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湖南省岳陽市湘一南湖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PDF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湖南省岳陽市湘一南湖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PDF版,含答案)

資源簡介

湘一南湖學校 2025 年上學期八年級一模考試
歷 史
時量:60 分鐘 分值:100 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
合題意。)
1.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下列對“新紀元”理解不正確的是( )
A.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的結束 B.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
C.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D.標志著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2.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關聯的,唇亡齒寒,戶破則堂危。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斗爭
不只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關聯著,是為自衛的必要性所決定的。與此可以
看出中共中央政府的目的是( )
A. 幫助朝鮮人民 B. 維護人民利益
C. 打擊美帝國主義 D. 保家衛國
3.“它總結了黨過去領導土地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又適應建國后的新形勢確定了新政策,成為指導土地
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據。”材料中的“它”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4.為了深入學習和研究土地改革運動,同學們搜集了下列史料,其中可作為第一手史料運用的是
( )
A. 以土地改革運動為題材的小說《暴風驟雨》
B.親歷土地改革運動的老人寫成的回憶錄
C. 從互聯網檢索獲取的土地改革運動的資料
D.市博物館保存的土地改革運動時期的文物
5.全面建設社會主義事業開始后,中國人民熱情高漲,斗志昂揚,取得了很多成就。下列成就屬于這一
時期的是 ( )
A. 實現石油全部自給 B. 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C. 鞍山鋼鐵公司建成投產 D. 武漢長江大橋全線通車
6.作家莫言獲諾貝爾獎的小說《蛙》有以下描寫:“1962 年秋季,高密東北三萬畝地瓜獲得了空前的大
豐收。跟我們鬧了三年別扭、幾乎是顆粒無收的土地,又恢復了它寬厚仁慈、慷慨奉獻的本性。那年的地
瓜,平均畝產超過了萬斤。”出現此現象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 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C.大躍進運動使糧食產量極大提高 D. 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生產
7.在“感動中國”人物中,與“會戰石油,艱苦創業”這一描述相符的是( )
A. 王進喜 B. 焦裕祿 C. 鄧稼先 D. 邱少云
8.下面示意圖反映的是新中國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經濟發展狀況,對這一示意圖的解讀正確的一項是
( )
A. 從①到④,反映出建國初期經濟建設一帆風順
B.從①到②,反映了土地改革極大促進經濟發展
C. 從②到③,出現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失誤
D. 從③到④,說明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
9.1992 年鄧小平南方談話與 1978 年真理標準問題討論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奠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思想基礎 B. 明確了特區姓“社”不姓“資”
C.推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 D. 解決了人們思想認識的重大問題
10.下表為《人民日報》社論高頻詞的統計分析。這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始終( )
時間段 1949—1956 年 1957—1965 年 1977—1992 年 1993—2012 年
人民、工作、 人民、生產、社會主
高頻詞 人民、發展、改革 人民、發展、市場經濟
和平 義
A. 在建設中遵循客觀經濟規律 B. 堅持改革開放的方針
C. 把計劃和市場作為經濟手段 D. 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11.1980 年,我國建立深圳等經濟特區;1984 年,開發 14 個沿海城市;1985 年,開辟沿海經濟開放
區;1988 年,劃海南島為經濟特區;1992 年,決定開放內地部分省會城市、沿江沿邊城市;2001 年,加入
世界貿易組織;2013 年,設立上海自由貿易區。以上史實主要說明了我國( )
A. 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B. 國際地位逐步提高
C. 體制改革走向深入 D. 擴大開放融入世界
12.下表是某同學整理的歷史學習資料。據此判斷他學習的主題是( )
中共十五大 鄧小平理論
中共十六大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八大 科學發展觀
中共十九大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A.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設 B.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C.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曲折探索 D.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13.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將中國歷史列為初中獨立必修科目并改革課程內容,古今并重,讓學生
能全面及系統地學習中國歷史,培養其正確的歷史觀。這一舉措( )
A.完善了香港的教育體制 B. 增強了學生的國家認同感
C. 促進了香港經濟的發展 D. 推進了祖國統一大業進程
14.如圖所示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2024 年年度財政工作總結》(部分)
“1+4”產業結構統計框架基本構建完成
豐富澳門“一基地”內涵,獲評中國 2025“東亞文化之都”
積極籌備第十五屆全運會和殘奧會澳門賽區工作
A.社會主義公有制初步建立 B.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C.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 D.“一國兩制”構想的推行
15.臺灣地區新任領導人賴清德 5 月 20 日的講話,毫不掩飾其“臺獨”立場,公然聲稱“臺灣主權獨
立”;歪曲“九二共識”,叫囂兩岸“互不隸屬”,充斥著無知與自大、敵意與挑釁、謊言與欺騙,使臺海
形勢更加緊張嚴峻。“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 )
A. 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 B. 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C.開展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 D.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
16.在 20 世紀 60 年代,國家把沿海和內地的一批大型工業企業搬遷到民族地區;1978 年以來,
又優先安排了新疆塔里木油田、內蒙古大型煤電基地等大批重大工程項目。這反映出我國( )
A. 推進民族區域自治 B. 建立了完整工業體系
C. 注重民族文化傳承 D. 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
二、非選擇題(第 17 題 14 分, 第 18 題 12 分, 第 19 題 12 分, 第 20 題 14 分, 共 52 分)
17.“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主席這一重大論斷,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時代特征。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 分)
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
一盤散沙的局面……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 120 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材料二: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
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
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
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摘自習近平總書記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7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材料三;農民歡天喜地說:“過去頭頂地主的
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成我們的了。”……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村中到處是一派興旺氣象……
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1952 年同 1949 年相比,糧食產量增長 44.8%,棉花增長 19.3%,油料增長 64%。——
——摘編自《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寫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國內意義。(答案 2分,書寫 2 分)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你能舉出 1 例抗美援朝戰斗英雄嗎 并簡單敘述他的戰斗事跡。(4 分)
