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余四中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年級第二次模擬測試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答案填涂在答題卷相應的位置。)1. 某遺址的考古發現有:大量的稻谷、稻葉、木屑、紡織工具(如骨針、紡輪、梭形器)及紡織品(如編織的葦席),還有大量干欄式建筑。據此推斷,該遺址應位于下圖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 春秋戰國是我國歷史上大分裂大動蕩時期,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重要演變和發展時期。對這一時期“演變”的實質理解正確的是( )A. 封建經濟出現飛躍,生產工具革新 B. 爭霸兼并戰爭不斷,社會動蕩不安C. 人民深受戰爭災難,起義不斷爆發 D. 奴隸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漸形成3. 河南洛陽牡丹花雍容華貴,艷而不俗,柔而不媚,被譽為“國色天香”。你到洛陽除了賞花外,還可以參觀( )A. 云岡石窟 B. 龍門石窟 C. 秦兵馬俑 D. 三國赤壁4. 《三國志》關于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昌這一歷史事件有不同記載,《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為“奉天子以令諸侯”,《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卻載為“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表明( )A. 立場不同影響對歷史的敘述 B. 歷史人物具有多面性C 歷史評價無法做到公正客觀 D. 歷史真相具有模糊性5. 隋唐統一中國后,中華典章制度、思想文化等深刻影響了日本、朝鮮和越南,最終形成了以中華文明為基礎、以漢字為表征的東亞文化圈,它也被稱為“中國文化圈”。“中國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化匯聚,融合創新 B. 統治者個人勵精圖治C. 民族融洽,社會穩定 D. 國力強盛、經濟繁榮6. 明代繼承了元朝的行省制,行省之下有府、州、縣,縣是中央政府任命官員的最基層單位。每個縣有一個縣官,根據省籍回避制度,必須由非本省出身者擔任。明代推行“省籍回避制”( )A. 激化了社會矛盾 B. 有利于中央集權 C. 凈化了官場風氣 D. 推動了地區交流7. 陳天華,湖南新化縣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家。他在《猛回頭》中寫道:“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對此內容解讀正確的是( )A. 《南京條約》使清政府已經滅亡B. 《馬關條約》建立了“洋人的朝廷”C. 《辛丑條約》使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D. 《辛丑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8. 甲午中日戰爭后,梁啟超提出:“昔者不自知其為國,今見敗于他國,乃始自知其為國也。”這表明甲午中日戰爭( )A. 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 促進了民族意識覺醒C. 促使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D. 傳播了民主共和觀念9. 下圖為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發展折線圖。圖中顯示1928年至1934年黨員人數大幅度上升,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歷史原因是( )A. 南昌起義的發動 B. 紅色政權的建立C. 抗日戰爭的爆發 D. 紅軍長征的勝利10. 在當今的節日體系中,有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紀念日、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大家十分熟悉的節日。這些節日都源于( )A. 社會近代化的實踐 B. 近代人民反抗斗爭C. 傳統文化傳承延續 D. 社會生活崇洋趨新11. “人民解放軍的主力已經打到國民黨統治區域里去了。…………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20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句話評價的歷史事件是( )A. 轉戰陜北 B. 孟良崮戰役 C. 千里挺進大別山 D. 萬家嶺大捷12. 下列毛澤東詩詞能印證“南京解放”的是( )A. 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B.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C.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D.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3. 1955年,一本面向農村的宣傳讀物上說:“(有些人)看到食糖、食油供應不夠充分,就埋怨政府重工業發展多了,要求多發展輕工業,這是不對的。不著重發展重工業,哪來的新糖廠呢 到外國買機器 ”這反映了當時中國( )A. 輕重工業協調發展成共識 B. 大躍進運動造成物資供應緊張C. 重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D. 優先發展重工業有一定合理性14. 下圖是上海在不同時期發行的糧票與股票,其反映了( )A. 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 B.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廣C. 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深化 D. 邊陲小鎮蛻變為經濟特區15.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100周年的講話中強調,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當下“自己的路”指的是( )A. 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道路 B. 井岡山道路C.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D. 對外開放道路16. 在某次歷史學科活動周中同學們搜集了一些資料,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中受閱的坦克方隊”“遼寧艦”“殲-20戰機”,他們布展的主題最應該是( )A. 陸海空鋼鐵長城 B. 東風破大國長劍C. 鑄重器走向太空 D. 群星耀百家爭鳴17. 雅典陪審法庭對在阿吉紐西海戰中打了勝仗但沒有及時營救落水士兵,導致約1000名士兵死亡的將領進行審判,通過投票,最終以多數票判處將領死刑。這場審判反映雅典( )A. 民主政治的缺陷 B. 法庭審判程序失范C. 獎懲制度的失衡 D. 城邦管理秩序混亂18. 某公眾號發布的文章選用了如下配圖.該篇文章的標題是( )A. 