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圖表題訓練一、選擇題1.關于“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用濕棉絮包裹小魚的軀干即可B.血管②和③分別為靜脈和動脈C.血管③的管腔最大,管壁最厚D.血管中的血流速度大小為②>③>①2.某患者因肺炎住院,醫生為其輸液,針頭刺入手臂靜脈后藥物到達肺部所經過的結構依次為( )A.③→④→①→② B.①→④→③→②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3.如圖為某志愿者的電子獻血證(部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血樣可輸給O型血患者B.全血中含有血細胞和血漿C.獻血300毫升不會影響健康D.針眼處起凝血作用的是白細胞4.從人體手臂的兩根不同血管甲和乙中抽取血液,測定其中的氧氣(O2)的相對含量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是動脈血 B.乙呈鮮紅色C.甲是從靜脈中抽取的 D.乙是從動脈中抽取的5.如圖為人的心臟狀態示意圖,據圖可以判斷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圖表示心室收縮,血液泵至動脈B.心臟四腔中流動脈血的是②和③C.和①④相連的血管是靜脈,和②③相連的血管是動脈D.②是左心室,壁最厚,為體循環提供動力6.血液循環為人體各個組織細胞不斷運輸營養物質和氧,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如圖是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其中甲~丁代表心臟的四個腔,①—④代表血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心臟的四個腔中,甲比丙肌肉發達B.圖中流動脈血的是②乙丁④C.丁與④之間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D.小腸吸收的葡萄糖運輸到大腦至少經過甲2次7.如圖為血液循環中某物質含量的變化情況,若Ⅰ代表肺泡處的毛細血管,Ⅲ代表腦部的毛細血管,該物質最可能是( )A.氧氣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 D.水8.如圖為人體局部連續的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中血流速度和方向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是動脈,管內流動脈血B.②是物質交換的場所C.③比①的管腔小,管壁厚D.若③出血,按壓近心端止血9.如圖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血涂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是白細胞,個體最小,能吞噬病菌B.①②③中只有①沒有細胞核C.②是血小板,能止血和凝血D.③是紅細胞,能運輸養料和廢物如圖為人體心臟結構示意圖。據題意完成下面小題。10.下列關于心臟及血液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的血液不能流向② B.②收縮提供的動力最強C.③是體循環的起點 D.與④相連的血管是主動脈11.通過靜脈給病人注射某種藥物,該藥物最先達到心臟的( )A.① B.② C.③ D.④12.心臟的四個腔中,流靜脈血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如圖為人體心臟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心室收縮,血液流入動脈 B.①是左心房,連接著肺動脈C.②收縮提供的動力最強 D.④內血液不能流向③14.人體內的三種血管結構特征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甲 乙 丙血管直徑(微米) 5000 4000 8管壁厚度(微米) 500 1000 0.5管壁中彈性組織 較少 多 無A.甲血管為靜脈B.乙血管管壁彈性最大,血流速度快C.三種血管中都存在瓣膜,防止血液倒流D.丙為毛細血管,管壁薄,血流速度最慢,利于物質交換15.如圖是人體某處物質交換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中的血管是毛細血管B.圖可表示肺泡與毛細血管氣體交換C.氣體交換后,細胞內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了D.氣體交換后,血液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16.如圖所示,加入抗凝劑的新鮮人血會出現分層現象。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②的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B.①是血漿,約占血液總量的55%C.人體受傷出血時,③能促進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D.當人體有炎癥時,血液里⑤的含量會增多17.微創換瓣是治療心臟瓣膜疾病的新技術。某患者左心室舒張時,動脈瓣關閉不嚴,導致血液倒流。替換的瓣膜應該放到如圖中的哪兩個結構之間( ) A.A 和① B.D 和② C.B 和③ D.C和④18.如圖所示為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關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①是心臟,其主要功能是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B.②是血液,肺靜脈中為含氧豐富的靜脈血C.③與④是動脈和毛細血管D.⑤是血漿,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19.明明同學長期飲食不規律,患有胃炎,醫生對他進行手背靜脈注射治療,藥物最先到達心臟的( )A.① B.② C.③ D.④20.如圖是人體某處三種血管的關系示意圖(“→”表示血流方向),其中血管乙的功能是( ) A.將血液由心臟運往全身各處 B.將全身各處的血液運回心臟C.血液與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 D.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的器官21.圖一是人血細胞形態圖,圖二是三種血管的血液流動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一中的②體積最大,數量最多B.圖一中的③呈紅色,都有細胞核C.圖二中丙是毛細血管,只允許③單行通過D.圖二中血管甲和血管乙分別表示動脈、靜脈22.如圖是心臟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肺泡中的氧最先到達心臟的③B.靜脈注射的藥物最先到達心臟的④C.圖中動脈血的流動方向為⑥→⑦→⑧→①D.小腸吸收的營養物質通過②進入心臟23.如圖是心臟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心臟的四個腔中,D的壁最厚,是肺循環的起點B.心臟內血液流動方向是:1→A→B→3C.圖中1、2、4內流靜脈血,3、5內流動脈血D.B與D之間存在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24.下圖為某志愿者的電子獻血證(部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血樣可輸給A型血患者 B.獻血時針頭插入的血管是動脈C.針眼處起凝血作用的是白細胞 D.全血中含有血細胞和血漿25.如圖為人體血液循環模擬圖,其中A、B、C、D表示心臟的四個腔(線的粗細表示腔壁的厚度),①~④表示與心臟相連的血管,a、b表示毛細血管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體循環的起點是B,終點是CB.血管①②③④中流靜脈血的是②④C.心房與心室之間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D.