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主題素養立意認識資源配置、經濟結構優化、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主題內容闡釋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是今年考試的重要內容,主要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大開發為例,考查認識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對有效地推動各地區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及促進整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主題體系構建核心項目聚焦“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這一主題內容綜合性強,命題時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大開發為例進行命題分析,所以做這類題時要學會提取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特點,再根據所學知識進行解答。(1)探究京津冀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協同、教育和醫療資源協同以及創新驅動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2)探究長江經濟帶發展“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空間布局及生態保護、產業升級和城鎮化發展格局。(3)探究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融合和發展,推動區域內各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4)探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程,推動西部地區的全面發展,實現全國經濟的均衡增長。京津冀協同發展問題1.閱讀材料,回答下面問題。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某中學的同學們開展了探究“京津冀”的活動。下圖為京津冀地區示意圖及京津冀地區城市發展定位圖。第一小組:探究京津冀的自然條件(1)京津冀地區位置優越,處于華北平原西北端,東臨我國的內海——________。(2)京津冀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地緣相近,山水相連。京津冀地區有我國的京津唐工業基地,分析該地發展工業的優勢條件。(至少答出兩點)第二小組:探究京津冀發展遇到的問題(3)京津冀地區區域發展差距________,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京津冀“建立朋友圈”,可發揮北京的首都優勢、天津的港口優勢、河北的________優勢,加強區際聯系,緩解北京和天津由于人口密度________(填“大”或“小”)、城市規模龐大而產生的________(填“勞動力”或“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第三小組:探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措施某同學在活動日志上記下了自己的收獲:“我了解了京津冀之間的交通聯系,有高速公路和高鐵貫通、有黃驊港和天津港,還有機場和無人機產業園,太方便了!還知道了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的聯合治理措施,建了太陽能發電站和京津冀防護林、濕地公園等,環境越來越美了!”(4)請結合日志,聯系所學的地理知識,概括京津冀協同發展采取的有效措施。(至少答出兩點)[解析] 第(1)題,我國有四大海域,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讀圖可知,京津冀地區位置優越,處于華北平原西北端,東臨我國的內海——渤海。第(2)題,京津冀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地緣相近,山水相連。京津冀地區是我國主要的高新技術和重工業基地,據圖可知,發展工業的優勢條件: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臨海,多條鐵路經過,海陸交通運輸便利;科技力量雄厚;充足的勞動力;國家政策支持等。第(3)題,讀圖可知,京津冀地區區域發展差距大,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京津冀“建立朋友圈”,可發揮北京的首都優勢、天津的港口優勢、河北的資源優勢,加強區際聯系,緩解北京和天津由于人口密度大、城市規模龐大而產生的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第(4)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效措施是以堅持生態優先為前提,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綠色、可持續的人居環境;建立現代化交通體系,促進城鎮功能合理分工,優化城鎮規模結構,著力培育區域次中心城市和沿海新開發地區,加強產業聯系等。[答案] (1)渤海(2)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國家政策支持、科技水平高、勞動力豐富等。(3)較大(或懸殊) 資源(或礦產或勞動力) 大 水資源(4)建立現代化交通體系;優化城鎮規模結構;加強產業聯系。長江經濟帶發展問題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基本思路,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百業興盛交通先行“一軸”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構建沿江綠色發展軸,推動經濟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發展。(1)說出長江成為“黃金水道”的自然原因和社會原因。“兩翼”分別指滬瑞和滬蓉南北兩大運輸通道,這是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基礎。通過促進交通的互聯互通,增強南北兩側腹地重要節點城市人口和產業集聚能力。(2)說出滬瑞和滬蓉兩大運輸通道在平原地區多采用“以橋代路”方式的主要目的。區域發展城市引領“三極”指的是長江三角洲、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個城市群,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增長極。(3)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核心城市,分析上海對區域發展的意義。(4)分析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優勢條件。“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加強與中心城市的經濟聯系與互動,帶動地區經濟發展。(5)說出兩條恩施、宜昌等地級城市,為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作出的貢獻。[解析] 第(1)題,自然原因: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河流水量大;長江中下游段地勢平坦,水流平穩;干流橫貫東西,支流遍布南北,形成河網。社會原因:長江沿岸經濟發達的地區和縱列分布的鐵路網互補,減輕鐵路運輸壓力;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的地區航運需求大。