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哈三中2025年高三學年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共7頁。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16小題,每題3分,共48分)1.據考證,商周公卿在傳世文獻和標準器銘文中有姓氏可考者65位。圖1和圖2是商代和西周同、異姓公卿比例圖,由此可知A.商代選官制度不以血緣為紐帶B.西周政治具有家國同構的特點C.西周政治權力高度集中于王室D.從商到西周職官制度逐漸成熟2.據《漢書·藝文志》統計,兩漢文學以辭賦、史傳為主,文體相對單一;至魏晉南北朝,文人詩歌、文學理論及志怪小說勃興,題材與體裁均呈多元化趨勢。這一變化發生的主要原因是A.門閥士族壟斷文化教育B.造紙術普及助力文化傳播C.國家分裂引發文化創新D.儒釋道交融豐富文學題材3.《舊唐書·地理志》載,唐朝于邊疆“即其部落列置州縣,其大者為都督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并“賜以唐律、農具,教以禮儀,歲時貢賦不苛。這些舉措有利于A.強化中央對邊疆的垂直管理B.維護邊疆地區的長期穩定C.擴大節度使在地方的財政權D.確保商路稅收的持續增長4.北宋元豐年間,轉運使張峋向朝廷舉報提點刑獄司官員王臨在審理案件中存在拖延違規、檢舉彈劾官吏不實等問題,經調查屬實后,朝廷將王臨撤職。這一事件反映了宋代A.臺諫系統獨立行使監察權B.地方監察依賴上級考核C.提點刑獄司掌地方行政權D.監司互察強化中央集權5.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獨治也。獨治之而刑繁矣,眾治之而刑措矣。故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天下無道,則庶人議之。”該主張A.體現了士人參政議政的強烈訴求B.本質上是對儒家思想的繼承發展C.表達了廢除專制制度的迫切愿望D.反映了近代民主意識的初步覺醒6.1854年6月,英國新任香港總督兼駐華代表包令遣使訪問天京,要求太平天國履行《南京條約》。東王楊秀清以誥諭形式作了答復,“不惟英國通商,萬國皆通商”,只是“通商者務要凜準天遵”,“......害人之物(按:指鴉片)為禁”,表示“凡事秉乎至公,視天下一家”,但外人同樣要“齊會天國,扶爾主,朝爾主,同尊上帝”,不然“便是妖魔”。由此可知,太平天國A.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B.具有主權平等的國家意識C.倡導天下大同的治國理念D.運用國際法規則抵制侵略7.圖3為清末中國流日學生人數統計圖。20世紀初,留日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圖3A.八國侵華中國失敗B.日俄戰爭日本勝利C.政府改革鼓勵留學D.民族經濟發展需要8.學生是時代的先鋒,口號反映社會訴求。下列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學生運動口號按時間排列正確的是①停止內戰,一致對外②外爭國權,內懲國賊③要飯吃要和平要自由④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②④①③9.表1是1950-1957年中國與蘇聯、東歐、亞非及西方國家進出口貿易完成情況表(單位:億元)。表1年份 甲 乙 丙 丁1950 12.86 1.08 14.87 12.731952 40.44 12.06 1.59 10.521953 47.82 14.62 7.08 11.41954 49.07 20.32 5.01 10.321955 68.02 22.14 7.42 12.221956 57.91 23.69 9.69 17.361957 51.86 25.14 11.37 16.13其中丁是A.蘇聯B.西方國家C.東歐國家D.亞非國家10.在-1978年3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國家領導人指出中國在許多方面落后于世界水平15-20年,同時確定了108個項目作為全國科技研究的公關重點,確立“本世紀(20世紀)末趕上或超過世界水平”的科技發展目標。這實際上體現了A.“左”傾路線的延續B.工作重心的轉折C.撥亂反正的開端D.思想解放的先聲11.羅馬共和國時期,庇護制是貴族與門客之間“保護一效忠”的私人契約,這種契約關系是私人的、雙向的;而到了帝國時期,皇帝則宣稱“自己是全體公民的庇護者”,通過法律將競技賞賜定為“皇帝專屬權利”。這一變化表明A.公民的公共福利制度不斷完善B.公民權的擴展推動民主政治發展C.傳統倫理轉變為君主集權工具D.羅馬法徹底清除了貴族政治影響12.1200年巴黎大學的幾名學生與酒館老板發生沖突并被殺死,巴黎大學因國王曾授予其師生“人身不受市民傷害”的特權向國王提出申訴。國王最終判處巴黎市長終身監禁并處置參與斗毆的市民,而教皇諾森三世則直接頒布了保護巴黎大學師生的特赦令。據此可知巴黎大學A.具備了獨立的司法審判權B.受到王權與教權的雙重維護C.開啟了歐洲大學自治先河D.形成與世俗王權共治的局面13.戈雷島位于塞內加爾首都的東南方,現存一座由荷蘭殖民者于1776年建造的奴隸堡。在一層有三處特別引人注目的地方,分別是“增肥室”、“懲罰室”、“不歸門”。考古發現其“增肥室”墻壁殘留高熱量食物痕跡,“懲罰室”鐵鏈上檢測出大量人類血液,“不歸門”外海底堆積著斷裂的鐐銬。這些遺跡可用來研究A.資本原始積累的雙重性B.民族獨立運動的進步性C.飲食文化交流的雙向性D.非洲文明發展的滯后性14.