靜脈注射藥物到達身體各處的路徑是④→A→B→①→a26.小明在做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實驗時,看到a、b、c三種血管,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a血管是從主干流向分支,是靜脈血管B.b血管是回流向心臟的,是動脈血管C.c血管是毛細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物質交換D.c血管兩端都連接著動脈或者都連接靜脈,有利于物質運輸27.下圖是人體心臟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心臟每跳動一次,包括了心室收縮和心房舒張兩個過程B.心臟的四個腔中,2的壁最厚,因為它是體循環的起點C.若某人2與4相通,則該患者血液運輸氧氣的能力下降D.4中的血液泵出后,將輸送至除心臟和肺以外的器官28.圖甲是顯微鏡下人血涂片的視野,圖乙是血液的分層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中②的主要功能是運輸二氧化碳B.若某人體內有炎癥,增多的是甲中的②C.乙中A為淡黃色液體,主要成分是蛋白質D.A型血少量輸給O型血患者,乙中C不會凝集成團29.如圖為人的心臟結構示意圖,以下描述錯誤的是( )A.①為主動脈,內流動脈血B.乙是右心室,肌肉壁最厚C.②為肺動脈,內流靜脈血D.③能防止血液倒流30.二氧化氮是一種有害氣體,家用燃氣是住宅室內二氧化氮的主要來源。如圖是人體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部分示意圖,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二氧化氮依次經圖甲中的③→①→②→⑤到達肺部B.二氧化氮進入血液后首先到達圖乙心臟的C右心房C.圖乙能完整顯示人體肺循環的途徑D.先進行肺循環再進行體循環31.圖示為“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及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以下哪項解釋合理( )A.血管2是毛細血管,管腔極細,應用高倍顯微鏡尋找B.血管3是動脈血管,流靜脈血C.濕棉絮包裹小魚以免其亂蹦D.血管1的血流速度最快32.如圖為血液循環示意圖,1-4表示血管,甲、乙代表毛細血管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體循環路徑∶左心室→4→毛細血管乙→3→右心房B.血管2比血管1的血流速度快C.血管3和4內流的都是靜脈血D.若乙是小腸,血液流經后營養物質增多,氧氣減少33.下列選項表示血液、血漿、血細胞三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 )A. B.C. D.34.醫生把趙、錢、孫三人的血分別用A型、B型標準血清來檢驗,其結果如圖所示。以下關于三人血型判斷正確的是( )A.O型、B型、A型 B.AB型、B型、A型C.O型、A型、B型 D.AB型、A型、B型35.下圖是人體血液和血細胞的組成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④是淡黃色半透明的液體,主要成分是水B.血液中具有運輸功能的是④和③C.血細胞中能穿過毛細血管壁具有吞噬作用的是①D.③的結構呈兩面凹的圓餅狀,主要運輸二氧化碳36.如圖是人體呼吸全過程示意圖,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相應的生理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等,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B.②、④過程中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來實現的C.③過程中的氧氣在血液中運輸時,與紅細胞內血紅蛋白結合D.進行④過程后,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二、綜合題37.如圖中,圖甲為心臟結構示意圖,圖乙為血液循環流程圖(1)甲圖中心臟四個腔室中,[ ]壁最厚,為血液循環提供足夠的動力。(2)甲圖中,假如從d注水,最后水流出的結構是。(3)在心臟內的A、B、C、D四個腔中流動脈血的腔是,與A相連的血管叫,該血管流的血液是(填動脈血或者靜脈血)。(4)圖乙中,人體生病下肢注射藥物,經血液循環,藥物經過心臟四個腔的順序分別是(用字母和箭頭表示)38.下圖1是人體血液循環過程示意圖,①—④表示心臟四腔。圖2曲線表示血液中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請據圖回答問題:(1)心臟將血液泵至全身,是人體系統的重要器官之一。心臟主要由組織構成,圖1心臟的四個腔中,心肌壁最厚的是(填數字序號)。(2)體循環的大致途徑為:(填結構名稱)→主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上、下腔靜脈→(填結構名稱)。(3)若圖2中乙表示小腿肌肉組織周圍的毛細血管,則該曲線表示此處血液中(填“氧氣”或“二氧化碳”)的含量變化。39.如圖為人體血液循環(部分)示意圖,①~④分別代表心臟的四個腔,A~F分別代表不同的血管,請據圖回答問題:(在“[ ]”中填序號)。(1)血液循環提供動力的器官是,它的四個腔中能將血液泵向全身各處。(2)若E處的組織因外傷感染出現炎癥,則血液中的會穿出E,包圍、吞噬侵入的病菌,起到防御和保護作用。(3)動脈瓣、房室瓣的開口方向與血液流動的方向一致,它們具有的作用。(4)若E代表小腸內毛細血管網,進食一段時間后,血液流經此處發生的成分變化是減少,增多。(5)某患者通過靜脈注射藥物治療支氣管炎,同時輔以霧化治療(“霧化”是指用特定儀器將藥液分散為呈氣霧狀的微小液滴,讓患者吸入,使藥物直接到達肺部)。通過霧化治療吸入的藥物最先到達心臟的[ ]。(6)同學們在考場上大腦飛速運轉,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吸入的氧氣由血液循環運送到腦細胞中被利用,這個過程中氧氣至少需要經過心臟次。40.人體循環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完成體內物質的運輸,并與其他器官和系統緊密聯系、分工合作,使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1)將含有抗凝劑的血液離心或者靜置一段時間后,會出現分層現象(圖1)。下層細胞呈現紅色是因為富含,血液中含有,具有防御和保護作用。(2)動脈和靜脈(圖2)都是由、肌肉組織和結締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行使運輸功能的器官。在結構上,動脈與靜脈不同的是(至少答出兩條)。(3)冠心病患者口含服硝酸甘油后,經舌下的毛細血管吸收進入血液,隨血液循環到達病灶依次經過心臟的哪些腔?(用圖4中代表結構的字母作答)。(4)硝酸甘油隨著血液循環進入心臟,當它隨血液泵入動脈,此時心臟內房室瓣的狀態是。三、實驗探究題41.下圖甲乙為“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及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圖丙為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選擇活小魚時,應選擇尾鰭色素(填“多”或“少”)的,以利于觀察。為了保證實驗效果,需要用濕紗布包裹住小魚頭部的鰓蓋和軀干部,并時常向紗布上滴加清水。這樣做的目的是( )。A、讓小魚有游泳的渴望 B、保持紗布的濕潤C、保證小魚正常的呼吸和安定 D、喂小魚喝水(2)圖乙中與丙所示的血管類型相對應的是(填“①”或“②”或“③”)血管。這種血管的管腔小,使只能單行通過;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組成,有利于(填功能)。(3)圖乙中的血管①是,判斷主要依據是。(4)圖丙中④代表的物質是,它進入組織細胞中會參與細胞的(填生理活動)。實驗完畢后,小魚應該怎樣處理?。