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山東初中歷史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二) 課件+試題+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山東初中歷史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二) 課件+試題+答案

資源簡介

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二)
(時間:60分鐘 分值:50分)
一、選擇題(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每小題1分,共15分)
1.“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蜀志》記載的“天府”指的是成都平原地區,戰國時使其成為“天府之國”的重要因素是(  )
A.地理環境       B.商鞅變法
C.修建了都江堰 D.使用鐵制工具
C [根據題干“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C項正確。]
2.有人評論說:“歷史上說魏征善諫,我以為魏征幸運遇到太宗,如果魏征遇到喜歡阿諛奉承的皇帝,未必就不轉諫為諛(諂媚奉承)也。”這個人的觀點(  )
A.肯定了魏征敢于直言
B.批評了太宗用人政策
C.認為魏征喜歡奉承
D.強調太宗優秀政治品質
D [根據“如果魏征遇到喜歡阿諛奉承的皇帝,未必就不轉諫為諛(諂媚奉承)也”可知,材料強調了唐太宗善于納諫的優秀政治品質,故選D項。]
3.宋朝時,兩浙地區“蠶一年八育”、揚州地區“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四川成都“蜀中富饒,羅紈錦綺等物甲天下”。材料反映了南方這一時期(  )
A.成為主要糧倉 B.商業貿易繁榮
C.絲織生產發達 D.技術成就突出
C [根據題干“兩浙地區‘蠶一年八育’、揚州地區‘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四川成都‘蜀中富饒,羅紈錦綺等物甲天下’”和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時期,南方適宜農桑種植,絲織品優良,說明了當時南方絲織生產發達,C項正確。]
4.如圖所示方印見證了(  )
A.清朝中法外交 B.近代商業發展
C.清朝實業救國 D.中國民族危機
D [根據“圓明園方印”“現藏于法國巴黎東方博物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0年,英法兩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對北京西郊的著名園林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然后放火銷毀,所以這一方印見證了中國民族危機,故選D項。]
5.從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期現代化歷史來看,實際歷史上呈現出的,是不同時期的中國人……通過自覺或不自覺的試錯的方式,來試圖接近這一歷史性目標。其中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現代化目標是(  )
A.自強 B.民主共和
C.變法圖強 D.民主科學
B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通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故選B項。]
6.如表所示為1915—1918年發表在某報刊上的重要文章,中國近代史上,辦刊辦報發表文章成為新潮,一定時期的報刊文章反映了時代風潮。據此判斷,該事件是(  )
時間 1915年 1917年 1917年 1918年
名稱 《青年雜志》 《文學改良芻議》 《文學革命論》 《狂人日記》
A.戊戌變法 B.義和團運動
C.復辟帝制 D.新文化運動
D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文學改良芻議》《文學革命論》《狂人日記》都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作品,因此D項正確。]
7.“邊豆邊思香告訴,星紅星白決沉浮。葫蘆島畔車聲急,凌海巖鄉燈色柔。千炮彈如垓下雨,一城兵似網中鳩。塔山崗土焦三尺,沾血旌旗插錦州。”詩中所描繪的戰役指的是(  )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
A [根據題干“葫蘆島”“錦州”可知,該戰役為遼沈戰役,東北野戰軍首先攻占遼寧錦州,一舉切斷了敵人向關內的退路。隨后,攻占長春、沈陽,解放了東北全境,故選A項。]
8.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疆,有4 000多公里的邊境線,西藏和平解放前,我國在西藏的邊境地區處于“有邊無防”狀態。而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鞏固邊防,外防侵略,內護穩定。據此可知西藏和平解放(  )
A.推動了西藏人民與內地密切交流
B.開辟了西藏人民幸福的光輝道路
C.有力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D.有效構筑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屏障
D [根據題干“而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鞏固邊防,外防侵略,內護穩定”和所學知識可知,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鞏固了邊防,改變了西藏“有邊無防”的狀態,防范了外部侵略,維護了國家穩定,構筑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屏障,D項正確。]
9.從下面示意圖可以獲取的有效信息是(  )
A.中國實現工業化 B.國企改革加快推進
C.鄧小平理論形成 D.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D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1984年開放沿海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經濟特區,1992年設立沿海經濟開放區,2001年加入WTO,這反映了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故選D項。]
10.亞歷山大東征后,古印度西北部的佛教藝術中,希臘的太陽神阿波羅變成了佛陀,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成了佛陀的護法金剛。這種現象可以用來佐證(  )
A.神人同形同性 B.文明的交流交融
C.佛教的起源地 D.文明具有統一性
B [根據題干“古印度西北部的佛教藝術中,希臘的太陽神阿波羅變成了佛陀,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成了佛陀的護法金剛”和所學知識可知,西方的神變成了東方的人們所信仰的神的現象,可以佐證文明的交流交融,故選B項。]
11.但丁宣揚“專橫跋扈的教皇應放在地獄,人應該在天堂里享受幸福”;達·芬奇歌頌了人自身的美麗,生命的可愛;莎士比亞稱贊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他們共同強調的是(  )
A.神權至上觀念 B.人文主義思想
C.反對種族歧視 D.反對殖民壓迫
B [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們共同贊美和肯定“人”自身的價值,體現的是人文主義思想,故選B項。]
12.《雙城記》記錄了工業革命給19世紀上半葉的倫敦帶來的方方面面的變化,以下情景會出現在小說中的是(  )
A.城市的夜晚霓虹燈閃爍
B.有錢人乘坐小汽車出行
C.工廠上空濃煙遮天蔽日
D.旅客在旅店前臺打電話
C [根據材料“《雙城記》記錄了工業革命給19世紀上半葉的倫敦帶來的方方面面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取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工廠上空濃煙遮天蔽日”符合史實,故選C項。]
13.《共產黨宣言》在用德文出版后,又在德、英、美三國至少翻印過12次;第一個英譯本于1850年在倫敦發表,1871年至少又有三種英譯本在美國出版。這表明《共產黨宣言》(  )
A.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B.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C.促進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
D.引起了歐美社會廣泛的關注
D [“《共產黨宣言》在用德文出版后,又在德、英、美三國至少翻印過12次;第一個英譯本于1850年在倫敦發表,1871年至少又有三種英譯本在美國出版”表明《共產黨宣言》引起了歐美社會廣泛的關注,故選D項。]
14.羅斯福新政的第一步,就淘汰銀行10 797家。公眾輿論評價說這個行動猶如“黑沉沉的太空出現的一道閃電”。這一“閃電”的深遠意義是(  )
A.解決了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
B.開啟了國家干預經濟模式
C.使美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改變了美國的社會制度
B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羅斯福新政對金融業的整頓,說明羅斯福新政開啟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故選B項。]
15.如圖為某篇歷史調查報告的寫作主線,該報告恰當的題目是(  )
A.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B.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
C.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
D.世界多極化格局的發展趨勢
B [兩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經濟不斷發展;歐洲聯合加強了經濟合作,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沖突方面,在協調國際經濟關系、促進合作與交流方面,都發揮著相當積極的作用,因此該報告恰當的題目是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故選B項。]
二、非選擇題(第16題9分,第17題8分,第18題8分,第19題10分,共35分)
16.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成為主流,更成為國家繁榮富強的基礎。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西漢 元朝 清朝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①,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府 元朝時,在西北設置②等機構,加強對西域的管轄 乾隆帝時,平定了③的叛亂,設置④,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1)結合所學知識將表中的①②③④處補充完整。(4分)
材料二 清廷改組了西藏地方政府“噶廈”,清除了蒙古貴族勢力,任用藏地上層人物協助達賴、班禪治藏,并允許西藏繼續尊崇黃教,以穩定西藏局勢。雍正五年(1727年)起,清廷正式在西藏派設官員,代表朝廷監督西藏政務。乾隆十六年(1751年)頒布《西藏善后章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頒布《欽定西藏章程》,逐步加強對西藏的控制。
