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語文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芙蓉樓送辛漸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1.認識“芙、蓉”等3個生字,會寫“芙、蓉、壺”3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運用多種方法,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句中表現的精神品格。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運用多種方法,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句中表現的精神品格。 教學難點: 運用多種方法,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句中表現的精神品格。教學過程一、創境開篇,詩旅啟程 伙伴們,你們好,我叫小詩探,我是一名“好詩推介官”,我特別熱愛詩歌、樂于發掘詩歌之美,我的任務就是挑選出好詩,并將它們推介給大家。你們想和我一樣成為好詩推介官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詩《芙蓉樓送辛漸》。同學們,你們準備好成為“好詩推介官”,和我一起探尋和推介《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了嗎?讓我們開始這場詩歌之旅,去感受王昌齡與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以及他詩歌中所展現的高尚品質吧! 二、詩人風采,生平掠影 1.讀題解題 (1)一起讀讀詩的題目《芙蓉樓送辛漸》生讀(師范讀)。 (2)看到詩題,你知道了些什么信息? (3)指導生字:芙、蓉。 (4)介紹芙蓉樓。 2.介紹詩人 (1)學生根據搜集到的資料介紹詩人信息。 看來,查閱資料是我們學習古詩的好方法!經過同學們的介紹,我們對詩人王昌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三、品詩入味,情深意重。 古人云,三分詩歌七分讀,我們要給別人推薦一首古詩,自己首先要能把它讀通讀順讀流利。 學習任務一: 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1.自由讀古詩,把詩句讀通順。 2.指名反饋,相機點評指導。 劃分節奏,嘗試練讀 4.自主學習:借助注釋初步感知詩意。 學習任務二:理解“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1.尋找離別物 古人送別,往往都是比較含蓄的,詩人總是借助景物抒發感情,在這首詩中,詩人描寫了哪些景物?(出示詩,聚焦前兩句) 學生匯報,感受雨的特點。 理解山為什么孤山。 (3)指導朗讀,讀出寒意和孤寂。 2.感悟離別情 (1)鏈接資料,了解寫詩背景 (2)再次指導朗讀,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 3.品味離別志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王昌齡從南京一直送辛漸送到鎮江,此時,他們有千言萬語想說,那么王昌齡說了什么呢? 生:洛陽親友如想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借助注釋理解“冰心”。 (2)鏈接資料,理解“玉壺”。 (3)體會高潔品格 詩人想借著“冰心”“玉壺”告訴洛陽的親友什么呢? 預設1:他想告訴親朋好友他的心像冰一樣純潔無瑕。 預設2:他想讓親朋好友相信他,他一直以來就像玉壺里的冰一樣,晶瑩剔透,表里如一。 (4)創設語境,加深感悟 原來,詩人是想借這樣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高潔之志啊!正如單元導語中羅曼.羅蘭所說的: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5)拓展古詩,豐滿人物形象 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壺讓我們認識了為官清廉,堅守初心的王昌齡。縱觀他的一生,留存下來的詩一共有181首,很多詩中都能體現他高貴的品格 二十七歲,他投筆從戎,在《出塞》中感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他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 安史之亂爆發,他在《從軍行》中寫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英勇和堅韌; 即使他被一貶再貶,仍然在《龍標野宴》中回應好友李白的關心: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這是又是怎樣的樂觀豁達。 (6)吟誦全詩 盡管千年已逝,王昌齡的詩篇在今天依然是熠熠生輝,所謂七絕圣手,圣的不僅是詩,更是高潔挺拔的人格!此刻,讓我們一起吟誦全詩。(出示全詩) 環節四:文思泉涌,推薦好書 小伙伴們,古詩學到這,我們誦讀了全詩、了解了詩句背后的故事,還體會到了詩人高尚的品格,現在,相信你們一定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好詩推介官”,快去把今天學的這首詩推薦給大家吧! 展示學生的推介作品 課堂總結:你推薦的真精彩,相信通過你的推介,一定會讓更多人愛上古詩。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傳送經典,感受詩人的美好情懷,用詩詞滋養心靈,讓詩詞陪伴我們快樂成長。 環節五:詩旅收帆,作業寄懷 把今天學的這首詩推薦給你身邊的人。 拓展閱讀古詩,積累表現人物高貴品質的詩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