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寧海中學2024級高一期中考試歷史學科(美術班)2025.4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王朝時代的埃及是個神權政治國家,宗教是埃及文明的核心,君權神授賦予了埃及法老政權的合法性。兩河流域蘇美爾人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維護社會,于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在兩河流域誕生。據此可知,古代埃及和蘇美爾維護統治的方式(A.展現出神職人員地位下降 B.體現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C.有效解決了各種社會矛盾 D.表明歐亞文明的相互影響2.亞歷山大及其繼承者在東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臘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臘式的會所、劇場和體育場,而希臘的巡回演出劇團則定期在這些城市的劇場中上演希臘的悲劇和喜劇。上述舉措旨在( )A.保證公民的政治經濟權益 B.改變東方國家的社會形態C.完善帝國的公共基礎設施 D.增強被統治區的文化認同3.中古時期的西歐,一位封臣誓詞:“吾以自身之忠誠起誓,追隨吾主之征程,共享榮耀,共擔憂患;若吾主依約相待,賜予我封地與權益,吾必以絕對之忠誠回報,言行皆遵其令,生死亦不相背離。”這反映了西歐封君封臣制度( )A.封臣地位低下沒有權力 B.封君封臣以契約來明確權利和義務C.封君是實際最高統治者 D.封臣的主要義務是向封君進貢財物4.下表是英國都鐸王朝(1485-1603年)幾位國王在位時期的措施。由此可知,當時英國( )國王 措施亨利七世 沒收許多封建貴族的地產,并將其贈予出身較低的中上階層:剝奪貴族擁有武裝家奴的權利亨利八世 與教皇決裂,創建了一個奉行溫和新教的國家教會,廢除了僧侶等級制度,并沒收了他們的財產伊麗莎白一世 將教會資產的大部分出售或贈予商人和紳士階層A.世俗王權得到強化 B.基督教信仰的衰落C.民族國家已經形成 D.君主立憲制的形成5.阿拉伯帝國建立之初,既允許被征服地區人民可以自由選擇信仰、保留教堂,也允許接受伊斯蘭教信仰的飯依者可以繼續與原屬的文化和群體保持密切的聯系。阿拉伯帝國此舉)A.創新了文化滲透方式 B.消弭了民族之間矛盾C.促進了文明交流互動 D.體現了因俗而治原則6.美洲印第安文明屬于山地高原型文明;阿茲特克文明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印加文明處于安第斯山脈和秘魯高原······這些文明的發展條件,遠比其他類型文明更為惡劣,故其文明的發展進化程度極為緩慢和艱難。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A.大河文明優越于山地高原型文明 B.地理環境決定了文明發展的高度C.印第安文明具有多元統一的特點 D.地理環境對文明的發展影響較大7.隨著大航海的發展,這個國家開拓了通向巴西、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的航線,并征服印度果阿地區和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地區。15、16世紀是這個國家的全盛時期,其在非、亞、拉美擁有大量殖民地,成為當時的海上強國。題中所說的“這個國家”(A.有航海家開辟了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B.形成了以澳門為中轉站的海上貿易網絡C.同時把亞洲的菲律賓也作為它的殖民地D.以強大的國家實力武裝“馬尼拉大帆船”8.據西班牙塞維利亞商會的記載,16世紀末,塞維利亞市場上的小麥價格相較16世紀初上漲了4倍多,橄欖油價格上漲了近3倍。同時,工人工資僅增長了約2倍。這種經濟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A.西班牙國內農業生產嚴重衰退 B.歐洲商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C.大量貴金屬涌入歐洲市場 D.西班牙海外貿易的持續擴張9.與中世紀畫家經常使用的黑色、灰色不同,提香(1490-1576年)大膽地使用著金色、紅色、藍色和綠色顏料,留下了大量的彩色杰作。并且取消了圣母頭上的光環,卻賦子了她人問最為美麗的色彩。這體現出提香()A.強調人文主義 B.強化禁欲主義 C.反對宗教教義 D.關注政治變革10.18世紀的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經濟理論上提出“勞動是財富與商品價值的基礎,勞動是價值的源泉”的主張,認為“勞動價值”被資本家以工資的方式十足地補償給勞動者了,這和“自由競爭法則”一樣,是自然的、不變的現象。這一認識反映了()A.資本主義的擴張性 B.自由競爭的合理性C.機器生產的進步性 D.資產階級的局限性11.1641年,英國議會相繼通過了《二年法》和《根枝法》,規定議會至少要三年召開一次,把國教改為長老會教,使教會脫離國王而隸屬于議會。同年11月,議會又通過了《大抗議書》,試圖建立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政體,但查理一世拒絕在上面簽字。這說明此時的英國( )A.資產階級革命經歷了反復斗爭 B.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變化C.開始確立“王權有限”的原則 D.議會成為挑戰王權的基地12.改革是落后國家通向現代化的一座橋梁,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實現。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同點是( )①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 ②都是白上而下進行的 ③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13.