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復習解答題壓軸題十八大題型專練【人教 A 版(2019)】題型 1 向量線性運算的幾何應用π1.(23-24 1高一下·河南周口·階段練習)如圖,在梯形 中,| | = 2,∠ = 3, = 2 , 為 的中點, = ( ≠ 0).(1)若 = 34 +14 ,試確定點 在線段 上的位置;(2)若| | = ,當 為何值時,| |最小 【解題思路】(1)結合圖形,先證得四邊形 是平行四邊形,利用向量的線性運算即可判斷點 在線段 上的位置;2(2)結合(1)中的結論,得到 關于 的表達式,進而利用向量數量積運算求模得到 關于 的二次表達式,從而可求得| |最小以及相應 的值.【解答過程】(1)過 作 // 交 于 ,如圖, = 1因為 2 ,所以 // , = 2 ,則四邊形 是平行四邊形,故 = 2 = 2 ,即 是 的中點, = 1所以 2 =12 =12 12 =14 12 ,因為 = ,所以 = (1 ) , = + + = (1 ) + 1所以 2 +14 12 =1 +34 23 1又因為 = 4 + 4 ,1 1 1所以2 = 4,解得 = 4,所以 在線段 上靠近 點的四等分點處;(2)因為 = ( ≠ 0),所以 = + = + = (1 ) , = + + = (1 ) + 1 + 1所以 2 4 12 = (12 ) +34 ,π因為 = 2 cos = , 2 = 223 , = 42 1 2 9 3 1 1 2所以 = 2 + 4 + 2 = +3 + 272 2 2 4 16,1 3 1 3 2 27所以當 = 4,即 = 2 + 4 時, 取得最小值16.2| | 3 3 1 3所以 的最小值為 ,此時 = 2 + 4 .42.(24-25 高一·全國·隨堂練習)如圖,點 D 是 △ 中 BC 邊的中點, = , = .(1)試用 , 表示 ;(2)若點 G 是 △ 的重心,能否用 , 表示 ?(3)若點 G 是 △ 的重心,求 + + .【解題思路】(1)利用三角形法則整理化簡即可;(2)利用三角形重心性質及向量的線性運算化簡計算即可;(3)利用三角形重心性質及三角形法則化簡計算即可.【解答過程】(1)因為點 D 是 △ 中 BC 邊的中點,且 = , = ,所以 = + = + 12 = +1 1 12 = 2 + 2 =1 + 12 2 ;(2)因為點 G 是 △ 的重心, = 2 = 2 2 + = + 12 2所以 3 3 3 = 3 +1 = 12 2 3 + 2= 13 +13 .(3)因為點 G 是 △ 的重心且 D 是 BC 邊的中點,所以 + = 2 ,又 = 23 = 2 ,所以 + = = ,所以 + + = 0.3.(24-25 高一·全國·課堂例題)如圖,四邊形 ABCD 是平行四邊形,E,F 分別是 AD,DC 的中點,BE,BF 分別交 AC 于 M,N.求證:M,N 三等分 AC.【解題思路】根據題意結合向量的線性運算分析證明.【解答過程】由題意可得: + = = 2 , = + ,所以 + = 2 = 2 +2 ,由于 與 , 與 分別共線,但 與 不共線,所以 = 2 , = 2 ,因此 N 是 AC 的一個三等分點;同理可證 = 2 ,因此 M 也是 AC 的一個三等分點.4 1 1.(23-24 高一上·北京昌平·期末)如圖,在 △ 中, = 3 , = 2 .設 = , = .(1)用 , 表示 , ;(2)若 為 △ 5 1內部一點,且 = 12 + 4 .求證: , , 三點共線.【解題思路】(1)由圖中線段的位置及數量關系,用 , 表示出 , ,即可得結果;(2)用 , 表示 + ,得到 = + ,根據向量共線的結論 + = 1即證結論.【解答過程】(1)由題圖, = = , = = 12 +23 =12( ) +2 1 13 = 2 + 6 .(2)由 + = 13 + + =13 + 1 12 = 3 + 1 5 12( ) = 6 + 2 ,又 = 512 +14 1 1,所以 = 2 + 2 ,故 , , 三點共線.題型 2 向量的數量積、夾角問題5.(23-24 高二上·河北唐山·開學考試)已知| | = 3,| | = 5,| + | = 7.(1)求向量 與 的夾角 ;(2)當向量 + 與 的模相等時,求實數 的值.→ →【解題思路】(1)利用數量積的性質及運算律求出 · ,再利用夾角公式計算作答;(2)利用向量的模相等,兩邊同時平方,由數量積的運算律求解 的值.【解答過程】(1)因| | = 3,| | = 5,| + | = 7,2 2 15則有49 = + = 2 + 2 + = 9 + 2 + 25,解得 = 2 ,cos = 15 1因此 = 2 = ,而0° ≤ ≤ 180°,于是得 = 60°,| || | 3×5 2所以向量 與 的夾角 = 60°.2 2(2)由| + | = | |,則 + = ,2 2即 2 2 +2 + = 2 2 + ,得9 2 +15 + 6 = 0 2,解得 = 3或 = 1.π6.(23-24 高一下·四川成都·階段練習)已知向量 與 的夾角為4,且| | = 2,| | = 2.(1)求 和| |;(2)求向量 與向量 的夾角.【解題思路】(1)先求出 ,再結合模長關系代入求解即可得出答案.(2)設向量 與向量 的夾角 ,由向量的夾角公式結合數量積的運算律求解即可.π【解答過程】(1)因為向量 與 的夾角為4,且| | = 2,| | = 2,則 = | || |cos , = 2 × 2 × 2 = 2.2所以| | = 2 = 2 + 2 2 = 4 + 2 4 = 2.(2)設向量 與向量 的夾角 ,cos = 2 | |2= = 4 2可得 | | = =2, | | | | | | | | | | 2×2 2π π且 ∈ [0,π],則 = 4,所以向量 與向量 的夾角為4.7.(23-24 高一下·山西大同·期中)如圖,在 △ 中, = 3, = 4,∠ = 60°,點 , 滿足 = 2 , = 2 , 邊上的中線 與 交于點 .設 = , = .(1)用向量 , 表示 , ;(2)求∠ 的大小.【解題思路】(1)利用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即可求解;(2)利用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公式即可求解.【解答過程】(1)由 = 2 , = 2 可知, = 2 , = 2 ,則 = 3 , = 3 ,所以 = = 3 +2 ; 1又 為 邊上的中線,所以 = = 2 = +3 .(2)由 = 3, = 4得| | = 1,| | = 2,又∠ = 60°,所以向量 與 的夾角為120°,則 = 1,由圖形可知,∠ 的大小等于向量 與 的夾角,又| | = (3 + 2 )2 = 9 2 + 12 + 4 2 = 36 12 + 4 = 2 7,| | = ( + 3 )2 = 2 + 6 + 9 2 = 4 6 + 9 = 7,2 = 3 + 2 + 3 = 3 +11 +6 2 = 12 11 + 6 = 7,7所以cos∠ = = = 1,| || | 2 7× 7 2又∠ ∈ (0,π),所以∠ = 60°.8.(23-24 高一下·山東臨沂·期中)已知向量 , 滿足| | = 3,| | = 6, 5 4 2 + = 81.(1)求向量 與 的夾角;(2)若向量 在 方向上的投影向量為 ,求 + 的值.【解題思路】(1)由題意得到 = 9,利用平面向量的夾角公式即可求解;(2)利用投影向量和數量積的運算即可求解.【解答過程】(1) ∵ (5 4 ) (2 + ) = 81,∴ 10| |2 3 4| |2 = 81,即90 3 144 = 81,∴ = 9 9 1, ∴ cos < , >= =| || | 3×6= 2,π又 < , >∈ [0,π], ∴ 與 的夾角為3;(2) ∵ = | |cos < , > = 1 ,| | 42∴ ( + ) = 14 ( + ) =1 + 1 = 1 × 9 + 1 × 62 = 454 4 4 4 4 .題型 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應用9.(24-25 1 2高一上·河北保定·期中)如圖,在 △ 中, = 2 , = 3 .設 = , = .(1)用 , 表示 , ;(2)若 為 △ 4內部一點,且 = 9 +19 .求證: , , 三點共線.【解題思路】(1)借助向量加法法則與減法法則計算即可得;(2)借助向量線性運算法則可用 , 表示出 ,再利用向量共線定理推導即可得證.1【解答過程】(1) = + = + 3 = +1 = 2 + 1 = 2 + 13 3 3 3 3 , = = 2 1 1 1 1 1 13 + 3 2 = 6 + 3 = 6 + 3 ;(2) = = + 12 = 49 +1 1 1 19 + 2 = 18 + 9 , = 1 1又 6 + 3 ,故 = 3 ,故 , , 三點共線.10.(23-24 高一下·山東·期中)如圖,在 △ 中,已知 = 2, = 3,∠ = 60 ,N 是 的中點, = 23 ,設 與 相交于點 P.(1)求cos∠ 的值;(2)若 = + ,求 + 的值.【解題思路】(1)以 , 為基底表示 , ,利用平面向量數量積公式求其夾角余弦即可;(2)利用平面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結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根據待定系數法計算即可.【解答過程】(1)以 , 為基底,設 = , = ,則 = 12 =12 , = + = + 2 2 1 23 = + 3 = 3 + 3 ,2 2所以 = 1 + 24 =94 2 × 3 × cos60 +4 = 134 | | =13,2| | 1 2 2 = + 4 同理 + 4 = 2 13,9 9 9 32 = 1 1 1 1 1 + 2 1 = 23 3 2 3 2 3 = 6,1cos = cos∠ = 1則 , 6| = = ; | | | 13 × 2 13 262 3(2)因為 、 、 三點共線,不妨設 = = + = + 2 3 1 ,3同理有 、 、 三點共線,不妨設 = = = 1 + (1 ) ,2 = 1 = = 3 = 13 5 5 2則有 2 1 = 1 = = 4 3 + = . = 53 2 5 511.(23-24 高一下·安徽蚌埠·期末)如圖,在 中,E,H 分別是 AD,BC 的中點, = 2 ,G為 DF 與 BE 的交點.(1)記向量 = , = ,試以向量 , 為基底表示 , ;(2)若 = + ,求 m,n 的值;(3)求證:A,G,H 三點共線.【解題思路】(1)根據向量的減法法則結合題意求解;(2)對 = + 結合(1)化簡用 , 表示,而 = + ,然后列方程組可求得結果;(3)設 = , = ,由 = + , = + ,用用 , 表示,列方程組求出 , ,從而可得 = 12 ,進而證得結論.【解答過程】(1)因為在 中,E,H 分別是 AD,BC 的中點, = 2 ,所以 = = 12 =12 , = = 23 =23 .(2 1 2)由(1)知 = 2 , = 3 ,所以 = + = 1 + 2 = 2 + 1 ,2 3 3 22 = 1 = 5因為 = + ,所以 31 ,解得 2 ; = 1 = 92 4(3) = + = + 12 ,設 = , = ,則 = + = + 1 1 = (1 ) + ,2 22 2又 = + = + = 3 + (1 ) ,32 = 1 = 1所以 3 21 ,解得 3 ,所以 =1 + 12 4 ,1 = =2 4∴ = 1 12 +1 = ,2 2∴ ∥ ,即 A,G,H 三點共線.12.(23-24 高一下·山東·期中)如圖,在 △ 中,點 滿足 = 2 , 是線段 的中點,過點 的直線與邊 , 分別交于點 , .(1)若 = + ,求 和 的值;2(2)若 = ( > 0), = ( > 0) 1,求 + 的最小值.【解題思路】(1)利用基底法,用 , 表示出 ,即可求解.(2)先根據已知條件,得到 = (1 + ) , = (1 + ) ,再根據 =12 =13 +16 1+ ,即可得 = 3 + 1+ 6 ,再根據 , , 三點共線,得2 + = 3,再由基本不等式,即可求解.1 = 2 = 1【解答過程】( )因為 ,所以 3 ,所以 = + = + 13 = +1 2 13 = 3 + 3 , = 1 = 1 2 1 1 1又 是線段 的中點,所以 2 2 + = + ,3 3 3 6又 = + ,且 不共線, = 1, = 1所以 3 6.(2)因為 = + = + = (1 + ) , = + = + = (1 + ) ,1 1 1 1+ 1+ 由(1)可知, = 2 = 3 + 6 ,所以 = 3 + 6 ,因為 , , 1+ + 1+ 三點共線,所以 3 6 = 1,即2 + = 3又 > 0, > 0,1 2所以 + =1 1 + 2 3 1 1 8(2 + ) = 4 4 34 + + ≥ 3 4 + 2 = , 3當且僅當 = 2 ,即 = 34, =32時取等號,1 2 8所以 + 的最小值為3.題型 4 向量坐標運算的幾何應用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13.(24-25 高一·江平西面宜向量春線性·運期算中的坐)標已表示知 1, 2是平面內兩個不共線的非零向量, = 2 1 + 2, = 1 + 2, = 2 1 + 2,且 , , 三點共線.(1)求實數 的值;(2)已知 1 = (2,1), 2 = (2, 2),點 (3,5),若 , , , 四點按逆時針順序構成平行四邊形,求點 A 的坐標.【解題思路】(1)根據已知有 = 1 +(1 + ) 2,結合三點共線有 = ,得(1 + 2 ) 1 = ( 1 ) 2,根據已知列方程求參數即可;(2)根據已知得 = ( 7, 2),結合 = 的坐標表示求點坐標.【解答過程】(1)由題意, = + = (2 1 + 2) + ( 1 + 2) = 1 +(1 + ) 2,由 , , 三點共線,存在實數 k,使得 = ,即 1 +(1 + ) 2 = ( 2 1 + 2),得(1 + 2 ) 1 = ( 1 ) 2,∵ 1, 2是平面內兩個不共線的非零向量,∴ 1 + 2 = 0 = 1 ,解得 = 12, = 32.(2) = + = 3 1 12 2 = ( 6, 3) + ( 1,1) = ( 7, 2),由 , , , 四點按逆時針順序構成平行四邊形,則 = ,設 ( , ),則 = (3 ,5 ), = ( 7, 2),3 = 7 = 10所以 5 = 2 ,解得 = 7 ,即點 A 的坐標為(10,7).→14.(23-24 高一下·湖南永州·階段練習)已知 , , 三點的坐標分別為( 1,0),(3, 1),(1,2),且 =1 → → →3 , =13 .