從1951年10月到1956年11月,美國釋放了近35萬個氣球,帶著約3億張“友好”傳單、海報和書籍飛到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中央情報局支出大筆經費資助一系列雜志,這些雜志期刊內容涵蓋了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滲透了自由民主等西方價值觀,這些新的思想觀念沖擊了蘇聯的體制,加劇了蘇聯和東歐的社會動蕩。這體現了A.文化宣傳成為冷戰的唯一手段B.美國重視文化事業的海外拓展C.意識形態滲透服務于冷戰需求D.冷戰格局下美蘇交鋒日趨緩和15.1992年俄羅斯采取了所謂“休克療法”的改革。該改革試圖在500天內分三個階段,強行快速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化、放開價格、盧布自由兌換等,并過渡到市場經濟,這種改革方式的結果A.加劇了經濟惡化B.實現了物價下降C.推動了通貨緊縮D.放棄了經濟自由16.圖4是近日在網絡平臺上流行的一張漫畫,顯示由中國制造的特朗普招牌紅色“M AGA”帽子,被貼上“MadeinChina”的中國標簽,售價由原本的50美元升至77美元,該漫畫從側面反映出A.合作共贏是當今時代發展潮流B.關稅負擔轉嫁至民眾引發不滿C.美國擺脫對中國制造業的依賴D.貿易保護阻礙了全球化的進程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春秋時期,晉靈公荒淫無道,重臣趙盾多次進諫,不被理睬,反遭晉靈公派人行刺。后來在一場內亂中,晉靈公被一位將領殺死,此事被太史董狐記載為“趙盾弒其君”。趙盾申辯自己沒殺晉靈公。董狐卻反駁說,你是國家的首要大臣,逃亡時還沒有走出邊境,回來后又未懲治兇手,不是你又是誰呢?孔子對董狐大加贊揚,稱其為“書法不隱”的“古之良史”。據《左傳·宣公二年》等材料二“趙盾弒其君”......是史論而非嚴格意義的“史”。.........(董狐)所記下的不是原原本本的事實,而是對事實的改造,甚至是捏造。倘若沒有后人著作如《左傳》作補充,......則歷史真相將無從查考。而史官在職責本應是忠實準確地反映事件真相。-摘編自和藹《“良史”董狐值得效法嗎?》(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孔子稱頌董狐為“良史”的原因。(5分)(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評價太史董狐。(7分)1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5分)材料一“歐美自政治革命而后......然其民雖富,猶不免有貧困者,且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中國今日,既已入工業競爭之世界,非力圖發達工商業,不足以圖存......而一般人民,又多以農為業,而農業之生產方法,又極為幼稚,故農民之生活,極為困苦。吾黨之主張民生主義,欲以救其弊也。吾黨之民生主義,即社會主義也。孫中山《社會主義之派別與方法》材料二1924年1月27日,孫中山在廣州開始系統講述“三民主義”的講座......他認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包括社會的生存,國家的生計和群眾的生命。而共產主義即為解決民生問題而產生,因此孫中山得出結論“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即是大同主義。”......孫中山強調共產主義與民生主義之間的關系,共產主義是民生的理想,是最高奮斗目標。而民生主義則是共產主義的實行,是當下要實現的方向。-摘自周全華、侯紅蓮《聆聽與對話:孫中山論三民主義與馬克思主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孫中山先生提出民生主義的原因。(7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孫中山民生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相通之處,并闡述孫中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的貢獻。(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1872年(英國)設立內政部,......在內閣增設了勞工、衛生、教育等機構。到1914年,內閣已增至16個部,閣員增到20多人。1888年,英國對州政府進行改革,成立了由富人選舉產生的州務會議,掌管地方行政警察事務,原來的治安法官只保留受理訴訟的職權。1894年,又對州以下的縣政府進行了改革,由地方納稅人選出的縣務會議代替了縣評議會。在此期間,還對城市管理作了調整,以倫敦為首的80多個大城市確定為州級市,直屬內政部管轄,其余中小城市分屬所在州的州務會議領導。1870年以前,英國的軍隊數量很少,而且絕大部分駐守在海外殖民地。1872年,英國從殖民地調回一部分軍隊,增加了國內駐軍力量,同時,把全國分為若干軍區,每個軍區招募兩營常備軍,其中一個營留駐國內,另一個營派往殖民地。海軍規模也一再擴大,1889年,英國提出“雙強標準”,即英國的海軍力量不能低于其他兩個強國的海軍力量之和。軍費撥款逐年增加,1875年,海陸軍費為2530萬英鎊,1907年增加到5980萬英鎊。此外,英國還建立了一支職業警察隊伍,代替了原來各地的非專業性的義務保安隊。-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世紀晚期英國國家機構改革的特點并指出其實質。