——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2)從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角度看,圖中的達賴金印、班禪金印屬于哪一史料類型?根據材料二分析清朝管理西藏地區的特點。(2分)
材料三 2023年4月1日上午,馬英九先生攜家人來到湖南省湘潭縣茶恩寺鎮雙陽村,在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馬立安,表達慎終追遠之意。回鄉途中,遇到當地群眾問候“歡迎回家”,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應:“湘潭伢子回來了!”第一次回到祖籍地的馬英九宣讀祭祖文和受訪時幾度哽咽,不時拭淚。“多年來的愿望實現了!”馬英九動情地說。
——摘自《文萃報》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海峽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有利因素是什么?(2分)
(4)通過以上材料,談談你對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認識。(1分)
[解析] 第(1)問,①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府。②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在西北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加強對西域的管轄。③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乾隆帝時,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亂。④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乾隆帝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達賴金印”“班禪金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能反映歷史真實的材料,如檔案、碑刻、遺物等。因此,達賴金印、班禪金印屬于一手史料。第二小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通過冊封達賴、班禪等宗教領袖,不僅確認了他們在西藏地區的宗教影響力,也借此加強了與西藏地區的政治聯系。因此,清朝管理西藏地區的特點是因俗而治或因地制宜。第(3)問,根據材料三“第一次回到祖籍地的馬英九宣讀祭祖文和受訪時幾度哽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峽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有利因素有海峽兩岸都是炎黃子孫,同根同源,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第(4)問,根據西漢、元朝和清朝的民族政策和臺灣問題,從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等角度分析即可,例如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成為主流,國家統一是民族團結的基礎,民族團結有利于國家發展和統一。
[答案] (1)①西域都護;②北庭都元帥府;③大、小和卓;④伊犁將軍。
(2)史料類型:一手史料。特點:因俗而治或因地制宜。
(3)有利因素:海峽兩岸都是炎黃子孫,同根同源;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
(4)認識: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成為主流;國家統一是民族團結的基礎,民族團結有利于國家發展和統一。
17.照片定格
照片是歷史的定格,蘊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紀50年代,北京市豐臺區東管頭鄉農民辦理加入合作社手續 1954年國慶節,游行群眾抬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模型通過天安門
1973年,袁隆平(左二)帶領科研團隊培育強優勢雜交水稻 1984年國慶節,群眾游行隊伍中的“聯產承包好”彩車 2022年,第24屆冬季奧運會在北京開幕
(1)請按照材料示例,為照片三寫一個說明。(2分)
(2)上述照片從不同方面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的成就,請將下列“____________”處補充完整。(4分)
政治:照片二
經濟:照片一、照片________________:照片三________:照片________
(3)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照片是歷史的定格”的認識。(2分)
[解析] 第(1)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照片反映的是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中國代表團成員歡呼慶祝。1971年,26屆聯合國代表大會上通過23國提案,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因此代表團才會開懷大笑。第(2)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改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屬于經濟方面。其中,三大改造是指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作出把黨和國家工業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從農村開始。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此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開。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農村生產力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隨之,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屬外交方面,1971年,26屆聯合國代表大會上通過23國提案,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雜交水稻研制可屬科技或農業(經濟),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秈型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袁隆平在實踐中提出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2001年他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被稱為繼古代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稱之為“第二次綠色革命”。冬奧可屬文化或外交。冬奧在中國舉辦能夠展現中國的文化與增強對外交流。第(3)問,例如:照片是歷史的定格,作為原始史料反映豐富的歷史內涵,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在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文化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輝煌成就。
[答案] (1)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中國代表團成員歡呼慶祝。
(2)五;外交;
例:科技:四;文化:六。
(3)照片是歷史的定格,作為原始史料反映豐富的歷史內涵,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在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文化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輝煌成就。
18.閱讀材料,回答要求。
材料一 如果說,牛頓為工業革命創造了一把科學的鑰匙,瓦特拿著這把鑰匙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工業革命,還使英國走進了現代化的大門,使英國成為第一個現代化國家,這也就迫使整個世界追隨著英國向現代化的方向前進。因此,我們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是英國引領了當時世界的潮流,打開了現代世界的大門。
——摘編自《大國崛起》
材料二
從整體上來說,第一次工業革命在給予清王朝以沉重的打擊的同時,也刺激了這個古老帝國的發展與崛起,雖然后來又歷經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慘痛的洗禮,但是在總的歷史進程上已經開始萌發復興之意了。 ——劉天一《英國工 業革命對中國 發展的影響》 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它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資產階級最終在各個領域里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亞、非、拉美許多國家的大門被強行打開。 ——摘編自劉宗緒 《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中瓦特的哪一重大發明“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2分)根據材料一,概括工業革命使英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工業革命對中國與世界產生的影響。(4分)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如果說,牛頓為工業革命創造了一把科學的鑰匙,瓦特拿著這把鑰匙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瓦特發明改良蒸汽機,“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把人類帶入“蒸汽時代”。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一“工業革命,還使英國走進了現代化的大門,使英國成為第一個現代化國家,這也就迫使整個世界追隨著英國向現代化的方向前進。因此,我們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是英國引領了當時世界的潮流,打開了現代世界的大門”可知,工業革命使英國發展成為第一個現代化國家;引領了世界發展的潮流。第(2)問,根據材料二“從整體上來說,第一次工業革命在給予清王朝以沉重的打擊的同時,也刺激了這個古老帝國的發展與崛起,雖然后來又歷經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慘痛的洗禮,但是在總的歷史進程上已經開始萌發復興之意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是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刺激了近代中國的復興。根據材料二“它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資產階級最終在各個領域里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亞、非、拉美許多國家的大門被強行打開”可知,工業革命對世界產生的影響是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加快了對亞、非、拉美等地的殖民掠奪。
[答案] (1)發明:改進蒸汽機(改良的蒸汽機)。變化:使英國發展成為第一個現代化國家;引領了世界發展的潮流。(答出一點即可)
