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期中質量檢測歷史學科試卷(全卷共8頁,33小題,完卷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黃炎培先生在《永遠紀念著的一九四九年》中寫道:“這一年“人”的地位被發現了,群眾的力量被認識了?!边@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A.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B.社會主義制度全面確立C.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結束 D.祖國統一大業徹底完成2.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做出了土地改革、穩定物價、剿匪鎮反、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這些舉措旨在A.調整國民經濟 B.建立民主制度 C.鞏固人民政權 D.緩和階級矛盾3.2017年,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指出:“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習主席所闡揚的“求同存異”理念,最早作為新中國的一項外交方針被提出是在A.聯合國大會 B.日內瓦會議 C.萬隆會議 D.雅爾塔會議4.建國瓷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由國家組織設計和生產的陶瓷藝術作品,主要用于國家慶典和外交活動,1953年至1955年間還在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展出。據此可知,建國瓷的生產與展出A.塑造新政權的國家形象 B.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C.體現藝術與經濟的兼顧 D.滿足民眾的用瓷需求5.《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郵票1套20枚,每一枚都有一個主題及若干表現元素。下列表現元素中,符合“制度莫基”主題的是A.延安寶塔山、《論持久戰》、抗日戰爭B.河北西柏坡、香山雙清別墅、渡江戰役C.五四憲法、人民大會堂、社會主義改造D.大慶油田、南京長江大橋、十三陵水庫6.華北制藥廠于1953年6月在石家莊市開始籌建,是化學工業部直屬大型國營企業和蘇聯援建的重點工程項目,由蘇聯援建的抗生素廠 淀粉廠和從民主德國引進的藥用玻璃廠兩部分組成。華北制藥廠建設的國內背景是A.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 B.工業大躍進運動的開展C.國家對國民經濟開始調整 D.社會主義陣營的不斷擴大7.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變化反映出A.我國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B.適應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C.我國社會矛盾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D.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影響社會矛盾8.三線建設的諸多重點項目和大批建設者進入西南民族地區后,以企業或單位為依托興辦基礎教育。大批高級知識分子的遷入,極大地提升了師資質量。由此可知:三線建設A.推進國民教育體系完善 B.初步開始改變中國工業落后的面貌C 實現工業中心快速轉移 D.推動西南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9.20世紀60年代后期,中國著手調整對外戰略,考慮改善對美關系。這一戰略調整的基本出發點是A.維護國家安全利益 B 取得與蘇聯競爭優勢C.轉變國家工作重心 D.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0.20世紀70年代,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向媒體承認:“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反西方集團在美國威信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边@里的“轉折點”指的是A.萬隆會議推進非殖民化 B.中美兩國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C.第三世界登上政治舞臺 D.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11.在香港回歸26周年之際,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諸多國寶,吸引大量市民參觀,讓香港同胞對中華文化有了更深切的感悟。這一現象體現了“一國兩制”下A.香港經濟快速發展,成為國際文化交流中心B.文化交流消除了香港與內地的差異C.高度自治權使香港能夠自主開展文化活動D.促進了文化的同根同源傳承發展12.《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文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當年搞合作化時,他曾懷著多么熱烈的感情把左鄰右舍攏合在一起,做夢也沒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說中描述的“攏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別是指A.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和人民公社化運動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土地改革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和土地改革運動13.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中,數百名小朋友手持和平鴿模型燈籠表演了《閃亮的雪花》,表演中,一只“小鴿子”掉隊了,被一只稍微大的“鴿子”拉回碼群,共同匯成一個完整的心形。開幕式之后,“一鴿都不能少”“迷路的孩子早點回家”迅速登上熱搜。這反映A.兩岸文化的交流 B.兩岸關系翻開了歷史性一頁C.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D 民眾希望兩岸實現經貿合作14.改革開放初期,廣東有一個說法:遇到綠燈往前走,看到黃燈趕緊走,碰上紅燈繞著走。但1992年他們說:北京送來了更通暢的綠燈。“北京送來的綠燈”是指中國A.設立經濟特區 B.加入世界貿易組織C.開放沿海港口城市 D.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5圖1是近年來中國主辦的主場外交活動。某體現的理念是圖1A.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B.全球治理,中國智慧C.