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重點突破練含答案(4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重點突破練含答案(4份打包)

資源簡介

重點突破練(二)
對點訓練
題組一 群落的結構
1.下圖1中所示的是生物間關系,A、B代表兩種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條件,箭頭表示營養流動的方向;圖2坐標系中的曲線表示兩種生物之間的關系。下列相關判斷中,不正確的是(  )
A.圖1中①~④表示的生物間關系可能分別是互利共生、種內競爭、捕食和種間競爭
B.圖1的③中A的數量大量減少后,B的數量一直增加
C.圖2中的甲、乙、丙可分別對應圖1中的①、③、④
D.雙小核草履蟲與大草履蟲的關系可用圖1中的④和圖2中的丙表示
答案:B
解析:圖1中的③為捕食關系,且A為捕食者,B為被捕食者,A的數量大量減少后,會引起B的數量先增加后減少最后趨于穩定,B錯誤。
2.某山區的一些退耕地,隨著退耕年限的增長,優勢種由喜陽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漸向耐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轉變,有的地段可出現灌木,甚至形成森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退耕地逐漸轉變為森林的過程屬于群落演替
B.喜陽植物形成的遮陰環境有利于耐陰植物生長
C.該山區從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D.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別,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
答案:C
解析:該山區從低到高植被隨地形變化分布不同,不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C錯誤。
題組二 群落的演替
3.對一處棄耕農田的演替過程的記錄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棄耕年數 優勢植物 非優勢植物
0~1 馬唐 一
1 飛蓬 豚草
2 紫菀 豚草
3 須芒草 豚草
5~10 短葉松 火炬松
50~150 櫟 山核桃
A.該地草本植物的演替速度較慢
B.針葉林的植物分層為動物分層創造了條件
C.一般來講,與草原相比,針葉林中的動物分層現象較為復雜
D.若一塊棄耕農田位于半干旱地區,群落演替最可能發展到草本植物階段或稀疏的灌木階段
答案:A
解析:由題表可知,與草本植物階段相比,木本植物階段的演替需要的時間較長,比較緩慢,A錯誤。
4.下圖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群落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群落結構越來越復雜
B.在人為干擾下,可能發生⑤→①的動態變化,但不屬于群落演替
C.該群落演替是群落內部因素和外界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顯的垂直結構,沒有水平結構
答案:C
解析:由圖示可以看出,該演替的起點是采伐跡地,原有土壤條件還保留,該地發生的是次生演替,A錯誤;⑤→①的動態變化也屬于群落的演替,只是人為活動改變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錯誤;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顯的垂直結構,同時也有水平結構,D錯誤。
5.某片發育成熟的森林發生了嚴重火災后,研究人員對過火地帶“空地”上的植被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跟蹤調查,抽取了植物甲的種群密度、優勢物種高度、物種豐富度隨時間變化的三組數據,繪制數量變化曲線如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曲線Ⅰ代表優勢物種高度,是導致群落中優勢物種更替的決定因素
B.曲線Ⅱ代表物種豐富度,g點時群落已基本恢復到火災前的狀態
C.甲很可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火災后土壤中的繁殖體可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
D.與de段相比,ef段灌木間的競爭加劇,叢生的灌木不利于喬木種子的萌發
答案:D
解析:與de段相比,ef段灌木間的競爭加劇,叢生的灌木有利于喬木種子的萌發,D錯誤。
綜合強化
6.科研人員對某地群落的自然演替過程進行了數年追蹤研究,結果如圖1所示,其中A~I表示群落逐漸發展到穩定時的不同階段。圖2是研究過程中構建的捕食者一獵物模型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的信息能體現出的群落結構是___________。科研人員在對植物的豐富度進行調查時,需要統計各層植物的_________。
(2)圖1中A~I階段的演替過程屬于___________。C~E階段,物種豐富度逐漸_______。
(3)圖2中最可能代表獵物種群K值的數據為_______,捕食者的數量為___________時,其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
答案:(1)垂直結構 種類數 (2)次生演替 增加 (3)N2 P2/2
7.水葫蘆的繁殖速度極快,其在中國南部水域廣為生長,成為外來物種侵害的典型代表之一,如圖1為科學家在某一水域中開展的輕度、中度、重度水葫蘆入侵區群落植物多樣性調查結果。
(1)該水域中距離河岸遠近不同地段植被的種類不同,這屬于群落的___________。一個群落中的物種數目稱為_____________,其隨外來物種的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重度入侵區植物物種數目變化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輕度入侵區,水葫蘆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棲動物的數量減少,這是在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結果。在重度入侵區,水葫蘆每4天增加50%且呈“J”形增長,若初始數量為30棵,則60天后,種群數量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棵(只寫表達式,不計算)。
(3)若該水域由于上游水庫的建立,河水干涸,其后發生的演替過程屬于_______演替,其演替過程往往從圖2中的_____階段開始。
圖2
(4)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
答案:(1)水平結構 物種豐富度 減少 已形成以入侵物種為優勢的穩定群落(或該群落中入侵物種占絕對優勢) (2)群落 30×(1+50%)15
(3)次生 D
