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1第1章第1節細胞生活的環境(課件+練習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1第1章第1節細胞生活的環境(課件+練習含答案)

資源簡介

(共38張PPT)
第1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
1.運用結構和功能觀,了解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生命觀念)
2.構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科學思維)
3.基于對內環境成分的分析,闡明機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同時也參與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科學思維)
1.內環境:由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等)構成的液體環境。
2.高等多細胞動物,它們的絕大多數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3.內環境的成分包括水、無機鹽、營養成分、代謝廢物、激素和抗體等,血漿中含蛋白質較組織液和淋巴液中的要多。
4.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主要是: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
滲透壓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溶質微粒越多,即溶液濃度越高,溶液滲透壓越高。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5.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教材梳理
1.體液
(1)概念:人體內含有大量以_____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
(2)組成及比例
知識點一 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2.內環境
(1)概念:由___________構成的液體環境叫作內環境。內環境是機體內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
(2)組成:內環境由血漿、組織液、淋巴液等組成。
①_______是血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
②_________是存在于組織細胞間隙的液體,又叫組織間隙液。它主要由_______通過毛細血管壁滲出到細胞間而形成,大部分物質能夠被重新吸收回血漿。組織液是體內___________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
③_________存在于淋巴管中,它是由一部分組織液經毛細淋巴管壁進入毛細淋巴管而形成的。淋巴液是體內___________直接生活的環境。
細胞外液
血漿
組織液
血漿
絕大多數
淋巴液
淋巴細胞
判斷正誤
(1)毛細血管壁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是組織液和血液。(  )
(2)人體劇烈運動時,無氧呼吸產生乳酸的過程發生在內環境中。(  )
(3)組織液中的水分子可來自血漿和細胞內液。 (  )
×
×

核心探討
任務一、說明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1.請寫出人體細胞具體生活的內環境,完善表格。
細胞 內環境
組織細胞 _________
毛細血管壁細胞 _______________
毛細淋巴管壁細胞 _________________
血細胞 _______
淋巴細胞 _______________
組織液
血漿、組織液
淋巴液、組織液
血漿
淋巴液、血漿
2.血液是內環境的組成成分嗎?
提示:不是。血液包括血漿和血細胞(血小板、紅細胞、白細胞等),血漿是內環境的組成成分,而血細胞不是內環境的組成成分。
3.根據資料,完善組織液、血漿、淋巴液三者的關系圖。
各組成成分間的比較
  成分
項目   血漿 組織液 淋巴液
存在部位 血管 組織細胞間隙 淋巴管
來源 ①組織液滲透進入毛細血管;
②淋巴液回流 ①血漿滲透出毛細血管;
②組織細胞代謝產生 毛細淋巴管吸收部分組織液
生活于其
中的細胞 各種血細胞 絕大多數的組織細胞 大量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
  成分
項目   血漿 組織液 淋巴液
三者之間
的關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歸納
(1)內環境的“內”和“外”是相對的,從整個人體角度來看,細胞外液是人體的內環境,從細胞角度來看細胞外液是細胞的外環境。細胞外液與內環境是同一概念,具有相同的內涵和外延。
(2)體腔液、關節液雖然在體內,但它們已不在細胞之間,不能為組織細胞提供物質交換的原料,所以它們也不屬于細胞外液(或內環境)或體液。
(3)內環境主要包括組織液、血漿和淋巴液,但不是只有這三種,還有腦脊液等。
(4)血漿中的血細胞、組織液中的組織細胞不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
(5)內環境是針對多細胞動物的一個概念,單細胞動物(或原生動物)以及植物沒有所謂的內環境。