(2)對中國的影響: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刺激了近代中國的復興。對世界的影響: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加快了對亞、非、拉美等地的殖民掠奪。(答出兩點即可)
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20世紀部分國家的重大政策簡表(部分)
時間 政策
1921年 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
1933年 美國羅斯福政府實行新政
1953年 新中國實行“三大改造”
1953-1957年 中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20世紀70年代末 中國開始農村改革
(1)從材料中找出標志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是什么?(2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選擇上表中的兩個事例,結合所學知識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論述或說明。(要求: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8分)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得以建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該事件是三大改造。第二小問,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羅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實施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其特點是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第(2)問,首先,選擇事例,如選擇蘇俄新經濟政策和中國改革開放。其次,擬定觀點,結合所學蘇俄新經濟政策和中國改革開放的知識可以擬定觀點:經濟政策調整應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之后進行論述,結合所學蘇俄新經濟政策的知識可知,在國內戰爭結束后,蘇俄于1921年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采取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等措施,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結合所學中國改革開放的知識可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對內實行改革,改革從農村開始,逐步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大大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最后總結,對論題進行升華,如由此可見,經濟政策的調整,應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還可以選擇其他事例,如選擇蘇俄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則可以擬定觀點:國家領導者審時度勢,調整經濟政策,有利于社會的發展。論述時從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和意義等方面展開。如選擇“一五”計劃和改革開放,則可以擬定觀點:經濟政策的制定與調整,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論述時重點強調“一五”計劃和改革開放的背景和意義。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事件:三大改造。特點: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2)示例一:
觀點:經濟政策調整應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
論述:在國內戰爭結束后,蘇俄于1921年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采取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等措施,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對內實行改革。改革從農村開始,逐步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大大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
由此可見,經濟政策的調整,應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示例二:
觀點:國家領導者審時度勢,調整經濟政策,有利于社會的發展。
論述:國內戰爭結束以后,蘇俄經濟困難,社會矛盾加劇。列寧在調查后認為,必須改變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在他的領導下,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面對經濟大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實施新政。他一改傳統政策,采用國家干預的手段。新政使美國經濟復蘇,民生得到改善,逐漸走出困局。
由此可見,作為領導者,制定政策應審時度勢,順時而變。
示例三:
觀點:經濟政策的制定與調整,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
論述: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工業水平低、基礎薄弱,為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實施了“一五”計劃,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從農村開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開展,促進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由此可見,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制定與調整經濟政策,有利于社會的發展。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60張PPT)
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二)
一、選擇題(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每小題1分,共15分)
1.“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蜀志》記載的“天府”指的是成都平原地區,戰國時使其成為“天府之國”的重要因素是(  )
A.地理環境       B.商鞅變法
C.修建了都江堰 D.使用鐵制工具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 [根據題干“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C項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有人評論說:“歷史上說魏征善諫,我以為魏征幸運遇到太宗,如果魏征遇到喜歡阿諛奉承的皇帝,未必就不轉諫為諛(諂媚奉承)也。”這個人的觀點(  )
A.肯定了魏征敢于直言
B.批評了太宗用人政策
C.認為魏征喜歡奉承
D.強調太宗優秀政治品質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 [根據“如果魏征遇到喜歡阿諛奉承的皇帝,未必就不轉諫為諛(諂媚奉承)也”可知,材料強調了唐太宗善于納諫的優秀政治品質,故選D項。]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宋朝時,兩浙地區“蠶一年八育”、揚州地區“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四川成都“蜀中富饒,羅紈錦綺等物甲天下”。材料反映了南方這一時期(  )
A.成為主要糧倉 B.商業貿易繁榮
C.絲織生產發達 D.技術成就突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 [根據題干“兩浙地區‘蠶一年八育’、揚州地區‘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四川成都‘蜀中富饒,羅紈錦綺等物甲天下’”和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時期,南方適宜農桑種植,絲織品優良,說明了當時南方絲織生產發達,C項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如圖所示方印見證了(  )
A.清朝中法外交
B.近代商業發展
C.清朝實業救國
D.中國民族危機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 [根據“圓明園方印”“現藏于法國巴黎東方博物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0年,英法兩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對北京西郊的著名園林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然后放火銷毀,所以這一方印見證了中國民族危機,故選D項。]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從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期現代化歷史來看,實際歷史上呈現出的,是不同時期的中國人……通過自覺或不自覺的試錯的方式,來試圖接近這一歷史性目標。其中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現代化目標是(  )
A.自強 B.民主共和
C.變法圖強 D.民主科學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B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通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故選B項。]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如表所示為1915—1918年發表在某報刊上的重要文章,中國近代史上,辦刊辦報發表文章成為新潮,一定時期的報刊文章反映了時代風潮。據此判斷,該事件是(  )

時間 1915年 1917年 1917年 1918年
名稱 《青年雜志》 《文學改良芻議》 《文學革命論》 《狂人日記》
A.戊戌變法 B.義和團運動
C.復辟帝制 D.新文化運動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文學改良芻議》《文學革命論》《狂人日記》都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作品,因此D項正確。]
7.“邊豆邊思香告訴,星紅星白決沉浮。葫蘆島畔車聲急,凌海巖鄉燈色柔。千炮彈如垓下雨,一城兵似網中鳩。塔山崗土焦三尺,沾血旌旗插錦州。”詩中所描繪的戰役指的是(  )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 [根據題干“葫蘆島”“錦州”可知,該戰役為遼沈戰役,東北野戰軍首先攻占遼寧錦州,一舉切斷了敵人向關內的退路。隨后,攻占長春、沈陽,解放了東北全境,故選A項。]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疆,有4 000多公里的邊境線,西藏和平解放前,我國在西藏的邊境地區處于“有邊無防”狀態。而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鞏固邊防,外防侵略,內護穩定。據此可知西藏和平解放(  )
