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分層訓練(十)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說明:選擇題每題1分,總分29分)1.(2024·泰安期末)如圖是一座紀念塔的塔頂部分的造型,它所紀念的事件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該事件是( )A.武昌起義 B.南昌起義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2.1927年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決定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他率領起義軍南下,在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自此,中國共產黨( )A.從幼稚走向成熟B.正式創建了人民軍隊C.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D.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3.(2024·濟南二模)毛澤東在悉心研究中國國情的基礎上,摒棄了“城市中心論”,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從而找到了一條新路。這里的“新路”是( )A.民主共和之路 B.民主科學之路C.井岡山道路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4.(2024·新泰二模)民謠反映時代特色,也具有史料價值。20世紀二三十年代,湖南、江西地區有一首民謠“紅軍上了井岡山,革命有了立腳點,地是根,槍是膽,有地有槍膽包天”。此民謠反映了( )A.革命道路的開辟 B.革命軍隊的創建C.統一戰線的建立 D.指導思想的形成5.1928年9月,毛澤東創作《西江月·井岡山》:“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這首詞反映了毛澤東探索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是( )A.城市領導農村B.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C.城市武裝起義D.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6.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一系列的重要會議,對中國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總結了紅四軍成立以來軍隊建設方面的經驗教訓,重申了中國共產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的會議是( )A.八七會議 B.古田會議C.遵義會議 D.中共三大7.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爭,創造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新局面”主要是指( )A.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B.北伐勝利進軍C.進行“工農武裝割據”D.抗日救亡的新高潮8.下列事件與其內容或意義對應正確的是( )①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②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 ③八七會議: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④三灣改編: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9.毛澤東在總結1927—1930年各地農民武裝斗爭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要了解這一重要思想,可以查閱( )A.《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B.《論持久戰》C.《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D.《論聯合政府》10.(2024·泰安三模)到1949年,中國共產黨28年的歷史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如圖所示)。中國共產黨在②處地點的事跡是( )A.開天辟地,黨的成立 B.武裝起義,八一建軍C.思想建黨,政治建軍 D.敵后戰場,指揮中樞11.(2024·濰坊二模)1927年10月,中共中央將“國民革命軍”改為“工農革命軍”,“改用紅旗以錘、鐮為標志,與國際旗同”。這一改變表明中國共產黨( )A.完善紅軍建設 B.改變革命綱領C.調整革命策略 D.開始創建軍隊12.(2024·廣州二模)建黨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宣傳中大量使用“勞工神圣”“赤化大地”等口號;第一次國共合作后,中國共產黨在宣傳中突出“民族解放”“平民政權”等口號;八七會議后,“打土豪,分田地”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口號。這一系列變化表明中國共產黨( )A.始終把握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B.打開了中國革命新局面C.不斷探索符合國情的革命道路D.堅持建立革命統一戰線13.(2024·日照二模)下面示意圖中的歷史事件反映的主題是( )A.中國工農紅軍長征B.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C.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D.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14.(2024·青島二模)貨幣不僅對社會經濟和貿易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而且能折射出它所發行時期的社會背景。如圖是1934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發行的5分銅幣的正反面,該銅幣的發行和流通反映出( )A.農村革命根據地建設B.國民革命蓬勃開展C.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D.紅軍實現了戰略轉移15.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過程中,不是照搬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而是從中國實際出發,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這得益于中國共產黨( )A.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B.建立和鞏固了民主革命統一戰線C.在革命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D.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16.(2024·濟南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材料一 由于城市的敵人勢力較強大,工農革命軍受到嚴重損失,毛澤東決定放棄攻取長沙的計劃,改向農村進軍。——《毛澤東傳》材料二寓意:一是象征新中國在井岡山奠基;二是寓意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從井岡山燎原;三是昭示中國革命從井岡山走向勝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原因。(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井岡山精神”是指什么?(2分)(3)結合材料一、二,談談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有什么意義?(2分)17.(2021·泰安中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的事件是( )A.秋收起義 B.南昌起義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18.(2020·泰安中考)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村召開,會議總結了紅軍創立以來的經驗,通過了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確立了( )A.創建革命軍隊B.“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C.“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D.開展游擊戰爭19.(2024·泰安中考)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一系列探索,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下列著作中對這條道路最早進行科學闡述的是( )A BC D20.(2024·鎮江中考)1929年,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來信,信中指示道:“先有農村紅軍,后有城市政權,這是中國革命的特征,這是中國經濟基礎的產物。”該指示肯定了( )A.城市中心論 B.井岡山道路C.國共第一次合作 D.全面抗戰路線21.(2020·聊城中考·節選)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4分)材料 毛澤東著重指出:秋收起義原計劃要去打長沙,可是長沙打不下來,目前長沙那樣的城市,還不是我們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們要到敵人管不著或難得管的地方去,到鄉下去,在鄉下站住腳,養精蓄銳,發展我們的武裝力量。——摘編自《秋收起義》根據材料,分析毛澤東率領部隊向井岡山進軍的原因。該軍事行動有何重大意義?(4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單元分層訓練(十)1.B [根據題干圖片中顯示的信息“八一”及題干中的文字信息“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革命軍在江西南昌發動了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因此題干中描述的事件是南昌起義,B項正確。]