(6)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淚腺、尿道等有孔道與外界環境相通,屬于外界環境;其中的液體如消化液、淚液、尿液等不是體液,不屬于細胞外液。
典題應用
1.如圖是人體某組織內的部分結構示意圖,A、B、C、D表示的是結構,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體。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③可以進入A、B、C
B.①②③④組成體液,其中①③④構成內環境
C.尿素分子不能由③進入④
D.B產生的CO2和其他代謝產物先后經過③和④,最終被排出體外
C
解析:③是組織液,可進入A毛細淋巴管、B組織細胞和C毛細血管,A正確;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細胞外液又叫內環境,圖中①③④構成內環境,②是細胞內液,B正確;尿素從組織細胞先進入③組織液,然后進入④血漿,通過血液循環運輸,C錯誤;組織細胞產生的CO2和其他代謝產物先進入③組織液,然后進入④血漿,通過血液循環運輸,最終排出體外,D正確。
2.下列屬于人體內環境的是(  )
A.呼吸道內的氣體
B.消化道內的消化液
C.毛細血管內的血漿
D.膀胱內的尿液
解析:內環境是體內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主要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組成。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與外界相連,其內存儲的液體也直接與外界接觸,所以呼吸道內的氣體、消化道內的消化液以及膀胱內的尿液等液體都不屬于內環境。
C
教材梳理
1.細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質
(1)血漿的化學組成
血漿中約90%為水;其余10%分別是:無機鹽(約1%),_________ (7%~9%),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各種營養物質(如葡萄糖)、激素、各種代謝廢物等。
(2)組織液、淋巴液的成分:二者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相近,最主要的差別是血漿中_________含量較高。
(3)本質: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類似于海水的_________,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
知識點二 細胞外液的成分及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蛋白質
血液運輸的其他物質
蛋白質
鹽溶液
生命起源于海洋
2.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個方面。
(1)滲透壓:指溶液中___________對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關,而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_____________。
(2)酸堿度:正常人的血漿pH為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漿的pH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與其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___等物質有關。
(3)溫度: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________左右。
滲透壓
酸堿度
溫度
溶質微粒
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
無機鹽、蛋白質
Na+和Cl-
7.35~7.45
37 ℃
判斷正誤
(1)血漿中含有水、無機鹽、血紅蛋白、代謝廢物、氣體、激素及各類營養物質。(  )
(2)組織液、淋巴液的成分與血漿完全相同。 (  )
(3)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類似于海水的鹽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
(4)細胞外液是生物體生化反應的主要場所。(  )
(5)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血漿中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 (  )
×
×

×

核心探討
任務二、細胞外液成分及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1.判斷下列物質屬于內環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不屬于內環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氧氣 ②氨基酸 ③呼吸酶 ④血紅蛋白 ⑤Ca2+載體 ⑥激素 ⑦CO2 ⑧尿液 ⑨尿素 ⑩纖維素  麥芽糖  維生素
①②⑥⑦⑨
③④⑤⑧⑩
2.細胞外液中溶質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質,為什么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Na+和Cl-?