(4)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重點突破練(三)
對點訓練
題組一 生態系統的結構
1.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結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土壤中的硝化細菌是化能自養生物,因而屬于生產者
C.植食性昆蟲屬于農田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可加快物質循環
D.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的
答案:A
解析: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A錯誤。
2.南極的自然環境是地球上僅有的人類干擾較少的寒冷地帶的生態系統。下圖表示南極淡水湖中部分生物的關系示意圖。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鞭毛藻屬于生產者,而變形蟲等原生動物屬于消費者
B.處于第二營養級的生物有枝角類動物和細菌
C.圖中所示成分能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D.南極淡水湖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較強
答案:A
解析:鞭毛藻是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屬于生產者,變形蟲等原生動物屬于消費者,A正確;食物鏈和食物網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細菌多是分解者,不屬于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營養級,B錯誤;圖中所示成分只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缺少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不能構成一個生態系統,C錯誤;南極淡水湖中生物種類少,結構簡單,其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較弱,D錯誤。
題組二 生態系統的功能
3.下圖是某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2/X1的比值如果低于10%,則該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遭到破壞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CO2的形式進行循環
C.每年輸入生產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級消費者攝入,一部分儲存在生產者體內,其余能量流向分解者
D.調查初級消費者中的某個種群的種群密度,若初次捕獲60只并進行標記,再次捕獲20只中有標記的4只,若每只個體平均含4 kJ能量,生產者最少應有6 000 kJ能量才能維持該種群的穩定
答案:D
解析:X2是生產者輸入到初級消費者的能量,X1是輸入到生產者的能量,X2/X1可以表示兩個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能量傳遞效率一般為10%~20%,超過20%會導致生態系統破壞,但低于10%不會破壞生態平衡,A錯誤;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循環是以CO2的形式進行的,B錯誤;每年輸入生產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級消費者攝入,一部分儲存在生產者體內,一部分以殘枝落葉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還有一部分能量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C錯誤;調查初級消費者中的某一個種群的種群密度,若初次捕獲60只并進行標記,再次捕獲20只中有標記的為4只,該種群的數量=(第一次捕獲標記的個體數×第二次捕獲的個體數)÷第二次捕獲的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60×20)÷4=300(只),若每只個體平均含4 kJ能量,則初級消費者含有的能量為300×4=1 200(kJ),求生產者最少含有的能量應該按20%的能量傳遞效率計算,因此生產者最少應含有的能量為1 200÷20%=6 000(kJ),D正確。
4.下列信息的傳遞中,與其他3種不屬于同一類型的是(  )
A.小囊蟲在發現榆、松寄生植物后,會發出聚集信息素,召喚同類來共同取食
B.榆樹通過分泌一種化學物質,與櫟樹產生相互抗衡的現象
C.雄蚊能根據雌蚊飛行時所發出的低頻聲波找到雌蚊
D.群居動物通過群體氣味與其他群體相區別
答案:C
解析:小囊蟲發出的聚集信息素、榆樹分泌的化學物質、群居動物的群體氣味均屬于化學信息;雌蚊飛行時所發出的低頻聲波屬于物理信息。
5.某湖泊中的部分食物網和DDT在不同生物體內的濃度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DDT移動和濃縮至水禽的渠道有4條
B.生物量金字塔大多是上窄下寬的金字塔形
C.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以有機物中穩定化學能的形式流入初級消費者體內
D.營養級越高,自身代謝排出有害物質越少,單位生物量DDT的含量越高
答案:A
解析:圖中共有6條食物鏈,故DDT移動和濃縮至水禽的渠道有6條,A錯誤;能量沿食物鏈流動,逐級遞減,生物量金字塔大多是上窄下寬的金字塔形,B正確;DDT等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有富集現象,營養級越高,自身代謝排出有害物質越少,單位生物量DDT的含量越高,D正確。
題組三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6.下列與生態平衡有關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生態平衡就是生態系統的結構處于相對穩定的一種狀態
B.處于平衡狀態的生態系統,其外貌、結構及動植物組成等都保持相對穩定
C.處于生態平衡的生態系統,具有結構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三個特征
D.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答案:A
解析: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都處于相對穩定的一種狀態,A錯誤。
7.下列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處于生態平衡的人工生態系統可以持續不斷地滿足人類所需,保證人類生產生活的穩定環境,而處于生態平衡的自然生態系統則與人類生產生活關系不大
