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歷史復習單元分層訓練(一)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歷史復習單元分層訓練(一)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含解析

資源簡介

學科能力進階參考答案與精析
單元分層訓練(一)
1.A [根據題干“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和所學知識可知,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A項正確。]
2.A [根據材料“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授予宗親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和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建立后,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周王室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鞏固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統治范圍,這一政策被稱為分封制,A項正確;郡縣制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而不是根據血緣關系,排除B項;刺史制度是在漢武帝時期,是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產物,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行省制度始創于元朝,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3.D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使勞動力得到了充分釋放,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新興的地主階級掌握了社會的主要財富,登上歷史舞臺;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該材料描述了商鞅變法的意義,D項正確。]
4.A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大變革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兼并戰爭在客觀上促進了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各國進行變法,學術思想活躍,各種學說蓬勃興起,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A項正確;新興地主階級勢力增強不是經濟方面,排除B項;富國強兵在戰爭中取勝不是經濟方面的主要表現,排除C項;政治思想秩序重新確立不是經濟方面,排除D項。]
5.B [根據題干“因殺敵立功而晉升爵位的立功文書”和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在軍事上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故選B項。]
6.A [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A項正確;嬴政,即秦始皇,他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排除B項;戰國時期的商鞅,在秦國主持了變法,排除C項;漢武帝鞏固了大一統王朝,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排除D項。]
7.B [根據材料“為政以德”“禮”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的是孔子的思想,孔子主張“為政以德”,故選B項。]
8.A [依據圖片“魚嘴”“飛沙堰”“寶瓶口”“岷江”“外江”“內江”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是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樞紐組成,A項正確;B項描述的是秦朝為抵御匈奴修建的長城,排除;C項描述的是劉邦推翻暴秦統治,建立西漢,排除;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指的是秦王嬴政滅六國,統一全國,排除D項。]
9.A [根據材料“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可知,這強調的是禮的重要性,這是儒家學派的思想主張,A項正確;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排除B項;法家主張以法治國,排除C項;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排除D項。]
10.D [材料意思是說圣人只要能夠使國家強盛,就不必沿用舊的成法;只要能夠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舊的禮制,體現了積極變革進取的精神,故選D項。]
11.C [根據題干“西周初年的整體戰略是穩定西北,開發東南……齊、魯是前哨,衛國接濟東進主力,也北瞰燕冀,東控徐淮”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出西周統治者實行分封,擴大統治范圍,C項正確;“躲避戰亂,多次遷移國都”指的是商朝,排除B項;題干沒有涉及“制定刑法,穩定統治秩序”和“發展生產,興修水利工程”的信息,排除A、D兩項。]
12.A [根據材料“春秋時期還屬于‘四夷’的秦、楚等國,在戰國時期已經認同于華夏,中原諸國也承認了秦、楚是華夏族的組成部分,與齊、燕、趙、魏、韓并稱七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原本被中原各諸侯國視為“夷狄”的秦、楚等國,到戰國時并列為中原諸侯,被視為華夏族的組成部分,說明華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鮮血液,成為更加穩定和分布更為廣泛的族群,這一轉變體現了華夏認同觀念得到發展,A項正確;“百家爭鳴繁榮局面出現”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消除”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秦統一六國后,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才建立,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
13.B [從木制或骨制的耒耜到鐵農具的使用和推廣,這體現了生產工具的改進,B項正確;原始農耕產生于新石器時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土地制度的變遷,排除C項;從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耕作方式由石器鋤耕變為鐵犁牛耕,由集體勞作變為個體農耕,材料不是強調耕作方式的變革,排除D項。]
