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歷史復習單元分層訓練(十七)外交成就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歷史復習單元分層訓練(十七)外交成就含解析

資源簡介

單元分層訓練(十七)
1.A [材料“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斷、表明主張,決不接受任何外來脅迫和壓力”體現了獨立自主的原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是獨立自主,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聯合國,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求同存異材料沒有提及,排除C項;“以美西方原則為準”說法錯誤,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是獨立自主,排除D項。]
2.B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B項正確;乒乓外交直接推動了中美關系的正常化,排除A項;“求同存異”成為促成萬隆會議圓滿成功的方針,排除C項;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而《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于1950年簽訂的條約,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3.A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時間是1953年底,屬于20世紀50年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10月,屬于20世紀70年代;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是在1955年4月,屬于20世紀50年代;中國首次主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在2001年。所以屬于20世紀50年代中國外交成就的是①③,A項正確,排除B、C、D三項。]
4.B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中國代表團還積極開展會外交往,與很多國家的代表團舉行會晤,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B項正確;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A項;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排除C項;“中國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與材料“1955年”不符,排除D項。]
5.B [依據題干“世界歷史上第一次亞非會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這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亞非會議。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萬隆會議的成功,B項符合題意;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的時候,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A項不符合題意;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項不符合題意;1979年,中美建交,中國與美國實現了關系正常化,D項不符合題意。]
6.A [根據題干“第26屆聯合國大會投票部分統計數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26屆聯合國大會的召開時間是1971年,因此這一統計數據彰顯的歷史事件是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A項正確;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在聯合國創始之時,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中國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是在萬隆會議上,排除C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2001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7.D [根據題干信息“中美兩國總要建交的。中國和美國難道就一百年不建交啊”“我們改善同北京的實際關系,這肯定是對我們有益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地位,深陷戰爭泥潭,需要中國這個伙伴;對于中國而言,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家實力的增強,為了解決臺灣問題和面對中蘇惡化的關系,中國需要和美國改善關系,因此中美關系的改善符合雙方利益需要,D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是中美關系改善符合雙方的利益需要,而A項只涉及中國單方面,排除;材料未強調“世界的和平”,排除B項;題干強調的是中美關系改善符合雙方的利益,而不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排除C項。]
8.C [根據材料“中國積極推動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更好發揮作用”“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可知,在外交上中國政府積極展現大國擔當,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中國方案,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C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的不僅僅是睦鄰友好關系,排除A項;材料內容并未闡述中國外交是以聯合國為中心開展的,排除B項;材料內容不能說明中國外交優先與亞非國家團結合作,排除D項。]
9.D [根據題干“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就”和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始于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因此,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就就是1978年之后的外交成就。故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屬于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就,D項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排除A項;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排除B項;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排除C項。]
10.C [依據題干信息“在堅持獨立自主上不能放松”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外交的首要任務是徹底摧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控制,恢復國家的獨立和主權,所以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C項正確。]
11.B [根據題干“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積極同臨近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參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動并產生了積極影響”和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后來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求同存異”方針是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的,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由此可知,①②正確,故選B項。]
12.C [根據題干“1972年非洲國家喀麥隆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某項盛事一周年而發行的紀念郵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重返聯合國后,非洲國家喀麥隆于1972年發行郵票慶祝中國這項盛事,C項正確;中國成功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是在1970年,與題干所述不符,排除A項;中國與美國關系正常化與題干所述內容不符,排除B項;中國參加亞非會議是在1955年,與題干所述“1972年”不符,排除D項。]
13.D [根據題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和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一帶一路”建設體現了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的理念,這與題干主旨相符,D項正確;“北約”東擴明顯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不一致,排除A項;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體現的是美國的霸權主義,排除B項;美蘇冷戰明顯不符合材料內容,排除C項。]
14.B [根據材料“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成果豐碩。對世界來說,中美建交打破了兩大陣營之間的堅冰,事實上推動了‘冷戰’的結束,成為‘冷戰’期間最為重要的戰略性地緣政治事件”可知,這體現的是中美建交促進了“冷戰”結束,推動了世界格局的演變,B項正確;國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立足點說法正確,但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中美兩國的根本利益始終對立”材料未體現,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中美建交成為“冷戰”期間最為重要的戰略性地緣政治事件,推動了世界和平,排除D項。]