B.為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對過度利用的森林和草原,應封育并持續禁止開發利用
C.自然生態系統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不需要人為給予相應的物質和能量投入
D.合理控制人工桉木林中桉木的種群密度,有利于提高灌木層、草本層的物種豐富度,提高人工桉木林的穩定性
答案:D
解析:處于生態平衡的人工生態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都可以持續不斷地滿足人類所需,保證人類生產生活的穩定環境,A錯誤;對過度利用的森林和草原,首先應封育,待恢復到較好狀態時再適度利用,B錯誤;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自然生態系統,應給予相應的物質和能量投入,C錯誤;桉木的種群密度影響郁閉度,進而影響灌木層、草本層的物種豐富度,故合理控制人工桉木林中桉木的種群密度,有利于提高灌木層、草本層的物種豐富度,提高人工桉木林的穩定性,D正確。
8.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并不是所有的生態系統都具有恢復力穩定性
B.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表現在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這兩個方面
C.外界干擾剛產生時,主要是抵抗力穩定性起作用
D.某生態系統中,種群內個體數目的多少并不能說明其穩定性的大小
答案:A
解析:恢復力穩定性是所有生態系統共有的。雖然每個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大小不同,但是每個生態系統都具有恢復力穩定性,故A項錯誤;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表現在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這兩個方面。抵抗力穩定性是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恢復力穩定性是生態系統在遭到破壞后恢復的能力,故B項正確;外界干擾剛產生時,生態系統未被破壞,生態系統會“抵抗”外界干擾,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是由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決定的,故C項正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大小是由其營養結構決定的,與生態系統中某一種群內個體數目的多少并無直接關系,故D項正確。
綜合強化
9.圖一為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其中甲、乙、丙、丁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A、B、C、D是丙中關系密切的四種生物。圖二為某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簡圖,其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不同的營養級。圖三為能量流經圖二所示生態系統第二營養級的變化示意圖,其中能量的單位為kJ。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一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是_____,②過程中碳的傳遞形式是_________,丙中A為第_____營養級,③代表的生理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圖一中的生產者固定了2 000 kJ的能量,則圖中D理論上最多可獲得的能量為_______kJ。
(3)若圖二中營養級①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3 125 kJ,則營養級①、②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______________。從中可以看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____________的特點。
(4)分析圖三中能量關系可知,乙表示第二營養級生物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這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生物糞便中的能量。
答案:(1)丁 有機物 二 分解(呼吸)作用
(2)80 (3)12.8% 逐級遞減 (4)第三營養級
解析:(1)據圖分析,圖一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是丁;乙為生產者,②過程中碳的傳遞形式是有機物;乙為第一營養級,則丙中A為第二營養級,③代表的生理作用為分解(呼吸)作用。(2)若圖一中的生產者固定了2 000 kJ的能量,則圖中D理論上最多可獲得的能量為2 000×20%×20%=80(kJ)。(3)據圖三分析,第二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為500-100=400(kJ),若圖二中營養級①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3 125 kJ,則營養級①、②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400÷3 125×100%=12.8%,從中可以看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逐級遞減的特點。
10.(2023·新課標卷)現發現一種水鳥主要在某湖區的淺水和泥灘中棲息,以湖區的某些植物為其主要的食物來源?;卮鹣铝袉栴}。
(1)湖區的植物、水鳥、細菌等生物成分和無機環境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能量流經食物鏈上該種水鳥的示意圖如下,①、②、③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其中①是_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研究湖區該種水鳥的生態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點即可)。該生態系統中水鳥等各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其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來,一些水鳥離開湖區前往周邊稻田,取食稻田中收割后散落的稻谷,羽毛艷麗的水鳥引來一些游客觀賞。從保護鳥類的角度來看,游客在觀賞水鳥時應注意的事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點即可)。