14.D [根據題干可知,魏國:李悝變法“食有勞而祿有功”,根據功勞和能力選官;楚國:吳起變法“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逐步廢除舊貴族世官特權;秦國:商鞅變法“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宗室貴族如果沒有軍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鐵制工具和牛耕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各諸侯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因此,表中措施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D項正確;維護了周朝分封制度與題意不符,題干反映的是各諸侯國的變法措施,分封制逐漸瓦解,排除A項;代表了農民階級利益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瓦解了封建社會秩序說法錯誤,排除C項。]
15.A [根據題干“廢井田,開阡陌,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鼓勵耕織”和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在經濟上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這有利于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A項正確;商鞅變法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增強了軍隊戰斗力,這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材料屬于商鞅變法的經濟措施,與提高行政效率沒有直接聯系,排除C項;商鞅變法在政治上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而不是強化舊貴族特權,且材料屬于經濟措施,與強化舊貴族特權不符,排除D項。]
16.B [根據材料“政治之紛亂乘之于外……于是諸子九流各創其學說”和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B項正確;秦朝統一后,建立了中央集權制,排除A項;商鞅變法采取獎勵軍功的措施,提高了秦國的戰斗力,排除C項;題干強調的是各個學派的興起,并未說明官學的影響,排除D項。]
17.B [根據題干信息“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孔子的主張。孔子是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在國家治理方面主張統治者為政以德,以德治國,在道德規范方面主張“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項正確;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倡無為而治,排除A項;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主張兼愛、非攻等,排除C項;因勢而變屬于兵家的思想主張,與題目主旨不符,排除D項。]
18.D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孟子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在政治上主張仁政治國,D項正確;以德治國是孔子的思想,排除A項;以法治國是以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思想,排除B項;無為而治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排除C項。]
19.D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件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價,“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是對百家爭鳴影響的闡述,符合歷史解釋的概念,D項正確。]
20.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一圖片信息“鐵犁”“牛尊”可知,當時我國農業生產領域出現的新現象是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第(2)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因此,諸侯國數量不斷減少的直接原因是諸侯爭霸戰爭使強國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國家。第(3)問,根據材料三“睡虎地秦簡記載:‘書到皆為報,報必言相家爵來未來……’(翻譯:家書到了后請都要回復,回信時要告訴我,官府頒發的授爵通知到沒到家?)”可知,秦簡記載了獎勵軍功的史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印證了商鞅變法的措施是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
答案:(1)鐵制農具的使用、牛耕的使用。
(2)諸侯爭霸戰爭使強國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國家。
(3)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
21.A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禹的兒子啟憑借強大的勢力,在禹死后繼承了他的位置。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故選A項。]
22.C [根據材料“弓矢斧鉞,使得征伐”“周武王指揮牧野之戰”可知,這個玉鉞是與戰爭有關的,所以可能是軍事統帥權的象征,C項正確;材料中的玉鉞不涉及祭祀,排除A項;玉鉞很貴重,是身份的象征,不是生產工具,排除B項;玉鉞不是諸侯國的徽標,排除D項。]
23.B [根據材料中“封立親戚為諸侯……屏蔽周室”可知,這指的是分封制。西周建立后,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利,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統治范圍,這一政策被稱為分封制,故選B項。]
24.C [根據題干關鍵詞“諸侯國之間兼并戰爭不斷”“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商鞅變法成效最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C項正確;夏商周時期使用的是青銅器,排除A項;分封制的實施是西周時期,排除B項;秦始皇統一中國,確立中央集權,排除D項。]
25.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戰國后期,秦國在改革政治和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注重興修水利”“李冰治水‘循自然,順水勢’,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利用不同的水脈和地形,無壩分水,塑江排沙,因地制宜,自流灌溉”可知,都江堰修建成功的原因是政府重視;因地制宜;發揮集體智慧;人民支持;李冰個人的優秀品質;等等。第(2)問,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綜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如千年都江堰,綜合性水利工程,造福“天府之國”。
答案:(1)原因:政府重視;因地制宜;發揮集體智慧;人民支持;李冰個人的優秀品質;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解說詞:千年都江堰,綜合性水利工程,造福“天府之國”。(言之有理即可)單元分層訓練(一)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說明:選擇題每題1分,總分38分)
