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下20《肥皂泡》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肥皂泡》是著名作家、散文家冰心的作品。吹肥皂泡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童年”,一個孩子站在胡同口吹泡泡,一群孩子在院子里追跑著吹泡泡,這些場景可以喚起幾代人對童年的記憶。冰心先生以優美的筆鋒描繪了一幅恬靜的童年生活畫面——個小姑娘享受著吹肥皂泡的快樂和幸福。她從肥皂泡中看到了自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愛……這篇散文充滿了童真和想象,是冰心先生以孩子的口吻與孩子們的對話。全文以貼近孩子的親切而優美的語言將制作肥皂泡,吹肥皂泡和賦予肥皂泡的想象娓娓道來。文章結構清晰,承接自然,能讓孩子在欣賞文字美的同時想象美的畫面。學生剛剛閱讀了幽默、有趣的《剃頭大師》,在小說中感受了童年的“樂”,接著又在本文的散文文體中賞析童年的“美”。兩種不同文體的閱讀中能提升學生對童年生活這一主題的感受力。教學目標語言運用: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吹肥皂泡的過程。思維能力:能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感受吹肥皂泡的樂趣。審美創造:通過閱讀學習,能體會到吹肥皂泡帶來的美好和希望,同時感受課文獨特的表達方式。文化自信:感受文中展現的童年文化和生活情趣,體會中國傳統文化對童年純真美好的珍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激發對傳統文學作品中童年主題的探索興趣。教學重點1.朗讀課文,通過不同形式的閱讀體會童年的美好。2.能通過聯系上下文、想象和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文中難懂的詞句。3.認識本課11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重點指導書寫“透”“仰”。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在吹肥皂泡時產生的聯想,能合理想象肥皂泡還能到什么美麗的去處。教學過程第一課時環節一:吹著肥皂泡走進文本1.出示課題“肥皂泡”,互相聊聊自己吹泡泡的經歷。2.教師捕捉學生發言中與文本相關聯的內容,建立生活與文本學習的聯系。板書:創造泡泡飛翔的泡泡3.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發現小姑娘吹肥皂泡和我們有什么不同。修改板書:創造肥皂泡飛翔的肥皂泡美麗的肥皂泡想象的肥皂泡過渡:同學們在課文中發現了小姑娘的肥皂泡美麗而充滿想象,這節課我們來欣賞她的肥皂泡。【設置意圖】從學生熟悉的吹泡泡漸入課文的學習,將生活經驗與文本產生關聯。從而引導發現課文中的描寫與生活經驗的不同。抓住差異的閱讀體驗產生閱讀興趣。環節二:學習課文,感受優美的語言1.讀課文,聚焦第三自然段,關注小姑娘制作肥皂泡的過程。預設:劃出做肥皂泡的動詞,“放”“加”“和弄和弄”“蘸”“提”“扇送”。預設:從“和弄”兩個字的字理理解詞義。“和”有融合之意,“弄”的本意是用兩只手玩弄。體會小姑娘將碎肥皂和水融合的過程。體會“扇”和“扇送”有什么不同——扇送這個詞能感受到小姑娘小心翼翼的樣子及對肥皂泡的喜愛,生怕它破滅了。2.讀短語,感受小姑娘吹泡泡時小心翼翼的樣子。3.讀第三自然段,讀出吹泡泡時小心翼翼的感受。4.小組合作學習,互相說說閱讀與已知經驗的連接。預設:“五色的浮光”——在我吹泡泡時也發現了,它們浮在泡泡的表面;“輕清透明”——泡泡是透明的,亮亮的,輕到稍稍一吹就會飛起來;“脆薄”——用手輕輕一碰就會破碎,碎掉的時候有微小的水點飛濺;“顫巍巍”——軟軟的感覺,忽悠忽悠地飛…5.預設:“脆”清脆、酥脆,觀察“薄”字的結構,上下結構,部首是“艸”。6.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同時說說這一段中的描寫,哪些是自己在吹泡泡時已有的體驗。吹肥皂泡時的心情是小心翼翼的,在欣賞肥皂泡的時候已經沉浸在美麗的泡泡中。朗讀第四自然段,體會美。【設置意圖】通過對動詞、詞組的理解感受吹泡泡的心情。通過建立文本與生活經驗的銜接,聚焦文中具有特點的詞匯,再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引導閱讀。