答案:(1)①水鳥的同化作用?、谒B呼吸作用(細胞呼吸) ③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2)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 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間充分利用環境資源 (3)不破壞水鳥的生存環境;遠距離觀賞
解析:(1)據圖可知,①是水鳥攝入后減去糞便剩余的能量,故表示水鳥的同化量;②是①(水鳥的同化量)減去用于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表示水鳥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散失的能量;③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水鳥遺體殘骸中的能量和上一營養級的同化量。(2)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水鳥屬于動物,研究其生態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這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間充分利用環境資源。(3)鳥類的生存與環境密切相關,從保護鳥類的角度來看,游客在觀賞水鳥時應注意的事項有:不破壞水鳥的生存環境(不丟棄廢棄物、不污染水源);遠距離觀賞而避免對其造成驚嚇等。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重點突破練(一)
對點訓練
題組一 種群的數量特征
1.某地區由于秋天過早降溫,許多蝗蟲在產卵前死亡。第二年,該地區蝗蟲的種群密度明顯下降。對第二年蝗蟲種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釋是(  )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遷入率下降
D.遷出率上升
答案:A
解析:由題意可知,由于低溫的影響導致許多蝗蟲在產卵前死亡,即沒有給來年留下新生個體就死亡,顯然導致第二年新生個體數目減少,即出生率下降。
2.如圖為某地一個生物種群的年齡結構曲線圖。如果有一外來物種入侵,并以該種群的幼體為食,則該種群的年齡結構將發生變化,則這種變化與下列選項中的坐標曲線相符的是(  )
答案:A
解析:由于入侵的物種以該種群的幼體為食,所以該種群中幼體所占的比例減小。
3.下圖為某種群的平均出生率(實線)及平均死亡率(虛線),與該種群所依賴的資源量關系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影響種群密度
B.資源量是影響該種群數量最主要的內部因素
C.資源量長期小于R會導致該種群密度降低
D.隨著資源量的增加,此種群的K值可以無限增大
答案:C
解析:影響種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年齡結構、性別比例等,A錯誤;資源量是外部因素,B錯誤;資源量長期小于R會使出生率長期小于死亡率,導致該種群密度降低,C正確;據圖示可知,隨著資源量的增加,該種群的K值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D錯誤。
4.下列關于種群密度調查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一般采用樣方法進行調查,動物一般采用標記重捕法進行調查
B.調查高速公路一側某種綠化樹的種群密度適合采用等距取樣法進行取樣
C.可用黑光燈誘捕法調查農田中某種趨光性昆蟲的種群密度
D.標記重捕法調查兔種群密度時,兩次捕獲時間過長會導致調查結果偏小
答案:D
解析: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時,兩次捕獲間隔時間過長,標記物易脫落或者標記動物死亡等會導致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數減小,調查結果會偏大,D錯誤。
5.經調查數個不同海岸的笠螺種群,發現其最大體長、種群生物量(該種群所有生物個體的有機物總量)與種群密度的關系如圖甲、乙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種群密度與生物量呈線性關系
B.種群密度越大,個體的體型越小
C.個體體型的差異,隨著種群的生物量增加而逐漸變小
D.個體間的種內競爭,在種群密度低于每平方米400只時最激烈
答案:B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種群密度與最大體長接近呈線性關系,A錯誤;個體體長與種群生物量之間沒有直接關系,C錯誤;個體間的種內競爭,在達到每平方米400只后最激烈,D錯誤。
題組二 種群的數量變化
6.如圖為某天鵝種群數量增長的“J”形曲線和“S”形曲線。若不考慮遷入和遷出,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建立自然保護區,改善其棲息環境,可使K值提高
B.對該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可以采用標記重捕法
C. bc段種群增長速率逐漸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比較曲線Y與曲線X,表明自然狀態下種群無法超出理想狀態下的最大增長速率
答案:C
解析:bc段種群增長速率逐漸下降至0,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最后兩者相等,C錯誤。
7.如圖表示甲、乙、丙三個種群數量變化的情況,三個種群的起始數量相同,圖中的λ=當年的種群數量/上一年的種群數量。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t1時刻,乙的種群數量達到最大,丙的種群數量達到最小
B.0~t1時間段,甲種群的環境容納量不斷增大
C.0~t1時間段,丙種群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種內競爭加劇
D.甲可以表示一定培養液中酵母菌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
答案:A
解析:0~t1時間段,甲種群呈“J”形增長,無K值,B錯誤;0~t1時間段,丙種群數量減少,但減少的幅度減緩,說明主要原因不是種內競爭加劇,C錯誤;在一定培養液中酵母菌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不是“J”形曲線,與甲曲線不符,D錯誤。
8.如圖所示為某池塘內鯉魚種群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變化曲線圖。在不考慮遷入率、遷出率等因素的情況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a時間和b時間,鯉魚種群增長率一定相等
B.O~d時間段內,鯉魚種群數量呈現周期性波動
C.若不考慮其他因素,僅由圖推斷,a~b時間段內,該鯉魚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