提示: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雖然蛋白質含量最高,但蛋白質分子質量較Na+和Cl-大得多,數目遠小于Na+和Cl-。
核心歸納
內環境成分判定
項目 成分 舉例
內環境可以存在的物質 營養成分 氧氣、無機鹽、氨基酸、水、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其他物質 激素、維生素、抗體、組胺等
代謝廢物 CO2、尿素等
內環境不應存在的物質 只存在于細胞內的物質 血紅蛋白及與細胞呼吸、復制、轉錄、翻譯有關的酶等
與外界相通孔道中的物質(包括不能被吸收的物質) 消化酶、纖維素、麥芽糖等
存在于細胞膜中的物質 載體等
典題應用
3.人體的組織細胞需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下列物質不都屬于內環境成分的是(  )
A.抗體、激素
B.凝血酶原、DNA聚合酶
C.葡萄糖、三酰甘油
D.尿素、尿酸
B
解析:血漿等內環境中含有抗體、激素,A項不符合題意;DNA聚合酶存在于細胞內,B項符合題意;葡萄糖、三酰甘油等可以存在于內環境中,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C項不符合題意;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如尿素、尿酸等可通過血漿運輸,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D項不符合題意。
4.醫院里給病人輸液時常用到生理鹽水,但是過多注射生理鹽水會影響細胞的正常功能,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理鹽水與血漿為等滲溶液,二者成分差別不大
B.生理鹽水的pH與血漿的相差不大,過量補充不會影響血漿pH的穩定
C.過量補充生理鹽水時,血漿中的其他成分的濃度會發生改變
D.注射生理鹽水會導致血漿滲透壓發生改變
C
解析:生理鹽水雖然是血漿的等滲溶液,但是二者的成分差別較大,A錯誤;生理鹽水的成分與血漿的成分不同,過量補充生理鹽水會影響血漿pH的穩定,B錯誤;過量補充生理鹽水時,血漿中的其他成分的濃度會發生改變,如血漿蛋白的濃度會降低,C正確;生理鹽水是血漿的等滲溶液,注射生理鹽水不會引起血漿滲透壓改變,D錯誤。
教材梳理
1.細胞作為一個_______系統,可以直接與_________進行物質交換。
2.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過程,需要體內___________的參與。
3.細胞不僅依賴于內環境,也參與了內環境的_____________。
知識點三 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開放
內環境
各個系統
形成和維持
判斷正誤
(1)直接參與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系統有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  )
(2)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需要經過內環境。(  )
(3)單細胞生物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必須經過內環境。(  )
(4)內環境是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


×
×
核心探討
任務三、構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1.組織細胞有氧呼吸需要的葡萄糖和O2,是如何從外界環境進入組織細胞的?
提示:葡萄糖經消化系統吸收,再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運輸,再經組織液進入組織細胞。O2經呼吸系統吸入,然后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運輸,再經組織液進入組織細胞。
2.組織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樣排出體外的?
提示:組織細胞經代謝產生的CO2和尿素首先進入組織液,再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然后CO2再經呼吸系統排出體外;尿素經泌尿系統和皮膚等排出體外。
3.通過以上討論,完成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模型圖。
典題應用
5.下圖為高等動物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③都必須通過消化系統才能完成
B.人體的體液包括內環境和細胞外液
C.細胞與內環境交換的④為養料和氧氣
D.⑥可表述為:體內細胞可與外界環境直接進行物質交換
C
解析:直接參與體內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有關的系統為: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圖中①、②、③依次需通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完成。在物質交換過程中起調節作用的系統有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人體的體液包括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作內環境。細胞與內環境直接交換的④為養料和氧氣,⑤為二氧化碳、水、無機鹽、尿素、尿酸等廢物。⑥可表述為:體內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間接進行物質交換。
