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 練習(含解析)--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 練習(含解析)--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

資源簡介

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 練習
一、單選題
1.19世紀80年代,康有為主張博物院“當令其屬之于公,勿據為一己之私,于是任其制度之新奇,以開民智而悅民心。”1905年,張謇進一步請求清廷“盡出其歷代內府所藏,以公于國人……且京師此館成立以后,可漸推行各行省,庶使莘莘學子,得有所觀摩研究,以補益于學校。”此類主張意在借助博物館( )
A.提升國民素質 B.推動文物搜集整理 C.宣傳維新思想 D.增強文物主權意識
2.1998年有學者在寧波天一閣發現了明抄本《官品令》十卷,經考證這便是北宋《天圣令》。《天圣令》頒布于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其制定“凡取唐令為本,先舉見行者,因其舊文參以新制定之,其今不行者亦隨存焉。”現存《天圣令》宋令部分有293條,《天圣令》后附“唐令”部分有221條,合計514條令文。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天圣令》是北宋一部保存完整的刑法典 ②《天圣令》以《開元二十五年令》為藍本<
③凸顯了圖書館保存古籍和文化遺產的作用 ④天一閣是北宋中期建造的私家藏書的代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抗戰時期,新四軍創辦《抗敵報》。初期主要報道抗日方針和部分社論文章。后增設了文藝、戰士園地、抗敵劇場、新文字和青年隊等副刊,吸收一線官兵來稿。發表了諸多游擊斗爭的經過,鼓舞軍民抗戰斗志。報紙經過重重困難傳到江浙滬地區后,至1941年,5000余名上海學生、工人和公司職員等受其感召加入新四軍,并帶來了大量軍需物資支援作戰。這一報刊的創辦( )
A.因是內部資料缺乏社會影響 B.以提升軍民文化水平為目標
C.引領斗爭和凝聚了抗戰力量 D.表明宣傳工作影響戰爭勝負
4.2019年,國家圖書館與中國圖書館學會聯合發起全民閱讀倡議,在全國3000多家圖書館組織開展“讀好書·愛中華”等主題閱讀活動,吸引線上線下數千萬讀者參與;此外,國家圖書館還與新媒體傳播平臺合作,打造“全民讀書季”等熱點閱讀話題。這表明圖書館( )
A.使義務教育走向了大眾化 B.推動了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C.基本改變了舊的經營方式 D.具有強大的社會教育功能
5.13世紀時,歐洲中世紀大學的規章明確地載明:沒有“樣本”就沒有大學。所謂樣本,是指準備傳播的著作的抄寫本。13世紀后,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成為歐洲大學文科院系的樣本,在薩萊諾醫科大學,《薩萊諾衛生管理》等實用醫學文獻構成樣本。中世紀大學的這種做法( )
A.刻板教條不利于知識傳播 B.有賴于古希臘文化的積淀
C.標志著人文主義思潮萌發 D.得益于天主教會大力倡導
6.大學是商代貴族子弟專門的教育場所,它還接受鄰近的諸侯國子弟來游學。除軍事教育外,祭祀活動的禮樂,閱讀和書寫也是教育的重要內容。由此可知,商代的大學教育( )
A.以敬天保民思想為指導 B.利于文化的保存與傳播
C.使得學術下移局面出現 D.得益于書籍的逐漸普及
7.19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初的公共圖書館運動概況表
時間 概況
1850年 歐洲第一部公共圖書館法案在英國誕生。該法規定,經地方納稅人投票同意可以使用地方稅設立公共圖書館
1882年 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歐仁·莫雷爾發起公共圖書館運動
1893年 英國議會對該法案做出修正,允許地方政府有權決定設立公共圖書館。此后,公共圖書館得以穩步發展,并逐步消除了圖書館歷史上對性別、階層、經濟狀況、身份、年齡的諸多限制,實現閱讀空間真正的公共性
1906年 法國圖書管理員協會成立,公共圖書館在法國順利發展
這一運動( )
A.適應了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 B.意在推動圖書館職能發展
C.對民眾文化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D.促進了文化大眾化的實現
8.某學者認為,15世紀以后,大學教師再也不用在課堂上大聲朗讀教本,學生也擁有了自己的教材,從而培養了大批飽讀詩書的學者,還為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奠定了基礎。該學者的主要依據是( )
A.文藝復興的逐漸深入 B.宗教改革的擴展
C.印刷書的誕生及流行 D.科學革命的興起
9.宋朝時期,掌管皇家藏書的秘書省會定期舉行曝書會,允許部分官員前來參觀。一些藏書家或者書齋的老板,也會定期對外開放藏書,學者們都想和他們做鄰居,甚至導致附近房價暴漲。這些現象( )