D.b~c時間段內,該鯉魚種群的數量逐漸減少
答案:C
解析:據圖可知,a、b時間種群出生率與死亡率比值相等,但因出生率與死亡率的值不定,單位時間內種群數量增長量也不定,故種群增長率不一定相等,A錯誤;出生率/死亡率>1時,種群數量增多,出生率/死亡率<1時,種群數量減少,0~d時間段內,鯉魚種群數量先增多后減少,沒有呈現周期性波動,B錯誤;a~b時間段內,種群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大于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若不考慮其他因素,鯉魚的種群數量會越來越多,該鯉魚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C正確;b~c時間段內,該鯉魚種群的數量先增加后減少,D錯誤。
9.吹綿蚧是一種嚴重危害果園生產的害蟲,澳洲瓢蟲以吹綿蚧為食,可以有效抑制該害蟲的數量??茖W家研究了吹綿蚧種群數量與被捕食率、補充率的關系模型,其中補充率代表沒有被捕食的情況下吹綿蚧增長的比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吹綿蚧種群數量介于m~n點之間時,種群數量會逐漸穩定在n點
B.當種群數量超過n點時,可能會導致吹綿蚧蟲害的爆發
C.當種群數量超過p點時,吹綿蚧種群數量會穩定在q點
D.在果園中適當投放澳洲瓢蟲,可使吹綿蚧數量長期穩定在n點
答案:B
解析:當吹綿蚧種群數量介于m~n點之間時,被捕食率大于補充率,因此可推測種群數量會逐漸下降而后穩定在m點,A錯誤;當種群數量超過n點時,由于補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種群數量會增加,從而可能會導致吹綿蚧蟲害的爆發,B正確;當種群數量超過p點時,被捕食率大于補充率,因此種群數量下降,最終穩定在p點,C錯誤;當種群數量超過n時,適當投放澳洲瓢蟲,可使種群數量長期穩定在n點,D錯誤。
綜合強化
10.圖1是有關種群數量特征的概念圖,圖2是草原上甲、乙、丙三個種群在不同繁殖期的個體數量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①表示___________,制約某城市人口數量增長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__(填數字)、遷入率、遷出率。
(2)根據圖2分析,一段時間后種群數量越來越大的是_______。
(3)某地引入了24只新動物,若該動物種群數量年增長率為a,則第10年,種群數量將會達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只。
(4)持續數年調查該地田鼠的種群數量,發現其種群變化趨勢與乙種群相似,但在一年內田鼠數量隨季節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種群密度?、?、③ (2)甲 (3)24·(a+1)9 (4)不同季節食物的多少不同
解析:(1)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故圖1中①表示種群密度。制約某城市人口數量增長的直接因素有②出生率、③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2)分析圖2可知,甲種群中處于繁殖前期的個體所占比例最大,年齡結構屬于增長型;乙種群中處于繁殖前期和后期的個體所占比例相當,年齡結構屬于穩定型;丙種群中處于繁殖后期的個體所占比例最大,年齡結構屬于衰退型。因此一段時間后種群數量越來越大的是甲。(3)種群數量年增長率為a,即λ=1+a,則第10年種群數量N10=24(a+1)9。(4)此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季節食物的多少不同。
11.自然界中種群的數量特征是種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圖1表示某動物種群在不同條件下數量變化情況的數學模型,請回答以下問題:
(1)該模型屬于數學模型的表現形式之一的_________,該形式較為直觀、形象。
(2)圖1中A段種群增長近似于__________形曲線。該模型需要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種群的環境容納量是_______(填“K1”或“K2”)。
(4)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圖1中曲線,與D段相比。影響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
A.食物和天敵
B.氣候和傳染病
(5)在D階段,若該動物的棲息地遭到破壞后,由于食物的減少和活動范圍的縮小,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會變小。
(6)在調查某林場松鼠的種群數量時,計算當年種群數量與一年前種群數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圖2所示的曲線。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前4年該種群數量_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基本不變”),第16~20年松鼠種群數量將呈_________形曲線增長。
答案:(1)曲線圖 (2)“J”  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天敵和其他競爭物種 (3)K1 (4)B (5)K值(或環境容納量) (6)基本不變 “J”
12.圖1是種群數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2為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圖1中的K/2對應圖2中的_____(填字母)點,若草原鼠遷入一個理想環境中,第二年的種群數量是第一年的λ倍,則λ為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的定值。
(2)某種魚遷入一個生態系統后,種群數量最初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呈現類似“J”形曲線的增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一次性獲得最大捕獲量,應選擇圖2中_____(填字母)點進行捕撈。
(3)將一定量的酵母菌接種在10 mL培養液中,培養較長時間,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調查酵母菌的數量。在用吸管吸取培養液前要將試管_______________。培養足夠長的時間后酵母菌會呈現圖2中的_____(填字母)點所示的增長速率。
答案:(1)a 大于 (2)不一定 生物適應環境會呈現類似“J”形曲線的增長,不適應環境就不會呈現 b (3)抽樣檢測 輕輕振蕩幾次 c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重點突破練(四)
對點訓練
