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吉林省白城市實驗高級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1.對于某次國際會議,有史書這樣描述道:“歐洲各國君主沉浸在戰勝拿破侖的喜悅中,紛紛派出代表參加。整個會議期間,除討論《最后總決議案》外,從未正式召開過大會,一切重大問題都是由俄國沙皇和英國、奧地利和普魯士首相在幕后決定,許多決定是在奧地利首相梅特涅書房里‘成交的',被稱為‘梅特涅書房里的交易’”。本次會議及此后簽訂的一系列條約( )A.確定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B.開創了通過國際會議解決國際爭端、結束戰爭的先例C.建立起以大國協調、歐洲均勢為特征的國際關系體系D.規定形成決議的“全體一致”原則難以履行國際責任2.與儒、墨、道諸家不同,法家諸子不將人性追逐利益、權衡利害視作惡行而予以禁絕。法家思想家們要求因循人性,以獎賞誘導人們守法,以刑罰威懾民眾不違法,刑無貴賤,一視同仁,功不抵罪。這說明,法家諸子主張( )A.構建社會運行的強制規范 B.加強君主集權C.社會治理兼用德治和法治 D.重視以人為本3.該圖為拜占庭帝國盛極一時的地圖。關于該圖的判斷,正確的是( )A.巴爾干半島為拜占庭帝國擴張的區域 B.非洲北部的部分為查士丁尼征服地區C.箭頭所指范圍為查士丁尼即位的范圍 D.6世紀中期西班牙占據諸多歐洲領土4.1952年12月12日,在給西北各族人民抗美援朝代表會議的復電中,毛澤東主席指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國各民族就開始團結成為友愛合作的大家庭,足以戰勝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并且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為繁榮強盛的國家?!边@主要表明了( )A.參加抗美援朝的重要目的 B.建立民族區域自治的構想C.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動力 D.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精神5.西歐中世紀時期,牛津大學校長擁有校外人員民事行為審判權;巴黎大學師生熱衷使用罷課權為大學爭取利益,有時甚至將校舍遷移到另一城市,以使城市和教會讓步;海德堡大學則與城市在校舍租金協商中占盡優勢。這反映出當時西歐大學( )A.權力過大趨于失控 B.助推城市自治能力提升C.沖擊社會司法體系 D.社會影響力的不容忽視6.1932年2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在江西瑞金成立。1937年10月,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西北分行改稱陜甘寧邊區銀行,并收回蘇維埃紙幣,改用國民黨統治區域流通的法幣。這一做法( )A.旨在活躍敵后根據地經濟 B.打破了國民黨經濟封鎖C.推動了國共合作再次實現 D.適應了民族戰爭的需要7.蘇美爾最古老的城市埃利都的神廟建筑前后存在千余年;古印度摩亨佐達羅城中最突出的建筑設備是供祭師凈身之用的“大浴池”;克里特文明中,克諾索斯王宮的中央庭院有許多神龕神壇和專門的祭儀大廳;我國在良渚遺址也發掘出祭壇。從這些歷史遺跡可知,世界不同文明在形成初期( )A.發展呈現多元一體特征 B.對神的祭祀是重要活動C.其差異源自地理環境的不同 D.祖先崇拜是各地具有的共性8.以下為一位同學繪制的中國古代部分時期中樞機構演變示意圖,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9.下表的變化反映出18世紀初英國( )A.啟蒙運動達到高潮 B.民族國家逐漸形成C.國王地位日益下降 D.君主立憲發展完善10.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其《寄胡餅與楊萬州》中稱贊這種來自西域地區的美食:“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边@反映出唐代( )A.包容開放的社會風氣 B.絲綢之路暢通無阻C.西北少數民族封建化 D.中外文化交流密切11.“佛羅倫薩的市民們!如果我當選市長,我會繼續保證農奴‘居住一年即自由’的政策!我向各位承諾,作為一座擁有‘特許狀’的自治城市,無論是康德拉四世(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還是教皇大人都不能侵犯你們的私人財產!”該材料反映了( )A.自治城市徹底擺脫了教皇與王權的控制B.自治城市有權利向農奴頒發“特許狀”C.自治城市的市民們擁有多種權利和自由D.自治城市推動了中世紀市民階層的產生12.根據《左傳·隱公傳》記載,春秋時期,魯國第十三任國君為惠公,他的妾為他生了個兒子叫息,后來惠公又娶了正妻,生了個兒子叫允?;莨皶r,允尚年少,無法獨立執政,就立息為國君,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息的王位來的不合禮制,死后謚號稱為“隱公”?!半[公”的稱謂反映了( )A.依據選賢任能確定王位繼承人 B.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被削弱C.魯國保留了濃厚的宗法制傳統 D.治國理政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13.