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第二節 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第三章 生態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湘教版地理選擇性必修三2025地理核心素養1.【區域認知】運用實例,了解自然保護區設立的依據和類型。2.【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運用實例,認識自然保護區設立的意義,提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3.【地理實踐力】結合實例資料,說出自然保護區對生態安全的意義。課程標準結合實例,說明建立自然保護對生態安全的意義。【導入新課】位于遼寧大連旅順口區西北方的渤海中的蛇島,距陸地最近處約 13 千米,面積僅 0.63 平方千米,無人定居。島上植被繁盛,生活有近 2 萬條單一品種的蝮蛇,稱為黑眉蝮蛇。蛇島地處東北亞候鳥遷徙的路徑上,每年都有一些小型鳥類在此逗留,補充食物和能量。它們就成了島上蝮蛇唯一的外來食源。1980 年,我國在此建立了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 運用所學過的生物知識,說出蛇島上的食物鏈構成。2. 蛇島上無人定居,為什么還要設立自然保護區來保護劇毒的黑眉蝮蛇呢?2.①黑眉蝮蛇是一種稀缺的毒蛇資源,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②島上缺乏淡水與食物來源,生存環境惡劣,設立自然保護區有利于減少外來的干擾,有利于加強管理,改善蝮蛇生存環境。1.植物-昆蟲-鳥雀-蝮蛇。閱讀教材P93-101頁,回答以下問題(自主學習5-8分鐘)。1. 什么是自然保護區?保護的對象都有哪些?2. 設立自然保護區的依據是什么?3. 當前,我國自然保護區的發展如何了?4. 如何對自然保護區進行分類,都有哪些分類方法,分別分為哪些類型?5. 為什么要設立自然保護區?6. 什么是生態安全?有何特點?7自然生態保護區與生態安全有何關系01 自然保護區的設立的依據和意義自然保護區是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廣義的自然保護區是指受國家法律特殊保護的各種自然區域的總稱不僅包括自然保護區,還包括國家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遺跡地等各種保護地。國家公園National park風景名勝區Scenic Attraction自然遺跡地Natural heritage land一.自然保護區設立的依據和意義(一)自然保護區的設立依據國務院199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凡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建立自然保護區。①典型的自然地理區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以及已經遭受破壞但經保護能夠恢復的同類自然生態系統區域。②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域。③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海域、海岸、島嶼、濕地、內陸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④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遺跡。⑤經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需要予以特殊保護的其他自然區域。(一)自然保護區的設立我國自1956年建立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自然保護區——廣東肇慶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以來,已經建成以自然保護區為骨干,包括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不同類型保護地在內的自然保護區網絡體系。我國有超過90%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類型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以及大多數重要自然遺跡都在自然保護區內得到保護,部分珍稀瀕危物種種群逐步得到恢復。(見下頁圖)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保護區2750個,總面積約14733萬公頃,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4.88%,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69個”“保護區范圍內,保護著90.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鼎湖山自然保護區(1)按照自然保護區內主要保護對象:三大類別九大類型(二)自然保護區的類型和級別(教材97頁)主要保護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自然生態系統類保護區根據自然保護區內主要保護對象的不同,我國自然保護區一般分為三大類別九個類型。(二)自然保護區的類型和級別三類自然保護區及其保護對象生態系統類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什么?自然生態系統類保護區指國家為保護特殊的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生態系統而劃定的區域。內蒙古阿魯科爾草原草甸類型自然保護區,是東亞遷徙鳥類南北遷徙的重要通道和驛站。濕地生態系統。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漁業資源豐富。以野生生物物種,尤其是珍惜瀕危物質種群及其自然生境為保護對象。野生動物類類保護區根據自然保護區內主要保護對象的不同,我國自然保護區一般分為三大類別九個類型。(二)自然保護區的類型和級別野生生物類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什么?野生生物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種群及其自然生境。青??煽晌骼飮壹壸匀槐Wo區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主要是保護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動物、植物及其棲息環境。江蘇鹽城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類自然保護區及其保護對象主要保護具有特殊意義的地質遺跡和古生物遺跡。自然遺跡類保護區根據自然保護區內主要保護對象的不同,我國自然保護區一般分為三大類別九個類型。(二)自然保護區的類型和級別自然遺跡類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什么?特殊意義的地質遺跡和古生物遺跡。山旺古生物化石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古生物化石。