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河北省名校聯考高三下學期模擬預測歷史試題2025.04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記載,大禹建都“追中”于“大嵩山”之“河”旁。登封“王城崗城址”、新密“新砦城址”與偃師“二里頭城址”,被認為是夏朝早、中、晚期都城所在地,它們都在“大嵩山”區域內,與商代的都城鄭州商城、偃師商城、洹北商城與殷墟等均在當時的“天下之中”。這體現了( )A.建都理念與中央集權的契合 B.城市政治職能的加強C.空間秩序與政治理念的結合 D.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2.《商君書·墾令》有“重關市之賦”的規定;《漢書·王莽傳》言及秦“置奴婢之市”;東晉《華陽國志·蜀志》謂成都“市張列肆”;成書于南北朝之前的《三輔黃圖》,載富平津(今河南孟津)西南二十五里處有“直市”。這表明當時( )A.重農抑商政策強化 B.城市坊市分區制度瓦解C.社會階層流動頻繁 D.商業貿易具有一定保障3.唐高宗后期,吐蕃蠶食西域,綠洲諸族附而旋叛,(絲綢之路)陸路諸道很快陷入壅塞狀態,海路交通則一直平穩發展。武則天時期,中印海路網絡暢通便利,當時從南海到波斯灣乃至紅海、非洲東南海岸之間的萬里航線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史稱“廣州入海夷道”。這可用于說明當時( )A.國內外形勢影響水陸交通 B.政治態勢制約中外關系發展C.造船工藝水平大幅度提高 D.全國經濟重心已經開始南移4.表1數據的變化主要緣于( )表1 北宋財政歲入品種構成變遷表時期 品種及指數錢(貫) 五谷(石) 絹布(匹) 草(圍)天禧五年 2653萬,100 2983萬,100 1456萬,100 3000萬,100治平年間 3682萬,139 2694萬,90 875萬,60 2940萬,98元祐元年 4848萬,183 2445萬,82 151萬,10 799萬,27A.紙幣流通的廣泛 B.商品經濟的發展C.積弱局面的凸顯 D.賦稅制度的變革5.這反映出當時( )表2 明代社學教規簡表推行者 條例 內容 其他相關條例 所遵教規王陽明 興舉社學牌 立社學訓蒙大意、教約 牌行嶺北道興舉社學;批立社學師耆老名呈 自定《訓蒙大意》與《教約》頒行社學教條 訓蒙、教約行雩都縣建立社學牌 立社學A.理學世俗化的傾向突出 B.“致良知”主張已經深入人心C.傳統教化方式發生嬗變 D.“格物致知”的理論開始萌芽6.光緒初年以后,清廷相繼在十六個國家派遣常駐或兼駐使節并部分建立使館,出使大臣由朝廷大員及各省督撫不拘資格保舉,使官職員則由出使大臣自行決定,期滿后則須同進退。使館人員大都屬于臨時差遣的性質,當時使臣多不諳熟外文,“清季遣使數十年而外交人才仍屬寥寥”。這可用于佐證清朝晚期( )A.傳統選官制度革故鼎新 B.中央權力的不斷下移C.外交近代化的曲折發展 D.宗藩關系受到了沖擊7.1905年,河北保定設立習藝所及清苑實習工廠,資金1000元,主要從事紡織產品生產。1910年,在南京南洋賽會中,保定習藝所生產的線帶、衣料及被面獲金質獎,而保定工藝局生產的絲、棉織被面、褥面則獲銀質獎。材料表明( )A.西方對中國經濟侵略受阻 B.清末新政客觀上助推了經濟發展C.商品經濟取代了自然經濟 D.民族工業發展助推經濟結構優化8.1915年以后,“科學”逐漸成為批判迷信和封建觀念的主要武器,代表了一種新的價值觀和文化形態。“民主”則成為一種理想的社會生活和運轉的模式,是一種對于人格平等的訴求,也是建立新的倫理道德和價值體系的基礎。這( )A.有助于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 B.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奠定了基礎C.有利于提高民眾的社會地位 D.為思想文化觀念革新定下了基調9.由此可知,冀中區的做法意在( )表3 1940年冀中區七個縣選舉情況統計表階層 參加村代表選舉(百分比) 參加區代表選舉(百分比)工人 93.1 94.23貧農 85.5 85.92中農 92.7 79.02富農 83.7 72.56地主 90.7 84.6商人 56.7 50.02A.反擊國民黨一黨專制 B.鞏固“革命統一戰線”C.維護全民族抗戰局面 D.堅持“工農武裝割據”10.中央人民政府農業部根據《1951年農業豐產獎勵辦法》,授予李順達互助組“全國豐產模范互助組”稱號,頒發給“愛國豐產獎狀”;頒發給李順達“愛國獎章”一枚。1954年又頒發給李順達“愛國豐產金星獎章”,如圖1所示。該狀況( )圖1A.為“三線建設”提供了條件 B.促進了人民政權的鞏固C.為“一五”計劃指明了方向 D.順應了農村改革的要求11.公元前9世紀以及前8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亞述的滾印工匠們喜歡使用較為簡略的“線性風格”或繁復有余雕塑感不足的“鉆刻風格”。公元前8世紀晚期亞述征服巴比倫后,亞述滾印工匠們引入了“典范風格”,使用了富有雕塑感的輪廓和繁復的細節處理。材料所述變化( )A.體現了帝國社會的繁榮 B.滿足了權貴階層審美的需求C.彰顯了國家財政的豐裕 D.適應了王室對外擴張的需要12.在中世紀西歐,當會計年度結算終了,領主的會計檢查官就會出現在莊園上。總管和管家須把他們所作的記錄一并交給領主或會計檢查官。領主或會計檢查官憑借這些記錄查問總管和管家,要他們一一說明莊園全年所購物資的用途。據此可知,中世紀西歐( )A.基層治理較為規范 B.封君封臣關系緊張C.管家地位有所下降 D.會計制度比較完善13.靛藍是一種木藍屬的豆科植物,可用作染料。1498年達·伽馬發現了到達印度的航路后,靛藍才成為規模化的貿易商品。17世紀,靛藍變成了荷蘭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的主要貿易產品之一。17世紀60年代,靛藍開始在美洲廣泛種植。材料現象說明( )A.新航路開辟攪亂了傳統經濟關系 B.商業革命促進了印度洋貿易興起C.美洲逐漸成為世界貿易中心地區 D.殖民擴張助推世界市場規模擴大14.一戰中,英國除了向美國提供隱瞞了官方背景的宣傳材料外,還以保護弱小國家獨立的名義進行戰爭宣傳。其中以維護比利時國家的獨立作為主要的宣傳手段,宣傳德國在比利時犯下的種種暴行,以保護弱小國家獨立的方式激起中立國家對德國的仇恨。英國的做法旨在( )A.肯定廢除殖民主義的正義性 B.打擊德國軍國主義分子囂張氣焰C.增加協約國取得勝利的籌碼 D.推動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15.20世紀30年代初,蘇聯就已經掌握了摩托車、手表、照相機、挖掘機、高標號水泥等技術。從1932年起,蘇聯開始參照德國、美國的最新設計生產新車型。到1934年,自動和半自動車床——無心研磨機和銑螺紋機——在蘇聯首次生產。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當時蘇聯( )A.踐行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戰略 B.解決了蘇聯模式弊端C.延續了新經濟政策某些做法 D.優化了國民經濟布局16.某學者認為,當今世界,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不僅借助互聯網平臺傳播知識,還利用虛擬技術復現歷史史實,更采用互動方式來展現文物、作品的全部內涵及歷史意義。