韜光養晦,有所作為 D.與鄰為善,以鄰為伴16.“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中歐班列開行突破10萬列,“鋼鐵駝隊”聯通11個亞洲國家的100余個城市。中國與周邊國家全力推動陸地、海上、空中、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涵蓋陸上通道、邊境基礎設施、口岸建設,提高通關便利化,強化多式聯運通道,全面提升共建國家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這反映出A.中國成為世界高科技的引領者 B.國際不穩定因素得到有效遏制C.中國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D.和平發展理念得到各國的認同17.表1內容反映了表1 中共歷屆代表大會確立的黨的指導思想(節選)時間 內容1997年 鄧小平理論2002年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012年 科學發展觀2017年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發展 B.中國科技創新能力日益提升C.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完成 D.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體系形成18.2017年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在大連正式下水,2019年山東艦交付海軍,2024年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赴相關海域開展首次航行試驗。國產航母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A.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艱辛努力 B.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推動C.國際合作是航母國產化關鍵 D.科教興國戰略奠定了理論基礎19.DeepSeek是一款由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技術研究有限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的出現,打破了“大模型”、美國股市的神話,還顛覆了傳統“大模型需要大算力”無可匹敵的美國主流地位,進一步挑戰了“巨型數據集”作為人工智能成功的唯一途徑的普遍認知。近年來,DeepSeek等重要成就的取得A.使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 B.展示了中國自主研發和創新的能力C.打破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封鎖 D.彰顯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輝煌20.約10000年前,西亞的原始居民逐漸由采集野生小麥變為有意識地栽種小麥,人們逐步轉向定居,等待收獲。這一變化表明,當時的西亞居民A.徹底告別了傳統的游牧生活 B.從食物采集者變為食物的生產者C.實現了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 D.已全面進入奴隸社會的發展階段21.公元前6世紀,恒河流域形成系列國家。在國家形成過程中,印度出現貴賤分明、職業世襲、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等級制度。這種發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續下來,對印度社會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一制度是A.城邦制度 B.分封制度 C.種姓制度 D.奴隸制度22.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建立了波斯帝國。薛西斯一世(約前519一前465)時,波斯帝國把亞非歐三大洲的近47個帝國、王國或民族統一為一個單一的政治實體。由此推知,波斯帝國的建立A.加速了阿拉伯文化的外傳步伐 B.推動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C.重在整合亞非各國的先進文明 D.承傳了東西方文明主流文化23.“我······效忠我的主人,愛其所愛,仇其所仇······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這一誓詞反映的西歐中世紀制度是A.郡國并行制 B.種姓制度C.君主立憲制 D.封君封臣制度24.馬里帝國盛產黃金,并控制著西蘇丹廣大的貿易網,特別是南方產金地區通往北非的貿易,國王壟斷著重要物資如馬匹和金屬等的進口,并從中積累了巨額財富。國內外貿易已從以物易物,發展到以瑪瑙、貝為貨幣的階段。由此可知此時期A.馬里黃金產量居西非之首 B.商品貿易的發展推動馬里強大C.馬里統治疆域在不斷擴大 D.馬里控制著撒哈拉以南的商路25.某一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位于巴爾干半島東端,扼黑海入口,為歐亞交通要沖,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它是古代“歐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為溝通東西方的橋梁。該城市曾是下列哪兩大古代帝國的首都A.亞歷山大帝國和拜占庭帝國 B.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C.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 D.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26.中古時期,亞洲地區出現許多“撞名”的地點,如韓國有襄陽、揚州、江陵等地,朝鮮有江西郡、延安郡,日本有“東京洛陽”“西京長安”的說法。這反映,A.中華文化的輻射作用 B.王朝更替的傳統慣例C.周邊國家的生搬硬套 D.華人移民的辛勤開拓27.16世紀初,阿茲特克人國家進入鼎盛時期,控制了整個墨西哥谷地及其周邊部落,人口有600余萬。被征服的地區由原來的部落首領管理,但須向阿茲特克人繳納貢賦。這些貢賦可能有A.甜高粱或西瓜 B.馬鈴薯或玉米 C.大麥或小麥 D 水稻或粟28.“我獲得了并后來徹底明白了一種思想,就是,從西班牙向西航行,橫渡大洋,可到達印度······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包括被印第安人稱為海地,而被摩尼康谷人稱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边@里的“我”應是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29.16-19世紀,西班牙通過“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將中國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大量輸入拉丁美洲各地,而美洲的白銀則至少有半數輸往中國。