6.如圖表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系統或器官,①②是有關的生理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內環境與Ⅰ交換氣體必須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
B.Ⅱ內的葡萄糖通過①進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膚
B
解析:Ⅰ能為內環境提供O2并排出CO2,因此Ⅰ是呼吸系統,內環境與Ⅰ交換氣體必須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Ⅱ內的葡萄糖通過①只能進入血液;Ⅲ是泌尿系統,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膚具有分泌作用,皮膚中的汗腺通過分泌汗液來排出代謝廢物,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膚。
網絡構建第一章 第一節
對點訓練
題組一 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1.關于淋巴液的敘述,錯誤的是( D )
A.淋巴液屬于細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漿中都有淋巴細胞
C.淋巴液最終匯入血漿參與血液循環
D.淋巴液中的蛋白質含量高于血漿中的
解析:血漿和淋巴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區別是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D錯誤。
2.下列過程或反應,發生在人體內環境中的是( D )
A.蔗糖水解轉變成葡萄糖和果糖
B.同源染色體配對時發生交換重組
C.R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鍵的形成
D.肌肉注射青霉素
解析: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的過程發生在消化道,而消化道不屬于人體內環境,A錯誤;同源染色體配對時交換重組發生在細胞內,不屬于內環境,B錯誤;R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鍵的形成發生在細胞內,不屬于內環境,C錯誤;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入組織液中,屬于內環境,D正確。
題組二 細胞外液的成分及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3.在人體內環境中可以發生的生理過程是( C )
A.血漿蛋白和血紅蛋白的合成
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過程
C.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
D.蛋白質經過消化成為氨基酸的過程
解析:血漿蛋白和血紅蛋白的合成場所是核糖體,核糖體位于細胞內,不是在內環境中,A錯誤;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過程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不是在內環境中,B錯誤;抗體主要分布在血漿中,其與相應的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發生在內環境中,C正確;蛋白質經過消化成為氨基酸的過程發生在消化道內,消化道與外界相通,不屬于內環境,D錯誤。
4.下列關于人體血漿中pH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飲用弱堿性水,會使血漿的pH顯著升高
B.肺氣腫病人由于呼吸不暢,血漿的pH會略有降低
C.劇烈運動時,細胞產生的乳酸會被NaOH中和
D.血漿中含有CO,所以血漿的pH能夠保持相對穩定
解析:飲用弱堿性水后,由于人體中有緩沖物質的存在,血漿的pH會維持在相對穩定的范圍,A錯誤;肺氣腫患者呼吸不暢,組織細胞供氧不足,細胞無氧呼吸產生較多的乳酸,同時CO2不能及時排出,使內環境pH略有下降,B正確;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乳酸進入血液與血漿中碳酸氫鈉反應,使血漿pH基本保持穩定,C錯誤;由于血漿中HCO、H2CO3等緩沖物質的存在,血漿的pH能夠保持相對穩定,D錯誤。
5.下列有關成分的判斷,正確的是( B )
A.淚液、尿液和組織液均屬于細胞外液
B.與組織液相比,血漿中含量較多的是蛋白質
C.尿酸、氨基酸、胃液中的鹽酸均可在細胞外液中找到
D.淋巴液回流形成血漿,所以二者成分和含量完全相同
解析:淚液、尿液屬于外界溶液,不屬于細胞外液,A錯誤;血漿中蛋白質的含量較組織液和淋巴液多,B正確;胃液屬于消化液,不屬于細胞外液,尿酸和氨基酸可以在細胞外液中找到,C錯誤;淋巴液回流形成血漿,但二者成分和含量并不完全相同,D錯誤。
6.如圖為人體體液各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D )