1.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授予宗親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該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縣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3.某學者認為:“商鞅變法使勞動力得到了充分釋放,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新興的地主階級掌握了社會的主要財富,登上歷史舞臺。”該材料描述了商鞅變法的(  )
A.背景  B.目的 C.內容  D.意義
4.(2024·泰山區期末)下面是小明同學學習的部分歷史筆記,請你幫他補全筆記中橫線部分的內容(  )
A.鐵制農具和牛耕的推廣
B.新興地主階級勢力增強
C.富國強兵在戰爭中取勝
D.政治思想秩序重新確立
5.1975年12月,湖北云夢睡虎地四號秦墓中出土了兩件木牘。木牘是戰國晚期參加伐楚的秦軍士兵黑夫兄弟寫給長兄的家書。在家書里,他們特地詢問,因殺敵立功而晉升爵位的立功文書是否收到,相關待遇是否落實。這封家書佐證了商鞅變法(  )
A.建立縣制 B.獎勵軍功
C.鼓勵耕織 D.廢除特權
6.2024年4月4日,都江堰放水節在四川成都都江堰景區飛沙堰溢洪道舉行。本次活動以“水潤天府·萬千氣象”為主題,上千名觀禮嘉賓著秦朝服飾,學習秦朝禮儀,沉浸式體驗智慧的治水文化。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是(  )
A.李冰 B.嬴政
C.商鞅 D.漢武帝
7.“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其中“為政以德”的提出者是(  )
A.老子 B.孔子
C.韓非 D.荀子
8.(2024·泰山區期末)對如圖所示工程描述恰當的詩句是(  )
A.都江三月堰初開,雪浪云濤滾滾來
B.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C.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
D.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9.(2024·泰安期末)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他們著書講學,互相論戰,出現了學術上的繁榮景象,后世稱為百家爭鳴。有一學派認為:“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該學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0.“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是以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這段話主要蘊含了(  )
A.賞罰分明的理念 B.無為而治的觀念
C.為政以德的思想 D.變革進取的精神
11.西周初年的整體戰略是穩定西北,開發東南。在東進過程中,齊、魯是前哨,衛國接濟東進主力,也北瞰燕冀,東控徐淮(如圖)。這反映出西周統治者(  )
A.制定刑法,穩定統治秩序
B.躲避戰亂,多次遷移國都
C.實行分封,擴大統治范圍
D.發展生產,興修水利工程
12.從春秋到戰國,民族關系出現了重要變化。春秋時期還屬于“四夷”的秦、楚等國,在戰國時期已經認同于華夏,中原諸國也承認了秦、楚是華夏族的組成部分,與齊、燕、趙、魏、韓并稱七雄,形成七個地區性的多民族國家。這表明(  )
A.華夏認同觀念得到發展
B.百家爭鳴繁榮局面出現
C.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消除
D.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
13.商周時期,農具普遍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普遍推廣,基本上能適應開墾、耕翻、平整、除草松土、收割等主要生產環節的要求。這描述的是(  )
A.原始農耕的產生 B.生產工具的改進
C.土地制度的變遷 D.耕作方式的變革
14.下表為戰國時期一些諸侯國實行的變法。表中措施(  )
諸侯國 名稱 部分措施
魏國 李悝變法 “食有勞而祿有功”,根據功勞和能力選官
楚國 吳起變法 “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逐步廢除舊貴族世官特權
秦國 商鞅變法 “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宗室貴族如果沒有軍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權
A.維護了周朝分封制度 B.代表了農民階級利益
C.瓦解了封建社會秩序 D.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
15.商鞅變法中,廢井田,開阡陌,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鼓勵耕織。這些措施有利于(  )
A.促進經濟發展 B.增強軍隊戰斗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強化舊貴族特權
16.有學者認為“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勢力之瓦解也,國民之智力成熟于內,政治之紛亂乘之于外……于是諸子九流各創其學說”。該學者意在說明(  )
A.中央集權制度建立 B.學術思想蓬勃興起
C.獎勵軍功普遍實施 D.官學興起開啟民智
17.(2024·泰山區二模)下面示意圖表現的是中國古代某一思想家的主張。下列選項與這位思想家有關的是(  )
A.無為而治 B.以德治國
C.兼愛非攻 D.因勢而變
18.(2024·泰安三模)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繼承者和代表人物,他繼承并發展了孔子的治國思想,下列屬于孟子治國思想的是(  )
A.以德治國 B.以法治國
C.無為而治 D.仁政治國
19.(2024·肥城一模)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件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價。下面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夏朝建立了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還制定了歷法
B.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
C.老子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
D.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
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7分)
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的農業發展
材料二 根據《漢書》記載: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大約有“千八百國”。到春秋時期,還剩140多個諸侯國;到戰國初期,只剩下十幾個諸侯國。
材料三 睡虎地秦簡記載:“書到皆為報,報必言相家爵來未來……”(翻譯:家書到了后請都要回復,回信時要告訴我,官府頒發的授爵通知到沒到家?)