第(2)題,在平原地區,“以橋代路”的交通線建設方式主要考慮的是少占耕地。在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以橋代路”的交通方式考慮的是保護野生動物。第(3)題,長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上海是其核心,南京、杭州分別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第(4)題,長江中游城市群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適宜的自然條件:地處長江流域,地勢平坦,水網密布,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城市聚集;長江中游城市群社會經濟發達,人口密集;長江沿岸經濟帶工農業生產較為發達,為我國人口稠密區,勞動力豐富;對外聯系便捷,有著非常發達的內河航運、鐵路(高鐵)、航空、公路運輸以及通信和網絡。第(5)題,恩施和宜昌等地級城市在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推動化工企業轉型、修復長江岸線、改造生態公園、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改善了長江生態環境,為長江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答案] (1)自然原因: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地勢平坦,水流平穩;河網縱橫。社會原因:長江沿岸經濟發達的地區與鐵路網互補,減輕鐵路運輸壓力;沿岸航運需求大。(2)少占耕地。(3)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4)地處長江流域,地勢平坦,水網密布,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城市聚集;社會經濟發達,人口密集;長江沿岸經濟帶工農業生產較為發達;為我國人口稠密區,勞動力豐富。水路、公路、鐵路、航空交通運輸組合好,交通便利,對外聯系便捷。(5)推動化工企業轉型;修復長江岸線;改造生態公園;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問題我國正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讀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完成3~5題。3.粵港澳大灣區( )A.西接貴州 B.南臨南海C.包括福建和港澳 D.位于北回歸線以北4.粵港澳大灣區的最獨特的發展優勢是( )A.土地面積廣闊 B.便于吸引外資C.科技發達 D.海陸空交通聯運5.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合作密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優勢條件是( )A.土地、資源、勞動力豐富B.科學的管理水平C.先進的技術D.國際金融、信息中心3.B 4.B 5.A [第3題,讀圖可知,粵港澳大灣區西接廣西;南臨南海;包括廣東中南部和港澳地區;大部分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第4題,粵港澳大灣區最獨特的發展優勢是毗鄰港澳,便于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粵港澳大灣區土地資源匱乏;工農業基礎好,科技發達,江海聯運,海陸空交通便捷,以上條件長江三角洲地區也具備,并不是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發展優勢。第5題,在港澳地區和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合作中,港澳地區提供豐富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控制產品的質量,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營銷,珠江三角洲提供價格相對低廉的土地資源和勞動力,實現了優勢互補,互惠互利。]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一些勞動密集型和占用土地多的企業逐漸轉移,廣西主動加強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入實施“灣企入桂”行動。廣西將充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北部灣經濟區共建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共享基礎設施建設。材料二 粵港澳大灣區圖(1)廣西深入實施“灣企入桂”行動,促進了當地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這對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有何積極意義?(至少兩條)(2)對比北部灣和珠三角經濟區的發展條件,請把資料包中的數碼填在表格中。資料包①廉價的勞動力和地租;②科技力量雄厚;③礦產資源豐富;④水能豐富;⑤國家政策支持;⑥多華人華僑投資;⑦水陸交通便利經濟區 區域發展的有利條件異 同北部灣經濟區 ________ ________珠三角經濟區 ________(3)粵港澳大灣區能成為“中國第一灣”的優勢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兩條)(4)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涌現大批“雙城打工人”。試分析形成該現象的首要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第(1)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一些勞動密集型和占用土地多的企業逐漸轉移,廣西主動加強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入實施“灣企入桂”行動。廣西為珠江三角洲提供了廣闊的腹地;緩解了能源緊張的局面;減輕了環境污染;提供了產業升級的機會等。第(2)題,異:北部灣經濟區擁有廉價的勞動力、礦產資源豐富、水能豐富;珠三角經濟區科技力量雄厚、多華人華僑投資。同:國家政策支持;水陸交通便利。第(3)題,粵港澳大灣區能成為“中國第一灣”的優勢條件是地理位置優越,鄰近東南亞,市場廣闊;海陸空交通便利;國家政策支持;珠江三角洲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和開放態勢等。第(4)題,借助發達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人們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間,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樣。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涌現大批“雙城打工人”,形成該現象的首要條件是便捷的交通。[答案] (1)為珠江三角洲提供了廣闊的腹地;緩解了能源緊張的局面;減輕了環境污染;提供了產業升級的機會(回答任意兩條即可)。(2)異:北部灣經濟區①③④ 珠三角經濟區②⑥同:⑤⑦(3)地理位置優越,鄰近東南亞;交通便利;國家政策支持;珠江三角洲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和開放態勢等(4)便捷的交通西部大開發問題“東數西算”(“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是指我國將東部地區所產生的數據傳輸到西部地區進行存儲和計算的工程。此項工程既緩解了東部能源緊張的問題,也給西部開辟了一條發展新路。讀我國“東數西算”樞紐節點示意圖,完成7~10題。7.