A.促進了印刷技術的改進 B.便利了文化知識的傳播
C.推動了市民階層的壯大 D.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
10.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通過的《三民主義教育實施原則》中對邊疆地區辦學的教材、訓育等方面均提出了具體要求。如規定小學教科圖書,用蒙漢文、藏漢文合編,中等以上學校教科書,用漢文編訂;強調培養邊疆地區學生“忠孝仁義禮智信”的基本做人原則。這些規定旨在( )
A.增強國家認同 B.改進教育方式 C.引導社會風尚 D.凸顯民族特色
11.宋代的書籍裝訂,已由卷軸形式過渡到以散頁裝訂成冊的冊頁形式。北宋時,冊頁形式最初是“蝴蝶裝”,即把印字的一面相對折疊,書頁的中縫處粘在一張裹背紙上的裝訂形式。南宋時出現了把書頁文字向外,背面相對的折疊方法,即“包背裝”。這兩種形式一直沿用到今天。這可用于說明宋代( )
A.文化傳播途徑多樣 B.文化創新影響深遠
C.南北文化觀念趨同 D.活字印刷基本普及
12.12—13世紀,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巴黎城教師和學生效仿其他行會,組建學人共同體,并通過同城市、王權和教權進行博弈,取得特許狀,從而實現了自我保護和自我管理。這反映了( )
A.商品經濟的發展導致社會環境相對寬松
B.學人自治有利于西歐中世紀大學的發展
C.王權在與神權的博弈中逐漸占據了優勢
D.資本主義萌芽推動了歐洲城市自治運動
13.計量史學主要是用數據分析和量化方法來研究歷史問題。以下表格據孫璐、孫增德等相關文章數據編制,用來分析1900-1940年間中國近代留學生選擇專業的趨勢及原因,正確選項是( )
時間 工程 醫學 法律 教育 農業
1900-1910 35% 15% 10% 20% 20%
1911-1920 25% 20% 15% 25% 15%
1921-1930 20% 25% 20% 30% 5%
1931-1940 15% 30% 25% 25% 5%
A.工程專業比例下降反映了中國工業發展停滯
B.醫學專業比例上升與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相關
C.法律專業選擇減少是因向西方學習轉向文化
D.農業專業持續冷門是因留學生忽視農村問題
14.在民國前期讀書人對鄉村的關注中,“離村”是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詞。知識人“離村”基本只有入城一個方向,他們中相當多是在鄉間接受了一些初級教育而到城市進一步求學的青年讀書人,還包括一些已任教師者和部分士紳。這一現象源于( )
A.邊疆開墾需要 B.自然經濟解體 C.土地兼并加劇 D.近代教育變革
15.抗戰勝利后,北京大學開始復員,一改蔡元培時代奠定的注重文理基礎學科的傳統,在原有文、理、法三院的基礎上,增設農、工、醫等應用學科,變成名副其實的綜合性大學。這一調整( )
A.抑制了自由思想的勃發 B.緣于社會需求的驅動
C.推動教育向精英化發展 D.表明教育體系的完備
16.據統計,明代貴州共建有宣慰司儒學6所、州學4所、府學12所、衛學23所、縣學10所、書院38所。清代更盛,貴州所轄11府40州縣都設有官學,共有書院140所,義學301所。這一時期學校教育的發展有利于當地( )
A.改土歸流的實施 B.社會風氣的改良
C.貧困現象的消除 D.自治范圍的擴大
二、材料題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北最早的書院創建于北宋。今天所知北宋書院共有三所:一是宋初創建于荊門的東山書院,是當時荊門知軍孫鏞創建,這個書院還只是私人讀書之處。另兩所是建于嘉魚的義學書院和建于咸寧的相山書院。北宋的書院從全國來講都不是很發達,但在南宋初期,由于官學遭到破壞,這便給書院的興盛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和條件。從朱熹任知南康軍時修復白鹿洞書院起,南宋書院驟然發達,幾乎取代官學而成為當時的主要教育機關。宋理宗淳祐二年(公元1242年),在今鄂州市還創建了另一所書院,即南湖書院,為當時壽昌軍郡學教授黃端諒創建,奉祀周敦頤、二程、朱熹等七先生。南湖書院有一定的藏書,書院的目的是“為教養游學生徒之地”。
——摘編自羅新《湖北歷代書院考》
材料二 明清時期的書院十分重視教材建設。書院的教材分為考課教材、理學教材、心學教材、考據教材以及實學教材等。從教材編寫主體來看,既有中央政府專門機構官員參與編寫的官方通用教材,也有士大夫學者自發編撰的講義。王陽明以書院為陣地,通過講學、著書來宣揚自己的學說,并將個人著作作為書院教學的教材。黃宗羲在書院講學時開設了歷學、象數、律呂、地理等具有自然科學性質的課程,并使用了《春秋日食歷》《今水經》等相關教材。
——摘編自張傳燧、鐘偉春《明清書院教材的類型、建設邏輯及其特點》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代湖北地區書院教育發展的原因及其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清時期書院教材建設呈現的特點。