試卷第16頁,共16頁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D A B B A B C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A B C B B B B A C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C C D C C C B B C題號 31 32 33 34 35 36答案 D C B C D D1.D【分析】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時,判斷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依據是:從較粗的主干流向較細的分支的血管是動脈,由較細的分支匯集而成的較粗的血管是靜脈,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毛細血管。其中毛細血管的特點是:管腔最細,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壁最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血流速度最慢;這些特點都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圖中①毛細血管,②動脈,③靜脈。【詳解】A.在“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中,要用浸濕的棉絮將小魚頭部的鰓蓋和軀干部包裹起來,目的是保證小魚正常的呼吸,而不只是包裹軀干部,A錯誤。B.判斷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依據是:從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②動脈,由分支匯集而成的血管是③靜脈,B錯誤。C.血管③是靜脈,靜脈管腔大,管壁較薄,彈性小;動脈管腔較小,管壁最厚、彈性大,C錯誤。D.②動脈血流速度最快,③靜脈血流速度較慢,①毛細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所以血管中的血流速度大小為②>③>①,D正確。故選D。2.B【分析】(1)分析圖可知:①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靜脈,②是毛細血管,③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動脈,④是心臟。(2)血液循環途徑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級動脈→全身各處毛細血管→全身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經過體循環,血液由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經過肺循環,血液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體循環和肺循環的共同規律是:心室→動脈→毛細血管網→靜脈→心房。【詳解】某患者因肺炎住院,醫生為其輸液,針頭刺入手臂靜脈后藥物隨血液循環系統到達肺部的途徑是:上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所以,到達肺部所經過的結構依次為①靜脈→④心臟→③動脈→②毛細血管,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3.D【分析】1.輸血原則:以輸同型血為原則,特殊情況下,AB血型可以接受少量A、B、O型血,O型血可以輸給A、B、AB血型的人。2.血液的組成:全血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漿是血液的液體部分,能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3.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復雜的生理過程,其中血小板起著關鍵作用。當血管受損時,血小板會聚集在傷口處,釋放一些物質促進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塊,從而阻止出血。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護人體免受病原體的侵害,與血液凝固無關。【詳解】A.該志愿者血型為O型,O型血可輸給O型血患者,符合輸血原則,A正確。B.全血包含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這是血液的基本組成成分,B正確。C.健康成年人一次獻血300毫升,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人體的造血系統能夠較快地補充所丟失的血細胞和血漿成分,C正確。D.針眼處起凝血作用的主要是血小板,而不是白細胞。白細胞主要參與免疫防御,對病原體進行吞噬等,與凝血功能無關,D錯誤。故選D。4.A【分析】動脈血是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血液;靜脈血是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血液。一般來說,動脈中流動脈血(肺循環中肺動脈除外),靜脈中流靜脈血(肺循環中肺靜脈除外)。【詳解】A.甲中氧氣相對含量高,符合動脈血含氧豐富的特點,A正確。B.乙是含氧少的靜脈血,靜脈血顏色暗紅,不是鮮紅色,B錯誤。C.甲是動脈血,在手臂中動脈血應在動脈中,不是從靜脈抽取的,C錯誤。D.乙是靜脈血,在手臂中靜脈血應在靜脈中,不是從動脈抽取的,D錯誤。故選A。5.B【分析】心臟的結構如圖:①左心房、②左心室、③右心室、④右心房。【詳解】A.由圖可知,心室正處于收縮狀態,心房舒張,房室瓣關閉,動脈瓣打開,心室里的血液進入動脈,A正確。B.人的心臟中,心臟的右側(右心房、右心室)是體循環回來的靜脈血,心臟的左側(左心房、左心室)是肺循環中進行氣體交換之后的含氧氣豐富的動脈血。結合題圖可知,①②流的是動脈血,③④流的是靜脈血,B錯誤。C.結合分析和題圖可知,①左心房連通肺靜脈,④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②左心室連通主動脈,③右心室連通肺動脈,C正確。D.心臟四個空腔中,②左心室的壁最厚,肌肉發達,收縮和舒張的能力最強,為體循環動力起點,D正確。故選B。6.B【分析】圖可知,①肺動脈,②肺靜脈,③上下腔靜脈,④主動脈,甲是右心房,乙是左心房,丙是右心室,丁是左心室。【詳解】A.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構成,心臟的四個腔中,甲右心房將血液輸送到右心室,丙右心室將血液輸送到肺,丙右心室需要更大的壓力,因此,丙比甲的肌肉發達,A錯誤。B.圖中流動脈血的是②肺靜脈和④主動脈,以及乙左心房和丁左心室。肺靜脈中流動的是從肺部吸收氧氣后的動脈血,主動脈中流動的是從左心室泵出的動脈血。左心房接收的是肺靜脈中的動脈血,左心室則泵出動脈血到主動脈,B正確。C.丁(左心室)與④(主動脈)之間確實有瓣膜,但這些瓣膜是動脈瓣,而不是房室瓣。動脈瓣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用于防止血液從動脈倒流回心室。房室瓣則位于心房與心室之間,用于防止血液從心室倒流回心房,C錯誤。D.小腸吸收的葡萄糖首先進入小腸周圍的毛細血管,然后經過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甲),再通過右心室(丙)泵入肺動脈,經過肺以后,隨肺靜脈的血液流動到左心房(乙),再通過左心室(丁)泵入主動脈,最終到大腦組織細胞,在這個過程中,葡萄糖只經過甲(右心房)一次,而不是兩次,D錯誤。故選B。7.A【分析】(1)體循環的路線是: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動脈將富含養料和氧氣的血液送到身體各器官的毛細血管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將運來的養料和氧氣供細胞利用,同時把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運走。(2)肺循環的路線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進入血液。【詳解】A.