(1)求點 , 的坐標;(2)判斷 與 是否共線.【解題思路】(1)根據向量的坐標運算列方程組求出坐標;(2)根據向量的坐標表示判斷向量的共線.【解答過程】(1)依題意得 = (2,2), = ( 2,3).設 ( 1, 1), ( 2, 2). = 1由 3 1,可知( 1 + 1, 1) = 3(2,2), 1 + 1 =2 , = 1 ,即 31解得 3 1 =2 , = 2 ,3 1 3∴ 1 2點 的坐標為 , .3 3由 = 1 13 ,可知( 2 3, 2 + 1) = 3( 2,3),{ 2 7即 2 3 = ,3 2 = ,解得 3 2 + 1 = 1, 2 = 0,∴ 點 7的坐標為 ,0 .32 7 1( )由(1)可知 = ,0 , 2 = 8 , 2 ,3 3 3 3 3又 = (4, 1),∴ = 2 23(4, 1) = 3 ,故 與 共線.15.(24-25 高一下·廣東中山·階段練習)在直角梯形 中,已知 // ,∠ = 90 , = 6, = = 3,對角線 交 于點 ,點 在 上,且 ⊥ .(1)求 的值;(2)若 為線段 上任意一點,求 的取值范圍.【解題思路】(1)以 為原點, 、 分別為 、 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根據題中條件求出點 、 的坐標,然后利用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運算可求得 的值;(2)設 = ,其中 ∈ [0,1],求出向量 、 的坐標,利用二次函數的基本性質可求得 的取值范圍.【解答過程】(1)解:以 為原點, 、 分別為 、 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則 (0,0)、 (6,0)、 (3,3)、 (0,3),因為 // , = 6, = 3,所以 △ ∽△ ,所以 = = = 2,所以點 (2,2),設 ( ,0),則 = ( 2, 2), = ( 6,3),因為 ⊥ ,所以 = 6( 2) 6 = 6 6 = 0,解得 = 1,所以 (1,0), = (1,0),則 = 6.(2)解:由(1)知, = (3,3),設 = = (3,3) = (3 ,3 ),其中0 ≤ ≤ 1,則 = = (3 1,3 ),2所以 = 3 (3 1) +9 2 = 18 2 3 = 18 1 112 8,因為 ∈ [0,1],故當 = 1時, 取得最大值15,1 1當 = 12時, 取得最小值 8,故 1的取值范圍為 ,15 .816.(23-24 高一下·河南·期末)如圖,已知平行四邊形 的三個頂點 、 、 的坐標分別是( 1,3)、(3,4)、(2,2).(1)求頂點 的坐標;(2)在線段 上是否存在一點 | |滿足 ⊥ ,若存在,求 ;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題思路】(1)利用 = 和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建立方程組,解之即可求解;(2)設 = (0 < < 1),根據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可得 = (4 1, 2),結合向量的垂直表示建立方程,解之即可求解.【解答過程】(1)設 ( , ),又 ( 1,3)、 (3,4)、 (2,2),∴ = (2 ,2 ), = (4,1).又四邊形 是平行四邊形,所以 = ,∴ (2 ,2 ) = (4,1),2 = 4, = 2,即 2 = 1, 解得 = 1,∴ 頂點 A 的坐標為( 2,1).(2)存在.由(1)可知, = (5,3), = (4,1), = ( 1, 2),設 = (0 < < 1),則 = + = + = (4 1, 2).又 ⊥ , ∴ 5(4 1) + 3( 2) = 0, = 11 | | 11解得, 23,即 =| | 23.題型 5 用向量解決夾角、線段的長度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17.(23-24 高三上·平河面向南量新線性鄉運算·階的坐段標表練示習)如圖,在 △ 中,已知 = 2, = 5,∠ = 60°, , 邊上的兩條中線 , 相交于點 P,(1)求| |;(2)求∠ 的正弦值.【解題思路】(1)先通過向量線性運算求得 : = 2:1,再將 用 、 表示,利用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運算性質可求得 的長,即可求解 的長;(2)把∠ 視作 與 夾角,運用平面向量的夾角公式求解.計算出 的值,結合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可計算出cos∠ = cos , 的值,最后利用同角三角函數關系求出正弦值即可.1【解答過程】(1)由 是 上的中線,所以 = 2 +12 =12 + , 設 : = ,則 = +1 = 1 +1 + =2 2( +1) + +1 , 又 , , 三點共線,所以2( +1) + +1 = 1,解得 = 2,所以 : = 2:1,1因為 是 上的中線,所以 = 2 ,所以| |2 2 2= + 14 = 4 +14 × 25 2 × 5 ×12 = 4 +25 5 = 254 4 1 =214 ,1 21所以| | = 21,故2 | | = 3| | = .6(2)∠ 為 與 夾角,且cos∠ = | | | , |因為 是 BC 1上的中線,所以 = 2 + ,| |2 2 2所以 = 1 1 1 1 1 1 14 + 4 +2 × 4 = 4 × 4 + 4 × 25 + 2 × 4 × 2 × 5 × 2= 1 + 254 +5 = 4+25+102 4 =394 ,所以| | =39,22 2又 = 1 12 + 1 = 1 12 2 + 2 2= 12 4 +25 1 × 2 × 5 × 1 = 3,2 2 23所以cos∠ = cos , = 4 91| = 39 21 = , | | | ×2 6 91所以sin∠ = 1 cos2∠ = 5 273.9118.(24-25 高一下·貴州貴陽·階段練習)如圖所示,矩形 ABCD 的頂點 A 與坐標原點重合,B,D 分別在x,y 軸正半軸上, = 4, = 2,點 E 為 AB 上一點(1)若 ⊥ ,求 AE 的長;(2)若 E 為 AB 的中點,AC 與 DE 的交點為 M,求cos∠ .【解題思路】(1)設 ( ,0)(0 ≤ ≤ 4),由 ⊥ 可得 = 0,即可得答案;(2)由圖可知∠ = , ,由向量夾角公式可得答案.【解答過程】(1)由題,可得 (0,0), (4,0), (0,2), (4,2).則 = (4,2).設 ( ,0)(0 ≤ ≤ 4),則 = ( , 2).因 ⊥ ,則 = 4 4 = 0 = 1.則 (1,0),故 AE 的長為 1;(2)若 E 為 AB 的中點,則 (2,0), = (2, 2),又 = (4,2). 4由圖可知cos∠ = cos , = | | | = =10. | 2 2×2 5 10π19.(23-24 高一下·廣東廣州·期中)如圖,在 △ 中, = 3, = 2,∠ = 3, 是 邊的中點, ⊥ , 與 交于點 .(1)求 和 的長度;(2)求cos∠ .【解題思路】(1)利用三角函數定義即可求得 的長;利用向量法即可求得 的長度;(2)利用向量夾角的余弦公式即可求得cos∠ 的值.π π【解答過程】(1) ∵ 是高, ∴ ∠ = 2,在 Rt △ 中, = 2,∠ = 3,π所以 = sin∠ = 2sin3 = 3.∵ 是中線, ∴ = 12 + ,2 1 2 1 2 2∴ = 2 + = 4 + 2 + = 1 32194 + 2 × 3 × 2cosπ + 22 = , ∴ = 193 4 219∴ = 3, = 2π(2) ∵ = cos3 = 1 =1 13 , ∴ = 3 ,1∴ = = 3 1 1∴ = 2 + 3 1 2 2 1 2 1 2 π 1 3= 2 + 3 3 = 2 22 + 3 × 3 × 2cos 3 3 × 32 = 23∴ cos∠ = cos , = = 2 = 57| . | | | 19 × 3 192另解:過 D 作 // 交 于 ,∵ 是 的中點, ∴ 是 的中點,∴ = = = 1, 是 △ 的中位線, 是 △ 的中位線,∴ = 12 =1 = 3, = 1 = 194 ,4 2 43cos∠ = cos∠ = 4 57 = 19 = .19420.(23-24 高一下·重慶·期末)如圖,在 △ 中,已知∠ = 120°, = 2, = 4,點 在 上,且 = 2 ,點 是 的中點,連接 , 相交于 點.(1)求線段 , 的長;(2)求∠ 的余弦值.1 2 2【解題思路】(1)由| |2 = 2 = | |2 = 2 = ( 2 + 1, )2 3 3 ,根據向量數量積的運算即可求解;(2)由 與 的夾角即為∠ ,利用向量的夾角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過程】(1)解:由題意, = 2, = 2 = 2,∠ = 120°,又 = = 12 ,2所以| |2 = 2 = 1 = 1 24 + 2 = 14| |2 2 | | | |cos∠ + | |2 = 12,∴ | | = 2 3,即 = 2 3,∵ = + = + 23 = +2( )=2 13 3 + 3 2∴ | |2 = 2 = ( 2 + 1 ) = 4 2 +2 × 2 × 1 × + 1 2 = 4| |2 +2 × 2 × 1 × cos3 3 9 3 3 9 9 3 3 | | | |∠ + 1 2 529| | = 9 ,∴ | | = 2 13 2 13,即 = ;3 3(2)解: ∵ = = 12 ,∴ = (2 + 1 )(1 )=1 2 1 1 2=1 × 42 1 × ( 4) 1 × 223 3 2 3 2 3 3 2 3 = 6,∵ 與 的夾角即為∠ ,6∴ cos∠ = 3 39| || | = 2 3× 2 13 = .3 26題型 6 向量與幾何最值(范圍)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π21.(23-24 高一下·平江面向西量線九性江運算·的期坐末標表)示 已知四邊形 ABCD 是邊長為 2 的菱形,∠ = 3,P 為平面 ABCD 內一點,AC 與 BP 相交于點 Q.(1)若 = , = + ,求 x,y 的值;(2)求 + 最小值.【解題思路】(1)建立直角坐標系,利用向量的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即可求解,(2)根據向量數量積的坐標運算,結合二次型多項式的特征即可求解最值.【解答過程】(1)當 = 時,則 為 的中點, 由于 △ △ , = = 1所以 2,1 1 1 1 = 3 = 3 + = 3 + 3 , = 1所以 3, =13;π(2)由于四邊形 ABCD 是邊長為 2 的菱形,且∠ = 3,建立如圖所示的直角坐標系,則 (2,0), (0,0), (1, 3),取 中點為 ,連接 , ,則 (1,0), + = 2 設 ( , ) = (1 , ), = 1 , 3 , + = 2 = 2 (1 ) (1 ) 3 = 2 2 + 2 2 3 + 12= 2 3( 1)2 + 3 _2,2故當 = 1, = 3 3時,取最小值 .2 222.(23-24 高一下·湖北荊州·期中)已知 △ 中, = 90°, = 2, = 1, 是線段 上一點,且 = , 是線段 上的一個動點.(1)若 = + ,求 (用 的式子表示);(2)求 的取值范圍.【解題思路】(1)根據平面向量運算法則得到 = +(1 ) ,從而得到 = , = 1 ,求出答案;(2)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設 ( , ),由 , , 三點共線,可得 = 3(1 ),從而求出 = 4 22+7 3 = 4 7 + 116, ∈8 [0,1],從而求出 的取值范圍.【解答過程】(1)由 = 得 = ,解得 = +(1 ) ,又已知 = + ,∴ = , = 1 ,故 = 2 1;(2)以 C 為原點,CB 為 軸,CA 為 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則 (0,1), ( 3,0),設 ( , ), ∈ [0,1],可得 = ( , 1), = 3, ,由 , , 三點共線,可得 ( 3)( 1) = 0,即 = 3(1 ),代入整理得 = ( , ) ( ,1 ) = 2 2 + = 3(1 )2 2 + 2= 4 2 +7 3 = 4 7 + 18 16, ∈ [0,1],2當 ∈ 10, 7 時, = 4 7 +8 8 16單調遞增,2當 ∈ 7 1,1 時, = 4 7 +8 16單調遞減,87 2故當 = 8時, = 4 7 + 1 18 16取得最大值,最大值為16,又當 = 0時, = 3,當 = 1時, = 0,故 1的取值范圍為 3, .1623.(23-24 2π高一下·遼寧朝陽·期中)在 △ 中, = 2, = 3,∠ = 3 , 為 的三等分點(靠近 點).(1)求 的值;(2)若點 滿足 = ,求 的最小值,并求此時的 .【解題思路】(1)將 化為 和 表示,利用 和 的長度和夾角計算可得結果;(2)用 、 表示 ,求出 關于 的函數解析式,根據二次函數知識可求出結果.1 1【解答過程】(1)因為 為 的三等分點(靠近 點),所以 = 3 = 3( ),所以 = + = + 1 1 13 3 = 3 +23 ,1 2 1 2所以 = ( 23 + 3 ) ( ) = 3| | + 3| |2 13 = 1 2 1 2π 23 × 9 + 3 × 4 3 × 3 × 2 × cos 3 = 3.(2)因為 = ,所以 = ,因為 = + = + = +( 1) ,所以 = + ( 1) = + ( 1)| |22π= | || |cos 3 + ( 1)| |22= 3 + 4 ( 1) = 4 2 7 = 4( 7 ) 498 16,所以當 = 78時, 49取得最小值 16.24.(24-25 高一下·四川成都·階段練習)在△ABC 中,已知 = 2, = 1, = 1, = (0 ≤ ≤ 1),Q 為線段 CA 延長線上的一點,且 = ( < 0).(1)當 = 1且 = 12,設 PQ 與 AB 交于點 M,求線段 CM 的長;(2)若 +3 = ,求 t 的最大值.【解題思路】(1)用 , 表示 ,結合向量的模公式,即可求得本題答案;(2)結合題目條件和向量積的公式,逐步化簡,可得到7 2 +2 4 + 1 = 5 1,然后分離變量,利用函數的單調性即可求得本題答案.