成渝地區開發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A.風能 B.潮汐能C.水能 D.太陽能8.位于我國最東部的樞紐節點是( )A.甘肅 B.內蒙古C.貴州 D.長三角9.貴州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有利于( )A.以數據為紐帶,促進區域協同發展B.提升東北地區的數據計算能力C.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的能源開發D.進一步發揮長江的運輸功能10.為了逐步縮小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我國正在大力實施的戰略規劃是( )①西部大開發 ②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 ④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C 8.D 9.A 10.D [第7題,讀圖可知,成渝地區位于南方地區,地處長江上游,長江作為我國第一大河,水量豐富,支流眾多,長江在成渝地區流經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有豐富的水能資源。我國的風能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和西北地區;成渝地區深居內陸,而潮汐能形成于海洋;成渝地區降水豐富,太陽能不是優勢能源,我國的太陽能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第8題,讀圖可知,位于我國最東部的樞紐節點是長三角,長三角樞紐要充分發揮本區域在市場、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優勢,發展高密度、高能效、低碳數據中心集群,提高數據供給質量,優化東西部間互聯網絡和樞紐節點間直連網絡。第9題,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貴州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有利于以數據為紐帶,在緩解東部能源緊張問題的同時,也給西部開辟了一條發展新路,促進了區域間的協同發展。第10題,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東西部受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東部交通便利,經濟發展水平高。為了逐步縮小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我國正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來實現各區域均衡發展,①②③④都正確。]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主題素養立意認識資源配置、經濟結構優化、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主題內容闡釋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是今年考試的重要內容,主要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大開發為例,考查認識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對有效地推動各地區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及促進整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主題體系構建核心項目聚焦“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這一主題內容綜合性強,命題時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大開發為例進行命題分析,所以做這類題時要學會提取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特點,再根據所學知識進行解答。(1)探究京津冀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協同、教育和醫療資源協同以及創新驅動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2)探究長江經濟帶發展“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空間布局及生態保護、產業升級和城鎮化發展格局。(3)探究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融合和發展,推動區域內各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4)探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程,推動西部地區的全面發展,實現全國經濟的均衡增長。京津冀協同發展問題1.閱讀材料,回答下面問題。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某中學的同學們開展了探究“京津冀”的活動。下圖為京津冀地區示意圖及京津冀地區城市發展定位圖。第一小組:探究京津冀的自然條件(1)京津冀地區位置優越,處于華北平原西北端,東臨我國的內海——________。(2)京津冀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地緣相近,山水相連。京津冀地區有我國的京津唐工業基地,分析該地發展工業的優勢條件。(至少答出兩點)第二小組:探究京津冀發展遇到的問題(3)京津冀地區區域發展差距________,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京津冀“建立朋友圈”,可發揮北京的首都優勢、天津的港口優勢、河北的________優勢,加強區際聯系,緩解北京和天津由于人口密度________(填“大”或“小”)、城市規模龐大而產生的________(填“勞動力”或“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第三小組:探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措施某同學在活動日志上記下了自己的收獲:“我了解了京津冀之間的交通聯系,有高速公路和高鐵貫通、有黃驊港和天津港,還有機場和無人機產業園,太方便了!還知道了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的聯合治理措施,建了太陽能發電站和京津冀防護林、濕地公園等,環境越來越美了!”(4)請結合日志,聯系所學的地理知識,概括京津冀協同發展采取的有效措施。(至少答出兩點)長江經濟帶發展問題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基本思路,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百業興盛交通先行“一軸”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構建沿江綠色發展軸,推動經濟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發展。(1)說出長江成為“黃金水道”的自然原因和社會原因。“兩翼”分別指滬瑞和滬蓉南北兩大運輸通道,這是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基礎。通過促進交通的互聯互通,增強南北兩側腹地重要節點城市人口和產業集聚能力。(2)說出滬瑞和滬蓉兩大運輸通道在平原地區多采用“以橋代路”方式的主要目的。區域發展城市引領“三極”指的是長江三角洲、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個城市群,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增長極。