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分層訓練(九)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說明:選擇題每題1分,總分47分)1.(2024·東平二模)2024年泰山天平湖·新青年音樂節現場火爆,再次點燃了年輕人的激情。下列哪一運動也曾經以“新青年”為號,掀起了中國思想領域的變革(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2.(2024·泰安三模)下圖是1917—1920年部分歷史事件。從中可看出新文化運動( )A.傳播了民主共和思想B.推動了白話文的普及C.遏制了尊孔復古逆流D.阻礙了個性解放自由3.(2024·肥城一模)“這場運動源于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痛苦反思。人們認識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鞏固,中國的狀況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對舊制度、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大多數國民的頭腦仍被專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縛著。”下列選項中對“這場運動”的解讀正確的是( )A.“這場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B.“這場運動”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陣地,宣傳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C.“這場運動”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D.“這場運動”受到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在陳獨秀的帶領下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4.1917年,胡適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語”等主張,陳獨秀號召用“國民文學”取代“貴族文學”。由此可知,胡適和陳獨秀希望( )A.保留舊文學 B.廢除科舉制C.普及白話文 D.推翻清王朝5.(2024·濟寧二模)抓住歷史事件相關聯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識,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以下關聯正確的是( )①洋務運動——自強求富——中國近代史的開端②戊戌變法——變法圖強——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③辛亥革命——三民主義——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④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鼓勵廣大青年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A.① B.②C.③ D.④6.下面是一份某年5月23日發出的電文。據此判斷,“某年”應是( )外交失敗,舉日憤激,貴會救國薄(博)海同欽,墾速電政府迅籌國策,勿喪國權,并電巴黎專使,毅力堅持,爭還國土。同深感禱。直隸甲種工業學校一百八十二人泣叩A.1917年 B.1919年C.1921年 D.1924年7.(2024·寧陽三模)1919年,美國教育家杜威應邀訪華。7月2日,他極其興奮地在寄往美國的家書里寫道:“今天的新聞就是中國代表團拒絕簽署巴黎和約。這條新聞真是太好了,都不像是真的。你們想象不到,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對中國而言意味著什么。這是公眾意見的勝利,一切都是由這些學校里年輕的男孩女孩們推動的。”杜威的家書表明他見證了(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C.五四運動 D.國民革命8.近代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在革命過程中人民發揮主體作用,體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使命擔當的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9.(2024·菏澤模擬)在五四運動影響下,一大批先進分子如蔡和森、瞿秋白、陳潭秋、張太雷等,都投身革命運動并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在此前后,董必武、林祖涵、吳玉章等老同盟會會員,也開始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這說明五四運動( )A.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干部上的準備B.具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C.具有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D.使知識分子成為革命的主力軍10.口號可以直觀地反映某一時期的歷史進程。以下口號屬于五四運動時期的是( )A.“打倒日本帝國主義”B.“均田免賦”C.“民主與科學”D.“外爭主權,內除國賊”11.以下是某同學的學習筆記,由此可以判斷他正在學習( )思想基礎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階級基礎 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組織基礎 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A.新文化運動的影響B.五四運動的性質C.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D.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礎12.“南湖的船,黨的搖籃。”一百多年前嘉興南湖上的一艘游船,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精神之源的誕生。這一“精神之源”是指( )A.建黨精神 B.長征精神C.延安精神 D.抗戰精神13.(2024·東昌府區模擬)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之后“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廣大群眾的共同呼聲。這說明中國共產黨為當時的中國革命( )A.準備物質條件 B.奠定思想基礎C.指明斗爭方向 D.積蓄群眾力量14.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不同階級、階層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強求富、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民主與科學等口號和主張。這些口號和主張( )A.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B.彰顯了無產階級革命精神C.實現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D.體現了時代的變化和發展15.(2024·泰山區二模)“我看俄國式的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毛澤東用形象的十個字,概括了近代以來仁人志士探索民族復興之路的苦澀心路歷程。下面屬于近代探索民族復興之路的是( )①虎門銷煙 ②洋務運動 ③火燒圓明園 ④戊戌變法 ⑤辛亥革命 ⑥新文化運動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16.(2024·新泰三模)如圖反映的是我國近代史上兩次重要的歷史事件,下列對這兩次事件看法正確的是( )A.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B.都是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C.左圖事件為右圖事件做了思想鋪墊D.都是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17.(2024·濰坊二模)創刊于20世紀初的《啟蒙畫報》,常以歌謠配圖像的形式,吸引少年兒童的閱讀。如圖《漁兒樂》表明該刊物( )漁兒樂 …… 我披我蓑蕩我槳, 釣魚要釣別處魚, 撒網不撒自家網。 小兒搖小舟, 搖到天下五大洲, 大魚小魚一齊到, 哪個魚兒不上鉤。A.大力提倡民主科學 B.宣傳愛國主義思想C.引導兒童認識世界 D.倡導創辦新式教育18.五四運動使“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斗爭實踐中懂得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中華民族的振興,中國人民的幸福,必須依靠自己的英勇奮斗來實現,沒有人會恩賜給我們一個光明的中國”。這說明五四運動( )A.形成反侵略的統一戰線B.成了民主革命的開端C.促使黨的工作重心轉移D.啟迪了民眾的思想覺悟19.如圖是某同學繪制的1912—1921年的時間軸。該時期我國歷史發展的顯著變化是( )A.從專制走向民主B.革命任務和革命性質的轉變C.從分裂走向統一D.革命領導階級和目標的改變20.