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B. 文藝復興之花C. 人文主義的理性之光 D. 大航海的時代19. 18世紀末,因葡萄牙殖民統治者強征稅款,巴西的米納斯地區發生了“米納斯密謀案”(反抗葡萄牙殖民統治的密謀活動);之后在1800年前后,部分生于巴西的歐洲后裔以“巴西之子”自稱,抵觸葡萄牙的殖民統治。該材料可用于研究拉美地區( )A. 資本主義的發展 B. 封建統治的終結C. 民族意識的覺醒 D. 殖民體系的崩潰20. 進入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婦女運動的發展,歐美發達國家婦女的獨立意識增強。下列能反映她們的訴求的是( )A. 反對性別歧視,爭取平等權利 B. 提高工資和福利C. 政治民主化 D. 加強法制建設二、非選擇題(其中21題8分,22題8分,23題15分,24題9分,共40分)21. 小明同學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是“社會生活的變遷”,圖4是他搜集的圖片,請你按要求幫忙進行整理。(1)請將圖片反映生活場景分成兩類,并按時間順序填寫變遷歷史。類型一: 順序:(只填序號) 類型二: 順序:(只填序號)(2)請模仿上面的分類再設計一組社會生活變遷的歷史場景。主題:歷史場景:(要求寫三個不同時期的變化)22. 某班圍繞“走近文化遺存解讀多元文明”開展項目化活動,請你參與。項目名稱】多元文明·文化遺存展項目目標】通過舉辦策展活動,走近世界古代的文化遺存,感受多姿多彩、和合共生的人類文明發展態勢。項目任務】項目一 查找登錄《世界遺產名錄》的標準登錄《世界遺產名錄》的標準(摘錄)(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杰作;(2)可作為一種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觀的杰出范例,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筑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3)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高中教材選修6《世界文化遺產薈萃》項目二 以“文明物語·見證歷史”為主題,整理了古代世界部分文化遺產信息,準備布展。文化遺存 工程(中國) 建筑(古埃及) 雕塑(古希臘) 美學(古羅馬)①都江堰 ②金字塔 ③《擲鐵餅者》 ④萬神廟穹頂(1)根據材料,用兩個關鍵詞概括登錄《世界遺產名錄》的標準。(2)請根據上表相關信息,任選兩個及以上信息擬一標題并加以說明。(要求:標題明確,史論結合,表達清晰,言之成理)。23.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創立了一批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這些企業雖然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資本,產品投放市場,當時外商企業壟斷民用工業,洋務派希望興辦民用工業同外國人競爭,“分洋商之利”,同時給軍事工業提供資金、燃料。——摘編自《中國近代史》(1)據材料一,歸納洋務派創辦民用企業的目的。根據材料一指出洋務派創辦民用企業的特點。材料二 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梁啟超《變法通議》(2)材料二中,梁啟超認為變法成敗的關鍵是什么?材料三 如果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樹,洋務運動只不過剪斷了一些枝葉,辛亥革命則相當于將這棵大樹砍斷了,但是樹斷了,樹墩還在,一般的樹只要樹墩還在,還是可以萌發的。——《西方文明對中國的沖擊及中國文明的嬗變》(3)列舉一例辛亥革命對當時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將樹砍斷了”的含義。(4)在20世紀初,中國人民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說的“樹墩”,進行了哪些努力?24. 解讀圖片,回答問題。圖1 波茨坦會議上英美蘇三國領導人的握手 圖2 漫畫《古巴導彈危機》圖3 英國漫畫:英國婦女腳踩著高蹺,兩只高蹺上分別寫著“MARSHALL(馬歇爾)”和“AID(援助)”,她前面的英文是“BETTERSTANDARDOFLIFE(更美好的生活)” 圖4 蘇聯漫畫:馬歇爾計劃通過將法國高高吊起在空中的方式,把法國經濟提高到了“新高度”(1)根據圖1,圖2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兩次“握手”反映美蘇兩國關系的變化。(2)根據圖3、圖4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兩幅漫畫對馬歇爾計劃態度有何不同,并談談你對馬歇爾計劃的認識。新余四中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年級第二次模擬測試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答案填涂在答題卷相應的位置。)1.D2.D3.B4.A5.D6.B7.C8.B9.B10.B11.C12.D13.D14.A15.C16.A17.A18.A19.C20.A二、非選擇題(其中21題8分,22題8分,23題15分,24題9分,共40分)21.(1)類型一:文化生活;順序:①③⑤類型二:交通發展;順序:④②⑥(2)示例一:主題:服飾的變遷順序:半坡人紡織的衣服→民國中山裝→注重品位、顯示個性的21世紀服裝示例二:主題:房屋的變遷順序:半坡人(河姆渡)的房屋→解放后的平房→21世紀的高樓大廈示例三:主題:食物的變遷順序:半坡人粟→民國時期沿海城市吃西餐→21世紀人們吃飯粗細搭配、講究營養。22.(1)標準:創造性、杰出成就(2)選擇:都江堰、金字塔標題: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說明:在古代,世界各地繁衍出不同的文明,各自都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戰國時期,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將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具有防洪、灌溉、水運等功能,使成都平原成為沃土,被稱為“天府之國”,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至今發揮重要作用。古代及的金字塔是尼羅河文明的代表,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此外,古羅馬的萬神廟、古希臘的雕塑等,都是各自文明的代表性文化遺產,因此,古代世界文明成果豐富多樣,具有多元性。23.(1)目的:與外商競爭,獲取利潤;支持軍事工業發展。特點:政府控制;吸收私人資本;面向市場。(2)關鍵:改變官制或改變政治制度。(3)舉例:辛亥革命革除了“大人”、“老爺”的稱呼。或流行中山裝。(舉一例即可)含義: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4)努力:新文化運動,五四愛國運動,北伐戰爭等。(兩例即可)24.(1)變化:第一次“握手”反映美蘇兩國在二戰期間為共同抗擊法西斯而結成的同盟關系;第二次“握手”反映美蘇兩國在冷戰期間的對抗關系。(2)不同:英國漫畫肯定馬歇爾計劃;蘇聯漫畫否定馬歇爾計劃認識:馬歇爾計劃絕不僅僅是一項經濟援助計劃,他實際上是以“復興歐洲”為名,借助經濟手段來達到控制西歐,遏制蘇聯的目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