18.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15—16世紀,印刷大眾文本在歐洲大量流行。書籍這一原本僅供社會上層少數群體閱讀和收藏的“奢侈品”,轉變為“大眾化的”、影響力輻射到全社會各個階層群體的“傳播媒介”。印刷文本中民族語言所占比例快速增加。印刷文本的出現以及此后“大眾傳播”模式的初露端倪,都極大地拓展了信息的輻射范圍,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
——摘編自江晟《16世紀印刷文本出現與流行對法國社會的影響》
材料二 《九十五條論綱》在半個月內傳遍德國,一個月內傳遍歐洲,就是印刷術傳播的杰作。羅馬教廷的思想控制逐漸破除,人人手捧《圣經》獨立閱讀,不再需要別人的口授與解釋。機印書還成為學者之間交流的重要學術平臺,哥白尼臨終前將《天體運行論》交付印刷所印刷,科學技術從此擺脫緩慢前行,開始步入快車道。大航海時代的航海家們將最新的地理發現交付印刷所,制作精美的機印地圖成為當時最受普通民眾歡迎的印刷品之一。普通民眾開始以一種創新的態度看待過去、現在和未來。
——摘編自鄭達威《近代歐洲印刷術傳播的經濟偏向研究》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歐洲印刷文本出現與流行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印刷文本出現與流行對歐洲社會的影響。
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071年諾曼人開始在牛津修建了一個城堡。40年之后,他們修建了一個小修道院,不久又建了醫院和女修道院。……牛津鎮于 1155年獲得了特許狀,在 1191年獲得了公章。學者們從 12世紀后期開始在鎮上講課,一個小的學生社區也開始建立起來。1209年,他們中的一些人搬到東邊的劍橋。13世紀新的宗教團體的代表到來之后,把學生和學者們聚集在一起的推動力加劇了。……當時,有關宗教奇跡的故事流傳甚廣,對遺跡的崇拜更不在話下。然而,在中世紀牛津有一位值得注意的方濟會學者——羅杰·培根,他在 13世紀就宣稱數學是唯一一門可以求證真理而不必擔心錯誤的學科。他還超越了他的時代,設想了包括眼鏡、潛艇和飛行器在內的未來世界。
——【英】阿薩布里格斯《英國社會史》
材料二 許多當時的“計算機天才”希望信息技術的發展能夠轉化世界,賦予每個個體更多權利,打破人與人之間的藩籬,帶來社會政治革命,給窮人、普通勞工、老年人、學生和少數人群以力量。許多程序員不斷設計開源程序,開放給所有用戶免費使用,最終互聯網絡平臺將變成公共服務平臺。
——【美】喬納森·戴利《現代西方的興起》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指出一例近代牛津在文化建設方面的重要成果,并概述 11-13世紀牛津城逐步發展的社會背景。
(2)根據材料二,簡要概括信息技術能夠“轉化世界”的表現,并結合所學評價其影響。
20.學校教育是文化交流、傳承、傳播的重要載體,其教育形式和內容也會因時而變、應時而動、推時而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歐陽修在《吉州學記》中指出,“學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視其學之興廢。”
宋仁宗“令州若縣皆立學。”宋神宗于元豐二年(1079年)頒布《學令》。
淳化元年(990年),朝廷在中央設立使館、集賢院和昭文院,兼修國史、修撰、直館。紹興三年(1133年)八月,詔復置使館,以從官監修撰,余官監直館、檢討。
——據馬文婷《宋代學校歷史教育研究》
材料二 宋代教育的形式與層次比以往時代更為完備。小學教育相當普遍,其中多為私學。程頤、程顥和張載等著名學者都做過教習兒童的私學導師。小學之后,州縣學漸漸發達,州縣學屬官府所辦,州學教授要經過考核才能執教,以保證教學質量。中央官學設國子學、太學、律學、武學、醫學,宋徽宗因嗜好書畫,還設了書學、畫學與算學。官學教育主要內容為“四書五經”。宋代書院教育發達,彌補官學不足。
——摘編自李樹喜《中國人才史》
請圍繞宋代學校教育,自擬論題并進行闡述。(要求:觀點明確、表述準確、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D B B A C B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B D B B
1.A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康有為和張謇的主張都體現了借助博物館來傳播知識、開啟民智,從而提升國民素質的意圖,A項正確;材料中主要強調的是對已有文物的公開和利用,而非側重于文物的搜集整理工作,排除B項;雖然康有為是維新派代表人物,但材料中關于博物館的主張主要集中在開啟民智、有益學子等提升國民素質方面,沒有直接體現出宣傳維新思想的政治主張,張謇也并非單純為了宣傳維新思想,排除C項;文物主權是指文物的歸屬權、保護文物不受外來侵犯等方面,而材料是從文化教育和民眾素質提升角度來闡述博物館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A項。