——摘編自陳松長《現存最早的家書之一
——睡虎地4號墓木牘》
(1)根據材料一,說明當時我國農業生產領域出現了什么新現象?(4分)
(2)材料二中諸侯國數量不斷減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印證了商鞅變法的哪一項措施?(1分)
21.(2021·泰安中考)世襲制在中國延續了近四千年,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這種制度開始于(  )
A.禹傳子,家天下 B.西周分封制
C.秦始皇統一六國 D.東漢光武中興
22.(2024·河南中考)《史記》記載商紂王封周文王為西伯時,賜他“弓矢斧鉞,使得征伐”;在描繪周武王指揮牧野之戰時,“左杖黃鉞,右秉白旄(máo)以麾”。據此推測,右圖玉鉞在當時可能是(  )
A.最高祭祀權的代表 B.高級生產工具
C.軍事統帥權的象征 D.諸侯國的徽標
23.(2024·泰安中考)《春秋左傳注疏》記載:“故封立親戚為諸侯之君,以為蕃籬,屏蔽周室。”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
A.禪讓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襲制 D.皇帝制度
24.(2022·泰安中考)下列材料探究的主題是(  )
政局動蕩不安 諸侯國之間兼并戰爭不斷
農業繼續發展 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
各國進行變法 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商鞅變法成效最大
A.夏商周的更替 B.分封制的實施
C.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D.中央集權制的確立
25.(2024·眉山中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古代蜀地非澇即旱,有“澤國”“赤盆”之稱。當時,蜀地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戰國后期,秦國在改革政治和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注重興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都江堰。李冰治水“循自然,順水勢”,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利用不同的水脈和地形,無壩分水,塑江排沙,因地制宜,自流灌溉。都江堰建成后,居住在成都平原的蜀人從此“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秦國在蜀郡獲得了繼關中平原后的又一個大糧倉,為秦始皇實現天下一統的宏圖提供了堅實的后勤保障。2 2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新中國成立以后,經過不斷維護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積不斷擴大,超過1 000萬畝。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等
(1)根據材料,指出都江堰修建成功的原因。(4分)
(2)都江堰作為四川省一張閃亮的名片,吸引無數國人和國際友人前往研學、參觀,請你就都江堰發揮的作用,向前來參觀的人做一個簡要的解說。(4分)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格县| 吴川市| 岳普湖县| 开远市| 秦皇岛市| 温州市| 德安县| 黄冈市| 金溪县| 海淀区| 闽清县| 建始县| 平和县| 昭觉县| 扶风县| 新宾| 昌江| 罗江县| 惠来县| 深圳市| 浦江县| 平果县| 沭阳县| 隆林| 琼中| 星座| 莲花县| 麦盖提县| 普宁市| 嵩明县| 文山县| 平陆县| 手游| 古田县| 兴国县| 吉首市| 临安市| 浦城县| 台江县| 罗田县|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