在工業革命早期的英國,工廠并不稱為“factory”,而是稱為“"min"”,原意為“水車場”。后來,遠離河流而建立的工廠被稱為“factory”。到18世紀末以后,這兩個詞幾乎被無差別地使用。這一變化過程緣于()A.工業動力的變革 B.工廠制度的普及C.生產組織的革新 D.貧富分化的加劇14.18世紀,法國波旁王朝統治腐朽,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猛烈批判舊秩序。19世紀,資本主義制度弊端日益凸顯,圣西門等空想社會主義者主張建立合作、平等、和諧的理想社會。他們都( )A.深刻揭露人類社會的不平等 B.找到構建理想社會的革命主體C.直接推動法國社會的大變革 D.主張通過相同的方式改造社會15.表中“印度尼西亞”名稱的變化,可以反映出()時間 所屬 名稱變化1512年 葡萄牙 葡萄牙印度1613年 荷蘭 荷屬東印度群島1914年 日本 東印度,1945年印度尼西亞獨立A.荷蘭率先成為海上霸主 B.世界地理認知不斷更新C.世界殖民體系逐漸形成 D.世界殖民擴張競爭激烈16.19世紀末20世紀初,非洲反帝斗爭的主要形式是舊式斗爭,而亞洲和拉丁美洲則進入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階段。說明這一時期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A.中心在非洲 B.斗爭有階段性C.發展不平衡 D.斗爭對象不一致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亞歷山大的治國政策,處處體現了東西方的融合。從公元前331年到公元前327年,帝國征服和組建了12個省,只有一個省的總督是馬其頓人,其他各省的總督都是當地責族。他還把波斯及其北方招募來的士兵,進行方陣和馬隊的特殊訓練。亞歷山大積極倡導馬其頓人和東方女子結婚,凡馬其頓人與亞洲女子結婚,可享受免稅權。他每到一個地方,都在當地的廟宇里舉行祭祀,搞一些活動和舉辦節日來向眾種獻祭,導致希臘宗教與東方宗教的混合。--摘編自李麗玲《淺析亞歷山大統治政策與希臘化文明的形成》材料二到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已擴展至北非埃及、西歐伊比利亞半島、亞洲的西亞等處,又一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再現。羅馬行政院對外派出貴族或元老院成員擔任總督管理行省,維護羅馬帝國的利益。至于行省內的具體事務官,如財政頭目、稅務總攬、地方軍長、法院院長,都從當地自由民和貴族中選任。而在行省運作機制上,每一個行省都有獨特的法律,羅馬萬民法成為該法的總綱。當地在被征服前的習慣法和判案慣例,與羅馬法同等有效。當然行省總督對本省案件有最終判決權。-摘編自奧萊爾《羅馬國多元而流傳》(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亞歷山大治國政策中“東西方的融合”表現。(5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羅馬帝國統治的“多元性”。(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6~17世紀,歐洲紡織業大量興起,每天巨大的生產量與市場需求量使得依靠人力手工已經無法滿足,從而促進了人們的思考,科學家將目光投入力學與熱學,思考力學與熱學如何產生能量,從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這就直接為科學的變革提供大量的課題。不論是中國還是中東,都有非常寶貴的技木傳入歐洲,例如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等。這些技術為歐洲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平臺,研究造紙術中的化學科學和指南針中的天文學。印刷術則直接將科學的研究成果出書印刷,使得更多普通的百址也能對科學有所認識,從而推動了科學革命的產生。-摘編自田夢圓《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歐洲的科學巨變》材料二在人文主義思想的推動下,古希臘人的那種注重研究自然界的奧秘的傳統在文藝復興后得到了全面的繼承和發揚,人們把探索自然界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看成是最有價值的事。因此,探索研究自然界不僅成為合法,而且成了人們熱衷的事。從13世紀到15世紀,歐洲陸續辦起了許多世俗學校。事實上,人文主義的教育觀和教育內容不僅培養出了大量的藝術家、哲學家、思想家,同時也培養出了一大批一流科學家?,F在看來,沒有人文主義傳統在西方的全面繼承和發展,就不可能有近代意義上的學校和教育,當然就不可能誕生出像哥白尼、達·芬奇、伽利略這樣的科學人才,而沒有這樣一流的科學人才,近代科學的誕生就是一句空話······從世界科學中心轉移的過程和原因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開放的民主政治制度和寬松自由的學術氛圍是促進科學繁榮的重要條件,而這些正是人文主義傳統所結出的果實······對近代科學誕生作出早期貢獻的人文主義者開普勒熱衷用數學方法來揭示自然界的奧秘。-摘編自錢兆華《人文主義對西方近代科學誕生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概括16~17世紀近代科學興起的特點。(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人文主義對近代自然科學興起的影響。(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17世紀中期起,英殖民主義者開始向東南亞地區滲透,他們除以貿易為先導,以武力為后盾,以發動戰爭為制勝法寶外,還通過充當保護人,奪取對緬句和馬來亞的殖民統治權。1647年,英國與緬甸簽訂了《英緬條約》,準予英國人在恒技島有水久居留權,可以自由貿另等。1824年,英國迫使荷蘭在倫敢簽署了《英荷條約》,荷蘭徹底放棄了占有新加坡的愿望。