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版初中七上數學6.3.2數據的表示(2)教學設計一、 學情分析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了數據的調查與收集,知道了普查與抽樣調查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上一課時又學習了利用扇形統計圖進行數據的表示。在小學對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有所了解,通過表格描述數據也是一種常見的形式,學生在看到一組數據后會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為本節引入頻數分布直方圖打下基礎.學生的活動經驗基礎:學生在小學里學過條形統計圖,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生動的現實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初步積累了一定的閱讀統計圖、認識統計圖,從統計圖中獲取有用信息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在相關活動中也形成了對統計圖進行對比與選擇,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本節的學習中來,具備了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意識和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二 、學習任務分析教科書基于學生對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的基礎之上,提出了本課的具體學習任務:對所收集的數據通過制作圖表和條形統計圖進行描述,并能從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有用信息,利用數據進行簡單的推斷,理解頻數分布直方圖表示數據的特點。三、教學目標1.探尋頻數直方圖與條形統計圖的關系。2.在已經給出分組的情況下繪制頻數直方圖。四、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知識回顧;第二環節:新知探索;第三環節:新知鞏固;第四環節:課堂檢測;第五環節:總結提升。第一環節 知識回顧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回顧數據調查與收集的方法,了解普查和抽樣調查的區別與聯系?;仡櫳瞎澱n所學習的用扇形統計圖整理與表示數據的方法與過程,為本節課學習做好準備。活動目的:希望學生能從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引發學生對數據的整理與表示的思考。第二環節 新知探索活動內容:下表是某校七(2)班的同學入學信息表:問題1.你能用恰當的統計圖表表示該班同學入學時的英語成績嗎?從你的圖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學處于哪個等級?成績的整體分布情況怎樣?學生獨立自主成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成績 優 良 中人數 22 5 3活動目的:培養學生從圖中表獲取信息的能力,并通過此問題體會實際生活中收集與整理數據的過程及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借助以前的知識經驗,學生很容易完成此問題。但通過兩個小題的對比,學生體會條形統計圖表示的數據更直觀。活動效果:學生在完成(1)問題后,對條形統計圖有了較清晰的認識,總結出制作條形統計圖要注意標注橫軸和縱軸的實際意義。問題2.你能用恰當的統計圖表表示該班同學入學時的語文成績嗎?從你的圖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學處于哪個分數段?成績的整體分布情況怎樣?對于(2)小明還想采用表格和統計圖的方法,結果他覺得很復雜.你能幫小明改進嗎?這時同學們借鑒英語成績的表示,將語文成績按10分的距離分段,統計每個分數段的學生數:成績段 60~70[footnoteRef:0]* [0:] 70~80 80~90 90~100人數 1 5 18 6然后繪制如下統計圖:如果樣本數很大,樣本中數據的差距也比較大時,頻數直方圖能更清晰、更直觀地反映數據的整體狀況.活動目的:通過將語文成績按10分的距離分段,就很容易觀察到成績的整體分布。但要讓學生體會這樣分段的必要性。活動效果:學生在兩個問題的思考中進行對比后,發現第(2)小題的圖表與條形統計圖也很繁瑣,也不易看出整體的分布情況,引發學生思考改進,促進新知識的自然生成,發現改進后的統計圖更直觀的反映了數據的整體情況,注意學生對分段的困惑,教師及時作出相關解釋.第三環節:新知鞏固將表格中的數學成績按10分的距離分段,繪制頻數直方圖。活動目的:此處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仿照前面的統計圖呈現形式完成,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將成績分段的必要性與優越性,熟悉對頻數分布直方圖的再認識。教師演示正確的頻數直方圖的繪制方式,規范學生答題過程。活動效果:此環節通過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發現的問題,并進行討論解決,教師可關注有問題沖突小組的討論過程,并適時予以指導和評判,這樣可以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頻數分布直方圖橫軸與條形統計圖橫軸的區別.第四環節:課堂檢測活動內容:讓學生將身高按3厘米的距離分段,繪制頻數直方圖。活動目的:檢測學生學習效果,及時糾正學生作圖過程中的錯誤。第五環節:總結提升師生互相交流總結頻數直方圖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與聯系。活動目的:鼓勵學生結合本節課的學習和操作過程,談自己的收獲與感想(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給予鼓勵)及需要注意的問題活動效果:學生暢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與實際收獲:條形統計圖和圖表表示數據的局限性,頻數分布直方圖的優越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