2.B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組合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所學可知,古代法律體系,“令”是行政制度與規則,“律”才是定罪量刑的刑法典,而且材料中僅提及《天圣令》有514條令文,但不能就此判定它保存完整,①錯誤;根據“凡取唐令為本”可知《天圣令》以唐《開元二十五年令》為藍本,②正確;在天一閣發現明抄本進而考證北宋《天圣令》,凸顯了圖書館保存古籍和文化遺產的作用,③正確;天一閣是明朝建造的,并非北宋中期,④錯誤。②③正確,B項正確;①④錯誤,排除ACD項。故選B項。
3.C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影響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敵報》報道抗日方針、發表社論文章,到發表游擊斗爭經過鼓舞軍民抗戰斗志,再到吸引眾多民眾受感召加入新四軍并帶來軍需物資支援作戰,這些都表明其在抗戰時期引領了斗爭方向,凝聚了抗戰力量,C項正確;材料中提到“報紙經過重重困難傳到江浙滬地區后,至1941年,5000余名上海學生、工人和公司職員等受其感召加入新四軍,并帶來了大量軍需物資支援作戰”,這說明《抗敵報》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并非缺乏社會影響,排除A項;雖然《抗敵報》增設了文藝、戰士園地等副刊,但從整體來看,初期報道抗日方針和社論文章,發表游擊斗爭經過鼓舞軍民抗戰斗志,以及吸引民眾加入新四軍支援作戰等,其主要目的并非單純提升軍民文化水平,而是服務于抗戰,排除B項;宣傳工作對抗戰有積極作用,但材料僅體現了《抗敵報》的宣傳在凝聚力量等方面的影響,不能直接得出宣傳工作影響戰爭勝負這一過于絕對的結論,戰爭勝負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排除D項。故選C項。
4.D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中國。根據材料“在全國3000多家圖書館組織開展‘讀好書·愛中華’等主題閱讀活動,吸引線上線下數千萬讀者參與”以及“與新媒體傳播平臺合作,打造‘全民讀書季’等熱點閱讀話題”,可以看出圖書館通過組織各種閱讀活動,吸引了大量讀者參與,在傳播知識、推廣閱讀、提升全民文化素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強大的社會教育功能,D項正確;材料中提到的圖書館活動并非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與義務教育走向大眾化無關,排除A項;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圖書館在國內開展的閱讀活動,沒有涉及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內容,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圖書館舊的經營方式有根本性改變,主要突出的是其在社會教育方面的功能和活動,排除C項。故選D項。
5.B
【詳解】根據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原因題、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3世紀后的歐洲。根據材料概括可知:題干提到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成為文科院系的樣本,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其著作是中世紀大學的重要學習內容,反映的是古代希臘的文化為大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說明中世紀大學的發展依賴于古希臘文化的積淀,B項正確;題干并未體現刻板教條或不利于知識傳播的內容,相反,樣本是知識傳播的基礎,大學通過樣本傳播著作,說明這是一種知識傳播的方式,而非阻礙,排除A項;人文主義思潮萌發于古希臘時期,并非中世紀大學以亞里士多德著作為樣本時才開始,排除C項;題干并未提到天主教會對樣本的態度,無法得出得益于天主教會大力倡導,排除D項。故選B項。
6.B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大學中教授祭祀活動的禮樂、閱讀和書寫等內容,貴族子弟及諸侯國子弟在此接受教育,這有利于文化在貴族階層中得到保存與傳播,B項正確;“敬天保民”思想是西周時期提出的,與商代時間不符,排除A項;學術下移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私學興起才出現的,商代不存在學術下移局面,排除C項;商代沒有出現書籍逐漸普及的情況,當時的書寫載體主要是甲骨、青銅器等,書寫和傳播文化的條件有限,排除D項。故選B項。
7.A