A.推動了西藏人民與內地密切交流
B.開辟了西藏人民幸福的光輝道路
C.有力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D.有效構筑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屏障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 [根據題干“而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鞏固邊防,外防侵略,內護穩定”和所學知識可知,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鞏固了邊防,改變了西藏“有邊無防”的狀態,防范了外部侵略,維護了國家穩定,構筑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屏障,D項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從下面示意圖可以獲取的有效信息是(  )

A.中國實現工業化
B.國企改革加快推進
C.鄧小平理論形成
D.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1984年開放沿海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經濟特區,1992年設立沿海經濟開放區,2001年加入WTO,這反映了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故選D項。]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亞歷山大東征后,古印度西北部的佛教藝術中,希臘的太陽神阿波羅變成了佛陀,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成了佛陀的護法金剛。這種現象可以用來佐證(  )
A.神人同形同性 B.文明的交流交融
C.佛教的起源地 D.文明具有統一性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B [根據題干“古印度西北部的佛教藝術中,希臘的太陽神阿波羅變成了佛陀,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成了佛陀的護法金剛”和所學知識可知,西方的神變成了東方的人們所信仰的神的現象,可以佐證文明的交流交融,故選B項。]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但丁宣揚“專橫跋扈的教皇應放在地獄,人應該在天堂里享受幸福”;達·芬奇歌頌了人自身的美麗,生命的可愛;莎士比亞稱贊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他們共同強調的是(  )
A.神權至上觀念 B.人文主義思想
C.反對種族歧視 D.反對殖民壓迫

B [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們共同贊美和肯定“人”自身的價值,體現的是人文主義思想,故選B項。]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雙城記》記錄了工業革命給19世紀上半葉的倫敦帶來的方方面面的變化,以下情景會出現在小說中的是(  )
A.城市的夜晚霓虹燈閃爍
B.有錢人乘坐小汽車出行
C.工廠上空濃煙遮天蔽日
D.旅客在旅店前臺打電話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 [根據材料“《雙城記》記錄了工業革命給19世紀上半葉的倫敦帶來的方方面面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取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工廠上空濃煙遮天蔽日”符合史實,故選C項。]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共產黨宣言》在用德文出版后,又在德、英、美三國至少翻印過12次;第一個英譯本于1850年在倫敦發表,1871年至少又有三種英譯本在美國出版。這表明《共產黨宣言》(  )
A.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B.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C.促進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
D.引起了歐美社會廣泛的關注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 [“《共產黨宣言》在用德文出版后,又在德、英、美三國至少翻印過12次;第一個英譯本于1850年在倫敦發表,1871年至少又有三種英譯本在美國出版”表明《共產黨宣言》引起了歐美社會廣泛的關注,故選D項。]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4.羅斯福新政的第一步,就淘汰銀行10 797家。公眾輿論評價說這個行動猶如“黑沉沉的太空出現的一道閃電”。這一“閃電”的深遠意義是(  )
A.解決了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
B.開啟了國家干預經濟模式
C.使美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改變了美國的社會制度

B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羅斯福新政對金融業的整頓,說明羅斯福新政開啟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故選B項。]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5.如圖為某篇歷史調查報告的寫作主線,該報告恰當的題目是(  )

A.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B.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
C.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
D.世界多極化格局的發展趨勢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B [兩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經濟不斷發展;歐洲聯合加強了經濟合作,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沖突方面,在協調國際經濟關系、促進合作與交流方面,都發揮著相當積極的作用,因此該報告恰當的題目是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故選B項。]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非選擇題(第16題9分,第17題8分,第18題8分,第19題10分,共35分)
16.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成為主流,更成為國家繁榮富強的基礎。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材料一
西漢 元朝 清朝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①,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府 元朝時,在西北設置②等機構,加強對西域的管轄 乾隆帝時,平定了③的叛亂,設置④,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1)結合所學知識將表中的①②③④處補充完整。(4分)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材料二 清廷改組了西藏地方政府“噶廈”,清除了蒙古貴族勢力,任用藏地上層人物協助達賴、班禪治藏,并允許西藏繼續尊崇黃教,以穩定西藏局勢。雍正五年(1727年)起,清廷正式在西藏派設官員,代表朝廷監督西藏政務。乾隆十六年(1751年)頒布《西藏善后章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頒布《欽定西藏章程》,逐步加強對西藏的控制。
——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從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角度看,圖中的達賴金印、班禪金印屬于哪一史料類型?根據材料二分析清朝管理西藏地區的特點。(2分)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材料三 2023年4月1日上午,馬英九先生攜家人來到湖南省湘潭縣茶恩寺鎮雙陽村,在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馬立安,表達慎終追遠之意。回鄉途中,遇到當地群眾問候“歡迎回家”,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應:“湘潭伢子回來了!”第一次回到祖籍地的馬英九宣讀祭祖文和受訪時幾度哽咽,不時拭淚。“多年來的愿望實現了!”馬英九動情地說。
——摘自《文萃報》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海峽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有利因素是什么?(2分)
(4)通過以上材料,談談你對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認識。(1分)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第(1)問,①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府。②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在西北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加強對西域的管轄。③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乾隆帝時,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亂。④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乾隆帝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達賴金印”“班禪金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能反映歷史真實的材料,如檔案、碑刻、遺物等。因此,達賴金印、班禪金印屬于一手史料。第二小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通過冊封達賴、班禪等宗教領袖,不僅確認了他們在西藏地區的宗教影響力,也借此加強了與西藏地區的政治聯系。因此,清朝管理西藏地區的特點是因俗而治或因地制宜。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第(3)問,根據材料三“第一次回到祖籍地的馬英九宣讀祭祖文和受訪時幾度哽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峽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有利因素有海峽兩岸都是炎黃子孫,同根同源,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