(3)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核心城市,分析上海對區域發展的意義。(4)分析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優勢條件。“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加強與中心城市的經濟聯系與互動,帶動地區經濟發展。(5)說出兩條恩施、宜昌等地級城市,為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作出的貢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問題我國正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讀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完成3~5題。3.粵港澳大灣區( )A.西接貴州 B.南臨南海C.包括福建和港澳 D.位于北回歸線以北4.粵港澳大灣區的最獨特的發展優勢是( )A.土地面積廣闊 B.便于吸引外資C.科技發達 D.海陸空交通聯運5.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合作密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優勢條件是( )A.土地、資源、勞動力豐富B.科學的管理水平C.先進的技術D.國際金融、信息中心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一些勞動密集型和占用土地多的企業逐漸轉移,廣西主動加強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入實施“灣企入桂”行動。廣西將充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北部灣經濟區共建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共享基礎設施建設。材料二 粵港澳大灣區圖(1)廣西深入實施“灣企入桂”行動,促進了當地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這對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有何積極意義?(至少兩條)(2)對比北部灣和珠三角經濟區的發展條件,請把資料包中的數碼填在表格中。資料包①廉價的勞動力和地租;②科技力量雄厚;③礦產資源豐富;④水能豐富;⑤國家政策支持;⑥多華人華僑投資;⑦水陸交通便利經濟區 區域發展的有利條件異 同北部灣經濟區 ________ ________珠三角經濟區 ________(3)粵港澳大灣區能成為“中國第一灣”的優勢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兩條)(4)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涌現大批“雙城打工人”。試分析形成該現象的首要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部大開發問題“東數西算”(“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是指我國將東部地區所產生的數據傳輸到西部地區進行存儲和計算的工程。此項工程既緩解了東部能源緊張的問題,也給西部開辟了一條發展新路。讀我國“東數西算”樞紐節點示意圖,完成7~10題。7.成渝地區開發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A.風能 B.潮汐能C.水能 D.太陽能8.位于我國最東部的樞紐節點是( )A.甘肅 B.內蒙古C.貴州 D.長三角9.貴州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有利于( )A.以數據為紐帶,促進區域協同發展B.提升東北地區的數據計算能力C.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的能源開發D.進一步發揮長江的運輸功能10.為了逐步縮小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我國正在大力實施的戰略規劃是( )①西部大開發 ②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 ④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8張PPT)主題串講8 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大開發)化零為整 · 構體系認識資源配置、經濟結構優化、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主題素養立意主題內容闡釋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是今年考試的重要內容,主要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大開發為例,考查認識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對有效地推動各地區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及促進整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主題體系構建“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這一主題內容綜合性強,命題時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大開發為例進行命題分析,所以做這類題時要學會提取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特點,再根據所學知識進行解答。(1)探究京津冀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協同、教育和醫療資源協同以及創新驅動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核心項目聚焦(2)探究長江經濟帶發展“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空間布局及生態保護、產業升級和城鎮化發展格局。(3)探究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融合和發展,推動區域內各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4)探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程,推動西部地區的全面發展,實現全國經濟的均衡增長。1.閱讀材料,回答下面問題。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某中學的同學們開展了探究“京津冀”的活動。下圖為京津冀地區示意圖及京津冀地區城市發展定位圖。知識融合 · 搭項目京津冀協同發展問題第一小組:探究京津冀的自然條件(1)京津冀地區位置優越,處于華北平原西北端,東臨我國的內海——________。(2)京津冀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地緣相近,山水相連。京津冀地區有我國的京津唐工業基地,分析該地發展工業的優勢條件。(至少答出兩點)渤海第二小組:探究京津冀發展遇到的問題(3)京津冀地區區域發展差距____________,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京津冀“建立朋友圈”,可發揮北京的首都優勢、天津的港口優勢、河北的____________________優勢,加強區際聯系,緩解北京和天津由于人口密度________(填“大”或“小”)、城市規模龐大而產生的________(填“勞動力”或“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較大(或懸殊)資源(或礦產或勞動力)大水資源第三小組:探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措施某同學在活動日志上記下了自己的收獲:“我了解了京津冀之間的交通聯系,有高速公路和高鐵貫通、有黃驊港和天津港,還有機場和無人機產業園,太方便了!