【詳解】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初的世界。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帶來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社會對知識和教育的需求顯著增加。工人階級和新興的中產階級需要通過閱讀提升自身素質和技能,以適應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圖書館職能(搜集、整理和保存圖書資料、提供閱讀和學習資源、信息咨詢和文獻檢索、文化傳承與交流)的發展,排除B項;公共圖書館運動有助于提升民眾文化素質,而不是對民眾文化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排除C項;文化大眾化的實現不符合材料主旨,敘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
8.C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世紀后的歐洲。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印刷書的誕生及流行使得書籍的復制和傳播變得更加容易和快捷,成本也大大降低。這就使得學生能夠擁有自己的教材,不再需要依賴教師在課堂上大聲朗讀教本,從而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學者進行研究提供了便利條件,有助于培養大批飽讀詩書的學者,也有利于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C項正確;文藝復興逐漸深入主要體現在思想文化領域的變革,強調人文主義,重視古典文化的復興等,但它本身并不能直接導致學生擁有自己的教材這一現象,排除A項;宗教改革的擴展主要是關于宗教教義、教會組織等方面的變革,與學生擁有教材和學術氛圍的營造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排除B項;科學革命興起于16世紀,側重于科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創新,排除D項。故選C項。
9.B
【詳解】根據次題干提示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秘書省舉行曝書會,允許官員參觀;藏書家開放藏書,學者爭相為鄰,導致房價暴漲”并結合所學可知,宋代書籍的開放與共享為學者提供了更多接觸知識的機會,尤其是皇家和私人藏書的公開,打破了知識壟斷,促進了學術交流與文化傳播,B項正確;題干現象側重書籍的流通而非印刷技術,排除A項;“市民階層的壯大”主要依托城市經濟與商業繁榮,題干未直接體現市民參與,排除C項;儒學正統地位在漢代已確立,與宋代書籍開放無直接關聯,排除D項。故選B項。
10.A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1年(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南京國民政府規定邊疆教材使用蒙漢、藏漢雙語,強調培養‘忠孝仁義禮智信’”并結合所學可知,國民政府推行三民主義教育,通過使用漢語和開展儒家道德教育促進邊疆民族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融入國家共同體,A項正確;材料所述主要是教育內容,而非教育方式,且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中增加中國主流文化的內容,有深刻的政治用意,而非單純和一般的改進教育舉措,排除B項;引導社會風尚不能解釋用漢文的原因,排除C項;凸顯民族特色與推廣漢文及傳統儒家倫理的導向相悖,排除D項。故選A項。
11.B
【詳解】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宋代(中國)。根據“宋代的書籍裝訂,已由卷軸形式過渡到以散頁裝訂成冊的冊頁形式”“(北宋)蝴蝶裝”和“(南宋)包背裝”“一直沿用到今天”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宋代產生的兩種書籍裝訂形式一直沿用至今,可用于說明其文化創新影響深遠,B項正確;材料沒有介紹宋代書籍裝訂形式傳播途徑的多樣性,排除A項;南北文化觀念趨同與(北宋)蝴蝶裝和(南宋)包背裝一直沿用至今這一現象不符,排除C項;據所學,宋代活字印刷還是一種新技術,并未得到普及,排除D項。故選B項。
12.B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2—13世紀(法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巴黎城教師和學生為了維護權益,自行組建學人共同體,通過博弈實現了自我保護和自我管理,這凸顯了學術自治對大學發展的積極作用,B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商品經濟發展與社會環境寬松之間的關聯,排除A項;材料中雖提及了王權,但并未詳細描述王權與神權的博弈過程及結果,無法斷定王權占據優勢,排除C項;12—13世紀時資本主義萌芽尚未出現,且材料未涉及歐洲城市自治運動,排除D項。故選B項。