該學者意在強調( )A.科技成果保障了人類文化多樣化 B.信息革命有助于人類文化共享C.合作共贏日益成為時代發展潮流 D.社會信息化推動了經濟全球化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經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歷占城、爪哇、真臘(今柬埔寨)、舊港、暹羅、古里、滿刺加、渤泥(即文菜,在今加里曼丹島北岸)、蘇門答利、阿魯、柯枝、大葛蘭、小葛蘭(即大葛蘭,明史誤為兩國,在印度西海岸)、西洋瑣里、瑣里(即西洋瑣里,明史誤為兩國,在今加里曼丹島境內)、加異勒、阿撥把丹、南巫里、甘把里、錫蘭山、喃渤利、彭亨、急蘭丹、忽魯謨斯、比刺、溜山(在印度西南馬爾代夫群島)、孫刺、木骨都束、麻林、刺撒、祖法兒、沙里灣泥、竹步(與卜刺哇、木骨都束,皆在今非洲東北岸索馬里境內)、榜葛刺(今孟加拉)、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麥加)、黎伐、那孤兒,凡三十余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摘自線裝書局《二十四史》(1)材料對應的是____(朝代)的____(歷史事件),請從兩個角度說明判斷理由。(6分)(2)概括上述朝代對外關系的特點,并簡析其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國共產黨從創立之初,即旗幟鮮明地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并持之以恒地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果。下面三幅圖片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個相關場景。場景一:翻譯者讓更多人品嘗到真理的味道。浙江義烏分水塘村,《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1920年在此問世。陳望道“費了平時譯書的五倍功夫”精心翻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著作在中國的翻譯、研究與傳播,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不可少的一步。圖2場景二:重視調查研究,反對“本本主義”。1930年5月,江西贛州尋烏縣,毛澤東在此做了一項社會調查,當地蘇維埃干部、雜貨店主、手工業者、貧民等參與調查。毛澤東在調查期間寫下《反對本本主義》。毛澤東日后整理出了8萬多字的《尋烏調查》。圖3場景三:延安見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正是在延安這片熱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收獲了累累碩果。1945年,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這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圖4——摘編自陳彧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個場景》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正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早在17世紀,英美等主要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就開始出現一些由身份團體所發動、攜帶濃厚政治色彩、具有典型“慈善化”與“世俗化”特征的公民社會組織的雛形。19世紀以后,不同類型公民社會組織層出不窮,諸如致力于勞工權益保護的改良運動團體、致力于公益事業專業化運作的現代基金會、致力于戰爭人道援助的民間救護組織等,這些組織在政治變革和社會服務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材料二19世紀公民社會組織代表性領域及代表性組織簡表代表性領域 代表性組織致力于勞工權益保護的改良運動團體 1836倫敦成立“倫敦工人協會”。同一時期,美國出現為廢奴運動和社會正義而戰的公民社會組織。1886年,美國工人成立勞動者聯盟致力于公益事業專業化運作的現代基金會 19世紀末,美國一批工業巨頭,如卡內基、洛克菲勒等在感善信托框架基礎上,積極探尋出專業化的公益基金組織形式致力于戰爭人道援助的民間救護組織 19世紀下半葉,承擔戰場救護工作的公民社會組織開始萌生發展,其中最為典型的社會組織就是“國際紅十字會”材料三二戰后,在“福利國家”政策的干預和排擠之下,公民社會組織不得不調整其活動方式和運作空間。20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公民社會組織呈現出復興勢態;總體數量上展現出急劇增長的勢頭;經濟發展上發揮出舉足輕重的作用;公共政策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公民社會組織在某些場合已儼然被西方社會公眾視為與“企業——市場體系”和“國家——政府體系”并列的第三體系,即公民社會組織體系。——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齊久恒《近代西方公民社會組織的歷史嬗變》(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方近代公民社會組織的主要特點。(6分)(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公民社會組織得到復興的歷史背景。(6分)(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西方近現代公民社會組織發展給我們的啟示。(4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深圳先進文化的形成發展根植于光輝燦爛的中華五千年文明,貫穿于深圳經濟特區的偉大社會主義建設實踐。40多年來,深圳先進文化強勁賦能深圳社會持續高速發展,形成了引領時代發展的核心價值、思想觀念和城市精神。深圳先進文化經歷了五個階段:一是先進文化初創階段(1978—1984年),形成“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文化;二是先進文化突破階段(1985—1992年),培育高效務實的精神文化;三是先進文化全面發展階段(1993—2003年),積極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四是文化立市強市階段(2003—2012年),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是新時代先進文化發展階段(2013—今),培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精神文化。——摘編自葛樺《深圳先進文化形成發展的五個階段》(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深圳先進文化形成發展的基本特征。