保存著1 800萬年前各種動植物化石,種類繁多,精美完好,印痕清晰,栩栩如生,被譽為“化石寶庫”。黑龍江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火山地質地貌。五大連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及5個堰塞湖組成,火山地質地貌保存完好,是世界上少見的類型齊全的火山景觀。三類自然保護區及其保護對象判斷以下自然保護區屬于哪一類別?北京松山自然保護區河北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津中上元古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按照保護區的性質來劃分,自然保護區可以分為科研保護區、國家公園、管理區和資源管理保護區四類。根據自然保護區管理的級別不同,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又分為國家級、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市(自治州)級、縣(自治縣、旗、縣級市)級。(二)自然保護區的類型和級別97頁 1.簡要分析朱鹮生存空間不斷收縮的原因。【答案提示】由于人類活動,適合朱鹮筑巢的高大喬木被砍伐,適合朱鹮覓食的濕地、水田被破壞或改造為旱地,宜居環境遭受破壞,導致朱鹮生存空間不斷收縮。2.漢中朱鹮生存區域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但朱鹮保護仍然面臨許多難題。想一想,朱鹮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答案提示】①種群擴大要求更大的良好棲息環境,與保護地社區的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②現存野外種群分布過于集中。③此外,近親繁殖嚴重,雛鳥易發生夭折,幼鳥抵抗力弱。3.你是否贊同在朱鹮自然保護區開展旅游業?表明你的態度并說明理由。贊成,開展旅游業有利于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協調保護與發展之間的矛盾;有利于加強游客對朱鹮的了解,提高人們保護朱鹮等瀕危動物的意識。不贊成,開展旅游業可能會破壞朱鸚現有的生存空間,大量游客進入不利于保護區的管理,可能造成比較多的污染,危及朱鸚的生存繁育。大山包是國際重要濕地。是沒有污染、生態完美的凈土。①保留生態系統,留下天然“本底”。②生物物種的庇護所、貯備地,保存物種和棲息地。③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抵御自然災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④科學研究基地、宣傳教育場所和生態旅游目的地。⑤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山包是黑頸鶴自然保護區,集山水、濕地、草場、珍禽于一體。大山包是長江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屏障。生態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自然保護區 設立意義支撐基礎供給經濟效益調節生態效益文化社會效益根據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對象,嘗試歸納自然保護區建立的一般意義。(三)自然保護區設立的意義東北虎的坎坷之路結合視頻及所學,說明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建設的意義(1)保護了當地獨特的森林生態系統,留下天然的“本底”。(2)保護了東北虎的棲息地和遺傳基因。(3)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抵御自然災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4)是理想的科學研究基地、宣傳教育場所和生態旅游目的地。(5)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類健康、靈感和創作的源泉。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口規模最大、發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灘涂濕地,主要保護以鸻鷸類、雁鴨類、鷺類、鷗類和鶴類為代表性物種的遷徙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河口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區有記錄的鳥類有 290 種,其中 39種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鳥類。在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內,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三個功能區。核心區內禁止一切開發活動;緩沖區是在核心區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防止和減緩外界對核心區的影響和干擾,區內只能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在保護的前提下,外圍的實驗區內允許開展動植物資源的馴化、繁殖和培養、生態環境監測、科普教育以及生態旅游等活動。(1)說出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理位置。①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保護區位于東經121°50'~122°05’,北緯31°25‘~31°38’之間;(經緯度位置)②太平洋西岸,長江入??诘臎_積島(崇明島)的最東端。(相對位置)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口規模最大、發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灘涂濕地,主要保護以鸻鷸類、雁鴨類、鷺類、鷗類和鶴類為代表性物種的遷徙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河口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區有記錄的鳥類有 290 種,其中 39種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鳥類。在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內,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三個功能區。核心區內禁止一切開發活動;緩沖區是在核心區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防止和減緩外界對核心區的影響和干擾,區內只能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在保護的前提下,外圍的實驗區內允許開展動植物資源的馴化、繁殖和培養、生態環境監測、科普教育以及生態旅游等活動。