題組一 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下列關于人與自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大量引進外來物種必然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B.大力植樹造林是目前解決溫室效應的根本措施
C.發展生態農業可提高各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
D.人類活動可以改變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群落演替的方向
答案:D
解析:大量引進外來物種可能導致外來物種入侵,進而導致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降低,A錯誤;解決溫室效應的根本措施是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B錯誤;發展生態農業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改變能量的傳遞效率,C錯誤;人類活動可通過調節能量流動方向及分配比例而改變生態系統能量流動,也可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D正確。
2.下列關于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臭氧層能降低太空紫外線對生物的傷害
B.人類活動對大量野生生物的滅絕沒有影響
C.限制有關污染物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嚴重干擾
答案:B
解析:人類活動對大量野生生物的滅絕會產生影響,B錯誤。
3.溫室效應和霧霾天氣是當今地球生態環境面臨的兩大問題。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的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引起大范圍霧霾。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導致霧霾天氣的細顆粒物和溫室氣體均屬于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B.治理溫室效應和霧霾天氣都需要解決煤炭燃燒污染問題
C.霧霾天氣和溫室效應的出現說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喪失
D.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還包括水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答案:C
解析:霧霾天氣和溫室效應的出現說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并不意味著自我調節能力喪失,C錯誤。
4.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巨大的城鎮人口規模和日益增長的城鄉居民收入將對資源和環境產生巨大的壓力。2015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將在2029年達到峰值,為人均2.9全球公頃(具體組分變化如圖所示)。如果選擇綠色發展道路,則中國可以在2026年達到人均生態足跡的峰值,為人均2.7全球公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碳足跡在生態足跡中所占比例最小
B.碳足跡主要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海洋和森林面積之和
C.草地足跡增加是由于城鎮化發展對木材、薪柴的需求增加
D.植樹造林、綠色出行可以降低人均生態足跡
答案:D
解析:由題圖分析,碳足跡在生態足跡中所占比例最大,A錯誤;碳足跡是指扣除海洋對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積,B錯誤;草地足跡增加是由于城鎮化發展人類對牛、羊肉的需求增加,城鎮化發展對木材需求增加會導致林地足跡增加,C錯誤。
題組二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5.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多樣性是指各種動植物資源和它們的基因
B.模仿蝙蝠發明雷達,這是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C.建立國家公園是對生物多樣性的就地保護措施
D.酸雨、土地荒漠化、水污染、食品安全等都是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全球性生態問題
答案:C
解析: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A錯誤;模仿蝙蝠發明雷達屬于科學研究,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B錯誤;就地保護是指在原地對被保護的生態系統或物種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國家公園等,C正確;食品安全不屬于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全球性生態問題,D錯誤。
6.長壽的特征掩蓋不了烏龜日益減少的事實,烏龜也將走向滅絕。入侵的赤狐捕食了澳大利亞墨累河沿岸90%以上的烏龜蛋,同時環境的惡化使得當地烏龜數量日益減少。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烏龜作為寵物被人們飼養,體現出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B.入侵的赤狐捕食烏龜蛋直接影響的是烏龜的性別比例
C.環境惡化使烏龜數量減少,應該對烏龜進行就地保護
D.采取行動保護烏龜巢穴免遭赤狐侵襲,并且重建棲息地
答案:D
解析:烏龜作為寵物被人們飼養,體現出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A錯誤;入侵的赤狐捕食烏龜蛋直接影響的是烏龜的出生率,B錯誤;環境惡化使烏龜數量減少,應該對烏龜進行易地保護,C錯誤。
7.(2024·湖北卷,2)結合生物學知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在國家公園中引入外來物種,有可能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
B.建立動物園和植物園,能夠更好地對瀕危動植物進行就地保護
C.規范人類活動、修復受損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態系統的發育和穩定
D.在破碎化生境之間建立生態廊道,是恢復自然生態系統完整性的重要措施
答案:B