【解答過程】(1)因為 = 1且 = 12,所以 是 的中點, 是 的中點,則 M 是 △ 的重心,設 = , = 1 1 1所以 = 3 + = 3 2 = 3 =13 ,| | 1 2 = = 1 2 2 + 2 = 4 + 2 + 1 = 19;3 9 3 9 3 3(2)因為 = (0 ≤ ≤ 1), = ( < 0),所以 = + = + = +(1 ) = +(1 ) , = = + (1 ) = +( + 1) , = + (1 ) = 2 + (1 ) = 5 1, = + ( 1) + ( + 1) = 7 2 +2 4 + 1,由 +3 = ,得:7 2 +2 4 + 1 = 5 1,所以 (1 2 ) = 7 2 9 + 5,因為 < 0,7 2 9 + 5 > 0,1 2所以2 < ≤ 1 =7 9 +5, 1 2 ,7 (1 )2 9 = 1 2 ∈ = (1 )+5 = 7 9令 [ 1,0),則 4 2 4 + 4 +1在[ 1,0)單調遞減,所以當 = 1時, 有最大 值-3.題型 7 證明三角形中的恒等式或不等式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25.(2024·安徽·模平擬面預向量測線性)運算在的坐△標表 示 中,A,B,C 所對的邊是 a,b,c.(1)請用正弦定理證明:若 > ,則 > ;(2)請用余弦定理證明:若 > ,則 > .【解題思路】(1)根據正弦定理結合已知條件得出sin > sin ,對角 , 的范圍進行分類討論,再利用正弦函數的單調性即可得出結果;(2)根據余弦函數 = cos 在(0,π)上單調遞減,得cos < cos ,利用余弦定理轉化為邊的關系即可得出結果. 【解答過程】(1)由正弦定理知,sin = sin = 2 ,若 > ,則2 sin > 2 sin ,即sin > sin .ⅰ π π( )若 A, ∈ 0, ,則由 = sin 在 0, 單調遞增,得 > .2 2(ⅱ)若 ∈ 0, π , ∈ π ,π ,則sin > sin = sin(π ) π ∈ 0, π,此時 ,2 2 2由 = sin 在 0, π 單調遞增,得 > π + > π,顯然不成立,舍去.2ⅲ ∈ 0, π ∈ π( )若 , ,π ,必有 > 成立.2 2綜上,在 △ 中,若 > ,則 > .(2)由 = cos 在(0,π)上單調遞減,若 > ,則cos < cos , 2+ 2 2 2+ 2 2由余弦定理得, < ,則 ( 22 2 + 2 2) < ( 2 + 2 2),所以 2 + 2 3 < 2 + 2 3,即 ( ) + 2( ) + ( )( 2 + 2 + ) < 0,即( ) ( + )2 2 = ( )( + + )( + ) < 0,而 + + > 0, + > 0,所以 > .所以在 △ 中,若 > ,則 > .26.(2024·全國·模擬預測)在 △ 中,點 D,E 都是邊 BC 上且與 B,C 不重合的點,且點 D 在 B,E之間, = .(1)求證:sin∠ = sin∠ .(2) 2 2 2若 ⊥ ,求證: 2 + 2 = 1 sin∠ .【解題思路】(1)分別在 △ , △ , △ 中,利用正弦定理即可得證;π π(2)設∠ = ∠ = ,則0 < < 4,∠ = 2 2 ,在 △ , △ 中,利用正弦定理即可得證.【解答過程】(1)如圖.在 △ sin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 .在 △ sin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 .在 △ sin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 .sin∠ = sin = 所以sin∠ sin = 1,所以sin∠ = sin∠ .(2)因為 ⊥ ,π所 + = 2,所以sin = cos .π由∠ = 2可知∠ ,∠ 均為銳角.由(1)知,∠ = ∠ .π π設∠ = ∠ = ,則0 < < 4,∠ = 2 2 .由sin∠ = cos2 = 1 2sin2 sin2 = 1 sin∠ ,得 2 .在 △ sin 中,由正弦定理,得 = sin .△ = sin cos 在 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 = sin . 2 + 2= sin2 + cos2 所以 2 2 sin2 sin2 =1 2sin2 = 1 sin∠ .27.(23-24 高一下·安徽·期中)已知銳角 △ , , , 分別為角 , , 的對邊,若 2 + 2 2 = 2 (1 + cos ).(1)求證: = 2 ;(2) 求 的取值范圍.【解題思路】(1)根據題干,利用余弦定理化簡可得 cos = (1 + cos ),再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cos sin cos = sin 即sin( ) = sin ,再根據 △ 是銳角三角形,所以 = 即可得解;π π(2 1)由 △ 是銳角三角形,所以6 < < 4,由正弦定理可得 = = 3 4sin2 ,結合角 的范圍即可得解.2 2 2 2 2 2【解答過程】(1) + = 2 (1 + cos ) + 2 = (1 + cos ) cos = (1 + cos ) cos = (1 + cos ) 根據正弦定理sin = sin ,由 cos = (1 + cos ) sin cos = sin (1 + cos ) sin cos sin cos = sin ,即sin( ) = sin .∵△ 是銳角三角形,∴ , ∈ 0, π , ∴ ∈ π , π ,2 2 2因此有 = = 2 (2) △ 是銳角三角形, ∴ , , ∈ 0, π ,而 = π = π 3 ,20 < < π ,2π∴ 0 < 2 < ,2 π < < π ,0 < π 3 < π6 42 sin sin 由正弦定理sin = sin ,得 = sin = sin3 ,則sin3 = sin(2 + ) = sin2 cos + cos2 sin = 2sin cos2 + (1 2sin2 )sin ,而1 sin2 = cos2 , ∴ sin3 = 3sin 4sin3 = = 1 , ∵ ∈ π π所以 3 4sin2 , , ∴ sin ∈1 , 2 ,6 4 2 2∴ = ∈ 1 ,11,因此2 的取值范圍為 ,1 .228.(23-24 高一下·江蘇鹽城·期末)在△ABC 中,角 A,B,C 的對邊分別為 a,b,c,已知 C=2B.(1) 1若sin = 3,求sin 的值; (2) 1 若 > ,求證: 5 12 < < .(參考數據: = 2sin10 = ≈ 0.618)2 【解題思路】(1)由三角形內角性質可得0 < < 2,結合已知并利用二倍角正余弦公式求cos 、sin 、cos ,最后應用誘導公式、和角正弦公式求sin . (2)由大邊對大角及三角形內角性質得0 < < 5,根據 = 2 1及正弦定理邊角關系得 = 2cos ,即可證結論. 【解答過程】(1)由 = 2 , + + = ,故0 < < 3,sin = 1 cos = 2 2 sin = sin2 = 2sin cos = 4 2又 3,可得 ,則 ,cos = cos2 = 2cos2 1 = 7,3 9 9則sin = sin[ ( + )] = sin( + ) = sin cos + cos sin = 2327.(2)由 > 知: > = 2 > 0, 所以 = + + > + 2 = 5 ,即0 < < 5,又sin = sin2 = 2sin cos sin 1 1,則sin = 2cos ,即 = 2cos ,1 1 1 2所以 < < 2cos 2 ,而cos5 = 1 2sin210 =5+1,則 = = 5 1 = 5 4 2cos 5 5+1,21綜上,2 < < .題型 8 三角形(四邊形)的面積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29.(2024·黑龍江哈平面爾向濱量線·性一運模算的)坐標在表示△ 中,角 , , 所對的邊分別為 , , , sin = 3 cos ,角 的平分線交 于點 ,且 = 1.(1)求 的大小;(2)若 = 2 5,求 △ 的面積.【解題思路】(1)利用正弦定理把邊化成角,進而求解;(2)由三角形面積公式并利用 △ + △ = △ 可得 + = ,再由余弦定理即可求得 = 5,由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可得結果.【解答過程】(1)因為 sin = 3 cos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 3sin cos .因為 ∈ (0,π),所以sin ≠ 0,所以sin = 3cos ,故tan = 3, ∈ = 2π又因為 (0,π),所以 3 .(2)由題意可知 △ + △ = △ ,1 π π sin + 1 1 2π即2 3 2 sin3 = 2 sin 3 ,化簡可得 + = . 2+ 2 2 2 2在 △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 ( + ) 2 2 = 2 = 12,( )2 2 20 1從而 2 = 2,解得 = 5或 = 4(舍).則 1△ = 2 sin =1 × 5 × sin2π2 3 =5 3.430.(23-24 高一下·江蘇無錫·階段練習)在四邊形 中, // , sin∠ = 2 sin∠ .(1)求證: = 2 .(2)若 = 3 = 3,且∠ = 60°,求四邊形 的面積.【解題思路】(1)由條件結合正弦定理證明 sin∠ = sin∠ ,由此證明結論;(2)由余弦定理求 ,結合三角形面積公式求結論.【解答過程】(1)在 △ 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 = sin∠ ,因為 // ,所以∠ = ∠ ,所以 sin∠ = sin∠ ,在 △ 中,由正弦定理得,即 sin∠ = sin∠ ,所以 sin∠ = sin∠ .又 sin∠ = 2 sin∠ ,所以 sin∠ = 2 sin∠ ,所以 = 2 .(2) = 3 = 3,則 = 1,由(1)知 = 2 = 2,因為∠ = 60 ,則在 △ 中,由余弦定理得, 2 = 2 + 2 2 cos∠ ,即22 = 2 + 12 2 × 12又 > 0 1+ 13,解得 = ,2此時四邊形 = 1 1( + ) × × sin60 = × (3 + 1) × 1+ 13 × 3 = 39+ 3的面積 2 2 .2 2 231.(23-24 高一下·河南南陽·期中)在銳角 △ 中,內角 A,B,C 的對邊分別為 a,b,c,且2 cos = 2 .(1)求 C;(2)若 = 5, = 19,求 △ 的面積.【解題思路】(1)方法一:根據余弦定理將角化為邊,化簡后,再根據余弦定理求角;方法二:根據正弦定理將邊化為角,再根據三角函數兩角和差公式化簡,即可求解;(2)根據余弦定理和銳角三角形的性質,求 ,再代入三角形面積公式,即可求解. 2+ 2 2【解答過程】(1)(方法一:)由余弦定理得:cos = 2 ,又由題知:2 cos = 2 ,2 2 2所以 + 2 = 2 ,化簡得 2 + 2 2 = ,2 2 2 2所以:cos = + 2 =12,π因為 ∈ 0, π ,故 =2 3.(方法二:)由正弦定理得:2sin cos = 2sin sin ,sin = 2sin( + ) 2sin cos sin = 2sin cos 因為sin ≠ 01所以:cos = 2,π因為 ∈ 0, π ,故 = .2 3(2)由余弦定理: 2 = 2 + 2 2 cos ,整理得 2 5 + 6 = 0,解得 = 2或 = 3.當 = 2時, 2 + 2 < 2,最大角 B 是鈍角, △ 為鈍角三角形,舍去;當 = 3時, 2 + 2 > 2,最大角 B 是銳角, △ 為銳角三角形,符合題意. = 1 sin = 1所以 △ 2 2 × 5 × 3 ×3 = 15 3.2 432.(23-24 高一下·河南洛陽·期中)已知平面四邊形 中,對角線 為∠ 的平分線, 與 相交于點 , = 5, = 7,cos∠ = 15.(1)求 的長;(2)若 = ,求 △ 的面積.【解題思路】(1)先根據余弦定理得出邊長再結合面積公式得出邊長即可;(2)先應用正弦定理得出角的正弦,再結合同角三角函數關系得出余弦值,最后應用兩角和差公式求出正弦及面積公式計算.21 △ cos∠ = 25+ 49 1【解答過程】( )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2×5× = 5, = 4 = 6 ∵cos∠ = 1解得 或 (舍去). 5,∴sin∠ =2 6.5又cos∠ = 1 2sin2∠ ,解得sin∠ = 15(負值舍去),5∴sin∠ = sin∠ = 15.∵ 5 △ = △ + △ ,∴1 1 12 sin∠ = 2 sin∠ + 2 sin∠ 1即2 × 5 × 4 ×2 6 = 12 × 5 × ×15 + 12 × 4 × ×15 8 10.∴ = .5 5 5 9(2)在 △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 sin∠ ,5 7 2 6即sin∠ = 2 6,則sin∠ = ,5 75由于∠ 為銳角,∴cos∠ = 7.∵ = ,∴∠ = ∠ ,即sin∠ = sin∠ = 15,∴cos∠ = 10,5 510 2+ 2 2 16 2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 = 2 =5 8 = ,解得 = = 10.∵cos∠ = 57,∴sin∠ = sin(∠ ∠ ) = sin∠ cos∠ cos∠ sin∠ =15 × 5 105 7 ×52 6 = 15,7 35∴ = 1 sin∠ = 1 × 7 × 10 × 15 6△ 2 2 = .35 2題型 9 求三角形中的邊長或周長的最值或范圍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33 24-25 ·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 △ , , ( 2 )cos + 2+ 2 2.( 高三上 安徽合肥 階段練習) 的內角 的對邊分別為 ,,,已知 2 = 0.(1)若 = 4, + = 8,求 △ 的面積; (2)若角 為鈍角,求 的取值范圍.π【解題思路】(1)利用正、余弦定理以及三角恒等變換可得 = 3,利用余弦定理可得 = 16,即可得面積; 2 3 1( )利用正弦定理以及三角恒等變換可得 = + 2,結合角 B 的范圍運算求解.2tan 2+ 2 2【解答過程】(1)因為( 2 )cos + 2 = 0,由余弦定理可得( 2 )cos + cos = 0,由正弦定理得(sin 2sin )cos + sin cos = 0,又因為sin cos + sin cos = sin( + ) = sin(π ) = sin ,則有sin (1 2cos ) = 0,因0 < < π 1,sin > 0,則cos = 2,π且0 < < π,故 = 3.