(7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英國國家機構改革的原因。(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圖5為哈爾濱市部分歷史文物單位與經典旅游景區分布示意圖圖5根據材料,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文物單位或景區設計一個文旅主題,結合所學知識為其撰寫一則推介詞。(要求:寫出所選擇的文物單位或景區,主題明確,史實準確,表述清晰。)哈三中2025年高三學年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16小題,每題3分,共48分)二.材料解析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1)春秋時期,禮崩樂壞(2分),孔子意圖恢復禮樂制度,借助史家表達維護傳統禮法(2分)秩序的呼聲。維護禮樂制度2分,董狐符合孔子對著史原則(2)維護禮法,展現堅持原則的剛直精神;堅持史家獨立精神,成為我國史學傳統中“史德”的典范。歷史記錄受制于時代因素,不符合事實,背離了歷史記錄追求真實的原則。積極(1點2分,2點4分)和局限性(1點2分,2點3分)兩個角度18.(1)借鑒歐美社會的經驗教訓;中國發展工商業(實業)的現實需求;改善中國農業落后,農民困苦的狀況(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受社會主義思想啟發;孫中山深切關懷底層民眾,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5取4,1點2分)(2)相通之處:二者都關注社會公平和人民利益;都有對理想社會形態的追求(4分)(1點2分)貢獻: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營造了有利的思想氛圍,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其民生政策為中國共產黨的實踐提供了經驗借鑒。(4分)(1點2分)19.(1)特點:加強行政權力,強化國家機器,完善政府結構/擴大政府職能,實現中央集權。(每點2分,3點5分)實質: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適應時代需要的自我調整。(2分)(2)原因:資本主義發展/向帝國主義(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社會結構變化,社會問題不斷涌現;工人階級力量壯大/政黨建立,工人運動不斷發展;瓜分殖民地的斗爭日趨激烈,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矛盾加劇。(每點2分,4取3,6分)20.示例:主題1:“鐵血抗聯·雪原忠魂”--東北抗日聯軍英雄史詩(2分)景區:東北烈士紀念館、趙一曼烈士被捕地遺址(2分)推介詞:楊靖宇、趙尚志是抗日戰爭爆發以來東北抗日聯軍的重要領導人,領導中國軍民在極端環境下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斗爭,牽制了大量日軍,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的支援了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趙一曼曾領導哈爾濱電車工人反日罷工斗爭,發動群眾,建立農民游擊隊,配合抗日部隊作戰。在被捕后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堅貞不屈,以鋼鐵般的意志守護著黨的機密。她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生死考驗面前的崇高風范。這些景點全面呈現了東北抗日聯軍在白山黑水間抗擊日寇的英雄史詩。這里展示的抗聯戰士們使用過的簡陋武器、破舊衣物等,是那段艱苦卓絕斗爭的實物見證,蘊含著東北抗聯團結御侮、共赴國難的民族大義,以及頑強拼搏、勇于犧牲的英雄氣概。激勵著我們不忘前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8分)主題2:“暗夜長明·赤誠印記”--中共地下斗爭與哈爾濱紅色堡壘路線: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趙一曼烈士被捕地遺址、哈爾濱市革命博物館主題3:“破曉之光·解放序章”--從全國最早解放大城市看歷史轉折路線:哈爾濱市革命博物館(解放戰爭展區)、哈爾濱解放紀念塔、東北烈士紀念館(解放戰爭烈士名錄)主題4:“巾幗丹心·冰城女兒”--哈爾濱革命中的女性力量路線:趙一曼烈士被捕地遺址、東北烈士紀念館(趙一曼、八女投江事跡)、中共滿洲省委舊址(女性黨員薛雯的故事)評分細則:1.主題(2分):主題需緊扣“紅色記憶”“革命精神”等核心詞,體現歷史內涵(如“星火燎原·英雄贊歌”“抗聯烽火·冰城赤魂”);若主題僅泛泛表述(如“紅色旅游路線”),扣1分;無主題或偏離紅色文旅,不得分。2.景點選擇(2分):3.推介詞(8分):需包含景點歷史價值(如“中共滿洲省委是東北抗日領導核心”)、精神內涵(如“趙一曼的犧牲精神”)、現實意義(如“傳承信仰”)。缺歷史價值或現實意義,各扣1分。若僅羅列景點,無情感升華,0分 至少兩個景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