那爾邁調色板是一塊盾形石板,高63厘米,兩面雕刻著紀念國王那爾邁統治的畫面。圖中那爾邁頭戴王冠,正擊打敵人,鷹表示鷹神荷魯斯,鷹腳下的莎草表示被打敗的居民。據此可知那爾邁調色板( )A.體現古埃及藝術突出主要人物的特點 B.其雕刻技藝是對古代希臘的模仿C.反映了兩河流域居民對待生命的態度 D.是佐證埃及象形文字的二手史料14.1032年,黨項首領元昊廢除中原王朝唐朝、宋朝給他先輩的賜姓,"自號嵬名吾祖",并要求其他大貴族也回歸黨項姓氏。上述舉措( )A.增強了統治集團的凝聚力 B.削弱了貴族勢力C.提升了本民族的文化素養 D.打擊了門閥士族15.1949年,毛澤東告誡全黨:我們熟悉的東西有些快要閑起來了,我們不熟悉的東西正在強迫我們去做……我們必須克服困難,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必須學會的東西”是指( )A.組建聯合政府的策略B.開展土地改革的方式C.領導全國經濟工作的能力D.動員民眾參與革命的路線二、材料題(本大題共5小題)16.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侶大多選擇陸路,而唐后期選擇海路者更多。僅唐朝義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所載60位西行求法僧人中就有33位往來取道南海。這一變化( )A.起因于匈奴在北方對唐的威脅 B.歸因于唐朝后期政局動蕩C.反映出指南針廣泛應用于航海 D.取決于南方經濟的大發展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摘編自梁州《十多年來西南絲綢之路研究綜述》(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武帝時期西南絲綢之路發展的條件。(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西南絲綢之路的歷史價值。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吳城(今江蘇蘇州市),是春秋吳王闔閭修建的都城。至秦統一后,為會稽郡治,漢代因之,東漢為吳郡郡治?!妒酚洝へ浿沉袀鳌份d:“夫吳,自闔閭、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亦江東一都會也?!薄对浇^書·吳地傳》載:“吳故水道,出平門,上郭池,入瀆,出巢湖,上歷地,過梅亭,入揚湖,出漁浦,入大江,奏廣陵。”《史記·河渠書》也云:“于吳,則通渠三江五湖?!?br/>——摘編自陳曉鳴《漢代江南城市與商業問題述論》材料二 唐代后期,建康成為長江流域最大的商業城市;與廣陵、京口、江陵、成都、南京并稱長江流域六大都市;沿江潯陽、豫章和下游地區的吳郡等,都發展成為當時繁盛的商業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各種行業商人聯合組織“行”或“市”的成長,從而使得沿河近橋或城門口內外,出現了許多新的經營日用商品的“行”或“市”,逐漸形成了以酒樓、茶坊為中心的街市。唐代發達的海外貿易,將中國與東亞、南亞、東南亞等聯系起來,外貿港口城市形成了對外開放的“窗口”與“通道”,并將這一時期的城鎮體系與世界主要大城市聯系起來。——摘編自王濤《唐后期南方城市的興起與繁榮》材料三 “無貧富貴賤”,皆乘畫舫出游,從宋代開始已然成為一項新民俗。三月五日傳說是禹的生日,會稽城內幾乎是“傾城俱出,士民皆乘畫舫”。杭州西湖畫舫之上“都人凡締姻、賽社、會親、送葬、經會、獻神,仕宦恩賞之經營,禁省臺府之囑托,……密約幽期,無不在焉”。——摘編自許哲娜《畫舫:唐宋以來江南城市的消費新空間》(1)根據材料一指出先秦至漢代吳城發展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后期南方城市發展的表現,并分析其成因。(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先秦至宋代江南城市發展的積極影響。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4年,以國共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國民革命席卷全國。國民政府遷往武漢后,在政治、軍事、刑事、土地、人權和經濟方面頒布了系列法律條文,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中華民國暫行新刑律》《陸軍刑律》《商民運動決議案》《佃農保護法》《工人運動決議案》《婦女運動決議案》等。在共產黨作用下,法律制度建設傾向工農等下層人民,注意到人民的重要地位,使得社會身份得以重視,這在近代中國法制史上公開頒令是第一次。——摘編自姚慶《論中國近代法治建設轉型之路》材料二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抱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將這個宗旨貫徹到法治建設之中。無論是土地革命時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所明確的“蘇維埃政權屬于工人、農民、紅色戰士及一切勞苦民眾”,還是抗日戰爭時期以便利人民群眾、維護群眾根本利益為目的的馬錫五審判方式;無論是新中國第一部憲法中所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還是新時代法治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無論是立法領域,還是執法、司法領域,維護和保障人民利益始終是法治建設的主旋律,都使得我國法治具有了不同于其他國家法治的鮮明特色。