在I肺泡處的毛細血管,肺泡中的氧氣擴散進入血液,血液中氧氣含量增加;血液流經III腦部的毛細血管時,氧氣擴散進入腦細胞,供細胞呼吸利用,血液中氧氣含量減少,A符合題意。B.葡萄糖在小腸被吸收進入血液,在血液循環過程中,葡萄糖會被組織細胞不斷攝取利用,在I肺泡處的毛細血管不會有葡萄糖含量明顯增加的情況,B不符合題意。C.在I肺泡處的毛細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二氧化碳含量應減少,而不是增加,C不符合題意。D.水在體內的運輸和代謝過程中,不會在I肺泡處的毛細血管出現含量明顯增加,在III腦部的毛細血管也不會有這樣明顯的含量減少情況,D不符合題意。故選A。8.B【分析】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把血液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動脈;靜脈是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毛細血管分布最廣。一般的,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方向是:動脈→毛細血管→靜脈。由圖可知,①是動脈,②是毛細血管,③是靜脈。【詳解】A.①是動脈,管內不一定流動脈血,如肺動脈里流動的是靜脈血,A錯誤。B.毛細血管在體內數量很多,分布很廣;其管壁最薄,只有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管的內徑十分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內血流速度最慢;這些特點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地進行物質交換。因此②毛細血管是血液和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主要場所,B正確。C.③靜脈比①動脈的管腔大,但管壁較薄,C錯誤。D.靜脈是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若③靜脈出血,應按壓遠心端以減緩血液流出,有助于止血,D錯誤。故選B。9.C【分析】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由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成。圖中,①是白細胞,②是血小板,③是紅細胞。【詳解】A.①白細胞在血細胞中是體積最大的血細胞,而不是最小的,能吞噬病菌,對人體起保護和防御作用,A錯誤。B.①白細胞有細胞核,而②血小板和③紅細胞都沒有細胞核,B錯誤。C.②血小板個體最小,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C正確。D.③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氣和部分二氧化碳,而運輸養料和廢物的是血漿,D錯誤。故選C。10.D 11.A 12.A【分析】題圖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10.A.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它們之間有房室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開,保證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①的血液能流向②,A錯誤。B.④左心室的壁最厚,收縮時提供的動力最強,因為左心室要將血液泵至全身,路線最長,而不是②右心室,B錯誤。C.體循環的起點是④左心室,而不是③左心房,C錯誤。D.與④左心室相連的血管是主動脈,與③相連的是肺靜脈,D正確。故選D。11.體循環的路線是: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通過靜脈注射藥物,藥物經靜脈進入體循環,體循環的終點是右心房,所以先回到心臟的右心房,圖中①是右心房,所以藥物最先達到心臟的①,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2.心臟的四個腔中,①右心房和②右心室流靜脈血,③左心房和④左心室流動脈血。因為體循環中血液在組織處進行氣體交換后變為靜脈血,經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再到右心室;肺循環中血液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后變為動脈血,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再到左心室。所以流靜脈血的是①②,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3.B【分析】題圖中:①是左心房,②是左心室,③是右心房,④是右心室。【詳解】A.當心室收縮時,心室容積減小,心室內壓力升高,房室瓣關閉,動脈瓣打開,血液由心室流入動脈,A正確。B.①是左心房,左心房連接的血管是肺靜脈,而肺動脈連接的是④右心室,B錯誤。C.②是左心室,左心室收縮將血液泵至全身,行程遠,需要強大的動力,所以左心室的壁最厚,收縮提供的動力最強,C正確。D.④是右心室,③是右心房,右心房與右心室之間有房室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開,保證血液只能從右心房流向右心室,所以④右心室內血液不能倒流回③右心房,D正確。故選B。14.C【分析】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把血液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動脈,動脈一般分布較深;靜脈是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靜脈有的分布較淺,有的分布較深;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毛細血管分布最廣。【詳解】A.甲血管直徑為5000微米,管壁厚度500微米,管壁中彈性組織較少。根據這些特征,甲血管應該是靜脈,因為靜脈的直徑較大,管壁較薄,彈性組織較少,A正確。B.乙血管直徑為4000微米,管壁厚度1000微米,管壁中彈性組織較多。根據這些特征,乙血管應該是動脈,因為動脈的直徑較大,管壁較厚,彈性組織較多,B正確。C.四肢的靜脈血管中存在瓣膜,防止血液倒流,但動脈和毛細血管中一般沒有瓣膜,C錯誤。D.丙血管直徑為8微米,管壁厚度0.5微米,管壁中無彈性組織。根據這些特征,丙血管應該是毛細血管,因為毛細血管的直徑最小,管壁最薄,無彈性組織,D正確。故選C。 15.B【分析】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動脈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靜脈是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毛細血管。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毛細血管的特點和理解組織細胞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詳解】A.從圖中可以看出血管內的紅細胞是單行通過,因此圖中的血管是毛細血管,故A正確。B.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血液流到肺泡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時,肺泡中的氧氣擴散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內。圖為組織細胞與血液的氣體交換,故B錯誤。C.組織細胞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血液,因此組織細胞內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故C正確。D.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氧氣進入組織細胞,因此組織細胞內的含氧量升高,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動脈血變成靜脈血,D正確。