15.B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積極發揮穩定作用,表明其愿意為構建國際新秩序貢獻力量,展現了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擔當,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角色,和構建與大國均衡關系格局無關,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中國推動中華文化傳播的內容,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而不是提升全球治理體系的應對能力,排除D項。]
16.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材料一明確提到“不承認新中國成立前的任何外交關系,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對外關系從中國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把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各國友好合作,促進共同繁榮作為根本目標”,這體現了新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的特點。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這正是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的體現;1955 年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反映了新中國積極發展與其他國家友好關系的努力,符合和平外交的特點。第(2)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的圖一反映了美國對新中國持敵視態度。第二小問,基于這種態度,美國實行了外交孤立政策,試圖通過限制與新中國的外交往來,對其進行遏制。第(3)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的圖二是抗美援朝,其對新中國產生了積極影響。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彰顯了新生人民政權的力量和決心。這場戰爭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為新中國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第(4)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敢于在國際舞臺上“強硬”回擊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這使得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有了更大的發言權和影響力。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這使得中國能夠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答案:(1)特點:獨立自主、和平外交。史實: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
(2)態度:敵視態度。政策:外交孤立政策。
(3)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為新中國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4)根本原因: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
17.B [根據材料“2024年”“走過70年”“從亞洲走向世界,超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發展水平差異”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24年的70年前是1954年,這一年,中、印、緬三國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接受和認同,成為現代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影響深遠,B項正確;新中國成立后便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項;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項;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項。]
18.D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和緬甸,分別同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在三國總理的積極倡導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D項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的,而不是訪問印度,排除A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并不只使用于中國、印度、緬甸三國,排除B項;“求同存異”的方針是在1955年提出的,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
19.B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B項正確。]
20.A [根據材料“中國與阿富汗、尼泊爾、敘利亞、也門等國,以及一些非洲國家先后建立外交關系,還初步開展了同拉丁美洲國家的友好往來”可知,1954—1956年我國與一些亞洲國家、一些非洲國家和拉丁美洲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和開展友好往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國家多是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體現了這一時期我國主要與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建交,A項正確;1972年尼克松訪華,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是在改革開放后,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21.C [根據“1949—1954年,與中國建交的亞非國家只有5個,都是周邊國家”“到1964年前,與中國建交的亞非國家已達24個,其中多數主動與中國簽訂了友好條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5年召開的萬隆會議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周恩來在會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使會議圓滿成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有助于增加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促進與亞非國家的建交,C項正確;堅定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反映的是一邊倒,不是材料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1953年提出的,不是材料現象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排除B項;中國恢復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是在1971年,排除D項。]
22.B [從題干中的“周恩來”“萬隆會議”“改變了會議的航向”可以看出這是因為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故選B項。]
23.A [根據材料“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反西方國家在美國威信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可知,這個“轉折點”是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故選A項。]
24.C [根據題干“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積極運籌與大國的關系”等信息可知,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C項正確;材料與民族意識的覺醒無關,排除A項;題干反映的是外交政策,不是經濟政策,排除B項;D項材料未體現,排除。]
25.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一信息“1950年,蘇聯男子籃球隊訪華,這是新中國第一次接受外國體育代表團的訪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推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根據材料一“1952年,赫爾辛基舉辦第15屆奧運會,由于西方國家阻撓,中國代表團在奧運會臨近結束才趕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外交孤立政策,采取敵視態度。第(2)問,根據材料二“從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開始,新中國體育外交擴展到亞非拉國家,并上升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發起、中國聯合倡議的新興力量運動會于1963年11月在雅加達舉行”可知,中國廣泛參與亞非拉國家的體育外交活動。第(3)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事業取得顯著成就,如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第26屆聯大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第(4)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進入21世紀我國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第(5)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一貫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二小問,我國取得這些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答案:(1)推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外交孤立政策,采取敵視態度。