由余弦定理, 2 = 2 + 2 2 cos ,代入得, 2 + 2 = 16,因 + = 8,則有( + )2 3 = 16,即得 = 16,故 △ 的面積 = 12 sin =1 × 16 × 32 = 4 3.2 (2 sin 2π)由正弦定理,sin = sin 可得 = sin ,且 = 3 , sin sin 2π 3 cos +1 sin 1代入化簡得: = = 3 = 2 2 3 sin = + .sin sin 2tan 20 < < π π因 為鈍角,故由 22π > π ,可得0 < < 6,3 2 則0 < tan < 3 3 > 3, ,即 > 2,3 2tan 2 故 的取值范圍是(2, + ∞).34.(23-24 高一下·廣東茂名·期中)設 △ 內角 , , 的對邊分別為 , , ,已知 = 2 3,2 = 2 cos .(1)求角 ;(2)若 + = 4,求 △ 的面積;(3)求 △ 的周長的取值范圍.【解題思路】(1)利用正弦定理將邊化角,再由誘導公式及兩角和的正弦公式計算可得;(2)利用余弦定理求出 ,再由面積公式計算可得;3 π 2π( )由正弦定理將邊化角,再化簡得 + = 4 3sin + ,再由0 < < 3 求得 + 的取值范圍,即可得6周長的取值范圍.【解答過程】(1)因為2 = 2 cos ,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 sin = 2sin cos ,又sin = sin[π ( + )] = sin( + ),所以2sin( + ) sin = 2sin cos ,即2sin cos + 2cos sin sin = 2sin cos ,所以2cos sin = sin ,又 ∈ (0,π),所以sin > 0,則cos =12,π又 ∈ (0,π),所以 = 3.π(2)因為 = 2 3, = 3, + = 4,由余弦定理得 2 = 2 + 2 2 cos = ( + )2 2 2 cos ,即12 = 42 2 2 × 12, 解得 =43,π所以 △ 1的面積 △ = 2 sin =1 × 42 3 × sin33 = .3π(3)因為 = 2 3, = 3, 2 3由正弦定理得sin = sin = sin = 3 = 4,22π因為 + = π = 3 ,所以 + = 4(sin + sin ) = 4 sin + sin 2π 32π 2π= 4 sin + sin 3 cos cos 3 sin = 4 3 1 cos + 3 sin = 4 3sin + π ,2 2 6π π因為0 < < 2π 5π3 , 所以6 < + 6 < 6 ,sin +π ∈ 1 ,1 ,6 2所以 + ∈ (2 3,4 3], 即 + + ∈ (4 3,6 3],所以 △ 周長的取值范圍為(4 3,6 3].35.(23-24 高一下·浙江麗水·階段練習)在銳角 △ 中,已知角 A,B,C 所對的邊分別為 a,b,c,且 2 2 2sin( ) = 3cos .(1)求角 C 的大小;2(2) 求 2+ 2的取值范圍.【解題思路】(1)應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邊角互化,進而求出角 C. 2 2+ 2 1(2)應用余弦定理,化簡 = 2+ 2 2+ 2 = 1 2+ 2 = 1 + ,利用正弦定理結合三角函數求出范圍. 【解答過程】(1)由余弦定理 2 2 = 2 2 cos ,及正弦定理sin = sin = sin 得 2 2 2= 2 cos = 2 cos = sin 2sin cos = sin( + ) 2sin cos =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2 2 sin sin sin =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 sin .sin( ) sin( )所以 sin = sin( ) ≠ 03cos ,又 ,所以sin = 3cos tan = 3π所以 = 32 2 2+ 2 1( ) 2+ 2 = 2+ 2 = 1 2+ 2 = 1 + = sin sin +π 1 sin + 3 cos 1 1因為 3 2 23 sin = = = 2 + sin sin 2 tan , ∈ 0, π2在銳角 △ 2π π π π π中, = ∈ 0, π ,解得 ∈ , ∪ , ,3 2 6 3 3 2 ≠ 所以tan ∈ 3 1, 3 ∪ ( 3, + ∞),所以 = 2 +3 1 1tan ∈ ,1 ∪ (1,2),3 2 2 5 2 1 1 3由對勾函數的性質可得 + ∈ 2, ,所以 2 2+ 2 = 1 + ∈ , . 2 536.(23-24 + 高三上·浙江紹興·期末)已知銳角 △ 的內角 A,B,C,所對的邊分別為 a,b,c,且 sin 2= sin .(1)求角 A;(2)若 = 2 3,求 △ 的周長的取值范圍.【解題思路】(1)利用誘導公式和正弦定理即可;(2)根據正弦定理得 = 4sin , = 4sin + π ,從而化邊為角,結合三角恒等變換和三角函數值域即可得3到其范圍.π 【解答過程】(1)由已知得, sin = sin ,2 2 則根據正弦定理得sin cos2 = sin sin (sin > 0),cos 2 = 2sin 12cos2 sin2 = 2(cos 2 ≠ 0),π∵△ 為銳角三角形, ∴ = 3. (2)由正弦定理得sin = πsin = sin = 4,即sin = sin = sin π + = 4,3則 = 4sin , = 4sin + π ,3π + + = 2 3 + 4sin + 4sin + 3π π= 2 3 + 4sin + 4 sin cos 3 + cos sin 3= 2 3 +4 3sin + π ,60 < < π因為 2π π π π 2π0 < 2π < π ,解得6 < < 2,得 + 6 ∈ , ,3 33 2所以sin + π ∈ 3 ,1 ,得 + + ∈ (2 3 + 6,6 3].6 2題型 10 解三角形與三角函數綜合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37 23-24 ·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 △ = 2 = 2.( 高一下 浙江臺州 期中)如圖,在 中, , 3 ,E 是邊 上的點.(1)若直線 與 的交點 O 恰好是線段 的中點,設 = ,求實數 x 的值;π(2)若∠ = 3, = 3 =1, 3 ,求 的取值范圍.1 = 2 2 1 1 1 1【解題思路】( )因為 ,得到 = 3 + 3 ,再由 = 3 + 6 ,進而化簡拿得到 = 3 + 14 ,結合三點共線,即可求解;(2)由正弦定理得到 = 2 3sin 4 3 2 3, = 2 3sin ,分別求得 = sin 和 = sin ,化簡得到3 3 = 2sin π ,結合三角函數的性質,即可求解.6【解答過程】(1)解:因為 = 2 ,可得 = + = + 1 = + 1 2 13 3 + = 3 + 3 ,1 1又因為 是線段 的中點,所以 = 2 = 3 +16 ,因為 = , = 23 1,所以 = , =32 1 1,所以 = 3 + 4 ,又因為 E,O,F 1 1三點共線,可得3 + 4 = 1,解得 =49.π2 = 3,∠ = = 3( )解:因為 3,由正弦定理得到sin∠ sin = sin = 3 = 2 3,2所以 = 2 3sin , = 2 3sin , = 2 4 3 1 2 3可得 3 = sin , = 3 = sin 3 3則 = 4 3sin 2 3sin = 2 3 2sin sin π + = 3sin cos = 2sin3 3 3 π,3 6π ∈ 0, 2π ∈ π , π sin ∈ 1因為 ,所以 6 ,則 ,1 ,3 6 2 6 2所以 的取值范圍是( 1,2).38.(23-24 高一下·四川巴中·期末)已知函數 ( ) = 2sin( + ) > 0, < < 的部分圖象如圖所示.2 2(1)求函數 ( )的解析式;(2)在銳角 △ 中,角 , , ( ) = 3 = 2 △ 3 3所對的邊分別為 , , ,若 , ,且 的面積為 ,2求 .5 【解題思路】(1)根據圖形求出最小正周期可求得 = 2,代入點 ,2 可求得 ;12 (2)根據 ( ) = 3求得 = 3,根據面積求出c,即可由余弦定理求得a.3 5 3 【解答過程】解:(1)據圖象可得 4 = 12 = 4 ,故 = ,3由 = 2 = 得: = 2. 5 由 = 2sin 2 × 5 + = 2 5 得:sin + = 1.12 12 6 5 4 由 2 < < 2知,3 < 6 + < 3 ,∴ 5 6 + = 2,解得 = 3,∴ ( ) = 2sin 2 ;3(2) ∵ ( ) = 2sin 2 = 3, ∴ sin 2 = 3,3 3 2 ∵ ∈ (0, ) 2 ∈ , 2 2 , 3 ,3 3 ∴ 2 3 = 3, ∴ = 3,△ 1 由題意得 的面積為2 × 2 × × sin3 =3 3,解得 = 3,2 由余弦定理得 2 = 2 + 2 2 cos = 22 + 32 2 × 2 × 3cos3 = 7,解得: = 7.39.(2024·北京·三模)已知函數 ( ) = 2 3sin cos + 2cos2 ,( > 0)的最小正周期為π.(1)求 的值;(2)在銳角 △ π中,角 A,B,C 所對的邊分別為 a,b,c.c 為 ( )在 0, 上的最大值,再從條件①、條件2②、條件③這三個條件中選擇一個作為已知,求 的取值范圍.條件①: cos + cos = 2 cos ;條件② 2 sin cos + sin2 = 3 ③ △ S = 3( 2+ 2 2): ;條件 : 的面積為 ,且 .注:如果選擇多個條件4分別解答,按第一個條件計分.【解題思路】利用三角恒等變換整理可得 ( ) = 2sin 2 + π +1,結合最小正周期分析求解;6π π以2 + 6為整體,結合正弦函數最值可得 = 3.若選條件①:利用正弦定理結合三角恒等變換可得 = 3,利π用正弦定理邊化角,結合三角恒等變換可得 = 2 3sin ,結合正弦函數分析求解;若選條件②:3π利用正弦定理結合三角恒等變換可得 = 3,利用正弦定理邊化角,結合三角恒等變換可得 = 2 3sinπ π ,結合正弦函數分析求解;若選條件③:利用面積公式、余弦定理可得 = 3,利用正弦定理邊化角,3結合三角恒等變換可得 = 2 3sin π ,結合正弦函數分析求解.3π【解答過程】(1)由題意可知: ( ) = 2 3sin cos + 2cos2 = 3sin2 + cos2 + 1 = 2sin 2 +6+1, ( ) π > 0 = 2π因為函數 的最小正周期為 ,且 ,所以 2π = 1.(2)由(1)可知: ( ) = 2sin 2 + π +1,6 ∈ 0, ππ2 + ∈ π 7π因為 ,則2 6, ,6 6π π π可知當2 + 6 = 2,即 = 6時, ( )取到最大值 3,即 = 3.若條件①:因為 cos + cos = 2 cos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cos + sin cos = 2sin cos ,又因為sin cos + sin cos = sin( + ) = sin ,可得sin = 2sin cos ,且 ∈ 0, π ,則sin ≠ 0,2π可得cos = 12,所以 = 3, 3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 sin = sin = 3 = 2 3,可得 = 2 3sin , = 2 3sin ,2則 = 2 3sin 2 3sin = 2 3sin 2 3sin + π31 3= 2 3sin 2 3 2 sin + 2 cos = 3sin 3cos = 2 3sin π ,3π 0 < < π π因為 △ 銳角三角形,則 20 < 2π < π ,解得6 < < 2,3 2π π π可得 1 π 16 < 3 < 6,則 2 < sin < 2,可得 3 < < 33所以 的取值范圍為( 3, 3);若條件②;因為2 sin cos + sin2 = 3 ,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2 cos + sin sin2 = 3sin ,則2sin2 cos + 2sin sin cos = 3sin , ∈ 0, π因為 ,則sin ≠ 0,2可得2sin cos + 2sin cos = 2sin( + ) = 2sin = 3,π即sin = 3 π,且 ∈2 0, ,所以 = ,2 3 3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 sin = sin = 3 = 2 3,可得 = 2 3sin , = 2 3sin ,2則 = 2 3sin 2 3sin = 2 3sin 2 3sin + π31 3= 2 3sin 2 3 2 sin + 2 cos = 3sin 3cos = 2 3sin π ,30 < < π π π因為 △ 銳角三角形,則 20 < 2π < π ,解得6 < < 2,3 2π π π可得 6 < 3 < 6,則 1 π 12 < sin < 2,可得 3 < < 33所以 的取值范圍為( 3, 3);③ = 3( 2+ 2 2) 1 3×2 cos 若選 :因為 ,則4 2 sin = ,4π整理得tan = 3,且 ∈ 0, π ,所以 = 3,2 3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 sin = sin = 3 = 2 3,可得 = 2 3sin , = 2 3sin ,2則 = 2 3sin 2 3sin = 2 3sin 2 3sin + π31 3= 2 3sin 2 3 2 sin + 2 cos = 3sin 3cos = 2 3sin π ,30 < < π π π因為 △ 銳角三角形,則 20 < 2π < π ,解得6 < < 2,3 2π π π < < 1 π 1可得 6 3 6,則 2 < sin < 2,可得 3 < < 33所以 的取值范圍為( 3, 3).40.(2024·湖南·模擬預測)已知函數 ( ) = 2 3sin cos 2cos2 .