——摘編自王春業《論百年來黨領導法治建設的基本經驗與未來展望》(1)根據材料一,概括武漢國民政府法治建設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主要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共產黨領導法治建設的基本經驗。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黃宗羲定律”是一個具有超越歷史學學科范圍影響力的理論。這一論斷源自于黃宗羲的文章《明夷待訪錄·田制三》,即歷代封建王朝鑒于農民賦稅的不堪重負,為緩解社會矛盾,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有時也采取諸如改費為稅之類的政策。這種“并稅”改革雖在短期內產生作用,減輕了農民的眼前負擔,甚至出現“向來叢弊為之一清”的局面,然而從長遠的效果看,往往引發新一輪農民負擔的加重。著名歷史學家王家范先生曾將黃宗羲的這種描述簡化為下列公式兩稅=租庸調+橫征(法外之征)一條鞭法=(租庸調+橫征)+橫征攤丁入畝=(租庸調+橫征+橫征)+橫征普遍式:B=a(1+nx)(B為最終稅率,a為初稅率,n為變革頻率,x為橫征)請閱讀材料,提取信息,運用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相關知識解讀“黃宗羲定律”。參考答案1—5 CABDD 6—10 DBCBA 11—16 CCADCB17.【答案】(1)條件:農耕文明的發達;大一統政局相對穩定;開放包容的心態;漢王朝對西南地區的經營與治理;西南地區經濟的發展;西南地區對外交流的加強。(2)歷史價值:西南絲綢之路開通以來,內接中原,外聯南亞,東南亞等地。是佛教傳入中國的通道,加強了中印之間的聯系;西南絲綢之路推動了西南地區的開發,推動其形成獨特的地域文化;西南絲綢之路加強了西南地區與中原的經濟文化聯系,促進了民族交融;為各國商貿往來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提供了經驗。18.【答案】(1)特點:從諸侯國都城、郡城發展到江南大都會;工商業經濟發達;與周邊地區的交通便利。(2)表現:沿江形成了都市群;傳統坊市體制開始變化(街市出現);城市人口猛增;國內外城市間的聯系加強。成因:農業、工商業與對外貿易的發展,南方經濟的開發;交通進步;南方政局相對穩定;政府對城市的管制松弛,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商業組織的變革。(3)積極影響:傳承與發展民俗文化;豐富市民的生活;刺激消費,繁榮了工商業經濟;促進社會成員身份的平等化;推動了經濟重心南移。19.【答案】(1)特點:涉及范圍廣、呈體系化;注重保護普通民眾的利益;具有進步性和首創性主要原因: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國民大革命形勢的發展;共產黨發揮重要作用。(2)基本經驗: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廣大人民的利益;注重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據中國社會發展和主要矛盾的變化,適時調整法律制度和政策;保障人民民主與法制建設相結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建設中國特色法律體系。20.【答案】“黃宗羲定律”是指封建王朝從維護自身統治出發,在賦稅制度方面進行改革。這些改革短期內可能減輕了農民負擔,但是長遠來看會引發新一輪農民負擔的加重。(闡釋定律內容)明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嚴重,大地主隱匿賦稅,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各地農民賦役沉重,改革賦役制度漸漸成為各地官民的強烈意愿。張居正實行一條鞭法,具體內容為:賦役合并;農民可以出錢代役,力差由官府雇人承應;田賦、徭役一律征銀;役銀“量地計丁”,丁、田分擔。雖然一條鞭法簡化了賦役征收手續,改變了以前賦與役分開征收的辦法,使兩者合而為一,但農民所有的負擔并未絲毫減少,而只是將以前所交納的不合法賦稅合法化。賦稅實際加重,百姓苦不堪言,成為加速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康熙年間實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雍正接續這一政策,實行“攤丁入畝”。攤丁入畝并不是取消人丁稅,而是將易于流動的人丁銀數額固定,分攤到土地中,以確保收入,實際上田賦稅銀增加,百姓負擔不斷加重,晚清時期出現厘金以及眾多雜稅雜捐也是清政府最終滅亡的原因之一。小結:中國古代歷朝的賦稅改革其目的是為了解決財政危機,增加政府收入,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因此,其改革的主要手段往往是“并稅”而不是“減稅”,從這一點來看,“黃宗羲定律”的確是成立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