13.B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醫學專業從1900-1910年的15%升至1931-1940年的30%,與近代中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西醫傳入及民眾健康需求增加直接相關,符合歷史背景,B項正確;工程專業比例下降可能與救國思潮從“實業救國”轉向“科學救國”、“文化救國”或社會問題復雜化有關,而非工業停滯(如民國初年民族工業曾短暫發展),排除A項;法律專業比例在1921-1940年上升 (20%→25%),與民國時期憲政嘗試和法律體系發展相關,選項表述與數據矛盾,排除C項;農業專業比例下降可能因留學生更關注工業化或政策導向(如國民政府“鄉村建設運動”未充分動員留學生),而非單純“忽視”,排除D項。故選B項。
14.D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民國前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近代以來,中國的教育發生了重大變革,城市中逐漸建立起了從小學到大學的近代教育體系,教育資源集中在城市,許多在鄉間接受了初級教育的青年讀書人,不得不前往城市,這就導致了知識人“離村”入城的現象,D項正確;民國前期知識人“離村”主要是入城,而非前往邊疆,且題干中未提及邊疆開墾與知識人“離村”入城之間的聯系,排除A項;自然經濟解體確實是近代中國的一個重要經濟現象,會導致農村經濟結構變動,農民可能會因失去土地等原因而流向城市,但題干中強調的是“讀書人”這一特定群體,自然經濟解體對他們離村入城的影響并非最直接和主要的原因,排除B項;土地兼并加劇會使農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可能促使農民離村,與題干中知識人的“離村”原因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15.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戰勝利后(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抗戰勝利后,北京大學增設農、醫、工三院、這是由于在抗戰前及抗戰時期,隨著經濟發展或戰事需求、社會對農、工、醫、經濟等應用學科人才需求增加,北京大學順應時代趨向和社會需求,做此調整,B項正確;改變注重文理基礎學科的傳統,并不意味著抑制自由思想,只是發展重心有所調整、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教育精英化,排除C項;北京大學一個個案的學科調整,不能說明整個教育體系的完備、排除D項。故選B項。
16.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明代貴州共建有宣慰司儒學6所……清代……共有書院140所,義學301所”可知,學校傳播儒家倫理,逐步改變當地少數民族的習俗,促進社會風氣文明化,因此這一時期學校教育的發展有利于當地社會風氣的改良,B項正確;改土歸流的實施是政治手段,教育是其配套措施而非結果,二者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排除A項;貧困現象的消除夸大了教育作用,貧困涉及經濟結構問題,排除C項;自治范圍的擴大與史實矛盾,明清通過改土歸流削弱地方自治,排除D項。故選B項。
17.(1)原因:以文治國國策的確立(宋代實行崇文抑武政策);科舉制的發展;地方官員的大力支持;理學的興起與發展;印刷術的改進與應用;官學遭到破壞;宗法觀念的影響。
影響:推動了湖北地區教育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的人才;有利于儒家思想和理學的傳承與發展。
(2)教材類型多樣,分類廣泛;書院教材編寫的主體多樣,有官有民;出現了許多體現學者個人風格的教材;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教材內容多以儒學為主。
【詳解】(1)本題是原因題、影響題,時空是宋代的中國。原因:根據材料“湖北最早的書院創建于北宋”結合所學可知,以文治國國策的確立(宋代實行崇文抑武政策);根據材料“是當時荊門知軍孫鏞創建”可知,地方官員的大力支持;根據材料“奉祀周敦頤、二程、朱熹等七先生”可知,理學的興起與發展;根據材料“由于官學遭到破壞,這便給書院的興盛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和條件”可知,官學遭到破壞;結合所學可從科舉制的發展、印刷術的進步和宗法制的影響等角度分析,如,印刷術的改進與應用;科舉制的發展;宗法觀念的影響等。影響:根據材料“成為當時的主要教育機關”再結合所學可從促進當地教育發展、培養人才、推動儒家思想的發展等角度分析,如,推動了湖北地區教育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的人才;有利于儒家思想和理學的傳承與發展。
(2)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明清時期的中國。據材料“書院的教材分為考課教材、理學教材、心學教材、考據教材以及實學教材等”可知,教材類型多樣,分類廣泛;據材料“從教材編寫主體來看,既有中央政府專門機構官員參與編寫的官方通用教材,也有士大夫學者自發編撰的講義”可知,編寫主體多樣,有官有民;據材料“王陽明以書院為陣地……黃宗羲在書院講學時開設了歷學、象數、律呂、地理等具有自然科學性質的課程,并使用了《春秋日食歷》《今水經》等相關教材”可知,教材內容以儒學為主;兼有學者自己的思想。