(1)求函數 = log2 ( )的定義域和值域;(2) + 已知銳角 △ 的三個內角分別為 A,B,C,若 = 0,求 的最大值.2π 1【解題思路】(1)先化簡 ( ),然后利用真數大于 0 可得sin 2 > 2,即可求出定義域,繼而求出值域;6π π π(2)先利用(1)可得 = 3,結合銳角三角形可得6 < < 2,然后利用正弦定理進行邊變角即可求出答案【解答過程】(1) ( ) = 2 3sin cos 2cos2 = 3sin2 cos2 1 = 2sin 2 π 1,6所以要使 = log2 ( ) = log2 2sin 2 π 1 有意義,6只需2sin 2 π 1 > 0 sin π >1,即 2 ,6 6 2π π π π所以6 +2 π < 2 6 <5π6 +2 π, ∈ Z,解得6 + π < < 2 + π, ∈ Z所以函數 = log2 ( ) π π的定義域為 + π, + π , ∈ Z,6 2由于0 < 2sin 2 + π 1 ≤ 1,所以log2 ( ) ≤ log21 = 0,6所以函數 = log2 ( )的值域為( ∞,0];(2 π π 1)由于 = 2sin 1 = 0,所以sin = ,2 6 6 2π π π π π π π因為0 < < 2,所以 6 < 6 < 3,所以 6 = 6即 = 3,π 0 < < π π由銳角 △ 可得 20 < = 2π < π ,所以6 < < 2,3 2 + sin +sin 2 π 2 3由正弦定理可得 3 = sin = sin + sin + = sin + cos = 3sin + cos = 2sin3 3 3 2 2 + π ,6π π π π 2π + 因為6 < < 2,所以3 < + 6 < 3 ,所以 3 < ≤ 2, + 所以 的最大值為 2.題型 11 根據復數的四則運算結果求復數特征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41.(24-25 高一上·平上面向海量線·課性運后算的作坐業標表)示 已知復數 1 = 3 i與 2 = 1 + 32 i.2(1)求| 1|及| 2|的值;(2)設 ∈ ,滿足| 2| ≤ | | ≤ | 1|的點 Z 的集合是什么圖形?【解題思路】(1)利用求復數模的公式求解即可;(2)利用復數的幾何意義,確定出點的集合即可判斷.2 | 1 3 | 1 2 3 2【解答過程】(1)| 1| = | 3 i| = ( 3) + ( 1)2 = 2,| 2| = + i = + = 1;2 2 2 2(2)由(1)知1 ≤ | | ≤ 2,設 = + i(x、 ∈ ).因為不等式| | ≥ 1的解集是以為圓心,1 為半徑的圓上和該圓外部所有點組成的集合,不等式| | ≤ 2的解集是以 O 為圓心,2 為半徑的圓上和該圓內部所有點組成的集合,所以滿足條件1 ≤ | | ≤ 2的點 Z 的集合是以原點 O 為圓心,以 1 和 2 為半徑的兩圓所夾的圓環,并包括圓環的邊界,如圖所示.42.(24-25 高一·全國·單元測試)已知復數 滿足| + 2 2i| = 2,且復數 在復平面內的對應點為 .(1)確定點 的集合構成圖形的形狀;(2)求| 1 + 2i|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題思路】(1)根據復數模的幾何意義確定點 的集合構成圖形的形狀.(2)根據復數模的幾何意義,結合圓的幾何性質求得正確答案.【解答過程】(1)設復數 2 + 2i在復平面內的對應點為 ( 2,2),則| + 2 2i| = | ( 2 + 2i)| = | | = 2,故點 的集合是以點 為圓心,2 為半徑的圓,如下圖所示.(2)設復數1 2i在復平面內的對應點為 (1, 2),則| 1 + 2i| = | |,如下圖所示,| | = (1 + 2)2 + ( 2 2)2 = 5,則| 1 + 2i|的最大值即| |的最大值是| | + 2 = 7;| 1 + 2i|的最小值即| |的最小值是| | 2 = 3.43.(23-24 高一下·浙江寧波·期中)已知復數 = + i,其中 , ∈ R,i為虛數單位.(1)當| | = 5,且 2 +2 3 + ( 2 + 2)i是純虛數,求 , 的值;(2)當| | = 5時,求| 1|的取值范圍.【解題思路】(1)根據復數的種類及特點求參即可;(2)根據復數的模長公式及兩點間的距離公式,結合圖形可得結果.【解答過程】(1) ∵ | | = 5, 2 +2 3 + ( 2 + 2)i是純虛數,故有∵ 2 + 2 = 25, 2 +2 3 = 0, 2 + 2 ≠ 0,經計算有, = 3, =± 4;(2) ∵ | | = 5,| 1| = ( 1)2 + 2,所以有 2 + 2 = 25,如下圖,根據幾何意義,可知4 ≤ | 1| ≤ 6.44.(23-24 高一下·江蘇無錫·期中)設復數 1 = 2 + i(其中 ∈ ), 2 = 3 4i. (1) 1若 是純虛數,求 ;2(2)求滿足| 2| ≤ 3的復數 在復平面上對應的點構成的圖形的面積. 1【解題思路】(1)將 化成復數的一般形式,則實部為0,虛部不為0,即可求解(2)復數 在復平面上對2應的點構成的圖形是以(3, 4)為圓心,半徑為 3的圓及其內部,代圓的面積公式即可求解 1 (2+ i)(3+4i) 2【解答過程】(1) =2+ i = 6+8i+3 i+4 i (6 4 )+(8+3 )i2 3 4i (3 4i)(3+4i) = 32 (4i)2 = 25依題意6 4 = 0且8 + 3 ≠ 0,3所以 = 2;(2)設 = + i, , ∈ R,則 2 = ( 3) + ( + 4)i| 2| ≤ 3 ( 3)2 + ( + 4)2 ≤ 3故復數 在復平面上對應的點構成的圖形是以(3, 4)為圓心,半徑為 3的圓及其內部所以 = 2 = 3 .題型 12 復數范圍內方程的根的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45.(23-24 高一下·平上面向海量線松性江運算·的期坐末標表)示 已知i為虛數單位,復數 = ( 2 3 4) + ( 2 + )i.(1)當實數 取何值時, 是純虛數;(2)當 = 1時,復數 是關于 的方程 2 + + = 0的一個根,求實數 與 的值.【解題思路】(1)由 是純虛數得到實部為0,虛部不為0,解方程組得到 的值;(2)將 = 6 + 2i代入方程,實部和虛部均為0,解方程組得到 和 的值.2【解答過程】(1 3 4 = 0)由 是純虛數得 2 + ≠ 0 ,解得 = 4.所以當 = 4時, 是純虛數.(2)當 = 1時, = 6 + 2i,因為 是關于 的方程 2 + + = 0的一個根,所以 2 + + = 0,即( 6 + 2i)2 + ( 6 + 2i) + = 0,整理得(32 6 + ) + (2 24)i = 0,32 6 + = 0 = 12所以 2 24 = 0 ,解得 = 40 .46.(23-24 高一下·上海·期末)設i是虛數單位, ∈ . 是關于 的方程 2 (2 + i) + = 0的兩根,且滿足| | + | | = 3.(1)若 = 2 + 5i,求 與 的值;(2)若 = 0,求 的值.2【解題思路】(1)由| | = 22 + 5 = 3,及| | + | | = 3,得| | = 0,即可求解;(2)當 = 0時,則 , 是關于 的方程 2 2 + = 0的兩根,則 △= 4 4 ,進行分類討論,即可求解.2【解答過程】(1)解:由 = 2 + 5i,得| | = 22 + 5 = 3,而| | + | | = 3,得| | = 0,因為 , 是關于 的方程 2 (2 + i) + = 0的兩根,2 + 5i+ =2+ i所以 2 + 5i = ,得 = 5 i,由| | = 0,得 = 5,得 = 0,則 = 0;(2)當 = 0時,則 , 是關于 的方程 2 2 + = 0的兩根,則 △= 4 4 ,當 = 1時,則 = = 1,不滿足| | + | | = 3,當 < 1時,得 △= 4 4 > 0 + =2得 = ,由| | + | | = 3得(| | + | |)2 = 9,得 2 + 2 +2| | = 9,得( + )2 2 + 2| | = 9,得 2 + 2| | = 5,當0 ≤ < 1時,不成立,當 < 0 5時,得 = 4,當 > 1時,得 △= 4 4 < 0,不妨記 = 1 1i, = 1 + 1i,由| | + | | = 3得 1 + 1 + 1 + 1 = 3,9得 = 4, 5 9故 的值為: 4或4.47.(23-24 高一下·上海·期末)設復數 1, 2滿足: 1 2 +2i 1 2i 2 +1 = 0(1)若 2 1 = 2i,求 1與 2.(2)若 1, 2是實系數一元二次方程 2 2 2 + = 0的兩個根,求實數 的值.【解題思路】(1)先設 1 = + i( , ∈ ),代入運算即可;(2)由題意可設 1 = 2 + i( ∈ R),則 2 = 2 i,代入運算即可.【解答過程】(1)設 1 = + i( , ∈ R),由 2 1 = 2i得到 2 = ( + 2)i,因為 1 2 +2i 1 2i 2 +1 = 0,則( + i)[ ( + 2)i] +2i( + i) 2i[ ( + 2)i] +1 = 0,整理得 2 + ( + 2) + 1 4 4 2 i = 0, 2 + ( + 2) + 1 4 4 = 0 = 0 = 0可得 2 = 0 ,解得 = 3 或 = 1 ,所以 1 = 3i, 2 = 5i或 1 = i, 2 = i;(2)若 1, 22是實系數一元二次方程 2 2 + = 0的兩個虛根,則 1 + 2 = 2 2, 1 2 = ,且 1, 2互為共軛復數,設 1 = 2 + i( ∈ R),則 2 = 2 i,可得 21 2 = 2 + = , 1 2 = 2 i,因為 1 2 +2i 1 2i 2 +1 = 1 2 +2i( 1 2) +1 = 0,即2 + 2 +2i(2 i) +1 = 2 4 + 3 = 0解得 = 1或 = 3,所以 = 3或 = 11.48.(2024 高三·全國·專題練習)已知關于 的二次方程 2 (tan + i) (i + 2) = 0.(1)當 為何值時,這個方程有一個實根?(2)是否存在 ,使得原方程有純虛數根?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試說明理由.【解題思路】(1)設方程的一個實根為 0,帶入方程,化簡成標準形式,再由復數相等的意義即可求得 ;(2)設方程有純虛數根 i( ∈ ,且 ≠ 0),代入原方程,再復數相等意義得出 2 + 2 = 0,此方程無解,即可判定不存在.【解答過程】(1)設 0是方程的一個實根,則 20 (tan + i) 0 (i + 2) = 0,即 20 tan 0 2 i( 0 + 1) = 0. 2 tan 2 = 0根據復數相等的意義知 0 0 0 + 1 = 0π解得: 0 = 1,tan = 1, = π + 4( ∈ ).π所以,當 = π + 4( ∈ )時,原方程有一實根 0 = 1.(2)假定方程有純虛數根 i( ∈ ,且 ≠ 0),代入原方程得( i)2 (tan + i) i (i + 2) = 0,即 2 + 2 ( tan + 1)i = 0. 2 + 2 = 0由復數相等意義知 ( tan + 1) = 0但方程 2 + 2 = 0即 2 + 2 = 0無實數解,即實數 不存在.所以,對任何實數 ,原方程不可能有純虛數根.題型 13 空間幾何體的截面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49.(2024 高三·全國平面·向專量線題性練運算習的坐)標表如示圖在正方體 1 1 1 1中, , 是所在棱上的中點.(1)求平面 與平面 夾角的余弦值;(2)補全截面 . △投影【解題思路】(1)利用投影面積法可得cos = ,可設正方體的棱長為 2,計算即可求解;△ (2)利用正方體截面的性質即可得結果. 【解答過程】(1 △投影)由投影面積法可得cos = ,△ 因為 , 是所在棱上的中點,設正方體的棱長為 2,則 投影 = 2 × 2 1 1 12 × 1 × 2 2 × 1 × 1 2 × 1 × 2 =32, = 12 + 12 = 2, = ( 5)2 + 22 = 3, = ( 5)2 + 22 = 3,2 34所以在 △ 中, 邊上的高為 32 2 = ,2 21 34所以 17△ = 2 × 2 × = ,2 2 3cos = △投影 = 2 = 3 17所以 .△ 17 172(2)如圖,設 所在直線與 1 1所在直線交于點 ,與 1 1所在直線交于點 ,連接 交 1于點 ,連接 交 1于點 ,連接 , , , ,則五邊形 是平面 截正方體所得的截面.50.(23-24 高一下·河南洛陽·期中)如圖,在正方體 1 1 1 1中,H 是 1 1的中點,E,F,G 分別是 DC,BC,HC 的中點.(1)求證:平面 ∥ 平面 1 1;(2)若正方體棱長為 2,請在正方體的表面完整做出過 A,E, 1三點的截面,寫出作圖過程,并求出截面的面積.【解題思路】(1)連接 BH,根據中位線性質及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 和 平行于面 1 ,再根據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證明即可.(2)根據平面性質作出截面四邊形 1 ,結合正方體性質,根據菱形面積公式求解即可.【解答過程】(1)連接 BH,且 FG 為 △ 的中位線,∴ // ,∵ 面 1 1, 面 1 1,∴ //面 1 1,∵ // , 面 1 1, 面 1 1,∴ //面 1 1,∵ ∩ = ,EF,FG 都在平面 EFG 內,∴平面 //平面 1 1.(2)如圖,四邊形 1 為所求截面.取 1 1的中點 N,連接 1 ,NE,∴ ∥ 1 , = 1 ,取 1 1的中點 M,連接 AM, 1 ,∴ 1 ∥ 1 , 1 = 1 ,∴ 1 = , 1 = ,∴平行四邊形 1 為過 A,E, 1三點的截面,又 = = 5,則四邊形 1 為菱形,∴ = 1 1 1 2 1 = 2 2 3 2 2 = 2 6.51.(23-24 高一下·吉林長春·期中)已知正四棱柱 1 1 1 1中, = 2, 1 = 4,點 , 分別是棱 1, 1 1的中點,過 1, , 三點的截面為 .(1)作出截面 (保留作圖痕跡);(2)設截面 與平面 1 1 交于直線 ,且截面 把該正四棱柱分割成兩部分,記體積分別為 1, 2( 1 < 2).(ⅰ)求證: 1 // ; ⅱ 1( )求 的值.2【解題思路】(1)連接 1 并延長交 1 1的延長線于點 ,連接 交 1于 ,連接 即可得截面 .(2)(ⅰ)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質推理即得;(ⅱ)利用割補法及三棱錐的體積公式求出 1,進而求出 2的值即可.【解答過程】(1)在正四棱柱 1 1 1 1中,連接 1 并延長交 1 1的延長線于點 ,連接 交 1于 ,連接 ,則四邊形 1 是過 1, , 三點的平面截正四棱柱 1 1 1 1的截面 ,如圖:(2)(ⅰ)在正四棱柱 1 1 1 1中,平面 1 1//平面 1 1,平面 1 ∩ 平面 1 1 = 1 ,平面 1 ∩ 平面 1 1 = ,所以 1 // .