(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農民積極性空前高漲和哪一事件有關 概括其歷史意義 (4 分)
(4)通過對以上材料的探究學習,指出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之間的關系 (2 分)
18.閱讀下面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2 分)
材料一: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建設的需要,農民也有進行互助合作的要求,為此,國家對農業進行
社會主義改造。
材料二:1957 年和 1960 年農業生產情況對比表
項目 1957 年 1960 年 下降 (%)
糧食(億公斤) 1950.5 1436 26.4
棉花 (萬擔) 3280 2124 35.2
油料 (萬擔) 7542 3405 54.9
生豬存欄數 (萬頭) 14590 8227 43.6
材料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先從農村開始,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的發
展。
(1)材料一中國家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土地所有制性質發
生了什么變化 (4 分)
(2)分析材料二中的數據,你認為導致農業生產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4 分)
(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為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在農村實行什么制度 (2
分)
(4)讀以上材料,結合今天生活,你認為振興鄉村經濟大發展在哪些方面有待于提高,請給出一個合理化
建議。(2 分)
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 分)
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的工業基礎,特別是重工業基礎非常薄弱……這種落后的經濟
狀況只能靠優先發展重工業才能改變。
材料二:1953—1957 年,全國工業建設項目達 1 萬多個,我國過去所沒有的一些工業部門,包括飛機制
造業、汽車制造業、重型和精密機器制造業以及高級合金鋼企業等,從無到有建設起來。
——摘自岳麓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材料三: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的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
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必然使生產力大大獲得解放。這樣就為大大地發展
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創造了社會條件。——毛澤東在 1956 年國務會議上的一段發言
(1) 材料一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怎樣的經濟狀況 (2 分)為改變這種經濟狀況我國政府制
定了什么方針 (2 分)
(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國工業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義。 (2 分)
(3) 材料三中“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的過程中,國家實行什么政策實現
了和平過渡 (2 分)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重大意義。 (2 分)
(4) 從上述經濟發展的歷程,你從中可以得出什么啟示 (2 分)
20.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是國家繁榮富強的前提和重要保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 分)
材料一:西藏真正步入現代文明始于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經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等重要發
展階段,西藏不僅建立起全新的社會制度,而且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2015 年《西藏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西藏的發展還得益于我國在少數民族地
區實行的什么舉措 (4 分)
材料二
(2)根據所學知識,指出和圖一有關地區的回歸具體時間是什么 這兩個地區得以回歸祖國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4 分)
材料三:臺灣是中國的臺灣。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我們堅持最大誠
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
現,也一定能實現。 ——中共二十大報告
(3)根據材料三,指出我們對解決臺灣問題的看法是什么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
針。(4 分)
材料四: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外開放,讓世界進入中國;第二個階段還是對
外開放,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第三個階段依然是對外開放。——新加坡《聯合早報》
(4)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列舉一項“讓世界進入中國”和“中國已經開始走向世界”的具體措施 (2 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DADA 6-10DACDD 11-15DABDB 16.D
二、非選擇題
17.(1)國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
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
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答案 2 分,書寫 2 分)
(2)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口,壯烈犧牲。 (戰斗英雄 1
分,事跡 3分,其他如邱少云等符合題意也可)
(3)土地改革。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
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
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事件 1 分,意義 3 分)
(4)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政治前提;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土地改革的
順利進行提供了穩定的外部環境,土地改革為抗美援朝戰爭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群眾支持。 (2 分,意思相近
即可)
18.(1)方式: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變化:由農民土地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方式
2分,變化 2 分)
(2)原因: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嚴重破壞了農業生產;當時
又遭遇嚴重的自然災害等。 (4 分,答出兩點即可)
(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2 分)
(4)建議: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培養高素質農業人才;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完善農
村基礎設施建設等。 (2 分,任答一點,言之有理即可)
19.(1)經濟狀況:我國工業基礎,特別是重工業基礎非常薄弱。方針:優先發展重工業 (制定并實施第
一個五年計劃)。 (經濟狀況 2 分,方針 2分)
(2)意義: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
基礎。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3)政策:贖買政策。意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
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政策 2 分,意義 2 分)
(4)啟示:經濟建設要符合國情,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等。 (2 分,言之
有理即可)
20.(1)意義: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舉措: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西部大開發
戰略等。 (意義 2 分,舉措 2 分,答出一點舉措即可)
(2)時間:1997 年 7 月 1 日。根本原因: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 (時間 2 分,根本原因 2
分)
(3)看法:堅持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基本方針: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看法 2 分,基本方針 2 分)
(4) “讓世界進入中國”:建立經濟特區(或開放沿海城市等); “中國已經開始走向世界”:加入世
界貿易組織 (或舉辦奧運會等)。 (2 分,各答一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郑市| 富平县| 岑溪市| 华宁县| 涡阳县| 林西县| 琼海市| 乌鲁木齐县| 菏泽市| 南安市| 越西县| 江油市| 香港 | 宁晋县| 廊坊市| 水富县| 扎兰屯市| 婺源县| 仙桃市| 溧阳市| 吴旗县| 独山县| 泰宁县| 平谷区| 九江县| 盐源县| 宜兴市| 沙雅县| 离岛区| 方山县| 高陵县| 措美县| 梅州市| 淳化县| 昌吉市| 中方县| 嘉祥县| 菏泽市| 通州区| 越西县| 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