A.a中的成分及其含量與b、c、d基本相同
B.b、c、d的滲透壓90%以上均來自Na+和K+
C.b是組織液,其滲入c的量遠多于滲入d的量
D.某人花粉過敏會導致b液增多而出現組織水腫
解析:a是細胞內液,b是組織液,c是淋巴液,d是血漿,a的蛋白質含量比b、c、d高,A錯誤;細胞外液的滲透壓90%以上來自Na+和Cl-,B錯誤;b(組織液)滲回d(血漿)的量很大,但b(組織液)滲回c(淋巴液)的量較少,C錯誤;某人花粉過敏引起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進入b(組織液)使組織液滲透壓升高,造成組織水腫,D正確。
7.血漿滲透壓可分為膠體滲透壓和晶體滲透壓,其中,由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形成的滲透壓稱為膠體滲透壓,由無機鹽等小分子物質形成的滲透壓稱為晶體滲透壓。回答下列問題:
(1)某種疾病導致人體血漿蛋白含量顯著降低時,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水分由_血漿__進入組織液,可引起組織水腫等。
(2)正常人大量飲用清水后,胃腸腔內的滲透壓下降,經胃腸吸收進入血漿的水量會_增加__,從而使血漿晶體滲透壓_降低__。
(3)在人體中,內環境的作用主要為:
①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
②_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__。
解析:(1)人體血漿蛋白含量顯著降低時,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從而導致水分由血漿進入組織液,引起組織水腫。(2)正常人大量飲用清水后,胃腸腔內的滲透壓降低,經胃腸吸收進入血漿的水量會增多,從而使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3)內環境是體內細胞賴以生存的環境,為體內細胞提供相對穩定的環境,維持細胞滲透壓,為細胞提供氧氣和營養物質,并及時將細胞代謝廢物運走,體現了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題組三 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8.打吊針(靜脈注射)時,藥液進入人體后到發揮作用經過的一般途徑是( C )
A.血漿→組織液→淋巴液→病變細胞
B.淋巴液→血漿→組織液→血漿→病變細胞
C.血漿→組織液→病變細胞
D.組織液→血漿→組織液→病變細胞
解析:靜脈注射的藥液將直接進入人體的血漿,然后經過組織液作用于病變細胞。
綜合強化
一、選擇題
1.房水是由睫狀體產生的,是充滿在眼前、后房內的一種透明清澈液體。房水中蛋白質的含量僅為血漿中的,葡萄糖含量約為血漿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應虹膜、角膜和晶狀體營養,并把這些組織的代謝產物運走。如果房水過多,就會導致青光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
A.房水中無機鹽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漿
B.房水的滲透壓大小主要來自Na+和Cl-
C.房水與淚液均屬于組織液,二者均為虹膜運送營養
D.利用藥物來促進房水排出是治療青光眼的措施之一
解析:溶液的滲透壓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房水中蛋白質的含量僅為血漿中的,葡萄糖含量約為血漿中的80%,因此房水中無機鹽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漿,以便維持滲透壓的平衡,A正確;房水屬于組織液,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主要來自Na+和Cl-,B正確;房水的作用是供應虹膜、角膜和晶狀體營養,并把這些組織的代謝產物運走,房水是虹膜、角膜和晶狀體細胞賴以生存的內環境,屬于組織液;淚液是淚腺分泌的,不屬于內環境,即不是組織液,C錯誤;如果房水過多,就會導致青光眼,利用藥物促進房水排出是治療青光眼的措施之一,D正確。
2.一次性過量飲水會造成人體“水中毒”,細胞腫脹,功能受損。可用靜脈滴注高濃度鹽水(質量分數為1.8%的NaCl溶液)對患者進行治療。其原理是( A )
A.升高細胞外液的離子濃度
B.增加細胞外液液體總量
C.降低細胞內液的離子濃度
D.減少細胞外液液體總量
解析:靜脈滴注高濃度鹽水(質量分數為1.8%的NaCl溶液)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促使細胞內水分滲透出來,達到治療的效果,所以A符合題意。
3.如圖為人體體液物質交換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 )
A.正常情況下,血紅蛋白存在于①中
B.①與②之間通過毛細血管壁進行物質交換
C.細胞外液①、②、④依次為血漿、組織液、淋巴液
D.一般情況下,③中的CO2濃度高于②
解析:分析題圖,①是血漿,②是組織液,③是細胞內液,④是淋巴液,C正確;正常情況下,血紅蛋白位于紅細胞內,不會存在于①中,A錯誤;①血漿與②組織液之間通過毛細血管壁進行物質交換,B正確;人體細胞有氧呼吸產生CO2,一般情況下,③中的CO2濃度高于②,D正確。
4.人體的下列生理過程在內環境中能完成的是( B )
A.RNA聚合酶與特定的位點結合,催化DNA轉錄為RNA
B.乳酸+碳酸氫鈉―→乳酸鈉+碳酸
C.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