(ⅱ)由(1)及已知, 1 ⊥ 平面 1 1, 1 ⊥ 平面 1 1,1由 是 1 1中點, 1 1// 1 1,得 1是 的中點,又 1 // 1 ,則 1 = 2 1 = 4, 1 = 2 1 = 1, = 1 1 1 1 1 1 71 1 1 1 = 3 △ 1 1 3 △ 1 = 3 × 2 × 2 × 2 × 4 3 × 2 × 1 × 1 × 2 = 3, 2 = 1 1 1 1 1 = 2 × 2 × 4 73 =413 , 1所以 =72 41.52.(23-24 高一下·河南·階段練習)如圖,在長方體 1 1 1 1中, , 分別在 1, 上.已知 = = 6, 1 = 8, = = 2.(1)作出平面 1 截長方體 1 1 1 1的截面,并寫出作法;(2)求(1)中所作截面的周長;(3)長方體 1 1 1 1被平面 1 截成兩部分,求體積較小部分的幾何體的體積.【解題思路】(1)延長 1 ,與 的延長線交于點 ,連接 并延長,可得交 的延長線于 ,可作所求截面.(2)利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可求五邊形 1 的周長;(3)利用 = 1 ,可求體積.【解答過程】(1)如圖所示,五邊形 1 為所求截面.作法如下:延長 1 ,與 的延長線交于點 ,連接 并延長,分別交 于 ,交 的延長線于 ,連接 1,交 1于點 ,連接 , ,則五邊形 1 為所求截面.2 ∥ ( )因為 1,所以 =1 = 4,則 = 2,1 2 1由 ∥ ,可得 = = 4 = 2,得 = 2, = 4,則 = 4 + 4 = 2 2, = 16 + 16 = 4 2. = = 2 = 1 2 1由 4 2,得 = 2,由 = = 8 = 4,得 = 2, 1 = 6,1則 = 4 + 4 = 2 2 1 = 1 = 36 + 36 = 6 2.故截面的周長為2 2 +4 2 +2 2 +6 2 +6 2 = 20 2.(3) = 1 1 1 = 3 × 2 × 8 × 8 × 8 1 × 13 2 × 2 × 2 × 2 13 ×1 2482 × 2 × 2 × 2 = 3 ,248故所求體積為 3 .題型 14 幾何體與球的切、接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53.(24-25 高三上·平四面向川量線南性充運算·的階坐段標表練示 習)如圖,四邊形 為矩形,且 = 2, = 1, ⊥ 平面 , = 1,E 為 的中點.(1)求證: ⊥ ;(2)求四棱錐 的外接球體積.【解題思路】(1)連接 ,由線面垂直得到 ⊥ ,再由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 ⊥ 平面 ,即可證明;(2)由底面為矩形利用長方體的性質可得四棱錐外接球的半徑,再由體積公式計算體積.【解答過程】(1)連結 , ∵ 為 的中點, = = 1,∴ △ 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則∠ = 45°,同理可得∠ = 45°,∴∠ = 90°,∴ ⊥ ,又 ⊥ 平面 ,且 平面 ,∴ ⊥ ,又∵ ∩ = , , 平面 ,∴ ⊥ 平面 ,又 平面 ,∴ ⊥ .(2)∵ ⊥ 平面 ,且四邊形 為矩形,∴ 的外接球直徑2 = | |2 + | |2 + | |2,3∴ = 6 4 4 6,故: = 33π = 3π = 6π2 2 ,∴四棱錐 的外接球體積為 6π.54.(23-24 高一下·山東東營·期末)如圖,正四棱錐 中, 是這個正四棱錐的高, 是斜高,且 = 2, = 2 2.(1)求這個四棱錐的全面積;(2)分別求出該幾何體外接球與內切球的半徑.【解題思路】(1)利用勾股定理計算出 ,可得出 = 4,求出側面三角形 面積,計算出該正四棱錐的側面積和底面積,相加即可得出該正四棱錐的全面積.(2)根據題意,外接球球心在線段 上,勾股定理可求出外接的半徑 ,內接球的半徑可用等體積法求出半徑 .【解答過程】(1)連接 , .在 △ 中, = 2 2 = (2 2)2 22 = 2,故 = 4.1所以 = 4 × 4 = 16, △ = 2 × 4 × 2 2 = 4 2,故這個四棱錐的全面積為16 + 16 2;(2)由題幾何體外接球球心在線段 上,設為 ,設外接的半徑為 .因為 = 4,所以 = 2 2,在 △ 中,由勾股定理得: 2 = 2 + 2,即 2 = 8 + ( 2)2,解得: = 3.1 32 1設內接球的半徑為 . = 3 × 16 × 2 = 3 , = 3 × (16 + 16 2) × 32 = 1所以 3 3 × (16 + 16 2) × ,解得: = 2( 2 1).55.(23-24 高三下·貴州·開學考試)如圖,在四棱錐 中,平面 ⊥ 平面 ,∠ = 90 , // ,∠ = 90 ,2 = 2 = 2 = 2.(1)求證: ⊥ 平面 ;3(2)若直線 與底面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為 ,求三棱錐 的外接球表面積.3【解題思路】(1)由平行、垂直和長度關系可確定 △ 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 ⊥ ;利用面面垂直和線面垂直的性質可證得 ⊥ ,由線面垂直的判定可證得結論;(2)由線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可得到 △ , △ 均為直角三角形,且公共斜邊為 ,由此可確定外接球半徑為 = 12 ,由長度關系可求得半徑 ,根據球的表面積公式可求得結果.【解答過程】(1)在四邊形 中, // ,∠ = 90 ,2 = 2 = 2 = 2,∴△ , △ 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 ⊥ ,∵ 平面 ⊥ 平面 ,∠ = 90 ,平面 ∩ 平面 = ,∴ ⊥ 平面 ,又 平面 , ∴ ⊥ ,∵ ∩ = , , 平面 , ∴ ⊥ 平面 .(2) ∵ ⊥ 平面 , , 平面 , ∴ ⊥ , ⊥ ,又 // ,∠ = 90 , ∴ ∠ = 90 ,即 ⊥ ,∵ ∩ = , , 平面 , ∴ ⊥ 平面 ,∵ 平面 , ∴ ⊥ ,即 △ , △ 均為直角三角形,且公共斜邊為 ,∴ 中點到三棱錐 四個頂點的距離相等,∴ 1三棱錐 的外接球半徑 = 2 ;∵ ⊥ 平面 , ∴ ∠ 為直線 與底面 所成的角,∴ cos∠ = =3 1 6,又 =3 2, ∴ = 2 = ,2∴ 三棱錐 的外接球表面積 = 4 2 = 6 .56.(2024 高三·全國·專題練習)已知正三棱錐 的高為 2, = 4 6,其內部有一個球與它的四個面都相切,求:(1)正三棱錐 的表面積;(2)正三棱錐 內切球的表面積與體積.【解題思路】(1)根據正三棱錐棱長與錐體的高關系求出錐體的表面積;(2)根據等體積法求出內切球的半徑,即可求出內切球的表面積和體積.【解答過程】(1)由題意,如圖所示.1 3底面三角形中心 到 AC 的距離 = 3 × × 4 = 2 ,2 6 2則正棱錐側面的斜高為 = 22 + (2 2)2 = 2 3.∴ 1側 = 3 × 2 × 4 6 × 2 3 = 36 2.2故 全 = 1 3側 + 底 = 36 2 + 2 × × (4 6) = 36 2 +24 .2 3(2)設正三棱錐 的內切球球心為 1,聯結 1 、 1 、 1 、 1 ,而點 1到三棱錐的四個面的距離都為球的半徑 ,∴ 1 1 1 1 = 1 + 1 + 1 + 1 = 3 側 + 3 △ = 3 全 = 3(36 2 +24 3) = (12 2 +8 3) . 1 1 32又 = 3 × 2 × × (4 6) × 2 = 16 ,2 3∴ (12 2 + 8 3) = 16 3,解得 = 4 3 = 2( 6 2).3 2+2 32∴ 內切球 = 4π 2( 6 2) = 32(5 2 6)π,4 3 64內切球 = 3π 2( 6 2) = 3 (9 6 22)題型 15 平行與垂直關系的綜合應用π.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57.(2024 高二上·江蘇平·面學向業量線考性運試算的)坐如標表圖示 ,已知正方體 1 1 1 1.求證:(1) 1 1 ∥ 平面 1 1;(2) 1 ⊥ 平面 1 1.【解題思路】(1)通過證明 1 1 //AB,可完成證明;(2)通過證明 1 ⊥ 1, 1 ⊥ 可完成證明.【解答過程】(1)由題,四邊形 1 1為正方形,則 1 1 //AB.又 1 1 平面 1 1, 面 1 1,則 1 1 //平面 1 1;(2)由題, ⊥ 平面 1 1,又 1 面 1 1,則 1 ⊥ .又四邊形 1 1為正方形,則 1 ⊥ 1.因 1 ⊥ 1, 1 ⊥ , 1, 平面 1 1, 1 ∩ = ,則 1 ⊥ 上平面 1 1.58.(2024 高三·全國·專題練習)如圖,在四棱錐 中,底面 為平行四邊形, △ 為等邊三角形,平面 ⊥ 平面 , ⊥ , = 2, = 3,(1)設 , 分別為 , 的中點,求證: //平面 ;(2)求證: ⊥ 平面 ;【解題思路】(1)連接 ,結合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以及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得到 ∥ ,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證得結果;(2)取棱 的中點 ,連接 ,依題意,得 ⊥ ,結合面面垂直的性質以及線面垂直的性質得到 ⊥ ,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證得結果;【解答過程】(1)由題意,1連接 ,易知 ∩ = , = = 2 ,∴點 為 的中點,∵ 為 為 的中點,在 △ 中, = , ∥ ,又因為 平面 , 平面 ,所以 //平面 .(2)由題意證明如下,取棱 的中點 ,連接 ,在等邊三角形 △ 中, ⊥ ,∵平面 ⊥ 平面 ,平面 ∩ 平面 = ,所以 ⊥ 平面 ,又 平面 ,故 ⊥ ,又已知 ⊥ , ∩ = , , 平面 ,所以 ⊥ 平面 .59.(24-25 高二上·北京·期中)如圖,在四棱錐 中,底面 是菱形,點 , 分別為 , 的中點.∠ = 60°,平面 ⊥ 平面 , = = 2.(1)求證:直線 //平面 ;(2)再從條件①、條件②這兩個條件中選擇一個作為已知,在線段 上是否存在點 ,使得 ⊥ 平面 ? 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21條件①: = ;條件②:cos∠ = .7【解題思路】(1)取 的中點為 ,連接 , ,通過證明四邊形 為平行四邊形,即可求證;(2)由平面 ⊥ 平面 ,根據四邊形 為菱形,可證 ⊥ 平面 ,過點 作 ⊥ 于點 交 于點 ,即可滿足 ⊥ 平面 ,若選①,可證 △ △ ,即可得∠ = 90°;若選②由余弦定理可證∠ = 90° ,做出平面 ,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及正弦定理可得 ,進而可得 .【解答過程】(1)取 的中點為 ,連接 , ,易得 // 1,且 = 2 ,又底面 是菱形, = 12 ,所以 // , = ,即四邊形 為平行四邊形,所以 // ,又 平面 , 平面 ,所以 //平面 ;(2) 2存在, = 5,連接 ,由(1 1)得 = 2 = 1,且∠ = 60°,∴ ∠ = 90°, = 3,即 ⊥ ,又平面 ⊥ 平面 ,且平面 ∩ 平面 = , 平面 ,∴ ⊥ 平面 , ⊥ ,又 ∵ 平面 ,則平面 ⊥ 平面 ,∵ 平面 ∩ 平面 = ,∴ 在平面 內,過點 作 ⊥ 于點 ,且與 相交于點 ,則滿足 ⊥ 平面 ,若選①,由 = ,可知 △ △ ,又 ⊥ ,即 ⊥ ,∴ ∠ = 90°,平面 如圖所示,可知 = 1,則∠ = 60°,∴ ∠ = 30°,sin∠ = cos∠ = 21 sin∠ = 2 7又 , ,7 7則 △ 中,sin∠ = sin(∠ + ∠ ) = sin∠ cos∠ + cos∠ sin∠ = 5 7,14 又由正弦定理sin∠ = sin∠ ,∴ = 2 7,5 2即 = 5;②由cos∠ = 21,72 2 2在 △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 + 2 , 2+3 4 = 21即 =2 3 ,解得 ,7 7∴ 2 = 2 + 2,即∠ = 90°,下同選①.60.(24-25 高二上·江蘇南通·期中)如圖,在三棱柱 1 1 1中,側棱 1 ⊥ 底面 ,底面 △ 是直角三角形, ⊥ ,點 , 分別在 , 1 1上,且 = 2 .(1)證明: ⊥ 平面 1 1; (2)若 1 //平面 1,求 .1【解題思路】(1)由題意可得 1 ⊥ ,結合 ⊥ ,可證結論;(2) 1 , 1 確定唯一平面 1 ,設平面 1 ∩ = ,連接 , ,進而可得 // ,四邊形 1 1 是平行四邊形,從而可求 .1【解答過程】(1)因為側棱 1 ⊥ 底面 , 底面 ,所以 1 ⊥ ,又 ⊥ , 1 ∩ = , 1, 平面 1 1,所以 ⊥ 平面 1 1;(2)因為 1 ∩ 1 = 1,所以 1 , 1 確定唯一平面 1 ,設平面 1 ∩ = ,連接 , ,因為 1 //平面 ,所以 1 // ,又因為 1 1// , 1 1 底面 , 底面 ,所以 1 1//底面 ,又 1 1 平面 1 ,平面 1 ∩ 底面 = , 2所以 1 1// ,所以 // ,所以 = = 3,又因為 1 1// , 1 // ,所以四邊形 1 是平行四邊形,所以 1 = , 1 = 2 1 所以 1 1 3,所以 = 2.1題型 16 空間角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61.(24-25 高二上·平山面向東量線泰性安運算·的期坐中標表)示 如圖,在三棱錐 中, = = = = = 3, = 2,M 在線段 上,且 = 2,N 為 的中點.(1)證明: ⊥ ;(2)求異面直線 ,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題思路】(1)易知 ⊥ 平面 ,進而可求證;(2)取取 的靠近點 的三等分點 ,得到異面直線 , 所成的角為∠ 或其補角,再由余弦定理即可求解.【解答過程】(1)證明:連接 ,如圖,∵ = = = = 3,N 為 的中點.