環節三:想象的肥皂泡1.看著自己創造的美麗的肥皂泡飛上天——請你想象你眼前出現什么樣的畫面。預設:一群小朋友仰著頭看著一群肥皂泡向上飛;大大小小的肥皂泡,五光十色的,非常美麗;孩子們在不斷地扇送,蹦著跳著送泡泡們向上飛……2.讀讀第五自然段,看看在孩子們的想象中,肥皂泡飛去了哪兒?為什么會去這些地方。預設:送上天、送過海、挨著明月、跟著夕陽、飄過大海、飛越山巔……3.你也來想一想,你想讓肥皂泡飛到什么美麗的地方?4.朗讀課文,體會吹肥皂泡帶來的美好體驗。【設置意圖】將文本閱讀與想象相結合,將孩子的想象與文中的想象結合,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美好的體驗。環節四:整體感知,體會樂趣1.引導閱讀1、2自然段,思考:小姑娘說在各類游戲中她最愛玩的是吹肥皂泡,通過剛才的閱讀你能理解她的話了嗎?2.朗讀課文,體會吹肥皂泡帶來的美好體驗。她生活的地方一定經常下雨,不能玩別的,只能吹肥皂泡;在潮濕的天氣里她吹出了各種美麗的泡泡;吹肥皂泡的感覺很美……【設置意圖】整體感知文本,在朗讀中體會吹肥皂泡的樂趣。第二課時環節一:鞏固學習,詞語運用1.根據提示寫詞語。(1)小泡泡的樣子(玲瓏嬌軟)。大泡泡顫巍巍的,(光影零亂)。那一個(清新脆麗)的小球,像一串美麗的夢;(2)巍和巔都是形聲字,有相同的部首,它們的字義都和山有關。不同點是“巍”表示山勢很高大的樣子,例如巍峨、顫巍巍。“巔”是指山頂,例如山巔。2.放—— 加——和弄和弄蘸——吹——提——扇送3.試著仿照課文中的句式想一樣自己喜歡的事物,把它說得具體些。【設置意圖】多種形式復習詞語,養成分類和遷移學習的習慣。中年級段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借助關鍵詞復述課文的能力,為段落習作做好基礎。環節二:多元閱讀,感受語言美1.讀第四自然段,聚焦優美的詞匯。預設:“五色的浮光”“亂轉”肥皂泡表面的光澤和顏色艷麗。 體會五色的浮光在什么樣的球面上亂轉。“輕清透明”寫出了肥皂泡的“輕”,寫出了肥皂泡的純凈、清亮、透明。讀出優美的感受。“玲瓏嬌軟”,想一想“嬌軟”的樣子。體會喜愛之情。2.預設:像自己的小寵物;像出生的小嬰兒;像淘氣的小寶寶……3.朗讀詩歌格式的第五自然段,在朗讀中體會語言的優美。【備注】《肥皂泡》第五自然段改編。夢幻的肥皂泡那一個輕清脆麗的小球,像一串美麗的夢。我們小心輕輕吹起,吹了起來,又輕輕飛起。那么圓滿,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麗。借著扇子的輕風,把她們一個個,送上天去,送過海去。到天上,輕輕地挨著明月,渡過天河跟著夕陽西去。飄過大海,飛越山巔,低低地落下,落到熟睡的嬰兒的頭發上……目送著她們,我心里,充滿了快樂、驕傲與希望。4.自由朗讀《雨后》,感受語言的趣味和童年的樂趣。【設置意圖】細讀課文,在段落學習中進一步感受語言的特點。改編課文的意圖是通過不同的文體形式語言美。環節三:在對比閱讀中感受不同的童年生活閱讀了《剃頭大師》和《肥皂泡》,都是在說童年生活,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課文 相同點 不同點《剃頭大師》《肥皂泡》根據學生的感受小結:《剃頭大師》講故事,寫出了童年之樂。《肥皂泡》語言優美,表達了童年之美。【設置意圖】在對比閱讀中理解不同文體表現童年生活,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環節四:自主觀察,指導書寫1.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本課生字內外結構特點和書寫占格特點。上下結構:皂,悠,若,嬰,希左右結構:剩,碗,嬌,扯,仰(注意:“剩”是左寬右窄,“碗,嬌,扯,仰”是左窄右寬)半包圍結構:透獨體字:串2.指導書寫生字“仰”和“透”。“透”是半包圍結構,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筆順和占格。“仰”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注意筆畫和筆順,不要多寫筆畫,也不要少寫筆畫。【設置意圖】三年級學生已具備自主觀察和評價書寫的能力,易錯和結構較難字需教師指導。板書設計20肥皂泡放-加-和弄和弄-蘸-吹-提-扇送飛翔的美麗的夢幻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