2.C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10月毛澤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使中國革命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3.C [根據材料“毛澤東在悉心研究中國國情的基礎上,摒棄了‘城市中心論’,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從而找到了一條新路”可得出經過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放棄攻打大城市,走中國自己的革命道路,1927年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立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C項正確。]4.A [根據材料“紅軍上了井岡山,革命有了立腳點,地是根,槍是膽,有地有槍膽包天”和所學知識可知,民謠反映了毛澤東選擇井岡山作為革命的新“立腳點”,1927年10月毛澤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A項正確。]5.B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率領工農武裝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之后,朱德和陳毅于1928年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軍隊和湘南的工農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之路,故選B項。]6.B [由題干“總結了紅四軍成立以來軍隊建設方面的經驗教訓,重申了中國共產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B項正確。]7.C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爭,創造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C項正確;1922年年初到1923年春,全國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排除A項;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排除B項;一二·九運動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排除D項。]8.A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8月1日發動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故①正確;1929年12月,古田會議召開,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故②正確;在中共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這一著名論斷,故③正確;為了鞏固新生的革命軍隊,適應革命斗爭的需要,毛澤東在到達三灣的當天晚上,就決定對起義部隊進行整頓和改編,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故④正確。所以①②③④均正確,故選A項。]9.A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是毛澤東在土地革命時期的著作,闡述了“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相關內容,故選A項。]10.B [根據題干“中國共產黨在②處地點的事跡”和所學知識可知,②處地點是南昌,中國共產黨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發動了武裝起義,建立自己的軍隊,B項正確;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立,排除A項;1929年的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排除C項;抗日戰爭時期,延安成為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排除D項。]11.C [根據材料“1927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改為‘工農革命軍’”和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后,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并建立了自己的軍隊,材料中這一改變表明中國共產黨調整革命策略,C項正確。]12.C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口號,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變化,制定適合國情的策略,以適應革命的發展,C項正確。]13.B [根據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B項正確。]14.A [根據材料“1934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發行的5分銅幣”和所學知識可知,中央根據地通過發行貨幣打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加強了革命根據地的建設,A項正確;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后國民革命蓬勃開展,但于1927年失敗,排除B項;1935年的遵義會議標志著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排除C項;1936年長征的勝利完成標志著紅軍實現戰略轉移,排除D項。]15.C [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過程中,依據我國國情,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故選C項。]16.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一“由于城市的敵人勢力較強大,工農革命軍受到嚴重損失,毛澤東決定放棄攻取長沙的計劃,改向農村進軍”可以得出城市的敵人力量強大,所以將革命中心轉移到農村,在農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革命基礎好,便于開展游擊戰爭,群眾覺悟高。第(2)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井岡山精神”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鍛造出來的,指的是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密切聯系群眾,一切從群眾出發,艱苦奮斗的堅韌意志。第(3)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答案:(1)原因:在農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革命基礎好,便于開展游擊戰爭,群眾覺悟高。(2)“井岡山精神”: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密切聯系群眾,一切從群眾出發,艱苦奮斗的堅韌意志。(3)意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17.B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故選B項。]18.C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縣古田村召開的古田會議,認真總結了南昌起義以來建軍建黨的經驗,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核心內容是黨指揮槍,重申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C項正確;創建革命軍隊的是南昌起義,排除A項;“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是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的,排除B項;開展游擊戰爭不是在古田會議上確立的,排除D項。]19.A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革命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都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著作,排除。]20.B [根據材料“先有農村紅軍,后有城市政權,這是中國革命的特征,這是中國經濟基礎的產物”可知,中共中央的指示強調了農村紅軍的重要性,且提出了先有農村紅軍,后有城市政權的說法,這體現了中共中央對在農村進行革命的認可,即肯定了井岡山道路,B項正確。]21.解析:第一小問,由材料“秋收起義原計劃要去打長沙,可是長沙打不下來,目前長沙那樣的城市,還不是我們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們要到敵人管不著或難得管的地方去,到鄉下去,在鄉下站住腳,養精蓄銳,發展我們的武裝力量”可知,毛澤東率領部隊向井岡山進軍的原因有起義軍進攻長沙受挫;井岡山地區敵人的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軍事行動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答案:原因:起義軍進攻長沙受挫;井岡山地區敵人的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答出其中一點即可)意義: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歷史復習單元分層訓練(十)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docx 單元分層訓練10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