∴ ⊥ , ⊥ ,又 , 平面 , ∩ = , ∴ ⊥ 平面 ,由 平面 ,所以 ⊥ ;(2)取 的靠近點 的三等分點 ,連接 , ,如圖,則 // ,異面直線 , 所成的角為∠ 或其補角,由題意, = = 1, = = 2 2, 2 = 2 + 2 2 cos60° = 9 + 1 3 = 7,所以 = 7,又 = 1 = 2 2 2 4 23 , = 3 = ,3 3所以 2 = 2 + 2 = 419 ,2 2 2 7+8 41則在 △ 中,cos∠ = + 9 9 5 142 = = ,2× 7× 2 2 2835 14即異面直線 , 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2862.(24-25 高三上·河北石家莊·階段練習)如圖,三棱錐 中, ⊥ 底面 ABC, = = 2, = 1, = 3,D 是平面 ABC 內的一點.(1)若 ⊥ 平面 PAB,求三棱錐 的體積;(2)若 ⊥ 6,當直線 PD 與平面 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時,求二面角 的正切值.3【解題思路】(1)先確定 點的位置,判斷三棱錐 的高和底面積不變,再利用錐體的體積公式求體積.(2)先根據給出的線面角和 ⊥ 確定 點的位置,結合面積的射影關系求二面角的三角函數.【解答過程】(1)如圖:在 △ 中, = 3, = 1, = 2,所以 △ 為直角三角形,且 ⊥ .又 ⊥ 平面 , 平面 ,所以 ⊥ , , P 平面 , ∩ = ,所以 ⊥ 平面 .又 ⊥ 平面 ,所以 // . 1 3所以 △ = △ = 2 × 1 × 3 = ,21 1 3 3所以 = = 3 △ = 3 × × 2 = .2 3(2)如圖:因為 ⊥ 底面 ,所以∠ 為直線 與平面 所成的角. = 2 sin∠ = 6因為 , ,所以 =3 6, = 2.又 ⊥ , = 2,所以 = = 2.取 中點 ,連接 ,則 ⊥ 又 ⊥ , , 平面 , ∩ = ,所以 ⊥ 平面 .所以 △ 為 △ 在平面 內的射影.在 △ 中, = 1, = 2 1 1,所以 △ = 2 = 2 × 1 × 2 = 1.2 2 2在 △ 中, = 2, = 6, = 2 2,因為( 2) + ( 6) = (2 2) ,所以 △ 為直角三角形,且 1△ = 2 × 2 × 6 = 3.1 3設二面角 為θ,則 △ cosθ = △ cosθ = =3 ,3所以tanθ = 2.63.(24-25 高二上·上海·期中)如圖,正方體的棱長為 1, ′ ∩ ′ = ,求:(1) 與 ′ ′所成角的大小;(2) 與平面 所成角的正切值.【解題思路】(1)根據 ′ ′// 得到異面直線所成的角,進而解出即可;(2)取 BC 中點 E,然后證明 ⊥ 平面 ,進而得到線面角,解出即可;【解答過程】(1)∵ ′ ′// ,∴ 與 ′ ′所成的角就是∠ (或其補角).∵ ⊥ 平面 ′ ′, 平面 ′ ′,∴ ⊥ ,∵四邊形 ′ ′是正方形,∴ ⊥ ,而 ∩ = ,∴ ⊥ 平面 ,又 平面 ,∴ ⊥ .在Rt △ 中, = 2, = 12 2,sin∠ = = 2,∴∠ = 30°.即 與 ′ ′所成角為30°.(2)如圖,取 BC 中點 E,連接 ,易知 O 為 ′ 的中點,∴ // ′ 且 = 1 ′2 ,∴ ⊥ 平面 ,∴∠ 為 與平面 所成的角.2在Rt △ 1 1中, = , = 12 + = 52 ,2 2∴tan∠ = = 5 .5即 與平面 所成角的正切值為 5.564.(24-25 高二上·上海·期中)如圖,在三棱錐 中, ⊥ 底面 ,垂足為 ,∠ = 90°, = = = 4.(1)求證:側面 ⊥ 側面 ;(2) 為 的中點, ⊥ ,垂足為 ,求 與側面 所成角的大小.【解題思路】(1)根據線面垂直的性質證明 ⊥ ,再根據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證明 ⊥ 側面 ,再根據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證;(2)先證明 ⊥ 側面 ,則∠ 即為 與側面 所成角的平面角,再解Rt △ 即可.【解答過程】(1)因為 ⊥ 面 , 面 ,所以 ⊥ ,又 ⊥ , ∩ = , , 側面 ,所以 ⊥ 側面 ,又因為 側面 ,所以側面 ⊥ 側面 ;(2)因為 = = 4, 為 的中點,所以 ⊥ , = 2 2, = 4 2,因為 ⊥ 側面 , , 側面 ,所以 ⊥ , ⊥ ,又因為 ∩ = , , 側面 ,所以 ⊥ 側面 ,所以∠ 即為 與側面 所成角的平面角,在Rt △ 中, = 4 3,sin∠ = = 3 ,3Rt △ sin∠ = = 3 = 3 2 6在 中, ,所以 = ,3 3 3π在Rt △ 中,tan∠ = = 3,所以∠ = 3,π即 與側面 所成角的大小為3.題型 17 點、線、面的距離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π π65.(2024·貴州六盤平面水向量·模線性擬運算預的測坐標)表示如圖甲,在梯形 中,∠ = ∠ = 2,∠ = 3, = 2 = 2, 為 中點.將 △ 沿 折起到 △ 1 位置,連接 1 , 1 ,得到如圖乙所示的四棱錐 1 .(1)證明: ⊥ 平面 1 ;π(2)當二面角 1 為3時,求點 到平面 1 的距離.【解題思路】(1)根據給定條件,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推理得證.(2)由(1)結合二面角大小可得正 △ 1 ,取 , 的中點 , ,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性質、面面垂直的判定性質求出點 到平面 1 的距離即可.【解答過程】(1)在梯形 中, // , = = 1,π則四邊形 為平行四邊形,而∠ = 2,則 是矩形,即 ⊥ ,在四棱錐 1 中, ⊥ , ⊥ 1 ,而 ∩ 1 = , , 1 平面 1 ,所以 ⊥ 平面 1 .(2)由(1)知,∠ 1 是二面角 1 的平面角,π即∠ 1 = 3,又 = 1 = 1,則 △ 1 是正三角形,取 , 的中點 , ,連接 1 , 1 , , 31 = ,2則有 ⊥ , ⊥ 1 ,2024-2025 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復習解答題壓軸題十八大題型專練【人教 A 版(2019)】題型 1 向量線性運算的幾何應用π1.(23-24 高一下· 1河南周口·階段練習)如圖,在梯形 中,| | = 2,∠ = 3, = 2 , 為 的中點, = ( ≠ 0).(1) = 3 + 1若 4 4 ,試確定點 在線段 上的位置;(2)若| | = ,當 為何值時,| |最小 2.(24-25 高一·全國·隨堂練習)如圖,點 D 是 △ 中 BC 邊的中點, = , = .(1)試用 , 表示 ;(2)若點 G 是 △ 的重心,能否用 , 表示 ?(3)若點 G 是 △ 的重心,求 + + .3.(24-25 高一·全國·課堂例題)如圖,四邊形 ABCD 是平行四邊形,E,F 分別是 AD,DC 的中點,BE,BF 分別交 AC 于 M,N.求證:M,N 三等分 AC.4 1 1.(23-24 高一上·北京昌平·期末)如圖,在 △ 中, = 3 , = 2 .設 = , = .(1)用 , 表示 , ;(2)若 為 △ 5 1內部一點,且 = 12 + 4 .求證: , , 三點共線.題型 2 向量的數量積、夾角問題5.(23-24 高二上·河北唐山·開學考試)已知| | = 3,| | = 5,| + | = 7.(1)求向量 與 的夾角 ;(2)當向量 + 與 的模相等時,求實數 的值.π6.(23-24 高一下·四川成都·階段練習)已知向量 與 的夾角為4,且| | = 2,| | = 2.(1)求 和| |;(2)求向量 與向量 的夾角.7.(23-24 高一下·山西大同·期中)如圖,在 △ 中, = 3, = 4,∠ = 60°,點 , 滿足 = 2 , = 2 , 邊上的中線 與 交于點 .設 = , = .(1)用向量 , 表示 , ;(2)求∠ 的大小.8.(23-24 高一下·山東臨沂·期中)已知向量 , 滿足| | = 3,| | = 6, 5 4 2 + = 81.(1)求向量 與 的夾角;(2)若向量 在 方向上的投影向量為 ,求 + 的值.題型 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應用9.(24-25 高一上·河北保定·期中)如圖,在 △ 中, = 12 , =23 .設 = , = .(1)用 , 表示 , ;(2)若 為 △ 內部一點,且 = 4 19 + 9 .求證: , , 三點共線.10.(23-24 高一下·山東·期中)如圖,在 △ 中,已知 = 2, = 3,∠ = 60 ,N 是 的中點, = 23 ,設 與 相交于點 P.(1)求cos∠ 的值;(2)若 = + ,求 + 的值.11.(23-24 高一下·安徽蚌埠·期末)如圖,在 中,E,H 分別是 AD,BC 的中點, = 2 ,G為 DF 與 BE 的交點.(1)記向量 = , = ,試以向量 , 為基底表示 , ;(2)若 = + ,求 m,n 的值;(3)求證:A,G,H 三點共線.12.(23-24 高一下·山東·期中)如圖,在 △ 中,點 滿足 = 2 , 是線段 的中點,過點 的直線與邊 , 分別交于點 , .(1)若 = + ,求 和 的值;2(2)若 = ( > 0), = ( > 0) 1,求 + 的最小值.題型 4 向量坐標運算的幾何應用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13.(24-25 高一·江平西面宜向量春線性·運期算中的坐)標已表示知 1, 2是平面內兩個不共線的非零向量, = 2 1 + 2, = 1 + 2, = 2 1 + 2,且 , , 三點共線.(1)求實數 的值;(2)已知 1 = (2,1), 2 = (2, 2),點 (3,5),若 , , , 四點按逆時針順序構成平行四邊形,求點 A 的坐標.→14.(23-24 高一下·湖南永州·階段練習)已知 , , 三點的坐標分別為( 1,0),(3, 1),(1,2),且 =1 → → 1 →3 , = 3 .(1)求點 , 的坐標;(2)判斷 與 是否共線.15.(24-25 高一下·廣東中山·階段練習)在直角梯形 中,已知 // ,∠ = 90 , = 6, = = 3,對角線 交 于點 ,點 在 上,且 ⊥ .(1)求 的值;(2)若 為線段 上任意一點,求 的取值范圍.16.(23-24 高一下·河南·期末)如圖,已知平行四邊形 的三個頂點 、 、 的坐標分別是( 1,3)、(3,4)、(2,2).(1)求頂點 的坐標;(2) | |在線段 上是否存在一點 滿足 ⊥ ,若存在,求 ;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題型 5 用向量解決夾角、線段的長度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17.(23-24 高三上·平河面向南量新線性鄉運算·階的坐段標表練示習)如圖,在 △ 中,已知 = 2, = 5,∠ = 60°, , 邊上的兩條中線 , 相交于點 P,(1)求| |;(2)求∠ 的正弦值.18.(24-25 高一下·貴州貴陽·階段練習)如圖所示,矩形 ABCD 的頂點 A 與坐標原點重合,B,D 分別在x,y 軸正半軸上, = 4, = 2,點 E 為 AB 上一點(1)若 ⊥ ,求 AE 的長;(2)若 E 為 AB 的中點,AC 與 DE 的交點為 M,求cos∠ .π19.(23-24 高一下·廣東廣州·期中)如圖,在 △ 中, = 3, = 2,∠ = 3, 是 邊的中點, ⊥ , 與 交于點 .(1)求 和 的長度;(2)求cos∠ .20.(23-24 高一下·重慶·期末)如圖,在 △ 中,已知∠ = 120°, = 2, = 4,點 在 上,且 = 2 ,點 是 的中點,連接 , 相交于 點.(1)求線段 , 的長;(2)求∠ 的余弦值.題型 6 向量與幾何最值(范圍)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π21.(23-24 高一下·平江面向西量線九性江運算·的期坐末標表)示 已知四邊形 ABCD 是邊長為 2 的菱形,∠ = 3,P 為平面 ABCD 內一點,AC 與 BP 相交于點 Q.(1)若 = , = + ,求 x,y 的值;(2)求 + 最小值.22.(23-24 高一下·湖北荊州·期中)已知 △ 中, = 90°, = 2, = 1, 是線段 上一點,且 = , 是線段 上的一個動點.(1)若 = + ,求 (用 的式子表示);(2)求 的取值范圍.23.(23-24 2π高一下·遼寧朝陽·期中)在 △ 中, = 2, = 3,∠ = 3 , 為 的三等分點(靠近 點).(1)求 的值;(2)若點 滿足 = ,求 的最小值,并求此時的 .24.(24-25 高一下·四川成都·階段練習)在△ABC 中,已知 = 2, = 1, = 1, = (0 ≤ ≤ 1),Q 為線段 CA 延長線上的一點,且 = ( < 0).(1)當 = 1且 = 12,設 PQ 與 AB 交于點 M,求線段 CM 的長;(2)若 +3 = ,求 t 的最大值.題型 7 證明三角形中的恒等式或不等式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25.(2024·安徽·模平擬面預向量測線性)運算在的坐△標表 示 中,A,B,C 所對的邊是 a,b,c.(1)請用正弦定理證明:若 > ,則 > ;(2)請用余弦定理證明:若 > ,則 > .26.(2024·全國·模擬預測)在 △ 中,點 D,E 都是邊 BC 上且與 B,C 不重合的點,且點 D 在 B,E之間, = .(1)求證:sin∠ = sin∠ .2 2(2)若 ⊥ 2,求證: 2 + 2 = 1 sin∠ .27.(23-24 高一下·安徽·期中)已知銳角 △ , , , 分別為角 , , 的對邊,若 2 + 2 2 = 2 (1 + cos ).(1)求證: = 2 ;(2) 求 的取值范圍.28.(23-24 高一下·江蘇鹽城·期末)在△ABC 中,角 A,B,C 的對邊分別為 a,b,c,已知 C=2B.(1) sin = 1若 3,求sin 的值; (2) 1 若 > ,求證:2 < < .(參考數據: = 2sin =5 110 ≈ 0.618)2題型 8 三角形(四邊形)的面積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29.(2024·黑龍江哈平面爾向濱量線·性一運模算的)坐標在表示△ 中,角 , , 所對的邊分別為 , , , sin = 3 cos ,角 的平分線交 于點 ,且 = 1.(1)求 的大小;(2)若 = 2 5,求 △ 的面積.30.(23-24 高一下·江蘇無錫·階段練習)在四邊形 中, // , sin∠ = 2 sin∠ .(1)求證: = 2 .(2)若 = 3 = 3,且∠ = 60°,求四邊形 的面積.31.