(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深圳先進文化形成發展的意義。(6分)2025屆河北省名校聯考高三下學期模擬預測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A B A C B D C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A D C A 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答案】(1)歷史事件:明代鄭和下西洋。(2分)理由:明代鄭和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這與材料中“先后七奉使”“竹步(與卜刺哇、木骨都束,皆在今非洲東北岸索馬里境內)”“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麥加)”表述相符;明代鄭和下西洋目的是“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給明朝帶來較大的財政負擔,這與材料中“而中國耗廢亦不貲”表述相符。(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題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2)特點:明代在對外關系上致力于維護朝貢體制和朝貢貿易體系;但民間貿易和走私貿易也屢禁不止。(3分,一點2分,兩點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題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原因:明代中國與周邊國家形成宗藩關系,一些周邊國家向明廷“納貢稱臣”;明代國內商品經濟繁榮;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貿易發展。(3分,如有其他特點的原因,只要符合題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18.【答案】示例:論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3分)闡述: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中國被翻譯、研究和傳播,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條件。中國共產黨成立后,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如在中共二大上,制定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民主革命綱領。國民革命失敗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實踐中逐漸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割據”之路,把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根據地建設有機結合,極大推動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這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典范,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成果,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等,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的抗日戰爭,指明了抗日戰爭的正確方向,也助推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這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極大推動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9分)(注:“示例”只作評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其它答案符合要求亦可)評分細則:一等(12—9分)概念解析準確,要素分解全面、科學;解析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楚二等(8—5分)能夠結合其它相關解析對象解析、較全面;解析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離概念解析對象、觀點不明確;解析概念欠缺說服力、表述不清楚。19.【答案】(1)主要特點:涉及多個領域;類型多種多樣;與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階段相適應;受到社會運動的影響。(6分,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2)歷史背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滯漲”現象;“福利國家”給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財政帶來沉重負擔;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改革社會保障制度;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各類社會運動此起彼伏。(6分,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3)啟示:公民社會組織的發展要與基本國情相適應;要與政治經濟發展相協調;要以服務社會為宗旨;要契合時代的發展。(4分,每點2分,答出其中兩點,言之成理即可)20.【答案】(1)基本特征:方法上,把中華傳統文化與深圳社會主義實踐有機結合;歷程上,經歷了從初創到新時代先進文化發展等五個階段,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內涵上,由“敢為天下先”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精神文化,不斷豐富;成果上,形成了引領時代發展的核心價值、思想觀念和城市精神。(6分,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2)意義:推動了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彰顯了深圳人民的社會主義實踐;給其他地區文化建設樹立了榜樣;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6分,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