還知道了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的聯合治理措施,建了太陽能發電站和京津冀防護林、濕地公園等,環境越來越美了!”(4)請結合日志,聯系所學的地理知識,概括京津冀協同發展采取的有效措施。(至少答出兩點)[解析] 第(1)題,我國有四大海域,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讀圖可知,京津冀地區位置優越,處于華北平原西北端,東臨我國的內海——渤海。第(2)題,京津冀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地緣相近,山水相連。京津冀地區是我國主要的高新技術和重工業基地,據圖可知,發展工業的優勢條件: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臨海,多條鐵路經過,海陸交通運輸便利;科技力量雄厚;充足的勞動力;國家政策支持等。第(3)題,讀圖可知,京津冀地區區域發展差距大,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京津冀“建立朋友圈”,可發揮北京的首都優勢、天津的港口優勢、河北的資源優勢,加強區際聯系,緩解北京和天津由于人口密度大、城市規模龐大而產生的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第(4)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效措施是以堅持生態優先為前提,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綠色、可持續的人居環境;建立現代化交通體系,促進城鎮功能合理分工,優化城鎮規模結構,著力培育區域次中心城市和沿海新開發地區,加強產業聯系等。[答案] (2)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國家政策支持、科技水平高、勞動力豐富等。(4)建立現代化交通體系;優化城鎮規模結構;加強產業聯系。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基本思路,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長江經濟帶發展問題百業興盛交通先行“一軸”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構建沿江綠色發展軸,推動經濟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發展。(1)說出長江成為“黃金水道”的自然原因和社會原因。“兩翼”分別指滬瑞和滬蓉南北兩大運輸通道,這是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基礎。通過促進交通的互聯互通,增強南北兩側腹地重要節點城市人口和產業集聚能力。(2)說出滬瑞和滬蓉兩大運輸通道在平原地區多采用“以橋代路”方式的主要目的。區域發展城市引領“三極”指的是長江三角洲、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個城市群,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增長極。(3)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核心城市,分析上海對區域發展的意義。(4)分析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優勢條件。“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加強與中心城市的經濟聯系與互動,帶動地區經濟發展。(5)說出兩條恩施、宜昌等地級城市,為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作出的貢獻。[解析] 第(1)題,自然原因: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河流水量大;長江中下游段地勢平坦,水流平穩;干流橫貫東西,支流遍布南北,形成河網。社會原因:長江沿岸經濟發達的地區和縱列分布的鐵路網互補,減輕鐵路運輸壓力;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的地區航運需求大。第(2)題,在平原地區,“以橋代路”的交通線建設方式主要考慮的是少占耕地。在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以橋代路”的交通方式考慮的是保護野生動物。第(3)題,長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上海是其核心,南京、杭州分別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第(4)題,長江中游城市群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適宜的自然條件:地處長江流域,地勢平坦,水網密布,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城市聚集;長江中游城市群社會經濟發達,人口密集;長江沿岸經濟帶工農業生產較為發達,為我國人口稠密區,勞動力豐富;對外聯系便捷,有著非常發達的內河航運、鐵路(高鐵)、航空、公路運輸以及通信和網絡。第(5)題,恩施和宜昌等地級城市在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推動化工企業轉型、修復長江岸線、改造生態公園、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改善了長江生態環境,為長江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答案] (1)自然原因: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地勢平坦,水流平穩;河網縱橫。社會原因:長江沿岸經濟發達的地區與鐵路網互補,減輕鐵路運輸壓力;沿岸航運需求大。(2)少占耕地。(3)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4)地處長江流域,地勢平坦,水網密布,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城市聚集;社會經濟發達,人口密集;長江沿岸經濟帶工農業生產較為發達;為我國人口稠密區,勞動力豐富。水路、公路、鐵路、航空交通運輸組合好,交通便利,對外聯系便捷。(5)推動化工企業轉型;修復長江岸線;改造生態公園;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我國正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讀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完成3~5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問題3.粵港澳大灣區( )A.西接貴州 B.南臨南海C.包括福建和港澳 D.位于北回歸線以北4.粵港澳大灣區的最獨特的發展優勢是( )A.土地面積廣闊 B.便于吸引外資C.科技發達 D.海陸空交通聯運√√5.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合作密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優勢條件是( )A.土地、資源、勞動力豐富B.科學的管理水平C.先進的技術D.