這A 強化了中國的全球經濟地位 B.使太平洋地區成為世界貿易中心C.有利于推動世界市場的形成 D.滿足了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輸出30.據《世界經濟史》記載:“16世紀歐洲各國流通的貴金屬重量增加了3倍,相應地,從16世紀30年代起,物價一直迅速上漲?!边@反映出歐洲出現了A.價格革命 B.商業革命 C.資產階級革命 D.社會革命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40分,其中31題12分,32題14分,33題14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表2章節 標題 歷史解釋第十講 計劃經濟 1950年,政府通過采取統一全國財政收支管理、物資管理、現金管理等措施,實現了國家財政經濟的統一,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 1953年,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使生產資料公有制占絕對優勢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第十一講 改革開放(1978年-2002年)--摘編自吳曉波《歷代經濟變革得失》參照第十講,結合所學知識,完成對第十一講的歷史解釋。(12分)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圖2材料二 西歐中世紀城市興起后,對西歐社會發展起了極為重要的歷史作用。中世紀城市孕育了新的經濟關系,無論是西北歐佛蘭德爾的毛紡業城市,還是當時較為落后的英國城市,14和15世紀手工業中都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城市工商業者逐漸集結成市民階級,他們作為享有自由權利的經濟活動者,最終成長為能與封建勢力抗衡的強大政治力量。他們通過舉行起義、成立公社、談判妥協,“實行城市自治,爭取人身自由”開始成為城市斗爭的主要內容。中世紀城市市民政治的發展,促進了新的社會觀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體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業基礎上形成的商品貨幣關系向農村滲透,勞役地租折算為貨幣地租,農奴用金錢贖取人身自由,導致農奴制和莊園制的崩潰。-摘編整理自亨利皮雷納《中世紀的城市》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圖2中A、B、C、D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稱。(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歐城市自治運動的特點及并分析其歷史影響。(10分)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以及它們在亞洲、美洲的殖民地都卷入與中國的遠程貿易之中,使以生絲與絲織品為主的中國商品遍及全球,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是占世界產量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銀,它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這種貿易被國際學術界稱為“絲-銀貿易”。--摘編自樊樹志《“全球化”視野下的晚明》材料二 由于歐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遠洋貿易的航線,全球貿易和物種交流發展起來。對亞洲航線的尋找,把他們帶到了西半球和遼闊的太平洋,使他們能夠把世界各地區通過便捷的貿易網絡連接起來。糧食作物、牲畜品種與人類移民也漂洋過海,極大地影響著全世界。歐洲的航海探險、遠洋貿易網絡使得各地區相互依存,推動了全球一體化進程。--摘編自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絲--銀貿易”繁榮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開辟新航路的影響。(8分)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期中質量檢測歷史學科參考答案(評分細則)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A C C A C A D D A D D B C D B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C A B B B C B D B C A B C C A二、非選擇題:本題3小題共40分,31題12分,32題14分,33題14分。31.(12分,改革和開放必須各寫出兩個案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逐步推廣,按照逐步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政企分開原則,推進城市經濟體制改革。(3分,史論結合,若只闡述史實得2分)1980年,設立特區,1984年,開放沿海港口城市,使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外開放開始邁出重大步伐。(3分,史論結合,若只闡述史實得2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民經濟邁入新臺階。(3分,史論結合,若只闡述史實得2分)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更深層次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3分,史論結合,若只闡述史實得2分)32.(14分)(1)名稱:A:中華文明;B:古巴比倫文明;C:古埃及文明;D:古希臘文明。(寫出一點得1分,共4分。順序對應錯誤不得分)(2)特點:以新興市民階層為主體;斗爭形式多樣;以爭取自由和法治為主要內容;在斗爭中形成了新的市民文化。(寫出一點得2分,任答2點得4分)歷史影響:推動城市工商業繁榮和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推動早期資產階級產生;有利于王權強化和國家統一;有利于瓦解傳統的封君封臣制度;推動城市自治運動的開展;市民的自由平等民主權利意識覺醒,有利于近代民主法治精神的形成;打破教會對文化教育的壟斷,推動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的發展,有利于思想解放與人才培養;推動了人類社會的轉型。(寫出一點得2分,任答3點得6分)33.(14分)(1)原因:新航路開辟;歐洲國家殖民擴張;東西方貿易聯系加強;中國絲織業發達;絲綢等商品大量出口。(寫出一點得2分,任答三點即給6分)(2)影響:遠洋貿易航線和全球貿易發展起來,世界市場開始出現;商品、物種和人口形成世界性流動;人類的飲食結構發生改變;東半球人口增加,美洲土著居民銳減;世界逐漸連為一體,全球一體化進程開始;歐洲海外擴張拉開序幕。(寫出一點得2分,任答四點即給8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