第(4)問,根據西漢、元朝和清朝的民族政策和臺灣問題,從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等角度分析即可,例如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成為主流,國家統一是民族團結的基礎,民族團結有利于國家發展和統一。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1)①西域都護;②北庭都元帥府;③大、小和卓;④伊犁將軍。
(2)史料類型:一手史料。特點:因俗而治或因地制宜。
(3)有利因素:海峽兩岸都是炎黃子孫,同根同源;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
(4)認識: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成為主流;國家統一是民族團結的基礎,民族團結有利于國家發展和統一。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照片定格
照片是歷史的定格,蘊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紀50年代,北京市豐臺區東管頭鄉農民辦理加入合作社手續
1954年國慶節,游行群眾抬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模型通過天安門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73年,袁隆平(左二)帶領科研團隊培育強優勢雜交水稻
1984年國慶節,群眾游行隊伍中的“聯產承包好”彩車
2022年,第24屆冬季奧運會在北京開幕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請按照材料示例,為照片三寫一個說明。(2分)
(2)上述照片從不同方面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的成就,請將下列“____________”處補充完整。(4分)
政治:照片二
經濟:照片一、照片________________:照片三________:照片________
(3)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照片是歷史的定格”的認識。(2分)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第(1)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照片反映的是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中國代表團成員歡呼慶祝。1971年,26屆聯合國代表大會上通過23國提案,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因此代表團才會開懷大笑。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第(2)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改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屬于經濟方面。其中,三大改造是指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作出把黨和國家工業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從農村開始。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分田包產到戶,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自負盈虧。此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開。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農村生產力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隨之,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屬外交方面,1971年,26屆聯合國代表大會上通過23國提案,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雜交水稻研制可屬科技或農業
(經濟),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秈型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袁隆平在實踐中提出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2001年他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被稱為繼古代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稱之為“第二次綠色革命”。冬奧可屬文化或外交。冬奧在中國舉辦能夠展現中國的文化與增強對外交流。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第(3)問,例如:照片是歷史的定格,作為原始史料反映豐富的歷史內涵,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在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文化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輝煌成就。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1)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中國代表團成員歡呼慶祝。
(2)五;外交;
例:科技:四;文化:六。
(3)照片是歷史的定格,作為原始史料反映豐富的歷史內涵,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在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文化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輝煌成就。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8.閱讀材料,回答要求。
材料一 如果說,牛頓為工業革命創造了一把科學的鑰匙,瓦特拿著這把鑰匙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工業革命,還使英國走進了現代化的大門,使英國成為第一個現代化國家,這也就迫使整個世界追隨著英國向現代化的方向前進。因此,我們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是英國引領了當時世界的潮流,打開了現代世界的大門。
——摘編自《大國崛起》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材料二
從整體上來說,第一次工業革命在給予清王朝以沉重的打擊的同時,也刺激了這個古老帝國的發展與崛起,雖然后來又歷經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慘痛的洗禮,但是在總的歷史進程上已經開始萌發復興之意了。
——劉天一《英國工業革命對中國發展的影響》 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它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資產階級最終在各個領域里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亞、非、拉美許多國家的大門被強行打開。
——摘編自劉宗緒《世界近代史》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材料一中瓦特的哪一重大發明“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2分)根據材料一,概括工業革命使英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工業革命對中國與世界產生的影響。(4分)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如果說,牛頓為工業革命創造了一把科學的鑰匙,瓦特拿著這把鑰匙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瓦特發明改良蒸汽機,“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把人類帶入“蒸汽時代”。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一“工業革命,還使英國走進了現代化的大門,使英國成為第一個現代化國家,這也就迫使整個世界追隨著英國向現代化的方向前進。因此,我們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是英國引領了當時世界的潮流,打開了現代世界的大門”可知,工業革命使英國發展成為第一個現代化國家;引領了世界發展的潮流。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第(2)問,根據材料二“從整體上來說,第一次工業革命在給予清王朝以沉重的打擊的同時,也刺激了這個古老帝國的發展與崛起,雖然后來又歷經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慘痛的洗禮,但是在總的歷史進程上已經開始萌發復興之意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是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刺激了近代中國的復興。根據材料二“它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資產階級最終在各個領域里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亞、非、拉美許多國家的大門被強行打開”可知,工業革命對世界產生的影響是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加快了對亞、非、拉美等地的殖民掠奪。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1)發明:改進蒸汽機(改良的蒸汽機)。變化:使英國發展成為第一個現代化國家;引領了世界發展的潮流。(答出一點即可)
(2)對中國的影響: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刺激了近代中國的復興。對世界的影響: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加快了對亞、非、拉美等地的殖民掠奪。(答出兩點即可)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20世紀部分國家的重大政策簡表(部分)
時間 政策
1921年 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
1933年 美國羅斯福政府實行新政
1953年 新中國實行“三大改造”