(2)闡述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價值。①保護了河口濕地生態系統,留下了天然“本底”;②有利于保持長江入海口生態穩定;③是遷徙鳥類的庇護所;④是生態旅游與科學研究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態屏障。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口規模最大、發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灘涂濕地,主要保護以鸻鷸類、雁鴨類、鷺類、鷗類和鶴類為代表性物種的遷徙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河口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區有記錄的鳥類有 290 種,其中 39種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鳥類。在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內,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三個功能區。核心區內禁止一切開發活動;緩沖區是在核心區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防止和減緩外界對核心區的影響和干擾,區內只能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在保護的前提下,外圍的實驗區內允許開展動植物資源的馴化、繁殖和培養、生態環境監測、科普教育以及生態旅游等活動。(3)以崇明東灘鳥類保護區為例,議一議,自然保護區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的目的和意義分別有哪些?目的:為了充分發揮鳥類國際級自然保護區的多重功能和實施有效管理與評估,協調保護與開發的關系。意義:在于通過對自然保護區內部區域設置的優化,促進了保護、增值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人類生存、發展的自然環境。同時,合理的功能區區劃可以更好地確??筛沦Y源的可持續存在、確保物種(此處主要為遷徙鳥類)多樣性和基因庫的發展以及維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02 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二.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生態安全1.生態安全概念:國家的生態環境處于不受或者少受破壞與威脅的狀態。2.特點:①整體性:局部生態環境的破壞,可能導致區域性的甚至全球性的生態危機。②不可逆性:當生態環境遭受的破壞超過了其自身修復能力時,往往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后果。③戰略性:生態安全與經濟安全、軍事安全和國防安全同樣重要,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1.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構筑生態安全空間格局的關鍵節點,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2.(1)我國自然保護區的發展現狀:我國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類型齊全、功能相對完善的自然保護區網絡體系。(2)自然保護區對生態安全的意義: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確保生態系統安全穩定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了重要保障。由于全球氣候變暖,三江源區的冰川、雪山逐年萎縮,濕地萎縮,直接影響著當地生態環境的質量,也給中下游地區及東南亞各國經濟發展和生態安全帶來危害。有調查稱,因鼠害加劇,大面積草地退化成被稱為“黑土灘”的裸地。三江源地區遭到破壞的的生物物種占總數20%以上,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如藏羚羊從100多年前的100萬只,到如今成為瀕危保護動物。據有關部門統計,三江源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44萬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地區總面積的11%, 而沙化了的土地每年向長江和黃河輸送的泥沙達到了1億噸。結合材料和視頻,分析三江源地區出現的生態問題及原因。(思維導圖的形式)小組討論:分析三江源地區出現的生態問題。(思維導圖的形式)自然原因人為原因冰川萎縮水源減少過度放牧亂采濫挖盜獵植被減少濕地萎縮氣候變暖水文土壤水土流失草地沙化生物蟲鼠猖獗野生動物銳減由于全球氣候變暖,三江源區的冰川、雪山逐年萎縮,濕地萎縮,直接影響著當地生態環境的質量,也給中下游地區及東南亞各國經濟發展和生態安全帶來危害。有調查稱,因鼠害加劇,大面積草地退化成被稱為“黑土灘”的裸地。三江源地區遭到破壞的的生物物種占總數20%以上,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如藏羚羊從100多年前的100萬只,到如今成為瀕危保護動物。據有關部門統計,三江源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44萬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地區總面積的11%, 而沙化了的土地每年向長江和黃河輸送的泥沙達到了1億噸。生態問題:冰川退縮、濕地萎縮、草場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若繼續惡化(如冰川消退、濕地萎縮等)對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會帶來哪些影響?(從自然環境整體性和社會經濟發展角度)水量減少江河中下游徑流量減少甚至斷流。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生物多樣性減少。工農業生產、生活可用水量減少,污染加劇制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含沙量增加,水環境惡化。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加大。冰川消退濕地萎縮水土流失草場退化長遠看簡要說明設立自然保護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生態好轉的成效長江江豚俗稱“江豬”,全身鉛灰色或灰白色,體型較小。壽命約 20 年,自然繁殖率低,有“水中大熊貓”“長江生態活化石”之稱。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一帶,以洞庭湖、鄱陽湖以及長江干流為主。喜單獨活動,有時也三五成群。食物以魚蝦為主。長江江豚的眼睛退化,一般是靠聲吶來進行捕食和探路。長江江豚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人類活動的影響。