(2)廣泛參與亞非拉國家的體育外交活動。
(3)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建立正式外交關系(或第26屆聯大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4)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5)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本原因: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單元分層訓練(十七) 外交成就
(說明:選擇題每題1分,總分41分)
1.(2024·青島一模)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曾在不同場合表明中國態度,我國始終本著客觀公正的態度,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斷、表明主張,決不接受任何外來脅迫和壓力。這表明,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是(  )
A.獨立自主      B.以聯合國決議為準
C.求同存異 D.以美西方原則為準
2.2024年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70年來,它被世界各國普遍接受和認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
A.直接推動了中美關系的正常化
B.成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
C.成為促成萬隆會議圓滿成功的方針
D.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首次提出
3.(2024·岱岳區一模)下列屬于20世紀50年代中國外交成就的是(  )
①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②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③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④舉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4.(2024·順義區一模)1955年,周恩來在一次國際會議上進行了精彩發言,主張不同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礙求同和團結。這次會議(  )
A.促使中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
C.推動了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推動了中國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
5.(2024·寧陽三模)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匯報》報道了周恩來總理率團參加“世界歷史上第一次亞非會議”的消息(圖略)。在這次會議上(  )
A.中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C.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中國與美國實現了關系正常化
6.(2024·泰安模擬預測)下表所示是第26屆聯合國大會投票部分統計數據,這一統計數據彰顯的歷史事件是(  )
各大洲 (部分) 亞洲 國家 歐洲 國家 非洲 國家 美洲 國家
贊成票 19 23 26 8
反對票 4 1 15 13
A.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C.贊成中國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
D.同意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7.(2024·菏澤二模)1970年,毛澤東在會見美國記者斯諾時說:“中美兩國總要建交的。中國和美國難道就一百年不建交啊?”同一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表示“我們改善同北京的實際關系,這肯定是對我們有益的”。據此可知,中美關系的改善(  )
A.翻開中國外交新篇章
B.維護了世界的和平
C.深受外界因素影響
D.符合雙方利益需要
8.(2024·濰坊二模)中國積極推動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更好發揮作用,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這體現了中國外交(  )
A.注重發展睦鄰友好關系
B.以聯合國為中心開展外交
C.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D.優先與亞非國家團結合作
9.(2024·東平二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揭開了中國對外關系的新篇章。面對紛繁變幻的國際局勢,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外交工作,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下列選項屬于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就的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萬隆會議上“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
C.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0.(2024·新泰一模)“如果不是堅決貫徹獨立自主的立場,就會成為衛星國,仰帝國主義的鼻息,就會成為從屬國家。因此,在堅持獨立自主上不能放松。”從中可以看出,新中國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共贏共享的理念
C.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對外開放政策
11.(2024·肥城一模)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積極同臨近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參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動并產生了積極影響,國際政治舞臺上開始有了“中國的聲音”,中國國際地位大大提高。這里“中國的聲音”主要指(  )
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②“求同存異”方針 ③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④中美建交
A.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12.(2024·濟寧三模)郵票記錄歷史。下圖是1972年非洲國家喀麥隆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某項盛事一周年而發行的紀念郵票。這項盛事是(  )
A.中國成功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
B.中國與美國關系正常化
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中國參加亞非會議
13.(2024·泰安一模)習近平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國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與這一理念相符的是(  )
A.“北約”東擴 B.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
C.美蘇冷戰 D.中國“一帶一路”建設
14.(2024·臨沂一模)中美建交以來,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成果豐碩。對世界來說,中美建交打破了兩大陣營之間的堅冰,事實上推動了“冷戰”的結束,成為“冷戰”期間最為重要的戰略性地緣政治事件。材料說明(  )
A.國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立足點
B.中美建交推動了世界格局的演變
C.中美兩國的根本利益始終對立
D.地緣政治威脅世界和平
15.(2024·揚州一模)中國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指出,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一是做推動大國合作的穩定力量;二是做應對熱點問題的穩定力量;三是做加強全球治理的穩定力量;四是做促進全球增長的穩定力量。材料表明中國(  )
A.旨在構建與大國均衡的關系格局
B.展現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擔當
C.推動了中華文化向世界各地傳播
D.提升了全球治理體系的應對能力
16.(2024·棗莊二模)外交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政治活動、外交活動,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國家實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 不承認新中國成立前的任何外交關系,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凡同臺灣當局斷絕外交關系,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采取友好態度的外國政府,中國政府愿意在平等、互利及在相互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與之建立外交關系。對外關系從中國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把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各國友好合作,促進共同繁榮作為根本目標。