1953-1957年 中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20世紀70年代末 中國開始農村改革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從材料中找出標志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是什么?(2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選擇上表中的兩個事例,結合所學知識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論述或說明。(要求: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8分)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得以建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該事件是三大改造。第二小問,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羅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實施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其特點是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第(2)問,首先,選擇事例,如選擇蘇俄新經濟政策和中國改革開放。其次,擬定觀點,結合所學蘇俄新經濟政策和中國改革開放的知識可以擬定觀點:經濟政策調整應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之后進行論述,結合所學蘇俄新經濟政策的知識可知,在國內戰爭結束后,蘇俄于1921年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采取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等措施,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結合所學中國改革開放的知識可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對內實行改革,改革從農村開始,逐步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制,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大大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最后總結,對論題進行升華,如由此可見,經濟政策的調整,應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還可以選擇其他事例,如選擇蘇俄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則可以擬定觀點:國家領導者審時度勢,調整經濟政策,有利于社會的發展。論述時從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和意義等方面展開。如選擇“一五”計劃和改革開放,則可以擬定觀點:經濟政策的制定與調整,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論述時重點強調“一五”計劃和改革開放的背景和意義。言之有理即可。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1)事件:三大改造。特點: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2)示例一:
觀點:經濟政策調整應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
論述:在國內戰爭結束后,蘇俄于1921年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采取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等措施,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對內實行改革。改革從農村開始,逐步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大大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示例二:
觀點:國家領導者審時度勢,調整經濟政策,有利于社會的發展。
論述:國內戰爭結束以后,蘇俄經濟困難,社會矛盾加劇。列寧在調查后認為,必須改變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在他的領導下,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面對經濟大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實施新政。他一改傳統政策,采用國家干預的手段。新政使美國經濟復蘇,民生得到改善,逐漸走出困局。
由此可見,作為領導者,制定政策應審時度勢,順時而變。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示例三:
觀點:經濟政策的制定與調整,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
論述: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工業水平低、基礎薄弱,為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實施了“一五”計劃,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從農村開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開展,促進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由此可見,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制定與調整經濟政策,有利于社會的發展。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二)
1.C [根據題干“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C項正確。]
2.D [根據“如果魏征遇到喜歡阿諛奉承的皇帝,未必就不轉諫為諛(諂媚奉承)也”可知,材料強調了唐太宗善于納諫的優秀政治品質,故選D項。]
3.C [根據題干“兩浙地區‘蠶一年八育’、揚州地區‘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四川成都‘蜀中富饒,羅紈錦綺等物甲天下’”和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時期,南方適宜農桑種植,絲織品優良,說明了當時南方絲織生產發達,C項正確。]
4.D [根據“圓明園方印”“現藏于法國巴黎東方博物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0年,英法兩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對北京西郊的著名園林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然后放火銷毀,所以這一方印見證了中國民族危機,故選D項。]
5.B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通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故選B項。]
6.D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文學改良芻議》《文學革命論》《狂人日記》都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作品,因此D項正確。]
7.A [根據題干“葫蘆島”“錦州”可知,該戰役為遼沈戰役,東北野戰軍首先攻占遼寧錦州,一舉切斷了敵人向關內的退路。隨后,攻占長春、沈陽,解放了東北全境,故選A項。]
8.D [根據題干“而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鞏固邊防,外防侵略,內護穩定”和所學知識可知,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鞏固了邊防,改變了西藏“有邊無防”的狀態,防范了外部侵略,維護了國家穩定,構筑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屏障,D項正確。]
9.D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1984年開放沿海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經濟特區,1992年設立沿海經濟開放區,2001年加入WTO,這反映了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故選D項。]
10.B [根據題干“古印度西北部的佛教藝術中,希臘的太陽神阿波羅變成了佛陀,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成了佛陀的護法金剛”和所學知識可知,西方的神變成了東方的人們所信仰的神的現象,可以佐證文明的交流交融,故選B項。]
11.B [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們共同贊美和肯定“人”自身的價值,體現的是人文主義思想,故選B項。]
12.C [根據材料“《雙城記》記錄了工業革命給19世紀上半葉的倫敦帶來的方方面面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取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工廠上空濃煙遮天蔽日”符合史實,故選C項。]
13.D [“《共產黨宣言》在用德文出版后,又在德、英、美三國至少翻印過12次;第一個英譯本于1850年在倫敦發表,1871年至少又有三種英譯本在美國出版”表明《共產黨宣言》引起了歐美社會廣泛的關注,故選D項。]
14.B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羅斯福新政對金融業的整頓,說明羅斯福新政開啟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故選B項。]
15.B [兩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經濟不斷發展;歐洲聯合加強了經濟合作,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沖突方面,在協調國際經濟關系、促進合作與交流方面,都發揮著相當積極的作用,因此該報告恰當的題目是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故選B項。]
16.解析:第(1)問,①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府。②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在西北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加強對西域的管轄。③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乾隆帝時,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亂。④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乾隆帝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達賴金印”“班禪金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能反映歷史真實的材料,如檔案、碑刻、遺物等。因此,達賴金印、班禪金印屬于一手史料。第二小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通過冊封達賴、班禪等宗教領袖,不僅確認了他們在西藏地區的宗教影響力,也借此加強了與西藏地區的政治聯系。因此,清朝管理西藏地區的特點是因俗而治或因地制宜。第(3)問,根據材料三“第一次回到祖籍地的馬英九宣讀祭祖文和受訪時幾度哽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峽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有利因素有海峽兩岸都是炎黃子孫,同根同源,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第(4)問,根據西漢、元朝和清朝的民族政策和臺灣問題,從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等角度分析即可,例如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成為主流,國家統一是民族團結的基礎,民族團結有利于國家發展和統一。