故選B。16.B【分析】(1)血液加入抗凝劑后會出現分層現象,上面的部分是血漿,呈淡黃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細胞,其中呈暗紅色,不透明的是紅細胞,紅細胞與血漿之間,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2)圖中,①血漿,②血細胞,③白細胞,④血小板,⑤紅細胞。【詳解】A.圖中②是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是①血漿的功能,并非②血細胞的功能,A錯誤。B.①是血漿,約占血液總量的55% ,主要成分是水,還含有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具有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等功能,B正確。C.人體受傷出血時,能促進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的是④血小板,③是白細胞,其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護人體,C錯誤。D.當人體有炎癥時,血液里③白細胞的含量會增多,因為白細胞能吞噬侵入人體的病菌等病原體。⑤是紅細胞,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氣和部分二氧化碳,炎癥一般不會使紅細胞含量增多,D錯誤。故選B。17.B【分析】圖中:①上、下腔靜脈、②主動脈、③肺動脈、④肺靜脈、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詳解】左心室舒張時,左心房收縮,房室瓣打開,動脈瓣關閉,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某患者左心室舒張時,動脈瓣關閉不嚴,導致血液倒流。替換的瓣膜應該放到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即圖中如圖D和②之間,B正確,ACD錯誤。故選B。18.B【分析】血液循環系統是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的,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經的管道,血液是物質運輸的載體。圖中,①是心臟、②是血液、③④是動脈和毛細血管、⑤是血漿。【詳解】A.①是心臟,心臟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能夠收縮和舒張,產生動力,是血液循環的主要動力來源,A正確。B.②是血液,肺靜脈中的血液是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而不是靜脈血,B錯誤。C.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圖中已經標注靜脈,故③與④是動脈和毛細血管,C正確。D.血漿是血液的液體部分,負責運載血細胞、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D正確。故選B。 19.A【分析】圖中: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詳解】血液循環路線如圖所示:對照血液循環圖可知:醫生建議小林進行靜脈注射藥物治療,那么藥物進入血液,經體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因此,藥物應最先到達他心臟的①右心房,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選A。20.C【分析】動脈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各處。靜脈將血液從全身各處輸送回心臟。毛細血管連接動脈和靜脈,是血液與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動方向通常是從心臟出發,經過動脈、毛細血管,再通過靜脈返回心臟。圖中,甲是動脈,乙是毛細血管,丙是靜脈。【詳解】A.將血液由心臟運往全身各處的是動脈(甲),而乙是毛細血管,A不符合題意。B.將全身各處的血液運回心臟的是靜脈(丙),B不符合題意。C.乙毛細血管壁非常薄,血流速度非常慢,允許氧氣、營養物質和廢物在血液和細胞之間進行交換,C符合題意。D.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的器官是心臟,與血管功能無關,D不符合題意。故選C。21.C【分析】圖中①血漿、②白細胞、③紅細胞、④血小板、甲靜脈、乙動脈、丙毛細血管。【詳解】A.圖一中②是白細胞,體積最大,但數量最少;①紅細胞數量最多,A錯誤。B.圖一中③是紅細胞呈紅色,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B錯誤。C.圖二中丙是毛細血管,管腔最細,只允許③紅細胞單行通過,C正確。D.圖二中,血管乙中血液從主干流向分支,是動脈;血管甲中血液從分支流向主干,是靜脈,D錯誤。故選C。22.C【分析】圖中①主動脈,②上腔靜脈,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⑤肺動脈,⑥肺靜脈,⑦左心房,⑧左心室,⑨下腔靜脈。【詳解】A.肺泡中的氧經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后進入肺泡外的毛細血管,然后通過⑥肺靜脈最先到達心臟的⑦左心房,而不是③右心房,A錯誤。B.靜脈注射的藥物,經②上、⑨下腔靜脈最先到達心臟的③右心房,而不是④右心室,B錯誤。C.⑥肺靜脈將含氧量高的動脈血送回⑦左心房,左心房收縮時血液流入⑧左心室,左心室收縮時將血液泵入①主動脈,所以動脈血的流動方向為⑥→⑦→⑧→①,C正確。D.小腸吸收的營養物質經⑨下腔靜脈進入③右心房,②是上腔靜脈,D錯誤。故選C。23.C【分析】觀圖可知: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1上腔靜脈、2下腔靜脈、3主動脈、4肺動脈、5肺靜脈。【詳解】A.心臟的四個腔中,D左心室的壁最厚,連接的主動脈,收縮能力最強,是體循環的起點,故A錯誤。B.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間有瓣膜,稱為房室瓣,朝向心室開,保證了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動脈、右心室和肺動脈之間有動脈瓣,朝動脈開,保證了血液只能從心室流向動脈,防止血液倒流。因此心臟內血液流動方向是:靜脈→心房→心室→動脈,心臟內血液流動方向應該是:1→A→B→4,3主動脈連接的是左心室,故B錯誤。C.圖中1是上腔靜脈、2是下腔靜脈、4肺動脈,1、2、4內流靜脈血,靜脈血含氧量較低,5肺靜脈、3主動脈內流動脈血,動脈血顏色鮮紅,含氧量較高,故C正確。D.B是右心室與D是左心室之間不相通,同一側的心房和心室之間存在瓣膜,能夠防止血液倒流,故D錯誤。故選C。24.D【分析】由該電子獻血證可知該獻血者為AB型血型,捐獻的是全血。所謂獻血是指獻血者捐獻全血、或捐獻成分血(包括血漿或血細胞等單一成分)。獻全血是指抽取獻血者體內血液的全部成分,而成分獻血則是將血液全部抽出,經過機器分離后留下所需成分,再將剩余部分回輸體內。目前還沒有藥物可以替代血液,只有通過獻血來滿足臨床需要。醫生會根據情況選擇輸入全血還是成分血進行治療。健康的成年人適當獻血對身體健康不會產生明顯影響,而且對身體有益,應積極參與獻血。【詳解】A.輸血需遵循輸同型血原則,否則會引起紅細胞凝集成團阻礙血液循環而引起生命危險。依據電子獻血證可知,該獻血者為AB型血,可輸給AB型血患者,A錯誤。B.獻血時針頭插入的是靜脈,不是動脈,B錯誤。C.針眼處起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白細胞的作用是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護作用,C錯誤。D.獻全血是指抽取獻血者體內血液的全部成分,即包括血細胞和血漿,D正確。故選D。25.C【分析】圖可知,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a肺泡里毛細血管,b組織細胞里的毛細血管,①肺動脈,②肺靜脈,③主動脈,④上下腔靜脈。