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課題1 燃料的燃燒7.1.1 燃燒的條件燃料燃燒的調控核心素養目標科學態度與責任:通過燃燒條件探究、滅火原理分析及簡易滅火器制作,增強安全用火意識,培養應對火災的責任意識。化學觀念:建立 “燃燒需要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 的條件觀,形成 “滅火是破壞燃燒條件” 的化學認知,理解燃燒調控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科學思維:借助燃燒條件實驗(控制變量法),發展邏輯推理與實驗探究能力;通過分析滅火措施、設計滅火器,培養從化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思維。重點燃燒的三個條件;滅火的原理與常見方法;燃燒條件探究實驗的設計與分析。難點運用控制變量法探究燃燒條件;從微觀角度理解燃燒的本質(氧化反應),并遷移應用于滅火、燃料調控。課前導入課前導入溫暖的篝火、烹飪的爐火,燃燒帶來便利;但失控的燃燒 —— 火災,又會造成災難。為何有的物質能燃燒,有的不能?燃燒需要哪些條件?如何在火災發生時科學滅火?今天,就讓我們化身 “燃燒探秘者”,從實驗探究入手,揭開燃燒的奧秘,掌握滅火的科學方法,讓燃燒更好地服務生活,守護安全!01燃燒的條件燃燒【燃燒的定義】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作燃燒。【可燃物】有的物質可以燃燒,如酒精、紅磷、木炭等;有的物質不能燃燒,如水、大理石等。只有可燃物才能發生燃燒,可燃物是燃燒發生的條件之一。燃燒的條件探究實驗現象及分析【實驗現象】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現象分析】紅磷,白磷都是可燃物,薄銅片上的白磷與氧氣接觸,同時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故白磷能燃燒;銅片上的紅磷與氧氣接觸,但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故紅磷不燃燒;熱水中的白磷的溫度達到了著火點,但沒有與氧氣接觸,故不燃燒。實驗現象及分析【實驗現象】熱水中的白磷燃燒。【現象分析】熱水中的白磷溫度達到了著火點,通入氧氣后,與氧氣接觸,也燃燒起來。【實驗結論】可燃物燃燒需要使溫度達到著火點且必須與氧氣(或空氣)接觸。通常狀況下一些常見物質的著火點 物質 白磷 紅磷 木材 木炭 無煙煤著火點/℃ 40 260 240~270 320~400 600~700燃燒的條件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作燃燒。燃燒需要三個條件:(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方法導引——控制變量在燃燒條件的探究中,一是控制溫度、氧氣等因素不變,通過不同可燃物(紅磷、白磷)的實驗,說明物質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二是控制溫度、可燃物等因素不變,通過有氧氣或無氧氣存在時的實驗,說明物質燃燒需要有氧氣(或空氣)。在科學探究中,如果問題涉及多個因素(變量),可以只研究因變量與一個自變量的關系,控制其他的量不變。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可將多變量問題變成多個單變量問題分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問題。02燃料燃燒的調控滅火的原理燃料的燃燒在造福人類的同時,如果控制不好,也可能造成巨大損失。所以,我們要注意預防火災,并能在發現火情時迅速滅火。滅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壞燃燒的條件。破壞燃燒的三個條件之一,就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清除或隔離可燃物;隔絕氧氣(或空氣);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滅火的方法下面是一些滅火和防火的措施,試分析其應用的原理。①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滅或放入較多的蔬菜;用鍋蓋蓋滅:通過隔絕氧氣(空氣),破壞燃燒所需的 “與氧氣接觸” 條件。放入較多蔬菜:蔬菜吸收熱量降低油溫,同時覆蓋油面隔絕氧氣,既降低溫度至油的著火點以下,又隔絕氧氣。②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時,可用水澆滅;水蒸發吸熱,使紙箱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破壞 “溫度達到著火點” 的燃燒條件。③油罐著火時需用水噴淋,使罐體降溫;水持續吸熱,降低油罐溫度,使環境溫度低于油的著火點,阻止燃燒繼續④在森林中或森林與村莊之間設置防火隔離帶。清除或隔離森林中的可燃物(如樹木),使火勢無法蔓延,破壞 “存在可燃物” 的燃燒條件滅火的方法滅火器的原理實驗內容實驗現象 火焰熄滅 正常燃燒 燒杯中有氣泡產生,火焰熄滅實驗分析 燒杯隔絕了空氣(或氧氣) 同時具備燃燒的三個條件 生成的CO2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可以隔絕空氣實驗結論 隔絕空氣(或氧氣)可以滅火 簡易滅火器的設計與制作設計、制作和使用滅火器時,應充分考慮裝置和試劑的安全性(如鹽酸有腐蝕性和揮發性),須經教師確認裝置安全、可行。裝置正立時放在小試管中的濃鹽酸與放在吸濾瓶中的碳酸鈉溶液不接觸,當裝置傾斜倒置時,兩種藥品接觸,發生反應。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產生的二氧化碳使裝置中的壓強增大,噴出的混有二氧化碳的液體有降溫和隔絕空氣的作用。滅火器及其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滅火原理】利用壓縮的氮氣等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氫鈉或磷酸二氫銨),有隔絕空氣等作用。【適用范圍】具有流動性好、噴射率高、不腐蝕容器和不易變質等優良性能,除可用來撲滅一般火災外,還可用來撲滅油、氣等燃燒引起的火災滅火器及其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滅火原理】將液態二氧化碳儲存在小鋼瓶中,滅火時再將其噴出,有降溫和隔絕空氣的作用。【適用范圍】滅火時不會因留下痕跡而使物體損壞,可用來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存放場所的火災滅火器及其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滅火原理】產生的泡沫噴射到燃料表面,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適用范圍】能快速、高效滅火,可用來撲滅非水溶性可燃液體,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體材料,如木材、棉布等燃燒引起的火災火災自救如果發現火險或遭遇火災,一定不要慌張,要沉著應對,并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如果火勢不大,可根據可燃物及起火原因等現場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滅火器材將火撲滅;如果火勢較大或有蔓延的趨勢和可能,應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采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迅速離開著火區域。建筑物內的消防設施03課堂小結04課堂練習1.古代取火方法有“木燧”(鉆木取火)、“金燧”(用銅制凹面鏡聚焦太陽光取火)和“石燧”(撞擊固體產生火星取火)三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三種方法都是使可燃物升溫達到著火點B.“木燧”時的木材變焦黑發生了化學變化C.“金燧”時銅鏡表面發生了光的反射現象D.“石燧”時固體撞擊產生的火星提供了可燃物D2.劇場的裝修需要使用許多吸音材料,如泡沫塑料、海綿等,它們遇明火非常容易燃燒,會產生大量的濃煙。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泡沫塑料、海綿是可燃物B.泡沫塑料、海綿的著火點很高C.產生的濃煙中含大量有毒氣體D.著火時應盡快用濕布捂住口鼻,撤向安全處B3.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40℃,紅磷的著火點是240℃。如圖實驗,三支試管里面充滿氮氣,初始溫度25℃,升溫至60℃后,用注射器同時向②③試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氣。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A.只有②中有燃燒現象B.由①②現象說明可燃物達到著火點未必燃燒C.若繼續水浴升溫,則③中一定會燃燒D.該實驗能總結出燃燒的條件C4 .如圖所示是探究“物質燃燒條件”的三個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一中熱水的作用僅是提供熱量B.實驗二說明物質燃燒需要可燃物C.實驗三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D.實驗一中的現象也能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AThanks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