答案:(1)①西域都護;②北庭都元帥府;③大、小和卓;④伊犁將軍。
(2)史料類型:一手史料。特點:因俗而治或因地制宜。
(3)有利因素:海峽兩岸都是炎黃子孫,同根同源;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
(4)認識: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成為主流;國家統一是民族團結的基礎,民族團結有利于國家發展和統一。
17.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照片反映的是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中國代表團成員歡呼慶祝。1971年,26屆聯合國代表大會上通過23國提案,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因此代表團才會開懷大笑。第(2)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改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屬于經濟方面。其中,三大改造是指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作出把黨和國家工業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從農村開始。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此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開。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農村生產力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隨之,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屬外交方面,1971年,26屆聯合國代表大會上通過23國提案,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雜交水稻研制可屬科技或農業(經濟),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秈型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袁隆平在實踐中提出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2001年他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被稱為繼古代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稱之為“第二次綠色革命”。冬奧可屬文化或外交。冬奧在中國舉辦能夠展現中國的文化與增強對外交流。第(3)問,例如:照片是歷史的定格,作為原始史料反映豐富的歷史內涵,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在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文化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輝煌成就。
答案:(1)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中國代表團成員歡呼慶祝。
(2)五;外交;
例:科技:四;文化:六。
(3)照片是歷史的定格,作為原始史料反映豐富的歷史內涵,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在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文化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輝煌成就。
18.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如果說,牛頓為工業革命創造了一把科學的鑰匙,瓦特拿著這把鑰匙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瓦特發明改良蒸汽機,“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把人類帶入“蒸汽時代”。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一“工業革命,還使英國走進了現代化的大門,使英國成為第一個現代化國家,這也就迫使整個世界追隨著英國向現代化的方向前進。因此,我們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是英國引領了當時世界的潮流,打開了現代世界的大門”可知,工業革命使英國發展成為第一個現代化國家;引領了世界發展的潮流。第(2)問,根據材料二“從整體上來說,第一次工業革命在給予清王朝以沉重的打擊的同時,也刺激了這個古老帝國的發展與崛起,雖然后來又歷經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慘痛的洗禮,但是在總的歷史進程上已經開始萌發復興之意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是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刺激了近代中國的復興。根據材料二“它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資產階級最終在各個領域里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亞、非、拉美許多國家的大門被強行打開”可知,工業革命對世界產生的影響是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加快了對亞、非、拉美等地的殖民掠奪。
答案:(1)發明:改進蒸汽機(改良的蒸汽機)。變化:使英國發展成為第一個現代化國家;引領了世界發展的潮流。(答出一點即可)
(2)對中國的影響: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刺激了近代中國的復興。對世界的影響: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加快了對亞、非、拉美等地的殖民掠奪。(答出兩點即可)
19.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得以建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該事件是三大改造。第二小問,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羅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實施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其特點是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第(2)問,首先,選擇事例,如選擇蘇俄新經濟政策和中國改革開放。其次,擬定觀點,結合所學蘇俄新經濟政策和中國改革開放的知識可以擬定觀點:經濟政策調整應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之后進行論述,結合所學蘇俄新經濟政策的知識可知,在國內戰爭結束后,蘇俄于1921年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采取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等措施,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結合所學中國改革開放的知識可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對內實行改革,改革從農村開始,逐步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大大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最后總結,對論題進行升華,如由此可見,經濟政策的調整,應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還可以選擇其他事例,如選擇蘇俄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則可以擬定觀點:國家領導者審時度勢,調整經濟政策,有利于社會的發展。論述時從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和意義等方面展開。如選擇“一五”計劃和改革開放,則可以擬定觀點:經濟政策的制定與調整,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論述時重點強調“一五”計劃和改革開放的背景和意義。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事件:三大改造。特點: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2)示例一:
觀點:經濟政策調整應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
論述:在國內戰爭結束后,蘇俄于1921年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采取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等措施,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對內實行改革。改革從農村開始,逐步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大大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
由此可見,經濟政策的調整,應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示例二:
觀點:國家領導者審時度勢,調整經濟政策,有利于社會的發展。
論述:國內戰爭結束以后,蘇俄經濟困難,社會矛盾加劇。列寧在調查后認為,必須改變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在他的領導下,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面對經濟大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實施新政。他一改傳統政策,采用國家干預的手段。新政使美國經濟復蘇,民生得到改善,逐漸走出困局。
由此可見,作為領導者,制定政策應審時度勢,順時而變。
示例三:
觀點:經濟政策的制定與調整,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
論述: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工業水平低、基礎薄弱,為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實施了“一五”計劃,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從農村開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開展,促進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由此可見,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制定與調整經濟政策,有利于社會的發展。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二)
(時間:60分鐘 分值:50分)
一、選擇題(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每小題1分,共15分)