(23-24 高一下·河南南陽·期中)在銳角 △ 中,內角 A,B,C 的對邊分別為 a,b,c,且2 cos = 2 .(1)求 C;(2)若 = 5, = 19,求 △ 的面積.32.(23-24 高一下·河南洛陽·期中)已知平面四邊形 中,對角線 為∠ 的平分線, 與 相交于點 , = 5, = 7 1,cos∠ = 5.(1)求 的長;(2)若 = ,求 △ 的面積.題型 9 求三角形中的邊長或周長的最值或范圍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2 233 24-25 ·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 △ , , ( 2 )cos + + 2.( 高三上 安徽合肥 階段練習) 的內角 的對邊分別為 ,,,已知 2 = 0.(1)若 = 4, + = 8,求 △ 的面積; (2)若角 為鈍角,求 的取值范圍.34.(23-24 高一下·廣東茂名·期中)設 △ 內角 , , 的對邊分別為 , , ,已知 = 2 3,2 = 2 cos .(1)求角 ;(2)若 + = 4,求 △ 的面積;(3)求 △ 的周長的取值范圍.35.(23-24 高一下·浙江麗水·階段練習)在銳角 △ 中,已知角 A,B,C 所對的邊分別為 a,b,c,且 2 2 2sin( ) = 3cos .(1)求角 C 的大小; 2(2)求 2+ 2的取值范圍.36.(23-24 高三上·浙江紹興·期末)已知銳角 △ 的內角 A,B,C a b c sin + ,所對的邊分別為 , , ,且 2= sin .(1)求角 A;(2)若 = 2 3,求 △ 的周長的取值范圍.題型 10 解三角形與三角函數綜合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37.(23-24 高一下·平浙面向江量線臺性州運算·的期坐中標表)示 如圖,在 △ 中, = 2 2, = 3 ,E 是邊 上的點.(1)若直線 與 的交點 O 恰好是線段 的中點,設 = ,求實數 x 的值;π(2)若∠ = 3, = 3, =13 ,求 的取值范圍.38.(23-24 高一下·四川巴中·期末)已知函數 ( ) = 2sin( + ) > 0, < < 的部分圖象如圖所示.2 2(1)求函數 ( )的解析式;3 3(2)在銳角 △ 中,角 , , 所對的邊分別為 , , ,若 ( ) = 3, = 2,且 △ 的面積為 ,2求 .39.(2024·北京·三模)已知函數 ( ) = 2 3sin cos + 2cos2 ,( > 0)的最小正周期為π.(1)求 的值;(2)在銳角 △ 中,角 A,B,C 所對的邊分別為 a,b,c.c 為 ( )在 0, π 上的最大值,再從條件①、條件2②、條件③這三個條件中選擇一個作為已知,求 的取值范圍.條件①: cos + cos = 2 cos ;條件2 2 2②:2 sin cos + sin2 = 3 3( + );條件③: △ 的面積為 S,且 = .注:如果選擇多個條件4分別解答,按第一個條件計分.40.(2024·湖南·模擬預測)已知函數 ( ) = 2 3sin cos 2cos2 .(1)求函數 = log2 ( )的定義域和值域;(2)已知銳角 △ 的三個內角分別為 A,B,C,若 = 0 + ,求 的最大值.2題型 11 根據復數的四則運算結果求復數特征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41 24-25 ·平面向量線· 性運算的坐標表示 = 3 i = 1 + 3.( 高一上 上海 課后作業)已知復數 1 與 2 2 i.2(1)求| 1|及| 2|的值;(2)設 ∈ ,滿足| 2| ≤ | | ≤ | 1|的點 Z 的集合是什么圖形?42.(24-25 高一·全國·單元測試)已知復數 滿足| + 2 2i| = 2,且復數 在復平面內的對應點為 .(1)確定點 的集合構成圖形的形狀;(2)求| 1 + 2i|的最大值和最小值.43.(23-24 高一下·浙江寧波·期中)已知復數 = + i,其中 , ∈ R,i為虛數單位.(1)當| | = 5,且 2 +2 3 + ( 2 + 2)i是純虛數,求 , 的值;(2)當| | = 5時,求| 1|的取值范圍.44.(23-24 高一下·江蘇無錫·期中)設復數 1 = 2 + i(其中 ∈ ), 2 = 3 4i. (1) 1若 是純虛數,求 ;2(2)求滿足| 2| ≤ 3的復數 在復平面上對應的點構成的圖形的面積.題型 12 復數范圍內方程的根的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45.(23-24 高一下·平上面向海量線松性江運算·的期坐末標表)示 已知i為虛數單位,復數 = ( 2 3 4) + ( 2 + )i.(1)當實數 取何值時, 是純虛數;(2)當 = 1時,復數 是關于 的方程 2 + + = 0的一個根,求實數 與 的值.46.(23-24 高一下·上海·期末)設i是虛數單位, ∈ . 是關于 的方程 2 (2 + i) + = 0的兩根,且滿足| | + | | = 3.(1)若 = 2 + 5i,求 與 的值;(2)若 = 0,求 的值.47.(23-24 高一下·上海·期末)設復數 1, 2滿足: 1 2 +2i 1 2i 2 +1 = 0(1)若 2 1 = 2i,求 1與 2.(2)若 1, 2是實系數一元二次方程 2 2 2 + = 0的兩個根,求實數 的值.48.(2024 高三·全國·專題練習)已知關于 的二次方程 2 (tan + i) (i + 2) = 0.(1)當 為何值時,這個方程有一個實根?(2)是否存在 ,使得原方程有純虛數根?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試說明理由.題型 13 空間幾何體的截面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49.(2024 高三·全國平面·向專量線題性練運算習的坐)標表如示圖在正方體 1 1 1 1中, , 是所在棱上的中點.(1)求平面 與平面 夾角的余弦值;(2)補全截面 .50.(23-24 高一下·河南洛陽·期中)如圖,在正方體 1 1 1 1中,H 是 1 1的中點,E,F,G 分別是 DC,BC,HC 的中點.(1)求證:平面 ∥ 平面 1 1;(2)若正方體棱長為 2,請在正方體的表面完整做出過 A,E, 1三點的截面,寫出作圖過程,并求出截面的面積.51.(23-24 高一下·吉林長春·期中)已知正四棱柱 1 1 1 1中, = 2, 1 = 4,點 , 分別是棱 1, 1 1的中點,過 1, , 三點的截面為 .(1)作出截面 (保留作圖痕跡);(2)設截面 與平面 1 1 交于直線 ,且截面 把該正四棱柱分割成兩部分,記體積分別為 1, 2( 1 < 2).(ⅰ)求證: 1 // ; 1(ⅱ)求 的值.252.(23-24 高一下·河南·階段練習)如圖,在長方體 1 1 1 1中, , 分別在 1, 上.已知 = = 6, 1 = 8, = = 2.(1)作出平面 1 截長方體 1 1 1 1的截面,并寫出作法;(2)求(1)中所作截面的周長;(3)長方體 1 1 1 1被平面 1 截成兩部分,求體積較小部分的幾何體的體積.題型 14 幾何體與球的切、接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53.(24-25 高三上·平四面向川量線南性充運算·的階坐段標表練示 習)如圖,四邊形 為矩形,且 = 2, = 1, ⊥ 平面 , = 1,E 為 的中點.(1)求證: ⊥ ;(2)求四棱錐 的外接球體積.54.(23-24 高一下·山東東營·期末)如圖,正四棱錐 中, 是這個正四棱錐的高, 是斜高,且 = 2, = 2 2.(1)求這個四棱錐的全面積;(2)分別求出該幾何體外接球與內切球的半徑.55.(23-24 高三下·貴州·開學考試)如圖,在四棱錐 中,平面 ⊥ 平面 ,∠ = 90 , // ,∠ = 90 ,2 = 2 = 2 = 2.(1)求證: ⊥ 平面 ;(2)若直線 與底面 3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為 ,求三棱錐 的外接球表面積.356.(2024 高三·全國·專題練習)已知正三棱錐 的高為 2, = 4 6,其內部有一個球與它的四個面都相切,求:(1)正三棱錐 的表面積;(2)正三棱錐 內切球的表面積與體積.題型 15 平行與垂直關系的綜合應用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57.(2024 高二上·江平面蘇向量·線學性業運算考的坐試標表)示如圖,已知正方體 1 1 1 1.求證:(1) 1 1 ∥ 平面 1 1;(2) 1 ⊥ 平面 1 1.58.(2024 高三·全國·專題練習)如圖,在四棱錐 中,底面 為平行四邊形, △ 為等邊三角形,平面 ⊥ 平面 , ⊥ , = 2, = 3,(1)設 , 分別為 , 的中點,求證: //平面 ;(2)求證: ⊥ 平面 ;59.(24-25 高二上·北京·期中)如圖,在四棱錐 中,底面 是菱形,點 , 分別為 , 的中點.∠ = 60°,平面 ⊥ 平面 , = = 2.(1)求證:直線 //平面 ;(2)再從條件①、條件②這兩個條件中選擇一個作為已知,在線段 上是否存在點 ,使得 ⊥ 平面 ? 21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條件①: = ;條件②:cos∠ = .760.(24-25 高二上·江蘇南通·期中)如圖,在三棱柱 1 1 1中,側棱 1 ⊥ 底面 ,底面 △ 是直角三角形, ⊥ ,點 , 分別在 , 1 1上,且 = 2 .(1)證明: ⊥ 平面 1 1; (2)若 1 //1平面 ,求 .1題型 16 空間角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61.(24-25 高二上·平山面向東量線泰性安運算·的期坐中標表)示 如圖,在三棱錐 中, = = = = = 3, = 2,M 在線段 上,且 = 2,N 為 的中點.(1)證明: ⊥ ;(2)求異面直線 , 所成角的余弦值.62.(24-25 高三上·河北石家莊·階段練習)如圖,三棱錐 中, ⊥ 底面 ABC, = = 2, = 1, = 3,D 是平面 ABC 內的一點.(1)若 ⊥ 平面 PAB,求三棱錐 的體積;(2)若 ⊥ ,當直線 PD 6與平面 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時,求二面角 的正切值.363.(24-25 高二上·上海·期中)如圖,正方體的棱長為 1, ′ ∩ ′ = ,求:(1) 與 ′ ′所成角的大小;(2) 與平面 所成角的正切值.64.(24-25 高二上·上海·期中)如圖,在三棱錐 中, ⊥ 底面 ,垂足為 ,∠ = 90°, = = = 4.(1)求證:側面 ⊥ 側面 ;(2) 為 的中點, ⊥ ,垂足為 ,求 與側面 所成角的大小.題型 17 點、線、面的距離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π π65.(2024·貴州六盤平面水向量·模線性擬運算預的測坐標)表示如圖甲,在梯形 中,∠ = ∠ = 2,∠ = 3, = 2 = 2, 為 中點.將 △ 沿 折起到 △ 1 位置,連接 1 , 1 ,得到如圖乙所示的四棱錐 1 .(1)證明: ⊥ 平面 1 ;π(2)當二面角 1 為3時,求點 到平面 1 的距離.66.(24-25 高三上·黑龍江綏化·階段練習)如圖,在四棱錐 中, ⊥ 平面 ,底面 為平行四邊形, , 分別為 , 的中點.(1)證明: //平面 ;(2)若 = 2 = 2, = 1,∠ = 30°,求點 到平面 的距離.67.(23-24 高一下·北京·階段練習)如圖,在正四棱柱 1 1 1 1中, = 1, 1 = 2, 是 1的中點.(1)求證: 1//平面 ;(2)證明: ⊥ 1;(3)求點 到平面 的距離.68.(2024·陜西寶雞·三模)如圖,在三棱柱 1 1 1中, 1與 1的距離為 3, = = 1 = 2, 1 = = 2 2.(1)證明:平面 1 1 ⊥ 平面 ABC;(2)若點 N 是棱 1 1的中點,求點 N 到平面 1 1 的距離.題型 18 立體幾何中的探索性問題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69.(2024 高三·全國平面·向專量線題性練運算習的坐)標表如示圖,正三棱柱 1 1 1中, =12 1 = 2,點 為 1 1的中點.(1)證明:平面 1 ⊥ 平面 1 1 (2)在棱 1上是否存在點 ,使得 ⊥1平面 1 ?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70 2024 · · // , = = 1.( 高三 全國 專題練習)如圖,已知等腰梯形 中, 2 = 2, 是 的中點, ∩ = ,將 △ 沿著 翻折成 △ 1 ,使平面 1 ⊥ 平面 .(1)求證: ⊥ 平面 1 ; (2) 1在線段 1 上是否存在點 P,使得 //平面 1 ,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171.(23-24 高一下·浙江杭州·期末)三棱臺 1 1 1中, ⊥ ,面 1 1 ⊥ 面 1 1, 1 = 1 1 = 1 = 2, = 4,且 1與底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15.5(1)求證: ⊥ 面 1 1;(2)求三棱臺 1 1 1的體積;π (3)問側棱 1上是否存在點 ,使二面角 成6?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172.(23-24 高三上·山東臨沂·開學考試)如圖,在四棱錐 中,底面 是邊長為 2 的菱形,∠ = 60°, ⊥ 平面 , = 2.(1)證明;平面 ⊥ 平面 ;(2)設 P 為 上的一個動點,是否存在點 P 使得 與平面 所成角為 30°,若存在,求 ,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一下學期期中復習解答題壓軸題十八大題型專練(原卷版)2024-2025學年高一數學舉一反三系列(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冊).pdf 高一下學期期中復習解答題壓軸題十八大題型專練(解析版)2024-2025學年高一數學舉一反三系列(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冊).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