(2024·濟南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 材料二 陳獨秀在五四運動以后宣稱,我們不應當再走“歐美、日本的錯路”,明確宣布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動階級的國家。……毛澤東后來回憶說:“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摘自《中國共產黨簡史》(1)客觀敘述和分析歷史,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是“歷史解釋”素養的要求。材料一是繪畫《五四運動》,請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6分)(2)材料二中的“勞動階級”主要指哪一階級?舉例說明陳獨秀和毛澤東為“建設勞動階級的國家”所做出的努力。(各舉一例)(5分)21.(2024·武漢中考)胡適認為,《新青年》創造了一個新時代;惲代英說,自從看了《新青年》,漸漸地醒悟過來,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見了曙光一樣;《申報》提到,《新青年》是“新思想的源泉,可以不窮究嗎?可以不讀嗎?”與之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A.義和團運動 B.虎門銷煙C.新文化運動 D.北伐戰爭22.(2021·泰安中考)人們通常把標志性事件作為定位歷史的坐標,下列事件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選項 事件 結論① 洋務運動 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② 戊戌變法 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性質③ 新文化運動 前期宣傳了馬克思主義④ 五四運動 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3.(2024·成都中考)中法兩國文明交流源遠流長,為世界文明交流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跨越重洋架橋梁】材料一路易十四致康熙皇帝信函的部分譯文:……我們最親愛的好朋友……得知陛下……希望……擁有諸多精通歐洲科學的博學之士,因此數年前我們決定派遣……六位博學的耶穌會數學家,為陛下帶來所有最新奇的科學知識……然而,漫長的海路……充滿意外與危險。因此,為了滿足陛下您的需要,我們決定派遣另外幾名同樣是數學家的耶穌會士……盡早抵達您的身邊。所有非凡之事的忠實見證者……在歸來之時,會將您一生的輝煌功績發表出來……——據故宮博物院《一封未曾抵達的信,藏著中法間的歷史凝望》【追尋真理留足跡】材料二 一戰后,法國建立了共產黨,印發大量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翻譯多種革命報刊書籍,吸引了周恩來、鄧小平等大批先進青年赴法勤工儉學,尋找救國救民真理。留法學生們通過閱讀原著來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了解,對國內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毛澤東曾指出“在法國,許多勤工儉學的人也組織了共產黨,幾乎是和國內的組織同時建立起來的”。——據冉世民、孔令國《偉大的足跡——百年前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等【高山流水遇知音】材料三 2024年5月5日至7日,應法國總統馬克龍邀請,習近平主席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和法國雖然分屬東西方文明,價值理念、社會制度不同,但都重視文明交流互鑒。雙方可以和而不同,通過對話合作,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以及人類的進步作出新的貢獻。”——據新華社《中法元首續寫“高山流水”佳話》(2024年05月08日)(1)根據材料一,判斷如圖所呈現文物的史料類型,并分析其史料價值。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路易十四在位期間(1643—1715年)可能會了解到康熙皇帝的哪些“輝煌功績”。(7分)(2)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探究20世紀初期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時,制作了一張卡片(如圖所示)進行成果展示。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完善該卡片的內容。(要求:在空白橫線處填寫相關內容)(4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歷史背景:20世紀初,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影響;先進國人探尋救國救民真理的需要;一戰后,馬克思主義在法國影響較大。代表人物:周恩來、鄧小平等。積極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法文明交流對世界文明交流的歷史啟示。(4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單元分層訓練(九)1.D [根據材料中“新青年”“思想領域”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運動,D項正確;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洋務派的自救運動,主要學習西方科技,排除A項;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的改革,屬于政治領域,排除B項;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的推翻清王朝統治的革命,屬于政治領域,排除C項。]2.B [根據材料中的“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改用白話文”“使用白話文”等內容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進而推動了白話文的普及,B項正確;傳播民主共和思想的是辛亥革命,排除A項;題干沒有涉及尊孔復古逆流,排除C項;新文化運動促進個性解放自由,且題干沒有涉及個性解放,排除D項。]3.B [根據題干“人們認識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鞏固,中國的狀況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對舊制度、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大多數國民的頭腦仍被專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縛著”和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的“這場運動”指的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舊道德、舊文學,B項正確。]4.C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號召用“國民文學”取代“貴族文學”,胡適主張進行文學革命,說明兩者都希望普及白話文,C項正確;保留舊文學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排除B項;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排除D項。]5.D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自1915年起,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作用,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故選D項。]6.B [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英、美、法、日等戰勝國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導致中國五四運動爆發,故選B項。]7.C [依據題干信息“1919年”“中國代表團拒絕簽署巴黎和約”“一切都是由這些學校里年輕的男孩女孩們推動的”可得出,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前期的主力軍是青年學生,故C項正確;戊戌變法拉開序幕是在1895年,主力是康有為等資產階級維新派,排除A項;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發,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的,排除B項;國民革命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8.D [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在革命過程中人民發揮主體作用,體現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D項正確。]9.A [根據材料可知,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使一大批先進知識分子成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干部上的準備,故選A項。]