【詳解】A.體循環的路線是: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血液由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變成含氧少的靜脈血。因此,體循環的起點是D左心室,終點是A右心房,A錯誤。B.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構成,心臟由四個腔構成,左心房連接肺靜脈,內流動脈血,左心室連接主動脈,內流動脈血,右心房連接上下腔靜脈,內流靜脈血,右心室連接肺動脈,內流靜脈血。分析可知,血管①②③④中流靜脈血的是①肺動脈,④上下腔靜脈,B錯誤。C.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開,保證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連的動脈之間的瓣膜叫動脈瓣,只能朝向動脈開,保證血液只能從心室流向動脈。這樣就保證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動:心房→心室→動脈,而不能倒流,C正確。D.靜脈注射藥物到達身體各處的路徑是④靜脈→A右心房→B右心室→①肺動脈→a肺部的毛細血管→②肺靜脈→C左心房→D左心室→③主動脈→b患病部的毛細血管到患病部位,D錯誤。故選C。26.C【分析】血管類型和特點: ①動脈的管壁較厚、彈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②靜脈的管壁較薄、彈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到心臟。③毛細血管的管壁最薄,只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管的內徑十分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最慢,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地進行物質交換。圖中a是動脈,b是靜脈,c是毛細血管。【詳解】A.動脈管壁較厚、彈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a血管是從主干流向分支,是動脈血管,A錯誤。B.靜脈管壁較薄、彈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到心臟。所以b是靜脈,B錯誤。C.毛細血管的管壁最薄,只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管的內徑十分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所以c是毛細血管,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地進行物質交換,C正確。D.毛細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地進行物質交換,D錯誤。故選C。27.C【分析】心臟有四個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與心室是相通的,心臟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該圖表示心臟結構示意圖,其中1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a是主動脈,b是肺動脈。【詳解】A.心臟由左右兩個“泵”同時協同工作,一次心跳包括了心房收縮、心室收縮和心房心室同時舒張三個過程,當心房收縮時,心房的血液進入心室,接著心室收縮,心室的血液進入動脈,然后動脈瓣關閉,心房和心室同時舒張,肺部的血液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全身各處的血液經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A錯誤。B.心臟的四腔是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在心臟的四個腔中4左心室是體循環的出發點,體循環的路徑遠,需要強大的動力將血液送到全身各處,所以4左心室的壁最厚,B錯誤。C.2右心室和4左心室正常情況下不相通,若相通,會使靜脈血和動脈血混合,導致血液運輸氧氣的能力下降,C正確。D.4左心室中的血液泵出后,經主動脈輸送至全身各處,包括心臟自身(通過冠狀動脈),并非除心臟和肺以外的器官,D錯誤。故選C。28.B【分析】圖甲:①是紅細胞,②是白細胞,③血小板,④血漿。圖乙:A 是血漿,B 是白細胞和血小板,C 是紅細胞。【詳解】A.甲中①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氣,②白細胞的功能是吞噬細菌,防御疾病,故A錯誤。B.②白細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若某人體內有炎癥時,②白細胞的數量會明顯增多,故B正確。C.圖乙中 A 是淡黃色半通明的液體是血漿,主要成分是水,故C錯誤。D.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A型血接受A型血,B型血接受B型血,但在緊急情況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輸給AB型的人,O型血可以輸給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所以A型血少量輸給O型血患者,乙中C會凝集成團,故D錯誤。故選B。29.B【分析】題圖中:甲右心房、乙右心室、丙左心房、丁左心室、①主動脈、②肺動脈、③房室瓣。【詳解】A.①是主動脈,與左心室相連,左心室射出的是動脈血,所以主動脈內流動脈血,A正確。B.乙是右心室,丁是左心室,左心室要將血液泵至全身,輸送血液距離最遠,所以丁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其次是乙右心室,B錯誤。C.②為肺動脈,與右心室相連,右心室流的是靜脈血,所以肺動脈內流靜脈血,C正確。D.③是房室瓣,能防止血液從心室倒流回心房,保證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D正確。故選B。30.C【分析】圖甲中:①是咽,②是支氣管,③是鼻,④是喉,⑤是氣管,⑥是肺。圖乙中: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詳解】A.二氧化氮作為氣體主要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在圖甲中,二氧化氮依次經過③鼻、①咽、④喉、⑤氣管、②支氣管到達肺部,故A錯誤。B.二氧化氮通過擴散作用進入血液后,先進入肺靜脈,然后首先到達圖乙心臟的C左心房,故B錯誤。CD.人體的血液循環途徑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這兩條途徑同時進行,在心臟處連通在一起。體循環途徑是: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級動脈→全身各處毛細血管→全身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途徑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可見,圖乙能完整顯示人體肺循環的途徑,故C正確,D錯誤。故選C。31.D【分析】血管可以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判斷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依據是:從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1動脈,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3靜脈,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2毛細血管。【詳解】A.血管2是毛細血管,管腔極細,紅細胞當行通過,用低倍顯微鏡即可觀察清楚,同時血液的顏色稍深,光線稍顯弱,低倍鏡鏡頭上的孔較大,通過的光線多,因此此實驗適合用低倍鏡,A錯誤。B.