解析:在國家公園中引入外來物種,可能造成物種入侵,從而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A正確;建立動物園和植物園屬于易地保護,就地保護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護區,B錯誤;規范人類活動,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修復受損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態系統的發育和穩定,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C正確;生態廊道指適應生物遷移或棲息的通道,可將保護區之間或與之隔離的其他生境相連,在破碎化生境之間建立生態廊道,是恢復自然生態系統完整性的重要措施,D正確。
8.1986年,江蘇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從英國重新引入在我國已經滅絕的麋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麋鹿在接下來幾年中的數量變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數/(只) 44 54 66 78 96 122
A.生物多樣性對于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
B.保護區進行麋鹿野生放歸,有助于提高麋鹿的遺傳多樣性
C.1987年到1992年麋鹿的性別比例保持相對穩定
D.麋鹿引入保護區后,種群數量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間充足、氣候適宜、天敵少
答案:C
解析:保護區進行麋鹿野生放歸,有助于自然選擇和種群內隨機交配,有助于提高麋鹿的遺傳多樣性,B正確;1986年麋鹿的性別比例為雌∶雄=2∶1,經過多年的繁殖,麋鹿的性別比例由2∶1趨向于1∶1,C錯誤;麋鹿引入保護區后,由于食物空間充足、氣候適宜、天敵少,環境阻力小,環境容納量大,種群數量增加,D正確。
題組三 生態工程
9.我國西北地區土地沙化和鹽漬化非常嚴重,原因有多種,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超載放牧導致草地退化。上述事實主要違背了生態工程的(  )
A.循環原理      B.協調原理
C.自生原理 D.整體原理
答案:B
解析:協調原理指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的協調與平衡,需要考慮環境承載力。超載放牧導致草地退化,超過了草原的承載力,違背了協調原理。
10.種植抗旱的沙棘、沙柳等植物能有效治理沙化環境。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選用沙棘、沙柳等植物主要依據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
B.治理沙化環境說明人類活動可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沙化環境中影響群落空間結構的最主要環境因素是溫度
D.沙漠干旱環境植物種類單一,因而動物種類也十分稀少
答案:C
解析:沙化環境中影響群落空間結構的最主要環境因素是水分,C錯誤;植物種類單一,無法提供多樣的食物或棲息環境,因而動物種類也十分稀少,D正確。
11.洪泛區是指江河兩岸、湖周海濱等易受洪水淹沒的區域,這些地區土地肥沃、生物種類豐富。綜合利用工程學、土壤學、生態學和植物學等學科知識構建生態護坡,可有效減輕洪災對生產的影響。如圖為某河流生態護坡的模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選擇適宜的植物栽植于季節性洪泛區應遵循協調原理
B.偶然洪泛區到淹沒區生物種類不同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C.日照增長后鯉魚紛紛產卵體現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功能
D.由植被組成的護坡能減輕洪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答案:A
解析:偶然洪泛區到淹沒區生物種類不同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B錯誤;日照增長后鯉魚紛紛產卵體現了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功能,C錯誤;由植被組成的護坡能減輕洪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D錯誤。
12.垃圾實際是“被人們放錯地方的資源”,對于垃圾中的有機廢棄物將按照“無廢化生態社區”模式進行處理。下圖為“無廢化生態社區”中對有機廢棄物進行處理的相關方案。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有機肥料能為農作物提供物質和能量
B.從資源化、無害化角度分析,途徑②、③優于④
C.“無廢化生態社區”主要遵循的生態學原理是協調原理
D.“無廢化生態社區”模式提高了物質循環速率和能量傳遞效率
答案:B
解析:施用的有機肥通過微生物的分解能為作物提供更多的營養物質,不能提供能量,A錯誤;從資源化、無害化角度分析,通過多層分級利用有機廢棄物中的物質,既充分利用了有機物中的能量,又減少了環境污染,因此途徑②、③優于④,B正確;“無廢化生態社區”模式提高了物質循環速率和能量的利用率主要遵循生態工程的循環原理,能量傳遞效率不能改變,C錯誤,D錯誤。
綜合強化
13.(2024·山東卷,24)研究群落時,不僅要調查群落的物種豐富度,還要比較不同群落的物種組成。β多樣性是指某特定時間點,沿某一環境因素梯度,不同群落間物種組成的變化。它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獨有物種數之和與群落a、b各自的物種數之和的比值表示。
(1)群落甲中冷杉的數量很多,據此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斷冷杉在該群落中是否占據優勢。群落甲中冷杉在不同地段的種群密度不同,這體現了群落空間結構中的_______。從協同進化的角度分析,冷杉在群落甲中能占據相對穩定生態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甲、乙的物種豐富度分別為70和80,兩群落之間的β多樣性為0.4,則兩群落的共有物種數為_______(填數字)。
(3)根據β多樣性可以科學合理規劃自然保護區以維系物種多樣性。群落丙、丁的物種豐富度分別為56和98,若兩群落之間的β多樣性高,則應該在群落_______(填“丙”“丁”或“丙和丁”)建立自然保護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能 水平結構 冷杉與其他物種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相互適應、相互依存,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生態關系 (2)45 (3)丙和丁 在群落丙和丁建立自然保護區,可以保護更多的物種,維系物種多樣性