D.丙酮酸的分解
解析:RNA聚合酶與特定的位點結合,催化DNA轉錄為RNA的過程發生在細胞中;“乳酸+碳酸氫鈉―→乳酸鈉+碳酸”的過程發生在血漿中,血漿屬于內環境的成分;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發生在紅細胞中;丙酮酸的分解發生在細胞質基質或者線粒體中。
5.下表為人體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和細胞內液的物質組成及含量(單位:mmol/L)的測定數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 )
成分 Na+ K+ Ca2+ Mg2+ Cl- 有機酸 蛋白質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為細胞內液,因為其含有較多的蛋白質、K+
B.②為組織液,③為血漿,②的蛋白質含量減少將導致③增多
C.肝細胞中的CO2從產生場所擴散到③至少需穿過6層磷脂分子層
D.③與④的成分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解析:細胞內K+濃度相對較高,而Na+濃度相對較低且蛋白質含量最高,所以④為細胞內液,A項正確;細胞外Na+濃度相對較高,而K+濃度相對較低,故①為細胞外液,血漿中蛋白質的含量較多,故②為血漿,③為組織液,血漿中的蛋白質含量減少時,血漿滲透壓會下降,組織液的量就會增多,B項錯誤;肝細胞中CO2的產生場所是線粒體基質,其擴散到③組織液中需經過線粒體內膜、線粒體外膜和細胞膜,共3層膜,即6層磷脂分子層,C項正確;細胞內液與組織液成分的差異主要是由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引起的,D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
6.如圖甲為人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示意圖,乙是內環境示意圖,請回答:
 
(1)若甲圖A、B、C分別代表與人體體內細胞物質交換直接相關的系統,則A和C依次為_消化__系統、_泌尿__系統;人體依賴B系統主要完成_吸入O2、排出CO2__這項功能。
(2)甲圖中②和④對應乙圖中的相應物質,則a是乙圖中的[①]_淋巴液__,b是乙圖中的[③]_組織液__(括號內填序號,橫線上填名稱)。在甲圖方框內用箭頭表示a、b和④三者之間的物質交換關系。
答圖
(3)①②③④中,氧氣濃度最低的是_②__(填序號)。
解析:(1)系統A從外界攝取物質,所以應為消化系統,系統B與外界進行物質的相互交換,所以應為呼吸系統,可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系統C向外排出物質,所以為泌尿系統。(2)甲圖中的②和④分別是細胞內液和血漿,b為組織液,a為淋巴液。(3)乙圖中氧氣濃度含量最低的是②細胞內液。
7.據圖回答下列問題:(a~d表示膜結構或管壁,A~D為體液)
(1)若某人長期營養不良,血漿中蛋白質減少,會引起圖甲中[B]_組織液__中的液體增多,其結果將會引起_組織水腫__。
(2)圖乙中⑦內的液體約占人體體液的  ;④與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區別在于④中含有較多的_蛋白質__;④的滲透壓大小主要與_無機鹽、蛋白質__的含量有關;③生存的具體內環境是_組織液和血漿__。
(3)血液中的氧氣被組織細胞利用經過的途徑為_⑤→④→③→⑥→⑦__(用圖乙中的數字表示),共穿過_6__層膜結構,CO2濃度最高的為圖乙中的[_⑦__]_組織細胞__。
解析:(1)若某人長期營養不良,血漿中蛋白質減少,會導致血漿滲透壓降低,使組織液增多,引起組織水腫。
(2)⑦是組織細胞,其內的液體為細胞內液,約占人體體液的。①為淋巴液,④為血漿,⑥為組織液,血漿與組織液、淋巴液的主要區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血漿滲透壓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③毛細血管壁細胞生存的具體內環境是組織液和血漿。
(3)血液中的氧氣通過紅細胞運輸,在組織細胞中被利用,所以經過的途徑為紅細胞→血漿→毛細血管壁→組織液→細胞內液,其中紅細胞1層膜、毛細血管壁細胞2層膜、組織細胞1層膜、線粒體2層膜,共6層膜。 CO2在組織細胞中產生,通過呼吸排出體外,所以CO2濃度最高的為圖乙中的⑦組織細胞。
有獎糾錯活動
尊敬的老師您好:感謝您選用《衡中學案》、《成才之路—高中新課程學習指導》系列圖書。為進一步提升圖書質量,開展有獎糾錯活動。希望您將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對本書的建議反饋給我們,公司將視情況給予獎勵,名額有限,感謝您的參與支持!
另外,有編寫經驗并愛好編寫工作的老師,我們誠摯邀請與您合作!
詳談聯系方式:手機 13931783313(微信同)
手機 13180158851(微信同)
手機 19932270399(微信同)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安县| 长白| 巴彦县| 同心县| 睢宁县| 荥经县| 隆回县| 宜州市| 来安县| 四子王旗| 满城县| 红河县| 通河县| 永登县| 高密市| 绥阳县| 江城| 德安县| 渭源县| 丰台区| 古交市| 宝山区| 通辽市| 天津市| 武威市| 神农架林区| 平阳县| 镇康县| 林甸县| 海口市| 丰台区| 沂南县| 宁蒗| 岱山县| 当阳市| 信阳市| 桂阳县| 广德县| 桦甸市| 高清| 罗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