魚沒有肺循環,3動脈血管中流動的是動脈血,而不是靜脈血,B錯誤。C.在實驗中,使用濕棉絮包裹小魚的主要目的是維持小魚正常呼吸,C錯誤。D.通常動脈血管中的血流速度最快,血管1是動脈,故血流速度最快,D正確。故選D。32.C【分析】(1)體循環是指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環。(2)肺循環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3)1肺靜脈、2肺動脈、3上、下腔靜脈、4主動脈,毛細血管甲是肺部毛細血管,毛細血管乙是全身各處毛細血管。【詳解】A.體循環是指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環,即圖中左心室→4主動脈→毛細血管乙→3上、下腔靜脈→右心房,故A正確。B.血管2肺動脈比血管1肺靜脈的管壁厚,彈性大,血流速度快,故B正確。C.3上、下腔靜脈中流靜脈血、4主動脈中流動脈血,故C錯誤。D.從小腸流出的血液是含營養物質豐富的靜脈血,所以若毛細血管乙位于小腸,則血液流經乙后營養物質明顯增加,氧氣減少,故D正確。故選C。33.B【分析】血液分為兩部分:血漿和血細胞,血漿呈淡黃色,半透明,血漿中含有大量的水(約占91%--92%),還含有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血漿的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詳解】血液是在心臟和血管內流動的不透明紅色液體,主要成分為血漿、血細胞。在加入抗凝劑的血液中出現分層現象后可觀察到血液的組成,如圖所示:可見,血液與血漿和血細胞之間是包含關系,血漿和血細胞是并列關系,因此ACD錯誤,B正確。故選B。34.C【分析】輸血時若血型不合會使輸入的紅細胞發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內大量溶血,造成嚴重后果。所以在輸血前必須作血型鑒定,以輸同型血為原則。【詳解】判定血型可根據下圖示內容:圖中趙和A型、B型標準血清結合都沒有凝集反應,說明他是萬能的O型血;圖中錢和B型標準血清結合產生凝集反應,和A型標準血清結合沒有產生凝集反應,說明他是A型血;圖中孫和A型血清結合產生凝集反應,和B型標準血清結合沒有產生凝集反應,說明他是B型血,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35.D【分析】血液由④血漿和⑤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③紅細胞、②血小板和①白細胞。【詳解】A.④是血漿,為淡黃色的半透明的液體,主要成分是水,故A不符合題意。B.④血漿的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③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呈雙面凹的圓餅狀,其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故B不符合題意。C.①白細胞當病菌侵入人體時,能通過變形而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侵入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故C不符合題意。D.③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呈雙面凹的圓餅狀,其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故D符合題意。故選D。36.D【分析】圖可知,①肺通氣、②肺泡里的氣體交換、③氣體在血液循環中的運輸、④組織細胞里的氣體交換。【詳解】A.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其中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稱為呼吸道,有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空氣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故A正確。B.②肺泡里的氣體交換是指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④組織細胞里的氣體交換是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都是通過氣體擴散來實現的,故B正確。C.紅細胞里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叫血紅蛋白,紅細胞之所以呈紅色,就是因為含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與氧容易結合(血紅蛋白與氧分子結合為氧合血紅蛋白)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與氧容易分離;血紅蛋白的這一特性,使紅細胞具有運輸氧的功能。即③過程中的氧氣在血液循環中運輸時,是與紅細胞內血紅蛋白結合,故C正確。D.當血液流經組織處毛細血管時,由于組織細胞里氧氣的含量比動脈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動脈血中的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氣就擴散到組織細胞里,細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擴散到血液里,這樣,血液由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變成了顏色暗紅的靜脈血,故D錯誤。故選D。37.(1)B左心室(2)肺動脈(3) A、B 肺靜脈動脈血(4)C→D→A→B【分析】圖中: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圖甲乙:a⑤主動脈、b⑥肺動脈、c③肺靜脈、d上腔靜脈、ef房室瓣、g下腔靜脈、②上下腔靜脈。【詳解】(1)心臟主要由心肌(肌肉組織)構成。其中B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左心室能將血液送至全身各處。為血液循環提供足夠的動力。(2)心臟四個腔內的血液流動只能A左心房流向B左心室、C右心房流向D右心室,因為之間存在房室瓣,能防止血液倒流。若從d上腔靜脈靜脈注水,水會進入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最后從肺動脈流出。(3)血液循環途徑如下:由圖可知,A左心房、B左心室流動脈血。與A左心房相連的血管是肺靜脈,肺靜脈流動脈血。(4)下肢注射某種藥物后,藥物隨血液經體靜脈→下腔靜脈→C右心房→D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A左心房→B左心室→全身各處。因此藥物經過心臟四個腔的順序分別是C→D→A→B。38.(1) 循環肌肉④(2) 左心室右心房(3)氧氣/O2【分析】(1)由圖1可知: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2)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血液經過體循環后,由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經過肺循環后,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詳解】(1)心臟是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重要器官,它就像一個“泵”,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推動血液在血管中循環流動。心臟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心肌能夠有節律地收縮和舒張,從而實現心臟的泵血功能。在心臟的四個腔中,④左心室承擔著將血液泵向全身的重任,需要更大的力量來推動血液,所以心肌壁最厚。(2)血液循環途徑如下(紅色代表流動脈血,藍色代表流靜脈血):由圖示可知,主動脈和肺動脈中流動的血液分別為動脈血和靜脈血。