國際金融、信息中心√3.B 4.B 5.A [第3題,讀圖可知,粵港澳大灣區西接廣西;南臨南海;包括廣東中南部和港澳地區;大部分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第4題,粵港澳大灣區最獨特的發展優勢是毗鄰港澳,便于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粵港澳大灣區土地資源匱乏;工農業基礎好,科技發達,江海聯運,海陸空交通便捷,以上條件長江三角洲地區也具備,并不是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發展優勢。第5題,在港澳地區和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合作中,港澳地區提供豐富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控制產品的質量,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營銷,珠江三角洲提供價格相對低廉的土地資源和勞動力,實現了優勢互補,互惠互利。]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一些勞動密集型和占用土地多的企業逐漸轉移,廣西主動加強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入實施“灣企入桂”行動。廣西將充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北部灣經濟區共建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共享基礎設施建設。材料二 粵港澳大灣區圖(1)廣西深入實施“灣企入桂”行動,促進了當地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這對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有何積極意義?(至少兩條)(2)對比北部灣和珠三角經濟區的發展條件,請把資料包中的數碼填在表格中。資料包①廉價的勞動力和地租;②科技力量雄厚;③礦產資源豐富;④水能豐富;⑤國家政策支持;⑥多華人華僑投資;⑦水陸交通便利經濟區 區域發展的有利條件異 同北部灣經濟區 ___________ ________珠三角經濟區 ________①③④②⑥⑤⑦(3)粵港澳大灣區能成為“中國第一灣”的優勢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兩條)(4)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涌現大批“雙城打工人”。試分析形成該現象的首要條件是____________。地理位置優越,鄰近東南亞;交通便利;國家政策支持;珠江三角洲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和開放態勢等便捷的交通[解析] 第(1)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一些勞動密集型和占用土地多的企業逐漸轉移,廣西主動加強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入實施“灣企入桂”行動。廣西為珠江三角洲提供了廣闊的腹地;緩解了能源緊張的局面;減輕了環境污染;提供了產業升級的機會等。第(2)題,異:北部灣經濟區擁有廉價的勞動力、礦產資源豐富、水能豐富;珠三角經濟區科技力量雄厚、多華人華僑投資。同:國家政策支持;水陸交通便利。第(3)題,粵港澳大灣區能成為“中國第一灣”的優勢條件是地理位置優越,鄰近東南亞,市場廣闊;海陸空交通便利;國家政策支持;珠江三角洲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和開放態勢等。第(4)題,借助發達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人們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間,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樣。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涌現大批“雙城打工人”,形成該現象的首要條件是便捷的交通。[答案] (1)為珠江三角洲提供了廣闊的腹地;緩解了能源緊張的局面;減輕了環境污染;提供了產業升級的機會(回答任意兩條即可)。“東數西算”(“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是指我國將東部地區所產生的數據傳輸到西部地區進行存儲和計算的工程。此項工程既緩解了東部能源緊張的問題,也給西部開辟了一條發展新路。讀我國“東數西算”樞紐節點示意圖,完成7~10題。西部大開發問題7.成渝地區開發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A.風能 B.潮汐能C.水能 D.太陽能√8.位于我國最東部的樞紐節點是( )A.甘肅 B.內蒙古C.貴州 D.長三角9.貴州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有利于( )A.以數據為紐帶,促進區域協同發展B.提升東北地區的數據計算能力C.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的能源開發D.進一步發揮長江的運輸功能√√10.為了逐步縮小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我國正在大力實施的戰略規劃是( )①西部大開發 ②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 ④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C 8.D 9.A 10.D [第7題,讀圖可知,成渝地區位于南方地區,地處長江上游,長江作為我國第一大河,水量豐富,支流眾多,長江在成渝地區流經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有豐富的水能資源。我國的風能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和西北地區;成渝地區深居內陸,而潮汐能形成于海洋;成渝地區降水豐富,太陽能不是優勢能源,我國的太陽能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第8題,讀圖可知,位于我國最東部的樞紐節點是長三角,長三角樞紐要充分發揮本區域在市場、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優勢,發展高密度、高能效、低碳數據中心集群,提高數據供給質量,優化東西部間互聯網絡和樞紐節點間直連網絡。第9題,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貴州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有利于以數據為紐帶,在緩解東部能源緊張問題的同時,也給西部開辟了一條發展新路,促進了區域間的協同發展。第10題,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東西部受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東部交通便利,經濟發展水平高。為了逐步縮小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我國正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來實現各區域均衡發展,①②③④都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地理復習考點梳理第二十一章主題串講8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大開發).docx 中考地理復習考點梳理第二十一章主題串講8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大開發)學案.docx 中考地理復習考點梳理第二十一章主題串講8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大開發)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