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下12《荷葉圓圓》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語言優美,想象力豐富。文中圓圓的、綠綠的荷葉是小水珠得搖籃,是小蜻蜓得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讓讀者感受童真童趣的對話,夏天的美好。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從形狀和顏色上寫出荷葉,第二到第五自然段相同的結構,相同的敘述方式,先分別寫出四種景物的語言“荷葉是我的( )”,再寫他們在荷葉上做什么。本課語文要素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了解“搖籃”等詞語的意思。教學目標: 文化自信:感受自然環境的美好,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激發對祖國語言的熱愛。語言運用:讀好有疊詞的句子,讀好對話。積累疊詞,并能運用到句子中。思維能力: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做動作等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審美創造:感受荷葉之美,感受夏天的美好。教學重點: 1.認識“珠、搖”等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說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魚兒和小青蛙把荷葉當作搖籃、停機坪、涼傘和歌臺,體會它們的快樂。教學難點: 能仿照“荷葉圓圓的,綠綠的”的句式說話,寫一句話。教學過程:任務一池邊賞荷花1.認讀本課二類生字課件出示一朵朵荷花,注意點擊不同荷花。(1)指名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以及生字詞;(2)逐一齊讀帶拼音的生字詞。老師強調后鼻音:亮、晶、停、坪、膀。翹舌音:珠、展、翅。三拼音節:朵。(3)給每一個生字再組詞(課前預習)。(4)自由拼讀生字詞。2.把藏在課文里的生字圈出來。自由讀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圈出生字詞。師:這篇課文一共多少個自然段?預設:5個自然段。任務二荷聲陣陣活動一朗讀聲聲漫1.聽錄音正音,跟著錄音讀。2.自由讀課文,請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3.老師范讀,感受小水珠和小動物們的快樂心情。4.學生齊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活動二 我會連1.荷葉吸引了哪些景物來到池塘?預設:小青蛙、小水珠、小魚兒、小蜻蜓。老師用簡筆畫在黑板四角展示,標上名稱。2.小青蛙、小水珠、小魚兒、小蜻蜓它們把荷葉當作什么啦?預設:搖籃、停機坪、歌臺、涼傘。3.請你從課文每自然段找到這些詞語,然后在下面畫橫線。4.出示課后第二題,“連一連,說一說”,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再評價。任務三荷葉圓圓綠綠活動一 學習第一自然段荷葉圓圓的,綠綠的。1.荷葉什么形狀?什么顏色?預設:圓圓的,綠綠的。老師用綠色粉筆在小青蛙、小水珠、小魚兒、小蜻蜓簡筆畫中間畫上圓圓的荷葉。鞏固第二到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小青蛙、小水珠、小魚兒、小蜻蜓把荷葉當作歌臺、搖籃、涼傘、停機坪,在對應位置板書出來。2.仿寫“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句式。(1)課后作業第三題。(圖)蘋果 , 。(形狀和顏色或者味道等方面)(2)拓展練習:香蕉(圖) , 。大樹(圖) , 。鉛筆(圖) , 。活動二學習第二自然段1.用自己理解出小水珠的語氣讀。2.請學生讀出他的理解:可愛/快樂……3.聯系生活理解“搖籃”意思。出示“搖籃”圖,說一說大概意思,老師最后小結:供小孩子睡覺的地方,小水珠把荷葉當作它的床。老師讀第二自然段,學生趴在桌子上,把桌子當作搖籃,感受“搖籃”帶來的快樂。4.練習說話:“荷葉是我的搖籃”,引導可以這樣說“我的搖籃是荷葉”。(1)比喻修辭手法的認識:搖籃搖動,荷葉也搖動,它們相似的地方都是搖動,就把荷葉比作搖籃。(2)會用比喻修辭手法。月亮彎彎的,小船也是彎彎的,我們也可以說說:彎彎的月亮像小船。(3)學生試著從生活中找到類似的物與物形狀、顏色等相似特點說一句比喻句。5.三角符號標注小水珠在荷葉上動作:躺、眨。6.詞語積累:(ABB)亮晶晶 。拓展:綠油油 、白花花、紅艷艷……7.擬人修辭手法認識:小水珠不是人,卻把它當作人,這是擬人寫法。8.師生對讀,齊讀。板書設計:12荷葉圓圓小水珠 小青蛙 小蜻蜓 小魚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