1.“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蜀志》記載的“天府”指的是成都平原地區,戰國時使其成為“天府之國”的重要因素是(  )
A.地理環境       B.商鞅變法
C.修建了都江堰 D.使用鐵制工具
2.有人評論說:“歷史上說魏征善諫,我以為魏征幸運遇到太宗,如果魏征遇到喜歡阿諛奉承的皇帝,未必就不轉諫為諛(諂媚奉承)也。”這個人的觀點(  )
A.肯定了魏征敢于直言
B.批評了太宗用人政策
C.認為魏征喜歡奉承
D.強調太宗優秀政治品質
3.宋朝時,兩浙地區“蠶一年八育”、揚州地區“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四川成都“蜀中富饒,羅紈錦綺等物甲天下”。材料反映了南方這一時期(  )
A.成為主要糧倉 B.商業貿易繁榮
C.絲織生產發達 D.技術成就突出
4.如圖所示方印見證了(  )
A.清朝中法外交 B.近代商業發展
C.清朝實業救國 D.中國民族危機
5.從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期現代化歷史來看,實際歷史上呈現出的,是不同時期的中國人……通過自覺或不自覺的試錯的方式,來試圖接近這一歷史性目標。其中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現代化目標是(  )
A.自強 B.民主共和
C.變法圖強 D.民主科學
6.如表所示為1915—1918年發表在某報刊上的重要文章,中國近代史上,辦刊辦報發表文章成為新潮,一定時期的報刊文章反映了時代風潮。據此判斷,該事件是(  )
時間 1915年 1917年 1917年 1918年
名稱 《青年雜志》 《文學改良芻議》 《文學革命論》 《狂人日記》
A.戊戌變法 B.義和團運動
C.復辟帝制 D.新文化運動
7.“邊豆邊思香告訴,星紅星白決沉浮。葫蘆島畔車聲急,凌海巖鄉燈色柔。千炮彈如垓下雨,一城兵似網中鳩。塔山崗土焦三尺,沾血旌旗插錦州。”詩中所描繪的戰役指的是(  )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
8.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疆,有4 000多公里的邊境線,西藏和平解放前,我國在西藏的邊境地區處于“有邊無防”狀態。而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鞏固邊防,外防侵略,內護穩定。據此可知西藏和平解放(  )
A.推動了西藏人民與內地密切交流
B.開辟了西藏人民幸福的光輝道路
C.有力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D.有效構筑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屏障
9.從下面示意圖可以獲取的有效信息是(  )
A.中國實現工業化 B.國企改革加快推進
C.鄧小平理論形成 D.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10.亞歷山大東征后,古印度西北部的佛教藝術中,希臘的太陽神阿波羅變成了佛陀,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成了佛陀的護法金剛。這種現象可以用來佐證(  )
A.神人同形同性 B.文明的交流交融
C.佛教的起源地 D.文明具有統一性
11.但丁宣揚“專橫跋扈的教皇應放在地獄,人應該在天堂里享受幸福”;達·芬奇歌頌了人自身的美麗,生命的可愛;莎士比亞稱贊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他們共同強調的是(  )
A.神權至上觀念 B.人文主義思想
C.反對種族歧視 D.反對殖民壓迫
12.《雙城記》記錄了工業革命給19世紀上半葉的倫敦帶來的方方面面的變化,以下情景會出現在小說中的是(  )
A.城市的夜晚霓虹燈閃爍
B.有錢人乘坐小汽車出行
C.工廠上空濃煙遮天蔽日
D.旅客在旅店前臺打電話
13.《共產黨宣言》在用德文出版后,又在德、英、美三國至少翻印過12次;第一個英譯本于1850年在倫敦發表,1871年至少又有三種英譯本在美國出版。這表明《共產黨宣言》(  )
A.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B.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C.促進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
D.引起了歐美社會廣泛的關注
如“黑沉沉的太空出現的一道閃電”。這一“閃電”的深遠意義是(  )
A.解決了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
B.開啟了國家干預經濟模式
C.使美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改變了美國的社會制度
15.如圖為某篇歷史調查報告的寫作主線,該報告恰當的題目是(  )
A.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B.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
C.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
D.世界多極化格局的發展趨勢
二、非選擇題(第16題9分,第17題8分,第18題8分,第19題10分,共35分)
16.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成為主流,更成為國家繁榮富強的基礎。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西漢 元朝 清朝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①,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府 元朝時,在西北設置②等機構,加強對西域的管轄 乾隆帝時,平定了③的叛亂,設置④,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1)結合所學知識將表中的①②③④處補充完整。(4分)
材料二 清廷改組了西藏地方政府“噶廈”,清除了蒙古貴族勢力,任用藏地上層人物協助達賴、班禪治藏,并允許西藏繼續尊崇黃教,以穩定西藏局勢。雍正五年(1727年)起,清廷正式在西藏派設官員,代表朝廷監督西藏政務。乾隆十六年(1751年)頒布《西藏善后章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頒布《欽定西藏章程》,逐步加強對西藏的控制。
——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2)從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角度看,圖中的達賴金印、班禪金印屬于哪一史料類型?根據材料二分析清朝管理西藏地區的特點。(2分)
材料三 2023年4月1日上午,馬英九先生攜家人來到湖南省湘潭縣茶恩寺鎮雙陽村,在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馬立安,表達慎終追遠之意。回鄉途中,遇到當地群眾問候“歡迎回家”,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應:“湘潭伢子回來了!”第一次回到祖籍地的馬英九宣讀祭祖文和受訪時幾度哽咽,不時拭淚。“多年來的愿望實現了!”馬英九動情地說。
——摘自《文萃報》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海峽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有利因素是什么?(2分)
(4)通過以上材料,談談你對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認識。(1分)
17.照片定格
照片是歷史的定格,蘊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紀50年代,北京市豐臺區東管頭鄉農民辦理加入合作社手續 1954年國慶節,游行群眾抬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模型通過天安門
1973年,袁隆平(左二)帶領科研團隊培育強優勢雜交水稻 1984年國慶節,群眾游行隊伍中的“聯產承包好”彩車 2022年,第24屆冬季奧運會在北京開幕
(1)請按照材料示例,為照片三寫一個說明。(2分)
(2)上述照片從不同方面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的成就,請將下列“____________”處補充完整。(4分)
政治:照片二
經濟:照片一、照片________________:照片三________:照片________
(3)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照片是歷史的定格”的認識。(2分)
18.閱讀材料,回答要求。
材料一 如果說,牛頓為工業革命創造了一把科學的鑰匙,瓦特拿著這把鑰匙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工業革命,還使英國走進了現代化的大門,使英國成為第一個現代化國家,這也就迫使整個世界追隨著英國向現代化的方向前進。因此,我們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是英國引領了當時世界的潮流,打開了現代世界的大門。
——摘編自《大國崛起》
材料二
從整體上來說,第一次工業革命在給予清王朝以沉重的打擊的同時,也刺激了這個古老帝國的發展與崛起,雖然后來又歷經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慘痛的洗禮,但是在總的歷史進程上已經開始萌發復興之意了。 ——劉天一《英國工 業革命對中國 發展的影響》 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它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資產階級最終在各個領域里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亞、非、拉美許多國家的大門被強行打開。 ——摘編自劉宗緒 《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中瓦特的哪一重大發明“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2分)根據材料一,概括工業革命使英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工業革命對中國與世界產生的影響。(4分)
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20世紀部分國家的重大政策簡表(部分)
時間 政策
1921年 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
1933年 美國羅斯福政府實行新政
1953年 新中國實行“三大改造”
1953-1957年 中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20世紀70年代末 中國開始農村改革
(1)從材料中找出標志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是什么?(2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選擇上表中的兩個事例,結合所學知識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論述或說明。(要求: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8分)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婺源县| 和龙市| 辽阳市| 长春市| 霍林郭勒市| 怀安县| 颍上县| 太康县| 襄樊市| 南乐县| 孟州市| 东至县| 健康| 达孜县| 微山县| 静安区| 玛曲县| 佛冈县| 克什克腾旗| 福安市| 永胜县| 阳原县| 湖口县| 新龙县| 葵青区| 阳曲县| 辽中县| 驻马店市| 黎城县| 集贤县| 金华市| 新晃| 班玛县| 夏邑县| 德清县| 洛阳市| 兴城市| 石首市| 武胜县| 富民县| 仲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