10.D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學生匯集在天安門前,發表宣言,揭露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行徑,并舉行示威游行。學生們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要求嚴懲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故選D項。]11.C [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組織基礎,因此他正在學習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故選C項。]12.A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開幕,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孕育了偉大的建黨精神,故選A項。]13.C [題干反映的是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并使這個綱領很快傳播開來,“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廣大群眾的共同呼聲,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當時的中國革命指明了斗爭方向,故選C項。]14.D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洋務派提出了自強求富的口號,資產階級維新派提出了君主立憲的政治主張,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建立民主共和制,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與科學,由此可見,這些口號和主張體現了時代的變化和發展,故選D項。]15.B [根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屬于近代探索民族復興之路的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因此②④⑤⑥符合題意,B項正確。]16.C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使人們受到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特別是青年學生覺醒,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做了思想鋪墊,C項正確;新文化運動是后期才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初期并不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排除A項;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新文化運動在五四運動之前,因而不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排除B項;新文化運動初期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新文學,抨擊舊道德、舊文化,動搖了封建禮教,側重反封建,反帝沒有明顯體現,排除D項。]17.C [根據材料“釣魚要釣別處魚”“小兒搖小舟,搖到天下五大洲”可知,“別處魚”指的是外國魚,“天下五大洲”指的是世界五大洲,這說明當時知識界注重引導少兒認識和探索世界,故選C項。]18.D [材料反映了五四運動使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懂得了必須依靠自己的英勇奮斗才能實現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這說明五四運動啟迪了民眾的思想覺悟,故選D項。]19.D [根據圖示可知,1912—1921年,我國歷史發展的顯著變化是無產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革命的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故選D項。]20.解析:第(1)問,根據繪畫《五四運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繪畫反映的是中國近代偉大的五四愛國學生運動;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北京愛國學生的憤怒,5月4日,他們匯集在天安門前,發表宣言,示威游行。6月3日以后,工人階級成為運動主力,運動中心轉移到上海。最終,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得到了實現。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使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陳獨秀在五四運動以后宣稱,我們不應當再走‘歐美、日本的錯路’,明確宣布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動階級的國家”可知,“勞動階級”主要指工人階級。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陳獨秀為“建設勞動階級的國家”所做出的努力有在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毛澤東為“建設勞動階級的國家”所做出的努力有領導秋收起義,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序幕。答案:(1)說明: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北京愛國學生的憤怒,5月4日,他們匯集在天安門前,發表宣言,示威游行。6月3日以后,工人階級成為運動主力,運動中心轉移到上海。最終,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得到了實現。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使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階級:工人階級。努力: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毛澤東: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序幕。21.C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C項正確;義和團運動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排除A項;虎門銷煙彰顯了林則徐反侵略的英勇事跡,排除B項;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排除D項。]22.B [戊戌變法沒有改變中國社會的性質,當時的中國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文化運動后期宣傳了馬克思主義,因此②③是錯誤的,故選B項。]23.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1688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致康熙皇帝信函”和所學知識可知,該信函屬于實物史料。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一可知,該信函是法國國王致康熙皇帝的,所以說明當時中國與法國之間存在著來往,其見證了中法之間的交流與往來。第三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13年,康熙皇帝冊封格魯派另一位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封號;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第(2)問,根據卡片信息“先進國人探尋救國救民真理的需要;一戰后,馬克思主義在法國影響較大”和所學知識可知,有一大批人從參加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起就逐漸投身于共產主義事業中,為早期黨組織建設和隊伍擴大作出重要貢獻。第(3)問,可以從中法文明交流所產生的作用或影響等角度進行作答,如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了世界文明的多樣化發展等。答案:(1)史料類型:實物史料。史料價值:見證了中法之間的交往。輝煌功績:取得雅克薩之戰的勝利;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冊封格魯派另一位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封號;等等。(2)積極作用:為早期黨組織建設和隊伍擴大作出重要貢獻。(3)歷史啟示: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了世界文明的多樣化發展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歷史復習單元分層訓練(九)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docx 單元分層訓練9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