從17世紀末開始,英國還在非洲從事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罪惡的奴隸貿易,利物浦、受徹斯特和倫敦等工業城市都足直接或間接地奴隸貿易繁榮起來的。1885年,拍林會議結束后,隨著歐洲帝國主義爭奪和瓜分非洲的加劇,英國的政策也轉向以力圖奪取盡可能多的殖民地為目標。--摘編自何躍《試析英國在東南亞的早期殖民擴張》材料二19世紀,“英國商人在印度發現了最大的市場,在這個開放的市場中,英國的商業資本可以輕易地取得支配地位”。而美國處于歐洲利益的邊遠地帶,對于英國的核心利益即歐洲霸權和世界霸權毫無染指之意,其在美洲大陸和亞太地區的殖民擴張政策并沒有直接損害到英國的利益。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英帝國在與其他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殖民競爭中已處于不利地位,英國的經濟實力優勢逐漸喪失,海上優勢地位不斷被動搖。同時,美國民族主義精神中的“盎格魯撇克森”種族優越性也是英、美能夠攜手的文化意識形態因素,“雙方之間的矛盾是家庭糾紛,但總會站在一起主宰世界”。-摘編自王利《英國應對美德擴張的策略及原因探析-以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英國在東南亞和非洲的殖民政策。(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英國對美國殖民擴張行為不斷妥協的原因。(4分)(3)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17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英國殖民擴張政策的認識。(3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中世紀西歐的城市特許狀是國王或大封建主頒發給城市和市民的一種法律意義上的權利認可證書?!斗ㄍ趼芬琢蕾n子緊鄰奧爾良的洛里斯城鎮的授權》中說:“任何人只要在城里平安生活一年零一天,便可獲得自由,以前的主人不得對他捉出任何權利主張?!背鞘惺忻衲軌蛟谧约撼钟械耐恋厣辖ǚ?,或者把土地再細分成小塊,或者把這塊土地出租出去,或者出售這塊土地,或者傳給他們的于孫。特許狀規定市民享有每周舉辦一次市場的權利。同時,可以選舉市長、城市治安官、法官、顧問得。--摘編自馮正好《中世紀西歐的城市特許狀》材料二1750年英國城鎮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21%,1851年增加到52%,城市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同時,城市的數量不斷增加,1851年,英國已有580多座城鎮,十萬人以上的城市已有7個,移民人數約1790萬人。這時期推動城市增長的因素有很多,如大型紡織和鋼鐵工業,海外貿易和服務業的急速擴張,鐵路的延伸等,制造業城鎮、港口城鎮和休閑減鎮層出不窮。英國的近代城市化并無先例可循,此時的英國已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又是處在自由主義時期,城市化發展產生了區域的非均衡性、城市基礎設施不足和組織混亂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摘編自彼得·克拉克《歐洲城鎮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歐洲中世紀城市特許狀的主要內容。(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兩個角度,分析英國城市化發展的原因。(6分)寧海中學2024級高一期中考試歷史學科(美術班)參考答案一、選擇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B A C D B C A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A A D C二、非選擇題17.[11分)(1)表現:絕大多數行省總督是當地貴族;軍隊吸收和啟用東方人;鼓勵馬其頓人與東方人聯姻;尊重東方宗教崇拜和信仰;建立君主專制制度。(5分)(2)“多元性”:行省官員來源多元,包括羅馬貴族、元老、當地自由民和貴族;法律多元,每個行省都有獨特的法律,當地被征服前的習慣法和判案案例與羅馬法同等有效;治理手段多元,通過軍事、行政和司法等多種手段來維護帝國利益。(一點2分,共6分)18.【16分】(1)特點:與生產需求緊密相關;受外來技術影響;注重力學和熱學研究;成果傳播廣泛。(一點2分,共8分)(2)影響:繼承和發揚了古希臘研究自然的傳統,激發人們探索自然的熱情;培養了大批科學人才;推動了近代學校和教育的發展;營造了寬松自由的學術氛圍,促進科學繁榮;人文主義者的研究方法為近代科學研究提供了借鑒。(一點2分,任答四點得8分)19.【13分】(1)殖民政策:東南亞:以貿易為先導:以武力為后盾:發動侵略戰爭:充當保護人。(4分)非洲:開展黑奴貿易(三角貿易);19世紀中后期以奪取殖民地為目標。(2分)(2)原因:美國處于歐洲殖民利益的邊緣地帶:美英殖民重心區域不同;英國競爭實力削弱;美英文化意識形態相近。(一點2分,任答兩點得4分)(3)認識:英國殖民擴張政策的確立受到本國利益和時代環境的影響:其殖民擴張政策的實施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給被殖民地區帶來嚴重災難。(3分)20.【12】(1)主要內容:確認市民自由身份;給予市民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經濟權益;城市享有一定的政治權力。(一點2分,任答3點6分)(2)原因:政治角度: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建立與完善)(任答1點得2分)經濟角度:工業革命的開展(紡織、鋼鐵行業的發展);海外貿易的拓展;服務業的發展;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鐵路的延伸)。(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