(3)小腿肌肉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會消耗氧氣并產生二氧化碳,所以當血液流經小腿肌肉組織周圍的毛細血管時,氧氣擴散進入組織細胞,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導致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氣含量減少,因此該曲線表示的是氧氣的含量變化。39.(1) 心臟左心室(2)白細胞(3)防止血液倒流(4) 氧氣/O2營養物質和二氧化碳(5)②左心房(6)1/一【分析】(1)心臟主要由心肌組成,心臟壁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它不停的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在血管里循環流動,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2)心臟有四個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④]左心室的壁最厚,這是與左心室收縮把血液輸送到全身、輸送血液的距離最長相適應的。(3)題圖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室;A是肺動脈,B是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網,C是肺靜脈,D是主動脈,E是組織器官周圍的毛細血管,F是上、下腔靜脈。【詳解】(1)心臟主要由心肌組成,心臟壁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它不停的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在血管里循環流動,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心臟有四個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④]左心室的壁最厚,這是與左心室收縮把血液輸送到全身、輸送血液的距離最長相適應的。(2)若E處的組織因外傷感染出現炎癥,則血液中的白細胞會穿出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侵入的病菌,從而起到防御和保護作用。白細胞能夠識別并消滅體內的病原體。(3)動脈瓣和房室瓣是心臟內的重要結構,它們的開口方向與血液流動的方向一致。這些瓣膜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確保血液在心臟和血管中按照正確的方向流動。(4)若E代表小腸內毛細血管網,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故血液流經小腸后,營養物質會顯著增多;構成小腸的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并產生二氧化碳,流經小腸的血液循環部分是體循環的一部分,故血液流經小腸后,氧氣會減少,二氧化碳會增多。因此,血液流經小腸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營養物質含量增加,氧氣含量減少。(5)臨床的霧化治療是將藥液霧化成霧狀小液滴,通過呼吸系統使藥物進入病人的循環系統中的途徑是:藥物吸入→肺泡→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②左心房。(6)空氣中的氧氣依據擴散原理,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到達組織細胞過程是:外界→呼吸道→肺泡→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組織周圍的毛細血管網→組織細胞(包含腦部的組織細胞)。可見,人體吸入的氧氣由血液循環運送到腦細胞中被利用,這個過程中氧氣至少需要經過心臟1次。40.(1) 血紅蛋白白細胞和血小板(2) 上皮組織動脈管壁較厚、彈性大,管內血流速度快,一般分布較深;靜脈管壁較薄、彈性小,管內血流速度慢,有的分布較淺(3)a→c→b→d(4)關閉【分析】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血細胞有: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圖4中: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詳解】(1)將含有抗凝劑的血液離心或靜置后,會出現分層現象。下層細胞呈現紅色,這是因為這些細胞富含血紅蛋白,主要是紅細胞。血液中還含有白細胞和血小板,位于中層,它們在人體中起著重要的防御和保護作用。上層則是血漿。(2)動脈和靜脈作為運輸血液的管道,都是由上皮組織、肌肉組織和結締組織等按一定的次序結合而成的器官。動脈與靜脈在結構上存在顯著差異:動脈管壁較厚、彈性大,以適應血液的快速流動,并通常分布在身體較深的位置;而靜脈管壁較薄、彈性小,血流速度相對較慢,有的靜脈甚至分布在身體較淺的位置,如手臂上的“青筋”。(3)冠心病患者口含服硝酸甘油后,藥物經舌下的毛細血管迅速吸收進入血液。隨后,藥物隨血液循環依次經過心臟的腔室。根據血液循環的路徑,藥物會先進入右心房(圖4中的a),然后流入右心室(c),經過肺動脈進入肺進行氣體交換后,由肺靜脈送回左心房(b),最后進入左心室(d)。因此,藥物依次經過心臟的腔室為a→c→b→d。(4)當硝酸甘油隨著血液循環進入心臟,并隨血液被泵入動脈時,心臟正處于收縮期。此時,為了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心臟的房室瓣(如二尖瓣和三尖瓣)會處于關閉狀態。41.(1) 少 C(2) ②紅細胞物質交換(3) 動脈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4) 氧氣呼吸作用放生【分析】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時,判斷小動脈、小靜脈和毛細血管的依據是:血液從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動脈,血液流動的速度最快;血液從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小靜脈,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毛細血管,連通于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之間。圖中①是動脈、②是毛細血管、③是靜脈。【詳解】(1)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流情況時,為了便于觀察,應選取尾鰭色素少的活魚,若尾鰭的色素較深時,不易觀察到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情況。小魚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來獲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的實驗過程中,需要用濕紗布包裹住小魚頭部的鰓蓋和軀干部,并時常向紗布上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紗布的濕潤,維持小魚正常的呼吸和安定,故選:C。(2)圖乙中與丙所示的血管類型相對應的是②毛細血管,這種血管的管腔小,使紅細胞只能單行通過,這種血管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組成,有利于物質交換,這體現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3)結合分析可知,圖乙中的血管①是動脈,判斷的主要依據是血流方向是由主干流向分支。(4)圖丙中④代表的物質是氧氣,活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作呼吸作用。我們要養成愛護動物的好習慣,保護動物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因此實驗后,應將小魚放生。答案第20頁,共20頁答案第19頁,共2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