材料二
材料三 應美方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于2021年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面對美國對中國內政的無端干涉,楊潔篪表示:“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我們講話!”這一強硬的回擊,一定會在中國的外交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1)依據材料一,概括新中國外交的特點,并舉一例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的外交史實予以說明。(4分)
(2)材料二圖一中站著的醫生說:“難道你連六億人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看不見嗎?”坐著的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回答:“我看不見。我只能看見蔣介石。”這說明美國對新中國持什么態度?基于此,美對華實行了什么外交政策?(2分)
(3)材料二圖二事件對新中國產生了怎樣的積極影響?(2分)
(4)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中國敢于在國際舞臺上“強硬”回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了怎樣的外交布局?(2分)
17.(2024·菏澤中考)下面是2024年5月24日人民網發表的題為《走過70年……歷久彌堅》的文章摘要。據此判斷,文章紀念的歷史事件是(  )
◎從亞洲走向世界,超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發展水平差異
◎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接受和認同
◎成為現代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
◎是化解國際難題的良方
A.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確立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發表
C.“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
D.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恢復
18.(2024·臨沂中考)“1954年6月25日至29日,周恩來先后訪問印度和緬甸,訪問中,分別于28日和29日同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發表聯合聲明,確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指導兩國關系的原則,并共同倡議將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一般國際關系的原則。”(摘自央廣網,2021年12月31日)這表明該“五項原則”(  )
A.由周恩來在訪問印度時首次提出
B.只使用于中國、印度、緬甸三國
C.包含的原則之一是“求同存異”
D.得到了三國總理在國際上的倡導
19.(2023·泰安中考)下表中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的是(  )
選項 史實 結論
A 三大改造完成 確立了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影響深遠
C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D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20.(2024·威海中考)1954—1956年,中國與阿富汗、尼泊爾、敘利亞、也門等國,以及一些非洲國家先后建立外交關系,還初步開展了同拉丁美洲國家的友好往來。對這一時期中國的外交成就解讀正確的是(  )
A.主要與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建交
B.尼克松訪華后與西方大國關系改善
C.得益于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D.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21.(2024·濟寧中考)1949—1954年,與中國建交的亞非國家只有5個,都是周邊國家。到1964年前,與中國建交的亞非國家已達24個,其中多數主動與中國簽訂了友好條約。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中國(  )
A.堅定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
B.提出并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派代表參加了萬隆亞非會議
D.恢復了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
22.(2024·聊城中考)一個美國記者評論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中的作用時說:“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志的領導人的態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這主要是因為,周恩來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了(  )
A.互相尊重主權原則
B.“求同存異”方針
C.互不干涉內政原則
D.平等互利原則
23.(2021·泰安中考)對于1971年10月25日發生的一件大事,美國代表布什說:“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反西方國家在美國威信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他哀嘆,那些表決后歡聲雷動的代表們“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腳”。這個“轉折點”是(  )
A.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C.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D.萬隆會議召開并取得圓滿成功
24.(2024·煙臺中考)下面示意圖旨在說明,改革開放后中國(  )
A.民族意識的覺醒
B.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C.推進全方位外交
D.統一大業向前邁出重要一步
25.(2022·泰安中考)體育是傳播和平與友誼的使者,體育外交是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8分)
材料一 1950年,蘇聯男子籃球隊訪華,這是新中國第一次接受外國體育代表團的訪問。1956年2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隊訪問中國,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1952年,赫爾辛基舉辦第15屆奧運會,由于西方國家阻撓,中國代表團在奧運會臨近結束才趕到。1954年,美國企圖在國際奧委會內部制造“兩個中國”的既成事實。1958年,中國發表了同國際奧委會斷絕關系的聲明。
(1)從新中國參加體育活動的兩種不同境遇,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狀況。(2分)
材料二 從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開始,新中國體育外交擴展到亞非拉國家,并上升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發起、中國聯合倡議的新興力量運動會于1963年11月在雅加達舉行,這是新中國首次全面參加的一個綜合性大型國際運動會。
(2)依據材料二指出中國體育外交的特點。(1分)
材料三 1971年,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賽會結束后,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乒乓外交”開創了以人民之間的友誼促動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識形態障礙的國際體育交流。1979年,國際奧委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中國體育邁出了走向世界的關鍵一步。
(3)20世紀70年代,“乒乓外交”跨越意識形態障礙,推動了外交關系的發展,外交事業取得顯著成就。請任意舉出兩例重大外交成就。(2分)
材料四 進入21世紀,我國積極參與國際體育事務,開展多邊體育交往,擴大國際體育交流,承辦大型國際體育盛會,全面走向世界。2008年8月,圓滿舉辦第29屆奧運會。2014年,成功舉辦第二屆夏季青年奧運會……2022年2、3月,勝利舉辦第24屆冬奧會、第13屆冬殘奧會。
(4)“多邊體育交往”體現了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進入21世紀我國形成了怎樣的外交布局?(1分)
(5)綜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國一貫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取得輝煌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分別是什么?(2分)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开区| 岚皋县| 东台市| 河间市| 禄劝| 温州市| 贵州省| 长丰县| 开远市| 龙胜| 呼图壁县| 旌德县| 普陀区| 禹州市| 铜山县| 若羌县| 五指山市| 茶陵县| 青浦区| 全州县| 伊吾县| 柘荣县| 英吉沙县| 汤阴县| 稻城县| 澎湖县| 南通市| 卫辉市| 清丰县| 蒙自县| 米林县| 龙陵县| 长武县| 化州市| 乐陵市| 合水县| 沛县| 芦山县| 定州市| 枞阳县|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