據統計,現存于長江流域的江豚數量已經不足 1 000 只。2017 年 5 月 9 日,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從長江江豚種群特點和人類活動的角度,分析長江江豚瀕危的原因。小組合作探究活動題P102:①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小,又喜歡單獨活動,自然繁育率低。②遺傳多樣性小,難以適應環境變化,幼體成活率較低。③非法和過度的漁業捕撈導致江豚數量減少。④長江航運業的迅猛發展、大型水利工程建設以及長江水環境污染破壞了江豚賴以生存的水域環境。(2)在長江故道建立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區的優勢主要有哪些?①天鵝洲故道形狀彎曲,水流速度慢,水深較淺,多沙洲和淺灘分布。②與長江基本隔絕,受外界污染源影響小,水質好。③環境與長江中下游河湖相似。④生物資源豐富,有利于長江江豚棲息和捕食,離長江較近,方便遷地保護。圖4數據來源: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圖3材 長江天鵝洲(圖3)原為長江主河道,由于自然裁彎取直形成了天鵝洲故道(天鵝洲牛軛湖),水域面積約20余平方公里,僅在汛期與長江相通。20世紀90年代早期,天鵝洲故道開始引進長江江豚進行遷地保護,經過30年的遷地保護,該種群從最初引進的5頭江豚,發展到目前約100頭(圖4),是世界小型瀕危鯨類自然遷地保護的首個成功范例。1.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的原因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水熱條件 ①地處低緯度(熱帶),熱量豐富,繁衍生長速度快,生物多樣性豐富。氣候差異 ②跨緯度廣,熱量差異大,物種豐富;③跨海陸(經度)廣,水分差異大,物種豐富;④地形起伏大,氣候的垂直差異顯著,物種豐富;⑤面積廣大,地域遼闊,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物種豐富。生存空間 ⑥面積廣大,地域遼闊,生物生存空間(如森林、濕地)廣,物種豐富;⑦處于自然地理環境的過渡區域,物種豐富。知識拓展補充注:同一山體,高差相同范圍內,越往山頂,面積越小,物種豐富度一般降低;另外,越往山頂,水熱交換作用增強,水熱差異減小,生物多樣性差異減小。2.多古老珍稀動物的原因自然原因 ①遠離大陸,長期孤立存在,缺乏基因交流。②少大型食肉動物,缺乏生物競爭,動物進化緩慢。③地質歷史以來,自然環境變化小,不利于生物的進化。人為原因 ④人類發現較晚(人跡罕至),受人類活動影響小。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①就地保護,設立自然保護區。②遷地保護,建動物園、植物園。③離體保護,建基因庫。④法律保護,國家頒布相關的法規、法律。⑤不盲目引種,對已造成危害的物種應科學治理。⑥加強國際合作。⑦加強公眾參與,如不食用野生動物,低碳生活、節約資源,加入宣傳、監督的行列。4.物種滅絕的原因(1)自然原因——物種滅絕是一個自然過程①火山噴發、隕石撞擊地球、地殼運動、氣候變化等自然事件;②自然條件的變化,野生生物無法適應新環境;③生物之間競爭激烈,影響某些物種的繁衍和生存;④近親繁殖,物種退化。(2)人為原因——人類活動加速了物種滅絕①亂砍濫伐,破壞生態系統,動物失去棲息地和食物,數量減少以至瀕臨滅絕;②人類對植物的過度采伐或對動物的過度捕殺;③環境污染加劇,生物的生存條件遭到破壞;④外來物種入侵。1.保護區在設立之前生物多樣性幾近喪失,主要原因是( )A. 區域環境人口容量小 B. 環境污染導致生物滅絕C. 改變和破壞原生環境 D. 自然變遷導致生物緩慢喪失2.三江源地區濕地廣布,該區域濕地的形成原因是( )A. 河流易發生凌汛,提供了水源 B. 土壤中水分飽和C. 永久性凍土提供融化水 D. 降水多,蒸發少3.下列關于自然保護區功能的說法,錯誤的是( )A. 保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 B. 遷地保護瀕危植物C. 就地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 D. 保護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C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江河源”之稱,被譽為“中華水塔”。青海省人民政府經過認真調研,于2000年5月批準建立三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并于2001年9月批準成立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003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準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讀圖,完成下列小題。隨堂鞏固CBB在 “雙碳”目標背景下,湖泊濕地的生態修復是個重要的固碳舉措。下圖為湖泊濕地碳循環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4.植物多樣性增加對湖泊濕地固碳作用的影響是( )A.土壤碳含量降低 B.根系吸碳量減少C.碳凈排放量降低D.微生物活性減弱5.下列對湖泊濕地生態修復的措施,合理的是( )A.減少湖濱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來物種,增加生物多樣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變濕地地形,建設生態緩沖島C隨堂鞏固隨堂鞏固D1944年,攝影師薩爾出生于巴西東南部一個1500平方千米的農莊,農莊一半屬于大西洋森林。圖1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圖2是2001年和2019年薩爾家族農莊景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問題1: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積持續減少的人為原因。不合理的開發模式、人口增長和發展經濟擺脫貧困造成了森林面積持續減少。具體包括:商業性伐木;采礦;道路建設、電力建設和城鎮化建設;開辟大型農牧場;過度的遷移農業。條子泥濕地位于世界自然遺產地鹽城濱海濕地核心區,擁有面積廣闊的潮間帶灘涂,是眾多候鳥遷徙途中的理想棲息地。每年春秋遷徙季,大量候鳥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候鳥棲息地嚴重減少。為給候鳥就近找一塊合適的歇腳地,當地將靠近海邊原用于圍墾養殖的720畝(1畝≈666.67平方米)魚塘,經過生態修復和改造,變成了能夠滿足各種候鳥需求的高潮位棲息地?!?20高地”建成后來條子泥停留的鳥兒越來越多,候鳥種群數量不斷上升(下圖)。問題2:分析導致當地候鳥棲息地減少的原因。①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淹沒灘涂,加劇海岸侵蝕;②外來物種入侵、養殖等威脅當地生物多樣性;③圍墾養殖,占用灘涂,導致候鳥停歇地減少;④養殖面積增加,養殖過程中造成污染及擴散,濕地生態環境惡化;④過度捕撈,導致遷徙鳥類食物減少;⑤旅游觀光活動和旅游設施建設等帶來環境壓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