解析:(1)判斷冷杉是否占據優勢,不能僅僅根據數量多少,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冷杉在群落中的生態作用、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群落空間結構包括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冷杉在不同地段的種群密度不同,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冷杉能在群落甲中占據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是因為它與其他物種之間存在競爭和互利共生關系,通過協同進化,冷杉適應了群落的環境,與其他物種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生態關系。
(2)由題意可知,β多樣性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獨有物種數之和與群落a、b各自的物種數之和的比值表示,則計算兩群落共有物種數,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獨有物種數之和=(群落甲物種數+群落乙物種數)×β多樣性,將題目中的數據代入公式,得到:獨有物種數之和=(70+80)×0.4=60,因此,兩群落共有物種數為[70+80-60]/2=45。
(3)β多樣性高表示兩群落之間的物種組成差異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在群落丙和丁建立自然保護區可以保護更多的物種。這是因為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可以保護物種的棲息地和生態環境,減少人類活動對物種的干擾和破壞,從而維系物種的多樣性。在群落丙和丁建立自然保護區,可以將兩個群落的物種都納入保護范圍,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
14.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引發了全國人民對霧霾的關注和討論,而天津港火災爆炸事故遺址將在徹底清理后建設海港生態公園,這再次將生態環境與生態經濟推上輿論的焦點,生態工程的建設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請回答下列問題:
(1)山西省為產煤大省,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礦區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工程的關鍵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體實施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兩點)。
(2)某生態工程以沼氣工程為中心,各類植物的秸稈、枝葉用來生產飼料喂養畜、禽、魚,人、畜、禽糞便作為原料生產沼氣,沼渣、沼液返還農田、菜園、果園、苗圃、魚塘,主要體現了生態工程的_______原理。
(3)在上述的生態工程中,種植不同的農作物、果樹,飼養多種畜禽,并對它們進行合理的布設,這體現了生態工程的_______原理。
(4)在應用植物修復技術治理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時,需選擇符合要求的植物,這主要遵循了生態工程的_______原理。
答案:(1)植被恢復與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人工制造表土、多層覆蓋、特殊隔離、土壤侵蝕控制、植被恢復工程等(任選兩點) (2)循環 (3)自生 (4)協調
15.濕地具有多種生態功能,孕育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被人們稱為地球的“腎”、物種儲存庫、氣候調節器等,在保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以及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濕地既能凈化水質,也能供人們觀賞旅游,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____價值。
(2)濕地是許多珍稀瀕危動物生存、繁衍的棲息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這些珍稀瀕危動物的最有效的保護是___________。
(3)濕地在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從生物多樣性價值的角度分析“退田還濕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遭受破壞的濕地生態系統進行恢復,首先要恢復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增加濕地中生物種類是否一定能提高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間接和直接 (2)濕地可為珍稀瀕危動物提供豐富的食物和棲息環境 就地保護 (3)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價值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4)否 盲目引入外來物種可能會造成外來物種入侵,使原有物種減少,降低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降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解析:(1)濕地能凈化水質,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也能供人們觀賞旅游,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3)濕地在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等方面的生態功能,屬于間接價值,而耕田利用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價值。生物必須生活在一定環境中,故濕地生態恢復工程首先要恢復生態系統的水分、土質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津市| 通河县| 西盟| 巴东县| 嫩江县| 修文县| 墨江| 札达县| 济源市| 石家庄市| 碌曲县| 麻城市| 板桥市| 吉林省| 杂多县| 和林格尔县| 石首市| 海丰县| 红桥区| 门头沟区| 高唐县| 苍山县| 祁门县| 海盐县| 石家庄市| 板桥市| 宜宾市| 泗水县| 汾阳市| 西乌珠穆沁旗| 阿拉善右旗| 康乐县| 金门县| 襄垣县| 兴业县| 周至县| 漾濞| 疏勒县| 古浪县| 满洲里市|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