18.(1)原因: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發展;世俗王權的興起;金屬活字印刷術的出現;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宗教改革的推動。
(2)影響:有利于歐洲近代民族意識的覺醒;促進歐洲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促進印刷業的發展;推動宗教改革運動發展;促進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加速民眾思想觀念轉變;拓展民眾視野。
【詳解】(1)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近代歐洲。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近代歐洲印刷文本出現與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涉及政治、經濟、技術和思想等方面。從政治上來說,得益于世俗王權的興起;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有關;從技術方面來說,則是由于金屬活字印刷術的出現;在思想層面,則受到文藝復興的影響和宗教改革的推動。
(2)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極大地拓展了信息的輻射范圍,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并結合所學可知,有利于歐洲近代民族意識的覺醒;促進歐洲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促進印刷業的發展;根據“《九十五條論綱》在半個月內傳遍德國,一個月內傳遍歐洲,就是印刷術傳播的杰作。羅馬教廷的思想控制逐漸破除”得出推動宗教改革運動發展;促進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根據“普通民眾開始以一種創新的態度看待過去、現在和未來”得出加速民眾思想觀念轉變;拓展民眾視野。
19.(1)重要成果:1683年,牛津大學建立的向公眾和學者開放的阿什莫林博物館,被視作第一個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館。(寫出“第一個向公眾和學者開放”也可得分)
背景:政治上:社會環境逐漸穩定,西歐各國王全國有不同程度的加強;通過相應方式(與封建主談判、以金錢贖買、武裝暴動)一些城市贏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歐洲逐漸形成了王權與教權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基督教會與世俗王權互相利用、競爭共存(教會也根據基督教神學指定和頒布了教會法,起到了穩定社會的作用)。(任意1點即可)
經濟上: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耕地面積增加,風力、水利和畜力得到比較有效的利用;工商業逐漸復興和繁榮。(任意1點即可)
階層上:城市主要居民是手工業者和商人,以工商業為基本謀生手段。(寫出類似于“部分農民從封建主的土地中分離出來,從事其他工作”的亦可)
文化上:西羅馬帝國滅亡后基督教保留了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成果(或對西歐思想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基督教會控制著西歐社會的精神生活;一些城市和教會興辦大學。(寫出1個即可)
(2)表現:社會信息化(“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經濟社會向高效、優質發展轉型);勞動生活方式日益自動化和智能化;社會資源(信息)公開化(開放化);公共服務體系化(平臺化)。(寫出其中兩個即可)
評價:積極: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等科技成果使社會發展進入信息時代,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帶給人們便利的生活,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從生產力、生產方式、社會生活等角度作答)。
弊端: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成為嚴峻的問題;保護個人隱私變得越來越困難,影響著個人生命財產安全;成為個別別有用心的國家、集團或個人利用的工具;成為文化入侵的工具,傳統文化受到極大的沖擊。(寫出其中兩個即可)
