩定,受熱后易分解CO2與水跟蹤訓練 1.下列實驗現象既能體現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又能體現其化學性質的是( )AA.蠟燭自下而上熄滅B.軟塑料瓶變癟C.石蕊溶液變紅D.氣球上浮知識點二 二氧化碳的用途1.固態CO2叫“ ”,易 ,可用于 、作制冷劑等。 2.CO2可促進植物進行 作用,用作氣體肥料。 3.由于CO2既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可用于滅火。4.CO2可用作化工產品的原料。干冰升華人工增雨光合跟蹤訓練 2.(2024遼寧)二氧化碳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下列不屬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作燃料B.參與光合作用C.固態二氧化碳用于人工增雨D.制碳酸飲料A知識點三 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1.二氧化碳對生活的影響二氧化碳本身 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 。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超過正常含量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2.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環沒有供給呼吸呼吸作用燃燒光合作用3.溫室效應(1)產生的原因①人類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劇增加,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②人類亂砍濫伐,森林遭到破壞,能夠消耗二氧化碳的綠色植物減少。(2)危害:全球變暖導致兩極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可能淹沒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 ,造成農業減產等。 沙漠化跟蹤訓練 3.下列有關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說法不正確的是( )A.“低碳”是指不能排放二氧化碳B.自然界中碳循環被打破,對環境不利C.化石燃料的燃燒量急劇增加,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D.自然界中碳、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CO2和O2含量的相對穩定A知識點四 低碳行動與可持續發展1.行動措施(1)世界各國簽署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國際公約,并嚴格執行。(2)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 等清潔能源。 (3)促進節能產品和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產效率和使用效率。(4)大力 ,嚴禁亂砍濫伐森林。 (5)采用物理、化學等方法,捕集、利用與封存二氧化碳等。太陽能、風能植樹造林2.減排目標我國明確提出了減排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 。 碳中和跟蹤訓練 4.(2024青島)下列措施對實現“雙碳”目標、保住綠水青山沒有幫助的是( )A.增建火力發電廠B.植樹造林,將沙漠變成綠洲C.回收利用廢舊紙張D.推廣使用氫能源汽車A基礎鞏固精評價 綜合演練 021.(2024東營)我國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是( )A.綠色出行 B.焚燒垃圾C.節約用紙 D.隨手關燈B2.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二氧化碳不能溶于水B.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C.固態二氧化碳俗稱干冰,易升華D.相同條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A3.(2023自貢)下列方法能區分氮氣和二氧化碳兩瓶氣體的是( )A.觀察顏色B.聞氣味C.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D.倒入適量澄清石灰水D4.創新實驗 (2024瀘州)向一集滿CO2的集氣瓶中放入一片藍色石蕊試紙,注入適量的蒸餾水,蓋上玻璃片,上下振蕩,再將其倒置(如圖),把手移開,玻璃片沒有掉下來。藍色石蕊試紙在注入蒸餾水并振蕩后變紅。依據現象一定能得出對應結論的是( )A.玻璃片沒有掉下,證明瓶內氣壓大于大氣壓B.玻璃片沒有掉下,證明CO2與水發生了反應C.振蕩后試紙變紅,證明CO2與水反應產生了酸D.振蕩后試紙變紅,證明CO2能與石蕊反應變紅C5.碳中和的基本途徑之一是增加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轉化,有人稱其為“增匯”。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二氧化碳滅火可以實現“增匯”B.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不僅能實現“增匯”,還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C.工業上將煤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壓縮封存,用于生產化肥尿素,可以實現“增匯”D.堿性土壤中的鈣離子吸收二氧化碳轉化為碳酸鈣沉淀,這一過程屬于“增匯”新教材素材特訓A6.某興趣小組用圖示裝置探究CO2的性質,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1號和3號紙花不變色,2號和4號紙花變色B.上端燃著的木條先熄滅,下端燃著的木條后熄滅C.對比3號和4號的現象可知,CO2與水發生化學反應D.對比2號和4號的現象可知,CO2的密度比空氣大B7.創新實驗 (2024北京)用如圖所示裝置和干燥紫色石蕊紙花進行實驗,驗證CO2的性質。(1)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由該實驗還可以得出分子具有的性質是 . 。 CaCO3↓+H2O分子在不斷地運動(2)為驗證CO2能與水反應,需進行的操作及現象是 .. 。 先將干燥紫色石蕊紙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將紙花取出噴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變紅能力提升8.教材習題改編 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給呼吸B.二氧化碳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C.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D.二氧化碳可以生產碳酸型飲料D9.某實驗小組用如圖裝置探究CO2的性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比較a、b處現象,可得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B.c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該裝置不涉及CO2的物理性質D.該裝置具有一次性完成多個性質實驗的優點C10.創新裝置 實驗是化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甲,將一小塊干冰放進一個塑料袋,將袋口扎緊,一段時間后,塑料袋鼓起。從微觀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主要原因是 . ,該過程 (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分子間間隔變大吸收(2)如圖乙,①、③是噴水的紫色石蕊試紙條,②是干燥的紫色石蕊試紙條。能說明CO2與水發生反應的證據是 .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該實驗還可以證明CO2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物理性質是 。 ③、①是噴水的紫色石蕊試紙條先后變紅,②是干燥的紫色石蕊試紙條不變紅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3)如圖丙,探究汽油的元素組成(忽略空氣中的H2O和CO2的影響)。實驗中,要使汽油燃燒生成的氣體能通過漏斗被吸入試管中,需要進行的操作是 。觀察到漏斗內壁出現水珠,試管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推測汽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外拉注射器活塞碳元素和氫元素11.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并轉化為燃料,是實現碳中和的一個研究方向。一種納米纖維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液體燃料甲醇,其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謝謝觀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1 第1課時 碳的單質 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pptx 6.1 第2課時 碳單質的化學性質 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pptx 6.2 第1課時 二氧化碳 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pptx 6.2 第2課時 一氧化碳 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pptx 6.3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 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pptx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單元總結提升 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