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生物試題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0題, 每題2分, 共20分。在每題四個選項中, 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糧食是國家之基。2023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6.63 億畝,全國玉米產量28884萬噸 ,玉米是食品、飼料等加工業的重要原料。據此完成14、15、16題。14.把煮熟的玉米種子放在適宜的外界條件下也不會萌發,這是因為缺少( )A.有活力的胚 B.氧氣 C.營養 D.適宜的溫度15.移栽玉米幼苗時,根部通常帶一坨土,這樣做的目的是( )A. 避免傷害根毛B. 減少土壤中營養丟失C. 可以促進根毛的生長D. 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16.現代科學技術能用精準調配的營養液代替土壤,該營養液為水稻提供的主要營養物質是水和( )A.脂肪 B.淀粉 C.無機鹽 D.蛋白質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抵御災害、吸塵殺菌、凈化空氣、調節氣溫、改善氣候、保護物種、保存基因、固碳釋氧等多種生態功能,是維護地球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據此完成17、18、19題。17.森林能夠涵養水源與植物的蒸騰作用有很大的關系。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門戶”是( )A.葉綠體 B.線粒體 C.氣孔 D.根18.森林能固碳釋氧。如圖是某同學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實驗的部分步驟,有關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 步驟一是為了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B. 為了保證實驗效果,步驟二必須放在光下C. 步驟三中②、③內分別盛有酒精、清水D. 步驟四的現象可以說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9.植物幼根的生長一方面需要細胞分裂,另一方面需要細胞體積增大(迅速伸長),說明幼根生長主要依靠( )A. 伸長區、根冠 B. 分生區、成熟區C. 成熟區、根冠 D. 分生區、伸長區20.觀察和實驗是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裝置可用于驗證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的是( )21.“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萬千枝條都是由芽發育而成的,關于如圖所示芽和枝條的敘述,正確的是 ( )A.3是芽,是由6發育來的 B.2是莖,是由7發育來的C.5會發育成1 D.7會發育成幼葉22.十月懷胎,為母不易。胎兒在母體子宮中發育,獲得營養物質的途徑是 ( )A.臍帶→胎盤→母體→胎兒 B. 母體→胎盤→臍帶→胎兒C.胎盤→臍帶→母體→胎兒 D.母體→臍帶→胎盤→胎兒23.同學們正處于青春期, 下列關于青春期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青春期是發展智力的“黃金時期” B.男孩會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C.身高突增,性器官迅速發育 D.具有獨立意識,不需要與家長交流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 小題, 每空1分, 共30分)24. (7分)閱讀資料, 回答下列問題:早產兒的死亡和殘疾風險非常高,研究人員為給早產兒提供更好的發育環境,打造了“人造子宮”。 “人造子宮”主要由三個重要部分組成。輸液袋內裝有藥物和營養物質;生物袋中的人工羊水不斷循環,保持37.5℃左右的恒溫,還能清除代謝廢物、減少細菌感染等;氧合器與胎兒的臍帶血管相連,依靠胎兒心臟的跳動驅動血液流動。 目前的“人造子宮”依然不能還原子宮中的全部結構、無法替代子宮的所有功能,這對早產兒生有會造成影響。未來,研究人員將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1)自然受孕時,男性的 產生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巢產生的卵細胞在 中結合成為受精卵。受精卵不斷進行細胞分裂和分化,逐漸發育成 ,該結構移入到子宮中,最終植入 。(2)胎兒生活在子宮內的液體—— 中,胎兒和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是 。(3)人造子宮中可以“替代”胎盤主要功能的結構是 和氧合器,經過氧合器后富含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血液通過膠管進入胎兒體內。25.(7分)某同學在學習了花的結構后,在家里利用常見的材料制作了了模型。用到的材料有細鐵絲、玻璃瓶、吸管、乒乓球、花生米、綠豆。制作方法是:在乒乓球上打孔,放入一粒綠豆。將乒乓球放入玻璃瓶,用一根吸管一端插入乒乓球, 一端升到瓶口。用細鐵絲串一粒花生米綁在玻璃瓶的兩側。模型成品如圖所示。請回答:(1)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 ,其中“花生米”模擬圖二中的結構 (填序號)。(2)圖二中花藥里面的花粉散放而落到圖二中 (填序號)上的過程叫做傳粉。當圖一中的“吸管”伸長至“乒乓球”結構內時,其內的精子會與“綠豆”模擬的 結合,形成受精卵。(3)櫻桃的種子是由圖中的“乒乓球”模擬的 發育而來。(4)櫻桃的種子在萌發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 ,其將來會發育成植物的 。 (填器官)26.(9分)建造塑料大棚生產有機農產品,可以促進農民增收。科技人員為了提高精品西瓜的品質進行了相關研究。圖一表示西瓜植株的某些生理活動。請據圖回答問題:(1)栽種西瓜時要疏密有致,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圖一中 (填字母)過程的效率。進行該過程的主要部位是 (填細胞結構),同時該過程對維持生物圈的 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2)夜晚將大棚的窗戶打開,使冷空氣進入大棚,會降低圖一中的 過程(填字母),從而提高西瓜的品質和產量。(3)出苗后,尤其是葉展開后, 一般采用小水勤澆的模式。此時應該及時補充植物生長需要量最多的三種無機鹽是 。西瓜植株根尖吸收的水和無機鹽通過根、莖、葉中的 (填植物的結構)向上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位。其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圖一中的 過程(填字母)(4)為提高西瓜產量,請你為大棚種植戶 提出一條合理的增產建議: 。 (2分)27. (7分)某生物興趣小組以無土栽培生菜為活動內容,開展“探究生菜無土栽培的條件”的綜合實踐項目活動,流程如圖1:(1)培育幼苗:經自主探究,同學們明確了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包括適宜的溫度、充足的 和適量的水分,并置于適宜條件下培育。(2)制作裝置:如圖2所示。同學們在一長方形塑料花盆中,分別以陶粒、巖棉、棉花為基質劃分出三塊種植區域。基質的主要作用是 (填“提供營養物質”或“固定植株”)(3)移栽幼苗:移栽前向培養槽內通入培養液。(4)觀察記錄:下表為生菜在不同基質條件下的生長情況。組別 葉片數量(片) 葉片寬度 (厘米)5天 10天 15 天 5天 10 天 15天陶粒組 3 3 6 2.5 4 6巖棉組 3 6 8 2.5 7 10棉花組 3 3 4 2.5 2.6 2①實驗中,選擇相同品種、大小的幼苗,三組應保持光照、溫度等條件 , 目的是 。②同學們以葉片數量和 反映植物的生長狀態,發現使用 作為基質,效果最理想。他們推測該基質保水量適宜,疏松度較好,使植物的根能夠獲得充足的空氣,利于進行 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