【詳解】(1)本題是特點題、背景題,時空是中世紀以來的英國。近代牛津在文化建設方面的重要成果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是1683年牛津大學建立的向公眾和學者開放的阿什莫林博物館,被視作第一個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館。背景根據阿是莫林博物館建立的時間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總結。根據“牛津鎮于 1155年獲得了特許狀,在1191年獲得了公章”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政治上主要和當時歐洲城市自治的發展、王權的加強等因素有關;經濟上則是封建經濟的發展以及工商業的繁榮;文化上則是基督教的影響和大學的興起。
(2)本題是特點題、影響題,時空是當代世界。信息技術能夠“轉化世界”的表現根據“賦予每個個體更多權利,打破人與人之間的藩籬,帶來社會政治革命,給窮人、普通勞工、老年人、學生和少數人群以力量。許多程序員不斷設計開源程序,開放給所有用戶免費使用”可從社會信息化、勞動生活方式自動化和智能化、公共服務體系化等方面進行總結。
對信息技術能夠“轉化世界”的影響應該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總結,從積極的角度來說,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等科技成果使社會發展進入信息時代,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帶給人們便利的生活,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但從消極的角度來說,過度信息化也使信息安全成為嚴峻問題,保護個人隱私變得越來越困難,影響著個人生命財產安全;成為個別別有用心的國家、集團或個人利用的工具;成為文化入侵的工具,傳統文化受到極大的沖擊。
20.觀點:多種因素促進了宋代學校教育的發展。
闡述:宋代統治者的“以古為鑒”,大力興學,以及科舉制度的發展為學校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環境;商品經濟的發展,印刷技術的進步為學校教育發展提供了經濟技術條件;理學的興起,書院講學興盛推動私學發展。由此,宋代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多層次教育體系,辦學途徑多樣(官學私學并行),教學內容豐富,培養了多元化人才。
總之,宋代學校教育的發展受到國家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或宋代教育具有深刻的時代性;其他論題,只要圍繞“宋代教育”且有明確觀點即可)
【詳解】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宋朝時期。設問是圍繞宋代學校教育,自擬論題并進行闡述。首先,根據材料“學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視其學之興廢。”“令州若縣皆立學。”“朝廷在中央設立使館、集賢院和昭文院,兼修國史、修撰、直館”“中央官學設國子學、太學、律學、武學、醫學,宋徽宗因嗜好書畫,還設了書學、畫學與算學。”可得出觀點:多種因素促進了宋代學校教育的發展。
接下來根據材料信息進行論述,由材料“淳化元年(990年),朝廷在中央設立使館、集賢院和昭文院,兼修國史、修撰、直館。紹興三年(1133年)八月,詔復置使館,以從官監修撰,余官監直館、檢討。”及所學可知,宋代統治者的“以古為鑒”,大力興學,以及科舉制度的發展為學校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環境;結合所學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可知,商品經濟的發展,印刷技術的進步為學校教育發展提供了經濟技術條件;由材料“程頤、程顥和張載等著名學者都做過教習兒童的私學導師。小學之后,州縣學漸漸發達,州縣學屬官府所辦,州學教授要經過考核才能執教,以保證教學質量。”及所學可知,理學的興起,書院講學興盛推動私學發展。由材料“中央官學設國子學、太學、律學、武學、醫學,宋徽宗因嗜好書畫,還設了書學、畫學與算學。官學教育主要內容為‘四書五經’。宋代書院教育發達,彌補官學不足。”及所學可知,宋代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多層次教育體系,辦學途徑多樣(官學私學并行),教學內容豐富,培養了多元化人才。
最后,總結升華,明確主旨,宋代學校教育的發展受到國家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注意史實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南县| 扶绥县| 咸丰县| 德钦县| 离岛区| 武乡县| 灌阳县| 都昌县| 喜德县| 疏附县| 会理县| 桐城市| 阜城县| 贵州省| 隆昌县| 株洲县| 寿宁县| 绵阳市| 绥芬河市| 塔河县| 东至县| 穆棱市| 紫金县| 横峰县| 巴林左旗| 天镇县| 雅安市| 长武县| 饶阳县| 鹤壁市| 浠水县| 合水县| 南江县| 南漳县| 盐城市| 天水市| 墨脱县| 旌德县| 同仁县| 含山县| 察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